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庭教育社會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6W

家庭教育社會報告多篇

【第1篇】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暑假社會工作實踐報告

一、發現問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得人們的重視,農民的思想覺悟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一樣的供子女唸書,讓子女受高等教育。但除學校的應試教育,家庭教育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弊端。

(一)幾種極端查方法:談訪法

一、發現問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得人們的重視,農民的思想覺悟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一樣的供子女唸書,讓子女受高等教育。但除學校的應試教育,家庭教育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弊端。

(一)幾種極端的教育方法

1盲目型

有些家長盲目的認為要出類拔粹必須多讀書,多做題,正所謂的題海戰術,還要參加補習班…時間排的滿滿的,根本就沒考慮孩子的勞逸結合,配合孩子的自身條件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規劃。家長只知道努力賺錢滿足孩子學習的一切,一味的根據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讓孩子來完成自己沒完成或完成不了的夢想,最終使得孩子失去自主的能力,只能順從家長的盲目。

2隨波逐流型

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員,可偏偏有些家長就盼着子女在這三百六十行中,行行能有所建樹,把他們培養成無所不能的現代化人才。但是如今的社會,普通人是多數,像那樣所謂超人畢竟有限,要讓普通人的子女成為超人談容易。根據調查,一八歲的小姑娘就是在媽媽的意願下報了好多班,除了學校上課外,週三下午要補習奧數,週五下午補習英語,週六上午上舞蹈課,下午上外教學習口語,週日上午上鋼琴課,學習阮,下午游泳課。年僅八歲就失去了童年應有的快樂,每天就這樣度過。小女孩並不快樂,也不喜歡一些樂器,但因為媽媽讓學,不得不學,而媽媽給出的原因是別人都學,我們不能落後於別人,要想比別人強就要比別人會的多。

3放任自流型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確是萬萬不能的,一些父母為了子女能有更美好的明天努力賺錢,忙於工作和事業而對子女採取不聞不問政策,完全給子女自由,但卻忽略了自己的愛對他們是多麼的重要。也許有些子女毅力夠強,學會了獨立,變成了生活的強者。但對於一些制自力,意志力弱的孩子來説,父愛母愛的缺失可能造成他們心靈上的陰影,有被拋棄的感覺,在外界的誘惑下,誤入歧途,有些可能走上不歸路,成為問題少年。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成績的好壞完全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因素,而跟後天家長的教育無關,一切都是命中註定,也就不關心子女的家教問題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這樣的家長只能説他們不負責任。

(二)幾種消極的學習太度

1唯命是從型

有些同學從小受到父母的嚴格家教,稍有不順就會受到批評,久而久之,他們自身的反抗情緒也就被消磨怠盡了,父母之言尤如聖旨,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允許的堅決不做,完全成為依賴父母的乖寶寶。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父母總有離我們而去的時候,凡事都得靠自己。

2放任自流型

記得我一同學,從國小到國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矛,成為老師和同學的寵兒,一直這樣下去多好,可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上縣裏讀高中的時候遇到了不少勁敵,而且個個比她優秀,待遇彷彿從天堂顛倒在地獄,如此遭遇,自尊心強烈的她怎能受的了,總認為別人瞧不起她、笑話她,自卑的厲害因為受不了而中途退學了。

3破罐子破率型

有些資質差的同學經過後天的努力而沒達到預定的結果,還是成績平平,不見起色,便主動放棄自己,不再堅持,抱着我不行的念頭一錯到底。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這樣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差,慢慢開始厭學,開始逃學,最終導致退學。有的沉迷於網絡,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事實也證實了這點,青少年犯罪比例很高,中途退學更是數不勝數。

二、分析問題

(一)對父母的分析

1對於父母盲目、壓迫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孩子從小生活在高壓政策下,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試想一下,從孩子稍懂事就開始給其施壓,每天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下,誰受的了,只能聽從安排,沒膽量也沒時間去做自己的美夢,更別説鍛鍊自己的生存之道了,慢慢地也許連自我都迷失了,只能依靠父母了。

