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8W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新版多篇】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一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

在詩人王維的筆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場景,已定格成對親人無盡思念的濃濃愁緒。即使真的分離,那份殷殷的牽掛和深深的思念還是可以隔着遙遠的距離傳到親人的身邊。

重陽節,這份思念,如花般綻放,美豔動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景緻。

農曆九月還有着一個美好的名字,叫“菊月”。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燦燦的菊花綻芬吐翠,傲霜怒放,彰顯出生命的堅貞與高潔。她那昂首的姿態,使風霜不再肆虐,讓大地變得分外迷人。

重陽節,這份景緻,如菊般傲霜,美好可人。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孝心。

這一天,遊子把大包小包的情感從旅途的行囊中掏出,與父母一同分享,酒杯裏溢出的醇香,早已瀰漫在老屋外不甘寂寞的桂花樹上。秋陽中,父母爽朗的笑聲,已擺在院落的中央,幻化成最美好的食品,映照出他們菊花般璀璨的舒心。

重陽節,這份孝心,如小溪般流淌,叮咚迴響。

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詩酒情懷。

這一刻,菊花酒擺放在桌前,詠菊詩迴響在耳畔。那是“但將酩酊酬佳節,重陽獨酌杯中酒”的無奈;那是“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等待;那是“戰地黃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憂思……那些温暖的、豪邁的、多情的詩句盡在耳邊,將人們一顆顆柔軟的心濡染得瑩潤渾厚。那象徵延年益壽的菊花酒,將人們燦爛的臉龐映照得如花般動人。

重陽節,這份情懷,如燦然的傲菊,馨香瀰漫。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最美是重陽,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景緻,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詩酒情懷。這份美,在與親人的團聚中得以薰染和昇華,放射出最真實、最樸素的幸福和光芒。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二

秋天也變了。往年那沁入心脾的涼意,還未到來。天空煩躁,不住的翻滾着那嘶啞的氣息,車流滾滾的世界更是不安。我把收音機打開,播音員的新聞,卻似一陣風在車內迴旋:很遠的城市颶風來了,一個芝麻官的鞋子差點打濕了。滿城的百姓在冷水中奔跑,他們沒有鞋子,鞋子丟失了。那是個過分的城市,這是個過分的秋天。

副駕駛座的女孩伸手按動一下,音響裏響起一首很少聽到的《梭羅河》,女孩居然隨之哼唱起來。很老的歌,很老的時光。我恍然看見窗前的車陣,在漂浮,在升起各色的帆,在河流上遠航。女孩唱完歌,歪頭燦然一笑。“你説我像極你的曾經的女友, 等會真的能見到她嗎?”

我斜睨着她,答非所問:“相對而言,你摸起來白。”

女孩咯咯的笑,媚眼流盼。“你就一個是説也壞,做也壞的傢伙!”

車啟動了,向着郊外馳驅。車陣漸漸散開,寬闊的大道伸展開來;那一輪夕陽在前方慢慢下沉。往事還掛在在遠方的天空,噼噼啪啪的緩緩燃燒;許多逝去的愛情故事,永遠停泊在那些青春的小道。那些小道鋪滿一地金黃落葉,我也不能再感覺到它的芬芳,它的蜿蜒,再不能。

包房裏歌聲震盪, 她沒有來,她的同學嘉嘉來了。

嘉嘉一首握着一瓶啤酒,一手指着我倆驚呼:“啊!這不是她小時候嗎?”

女孩立即走到她身邊坐下,二人嘰嘰喳喳説不完,笑不停。滿屋的哥們姐們在一番遇到鬼的詫異後,紛紛起身舉杯,恭賀重陽,今又重陽,滿屋黃花分外香。

狂呼亂唱,酒酣耳熱。

“我知道她不會來的,可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她現在到底在哪兒呢?”我的表情肯定很卑微。

嘉嘉看看女孩,狠狠的説:“她不讓我告訴你!她説再見你,對她是更大、最大的傷害!”

