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班家長的育兒知識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中班家長的育兒知識新版多篇

中班家長育兒知識 篇一

7個細節建議 打造有藝術感的寶寶

對於寶寶來説,從小開展藝術教育,不但能夠增加他的才能,而且對他的一生也有很大影響,有一個藝術感十足的寶寶是非常值得爸爸媽媽驕傲的。怎麼才能培養出有藝術感的寶寶呢?告訴你7個細節建議,讓你輕鬆打造有藝術感的寶寶。

1 、留下最棒的

有的寶寶喜歡把自己的每一個作品都收藏了,其實讓你的孩子把他的每一件創作都收藏起來,最好的方法是,要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基本的保留作品的規則,可以讓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整理一下自己的作品,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兩件作品,家長負責給他保存好。這樣子一年下來,各種各樣參差不齊的作品就不會有很多,到了年底,他所保留的“最佳”作品不會超過5件,這樣子又整齊,又能把真的好的作品保留下來。

2、拍照留念

整理和收藏一件件作品是比較讓人頭疼的一件事情。很多家庭沒有那麼多空餘的地方去放孩子的作品,其實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解決這個煩惱,那就是可以拿手機或者相機拍下它們,然後準備一本本子,把這些照片統一收藏在剪貼簿中,可以在每張照片的下面,寫一下是什麼時候創作的和一些必要的信息。如此一來,即使有些作品因為家裏放不下或者其他原因丟失或拋棄,你也仍將擁有另一份美好的回憶!

3、兒童文件存貯盒

辦公室提供存貯的設備中一般都有一個專門的架子,這個架子能夠很好地把文件夾存放其中,拿起文件來的時候也特別方便。所以在家裏的時候也可以學習辦公室的存儲方式,幫助你的孩子建立一個他自己的存貯系統。最好是分門別類,把一個文件夾專門存放2歲的作品,另一個存放3歲之類的。這樣,所有的作品都將被很好的、有序地保存,這樣子之後,孩子在整理自己作品的時候還能學到整理的技巧。

4、好作品,掛起來

為孩子的作品專門準備一塊告示板,可以把孩子的作品掛在牆上,這樣孩子就能在家裏面看到自己的作品了,孩子的信心也會慢慢變大,會更加喜歡創作作品。

5、歸於一處

對於那些不是畫在地上、牆上的作品,可以專門放在一個箱子裏面。但是跟之前的一樣,保存作品的時候也要經過一系列的篩選——舉例來説,要是你要保留未來15年內孩子所創造的每一件作品,結果就肯定是家裏面被塞滿了。

6、整齊有序的“工具箱”

要是你的孩子在家裏做了很多的藝術作品,創作的過程,孩子肯定是要用到各種各樣的蠟筆、記號筆或其他的藝術創作材料,工具也和孩子的作品一樣需要把它們整理好專門放在一個地方。可以把工具都放在一個輕巧的盒子裏,一定要方便攜帶,讓孩子在想要用的時候把它從一個房間帶到另一個房間。並且,在把這些材料放入盒子之前,還要整理歸類,最好是都把他們放到不同的有拉鍊封口的袋子中。這樣子看起來很整齊,並且孩子可以很快的找到想要的工具。

7、最好的禮物

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其實孩子的藝術作品是給爸爸媽媽最好的禮物。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要是你想要給你的家庭成員買禮物,可以把孩子的作品作為一份特別的禮物送給喜歡孩子的人,其實也是間接地對孩子的一種認可和鼓勵。

藝術感知與體驗是藝術創作與表現的前提,併為創作與表現提供素材。所以,你不要去在乎孩子創造的作品到底是好是壞,要關注的是孩子是否享受這個過程。

中班家長育兒知識 篇二

親子溝通技巧

在許多家庭,家長和孩子無法溝通,孩子也根本不聽家長的話,如何培養良好和有效的親子關係技巧,能否教家長几招?