2對於完全給予孩子“獨立”的父母來説,認為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自我意識,凡事靠自己,而相應採取不聞不問方針,這似乎也挺極端。孩子最需要的莫過於父母的愛了,父母的不理睬會讓孩子誤以為從小就沒人疼愛,在心理留下陰影,缺失了這份最偉大的愛,會讓他們倍感孤獨,養成自閉的消極情緒,這並非長久之計。

(二)對青少年的分析

1長久生活在父母保護傘下的孩子習慣了“倆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度聖賢書”的日子,凡事有父母擔着,自己不用操心,舒服的過自己的日子,照父母的意思按部就班就好,更不需自己樹立遠大的目標、理想,這些都太累。還有的父母太強勢,自己反對也無效,只好默默無聞的屈服,走父母安排的路。

2如今留守兒童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打小跟着外祖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年甚至幾年也見不着父母幾面,和父母團聚彷彿成了這些孩子的夢,他們從心底渴望着父母的愛,可這偏偏又是他們所缺失的,讓他們覺得自己總是生活在無助而又孤獨的邊緣,他們不願意於人溝通,養成了孤僻、自閉的習慣,長久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陰影下,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是父母的欠缺。

三、解決問題

(一)解決父母的問題

1瞭解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瞭解孩子,青少年判逆心理的強弱很大成成度和父母於孩子的思想分歧有很大關係,導致代溝也隨着加大。這個時候,父母就不應一意孤行,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教育孩子,相應做出讓步,和平解決問題,做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聽孩子的心聲,去以朋友的身份幫他們。

2尊重孩子

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尊重也是如此,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先得學會尊重別人,父母和孩子也是這樣,雖為孩子,但也有自尊心,也有尊言。父母不顧及孩子的感受要求做些她們不樂意做的,那判逆的心理,而父母也得不到理應的尊重。

(二)解決孩子的問題

1換位思考

衝動是魔鬼,青少年氣血方剛,最易激動,情緒不穩定,在判逆期和父母發生衝突在所難免,但一定要“忍”字當頭,學會換位思考問題,別不拿父母的話當耳邊風,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不防冷靜下來的時候站在父母的位置思考一下父母這樣做的初衷,他們的社會閲歷畢竟很豐富,不要妄費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即使父母的方法有不合理之處,我們也要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與父母談判,與父母講道理,以達成一致的意見,共同解決問題。

【第2篇】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題目: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學生姓名:xx,班級:09會計於審計完成時間:XX年8月31日調查目標:通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發現並解決雙方存在的問題。調查時間:8月1日~8月31日調查對象:家長及青少年調查方法:談訪法

一、發現問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得人們的重視,農民的思想覺悟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一樣的供子女唸書,讓子女受高等教育。但除學校的應試教育,家庭教育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弊端。

(一)幾種極端查方法:談訪法

一、發現問題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子女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得人們的重視,農民的思想覺悟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一樣的供子女唸書,讓子女受高等教育。但除學校的應試教育,家庭教育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弊端。

(一)幾種極端的教育方法

1 盲目型

有些家長盲目的認為要出類拔粹必須多讀書,多做題,正所謂的題海戰術,還要參加補習班…時間排的滿滿的,根本就沒考慮孩子的勞逸結合,配合孩子的自身條件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規劃。家長只知道努力賺錢滿足孩子學習的一切,一味的根據自己的意願要求孩子,讓孩子來完成自己沒完成或完成不了的夢想,最終使得孩子失去自主的能力,只能順從家長的盲目。

2 隨波逐流型

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員,可偏偏有些家長就盼着子女在這三百六十行中,行行能有所建樹,把他們培養成無所不能的現代化人才。但是如今的社會,普通人是多數,像那樣所謂超人畢竟有限,要讓普通人的子女成為超人談容易。根據調查,一八歲的小姑娘就是在媽媽的意願下報了好多班,除了學校上課外,週三下午要補習奧數,週五下午補習英語,週六上午上舞蹈課,下午上外教學習口語,週日上午上鋼琴課,學習阮,下午游泳課。年僅八歲就失去了童年應有的快樂,每天就這樣度過。小女孩並不快樂,也不喜歡一些樂器,但因為媽媽讓學,不得不學,而媽媽給出的原因是別人都學,我們不能落後於別人,要想比別人強就要比別人會的多。

