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介紹天津導遊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3W

介紹天津導遊詞多篇

天津導遊詞1

各位老師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們四通旅行社的全體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們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叫雕刻時光,是四通旅行社的導遊員,大家叫我小劉好了。

坐在前方駕駛位置上的是我們的隨隊司機張師傅。張師傅的駕駛經驗非常豐富,相信大家在乘車的途中一定會感到既舒適又安全的。今天能擔任本團的導遊工作,認識這麼多的教師朋友,我覺感到很榮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麼困難和要求,請您及時地提出,我將竭盡全力地為您服務。也希望大家能積極地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在這裏我預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我們今天將要遊覽的是盤山,它坐落在北京正東90公里的燕山南麓,處於京、津、唐、承四角交匯地帶。盤山古時候稱為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那麼盤山的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説法有二:一是元朝姬志貞《雲山集》所説:“古有田盤先生自齊而來,棲遲此山故名盤山。”另一種是清詩僧智樸《盤山志》所説:“魏田疇隱居於此,故名田盤山。今不曰田盤而曰盤山者,亦猶匡廬之謂廬山也。”

盤山素以“京東第一山”著稱於世,有“五峯”、“八石”“三盤”之勝蹟。主峯掛月峯,海拔864.4米,前擁紫蓋峯,後依自來峯,東連九華峯,西傍舞劍峯。同時它尤以上盤松勝,中盤石勝,下盤水勝而著稱,合稱“三盤勝境”,並素有“步步有景,景景有典”的盛譽,乾隆皇帝曾多次遊覽盤山,並寫下“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千古名句。

聽了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盤山已經有了個大概的瞭解了,那麼盤山到底怎麼樣呢?還是請各位親自遊覽後再做評價吧。我們已經來到了景點的停車場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是白色的大金龍,車牌是津A2345,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左邊,我們下午1點還在車上集合,請靠窗的遊客把窗子鎖緊,貴重的物品請隨身帶好,好了請大家開始下車。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遊覽區入口處,這裏有一坐高大的三孔牌坊,正面為愛新覺羅.溥佐題額:“京東第一山”,,背面為範潤華題額:“層巒疊翠”。現在咱們往裏走,過了這座黃瓦紅牆的三孔山門,迎面的巨石上,有“三盤暮雨”四個大字,是原天津市副市長毛昌五所書。

我們現在沿着石梯小路向上走,大家慢一點,隨我到這邊來看一下這塊巨石,上書“入勝”兩個大字,字徑五尺,遒勁有力,是出自清末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榮祿的手筆,入勝,入勝,意思是説我們已經開始進入勝境了。

繼續前行,這裏有兩行摩崖刻字。一行是“四正門徑”,盤山又叫四正山,意思是此乃通過盤山的大門。另一行是“鳴騶入谷”,鳴騶,是指豪門的車馬聲。離這不遠還有一塊巨石,是什麼呢?過去看就知道了,這就是有名的元寶石了,由於上寬下窄,形似元寶而得名,上面還有幾行正揩大字:“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鬆”。再往前走,我門現在看到的就是大石橋了,乾隆皇帝遊覽盤山時,就曾在此休息過,那麼現在我請大家也在這休息一下,過一回皇帝癮,在大家休息的同時,我給大家將一個故事。

有一年,乾隆皇帝來到盤山,走到大石橋前,見這裏風景很好,降旨休息,隨口出了個上聯:遊盤山走盤道盤桓數日,劉墉搶先對了下聯:逛熱河,飲熱酒熱鬧幾天。乾隆一聽熱河,立刻沉了臉,原來在這之前,乾隆曾到熱河離宮去避暑,當時那裏流傳着民諺:皇帝之莊真避暑,百姓卻在熱河中。這話傳進了他耳裏,自然大為光火。劉墉見狀,急忙插開話説:“萬歲,這兒的景緻多美呀,您應該再出個上聯,讓大夥對對”於是乾隆的情緒又好了起來,又説了個上聯:八方橋橋八方站在八方橋上觀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這倒難住了幾位大臣,而紀曉蘭上前跪倒在乾隆面前脱口道:“萬歲爺爺萬歲跪倒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於是乾隆皇帝聽後很是高興,龍顏大悦。

