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文學常識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6W

語文文學常識精品多篇

看《人民的名義》,思“哪些書畫值得收藏投資”! 篇一

易從字畫官網

看《人民的名義》,思“哪些書畫值得收藏投資”! 《人民的名義》一播出,可謂還是吸粉無數,在全民關注達康書記的表情包、花式點鈔以及誰是幕後大BOSS之時,藝術圈的小夥伴們卻用另類的“藝術”眼光來看這部熱播劇。 侯局長家、達康書記辦公室、市公安局會議室、最高檢-領導辦公室、省委書記沙瑞金家、公安局局長趙東來辦公室等等,可謂是處處都有着中國書畫身影。那中國書畫在現如今扮演着什麼角色?哪些書畫值得收藏投資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一看吧!

哪些書畫值得收藏投資?——當代名家蔣偉

蔣偉,1958年出生於河南睢縣,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中國著名烙畫作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原書畫院專業畫家,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毛體書法協會會員,商丘市老幹部書畫院會員,中國淮海戰役研究會會員。 【繪畫風格】蔣偉的畫,以虛寫實,以意運筆,於無畫處求畫境,在神似中求形似,正是切合了中國水墨的美學原則。蔣偉強調繪畫視覺張力所產生新的審美觀價值取向,同時更強調其繪畫表現的原創性。

【代表作品】

易從字畫官網

沙發背景牆裝飾畫 蔣偉聚寶盆作品《鴻運當頭》作品來源:易從網

“山環水抱有情”,可謂是聚寶盆山水畫最為恰當的描述,“山水環抱,藏風聚氣”的風水元素有機融入,左右兩旁的樹木,左為招財樹,右為檔災樹,山有靠山,水為財運,是旺財旺運字畫的代表作品。

國畫長城 蔣偉國畫山水作品《長城雄風》作品來源:易從網

“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聞名中外的八達嶺長城,它是世界上一個偉大的奇蹟工程之一。王寧先生筆下的長城,觀之如身臨長城腳下,感受到長城莊嚴的氣勢,令人震撼。無論收藏,還是裝飾,長城圖無疑是佳選。

哪些書畫值得收藏投資?——當代名家王寧

王寧,男,1965年生於山東龍口,中國職業書畫家,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職業書畫家,一級美術師,北京長城書畫家協會會員,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山水創研室副主任,中國藝術家聯合總會展覽部主任,張賢國畫工作室畫家。

【繪畫風格】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是王寧老師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

【代表作品】

易從字畫官網

長城雄風 王寧最新力作山水畫作品《長城萬里圖》作品來源:易從網

長城取象中國巨龍,龍脈綿延千里,像一條巨龍在騰飛,寓意深刻,象徵着更加穩固的靠山和源源不斷的人才匯入。長城圖極為適合裝飾在座位後邊,能夠形象巒頭學説,風水暗示,有靠山可依,可藏風聚氣,可增加貴人、領導和長輩的幫助。事業運勢不好職場白領,可以試試掛一幅長城圖。

泰山日出 王寧風水靠山圖作品《旭日東昇》作品來源:易從網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從古至今,泰山奇景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更是書畫家筆下常見的題材之一。王寧先生的這幅《旭日東昇》,件泰山之巔的奇景描繪的生動逼真,紅日徐徐升起,千里雲漂,環繞在泰山之巔,更凸顯了泰山之奇景。泰山圖是很好的靠山圖,是家居客廳、書房、辦公室裝飾的首選。

哪些書畫值得收藏投資?——當代名家林德坤

林德坤,男 ,1969年12月生河南省鄭州市人,中國國家畫院阮榮春工作室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南分會會員、鄭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金絲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名家聯合總會會員、鍾繇書畫院院務委員。

【繪畫風格】傳承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筆墨精神,以中國傳統繪畫為根基,結合自身深厚的西畫基礎,吸古今大家之精華,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着重寫生取景,每離丘壑而倡筆墨,舍境界而崇氣韻。

【代表作品】

易從字畫官網

林德坤最新力作手繪原創山水畫作品《暢若天遊》作品來源:易從網

羣峯起伏,雲煙出沒,遠水、遙山,約略點染,水墨交融。山中村居錯落,叢樹蒼茫朦朧,一任自然,疏密有致。遠處江河之上,一艘艘帆船漂流而上,有一帆風順之意,近處,頑石之上,古樹蒼勁,展現了生命力的頑強,是書畫的收藏的佳選。

名家藏品 林德坤手繪原創作品《溪山行旅圖》作品來源:易從網

《溪山行旅圖》之中,輕淡如在煙霧裏,顯得縹緲幽清,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鬱寒峭之意。林德坤先生的山水畫,以獨特的意境,獨到筆墨著稱,極具有投資收藏價值,亦是書房、辦公室、會議室等裝飾的首選! 書畫從來許自知,修雲潑墨意遲遲。描頭畫腳增多少,花樣人傳花樣詩。當代名家用其精湛的畫藝,將我們帶入風景宜人的山水之中,山之秀麗,水透清音,堪稱山水畫之精品,蔣偉、王寧、林德坤山水畫作品升值強勁,是個人收藏、企業收藏的精選佳作! "讓字畫藝術走進千家萬户”是易從網的宗旨,易從網簽約當代數百名實力名家,從畫家到您手中無任何二手加價,保證您的收藏利益,終身保真,讓你收藏無憂,貨到付款,讓您買得放心,易從網是國內專業的網上字畫交易平台,簽約數百名當代書畫家名家,並