3 放任自流型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確是萬萬不能的,一些父母為了子女能有更美好的明天努力賺錢,忙於工作和事業而對子女採取不聞不問政策,完全給子女自由,但卻忽略了自己的愛對他們是多麼的重要。也許有些子女毅力夠強,學會了獨立,變成了生活的強者。但對於一些制自力,意志力弱的孩子來説,父愛母愛的缺失可能造成他們心靈上的陰影,有被拋棄的感覺,在外界的誘惑下,誤入歧途,有些可能走上不歸路,成為問題少年。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成績的好壞完全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因素,而跟後天家長的教育無關,一切都是命中註定,也就不關心子女的家教問題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這樣的家長只能説他們不負責任。

(二)幾種消極的學習太度

1 唯命是從型

有些同學從小受到父母的嚴格家教,稍有不順就會受到批評,久而久之,他們自身的反抗情緒也就被消磨怠盡了,父母之言尤如聖旨,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允許的堅決不做,完全成為依賴父母的乖寶寶。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父母總有離我們而去的時候,凡事都得靠自己。

2 放任自流型

記得我一同學,從國小到國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矛,成為老師和同學的寵兒,一直這樣下去多好,可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上縣裏讀高中的時候遇到了不少勁敵,而且個個比她優秀,待遇彷彿從天堂顛倒在地獄,如此遭遇,自尊心強烈的她怎能受的了,總認為別人瞧不起她、笑話她,自卑的厲害因為受不了而中途退學了。3 破罐子破率型

有些資質差的同學經過後天的努力而沒達到預定的結果,還是成績平平,不見起色,便主動放棄自己,不再堅持,抱着我不行的念頭一錯到底。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這樣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差,慢慢開始厭學,開始逃學,最終導致退學。有的沉迷於網絡,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事實也證實了這點,青少年犯罪比例很高,中途退學更是數不勝數。

二、分析問題

(一)對父母的分析

1 對於父母盲目、壓迫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樣的孩子從小生活在高壓政策下,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試想一下,從孩子稍懂事就開始給其施壓,每天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下,誰受的了,只能聽從安排,沒膽量也沒時間去做自己的美夢,更別説鍛鍊自己的生存之道了,慢慢地也許連自我都迷失了,只能依靠父母了。

2 對於完全給予孩子“獨立”的父母來説,認為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自我意識,凡事靠自己,而相應採取不聞不問方針,這似乎也挺極端。孩子最需要的莫過於父母的愛了,父母的不理睬會讓孩子誤以為從小就沒人疼愛,在心理留下陰影,缺失了這份最偉大的愛,會讓他們倍感孤獨,養成自閉的消極情緒,這並非長久之計。

(二)對青少年的分析

1 長久生活在父母保護傘下的孩子習慣了“倆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度聖賢書”的日子,凡事有父母擔着,自己不用操心,舒服的過自己的日子,照父母的意思按部就班就好,更不需自己樹立遠大的目標、理想,這些都太累。還有的父母太強勢,自己反對也無效,只好默默無聞的屈服,走父母安排的路。

2 如今留守兒童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打小跟着外祖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年甚至幾年也見不着父母幾面,和父母團聚彷彿成了這些孩子的夢,他們從心底渴望着父母的愛,可這偏偏又是他們所缺失的,讓他們覺得自己總是生活在無助而又孤獨的邊緣,他們不願意於人溝通,養成了孤僻、自閉的習慣,長久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陰影下,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這是父母的欠缺。

三、解決問題

(一)解決父母的問題

1 瞭解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父母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瞭解孩子,青少年判逆心理的強弱很大成成度和父母於孩子的思想分歧有很大關係,導致代溝也隨着加大。這個時候,父母就不應一意孤行,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教育孩子,相應做出讓步,和平解決問題,做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聽孩子的心聲,去以朋友的身份幫他們。