技巧一:每週安排一次或以上的“黃金時間”,在那段時間裏,家長與孩子共同選出某一項活動一齊去做。其中包括四個步驟,一是共同挑選活動,二是雙方訂下“黃金時間”的“約會”時間;三是家長用嘉許、描述、接觸等新的行為模式,避免質詢、命令、批評的模式;四是活動結束後,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各人的觀察和感受。

技巧二:設立“好行為箱”。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克服恐懼到培養自信、自愛、自尊的過程,這需要很多肯定,而傳統教育中,孩子每天得到的否定永遠比肯定多。因此家長注意孩子的良好行為,給他肯定,是他健康成長的重要工作。你可找一個小箱子,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外面貼上“好行為箱”的貼紙,每次看到孩子有良好行為,就寫在紙上放入箱內,每天晚上睡覺前和孩子一起查看。

技巧三:親子關係急救箱———“太空時間”,用於挽救瀕臨破裂的家庭關係。這是家長和孩子共度的特別時間,雙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緒拋開,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把所有不愉快的事留在地球上。孩子可以毫無拘束地説出心裏話,而家長亦可毫無保留地獻出關懷、支持和愛,目的是不要為原先存在的情緒或態度形成隔膜,使親子關係中斷和讓孩子感到無助。

你需要怎樣的教養觀?

一個正確的信念可以讓我們朝着對的方向前進,在養兒育女一事上也不例外。您擁有一個怎樣的的信念?您又抱持如何的態度呢?以下所舉列的信念,有沒有提醒了您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都有會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而有一些事情對我們來説是沒有改變的餘地,乃是一定做或一定不做,不再需要考慮。到底在我們的大腦裏面,是什麼支配着我們,或給了我們這個心態呢?當我們往這個方向深思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支配着我們。我們相信某件事,認為此事會帶來某些價值,我們就會規定自己去做此事。所以一個正確的信念對我們來説就很重要了。

什麼樣是“正確”的信念呢?衡量的標準是相對的。如果那個信念可以帶給我所要的價值,或説所要的效果,這個信念對我們來説就是正確的。

需要建立哪些信念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擁有幸福美滿、成功快樂、對世界有貢獻的人生。當然,與此同時也要孝順父母、愛父母。在這個大前提下,以下所介紹給父母的十大信念,很值得父母的關注和學習。

我們相信:

1孩子一生下來,便愛、信任及聽從父母。

這是一個到目前為止,科學仍未能證明的事實。孩子天生愛、信任及聽從父母,是專家從多年的觀察、研究而得到的結果。以後的改變可以説是間接或直接由父母一手造成的,父母如果目前得不到孩子的愛、信任及聽從、要檢討的是父母,現時不是兒女。

2孩子再壞的行為,都不是針對父母而做的。

我們常聽到一些父母説以下的話:“我的孩子常常XXX,為的就是氣死我。”“我知道他不讀書是針對我的呀,他就是不想我有好日子過……(邊説邊哭了起來)

孩子的壞行為,百分之九十九的起因都有不是針對父母而為,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尤其是六歲以下的孩子,更是百分之一百。父母的想當然,往往使孩子更不知所措,原本以為可以從父母那裏得到支援、幫助和鼓勵,但得到的往往是更重的壓力和誤解;這也是形成代溝的其中一個因素。當孩子有壞行為時,父母不應該先入為主,而是可以採取以下的一些建議:

——先觀察,多看、多聽、多去感受。把自己代人,如果你是孩子,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找出壞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例如:抽煙,孩子的正面動機可能是要得別人視他為大人般尊重他。

——和孩子一起找出其他可以滿足其正面動機的好行為來取代目前的壞行為。

3家長付出的愛是沒有其他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的。

許多父母用金錢、物質來取代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以為給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就是愛孩子。而事實上孩子潛意識裏所需要的是父母和他們在一起時彼此互動而感受到的愛、鼓勵和支持。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或阿姨等是父母都是不在時(逝世),次一環的“家長”人選;但若父母仍健在,父母真誠的愛和關懷仍然是無人可以取代的。

