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八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美術基礎知識方面差異較大,學生對美術的認識還較膚淺,大多隻停留在對外在形的認識,對作品索要呈現的思想內容及情感的表達還不理解。

學生在技能上較以前有過提高,但僅限於臨摹,在創作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思維比較侷限,有待教師的進一步引導。

教學目的任務

欣賞中國工筆畫的精緻和氣韻,感受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筆情墨意,並學習中國畫的基本表現方法及技巧。

在應用設計領域,引導學生運用“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的設計思想進行構思和創意,設計出個性的獨一無二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中國畫的繪畫步驟,並感受其獨特的藝術特徵。

中國畫作品如何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在應用設計中如何將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

研究專題

《筆墨的應用技巧》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讓學生確立新的行為意識和加強主動實踐探索的自覺性,讓學生學會思考,培養獨立實踐的勇氣和意識。

2。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佈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3、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個性。

4、探尋更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

周次

教學內容及複習、檢測、考試安排

1

生活的藝術—中國工藝美術

2

輕描重彩總相宜

3

工筆荷花

4

筆情墨意抒胸臆

5

寫意花鳥畫

6

水墨交融寫青山

7

清明假期

8

山水畫臨摹

9

園林探幽

10

花窗設計製作

11

五一假期

12

美麗的書一

13

美麗的書二

14

張貼的畫

15

一目瞭然

16

歷史的畫卷—外國曆史畫、宗教畫

17

美術期末考試

國中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二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xx年版)為依據,努力體現課標要求,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和教師,充分考慮學生髮展的需要、學生學習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美術素養,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者。

二、教學內容分析

1)、課本分析

本學期擬定十七課時的課程,分為五個單元教學:第一單元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第二單元讀書、愛書的情結;第三單元筆墨丹青;第四單元自己辦展覽;第五單元展示設計作品欣賞。

2)、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主要圍繞美術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和構圖三種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展開教學。

第二單元教學內容都和讀書、愛書有關,涉及“欣賞,評述”“設計,應用”“造型,表現”三個學習領域。

第三單元涉及中國傳統繪畫與詩詞、書法、篆刻之間的關聯,花卉、蔬果寫意畫的學習和對意境、處理空間關係的“三遠法”:和山石、樹木、雲水等畫法的學習。

第四單元是綜合探索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第五單元以欣賞展示設計作品為內容,使學生了解展示設計是以信息傳達為目的,集多種技術手段為一題的綜合性空間視覺傳達設計。

三、工作目標和措施

1、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適應社會對美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增強對社會的瞭解和認識。通過美術的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們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入德育,美譽方面的理念。使學生在德育的基礎上加強對美育各方面的認識,並逐步培養學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質,在同一時期平衡發展,相互促進。

3、根據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接納新知識的同時能於所學知識連接起來,並能融會貫通。在新舊知識的支持下對所學知識做到更深層的理解和頓悟。

4、提高學生對生活、自然以及美術作品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鑑賞能力。學生們在實踐中,在生活中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

5、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習積極性;

6、弘揚民族民間美術,提高民族自信心;

7、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思考與探究;

8、提供各種美術信息,拓寬學習視野;

9、採用多重評價方式,促進主動學習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美術的主要表現手段

第1課 造型的表現力 1課時

第2課 色彩的感染力 1課時

第3課 構圖的作用 1課時

第二單元 讀書、愛書的情結

第1課 書林漫步 1課時

第2課 手工書設計 1課時

第3課 方寸鈐記——藏書印 1課時

第4課 書間精靈——藏書票 1課時

第三單元 筆墨丹青 1課時

第1課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2課時

第2課 借物寓意 2課時

第3課 寄情山水 4課時

第四單元 自己辦展覽 1課時

第五單元 展示設計作品欣賞 2課時

複習與測試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三

一、學生現狀分析:

針對八年級學生已經在學校學習了一年的時間,對學校的情況以及學習環境都已經熟悉了。並對美術這門課程有所瞭解,對美術的認識有了一定深度,在過去一年的學習中學生的審美意識有所提高。因此在這基礎上可以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並且有舊知識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於學生的基礎差、起步慢,我在課中着重抓基礎訓練,並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掌握基礎的層次不同而採用多種訓練方法,盡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快樂的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