易從字畫官網

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換,誠心誠意服務大眾,深受書法字畫收藏愛好者的信賴。同時易從網還可以為有需求的客户,量身定製個性化與唯一化的書畫精品,帶給您心靈的滿足。

【字畫:升值的藝術品】

隨着人類歷史的進步,高科技的廣泛使用,歷史性收藏品,字畫未來充滿潛力,文人墨客筆下的山水書畫,帶給人更多的視覺享受,時而蒼勁有力,時而温文儒雅,賞一幅畫,品一幅字,從拍賣會的成交量看,往往字畫更佔優勢。

從中不難看出,未來藝術品的收藏價值會越來越受到更多收藏家、藝術家的青睞,字畫升值潛力也逐漸增加,可以説,字畫是集收藏、裝飾、投資、送禮的多重功能的升值藝術品。

【易從網】,一家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書畫文化,引領當代書畫藝術品運用於裝飾、送禮、收藏的專業字畫商城。“讓藝術走近大眾,走進尋常百姓家”是我們的使命和追求。現在免費註冊即可加入會員,尊享三重豪禮,瞭解更多會員專屬優惠,請聯繫我們!

由《舌尖上的中國》看中國的紀錄片發展 篇二

由《舌尖上的中國》看中國的紀錄片發展

在大眾的翹首期盼中,《舌尖上的中國2》(以下簡稱《舌尖2》)終於定檔2014年4月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據悉,《舌尖上的中國2》將延續第一季的敍事風格,在拍攝製作上則比第一季更加精緻大氣,美食範圍也更廣泛。整部紀錄片共7集,每集50分鐘,分別從時節、腳步、心傳、家常、祕境、相逢、三餐7個角度來講述中國美食故事。對於這部承載太多期盼的紀錄片,總導演陳曉卿向媒體介紹到:“《舌尖2》就像好萊塢的模式,有的是家庭倫理片,有的是公路片,有的是黑幫片,剪輯特別精細,非常有利於在國際上銷售。”他還不無風趣地説,“我們的單位時間信息量非常密集,1集1500個鏡頭,快趕上《爸爸去哪兒》了。”

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一套播出,瞬間在全國範圍內獲得熱烈反響,為中國人獻上了精神盛宴。它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讓人們瞭解了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可謂中國本土紀錄片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而它的成功也讓我們開始思考中國紀錄片的發展道路。

一、《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之處

(一)主題易引起共鳴,有文化的追尋

《舌尖上的中國》在初次播出時收視率便超過了同期的電視劇,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它選擇了國人共同關注的主題——美食,但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是美食背後的中國飲食文化,是帶給人們濃濃的思鄉之情。對《舌尖》的喜愛原因的調查顯示,35.64%的人選擇了“藴含中國美食博大文化”,21.17%的人選擇“展現濃濃感人的思鄉情”,只有19.53%的人選擇“擁有事物絕美視覺享受”。

《舌尖》的導演陳曉卿説:“做紀錄片,文化的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講吃,不就跟美食欄目一樣了?這個片子是帶着對美食的敬意來做的,希望觀眾能從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愛品讀到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看到生活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會在此片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家鄉美食與家鄉生活,喚醒對於家鄉的認同感,同時也就理解了他人同樣的對於家鄉的思念,無形之中增強了人們對於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感,會發自內心地欽佩千百年來人們生活的智慧,從食物中體味到中華民族的信仰。

(二)選取典型事例,以小見大

以往的人文類型紀錄片大多是對主題本身進行直接的講解,引用歷史故事,表現方式較為侷限乏味,而《舌尖》卻對主題的描述視角進行了改變。“在片中,創作者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小處入手,講究敍事情節化,同時沒有完全依賴現實的素材,沒有被現實淹沒,而是儘量用理念去理解和表達現實,追求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和諧統一。”這部紀錄片的展現方式並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敍述,而是更關注個體化的人,將每種美食都賦予一個有人、有物、有場景的故事,使紀錄片更具有人情味,也使人們在領略美食的同時,感受到中國勤勞樸實人民生活智慧的結晶。

(三)核心是真實

“真實,是紀錄片的屬性,是紀錄片存在的基礎。”《舌尖》的故事都是導演帶領團隊深入到當地發掘出來的,無論是打開蒸籠時冒出的層層熱氣,淘米時沙沙的聲響,孩子吃到美食時臉上露出的發自內心的笑容,還是簡樸安寧美麗的村莊生活„„一個個真實的任務、場景,令人垂涎的天然美味,如道家常。拍攝真實的人,真實的事物,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故事,沒有過多的花哨修飾,沒有過多的大場面,真誠而温暖,使紀錄片具有了生活的温情。真實的場景同樣也讓觀眾想起了自己家鄉的故事,勾起了人們濃濃的思鄉之情。網友“曉縣”説:“《舌尖上的中國》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多種的美食,而是其中一個個真誠的消融,毫無造作,不是演員鏡頭前的虛假,不是寒暄的可以微笑,那樣子的微笑一下子就令我淚流滿面。”