4孩子在不斷的努力做好,就算當他弄得最糟的時候也是一樣。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學習過程。在許多的第一次以後往往仍然會犯一些錯誤。父母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下,會過早地把成年人的標準套在孩子身上。例如:當四、五歲的孩子不小心打破了杯子,大部分的父母會有什麼反應呢?輕則嘮叨、責罵,重則體罰。然而試想想,孩子不小心打破杯子如何影響他以後不能成為一名成功快樂的人呢?請注意,是“不小心”哦!而一個杯子值多少錢呢?是杯子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呢?或説,是杯子重要還是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比較重要呢?在家庭中,類似這樣的例子可説是不勝枚舉。

5每一個孩子都有具備使他擁有一個成功快樂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長只不過是幫助他把這分能力釋放出來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類只用到其潛能的百分之一,最高的估計也只是百分之十。每一位孩子都有擁有無限的潛能。中國有一位智障兒,不懂得方向,不懂得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但若讓他聽過幾遍的音樂,他即能站在指揮台上指揮整個交響樂隊,他不是胡一舟。

父母們常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知識就是能力。當我們研究世上的成功人士,竟發現知識只是我們發揮能力的媒介而已。另一個錯誤的觀念則是,認為勤勞是學習的最佳方法。常看到、聽到的例子是,孩子學習的效果不彰的時候,父母就會要求孩子用更多的時間,增加更多的次數去學習。“讀不會就現再讀幾遍,讀至八點不會説讀至十點。再不會,明天再讀。”這是常常聽到的訓話。孩子學習的效果來自有效的方法,而勤勞只是方法之一。

在啟發孩子不一樣的智能,需要用不一樣的方法,而不同類型的孩子,則需要不同的學習模式,所產生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在往後的文章裏將會提到各種不同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模式。

父母需要多花時間去觀察孩子,找出孩子的“特色”,並幫助孩子發揮他的“特色”,而不是要孩子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好”、“成功”或“理想”。這往往使孩子和父母雙方面都痛苦不堪,而效果也往往不會理想。

6通常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雖然他沒有在家長在乎的事情上表現出來。

家長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下、往往會把焦點放在孩子的缺點上(即孩子還有什麼樣做不好的事情),而把許多時間精力花在糾正孩子的缺點,甚至懷疑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在我主講親子關係講座會的時候、常常有家長問以下問題:

“我的孩子很懶散,請問怎樣可以使他不懶散呢?”、“我的孩子脾氣很壞、請問有會麼辦法可以使他的脾氣改好呢?”

通常我會都會先問對方一些問題。

針對我的孩子很懶散

“你的孩子有很積極的時候嗎?”

“沒有。”(語氣很肯定)

“例如説和其他孩子玩的時候、玩電腦的時候。”

“啊!玩的時候很積極。”(不自禁的笑起來)

意思是説,孩子不是沒有積極的能力,吸是沒有在家長在乎的的事情上表現出來。

針對我的孩子脾氣很壞

“您的孩子一天有幾個小時是在發脾氣的?”

“也不會每天都發脾氣。”

“那麼一個星期幾次?”

“一個星期一、兩次左右。”

“一個星期一、兩次左右,算兩次好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一百零四天發脾氣,卻有兩百六十一天是沒有發脾氣。”

意思是説,孩子在部分時間的脾氣是好的,只是家長沒有看見孩子的全部而已。另外,家長有些時候也過早把成年人的標準套在孩子身上。孩子成長是一個過程,有一些過程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家長也往往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其實,沒有兩個孩子是一樣的(),每一個孩子都用他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去學習,因此,每一個孩子只能和自己比較。

7任何行為都不等於整個人。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不會是全黑或全白的。意思是説,任何行為都有其正面和負面的意義,不會是完全正面或完全負面;而且現在的行為並不代表他以後就會成為這樣的人,以後都會有這樣的行為。家長很多時候是太急了一些。

以下舉一個例子:

小明的爸爸因為小明頂嘴而大發脾氣:“現在才六歲就這樣,以後長大了,到外面不就給人打死了!”