2 尊重孩子

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尊重也是如此,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先得學會尊重別人,父母和孩子也是這樣,雖為孩子,但也有自尊心,也有尊言。父母不顧及孩子的感受要求做些她們不樂意做的,那判逆的心理,而父母也得不到理應的尊重。

(二)解決孩子的問題

1 換位思考

衝動是魔鬼,青少年氣血方剛,最易激動,情緒不穩定,在判逆期和父母發生衝突在所難免,但一定要“忍”字當頭,學會換位思考問題,別不拿父母的話當耳邊風,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不防冷靜下來的時候站在父母的位置思考一下父母這樣做的初衷,他們的社會閲歷畢竟很豐富,不要妄費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即使父母的方法有不合理之處,我們也要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與父母談判,與父母講道理,以達成一致的意見,共同解決問題。

2建立友誼

雖然有代溝,但友誼無界線,我想子女和父母之間的友誼最難能可貴了,在理解、尊重父母的前提下把父母當作知心好朋友,與父母共同分享快樂,共同承擔痛苦,有父母的幫助來解決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第3篇】家庭教育的社會實踐報告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這個暑假,我參加了橄欖樹文化傳播公司育良教育中心的夏令營,知道、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我們作為志願者,在夏令營裏主要負責帶6至12歲的孩子的生活起居,通過23天的教育,使他們有所改變、有所進步。

一、概況

夏令營第一階段的營地在區體育館內,場所是一個老闆無償提供的,條件蠻辛苦的,但教育孩子需要這種環境。這個少兒班有四十個孩子,80%孩子的父母是離異了的,20%中有三四個孩子是孤兒,他們的家庭結構都是不完整的,都是很特殊的。每個孩子都會有很大的缺陷,要有所改進的。我們作為他們的生活老師,在生活中發現他們的不足之處,並且讓他們改過,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孩子還小,有問題,是家長的過錯,我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有孩子來參加這個夏令營,一定要家長帶過來,家長也要進行培訓,讓他們知道、學到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如何去教小孩子。只有家長改變了,孩子改變後回去的環境也繼續像夏令營那樣,那才有效。所以,家長孩子一起學習。

生活老師六點前已起了,接着早上六點左右的起牀鈴響起,孩子起牀,生活老師指導孩子們洗漱,完後,六點二十集合,出去徒步,七點二十回來,七點半吃早餐,八點開始上課,一個早上三節課程,下午兩節課程。課程的內容很多,文化課主要是上《弟子規》,讓孩子們好好學習生活中如何去做;勞動課讓他們勞動,辛苦辛苦;個人衞生課,讓孩子講究衞生,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用語課,孩子們會學到很多文明用語,做個文明公民;傳統文化禮節課,讓孩子們學傳統禮節,在家如何做子女、兄弟姐妹,做好孝和悌。我們設有體育課、游泳課等等,孩子們學到生活常識,讓孩子們更獨立。

第二階段我們下鄉了,在農村呆了十多天。很多孩子都是城市的,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寵着小孩的,我們帶他們下去參加農活,像拔花生、摘花生、收割稻穀等等,讓他們也辛苦辛苦,體驗農民的辛苦勞作,糧食來之不易,真要珍惜糧食。孩子們在鄉下聽話,幫農民伯伯們做了很多活,收穫很大。

二十三天過去了,夏令營結束了,每個孩子都學到了知識,大部分孩子改變很大,內向的變外向了,大大咧咧的了;壞毛病改了,又是一個好小孩;原來很固執想維護自己一個小團體的孩子也融入了大的班集體,大家真成了兄弟姐妹。雖然付出很多,但我們的效果很好,我們很開心,我們能為社會作出自己一點點的貢獻。

二、問題與建議

1、家庭方面

這期夏令營的效果不錯,但那只是四十個孩子而已,社會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孩子。現代社會,離婚率很高了。家庭結構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庭結構特殊的孩子們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孩子的不好大部分原因是家長的問題,要改變孩子首先從家長下手。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滿足孩子物質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所以父母要多關注孩子,再忙也要關注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健康成長。