(四)高標準,高技術 之前國家對於紀錄片並沒有特別重視,紀錄片在中國電視也一直處於尷尬的邊緣地帶,而且設備成本非常高,這一切使我國的紀錄片發展遲緩。但央視紀錄片頻道成立以後,在國際傳播的大語境下,資源和投入大為拓展,高清拍攝設備價格也日趨平民化,也打破了設備的高門檻。《舌尖》的製作團隊就使用了全畫幅小型手持式攝像機索尼F3,這種相機比大機器用起來更為靈便,能更好地滿足現場跟拍,而且超微距拍攝、寬容度、感光度等均為上乘。除了索尼F3高清攝像機的運用,被攝影愛好者稱為“無敵兔”的佳能5D2單反相機也見證了《舌尖》的成功。令貴州衞視《紀錄貴州》紀錄片導演胡柏煒印象深刻的是《舌尖》拍攝食物時70%以上的鏡頭是特寫鏡頭,光圈很大,主體突出,背景很淺。他認為利用佳能5D2這樣的高清單反相機來拍攝紀錄片體現出該片拍攝團隊的前衞創造力。

此外,《舌尖》的總導演任長箴也坦言這部紀錄片以BBC為榜樣,愉快地承認了自己對BBC的模仿,“因為人家先進。我並不覺得我可恥,我大力覺得自己模仿BBC,你們能看出來説明我模仿得到位”。

(五)整合營銷

《舌尖》的火爆離不開整個製作團隊對其進行的精心的包裝與整合營銷。首先他們選擇了新穎的名字,能夠立刻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其次是擁有央視這個最好的播出平台,且播出它的欄目《魅力紀錄》長期以來也積累了不少的觀眾羣,而且避開了競爭激烈的黃金時段,保證了它的收視率。再者,在播出的同時通過網絡平台進行持續不斷的討論,一家微博營銷公司宣傳總監陳先生向記者分析道,製片人陳曉卿在新浪微博的粉絲數超過16萬,其中更有許多名人粉絲,經過口口相傳,一條節目預告的轉發率和評論率就相當可觀。配合紀錄片每天一集,每集一個主題的討論,更是形成了持續效應。《舌尖》首輪播出後同名書籍與DVD迅速出版,持續了這份美食文化熱。

二、中外紀錄片的比較

(一)市場化程度比較

美國代表典型的紀錄片商業化運營模式,Discovery頻道自開播以來便有準確的市場定位,它明確地確定了自己的受眾羣,即使那種受過良好教育,有求知慾望,有社會影響力和一定消費能力的觀眾。這個定位使它在製作節目的過程中能夠始終堅守節目內容深厚的人文關懷和文化底藴,Discovery同時也進行多渠道的品牌營銷,2012年探索傳播集團開創了市場神話,擴展到全世界21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8億累積訂户和140多個電視頻道。與美國成熟的市場導向的紀錄片產業相比,中國的紀錄片在國內市場尚且偏向小眾,更不要説向全世界普及了。

(二)紀錄片質量比較

英國、日本代表的是公共體制支持的紀錄片產業,尤其英國對公共服務原則的信奉以及對文化遺產保護的促進一直以來都凌駕在“自由市場”之上。他們的廣播傳統更傾向於展示文化遺產、構建民族身份以及社會責任與底層關懷,更允許社會批判性的紀錄片出現在電視上,紀錄片本身的社會文化價值非常高,而中國的紀錄片,除了《故宮》和《舌尖上的中國》之外,並沒有太出彩的展示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優秀紀錄片,對於中國傳統價值的挖掘利用程度較淺。

除此之外,英美紀錄片大都是高投入,擁有先進的設備與團隊,據統計,Discovery每部紀錄片的片比(實播片和實拍片的比例)一般為1:75,每部系列片平均成本均超過100萬美元。且歐美紀錄片目前已全部實現了高清播出,而中國除了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有良好平台支持之外,地方電視台對於紀錄片的製作還無法進行大手筆的投資,限制了設備與技術的更新換代。

(三)產業鏈的比較

國外的電影和電視紀錄片經過許多年的運作,已經走上相當成熟的發展道路。他們有清晰的紀錄片產業政策,產業已形成規模,投入與產量已非常高,且投資渠道多樣,有完善的監管環境,完善的銷售網絡,紀錄片受眾成型。比如Discovery的紀錄片節目運作特點是大製作和高投入,有着一套非常成熟和穩定的流程。選題注重事前調研,表現重注採用講故事手法,運作注重以製片人為中心制,節目製作注重精品意識,投資當然也注重大投入和精準投入。BBC的紀錄片在市場運作上也非常成熟。由於BBC是公營的廣播電視機構,不能引入廣告和節目贊助費,所以電視執照費和政府補貼就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另外,對外出售電視紀錄片播放版權,也是BBC的重要收入渠道。

