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嚴師出高徒諺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嚴師出高徒諺語

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

有一定道理,但還有一説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啦。

關於嚴師出高徒的例子:

1907年度諾貝爾化學得主畢希納,曾求學於阿道夫•貝耶爾門下,老師是比他早兩年步入諾貝爾殿堂的德國著名有機化學專家。

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多次出現師徒相承延續四五代的“人才鏈”,這是長鏈式。例如:獲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培養本國的物理化學家瓦爾特•能斯脱(1920年獲獎),獲獎後的能斯脱有依次協助培訓了美國的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1923年獲獎);當密立根進入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後,又接受卡爾•安德森(1936年獲獎)為他的學生;然後安德森又大力提攜和熱心指導了唐納德•格拉賽(1960年獲獎)。這部諾貝爾獎金師徒五代相繼的歷史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正面例子:

孟子給人的形象是自尊而凜然不可犯,有時不免令人望而生畏,這一點,從師生關係上可以看出。在學生面前,他更多地呈現出嚴師的形象。

一次,孟子的學生樂正子到齊國,因為沒有馬上安頓好,未能當天去看孟子。第二天樂正子去見孟子時,孟子很不高興,劈頭就説:“你也想到來看我嗎?”樂正子感到語氣不對,也不知怎麼回事,忙問:“老師為什麼説這樣的話?”孟子並不直接回答,轉而問道:“你到齊國幾天了?”樂正子老老實實地答道:“昨天已到。”孟子聽後便極為不快地説:“既如此,那麼我剛才説那樣的話又有什麼可怪?”樂正子這才明白孟子生氣的原因是自己抵達齊國後沒有立即去看望他,於是趕緊解釋,昨天沒有及時到老師那裏,是因為住所尚未落實好。孟子一點也沒有放鬆,繼續責問:“你難道聽説過,一定要住所找好了才來求見長輩嗎?”樂正子只好向孟子認錯。在這段對話中,孟子的態度始終咄咄逼人,從中我們不難看到,他對師道尊嚴的維護,顯然壓倒了對學生的寬厚和關心。確實,就人格形象而言,孟子可敬的一面似乎超過了可親的一面。

孟子在對待不同觀點時,常常火藥味很濃,其論戰的態度往往妨礙了彼此的理解與溝通;好辯表現在政治生活中,很容易變成強詞奪理。在燕國是否可伐這一問題上,孟子之辯,便有這種意味。齊國大臣沈同曾私下問孟子:“燕國內亂,是否可以討伐?”孟子回答:“可以。”原因是燕國之君子噲不該隨便把君位讓給燕國之相子之。後來齊國果真討伐燕國。當時有人問孟子:“先生曾勸齊國伐燕國,是否有這回事?”孟子答道:“並無此事,當初沈同問我:‘燕國可以征討齊國嗎?’我回答:‘可以。’如果他再問我:‘誰可以伐燕國?’我就將回答:‘只有代表天意的人才可以伐燕國。’既如此,怎麼能説我勸齊伐燕?”這種辯解在邏輯上固然無懈可擊,但卻很難使人心悦誠服,它使孟子的哲學家形象同時又帶上了某種辯士的風格。

紀昌學射箭

甘蠅是古時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將箭射向野獸,野獸就應聲而倒;將箭射向天空飛翔着的`飛鳥,飛鳥就會頃刻間從空中墜落下來。只要看到過甘蠅射箭的人,沒有哪一個不稱讚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無虛發,百發百中。甘蠅的學生叫飛衞,他跟着甘蠅學射箭非常刻苦,幾年以後,飛衞射箭的本領趕上了他的老師甘蠅,真是名師出高徒。後來,又有一個名叫紀昌的人,來拜飛衞為師,跟着飛衞學射箭。

飛衞收下紀昌作徒弟後,對紀昌學習射箭可真叫嚴啦!剛開始學射箭時,飛衞對紀昌説:「你是真的要跟我學射箭嗎?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學不到真本領的。」紀昌表示:只要能學會射箭,我不怕吃苦,願聽老師指教。於是,飛衞很嚴肅地對紀昌説:「你要先學會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後才可以談得上學射箭。」

紀昌為了學會射箭,回到家裏,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面,兩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他妻子織布時不停地踩動着的踏腳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裏想着飛衞老師對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飛衞表示過的決心。要想學到真功夫,成為一名箭無虛發的神箭手,就要堅持不懈地刻苦練習。這樣堅持練了兩年,從不間斷;即使錐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邊,他的雙眼也一眨不眨。紀昌於是整理行裝,離別妻子到飛衞那裏去了。飛衞聽完紀昌的彙報後卻對紀昌説:「還沒有學到家哩。要學好射箭,你還必須練好眼力才行,要練到看小的東西像看到大的一樣,看隱約模糊的東西像明顯的東西一樣。你還要繼續練,練到了那個時候,你再來告訴我。」

紀昌又一次回到家裏,選一根最細的犛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繫上一個小蝨子,另一端懸掛在自家的窗口上,兩眼注視着吊在窗口犛牛毛下端的小蝨子。看着,看着,目不轉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蝨子似乎漸漸地變大了。紀昌仍然堅持不懈地刻苦練習。他繼續看着,看着,目不轉睛地看着。三年過去了,眼中看着那個系在犛牛毛下端的小蝨子又漸漸地變大了,大得彷佛像車輪一樣大小了。紀昌再看其它的東西,簡直全都變大了,大得竟像是巨大的山丘了。於是,紀昌馬上找來用北方生長的牛角所裝飾的強弓,用出產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轉睛地瞄準那彷佛車輪大小的蝨子,將箭射過去,箭頭恰好從蝨子的中心穿過,而懸掛蝨子的犛牛毛卻沒有被射斷。這時,紀昌才深深體會到要學到真實本領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這一成績告訴飛衞。

飛衞聽了很為紀昌高興,甚至高興得跳了起來,並還用手拍着胸脯,走過去向紀昌表示祝賀説:「你成功了。對射箭的奧妙,你已經掌握了啊!

反面例子:

孔子,在封建社會裏被奉為“至聖”,可算是大名人了。然而,他的弟子宰予,懶惰成性,晝夜貪睡,整日昏昏沉沉,以致後世留下了“晝寢宰予”這樣的成語,極言人之懶惰。孔子也對他了出了“朽木不可雕”的歎息。若嚴師出高徒,宰予是什麼樣的高徒呢?

諸葛亮,“卧龍”之名,飲譽一時,“得卧龍即得一半天下”也非戲言。可是蜀後主劉禪,雖得諸葛亮悉心扶持,也難逃亡國之厄運,劉阿斗豈非賢明之君?

鬼谷子,春秋時期著名的隱士,博學多才、名噪天下的《孫臏兵法》的作者孫臏便出自他的門下。他的另一個弟子龐涓卻陰險毒辣,由於妒賢嫉才而陷害孫臏致殘。雖後被孫臏計殺,但作為名人鬼谷子的學生,恐怕對於“嚴師出高徒”也是個莫大的諷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