二、教學內容分析:

1)、課本分析

本學期擬定二十課時的課程,分為五個單元教學:第一單元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現實多種多樣的表現;第三單元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第四單元我們的畫展;第五單元視覺傳達設計作品欣賞。

重點內容涉及到繪畫創作和設計的內容,繪畫包括中國畫、版畫、素描、淡彩畫等繪畫知識。設計主要是以工業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為主。

2)、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屬於欣賞與評述,欣賞、鑑賞、討論、評述課。

第二單元是造型與表現即繪畫創作課。

第三單元是設計與應用包括各種手工製作,如:學會認識環境藝術設計、學會認識產品設計、室內裝飾品的設計、產品設計的鑑別與選擇等。

第四單元是以畫展安排、展覽佈置為主,包括展廳的安排,畫片的裝裱,請柬的設計能內容。

第五單元是以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為主要內容,介紹了展示設計,陳列藝術設計等內容。

三、教材中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二、三單元為重難點,第二單元的知識是第一次接觸,使學生理解上有困難,第三單元的內容以設計為主,像室內飾品、環境藝術設計等。

四、工作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認識和評述古今中外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在形象直觀的表現方面的不同特點,以及多種表現手法。

2、通過對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即興臨摹,寫生和創作,體會其不同的創作規律,使學生對在現行美術作品和表現行美術作品的基本特徵、造型語言和表現方法有初步的認識。

3、進一步認識設計藝術及其幾個主要類別,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係,建立初步的設計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4、能運用美術展覽展示自己的作品,宣傳自己、宣傳集體、宣傳學校;運用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技巧策劃、籌備,集體佈置一個美術展覽。

5、通過欣賞不同類型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認識視覺傳達實際的範圍和特

點,體會視覺傳達設計的實用性和美感。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適應社會對美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增強對社會的瞭解和認識。通過美術的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們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入德育,美譽方面的理念。使學生在德育的基礎上加強對美育各方面的認識,並逐步培養學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質,在同一時期平衡發展,相互促進。

3、根據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接納新知識的同時能於所學知識連接起來,並能融會貫通。在新舊知識的支持下對所學知識做到更深層的理解和頓悟。

4、提高學生對生活、自然以及美術作品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鑑賞能力。學生們在實踐中,在生活中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起止章節及內容

第一、二週筆墨千秋 (2)

第三、四周 梅竹言志(2)

第五週 寄情山水 (1)

第六週 寄情山水 (1)

第七週 寄情山水 (1)

第八、九周用畫筆觸摸細節(2)

第十週 靜物畫有聲 (2)

第十一、十二週 期會考試 (1)

第十三、十四周 公益招貼設計 (2)

第十五、十六週 遠古的呼喚 (2)

第十七週 美術作品概覽(三)(1)

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 (1)

美術教學計劃八年級 篇四

新的一年新的學期又開始了,為培養全面加特長的合格中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兼顧學生知識技能的習得和學生個別的發展,根據八年級學生的特點,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1、本年級分10個班,共400餘人。我任教6個平行班,各班紀律差異不大。

2、學生現在是使用的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科書,通過一年半的學習瞭解,學生對美術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具體表現在:A、對美術學習有強烈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B、學生的觀察能力強,並且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C、學生在進行創作時,能根據自己的。審美選擇適當的工具材料和表現方法,體現自己的個性;D、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

雖然有了進步,但是也還存在一些不足,表現在:A、學生不太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課前材料準備不充分;B、學生的創新能力比較缺乏;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2) C、有很多學生禁錮在教師教學中講過的物象選型,沒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D、學生自評自己所畫的畫的能力比較差,不能正確評述自已的畫。

二、教材分析: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在教學的親身實踐中體會到:美術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對美術實驗教材的使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是本次課程改革的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在把握《美術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新教材的內容進行重組和再創造,充分挖掘本地區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儘可能體現教學內容的生動性,使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環境中發現美、欣賞美,進而達到創造美的目的。