而在大環境上看來,中國紀錄片既缺少政府專項公益基金的支持,社會融資空間也非常有限。我國的紀錄片缺乏品牌意識,往往是為播出而製作,具有品牌戰略眼光的製作機構數量較少。紀錄片產業鏈尚不完善,產業鏈鏈條較短、資源整合程度較低,產業鏈開發不夠,甚至部分產業鏈呈現缺失狀態。

Discovery亞太電視網家族頻道

三、國內外經驗對於中國今後紀錄片發展的啟示

(一)健全市場營銷體系,完善產業鏈

一直以來中國紀錄片都比較走小眾路線,受眾較少。所以應該首先向Discovery學習,進行專業深入的市場調查,確定自己特定的受眾羣體,同時積極宣傳紀錄片,使其更加平民化,發掘中國的市場優勢,讓紀錄片邁入公共時代。政府應該支持建立市場為導向的產業鏈,積極組織社會招標,擴大紀錄片製作平台,積極與國外電視台或地方電視台進行聯合攝製,面向世界,積極擴展海外市場,主動將自己的優秀紀錄片向國外推廣,加強國際合作,學習並建立一整套市場運作的成熟規則。

(二)使傳播平台正規化、多樣化

2011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正式播出,意味着中國國家媒體第一次有了全球覆蓋的24小時全天候排播免費專業的紀錄片頻道,這對於國產紀錄片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播出平台。中國應該大力發展一個到兩個這樣的品牌紀錄頻道,向國內和世界推廣。

在傳統媒體發力的同時,也應該開發新媒體。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做了一個關於“紀錄片觀看渠道”的網上調查結果:網絡70%、電視56%、音像出版物24%„„可見以視頻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來對傳統媒體衝擊很大,視頻網絡憑藉高效性、互動性、時效性、自主性等優勢可以一心大批社會中堅力量。因此應該有相關政策支持視頻網站購買甚至自主製作紀錄片,為中國紀錄片市場注入活力。

(三)提高紀錄片質量

技術層面來説,隨着產業資金來源已從單一的電視台、政府投資走向更加開放的資本市場,政策、產業、環境的利好信息吸引着資本進入,製作方有了更多的資本去購買高端的設備,學習先進的技術,但產業還是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更多的與國外先進技術人才交流的機會,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進行紀錄片的拍攝嘗試,打破其高門檻的限制。

同時,中國紀錄片更應該重視作品內涵的提升。紀錄片製作人員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品質和人文情懷,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新時代中國的元素相結合,承載民族文化,體現出不同於西方文化的獨特味道,用世界的方式看中國,用中國的內心説故事。

(四)建立良好的監督環境,保護知識產權

國家扶持建立行業協會進行行業監督,保證紀錄片的製作質量。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對於紀錄片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媒體從業人員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規範節目版權,既維護他人權益,又保護自身權益。作品中素材、資料、道具、音樂的使用、受訪人的權益都應該清晰準確。只有在前期完善了作品版權,在後期市場化運作中才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樣也才能在將作品推向世界時獲得穩定的版權收益。

盤點中國十大名人,這7部書幫你深入瞭解他們 篇三

盤點中國十大名人,這7部書幫你深入瞭解他們

中國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段歷史中,湧現了無數傑出的人物,他們有擁有博大精深的智慧,有的是一代帝王、有的是傑出的文學家,他們都曾對用自己的智慧推薦歷史文明的進程,是值得敬佩的。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值得我們敬佩的十大歷史名人。

一、孔子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物,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他的弟子多達三千人,能人志士有72,很多都是各國高官棟樑。

二、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即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的皇帝,也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22歲時登基親理朝政,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國等六國,統一了中原,萬里長城就是秦始皇在位的時候開始建立的,雖然勞民傷財,但對後世來説也有重要意義。

三、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把以前四分五裂的蒙族部落統一起來了,他征戰天下,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黑海海濱,東擴幾乎整個東亞。他是一個非常有智慧和謀略的領導者。

四、毛澤東 毛澤東把一個支離破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改革為一個新興的、基本統一的、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國,他是帶領中國人走向光明的領袖人物,在他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日子越過越好。

五、孟子 孟子被稱為“亞聖”,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

六、隋文帝 隋文帝結束了自東漢末年到隋統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使隋代獲得了“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讚譽,為我國封建社會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七、老子 老子又名老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生活在春秋時期,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峯,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八、岳飛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曾多次參與平亂,他在文學上也很有建樹,《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詞古今流傳。

九、祖沖之 祖沖之的主要成就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個領域,他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將圓周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祖沖之還創制了《大明曆》,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是個全能人才。

十、蔡倫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歷史名人的事蹟不能忘,多看這幾部書,可以讓你更好的瞭解這些歷史名人。

四書五經 中國古典名著百部藏書

¥98.00 天貓

購買 贊 1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經典的合稱。

中國皇帝全傳 秦始皇傳

¥19.80 天貓

購買 贊 踩

這部書彙集了50多個朝代300多位皇帝的傳記,上起秦始皇,下至清朝末代皇帝。是一部中國皇帝百科全書,可以幫你瞭解各個皇帝。

活着就為征服世界:蒙古帝國史

¥25.90 天貓

購買 贊 踩

這是一部關於歐亞大陸游牧民族三千年歷史的經典作品,講述了成吉思汗及其黃金家族征服世界的瘋狂歷史,蒙古征戰史貫穿全書,為讀者展現了一幅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歷史畫卷。