好了,故事聽完了,也休息過了,請大家繼續跟我往前走,咱們的下一個景點是天成寺,天成寺是盤山遊覽區的重點景觀,又名天成福善寺,也叫天成法界。好,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天成寺,它始建於唐代,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清朝自康熙以後,幾代皇帝均曾巡幸天成寺,乾隆皇帝巡遊的次數最多,他的替身僧空海就在這裏出家。廟門上“天成寺”就是乾隆所提。在還沒有進寺門之前呢,請大家轉過身去看一下身後的建築物——卧雲樓,樓高兩層六楹,化棟雕樑,高脊飛檐,極為壯觀,每逢天陰雨霽,常見白雲在山谷中穿行,或隱蔽樓身,或穿樓而過,饒有奇趣,故此得名,卧雲樓。在卧雲樓對面山腳下,有一座平台,那是小戲台的遺址,過去乾隆皇帝在卧雲樓休息時,御用戲班就登台獻藝。

現在,咱們一同走進天成寺吧,步入寺門,首先看到的就是江山一覽閣,這五個字也是乾隆皇帝所提。請大家隨我往這邊走,穿過曲廊,我們來到了一個高壩台上,迎面仰卧的巨石上,刻着“幽靜”兩個字。在大殿的東側還有一塊乾隆御製碑,上面是他親筆所提的《遊盤山記》和詠盤山的詩作。咱們再來看看西邊的這座古佛舍利塔,八角十三層,結構精巧,十三層密檐上掛有104個銅鐸,金光閃閃,山風徐來,叮咚作響,古佛舍利塔建於遼代,明代重修,現被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繼續向上走,好,我們已經來到了萬鬆寺,萬鬆寺,舊稱李靖庵,為紀念初唐名將曾在此居住而得名,萬鬆寺是一座佛教殿堂,而這裏原來還有一做呂祖殿,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座呂祖殿相傳是為了紀念呂洞賓顯靈為寺裏找水而建立。

好了,到這裏我們已經把主要的景點都遊覽過了,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大家可以休息一下吃點東西,或拍照留念也可以繼續向主峯掛月峯攀登,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現在解散,別忘了1點山下停車場我們準時集合。我們的車牌是津A2345。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今天的盤山之行也宣告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這一天下來和大家相處的非常愉快,真不捨得和大家分開,如果今天我的服務有什麼不盡如人意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包涵,也希望您能多提寶貴意見,我期望着我們下一次愉快的合作,祝大家今後的身體健康,工作愉快,萬事如意!

天津導遊詞2

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具有天津小洋樓代名詞的五大道。説起小洋樓,在上海、青島、廈門、武漢都有很多。但比起來,天津的小洋樓卻是現存最多、保存最好、而且是最為集中的。1860年—1920_年,英法美等西方列強紛紛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自此,天津被九國列強分割,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設立租界,而小洋樓最集中、佔地面積最大的莫過於英租界的五大道。據統計,這一地區的名人舊居和風貌建築有300餘處,與其他地區相比,無論從地域面積、文物的數量、近代名人遺蹟等都是首屈一指的。

五大道是指座落在天津市和平區城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和南京路以西的長方形地段,共有22條道路,總長17公里,面積1.28平方公里。

好,我們到了,在此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財物,下車時,請戴好我們旅行社的標誌,以方便大家互相辨認。我們的車牌號為津A1234,在大家的右手邊看到的是天津外國語學院,我們的車就停在外院的門口,請您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停車位置,帶好隨身物品,我們一同下車。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就是五大道中最長的一條馬路—馬場道,它全長3216米,因通往英租界的跑馬場而得名,曾是達官顯貴雲集、交錯往返的一條繁華道路。在馬場道上唯一的一處法式建築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天津外國語學院。它始建於1920_年,它的前身是天津工商大學,也曾是北疆博物院及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我們看到它的主體建築正面上的大時鐘充分體現了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在他的旁邊是五大道上第一處小洋樓,也是唯一的一棟西班牙風格的別墅住宅。