三、教學任務與目標:

第一單元 藝術表現的深層意藴和審美價值

本單元為欣賞·評述領域,通過欣賞與評述、分析與研究、討論與解釋、體驗與評價等系列活動,從不同層面深入瞭解優秀的藝術作品,去體會作品內在的深層意藴,從而更好地認識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學習活動注重體驗與交流,以期使學生感同身受,並在此基礎上產生理性認知。

第二單元 裝點我的居室

本單元為造型·表現領域,引導學生利用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去裝點自己的居室,能夠學以致用。與此同時,學習中國寫意花鳥畫、版畫、裝飾畫、鉛筆淡彩畫等畫種和掛畫的形式美要求。最後進行展示交流並。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樹立學生美化生活的意識,並在交流中取長補短,提高自己。

第三單元 增一分活潑 添一分情趣

本單元為設計·應用領域,引導學生髮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各種廢棄材料,變廢為寶,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清潔並美化自身和社會環境。內容涉及紙材、線材、蛋殼、泥等材料的製作,學習其製作方法。

第四單元 和諧温馨的生活空間

本單元為綜合·探索領域,通過學習室內佈置中裝飾布料的選擇、窗簾的設計製作、室內色調的設計、牆面裝飾圖案的設計製作、室內陳設用品的設計製作及室內裝飾效果的設計,使學生對室內設計能有較全面的認識,並能從這些方面進行有意識的設計。樹立美化生活的意識。學習活動注重交流、設計、實踐、體驗,並在展示、評述、總結中提高自己的設計意識。

第五單元 環境藝術設計

本單元為欣賞·評述領域,內容包括室內設計、陳設藝術設計、景觀設計。使學生了解幾種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藝術形式,也為學生下一步進行小區的設計規劃做知識上的鋪墊。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設想及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分析教材,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情感。

2、注重聯繫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地開展教學。

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注重學生動手、動腦的鍛鍊、培養。

4、組織有意義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樂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活動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培養集體榮譽感。

5、適時開展比賽,在比中學,學中比,促進提高。

6、採取美育與德育想滲透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做到教書更育人,使他們成為思想素質高尚的人才。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五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課 色彩的情感聯想

教材分析:

本課和第二課《色彩的綜合練習》都是關於色彩知識的內容,其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學習色彩知識,懂得色彩感覺能夠作用於人們的心理併產生情感聯想,學會如何根據具體環境運用色彩。

本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色彩基礎知識,使學生懂得任何色彩都有三個要素,更有冷暖感覺,它會作用於人的心理從而產生豐富的情感聯想,教材從“春、夏、秋、冬”色彩感覺圖例及“六種常見顏色的聯想和象徵”等內容,讓學生知道在許多人眼中有些色彩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象徵。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瞭解色彩的定義和色彩基礎知識,知道任何一種色彩都有色相、明度、純度三個要素;

能力:找出自己喜歡的顏色,説出它給自己的情感聯想,能夠運用色彩知識完成規定的作業練習。

美育:學習色彩與情感聯想的知識,懂得色彩感覺對人的心理產生的作用,認識到有些色彩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象徵。

教學重點與難點

色彩三要素;懂得色彩與情感聯想有關

教學過程:

第二課 色彩的綜合練習

教材分析:

在前一課對色彩的情感聯想有了解的基礎上,學習用色彩完成綜合練習是本課設計的主要意圖。本課分析了“色彩與人的關係”告訴學生由於“人的社會活動、心理活動”等因素的原因,使本無感情萬分的色彩對人的思維、感情產生了影響,使學生認識到人們對色彩感受不同的原因是由於人的閲歷、修養、性格、情緒等方面因素的差異。同時還強調了只知道色彩的意藴是不夠的,關鍵是學會如何根據具體的環境去應用色彩。本課文字中“關鍵二字的兩次出現,意在使學生知道學會正確、合理地運用顏色才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本課的作品圖片很多,有現代繪畫、攝影,還有實用品的設計和室內設計,這些都對學生達到本課學習目標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瞭解色彩對人的情感產生影響作用的原因,知道人對色彩的感覺為什麼會有差異