我彎下腰,用手按住肚子,卻像是握住一把刀在刺進內臟。

嘉嘉爬上沙發,坐在高高的沙發背脊上,高高的舉杯,爽朗的大叫:“老傢伙!祝你和你的小花分外香!”她的眼睛很大,似乎是調侃,似乎是鄙夷的光芒在閃爍。

我抬頭指着女孩説:“你唱首歌,看香不香?”

“我來點歌。”女孩跑到點歌器上鼓搗幾下。

美麗的梭羅河,我為你歌唱。

嘉嘉高擎酒杯,晃動着身子,隨着節奏左右擺動,杯中的紅酒,在燈光裏金光閃閃。.。.。.滿屋的朋友都在舞動着憂傷。.。.。.。

那年秋天,我告訴她:我要乘船楊帆,我要去做商人。.。.。.。分別時,她就是唱的這首歌。商人們乘船遠航,在美麗的河面上。.。.。.

我忍不住喧囂,獨自走到歌城大廳窗下。坐在沙發上,扭頭看着窗外,卻看不見,室內的燈光在立地玻璃上鍍上一層白銀,反映着大廳的影像。我想外面的秋夜,雖然不是那麼涼爽,卻似這手中的白葡萄酒,喝下去,有甜有澀。那一天,也是秋夜,也是在這城市,這樣的廣場。她仰起臉龐,淚珠和星星一起墜落;那一陣風輕輕吹過,帶走我心中的懊悔和歎息。.。.。我忍住淚,告訴她:秋天不是分手的季節,下一個秋天,我們再來收穫。她搖搖頭,説:“你守不住冬天,我不能經歷冬天。不會再有燦爛的秋天了。”

可她居然還是來了,她獨自一個人朝我走來,還是那秀麗的面孔,還是那笑盈盈的模樣,她還是習慣的甩着黑髮,走過來。我頓時滿腦漿糊,全身抽搐,我大叫她的名字,站起,向前撲去------猛的撞在大玻璃上。我跌倒在地,推翻椅子,甩掉了酒杯。

女孩蹲下,摸着我的額頭,臉龐。悄聲説:“你已經第二次撞玻璃了。”

女孩不住的擦着我的滿面淚水,揉着我的額頭。

“我們走吧,你醉了。”女孩挽起我。我知道我沒醉酒,我醉在秋天的情緒裏;醉在虛幻的日子裏。.。.。.。

女孩駕車,把我送到重陽的後半夜。這是沒有過去的,沒有愛情的秋夜,只有躁動不安的世界,這是一個空蕩蕩的,即將老去的夜。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三

《昆蟲記》給我三重震撼:男人是沒進化完的獸,但凡生命都值得敬畏,母性的偉大。今天是重陽佳節,我姑且稱之為中國的感恩節吧,祝願天下的父母平安、健康、幸福。

——題記

母親的手粗糙、厚大,紋絡橫七縱八地翹裂。妹妹説,看完大娘的手,就不想吃飯了,可大家還是把飯吃得呼呼作響。是的,母親燒得一手好菜,幾個長方的飯盒是這種味覺記憶的主要載體。那個時候,家離學校遠點的,到了冬天都帶飯盒。我的飯盒裏裝着紅色的花生米、綠色的蒜薹、黃色的雞蛋、棕色的刀魚……顏色鮮亮,菜式不少於兩樣。我把飯盒放在身後的爐子上,上課時,身杆拔得筆直。輪到我生爐子的日子,母親就要起得更早,做飯、準備柴火,和一遍遍地催我起牀。我撅着嘴,慢吞吞地穿着衣服,直到冷空氣與身上的熱氣短兵相接,我才激靈靈地清醒。“生爐子”是個讓我愉快的話題,確切的説不是喜歡生爐子,而是有關它的記憶。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卻不會生爐子。半天點不出個火星子,卻造了一屋子一屋子的煙。這個本事要是在抗戰年間或許會派上用場,可生不逢時呀。母親是那種苦難歲月裏淌過來的人,不愛抱怨,大包大攬了我手足無措的各種事項。火很快生起來了,金紅色的火苗點燃了屋子的生氣。我自得其樂地在桌椅間跑來跳去,一會兒抱着爐桶子烤火,一會兒吃點雞蛋花生米的零嘴。寒夜漸漸消退,晨光和爐火匯成暖暖的金色。我一邊吃着母親帶來的早飯,一邊和陸續到來的同學打招呼。色彩斑斕的味覺記憶一直伴我到高中畢業。