針對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的情況,通過興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習方面

孩子也在學校,所以學校教育也很重要,要進一步加強學校教育管理機制。學校教育,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孩子們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老師對孩子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孩子的摸底工作,將其在學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老師應多與孩子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讓孩子們一起多玩,一起溝通;讓孩子多學科學知識、常識等。

(3)廣泛開展有助於孩子提高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三、結束

家長要樹立科學的具有前瞻性的家庭教育觀念,不斷地調整

庭教育的策略,順應社會的發展和個體的發展,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榜樣。當然,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學校和社會,大家都努力了,相信我們能培養出一個個習慣良好、理智講理、熱愛學習、獨立自主、快樂感性的孩子,他們能感受快樂,與人分享快樂,有一顆感恩的心。那麼我們就會很欣慰,祖國花朵會怒放,社會會更美好。

【第4篇】家庭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古訓有云:“窮養兒富養女”,即男孩要“窮養”不能給予太多,要多些節儉,多些鍛鍊;女孩要“富養”,物質上多些滿足,生活上多些照顧。

自古以來,“窮養兒富養女”是中國人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很多家長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培養孩子的。可是,有些家長把“窮養”和“富養”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養出了很多膽小怕事的小男孩,還有一些蠻橫無理的小公主。那麼,孩子到底該怎麼養呢?你是否贊成這種教育觀念呢?是單純地用金錢來衡量就可以嗎?養兒和養女又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調查 大多數家長贊成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還記得幾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蝸居》嗎?當劇中海藻的媽媽知道了女兒的遭遇後,説了這樣一番話:“俗話説,‘男孩兒要窮養,女孩兒要富養’,不是沒道理的。現在想來,我這一輩子吃虧就吃虧在沒錢,沒為你們姐妹倆提供好點的生活條件。但凡你們小時候經歷過富裕,都不會為眼前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

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感慨:男孩窮養女孩富養,似乎《蝸居》中的悲劇又一次證明了這句話的英明正確。事實上,在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還是贊成這種教育觀念的。男孩女孩因為性別不同,區別對待撫養,應該説是育兒教育的一種進步,通過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養成舉止優雅的淑女、把男孩培養成堅毅勇敢的男子漢,這些都無可厚非。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着男女有別的社會文化期許。一般來説,常常會要求男的有出息、有主見和靠自己,而要求女的則是善良、富有同情心、温柔等,這種社會不同的期許直接影響着父母的教養方式,更直接地講,孩子長大以後的種種表現都是父母教養方式的結果。”**國小教師**介紹,她自己也有兒子,平時生活中對兒子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金錢觀念上也注意培養兒子的自控能力。

觀點交鋒

從性別差異來講,窮養兒富養女並沒有錯。但是,在生活中,結果卻總是讓人出乎意料。富養的女孩可能養尊處優,不能免疫誘惑不説,説不定還形成嫌貧愛富的價值觀;窮養的男孩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缺失關愛,一方面沒有安全感、自閉自卑,另一方面過度自我保護、攻擊性強甚至仇恨家庭和社會。“窮養兒”不行,“富養女”也不行,這不是變成了“小兒難養”了嗎?現在基本上家家就這麼一個小不點,到底該咋養呢?“窮養兒富養女”真的就不對嗎?對於這個問題,家長們有着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支持方 古訓傳承多年肯定有道理

有很多家長認同“窮養兒富養女”的説法。他們表示,“窮養”男孩的理由是因為男孩子以後要承擔更多社會和家庭責任,所以要多經歷一些“磕絆”和“摔打”,多吃苦。就像古人説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樣才能磨礪出堅強的品質,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而女孩“富養”是因為女孩應該有富足的物質、優越的環境、開闊的眼界,能讓女孩在長大以後對花花世界產生較強的免疫力,不會輕信花言巧語,不會因一些小利迷失自我。