能力:知道色彩的意藴,學習如何根據具體環境應用色彩的知識和技能。

美育:對色彩的和諧有自己的認識,體會到積極主動的去親身實踐是學習運用色彩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懂得學習色彩的重要方法就是親身動手去實踐

難點:完成學習建議中規定的內容,並能説出自己的設計和如此使用色彩的原因。

教具與學具:水彩筆

教學過程

第三課 秋天的盛會

教材分析:

今日世界是一個充滿廣告的世界,隨着現代科技進步,傳播手段的革新,廣告也越來越廣泛地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同和支持。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廣告的作用,以秋天為題的校園活動,比較便於學生把握,因為這一季節學校的課外活動多,學生會切身體會,便於選題或構思,製作材料也可利用秋葉、種子等秋季天然媒材。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瞭解海報的概念及其作用,知道海報有多種表現形式,產生設計製作海報的願望。

能力:學習製作海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明確製作海報的具體要求,設計製作一張主題目鮮明的校園海報。

美育:體驗海報的號如力和藝術感染力,提高學生設計意識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合理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因素製作一張貼圖。

難點:素材的有機結合及形式美感的有效體現。

教具與學具:剪刀、膠水、彩筆、白板紙等等

教學過程

第四課 校園招貼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鞏固《秋天的盛會》一課,海報設計所學到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擴展學生創作思路和表現手法,掌握招貼設計的要素,對招貼設計有更深刻的瞭解的把握。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進一步瞭解校園招貼的特點和功能,必得招貼畫設計也是一種美術學習。

能力:掌握招貼畫設計的基本原則,具備運用招貼藝術形式傳達自己想法和創意的能力。

美育:培養高尚的審判情趣能夠用心設計招貼畫體現內心欲表現的美感因素。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招貼珠特點和功能

難點:掌握招貼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行招貼設計。

教具與學具:畫紙,彩筆,鉛筆等

教學過程

第五課 材料拼貼

教材分析

學生都知道紙張的功能和常規用法,但可能不知道如何巧妙利用紙的色彩、肌理、質感等視覺因素於材料拼貼中,會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學習材料拼貼知識、技能,學會巧妙利用紙材做拼貼畫,感受材料拼貼過程中的樂趣是本課設計的主要意圖。

本課文字內容言簡意賅、緊扣課題,在告訴學生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的同時,從拼貼畫中最尋常的紙村拼貼開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出了可以憑興趣拼貼,強調“有是不一定貼得越多越好”和“以少勝多”的製作原則。本課出現的作品,能使學生領會到巧用材料的重要性併產生親自動手創作的願望,還能使學生認識到“材料拼貼方式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瞭解什麼是材料拼貼,其主要種類與時代發展的關係,產生動手拼貼的願望。

能力:學習紙材拼貼的知識方法和步驟,明確材料的選擇,使用要與表達的內容相符合。

美育:能用紙材拼貼自己喜歡的動物形象,體驗其中的樂趣和對提高審美素質的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感受不同材料拼貼的美感

難點:體會不同拼貼的方法帶給人的不同的美

教具與學具:水彩筆,彩紙,舊掛曆,白紙,膠水,剪刀等。

教學過程

第六課 班級標誌設計

教材分析

標誌,作為一種視覺識別的符號,在生活中猶如語言一樣,起着傳遞信息的作用,它通過精練的藝術形象使人一目瞭然。因此,它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與象徵性。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了標誌的定義和用途等基本常識,掌握基本的設計方法,儘可能地調動學生想象能力和視覺語言的表達能力。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瞭解標誌的概念特點和功能,知道它對各行各業及人們生活的特殊意義。

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視覺語言的表達能力。

美育:感受簡潔的符號語言與其深刻內涵之間的關係,體會標誌設計藝術的獨特魅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標誌的特點功能,知道標誌對各行各業的意義