好,我們繼續往前走,順着馬場道左拐,我們就來到了重慶道。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座王府—慶王府。所謂王府,就是王爺居住的地方。但是天津並沒有王爺,哪來的王府呢?慶王府的前身原本是清末最後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居住的地方。1920_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清室的第四代和碩親王載振也從北京慶王府舉家移居天津,載振為在天津尋找一處安寧的宅第,相中了小德張的這個院子,便以大量的金錢、土地和房產置換到手。

現在大家隨我進去。

我剛才説過慶王府是清末最後一任總管太監小德張居住的,那為什麼小德張輝在這裏構建以做豪宅呢?小德張氏既李蓮英之後的老佛爺寵愛的大太監,很多官員都會奉承他,小德張是天津靜海人,在清朝下台之後,他就攜帶大量的財產,帶着家人回到老家,購置下這塊地,並自行設計建造。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一箇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三層樓,首先,大家看面前的台階,大家數一下,一共有多少級台階。大家要知道,北京的皇宮裏的任何台階都是9或9的倍數,而皇上居住的地方都是999階的故宮紫禁城,所謂,天有九重,皇上是天的兒子,

受命於天而統治人間,因此,故宮裏的建築都是和9有關。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台階是17層半,這就是小德張取得一個巧,如果他取18層,那麼它就必死無疑,因為18是9的倍數,而這裏他取17層半,意味着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棟房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為外事辦辦公所用,大家進去之後不要太吵,

因為還有人辦公。

好我們來到裏面,大家看上面的玻璃,這裏的玻璃全是從比利時進口的,上面的圖案全是刺上去的,做工非常的精細,大家回頭看這道門,這門的木雕也是非常的豪華,現在在慶王府

裏面看得的建築基本都是原來有的,我們繼續往裏走,來到大廳,大家站在這裏,有沒有感覺像北京的四合院,從整個房子的色彩看,都能放映出主人對紫禁城琉璃色彩的留念。

在我們的正對面,有三道門,但裏面卻見到五個房間,這就叫“明三暗五”。現在我們往外走,來到後院,在這裏,我們就能看到明三暗五那五個房間了,大家可以數一下,一共五道門,這裏是

中國建築的一個傳統的手法,大家在回頭看這些石頭,都是太湖石,堆積如山,面前有一座橋,是小橋流水,旁邊是兩個獅子,表示子孫昌盛,千秋萬代。

下面的時間留給大家自由活動,大家可以乘坐五大道的觀光馬車,前往常德道愛夢緣文化藝術博物館參觀楹聯和藏頭詩,還有河北路的粵唯鮮海鮮酒樓],是一個能吃的博物館,在那裏

不僅能吃到豐富的海鮮,而且還能欣賞到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石刻,石像,古代兵器等,請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財務,注意安全,2個小時後,我們在車上集合。

天津導遊詞3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濱海城市天津乘船遊覽,今天我們遊覽的是海河上游段(解放橋—三岔口)天津是極具旅遊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國北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它不僅藴含着古老的神祕和悠遠,而且奔瀉着現代化的氣派與美感,以它獨具的青春魅力和動人的英姿展現在世人面前。天津素有五河匯流處和九河下梢之説。五河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北運河,九河是同屬海河水系的五河上游的九支河流。海河從源頭至入海口全長1090公里,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是中國第六條大河。海河這名字起得十分獨特而又貼切,它一頭繫着九河,一頭連着大海。海河水系的源頭呈扇面狀在天津的南、北、西三個方面展開,在天津三叉河口匯流後象條扇把兒甩動着的穗子,九曲十八彎地宣泄入海,全長73公里。

海河是天津的象徵,是政治、經濟、文化和旅遊發展的軸線。海河,天津的母親河,哺育着津沽大地1100萬兒女,培育了這美麗壯觀的城市,伴隨歷史的年輪宛如一幅長長的畫卷,把天津裝扮得楚楚動人,原九國租界留下的幢幢洋樓與現代建築交織在一起,充分體現了古今及中西文化的對撞與融合,造型風格各異的橋樑把海河兩岸連在一起,成為海河一景,入夜華燈初上、噴泉齊放,那兩岸若明若暗的燈光倒映水中,宛如絢麗的彩霞,緩緩的流水又把一道道彩霞送向遙遙的遠方,此情此景美不勝收,人在水上游,船在畫中行,****年被評為天津十景之一“沽水流霞”。

