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過年的散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6W

過年的散文【多篇】

春節的散文 篇一

盼啊!盼啊,終於盼來了春節。瞧,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人絡繹不絕,有在買新衣,有買春聯,有在辦年貨……街上熱鬧非凡。

媽媽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掛起紅燈籠,貼上春聯,家裏充滿了節日氣氛。為了準備年夜飯,大人們早就忙開了,殺雞宰鴨,洗菜、做菜、忙不亦樂乎。廚房裏不時傳來叮叮咚咚鍋、碗、瓢、盆碰撞聲,這響聲交織成了一支美妙樂曲。不一會兒,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美味佳餚,這裏面有綠油油蔬菜,香噴噴葷菜,各類營養湯,還有各色甜點。我看到滿桌子色香味俱全菜,我等不及了,夾起一塊紅燒肉就放到了嘴裏,真是美味啊!我又吃了一塊,感覺越吃越有味。夾起了一塊雞翅,咬了一口,香嫩可口!真是欲罷不能。等爸爸媽媽他們就坐時,我和表弟他們已經消滅了很多菜了。我們幾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家有説有笑,頻頻舉杯歡慶……

飯後大約半小時,媽媽又搬出了許多水果,有甜甜香梨,有黃澄澄柑橘,有紅通通蘋果,還有……饞得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時鐘指向八點了,全家人聚集在大客廳看《春節聯歡晚會》,“哈哈哈”一陣陣歡樂笑聲不時地盪漾在客廳裏。

新年鐘聲還沒敲響,煙花就迫不急待從地上“轟,轟,轟”地騰起,向人們報告新年來臨。它真美啊,有像彎彎垂柳,有像天上落下流星雨,有像天上綻放錦花,更讓所有人都驚歎不已是這發煙花在天空中綻放出一張張圓圓可愛笑臉。

時間差不多了,送走了親戚,也送走了牛年……

過年的散文 篇二

恍恍惚惚中,又過一個年。

先是滿懷期待地張望,從公曆的年頭張望舊曆的年底,張望那些久違的臉孔,寂靜中的歡鬧,年夜飯裏的温馨。然後是曲曲折折的回鄉,百里也好,千里也罷,風雨無阻,義無反顧踏上回家的路途。中間是大大小小的聚會,遠遠近近的重逢,聚散之間,寒夜短促。最後又是匆匆忙忙地回城上班,生活開始重新步入正軌。

由此,算是“天增歲月人增壽”了。增了歲月的天空依然碧藍,遊弋的雲絲不是它的皺紋。璀璀璨璨的星空,偶爾勾起仰望者心頭的震撼。增了壽的人們,依然埋首於鄉間,過着樸素得像炊煙一樣的日子。只有奔波在過年路上的人們,將一年的期待和歡笑,聚攏在一起,洋溢給新的時光和日子,給熟悉的親人和好友,樂此不彼。

作為生活樣式之一種,過年,似乎永遠不在我們的正軌之上。或許,它只能算是一箇中轉站,生活的列車在此停留,停留在再次出發的隱忍和等待裏,人們藉此放鬆心情,抽出目光,遙望窗外,看那一道道坐在正軌上來不及矚目的風景。

過年的散文 篇三

初四回來,路上雖不下雪,然夜的黑,加路的滑,依然讓我們神經繃得緊緊的。可即便小心加小心,一路上仍有不少車輛不能及時把住剎車,驚心動魄的場面時有發生:先是一輛卡車吻住了拖拉機,接着一輛麪包車無緣無故撞上了護欄……後來,一輛紅色奔馳車因為速度太快,緊急剎車沒剎住,竟撞壞了我們車後的保險槓。

見朋友人高馬大,奔馳車裏一對流裏流氣的小夫妻不得不下了車。朋友説保險槓也不貴,一百多元錢。小夫妻看了一下我們的車,不屑一顧地説:大哥放心,前面我們有熟人,肯定幫你們修好,大過年的,誰還會賴呀。小夫妻嘴上説得好聽,但就是不肯掏錢。朋友也沒真想要他們賠錢,只要修好就行了。可真到了前面,拐了彎,小夫妻竟彷彿逃命似的跑了。

我迅速記下車一牌號,讓朋友快追。我説,什麼人,買得起奔馳,竟然不肯陪人家一百多元錢。朋友説,算了,安全第一。朋友始終沒加速,倒説我入世太淺。

兩天後,當我再次翻看到我記下的那個車一牌號,心裏仍覺得有點生氣,甚至有找他們算賬的衝動。朋友站在無邊的夜中,望着鱗次櫛比的高樓以及高樓下魚貫而行的車輛,不無感慨地説:中國目前有富裕階層,但沒有上流社會。