難點:學習標誌設計的知識和方法,初步掌握班級標誌設計步驟。

教具與學具:尺規,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第七課 枱曆製作

教材分析

枱曆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日用品之一,人人都用過枱曆,而且每年都在用。本課是通過枱曆的設計與製作的學習,使學生對台歷的實用功能、文化屬性和美感特點有所認識。以此提高個人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這是設計本課的主要意圖。另外,通過有意義的主題設計與製作,引發學生對歷史、社會和生活的關注,領悟設計對生活的意義。

本課教學目標:

1、知道枱曆的屬性、功能和一般分類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懂得手工製作枱曆的意義,產生參與制作枱曆的願望。

2、學習手工製作枱曆的知識與方法,掌握枱曆製作的要求,能以有意義的主題為切入點製作枱曆。使枱曆具有文化性與獨特的美感。

3、發現材料與內容完美結合的重要性,提高審美情趣和動手製作的能力。

4、關注歷史、社會發展變化,體驗設計與生活的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結合枱曆的基本功能製作具有藝術美感的枱曆作品。

難點:將個人審美觀得以發揮,創作有個性的作品。

教學用具:

教具:枱曆及掛曆實物,示例作品;學具:自制枱曆的相關插件。

教學過程

第八課 日常着裝

教材分析:

日常着裝是每個人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同時它也是人們審美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們性別、性格、愛好、職業特點、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的集中體現。隨着社會的民展和進步以及人們對生活水平的飛速提高,想通過着裝展現個性、氣質、文化修養和審美品味的人越來越多,中學生更是對着裝美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如何使他們在穿着得體的情況下,穿出感覺、體現個性、展現風采,這是中學生應該學習的內容。本課正是圍繞這個主題設置的,其意圖就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學會利用現有服裝的各種元素進行巧妙搭配和組合,激發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願望,提高審美評價能力。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1、瞭解日常服裝的基本功能,知道中學生日常着裝的基本要求,樹立正確的時尚觀和健康的着裝意識。

2、學習日常裝“色彩與款式”搭配的知識與方法,能夠參與到選擇服裝主題,進行着裝展示及發表評論的活動中。

3、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認識到設計與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中學生着裝的基本要求

難點:學習日常着裝“色彩與款式”搭配的'方法。

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圖例,日常着裝。

教學過程:

第九課 從布貼服裝開始

教材分析:

用布貼的方式設計服裝效果圖有兩個好處: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省去先在紙上畫服裝效果圖的環節,使學生能夠把創作熱情、設計思想和對服裝的理解簡潔、直觀地表達出來。二是現成的布塊有顏色、肌理、觸感等視覺因素,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聯想,引發設計靈感,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已學的知識,組織、調遣、安排這些因素,表達設計思想,這就是本課的設計意圖。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服裝的功能,知道現代服裝的特徵,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2、學習服裝設計的基礎知識,懂得服裝設計是通過什麼要素完成的,嘗試用布貼的方式設計學生套裝效果圖。

3、培養創造美的能力,感受動手設計的樂趣,培養初步的設計意識。

教具與學具

學生收集身邊的布塊準備布貼服裝用的材料。老師準備視頻演示及相關課件材料。

教學過程

第十課 自行車與設計

教材分析:

自行車是現代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代步工具,如今幾乎被多元化的交通工具給淹沒了,而它的產生和發展卻與設計緊密相連。本課就是通過對《自行車與設計》內容的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們身邊的每一件用品都包含着設計的因素,而它又是不斷變化的,所有的變化都能體現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人類與之相適應的審美需求。從而引發學生對設計的關注和美化周邊物品的願望。這是本課的主要意圖。另外,自行車獨特的性能產生的獨特魅力會使學生對日益多元化的交通工具與環保之間的問題產生思考,即:新的生活理念下的新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就要以犧牲或破壞環境為代價,從而增強了學生保護環境責任感。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1、知道自行車的性能特點及其簡要發展概況。

2、瞭解自行車與設計的關係,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設計,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關注設計的熱情。

3、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想象,積極參與設計或裝飾自行車的活動,培養初步的設計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知道自行車與設計的關係,生活與設計的關係。

教具與學具

教具:大量自行車圖片及自行車實例。學具:尺規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第十一課 泥塑與材料