解放橋:我們船前方就是壯觀的解放橋,海河貫穿天津城靠橋樑把兩岸連為一體,暢遊海河要穿過十來座橋,有雄偉堅實的鐵橋、造型新穎的水泥橋及凌空飛懸的方鋼鎖橋,在這些飛虹橫渡的橋樑中最為人稱道的是解放橋,解放橋是一座古老的鋼架鐵橋,初名為萬國橋,1920_年為法國租界工部局主持修建,解放橋長96.7米,高5.5米,寬19.5米,分三孔,中孔長49.94米,為雙葉立轉式開啟,橋在開啟時首先橋面從中間向側面向上打開,與原橋面成45度後停止開啟。解放橋屬於“吊懸橋”,為天津獨具特色的“橋文化”增添濃重的一抹,改造後的解放橋,恢復原有的可開啟動能,站在海河岸邊就可以欣賞到解放橋重新開啟的壯觀場景,入夜,萬盞燈火與海河交相輝映,景色瑰麗美不勝收。

如今的天津站是1988年改建的新站,建築設計既新穎別緻有使用合理,站容站貌宏偉壯觀,服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舒適,80米高的鋼架塔樓直衝天宇,雋秀挺拔,塔身通體圓形、尖頂,遠看如同一支待放射的白色火箭,造型獨特生動,塔樓前面“天津站”三個大字是鄧小平所書,在陽光照耀下,爍爍生輝,天津站的整體建築莊重、樸實、簡潔、大方,充分顯示了蓬勃向上的力度和強烈的時代感,體現了天津人的奮發向上團結拼搏的精神。

八仙過海:我們碼頭的上面是一組“八仙過海”漢白玉雕塑八仙過海的美麗傳説人人皆知,據説呂洞賓、漢鍾離、張果老、韓香子、鐵枴李、曹國舅、藍采和、菏仙姑,八仙出海是從天津出發的,如今八仙看到天津改革開放以來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看到綜合治理後的沽水流霞的美景勝過蓬萊仙境,看中了我們這塊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欣然歸來,落户津門,昭示天津人民在改革開放年代為把天津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把海河建成世界名河各顯神通,並保佑廣大遊客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世紀鐘:我們行船的右側是新建的世紀鐘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20_年構築了大型標誌性城雕建築—世紀鐘,世紀鐘全部由金屬製成,分鐘盤、擺架和基座三部分,高40米,重約170噸,石英鐘盤面積為154平方米,錶盤的側面是一巨大的鐘擺,擺架為S,厚重的鍛銅底座上佈滿大小齒輪、鏈條、巨大的螺絲和鉚釘與古老的解放橋三相映襯,象徵着中國近代工業的起始地。

大沽橋:我們行船的前方是新建的大沽橋建於20_年,大沽橋全長154米,橋面寬30米—59米,機動車道寬24米,兩側均有5.5米的鏤空部分,大沽橋的設計為日月雙拱,由兩個不對稱的拱圈構成,大拱圈面向東方象徵着太陽,小拱圈面向西方象徵着月亮,大拱圈弧長140米,向外傾斜18度,小拱圈向外傾斜22度,它們由88根吊杆繫於橋的兩側,與橋外伸出的豐圓觀景平台相對,形成日月同輝的美麗景觀。

北安橋:我們行船的前方是改造後北安橋,北安橋始建於1973年,全橋三跨,跨經為93米,橋跨為24.8米,改造後原橋抬升1.5米,原橋兩側各加寬9米,在原橋台兩側各加跨4米的親水平台,改造後的北安橋體現了古典式建築風格,設計造型高貴典雅,婀娜多姿,別具特色,橋頭雕塑採用西洋古典表現形式,吸取中國傳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橋墩雕像為青銅正面裝飾盤龍,橋欄柱基上為四尊舞姿各異的樂女、金光閃閃,造型高貴典雅。手中分別抱着不同的樂器,琵琶、笙、蕭。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路面為花崗巖鋪裝、寶瓶式石材欄杆,改造後的北安橋是古典與時尚的完美結合體,以其特有的風格,成為海河上的又一亮點。