大學離家不遠,肝腸脾胃肚就訓誡我要常回家看看。不足五平的廚房,牆壁黑黢,堆滿雜物,不透光,不透氣,母親在那兒為我煎炒烹炸。每次,我帶回大包小裹,又帶走大瓶小罐。帶回來的是髒了的衣物、被子,帶走的是母親給我和姐妹的小吃。母親總是堅持送我到車站,然後在我不耐煩的催促聲中離開。上車時,側望不遠處,就會看到母親雙手搭在多肉的腹前,整個身子向前微傾成一張“弓”,略顯頹唐地站在那裏。她發現我在看她,就笑笑,粗壯的手臂沉沉地搖動。這一幕頻繁地上映在我大學四年的時光裏。

我又一次大包小裹地回來了,裏面是兒子。“月兒明,風兒輕……”母親的歌唱得極好,兒子一次次地受用了。母親用手掐住兒子的腋下,小傢伙就一遍遍地彈跳,興奮不已,屋裏院外都是咯咯的笑聲。看着母親鼻夾滲出的汗,我心疼地把寶寶接了過來,可最終也沒掌握母親逗弄小孫的要領。一次,我和父親在一件小事上意見有了分歧。教育和成長教會了我不要與長輩論什麼是非曲直,卻未寬厚到從容平和地笑納咄咄逼人的語勢。拉上孩子,我匆匆地走了。母親追了上來。當時天色已晚,我催她回去,她固執地要看我上車再走。母親終究上了些年紀,腿腳反應都有些遲緩了。她焦灼地翹首以望,不知不覺間就挪躥到馬路的中央。那是一條外環路,來往的貨車風馳電掣。我氣急敗壞地叫嚷起來:“你幹什麼?颳了怎麼辦?我打車走,你趕緊回去!”我開始不停地用力地揮動手臂,不再看母親。終於一輛紅色的出租停了下來,是拼車,可我毫不猶豫地一屁股陷了進去,門重重地帶上。側望,沒見母親,我對自己剛才的言重有些懊惱。“師傅,我們去……”車門突然開了,“是輛外地車,號我記住了,到家來個電話。”是母親。我把手和腳用力地向下壓,讓氣血平復噙在眼中的淚。

年近不惑,大大小小的病也打了些交道。家庭、工作、疾病常把自己薰得焦頭爛額,才懂得“生爐子”是門生活必修課。回想起母親好像也有過腰疾腿痛的,就吃了幾片藥,怎麼就沒聽她吭一聲呢?

兒子常黏着我,説:“這是我的媽媽,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其實,我菜燒得沒有母親的香,屋子收拾得沒有母親齊整,遇事沒有母親沉穩,做人沒有母親寬厚……可是我卻一次都沒有對她説過,“這是我的媽媽,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四

國慶節的第二天就是重陽節,又稱敬老節。相比昨日歡度國慶的鞭炮齊鳴,彩旗飛舞,重陽節更顯出一種蕭瑟的氣氛來,人們要麼登高,要麼吃重陽糕,要麼遍插茱萸,更有甚者直接便回到了老家與親人團聚,何人還在乎這點悽清。

然而我家則不同。之前團支部發下通知來説每個學生都要為父母洗腳,並且還要拍照寫心得。為父母洗腳的差使似乎歷史很是久遠,自國小便聽説了這樣弘揚孝道的方法,大概都是受了尤浩然那條著名的公益廣告的影響。現在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嘲,就是不屑:難道如今的風氣是區區一次洗腳的經歷就可以改變的嗎?