六歲時候的一次頂嘴,怎麼就決定了小明以後長大了在外面就一定會向別人頂嘴呢?當家長髮現了小明這個行為,從六歲到十八歲(算是長大的年齡)這十二年的時間,難道家長沒有更好的方法引導孩子往好的行為發展嗎?當孩子有壞行為的時候,家長大可放鬆一點來處理,而在輕鬆的狀態才是我們最有創意的狀態。

8總有更好的方法,只在於家長肯不肯去找

家長常常會覺得很無奈,無力感很重。“我跟我的孩子講了整百次了,他就是不聽。”我的答案往往是“講了整百次您還是要講?講了三次而孩子不聽就要換其他方法了。”

“我已經試過很多方法了,他是不可能改的。”

“沒有辦法。”

我給“不可能”和“沒有辦法”的解釋是“我所知道的方法我都試過而達不到效果。”那麼,我所不知道的方法呢?我們所知道的方法和我們所不知道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方法比較。我們都有會同意我們所知道的實在是太有限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突破?

以下有一些建議:

讀沒有讀過的書、和沒談過話的人談話、參加新的課程、用以往從未試過的方法、稍微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家裏的擺設也稍微變動等等,這些都會幫助我們突破自己並找到更多新方法來處理孩子的問題。世界上六十億人口中,誰最瞭解您的孩子呢?誰又最瞭解您自己的能力呢?答案是,您自己。所以,只要我們肯去努力的想辦法,就總有辦法。

9家長是每一個孩子成長結果的最大決定因素

今天孩子是一名怎樣的孩子,是家長直接或間接一手造成的、當孩子出生以後,名字、所吃的奶粉或人奶、所穿的衣服、睡的牀、由誰看顧、住在怎樣的環境等等,都是家長為他決定的。而孩子從零歲到三歲所看到、聽到和感覺到的人事物,往往就決定了他基本的信念和價值觀、也就是他的性格基礎。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家庭系統中每個人的關係、互動等都是孩子成長結果的主要決定因素:例如:常常被人大聲責罵、鮮少被肯定和稱讚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是沒有安全感缺少自信心的人。

10所有親子關係的改善,必先來自家長的一些改變。

從第九信念中我們知道家長的言語行為、或説行為模式是直接影響家裏的每一位成員,改善親子關係的主動權往往在家長手中。當家長改變、孩子不可能不改變。家長可以在不同的改變中觀察孩子的改變、至到家長所要的效果出現為止。當家長用鼓勵、支持和愛來培育孩子,孩子就會成為有安全感和有自信心的人,這也是成功、快樂的人必備的條件。

父母對孩子的愛心是無從置疑的,而愛心加上方法就是培養孩子成為成功、快樂的人的最佳成功模式。願和所有父母共勉之。

寶寶也能進行數學測量

測量是數學在真實世界中的一個重要的應用。它是一個能使寶寶參與主動學習的主題,也是一個能很好地與其他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融合的主題。針對這些,爸媽要不斷激發寶寶對測量的興趣和行動,適時地進行合適的指導

寶寶學習測量的價值

測量能激發寶寶參與主動學習的潛能。當寶寶研究測量概念的時候,他們正在探索許多測量的屬性,例如長度、重量以及時間。寶寶通過比較尺寸,從而構建測量概念,隨後發展到使用一般物體作為測量的單位,最後,他們用標準的測量單位,例如米,公斤,小時等。寶寶對測量的研究,加強了他們的數字概念和估算能力,同時也用到了幾何學知識。