“從古至今,這麼多年了,大家傳承下來的育兒經驗,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家有女兒的欣欣媽説,“我是窮養出來的,當然跟小時候家庭條件有關係。我一直以來都很自卑,對錢方面非常計較,買個青菜都貨比三家,穿着方面,再好的衣服也穿不出氣質,而且也捨不得買,在擇偶方面要求也非常低,其實我自身條件並不差,我完全可以找個更好的老公過富足的生活。所以我的女兒我一定要富養。”

“富養女、窮養兒,這是老家聽過的諺語。大意是富人家的女兒因家境寬裕而儀容出眾、氣質高雅,從小在關愛的環境下成長而缺少花花心腸,且不易為金錢所打動,很容易成為一個優秀的妻子與母親。而窮人的兒子從小飽經磨練,奮發圖強,容易成為優秀的男人。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大多屬於富家女窮人兒的故事,也給我們在擇偶時提供了一種借鑑。”同樣身為教師的吳蘭説,她所認識的朋友中,窮養兒富養女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數還是比較成功的。

反對方 已與時代不合拍理應擯棄

雖説這句話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可是很多家長認為,單純地用窮富來界定養孩子的方法,這樣有些極端,而且現在孩子的性格都非常敏感,容易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響。

小健的爸爸告訴筆者,“窮養”男孩也有“窮養”的弊端。如果孩子因為承受太大的心理壓力而導致自卑,或產生抑鬱傾向,或者由於家長給予的經濟生活過分拮据而去偷竊,那就適得其反了。而女孩的“富養”,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現代社會是不需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姐”和“公主”的,需要的是自強自立的現代女性。

“古時候,女子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低、壓力小,就嬌慣點養育,以期這樣能培養出品位不凡的女性,等到談婚論嫁的年齡,找個家境富裕的丈夫,過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此便可安度一生。所以提出窮養兒富養女,這是典型的重男輕女觀點,如今早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江蘇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鍾凌認為,這種目的性極強的心態與做法帶給孩子們的壓力與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女孩子過分愛慕虛榮,受不了一點委屈,心理脆弱。自視過高的同時又極容易因為外界的否定感到自卑。

而80後媽媽晶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否定了這種教育觀。“女孩寵着養以後是經受不起挫折的,我的一個同學就是這樣的。婚姻生活過得一點都不幸福。我經常對女兒講,漂亮不重要,自己有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她認為,小孩子要東西不要給得太快,要通過努力換取。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是不會珍惜的,對孩子無論男女都不能嬌慣。

正確地理解和實施窮養和富養

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關鍵是你到底想養出個什麼樣的孩子?家長們養育自己的孩子還必須有自己的主心骨,千萬不能太迷信一種論調、依照旁人的方法“依樣畫葫蘆”。

從性別差異來看,女孩天性中具有穩定性,喜歡和諧融洽的生活環境,給予女孩更好關注與寵愛是必要的;男孩天性中富有冒險和攻擊性,給予男孩更多挑戰和磨礪也是必須的。但就像硬幣的正反兩面,一個得不到滿足的男孩,成長過程中由於缺少關愛,可能會沒有安全感,可能會自卑自閉,也可能過度自我保護,甚至仇恨家庭和社會。一個無條件得到滿足的女孩,可能會貪慕虛榮,養尊處優,只知道索取,不願意付出。

窮養與富養,關鍵是養的內容,而非物質上的含義。關愛孩子,讓他們接受良好教育,健康快樂成長,無論男孩女孩都應一視同仁,這也是家長的義務與責任。女孩將來會成為一位母親,因此,對於女孩的教育,自尊自立同樣重要,物質上面的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卻不足取;對待男孩,未來的父親,要培養他有擔當和責任心。而兩性相處中,更要讓男孩女孩學會相互尊重,互相服務的理念,平等的關係才能互相幫助與支持,共同成長。

養育孩子是生活中挑戰的事情,對於當前“獨一代”的父母們,沒有前人經驗可尋,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這就要求父母們不能簡單刻板地以“窮養”或“富養”教養孩子,而是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富有彈性地呵護他們的成長,該緊則緊,該鬆則鬆,無論是物質層面,抑或精神層面,鬆緊適度,才能把握好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