毛澤東傳+周恩來傳+鄧小平傳+蔣介石傳

¥108.00 天貓

購買 1 踩

這一套書不同於一般的人物傳記,它是一套全新視角觀點犀利的書籍,從這套書中你會了解外國學者眼中的中國政治名人是什麼樣子的,它生動還原了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客觀公正權威。

道德經全集 正版全6冊

¥98.00 天貓

購買 1 踩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説,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

中國帝王全傳

¥152.00 天貓

購買 贊 踩

這一套書主要講述了中國曆代帝王的故事,包括成吉思汗、康熙、雍正、乾隆、李世民、秦始皇、劉邦、劉秀、朱元璋、趙匡胤傳全套書共十冊,讓你更瞭解帝王的生平事蹟。

中國古典名著説岳全傳

¥19.80 天貓

購買 1 踩

這部書有着厚重的歷史演繹色彩,講述了一代名將岳飛壯烈的抗金之路。書中對一些生僻字進行了注音,讓你無障礙閲讀,並且對一些難懂的字詞進行了解釋,更便於理解。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套正版

¥42.00 天貓

購買 1 踩

看《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讓你係統地瞭解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瞭解各個時期的歷史名人的故事,並且從中吸取知識和經驗,揚長避短,更好地完善自我。

從《中國製造2025》看中國機械發展 篇四

《形勢與政策》課程論文——

由“中國製造2025”淺談中國機械製造改革

學生姓名:Haze

學 院:機械工程學院 專 業:機自實驗班

學 號:

中國﹒重慶 重慶大學

二〇一五年五月

摘要:80年代國中國的製造業是全面落後,隨後的三十年裏隨着市場需求的激增和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中國的製造業開始全盤野蠻生長,這期間中國政府對製造業也是相當扶持,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國的就業問題,可是隨着發展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過去,然而中國製造與工業強國卻還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發展,必須轉型升級,在這樣的背景我們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本文在“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重點闡述了機械製造行業的改革。 關鍵詞: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2025 機械製造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的根基,,它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也影響到國計民生和國防力量的加強,因此,各國都把造業的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可是中國的製造與其它工業強國的差距卻是可怕的。

我們可以載人航天,卻沒有一個優秀的馬桶蓋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春節期間,日本的馬桶蓋火了。很多中國人不遠千里跑到日本,就是為了捎幾個馬桶蓋回來,看起來挺可笑,但卻引起了人們對中國製造的詬病。但後來卻證實,大多數在日本出售的馬桶都是中國製造的。

有人在問,為什麼我們已經可以載人航天、有了高科技戰機,卻不能生產一個讓人們滿意的馬桶蓋呢?這其實反映了中國製造的弱點和缺陷。獲得技術,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再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整個過程需要技術轉化和轉移的暢通機制、成熟的人才市場、公平的市場環境、誠信的交易體系等等,而這些是當前中國製造業的短板。

因此,我們用着進口的裝備,僱請外國技術專家和管理者,按照國外的標準生產產品,貼上跨國公司的標籤,直接運到國外,這是中國製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最願意也是最常見的方式,而隨着土地、勞動力、資源、環境等要素成本的迅速提高,這種發展方式已經走到盡頭。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國家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

目前“中國製造”處於兩頭受擠壓:低端製造業,我們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競爭不過東南亞等國家;高端製造業,儘管發展很快,可跟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整體上看,我國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雖然我國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行業和領域,像航天、高鐵、核電等,但同時在某些領域還十分落後,比如還有完全依賴人工作業的小礦山、小作坊等。 那麼如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製造2025”,打造“中國製造”的升級版?

作為一名機械專業的學生,我就機械製造談談我們國家應該如何進行機械製造上的升級。

在傳統制造業向現代製造業優化升級的道路上,我認為機電一體化起着關鍵的推動作用,它將是未來製造業的發展的核心,是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結合的具體表現。

機電—體化技術是現代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是機械、微電子、控制、計算機、信息處理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其發展和進步有賴於相關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其主要發展方向有數字化、智能化、模塊化、網絡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帶源化和綠色化等特點。因此隨着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現代機械製造業也應該朝着信息化和網絡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和管理柔性化、靈活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 1.機械製造應信息化和網絡化

隨着互聯網的急速發展,機械製造技術也必將朝着信息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網絡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產品設計、物料選擇、零件製造、市場開拓與產品銷售都可以異地或跨越國界進行。此外,網絡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技術信息的交流、加強產品開發的合作和經營管理的學習,推動了企業向着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向發展。所以機械製造業應該以信息為主導,藉助於物質和能量的力量生產出價值,而不同於以往以物質和能量為主導,藉助於信息的力量生產出價值。 2.機械製造應自動化和智能化