九月三十號晚上,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我和他關係並不很親密,因此在提及時也選了一種不卑不亢的態度,他先是愣了愣,然後笑起來,説你還是給你媽媽洗吧,我生怕把腳伸出來時薰到你們。我不置可否。洗腳——無論為了誰都沒有多大區別。

只是我分明見到了父親眼中那道一閃而過的光。

那天晚上,倒水,拖鞋,洗腳,拍照,一氣呵成。我不斷地笑,從許多小事中找尋着笑點,僅僅是為了掩蓋心中的尷尬。我慢慢地擦着,聽着那咔擦聲,彷彿在撫摸一座落滿灰塵的雕像。父親也在笑,笑得像個彌勒,笑得像個孩子。

水濺了一地。

終於結束了,我帶着餘留下的笑意,最後為父親倒去那盆水。盆磕到了水池邊緣,又濺出幾點。我終於顫抖着觸上那平靜的水面,又迅速地縮回,一層漣漪蕩起,沾濕了一地情。

水很燙。沒有白氣。但真的很燙。燙得灼心。

我似乎懂了什麼。重陽節……這原就不是給子女們過的節日,所謂洗腳,也本就不是為了讓正處於叛逆期的子女們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回頭是岸的工具,這純粹就是一次為了飽經滄桑的父母們精心排演的舞台劇,讓他們第一次品嚐來自子女的成長的碩果,讓他們充滿希望,相信未來會更好,從而堅持堅持堅持。

即使今後子女的迴歸帶來的落差會將他們壓垮,即使明知這僅僅是一抹強顏的虛假的歡笑,但至少,已然收穫過。

父親心中的淚終於淌下來了。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五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尊敬老輩,天經地義。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濕了多少觀眾的眼睛,震撼了多少遊子的心靈,説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裏話。一首歌為什麼能引起如此強烈共鳴?這是因為這首歌用最樸實的語言道出了人世間最普遍的真摯情感,迴應着人民羣眾對傳統美德的呼喚。我不想把他們叫老人,我喜歡叫他們前輩。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臨之際,除了道聲好外,我不禁思緒萬千……

“尊老愛幼”之説是誰提出來的,不曾考究,但皆知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一詞怎麼解釋?約定俗成的一些內涵,如供養尊敬父母。從大的範圍來説,“尊老”實為“孝敬老人”。古人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樣尊敬別人的老人。我國自古以來就倡導“老有所終”,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傳統。誰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誰就會被世人唾罵為“缺德”,情節嚴重的還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敬老人,不僅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戰國時期高居宰相之位的呂不韋曾寫了一篇修身處世的文章——《孝是萬事的綱紀》。文中提到:“人君孝順,那名聲光彩榮耀,可以讓臣下信服而聽從,天下都稱譽。人君孝順,臣就會忠心侍奉君王,做官清廉,面對危難而死節。士人民眾孝順,就會勤勉耕種,保國功戰都堅定,不會敗北。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要求,萬事的綱紀。”君王尚且能以身做則,百姓效仿,自然可知。

縱觀古今,我國有許多孝子孝孫的故事流芳後世。如在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仗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捱打時,竟然傷心哭泣。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何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這説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有詩頌曰:

體念母親情至忱,

線棰輕重甚關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頓起心酸淚濕襟。

是啊!人間情,最深數親情。親情是母親油燈下熬白的雙鬢,親情是父親肩頭扛着的行李。暮色中那一雙祈盼的眼睛,盛滿的全是思念的淚水;千里外那幾聲輕輕的叮嚀,串起的都是牽掛的音符。親情啊,她是孟郊詩中的“慈母線”,她是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她是焦波鏡頭中的“我的父親母親”。萬物會隨時間而模糊,可深刻在親人皺紋裏的親情卻不會模糊;萬事會隨空間而淡忘,可烙印在親人老繭中的親情卻不會淡忘。

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人是高尚的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是文明向上的社會。讓我們一起加入尊敬前輩的行列吧!讓一個個小小的好習慣支撐起閃光的美德;讓一個個默默的美德支撐起深厚的修養;讓我們用深刻的思想這一撇和堅實的行動這一捺,共同支撐起不俗不凡的“人”字。再次願天下所有的前輩笑顏常駐!