初聽,以為故作深沉,後來想想,倒覺深刻,便釋然許多。

過年散文 篇四

一下車便聞到陣陣香氣,父親説是母親忙年的味道。

父親曾調侃説,我們家是國小生賺大錢,大學生賺小錢。此話毫不誇張。弟弟國中未畢業,如今每年包工程賺我十倍工資,不在話下。父親説這話時,母親眯着眼笑。母親曾説,小時候,家裏窮,過年想忙,沒錢忙。現在,母親必定是要好好大忙了。

果然,母親正在用電池爐炸肉圓。我便忍不住嚷道,要吃。説着便用手捏住一個,往嘴裏扔。母親噓了一聲,意思讓我輕點聲,然後自己輕輕掩上了門。

母親這個動作似曾相識。小時候家裏難見肉暈不説,連純白米飯也吃不上幾頓,左鄰右舍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外婆家因為大舅爺做公社幹部,條件比普通老百姓家自然好些。故逢到過年,母親總要到外婆家捉雞殺鵝搞點肉回來。母親先將肥肉熬成油,然後將肉渣、瘦肉和上面粉炸肉圓。母親做這些事前,總先將門掩起來。我和弟弟常常就在那掩着的門裏,無聲地吃幾片油渣,或者幾個肉圓,解解饞。

如今生活好了,沒人再在乎吃的。我想,母親的動作或許是多少年養成的習慣吧。可母親偏讓我不要叫,説是西鄰家二孫女,東鄰家小孫子常在門口張。我想,不就是吃幾個肉圓嘛,能值幾個錢?便故意不理母親,依然邊吃邊嚷。大概是我不常回來的緣故,我的聲音一出去,便惹來了幾個小朋友。朋友説過,我的聲音很適合做幼兒園阿姨。的確,我每次一回來,總能指揮一幫孩子。很快,竟又來了幾個孩子。我便一一給大家分肉圓和糖吃。母親顯然對我的行為不滿,可我是家裏的客人,母親的意見便只能放在肚裏。不過,讓我和母親都吃驚的是,孩子們竟沒有一個肯吃肉圓,就連糖也只有一個孩子接了一塊。問原因,都説家裏多着呢。

孩子們只對我女兒帶回去的小人書感興趣。母親眉開眼笑,説,這些東西送你們。弟弟幫着説,一人送一本。他們知道那是我女兒看夠了的東西,當不了飯吃。

可他們不知道,那些東西倒是我想珍藏不捨得送人的。

過年的散文 篇五

拜年,在我的記憶中是一個神祕的活動。

小時,我的哥哥們比較多,我是同輩中最小的一個,每逢拜年的時候,哥哥們總是拉着我去,那時的我就想:我這麼小,拉我去幹什麼呢?但是當長輩們正襟危坐,坦然接受我們叩拜的時候,心裏總是升起一種神聖的感覺:那就是我們應該向長輩們叩拜,向他們表達我們的尊重!

記憶中小時候,我喜歡在大年七年級的時候,和倆哥哥一塊去拜年。每逢大年七年級的時候,那些長輩們在家穿戴一新,準備好好吃的:香甜的花生糖,清脆的瓜子,燒好的花生米,還有一角兩角的錢,專等着我們去拜年。拜年的時候,我們按照年齡的大小,年長的先進去,然後是年齡小的,等着我進去的時候,那些年老的哥哥們早就磕完頭出來了,害的我自己在後面匆忙的磕三頭,一臉尷尬的出來了。可是也有好處,那些哥哥們一般沒有好吃的東西塞進兜裏了,我除了好吃的,還有幾角幾塊的收入在裏面!更好笑的是那些比我年齡大的侄子們,拜年的時候老是取笑我:三叔,咱們一塊去拜年吧,有好吃的等着你呢!我老是板着臉對他們説:小孩子們,一邊涼快着去!那些大侄子們就哄哄笑着走開了。

過年散文 篇六

踏進臘月,每個人的心好似都開始恍恍的期盼春節的到來,但心裏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並不是過年,多是因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遊或者純粹的放鬆。小時候那種期待的勁兒似乎早已消散殆盡,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等倍受歡迎,到了過節那天約上關係好的朋友一起吃飯、唱歌,再看電影,大概這才算是個愉快的節日。