測量能很好地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結合。寶寶用自己坐的椅子和收集到的紙盒、紙條、瓶罐等各種物品測量着活動室、桌子並記錄結果,各個趣味盎然,互相合作。當出現問題和矛盾時,他們會求助於教師,也會自己商量解決辦法。在測量活動室時,寶寶發現,活動室很大,要用很多椅子才行,那還有好辦法嗎?於是他們商量出用交替測量的辦法,為了使測量更精確,他們用做記號的方法來使測量順利準確地進行。

測量教學應着重行動和過程

對年幼的寶寶來説測量是一個重要的數學概念,大部分物質都有其各種可測量的性質――如長度、面積、體積和角度。爸媽可以幫助寶寶把重點放在物體的性質上,並且學習怎樣描述、比較,並用規則或不規則的單位確定性質。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認為幼兒在測量過程中,積累的不僅僅是空間認知經驗,還有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各種解決問題的經驗並激發了其探索精神與願望。在“認識自己”的主題活動中,教師以測量自己的身高為活動內容,引發幼兒對測量的興趣。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材料如:盒子、罐子、尺等物品。幼兒在反覆測量的過程中不斷髮現問題並予以解決,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被激發,幼兒的測量活動才能繼續進行下去,並且逐漸對測量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測量的基本方法。

由於測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寶寶對於測量的方法、技巧還較難掌握,有賴於老師的`示範和指導。

六種方法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

1、要創造一個寬鬆、愉快、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因為只有家庭成員相互保持誠實真摯的態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愛護和關心,他才能夠信賴成人,有了過失才敢於承認。

2、經常講一些“做人要誠實”的道理。由於孩子年齡小,必須把道理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才能接受。所以,可利用故事,把做誠實人的道理寓於故事之中,使孩子明白什麼是誠實,什麼是虛假和欺騙,應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

3、要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如適時地給孩子添置玩具、圖書及彩筆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會得到滿足的。這樣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滿足而把別人的東西隨便拿回來而又不告訴家長和小朋友的情況。

4、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當發現孩子有不誠實的言行時,要採取細緻、耐心的方法,冷靜地聽聽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對症下藥,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壓力,進行打罵、體罰等,這樣只會適得其反,造成孩子為了躲避責罰打罵而説謊。

5、制定一些規則並嚴格要求。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帶回家,沒有得到別人的同意,不可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了人家的東西要及時歸還,有了錯要勇於承認,凡是答應別人的請求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去做好等。這些規則一經提出就要嚴格執行,不能朝令夕改,並要重視克服“第一次”出現的問題。對執行規則,家長要態度堅決,嚴格要求,切不可遷就、姑息。

6、成人要以身作則。孩子好模仿,他們時時刻刻都在觀察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家長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凡是答應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現。如因情況有變或因其他原因兑現不了,也要向孩子説明情況,解釋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騙他。要孩子做誠實的人,家長必須首先做到待人誠懇,不説假話,不誇大成績,也不掩飾錯誤。家長用這樣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樣,有利於孩子逐漸形成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品質。

道德教育的三個密切關係

17歲的馬笑是一個成績優秀即將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他出生在農村,曾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高中。雖然家境貧寒,但父母卻儘可能地滿足他的零用錢。馬笑怕被同學譏笑為“土包子”,花錢常常大手大腳。後來,他又將手伸向了同宿舍的同學,先後多次盜竊同學的現金及實物,並兩次利用晚自習時間將學生的自行車偷走變賣,所得贓款均被揮霍。一天夜裏,他又溜進了校園商店,從錢箱裏偷得現金150元,在準備逃走時,被店主發覺。馬笑順手拿起店內一把菜刀,喝令店主不得呼叫,隨後匆匆逃走。可是,馬笑還是因為搶劫罪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王先生夫婦倆都是普通工人,他們一直為小時候由於家庭條件不好沒能上大學而感到遺憾。他們的兒子小強上國中二年級,學習成績在班裏始終名列前茅。聽説從網上可以學到許多知識,夫婦倆便省吃儉用,花了幾千元為孩子買回一台電腦,並安裝了寬帶。小強對電腦似乎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興趣,放學一回到家就關起門擺弄電腦。王先生夫婦倆見兒子如此愛學習,心中暗暗歡喜,他們在家裏從不大聲説話,生怕影響了孩子。可是有一天,夫妻倆驚異地發現警察來到家裏……因為小強利用網絡進行詐騙。