九九重陽節的優美散文 篇六

今天是重陽節,外婆卻住進了醫院

昨晚我帶着全家去看望了住在中心醫院的外婆,她躺在牀上,氣色很是不好。我疑惑這是早些日子看到的外婆嗎?聽到我們到來,她掙扎着要起來,我扶着她,生怕她會倒下去。我詢問着情況,因為胸口有一根血管堵塞,呼吸困難,胸痛。問她是否要喝我帶過來的雞湯,她搖頭。她渾身是管子,大口喘着粗氣但仍和我説着話:“我不想住醫院,到處是管子渾身不舒服,我反正也活到八十了,死就死了,怕什麼?可是你舅舅他們一定要我住到這來。我不來他就抱,唉!這把年紀還要他抱也不象話呀!……”我安慰着,要她安心養病。她仍斷斷續續説着,“這醫院害人咧!”母親接着她的話,講醫院不是害人,是救人。我依偎着母親,母親扶着外婆,有母親在就等於有人疼呀!

因為兒子還要做作業,就趕着時間回家了。我拿了點錢給外婆,她使勁地推着。後來竟生氣地睡下,別過腦袋不看我了,我便悄悄讓母親替她收着。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説起了早些日子做的那個夢,但願不是真的。然後我想起了他的奶奶,他的外公,我的外公,爺爺,一個個老者,漸漸逝去,不免傷感。

外公走時,我帶着一歲多的孩子趕了回去。他當時躺在牀上,只剩一口痰在喉嚨裏來回吞吐着,整個房間只有系在牀上的那個鈴鐺隨着他的呼吸搖晃着。我輕聲的喚了聲“外公”,他微閉的眼睛動了一下,沒有出聲只當是迴應了。記得晚上我和幾個舅舅坐在他的牀邊打紙牌,剛過二局,我突然心一沉,把牌一丟就跑了出去,大叫:“外公不行了!”然後只聽見裏面的人開始哭泣。然後狂風大作,把門和窗颳得很響,我站在一邊看着他們開始跪着燒錢紙,撕線,抽泣……據母親講外公走之前是冥冥中給我捎了信的,外公那樣的好好先生到了那邊也應當是做神仙了。直到現在我都不能忘懷在我出嫁的當晚,得了老年性痴呆的外公竟然踩着泥深一腳淺一腳的在凌晨二點就來我孃家門前等候的情景。

外公走了不久,就是爺爺了。

爺爺是上山撿柴火時摔了,然後腦溢血。趕回家時,他已如外公一樣在牀上只存一息了。剛睡到半晚,叔叔説是爺爺走了。我飛快地披上衣服,跑了過去。奶奶説早幾日,爺爺還説要來湘潭看我,興許是對我心願未了,一時之間我哭得很是厲害,雖然爺爺一家小時並沒有給過我一絲温暖的回憶。我總記得小時候,因為自己父親的不長進,爺爺也沒有把我和弟弟當孫子看待過,每當吃飯時,他總會狠狠的喝斥着我們回自己的家,然後長大後,我也會恨爺爺的偏心眼很少與他親近。可是他走了,我真的哭得很是傷心,沒有誰會明白一個曾經倔強的孫女會哭得如此重,因為恩怨,因為血濃於水,因為一切都來不及了……

想到這,總會有眼淚溢出。於是我開始每年給孤單的奶奶過生,每回到鄉下,都要去看望自家的老人們。

這個重陽節,我想起了念親恩。往後日日,都要記得念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