我鍾情於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因為它存有我們小時候的美好回憶。印象中,臘月一到人們便開始掰扯着手指頭數日子了,家家户户都開始張羅年貨,每到這時候都有一次大掃除,把家裏裏裏外外全部掃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這樣可以掃走一年的舊氣,迎接嶄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聞到濃厚的年味。雖説年前將近需要忙碌一個月時間,但人們心裏都是喜悦、期待的,因為在外生活,工作的親人們都會為那特殊的一天從東南西北不遠萬里趕回來。

真正到了三十這天,人們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會更加歡喜,女的都在廚房裏準備着年夜飯。家鄉的習俗是每逢紅白喜事或者過節做臊子面來招待客人,過年更是少不了,所以母親會提前把肉哨子炒好,還需切好多葱花,炸豆腐片,肉是為了增加哨子湯的香味,葱花與炸豆腐都是做漂湯用的,還有搭湯用的底菜,熗好的香醋等這些都得備好備足了,而那細長、滑溜又勁道的麪條必須得幾天以前就壓好晾着。

母親們在廚房進進出出有説有笑的忙着,而父輩們都在張貼從前門到後門以及家裏大大小小門上的對聯,包括貼門神、土地神、財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畫,寓意是請神來家過年並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當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爾幫忙拿個年畫,還必須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爺爺會生氣。什麼都不懂的我們還愛跟在大人屁股後邊,把一幅幅貼好的對聯讀出聲來,卻總是分不清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因為年齡,跑腿兒的小事都是我們乾的,一會向隔壁嬸嬸家借個凳子,一會又給對面爺爺家送個東西,覺得自己忙的不亦樂乎。貼完對聯後,家中男的無論年長年少都得去給祖先上墳,女的不允許去,這是歷來的習俗,那時候的我還總是抱怨為什麼不帶我去。要去祭祖必須得端上要敬的煙、酒、茶;燒的香、紙,我想是要給祖先也送去過年用的東西吧,當然這不過是人們對已逝親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種寄託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種儀式,現在想想這便是我們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處也不會忘記尋根。等到祭祖回來後,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撈上一小筷頭到碗裏,再澆上一大勺子滾燙的臊子湯,冒着熱氣,香味撲鼻而來。孩子們之間還有一個樂趣,那就是比誰吃的多,有時候一人能吃十幾碗,最少的也要吃個七八碗,到現在我都在懷疑自己當初那驚人的飯量。這讓我也想起了莫言《過去的年》中一句話,沒有美食的誘惑,沒有神祕的氣氛,沒有純潔的童心,就沒有過年的樂趣。

〔〕

吃完飯後,會備些瓜子、花生、糖果,長輩們都圍着桌子烤着火爐,一邊看着春節晚會,

一遍喝酒聊天,偶爾會聽到他們談起孩子以及他們的學業,年輕人都另外圍起一桌玩起了撲克牌,對於小孩子來説任何時間都會是遊戲時間,任何場所都可能會變作遊樂場,在他們的腦海裏過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滿足了。這樣便可以甜膩膩的度過整個寒假。就這樣幾代人各自為營熱鬧的守着年夜,直到凌晨十二點大家都一起到大門口放炮竹,那時候不比現在,放的是煙花,每家幾乎就是三兩捆鞭炮,幾個大炮竹已經算是好的了,幾乎同時噼噼啪啪的鞭炮聲讓深夜的村莊又熱鬧起來,再來幾個沖天炮沉重的轟隆隆接連響起,這便是春雷的聲音。孩子們會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還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斷捻子的俗稱“瞎跑”。從中間折斷露出裏面的藥硝灰,幾個圍城一圈或者各種圖形,用香煙去點燃,膽小的孩子捂住耳朵遠遠地躲起來,藥硝灰遇香火點燃瞬間燃燒,有的還炸響到處亂蹦,自然添了不少童趣,放完鞭炮之後母親還會帶着孩子們跪拜神靈祈福保佑,到這裏一個年便是過去了,但是那時正月裏走親戚也是照樣熱鬧。

現在隨着電子產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過日子就如過年一樣再也見不到像《臘月歌》中唱到的那種景象,所以過年就跟過日子一般了。雖然一切都在改變但是在中國人傳統骨子裏永恆不變的是這樣的日子中的牽掛和匆忙奔家的念頭,這樣的節日終究是温暖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