教材分析:

本課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用泥材表達主觀情感的願望,使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巧用材料,創建主題,在完成泥塑創作中懂得泥材與表現內容結合的重要性,認識到泥塑藝術的獨特魅力。

另外,本課的設置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與黃土的親情,回想起曾經的泥塑過程帶給自己的歡樂。通過對現代美術作品的介紹,使學生在與民間泥塑的比較中認識到材料的美術創作中的作用。

但是,由於季節及本地實際情況,本課將被設置成藝術認識與欣賞課,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大的認識與理解上的收穫。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1、知道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與黃土的親情以及泥材在塑造形象中的重要作用,產生運用泥材表達主觀情感的願望。

2、學習泥塑相關的知識與方法,懂得泥塑和材料完美結合的重要性,能夠對泥塑作品談出自己的感受。

3、繼續培養想象力和表現力,感受泥塑藝術的獨特魅力。

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第十二課 抹不掉的記憶

教材分析:

《抹不掉的記憶》一課是以欣賞為主的綜合探索課程。教學課程的設計意圖是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為宏觀的文化背景,通過引導學生對抗日戰爭題材有關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在接受審美進行審美教育薰陶的同時,也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與民族文化傳統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以隱性的方式滲透到喜笑顏開學科的教學之中,將人文素質的培養與高尚審美情趣的培養相結合,並在對優秀作品進行欣賞的時間,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歷練知識的總結及語文表達能力,完成以美術學習為主體的綜合探索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深刻理解藝術與時代、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基於以上考慮,本課選取大量反映抗日戰爭題材的優秀美術作品,旨在從引導學生從“欣賞·評述”活動開始展開綜合探索活動,通過對相關的繪畫、雕塑以及建築作品進行欣賞、評述,使學生在優秀作品的薰陶中得到審美能力的提高,並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美術三維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優秀美術作品,以直觀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有進一步的瞭解。

2、針對相關作品展開評述活動,分析、理解優秀作品在處理反映主題思想與藝術表現形式方面的成功經驗。

3、在對優秀進行“欣賞·評述”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探索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得到審美教育、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歷練知識的總結及語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反法西斯愛國主義教育;難:美術、音樂、歷史、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教學用具:

大量相關音頻、視頻文件及繪畫、雕塑美術作品圖片。

教學過程

第十三課 走進大自然

教材分析:

以中國的冊水副和外國的風景畫為切入點,探討人類與自然的親和力,通過美術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風景,喚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社會審美意識,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

本課以中國畫家的作品為主,同時選用了幾幅外國作品。

中國畫家的作品除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局部以外,全部是20世紀畫這的名作。表現風格也不盡相同。

本課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欣賞中國的山水畫和外國的風景畫,感受人類對大自然的熱愛,進一步體會繪畫表現手段的多樣性,同時引發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寄情于山水間的社會審美意識。

美術教學三維目標:

1、通過對古今中外表現自然風光的繪畫作品的欣賞,瞭解藝術作品謳歌自然、抒發情感的功能。

2、通過欣賞,喚起共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欣賞與評述相結合,結合走進大自然的主題,表明保護大自然的觀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夠感受到山水畫或風景畫表現出的意境。

教具:多媒體教學,大量關於自然的中國畫作品及風景畫作品

教學思路:

1、學生自己瀏覽作品。

2、學生可以自己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瞭解表現出大自然的不同類型的藝術手段。

3、闡述觀點,選出本課出現的作品中最喜歡的是哪一件,讀出基本觀點。

4、對照本課選用的中外作品,評述其中的差異和共同點,讀出以作品的基本感受。

5、按照學習建議的要求,完成用文字評述美術作品的要求。

過程設計:

1、老師授課時從欣賞教科書中的中外美術作品入手,簡要介紹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的異同,簡要介紹肖像畫、風俗畫、靜物畫與風景畫在體裁上的差異。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意境。

2、在教學中啟發學生關心自然、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審美情懷,感受自然美的魅力。

3、組織學生完成以“日出”為題的短文寫作,闡明對山水畫或風景畫的看法。

畫家及作品簡介:

黃公望是元代的著名畫家,《富春山居圖》是他最著名的傳世名作之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是後半斷,前半段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這幅畫所描繪的是富春江沿岸的景色。江上羣峯起伏、坡岸綿延、去樹蒼茫、山村隱現。筆墨變化豐富,於疏朗明快之中透顯靈氣,表達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情趣。此圖被稱作

黃畫之冠,甚至有人認為,畫家不見《富春山居圖》就像書家不見《蘭亭序》。

張大千是20世紀著名的中國畫家,他的《廬山圖》磅礴的氣勢,給人以震撼,讓人很難想象這樣的一幅鉅製是出自一位83歲的老人之手。張大千在繪畫上是一位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的大名家。他以潑墨彩畫山水,畫面在一片氤氲之中有節奏,於抽象之中見具象,於平凡之中見離奇。《廬山圖》即如此,更為其一生的絕筆之作。

李可染名作《萬山紅遍》表現了北方山川的秋色,在蒼鬱濃重的山林巖石之間,五七幢白色農舍,細長的瀑布,飛濺的山洞,構成節奏起伏,美不勝收的畫面。李可染有句名言“可貴者膽能要者魂”説的就是敢於創新,要有詩的意境的繪畫。

吳冠中的名作《春雪》用簡潔的點、線、面的語言和黑白灰的色調,表現了春雪的印象。語言單純,手法新穎,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路坦的名作《早春》,表現的是東北冰雪融化的早春景象。清新的空氣,“遙看草色近卻無”的原野,搖曳的枝頭都秀出春的消息。

法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表現的是他對日出時轉瞬間即逝的自然景色的鮮明印象。《日出·印象》一畫以近乎速寫式的畫面,生動地描繪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霧中的光和色。印象派畫家對於色彩的一些新認識,以及他們在繪畫上努力追求光色效果的藝術實踐,使歐洲油畫的色彩為之煥然一新。

畢沙羅是印象派的風景畫大師,他的《蓬圖瓦茲的紅屋頂》是許多描繪農村景象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畢沙羅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一派牧歌式情調的鄉村風光,在明媚的陽光和斑斕的色調中,吸引着熱愛自然的觀眾的目光。

希施金是俄羅斯巡迴畫派在風景畫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最善於描繪森林的能手,有“俄羅斯森林的歌手”之稱。他一生畫了許多以森林為主要對象的風景畫,《造船木材松木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幅。森林中的幽靜而富有生氣的氣息好像撲面而來,人們彷彿走進了富有詩意的大森林,呼吸着潮濕的空氣,聞到森林發出的陣陣清香。

學習評價:

1、是否能用文字語言去評述有關自然風景題材的美術作品。

2、是否能感受到山水畫或風景畫表現出的意境。

教學反思:

本課以多媒體教學為載體,向學生介紹中西方不同表現形式的風景及山水畫作品,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偉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將中國畫表現及西方繪畫得以區分,並且能夠理解其中的異同,受益匪淺。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要注意學生的研討過程,讓學生真正得以體會繪畫作品在表現自然景物的不同手法。

第十四課 美感樣式

教材分析:

藝術創造的目的,主要是實現它的審美價值,它要滿足的是人們心靈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時審判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我們應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親近自然,認識規律性的知識,培養審美能力。

審美趣味的因人而異,顯示了靈感的變動性;審美過程中的楊棄褒貶,又顯示了美感的規定性。美感規定性。美感規定性的條理化和明晰性。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傳授和訓練獲得審美能力。

本課簡要介紹了節奏、單純、統調、變化和統一四種生活中常見的美感樣式。

風吹蘆葦,蘆花搖曳無定,隨風勢擺幅忽大忽小,這是一種節奏;一套鏗鏘有力的鑼鼓經,不需其他管絃樂器的配合,單靠自身的節奏就能獨立演奏,且能令人蕩氣迴腸!這也是一種節奏:我國傳統文學體裁如詩、賦、詞、曲,通過字數、句數、韻腳等格律,創造了外部形式的優美節奏,而散文詩則注重潛行在內部的情調的節奏,這又是一種節奏;“曲徑通幽”,張弛有致的節奏變化,讓人在漫步中興趣盎然,這是中國園林設計中的高妙之處。