上面的兩個案例很值得父母們深思。生活中父母們常常會苦惱地説:“現在的孩子真難教育,一心一意地為了他們的成長,幾乎要什麼給什麼,可是卻太令我們失望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為什麼成績優異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摔了大跟頭,甚至一步步走向深淵?

研究發現,出現上述現象,與父母們在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三個分離有密切關係。所謂三個分離,是指德智分離、義利分離、知行分離。

在父母們看來,孩子的分數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一切都好,萬事大吉。至於孩子的品德如何、思想狀況如何,父母們關注得較少。有的父母甚至對孩子説:“品德不好是小事,也沒人檢查;學習不好可是大事,將來考試要吃大虧的!”因此,我們會發現,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甚至80年代,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是文化層次較低的人。進入了90年代以後,在犯罪的青少年中,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卻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高智商犯罪、高新技術犯罪,這便是德智分離的道德教育造成的後果。

還有的父母認為市場經濟下的教育就是利益的教育、競爭的教育,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對孩子講利益、講競爭,忽視了誠信、義務、合作等良好品德的培養。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青少年因為考試失敗而自殺,因為言語不合殺死同齡夥伴,甚至為了一點兒小利益而圖財害命,這便是義利分離的道德教育造成的後果。

有時候,當我們與孩子討論道德準則時,會發現他們幾乎各個口若懸河。他們知道考試作弊不道德、隨地吐痰不衞生、亂扔垃圾有礙環境、不關水龍頭浪費資源等等,但是輪到自己卻難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這便是知行分離的道德教育造成的後果。

一個人是否能成才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僅佔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卻是人格因素。良好的品德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忽略了品德培養和健康人格的構建,就容易出現上面列舉的現象,也會使一些智力優秀的人成了“歪才”、“邪才”。

因此,建議父母們在關注孩子的智育以及教會孩子市場競爭法則的同時,也要特別關注道德教育中的“三個分離”現象,從道德習慣入手,在教育孩子成才的同時要教育孩子成人,因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辦PARTY,讓孩子學習當家作主

辦PARTY不一定要吃吃喝喝,也不一定要特定形式,邀請孩子的三五好友一起到家裏來作客,讓孩子試着當一個稱職的小主人,你將會發現孩子驚人的成長!

提到要幫孩子辦PARTY,大部分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多半是:那多費事啊!況且,這大多是西方人的傳統,一般的家庭很少會特地幫孩子舉辦PARTY!不過,隨着文化的交流,PARTY在台灣的社會已經越來越普遍,除了一些特定族羣外,青少年們甚至再向下延伸到一般家庭,也越來越喜歡辦PARTY!

人際關係靠PARTY加分

研究家庭與親子關係的羅文喬表示,在美國,相當時興為孩子舉辦PARTY,辦PARTY不一定是我們印象中只是吃吃喝喝而已,PARTY的形式和主題可以自由的創造與發揮。羅文喬説,美國的家長很流行為孩子安排一種叫做「PLAYDATE」的形式,簡言之,就是兩個小朋友的約會,彼此到對方的家裏一起玩等。因此PARTY,不一定要邀請一大堆的人,可以視主題、場地甚至是心情而定。