目前我國關於自動化的研究較多,在機械製造業中主要表現在製造系統中的集成技術、人機一體化製造系統、製造單元技術、柔性製造技術和適應現代化生產模式的製造環境等方面。智能化是自動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早已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類不滿足於此,如今我們還要從繁瑣的計算、分析等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從事高層次的創造性勞動,智能化促進柔性化的發展,它使生產系統具有更完善的判斷與適應能力。 3.機械製造應該在山寨中創新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以前中國的機械製造業在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高科技和壟斷行業暴利的情況下,曾一度採用山寨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客觀上形成了對國外暴利行業的自發反抗。這種反抗為中華民族自主品牌行業崛起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可是山寨雖然能一時解決我們的內需,卻改變不了我們中國製造業缺乏創新的局面,在這個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結合時代我們應該在山寨中創新,在創新中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過程中深化企業改革,提高企業的生命力與活力,從而以價低、質強的優勢打入國際市場。

目前中國的製造與外國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無法在時間內逾越,所以在“中國製造2025”這個條件下,中國應該以創新驅動製造業轉型,加快完成製造業向中高端的躍升。因此不管是我們中國的機械製造業,還是其他製造行業,我覺得都需要一次類似互聯網革命一樣的顛覆思維的革命,全方位的普及各行各業,拋棄以往落後的生產方式,加強人才培養,深化互聯網與製造業相結合,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在保證產品品質的情況下縮短社會勞動時間,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如此中國製造才能有徹底的改變,否則我們處在國際產業鏈下游的地位始終難以有很大改變。 對於形勢與政策的課程心得與體會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老師您上課非常生動,同學們都非常喜歡聽,而且老師您的思維更是睿智敏捷,用通俗又深刻的話語為我們介紹這“經濟”這一抽象複雜的概念,引導我們對國家經濟政策進行分析和把握,這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大學教師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裏,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您無窮的講演魅力所陶醉。

其次,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裏,老師您曾説過説:“國小我會九九乘法表,中學我會元素週期表,而現在如果脱離手機我就是一文盲”,是的,您的説法足以驗證這個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信息的龐雜,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該課程就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須在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應該學習好《形勢與政策》課,這樣在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駱江峯,王靈玲 機電一體化技術在現代機械製造行業中的應用[D]浙江。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敏孚機械系 ,2003 [2]李克強的王牌計劃:中國製造2025[N]華西都市報、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2015-03-11

週末看片 這7部有關於“中國製造”的紀錄片值得收藏! 篇五

週末看片

這7部有關於“中國製造”的紀錄片值得收藏!

《焦點視界》精選最值得推薦的7部有關於“中國製造”的紀錄片:

《大國重器》首播時間:2013年11月 推薦指數:★★★★★

這是由中國工業報社和央視財經頻道合作拍攝的我國第一部宣傳裝備製造業的大型高清電視紀錄片,主要展現了自1983年7月12日國務院《關於抓緊研製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頒佈以來,中國裝備製造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這部紀錄片沒有一味乾巴巴的説教或是偉光正的弘揚,它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普通的產業工人、技術骨幹,以及其他在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過程中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通過記錄下他們的故事,來反映出他們背後中國裝備從無到有、進而一步步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的艱辛歷程。

它涵蓋的領域有工程機械、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等十餘個之多,涉及到的全國領軍企業有18家,分為“國家博弈”、“國之砝碼”、“趕超之路”、“智慧轉型”、“創新驅動”、“製造強國”等專題。

為什麼要拍這部紀錄片?“國之砝碼”中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説過一句話:“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頂峯上,我們必須要有位置。”在這部紀錄片中,“過去用進口-現在代替進口-未來超越進口”的例子有不少,無不彰顯了中國在主攻高端製造、實現產業升級過程中的成績與亮點。

當然,雖然成績突出,但中國製造現在仍遠未達到完全領先世界的水平,可這並不妨礙我們觀看這樣一部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國家實力,充滿了純粹正能量的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播出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國重器”這四個字也一度成為社會熱詞,特別愛被新聞媒體所引用。時隔三年後,“大國重器”熱度不減,為了進一步深度挖掘中國製造的典型經驗,講好中國工業企業的故事,《大國重器》(第二季)已經於2016年7月啟動了拍攝工作,該片仍將由央視財經頻道製作,中國工業報社提供支撐,共六集,預計將在2017年10月播出。

如果説第一部《大國重器》聚焦於大型裝備製造業,那麼第二季就已經拓寬到了整個製造業領域,聚焦智能製造,講述“中國製造2025”戰略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中國製造對全球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展現中國近兩年和未來一系列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工業尖端技術和項目的最新突破,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指尖上的傳承》首播時間:2015年7月

推薦指數:★★★★★

這部全景展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紀錄片由五洲傳播中心製作,首播是在各大新媒體平台,基本上完整地展示出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神奇。