親水平台:在我們行船的兩側大家可以看到造型各異、恬靜、舒適、迴歸自然,適合人們休憩、放鬆、親水平台,海河上游堤岸改造以親水平台、親水廣場為主,形成城市中連續也是目前國內最長的親水平台,親水平台的高程2米,距水面僅0.5米,使人們在休憩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接觸水,滿足人們對水的渴望還海河於市民,親水平台的設計與周邊的環境相融合,根據海河兩岸的不同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觀,採用多種堤岸結構設計形式,採用多種材料建成,橫向上,點線結合,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混凝土似的單調,使海河平台充滿生機各具特色縱向上,由水到道路分別設置了由親水平台、水邊散步、沿岸綠化帶、退坡擴岸、下沉遊覽路等組成,錯落有致的立體觀景空間,作到既有近景可觀,又有遠景可賞,動靜結合,形成富有整體韻律的親水岸線,使海河完全融入到城市景觀之中。

金湯橋:我們行船前方是金湯橋。金湯橋是天津現有早期建造的大型鋼樑橋之一。1920_年(清光緒32年)由津海關道、意租界領事屬,天津電車電燈公司合建的永久性鋼樑鐵橋,寓意固若金湯,橋樑全長76.4米,寬10.5米,分三孔,為平轉式開啟橋,改造後的金湯橋的引橋的橋面的樓梯是用鋼化玻璃和彩釉玻璃鋪裝的,這是本市第一座玻璃橋,全長80米,用玻璃鋼進行鋪裝,這在本市的眾多橋樑中尚屬首列,可以使整個橋體看起來通透明亮,富有立體感,與周圍的建築相協調,金湯橋是解放天津戰役會師處,將在橋兩側建會師公園。

古文化街海河樓商貿區:我們船的前方就是古文化街親水平台,古文化街海河樓商貿區規劃用地面積13.91公頃,是天津最早的漕運碼頭區,元代至清代曾是當時百船聚會、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寸土寸金的地方,1996年改造完成的古文化街成為聞名全國的旅遊景點,古文化街海河樓商貿區,充分利用古文化街現有旅遊資源和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商業資源,即繼承和發揚古文化街的歷史上華洋雜處,南北交融的傳統文化,又體現先進的時代文化;區內保留了天后宮,整修了玉皇閣、通慶裏結合新建海河樓親水平台等新的旅遊景點,以“吉水祥雲,潛龍出世”為主題,集旅遊、購物、餐飲、休閒、娛樂、康體、住宿為一體,使之成為最富天津味文化內涵,集聚人氣的商旅長廊,形成天津人體驗老風情。外阜遊客瞭解天津,探詢津貌不可遺漏的商旅休閒區。

小洋樓:我們行船的右側大家看到這座建築是一座極富特色的小洋樓,由於歷史的原因天津租界建成各式的小洋樓,以至天津有萬國建築博覽館之稱,我們現在看到這座小洋樓是當時屬奧地利租界,尼得蘭式小洋樓,這座樓的主人是在中國歷史上當過81天洪憲皇帝的袁世凱,該樓高三層,磚木結構共房間54間,建築面積2089平方米,現在已經整修一新供遊人參觀,該樓的對面的建築是在歷史上當過一年多民國大總統馮國璋居住過的地方。

獅子林橋:我們行船的前方是獅子林橋

獅子林橋是中國公路上最早採用的一座預應力混凝土懸臂樑橋是我國第一座整體抬升技術改造舊獅子林橋回樑就位,該橋被整體抬升1.271米,全長96.6米,此舉開闢了我國舊橋改造的新途徑,該橋全寬40米。重達4200噸,新的橋樑設計採用現代設計理念,本着一橋一景的原則,保留了橋頭原來四座石獅子,同時在橋欄、橋身、橋墩、等不同部位新塑大小石獅子特別是橋墩處採用獅子圖象的浮雕,全橋共有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獅子1181只,堪稱獅子林充分體現獅子林橋的特色。