由於現代家庭普遍少子,建議爸媽們不妨多讓孩子參加PARTY,讓孩子學習如何與其它小朋友互動,增加人際關係。如何和別人相處,孩子都需要靠着經驗的累積,才能學習到最佳的技巧,但是現在的孩子玩伴越來越少,兄弟姊妹也不會太多,除了在學校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學習團體互動的機會,因此,辦PARTY便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學習機會。

解決衝突讓孩子自己來

我的孩子會和別人搶玩具!如果邀請一羣小朋友來家裏玩,會不會把屋頂都掀了呢?」邀請鄰居或是其它小朋友到家裏來作客,爸媽最擔心的或許還不是準備餐點的麻煩,而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和其它小朋友因為搶玩具或是其它原因而情緒失控,甚至哭鬧或是打架。羅文喬表示,從兒童社會行為發展來看,如果孩子年齡尚小,的確不適合為他們舉辦個人PARTY,因為4歲以下的孩子仍以自我中心為主,只會關心自己的事情,因此要他們理解分享或是一起玩,可能會比較困難。當孩子4歲以後,爸媽可以試試看幫孩子舉辦小型的PARTY,開啟孩子團體生活的大門。

當然,孩子的聚會多多少少都難免會有所衝突,但是爸媽們倒不用急着介入!由於孩子解決衝突的能力也是靠經驗累積的,畢竟,這是屬於孩子的PARTY,讓孩子不再一個訊息的接收者而去試着當個主控者,當個主人,這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有正面的幫助。

動腦動手身心健全發展

其實,幫孩子舉辦PARTY,除了直接提升孩子人際相處的智能外,在舉辦PARTY的過程,比如要邀多少人,要準備多少餐具這是要孩子動腦思考的,直接的啟發孩子數學方面的智能;又如帶活動,學習當小主人,則是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肢體動作有相當大的幫助。羅文喬表示,為孩子辦PARTY,就要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而不是幫孩子全部都準備好,純粹吃吃喝喝而已!羅文喬提醒爸媽,辦PARTY不一定要吃吃喝喝,也不一定要有特定的形式,這些都可以請PARTY的小主人自己來想一想,這樣子對孩子的幫助可是更大唷!

孩子當家成長看得到

目前國內有許多的PARTY場所,如快餐店的生日PARTY等等,其實這些在國外是相當少見的,羅文喬解釋,畢竟辦PARTY的主角是孩子,而坊間現成的PARTY會議幾乎有已經安排有固定的形式,也有大哥哥或是大姐姐來帶領活動,其實對孩子的幫助相當有限!PARTY是讓孩子學習做主的最佳機會,因此爸媽們其實不用太在意PARTY的形式,重要的是你給了孩子多少自主的空間,當你留的空間越大,孩子的成長將更多!

別錯過親子交流的良機

寒假比暑假短得多,還要經歷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因此,要求孩子心無旁騖地鑽到書本里系統地學習,對大多數孩子來説很難做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建議家長寒假期間在監督孩子完成假期作業的同時,在培養孩子的心理狀態、親子感情、學習興趣方面多下點功夫,這比多學一點知識更重要。

春節期間親友聚會,迎來送往,一些父母往往把這作為孩子學習的不利因素而大傷腦筋。其實,這也是孩子接觸社會的大好機會。得體的接人待物、來自親友的稱讚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頻繁地社會交流能幫助孩子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如果這期間接觸到親友中一些比較“成功”的孩子,更要抓住機會為他們樹立身邊的榜樣,培養上進的動力。家長要儘量和孩子多談談他感興趣的人和事,在交談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寒假也是親子交流的黃金時機。暑假雖長,但孩子放假大人上班,而且天氣炎熱。寒假就不同了,孩子放假期間,大人也要休春節長假,父母與孩子一起準備過年,拜訪親友,觀看節目。我教過的很多孩子都對我説過,和暑假比起來,他們更喜歡寒假。作家長的也要體諒到孩子的這種期望,不要自顧自地忙活,而忽略了孩子對自己的需要。不如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覺到“我是這個家庭的一員”,“這個家需要我”,這樣更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當然,期末考試成績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家長和孩子在寒假中的心情。對於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家長不要一味指責,讓孩子在壓抑中迎來新的一年。我認為,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失利的因素,並指導孩子進行積極地調整,再利用“新年新氣象”的氛圍,幫助他樹立信心,重新開始。家長自身要儘量避免尖鋭、苛刻的刺激話語,採用平等、緩和的語氣和孩子交流。