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乃至智能化製造時代的來臨,世代相傳的中國傳統工藝受到越來越多的衝擊,但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卻藴含着中國人民的智慧,融匯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中國有1000 多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部紀錄片精選了其中的六種,分別是泥人張、紫砂、歙硯、玉雕、木雕和蘇繡。整部紀錄片採用了拍攝、情景再現和動畫製作相結合的手法,強調緊湊、明快、生動、鮮活的影像節奏,凸顯民族特性,把美的文化、美的技藝、美的作品,用鏡頭演繹的更為淋漓盡致大放異彩,着重展示了傳統手工藝的製作過程,展現千百年來中國傳統工藝的神奇魅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老而神祕的製作工藝,凸顯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在全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傳承》給世界華人增添了若干文化身份的認同依據。香港著名作家李純恩評論:“細細觀賞,心馳神往,潛移默化,成一種精神,也是另類愛國教育。”澳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樑晚年呼籲:“這股文化的春風,通過互聯網分享過來,對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保護有很大的啟示”。台灣主持人鄭沛芳在網絡分享的觀後感是:“用紀錄片的感染力來喚起人們對古老文化的那份尊重,那份驕傲,那份自信,感受到一個具有創造力的民族,召喚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的迴歸。讓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跨越中國製造》首播時間:2009 年8 月 推薦指數:★★★★☆

這是一部老片子,但卻幾乎可以説是電視紀錄片關注中國製造之濫觴。2009 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機,在嚴峻形勢的衝擊下,中國製造業開始反省和思考,如何才能在國際製造業的新格局中跨越危機、抓住機遇,又如何才能夠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發展。

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專題部製作的這部片子,其實從2007年就開始拍攝了,雖然距今已經差不多十年,但是它所揭示的關於如何保持中國製造企業長久競爭力的內容,現在看來仍然是極具啟發意義。這部紀錄片以具有代表性的製造企業的故事為載體,如東軟、吉利、龍芯、比亞迪、中集、一汽等,分五集從競爭力、品牌、創新、國際化、升級中國製造等方面,探討了“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以及國家競爭優勢的提升路徑。並且該部紀錄片還將中國的發展進程嵌入了全球經濟格局,力圖實現對中國製造的全球比較。 當前國家提倡創新,這部紀錄片早已揭示了該如何創新:讓創新開拓市場,讓市場維繫創新。在全球化時代,關於創新的思維邏輯應該是“以我為主,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在這一集中,姜汝祥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因為這段話描述的問題直到今天變得愈發亟待解決:“創新的本質是絕對壟斷利潤,就這麼簡單。我們專門研究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技術創新拿到好處的比例,我們會發現一個美國企業在技術上的投入和它的收入之間的比例是最高的。

而俄羅斯大家都知道它的技術水平是很高的,但是為什麼你會發現它的技術水平雖然很高,但是它沒什麼好車,這其實是蠻奇怪的,它能把宇宙飛船做得那麼高,但是你在蘇聯找不到好車,道理特別簡單,就是因為它的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時候,缺乏一個對企業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它的企業本身不是獨立的市場主體,一旦企業不是主體,企業不能從技術中得到最大的好處,最後這個國家的技術實際上就沒有用,雖然它技術很多。”《大國工匠》首播時間:2015 年5 月 推薦指數:★★★★☆

在2016 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鼓勵企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在這之前,人們已經開始關注中國工匠精神的傳承。在2015年的勞動節,央視新聞頻道推出了8集紀錄片《大國工匠》,每一集介紹一個勞動者。 這些人雖然崗位不同,但有着一些共同點:他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他們始終追求着各自技藝的極致,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國寶級”技工人才。比如製作宣紙30 年來一直保持成品率100%的周東紅,比如同樣保持打磨零件合格率100% 的中國大飛機C919 製造者胡雙錢,比如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CRH380A 首席研磨師寧允展,比如全中國目前唯一能實現精密度達到“絲”級的深海載人潛水器鉗工顧秋亮。

以前説到工匠,大家想到的多是瑞士控制誤差不過毫秒的鐘表匠、德國光擰螺絲就學好幾個月的學徒工、還有日本的壽司之神煮飯仙人之類。但是可以説從這部紀錄片開始,人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在中國、在我們的周圍,就有很多曾經被社會的浮躁所掩蓋的工匠,他們創造的與其説是技術傳奇,不如説是人生傳奇和精神傳奇。

這部紀錄片選取的人物,毫無疑問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他們各自從事的職業,無不暗合着“大國”二字,有的體現了中國千年文明的積澱,更多的則是通過這些人物展現了他們背後代表的中國高端製造的強大實力,高鐵、輪船、飛機、火箭、飛船、潛艇、大橋,無不彰顯着中國的雄厚國力。 在這部紀錄片播出之後,以這8 位傳奇工匠為代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中國製造者,也開始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2016年11月29日,胡雙錢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弘德講壇,以“鍥而不捨,匠心築夢―― 航空‘手藝人’35 年無悔堅守”為題,與大學生交流互動,講述了他“長期奮鬥、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的大飛機創業精神。胡雙錢數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大飛機事業的精神感染着在場的學生。

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傳承。《中國設計》首播時間:2016年3月 推薦指數:★★★★

產品附加值怎樣提高?有句話叫做“設計產生價值”,但多年來所謂“設計”被很多人誤解為僅僅是“畫張圖”,這部由央視紀錄頻道、五洲傳播中心和法國國家電視集團聯合攝製的3集紀錄片《中國設計》,通過服裝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三個領域的典型故事,向世界介紹中國創新力,展示了現代中國的嶄新形象。