望海樓:獅子林橋旁就是望海樓,建於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國傳教士謝福音主持在原址上蓋起一座規模可觀的教堂,取名“聖母得勝堂”,1870年6月因法國天主教會拐騙殘害兒童,教堂被天津人民燒燬,就是民間傳説的“火燒望海樓”這是一次反洋物為中心的反帝鬥爭,史稱“天津教案”。

金剛橋:我們行船前方就是金剛橋。

金剛橋始建於1920_年,是一座大型鋼樑雙葉立轉開啟式橋,經歷72年曆程,新的金剛橋建於1996年,為雙層拱橋,下層留用舊橋橋墩改進為三孔鋼與混凝土混合的箱梁橋,在行道寬14米,上層採用三孔中承式無推力拱橋結構,全長600米,寬15米,新橋建成後造型新穎、美觀、壯麗、具有與現代國際大都市風貌相匹配的時代建築感,為海河又添一宏偉壯觀的新景。

大悲院及慈海橋:我們行船的右側就是大悲院

海河開發以後要在這一段水域建一座新橋慈海橋,慈海橋的建設將邀請市政設計院、同濟大學、法國艾爾公司及美國著名的橋樑公司參加方案投標,通過獨特的建築造型,為海河增光添彩。同時在塔樓基座四周立面佈置大型雕塑,反映天津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史,天津漕運發展史,天津危改業績等重大事蹟。

在橋的東側是天津著名的佛教古剎大悲禪院,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大悲禪院由舊廟(西院)和新廟(東院)兩部分組成。舊廟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新廟系1940年擴建。解放後市政府曾重新修整,1976年遭地震破壞,1980年又修等開放,為天津佛教重要活動場所。大雄寶殿供奉的銅鑄燙金釋迎牟尼像,由靜海縣移來,為明代所鑄。高7米,連同蓮花座重6噸,蓮花座上雕有9999個小佛。大悲殿內主佛是泥塑千手觀音像,高3.6米,是由天津美術學院教師用兩年的時間精心雕塑而成。該寺曾以供奉過唐代名僧玄奘法師的靈骨聞名中外,1956年靈骨轉印度那爛陀寺供奉,現玄奘法師紀念堂內正中設有模擬塔,塔內供有法師像代替靈骨。現在,舊廟文物殿內珍藏有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的銅、鐵、石、木佛像數百尊,這些大都由雲崗、龍門石窟等地被盜取而被海關扣留的幹年以上的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該寺設有大悲院素齋,為佛教徒和素食愛好者服務,是天津獨特的也是唯一的宗教素食齋舍。

三岔河口及潞河督運圖

從遠古走來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黃河,歷史上三次經天津入海,以驚人的造陸能力淤積成天津平原。至今,在天津的上古林等地還殘存着一些貝殼堤,考古學家説,這是古海岸線的遺蹟。天津的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經歷了無數的歷史開合與時代變遷。而天津這一名稱的由來,則始於中國的明代。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他的長孫朱允炆。朱棣為與朱允炆爭奪皇位,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20_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讚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羣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户,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20_年),在天津設衞,“衞”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天津共設三衞,駐軍1.6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衞。設衞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歷史由此而開始。

今天,在當年朱棣渡河之地的天津三岔河口,矗立着一座“引灤入津”紀念碑。這是1985年天津市政府為紀念引灤入津工程全線竣工而建立的。天津地處九河下梢,面臨水患和乾旱的雙重威脅。為了保證這座城市有一個穩定可靠的水源,政府投巨資建設引灤入津工程。這項工程全長234公里,通過鑿山疏渠,將清澈甘甜的灤河水引入天津。天津是一座河網密佈的城市,海河穿城而過注入渤海,許多二級河道環布城區。經過天津人不懈地治理改造,使這些河流不僅增強了泄洪功能,而且綠化美化成一條條“帶狀景觀”。天津人在感謝造物主慷慨賜予的這塊風水寶地的同時,也享受着自己用智慧和汗水鑄就的美好生活。