百人百性,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個性特點,投其所好進行假期指導。不考慮寒假的特點,不考慮孩子的心理需要,在春節的熱鬧氣氛中把他整天按在書桌前,反而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對新學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中班家長育兒知識 篇三

1、根據孩子生理髮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

2-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廁所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牀、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裏,便於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萬嬰育兒跟蹤、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4、要持之以恆,反覆訓練。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作為幼兒園,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狀,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關鍵。

中班家長的育兒知識 篇四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頑皮小客人?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所以更喜歡邀請同齡小朋友一起玩。當孩子聚在一起,淘氣、頑皮就成了他們的屬性。當他們做完遊戲,家裏基本就無處下腳了,地上一片狼藉,散落的玩具,吃剩的食物,甚至輕便點的傢俱都會移位。家長怎樣應對孩子的小客人呢?

最重要的,學會寬容與理解,如果家長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有點失職了。孩子需要和同齡人交往,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自控力比較差,所以會為所欲為。不要因為小客人的天性生氣,更不要對他們疾言厲色,學會理解和包容他們,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

家長一定不能拒絕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裏,現在小朋友生活在高樓之中,離開學校後,能接觸的同齡人很少,孩子長期處於孤獨狀態,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除此之外,如果拒絕邀請別人來家裏,那麼自己孩子也會被別人列入“黑名單”,一旦被孤立,孩子去上學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減低,影響深遠。

為了幫助家長解決難題,小編總結了有關專家的一些建議。

對於小客人

1、為小客人樹立“遊戲規則”

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規矩太多,來到家裏不想聽,那麼,家長可以告訴小朋友,這些只是“遊戲規則”,遵守規則的小客人可以在離開的得到一份禮物。比如,不能穿鞋上地毯、沙發、牀等,留下小腳印的要給其他小朋友倒果汁並且自己不能喝。不可以亂碰亂跳,因為樓下住着大灰狼,吵醒了大灰狼會被吃掉。

2、明確告訴小客人,哪些事會讓你高興

不要對這些小客人樹立太多規矩,他們會覺得束手束腳,很不自在。但是,你可以告訴小客人,玩過的玩具及時收起來,是乖孩子;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是懂禮貌的孩子。讓小客人們在肯定中開心玩耍。

3、樹立自家孩子小主人意識

告訴孩子要招待好小客人,並且要維護好自己的家。讓孩子參與準備工作以及事後的收拾任務,這樣,孩子會在和小朋友玩耍時,做出表率。

對於安全問題

孩子多,家長的注意力有限,也許會因為疏忽出現安全問題。某個孩子不小心磕傷或者不小心被水果刀劃傷,都會讓本來開心的聚會冷場。家長要提前把危險物品以及貴重物品收好,煤氣關好,熱水保管好,帶鎖的抽屜鎖好等。

對於自家孩子

不要當眾教育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錯教育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不小心犯錯了,可以等聚會散了再説,這樣孩子也不會因為人多而出現逆反心理。如果別人家孩子犯錯了,無論出於什麼目的,不要責罵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不會讓犯錯的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反而會傷害自家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孩子的天性使然,一羣孩子在一起的破壞能力往往比一個孩子大得多,家長要有足夠的包容心,善待自家的小客人,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的行為。還有,別忘了對自家孩子的教導,不要讓他成為別人家的頑皮客人。如果條件允許,不要讓孩子單獨在家,最好有家長陪同,保護好小客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