這裏重點説説第三集。這集出現的分別是:從五平米辦公位到五百強御用設計師的工業設計帝國洛可可創始人賈偉;將西方現代極致的感性主義與理性主義糅合的中式波西米亞設計師團隊品物流形;建築師裏把產品設計得最讓人腦洞大開的策展人李鼐含。這部紀錄片最大的作用,不是讓觀眾看到很多創意設計,而是讓人們跟隨着一位位設計師的創作過程,進而瞭解設計師的工作思維,即一件產品到底是基於什麼被設計出來的。

片中有一句話説的很好:設計師需要了解產品生產的所有環節。賈偉的洛可可,開發設計了一款利用磁力相連的模塊化“巧克力”移動電源,創意理念很好,卻在生產中遇到了磁力不足的難題,最終依靠對中國製造業的熟稔,賈偉終於在深圳找到了能夠滿足生產需求的廠家。

有時候,設計師的創意很好,但是無法受到市場的認可。這款移動電源在上市前,賈偉找來了很多年輕人一起試用,並親自記錄下體驗者對於這塊電源的意見。而品物流形的設計師,雖然有着很好的創意設計,但是為了貼近市場,與消費者形成共鳴,最終也要在自己的創意中做減法,既要讓產品適合被量產,也要讓消費者能夠接受,這些都是工業設計的一部分。對工業設計來説,好設計的定義標準不單純是創意和美學,最合適的設計才是好設計。

這部紀錄片,雖然沒有直接描繪中國製造,但不可否認的是,設計永遠是製造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最根本的環節之一,通過它,我們能對中國製造有更為全面的瞭解。《超級工程》Ⅰ、Ⅱ首播時間:2012年9月、2016年10月 推薦指數:★★★★

《超級工程》的製片人之一,就是那個拍攝了《舌尖上的中國》的陳曉卿。所謂的“超級工程”,就是國內那些重點尖端科技工程: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北京地鐵網絡、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船。該片前後攝製一年多,將鏡頭更多的對準了參與這些“超級工程”建設的普通人,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情感和夢想,鮮活呈現了奇蹟背後的艱辛歷程和付出,使得這一部紀錄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為拍攝此片,央視紀錄頻道歷時一年,運用了航空攝影、水下攝影、特效攝影、動畫合成、逐格、移軸等多種視覺表達方式,最終成片效果很棒。

時隔四年,原班團隊又通過周密地調研和討論,歷時近10個月,走遍中國20多個省份和地區,打造出了《超級工程Ⅱ》。第二季內容主要聚焦這一時期中國交通領域的一些重大工程節點,從“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車、中國港”入手展現中國改革建設成就。

超大型交通運輸工程正在改變着國家的運行效率,也徹底改變着每個人的出行方式。高速公路、橋樑、高鐵和港口對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正產生着深遠的影響,這四個方面高度凝結了中國30多年來交通建設領域的重點和亮點,能夠讓人對中國製造、中國工程和中國交通的全面提升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雖然這兩部紀錄片不是純正的中國製造題材,但在介紹這些“超級工程”時,不可避免的會在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國製造內容,尤其是第一部。比如被譽為“世界造船界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代表了造船界最高的技術標準和建造難度,片中展示中國的船廠採用分段建造的方式,要求每一個細節甚至是小到螺絲釘的尺寸都要精確無誤,它預示着中國正在從一個造船大國真正變為一個造船強國。

還有世界上最大型的海上風力發電機SL5000,它的機艙上可以起降直升機,它的風輪高度超過40層樓,把它製造出來已經是一個奇蹟。SL5000的各個部件在中國的不同省份生產,最後再運到上海洋山港附近的陸上安裝基地進行組裝。SL5000的主機架必須承受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葉片所產生的巨大扭力。而SL5000巨大的軸承將挑戰軸承製造的最高難度,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3家工廠有能力接受這個挑戰。《軍工記憶》Ⅰ、Ⅱ首播時間:2013年1月、2014年6月 推薦指數:★★★★

這部紀錄片所講述的中國製造比較特殊,是離普通人可能顯得遙遠的軍工產業。這是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央電視台聯合出品的系列紀錄片。

最早在2013年1月,《軍工記憶》利用大量真實的史料,圍繞水下長征、金戈鐵馬、豹嘯長空、東風破曉等主題進行展開,受到廣泛好評。第二年,新的一季將目光聚焦到了東方紅一號衞星、巨浪一號潛地導彈、紅箭8反坦克導彈、052型驅逐艦、殲-10戰鬥機和空警2000預警機等能夠代表中國軍工最高水準的武器裝備上去。

雖然我們重點推薦這部紀錄片的第一和第二季,但其實《軍工記憶》後來還有名為“抗戰風雲”和“三線硝煙”的後續劇集,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找來一觀。

這部紀錄片在首次上映後,就獲得了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佳作品獎。因為這些紀錄片講的都是塵封的往事,有些採訪對象直到被採訪前,家人都不知道他們曾經所做過的工作。攝製組歷時十個月,行程數萬裏,先後赴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10餘家軍工場所,採訪了“巨浪一號”總指揮欒恩傑、“預警機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等近百位親歷者,深度挖掘了研製歷程中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攝製組回憶:“我們採訪的過程中遇到了一批這樣的人。他們並不是軍人,可是當國家一聲令下,他們就能拿起揹包説走就走,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