海河堤岸景觀建設的亮點工程--《潞河督運圖》百米浮雕景觀已全部竣工,並已向廣大市民開放。浮雕全長99米,是全國最長、世界罕有的以水文化為主題的浮雕牆,分為《潞河督運圖》和《三岔河口記》兩部分,其中,《潞河督運圖》為清代乾隆年間畫家江萱所繪的國畫長卷,原作高48釐米,長690釐米。潞河就是清朝時的北運河,畫家江萱以高超的寫實手法,細膩地描繪了清乾隆末年座糧廳使馮應榴乘官船經潞河前往天津三岔河口一帶視察漕運的情景,河中官船、商船、貨船、漁船等各類船隻穿梭往來,兩岸衙署、店鋪、寺廟、民宅、糧倉錯落有致,樹木茂盛,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其中各種人物798人,各式船舶64條,真實地表現了漕運給天津地區帶來的繁華與發展。全文共3000字,詳盡描述了三岔河口的歷史今昔,回顧了三岔河口在南糧北運中的樞紐地位以及漕運在古代天津城市興起和發展中的作用,展望了天津新時期實施海河經濟開發,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的美好未來。

海河改造開發無疑是天津歷史文化的偉大復興,綜合改造開發海河兩岸,浴火重生的涅磐鳳凰,煥發出天津美好迷人的未來。天津昔日的天子渡口“京城門户”近代縮影,今日的渤海明珠,現代都會、奧運之城、展開雙臂,笑迎四海賓朋。

天津導遊詞4

鼓樓位於天津市紅橋區東南側,與和平區交界,東鄰海河,西臨西馬路,南近南馬路,北靠北馬路。以鼓樓為中心,有東南西北街,現闢為商業步行街。

4月30日上午,我們從北京南站乘坐和諧號列車到天津西站,再乘坐840公交車經過意大利風情區到位於南馬路的鼓樓站下車,往北步入鼓樓南街。街入口處築中式古雅排坊,街內兩側建築物具有中式古建築特色風格,多數為四層古建築小樓,開設各式天津特色商品店和旅館。街兩側有飲食店、狗不理包子店、工藝品店、黃金手飾珠寶店、麻花食品店、重陽府酒店、紅巖海鮮酒樓、吉優捷酒店、樂佛賓館、龍道旅館、北方古玩城、“泥人張”泥人工藝品店、天津老城廂博物館、廣東會館、格格府、攝影店等等。街中安置雕塑人物造型小品,街傍設有園林綠化小品和涼亭,宏偉壯麗的鼓樓矗立在鼓樓東西南北街的中心廣場位置。

我們中午餐在鼓樓北街品嚐天津名食狗不理包子,這是我們第一次到天津品嚐當地特色小食。

我們逛街逛商店,拍攝風景照片,觀賞各式工藝品,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是“泥人張”工藝品店,店內陳列的泥人種類眾多,熠熠如生,讓人看後愛不擇手。

天津導遊詞5

靜園位於和平區鞍山道70號,1920_年建。該建築原名乾園,是民國時期參議院議員、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住宅。1920_年7月,清遜帝溥儀攜婉容、文秀由張園遷此居住。由溥儀的“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故名靜園。靜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佔地總面積將達到3360平方米,為三環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後院和西側跨院。主體為西班牙式二層(局部三層)磚木結構,中央亭子間突出,西半部有通天木柱的外走廊,東半部為封閉式。樓內主要房間面積很大,將突出前檐的陽台和大采光窗,以增加主樓的立面效果。一樓設配膳房和酒吧間,並恢復大餐廳、會議室、會客室;二樓有起居室、書房、寢室等。樓內主要房間均配置護牆板、壁櫥、博古架、書架等。

靜園前院將建花園,園內種楊樹、槐樹、丁香樹,並設置藤蘿架、葡萄架,修復荷花池、小亭閣。甬道用河卵石鋪砌而成。靠東北面修復傳達室、廚房、汽車庫和網球場,後園內修復一段小遊廊和前院隔開。

復原陳列展品將依據當初擺設,以仿造的室內傢俱、飾品為主,輔助陳列主要收錄與溥儀及靜園有關的器物以及相關文字、照片資料等,以展示溥儀在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動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