本課的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通過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美感樣式,切身感受視覺上的美感愉悦,體會美感具有被感知的可能性,逐漸使學生各自感受到審美趣味的基本人民幣和態度——或生動自然,或秩序意匠的。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美感樣式中節奏、單純、統調、變化和統一四種法則。

2、運用比較的方法,發現生活中的美感現象。

教具:

多媒體教學,與本課美感樣式相關的藝術作品與示範圖例。

教學過程:

第十五課 藝術廣角

教材分析:

本課的設置目的在於通過以走進博物館為主題的欣賞活動,讓學生了解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宋、元時期的代表性繪畫名作,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的具有代表性的繪畫作品,瞭解我國古代優秀的藝術傳統,學會利用博物館進行學習,並對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情況有初步的瞭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

本課共介紹了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宋、元時期的四件著名繪畫作品,分別是:唐代的《宮樂圖》、韓斡的《牧馬圖》,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及元代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宮爾圖》描繪了宮中仕女合樂歡宴的場景,圍坐着十位宮女貴婦。姿態各異,有正用餐者,有手執紈扇聽音樂者,有吹笛奏豎琴者,整個氣氛閒適歡愉。反映了唐代宮廷中宴樂活動盛行的歷史史實。在唐代,鞍馬畫的題材十分盛行,韓斡的《牧馬圖》就是鞍馬畫題材中的傑出作品之一。宋代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及元代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雖然都是山水畫題材,但二者在表現手法和構圖上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不同時代對於同一題材的不同審美取向,體現了宋、元兩代不同的繪畫風貌。這四件繪畫作品反映了它所在時期的時代風貌,體現了當時繪畫所表達的藝術成就,通過分析、欣賞這些作品,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優秀的繪畫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欣賞能力,並學會借鑑古人的優秀藝術傳統。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教科書中出現的作品,初步瞭解唐、宋、元時期的四件著名繪畫作品的基本情況。

2、通過查閲資料,掌握一些唐、宋、元時期其他代表性的繪畫作品。

3、瞭解台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其他著名繪畫作品。

4、在對教科書中的圖例進行細緻分析、研究的基礎,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應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

教學思路:

一、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多媒體幻燈片,讓學生描述一下畫面的內容。

二、教師介紹每件繪畫作品的時代、名稱、作者及內容。

三、學生分組討論,説出自己對作品的感受,教師加以肯定和鼓勵。

四、老師和學生一起欣賞作品,同時引導學生説出自己還知道哪些此時期的其他繪畫名作或台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繪畫名作,並説出對這些作品的感受。

五、學生根據書中的作品進行摹仿或創新,完成作品後相互評價,找出其中的優點和不足。

教學預計:

1、上課前教師應該多收集一些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宋、元時期的代表性繪畫的圖片,使學生對唐、宋、元時期的代表性繪畫的圖片,使學生對唐、宋、元時期的繪畫作品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學生應事先查閲課本中出現的作品的有關資料。

2、老師授課先從欣賞教材中的作品入手,從作品的時代背景、畫面內容、造型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3、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唐、宋、元時期其他的代表性繪畫名作,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地説出自己對繪畫作品的認識。

學習評價:

1、學生能否描述出教科書中出現的作品的名稱、時代、作者及畫面內容。

2、能否説出幾件相同時期的其他代表性繪畫作品的基本情況。

3、是否掌握了幾件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其他繪畫名作。

4、能否對古代優秀的繪畫作品進行細緻分析,並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應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

教學反思

根據上一學期藝術廣角的教學經驗,本學期仍然使用多媒體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作品的完整性及背景音樂的情趣性,結合老師配樂的語言性講解使作品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充分了解並認識唐、宋、元時期的藝術作品,並能將藝術作品的有益營養應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

國中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六

一、學生現狀分析:

針對八年級學生已經在學校學習了一年的時間,對學校的情況以及學習環境都已經熟悉了。並對美術這門課程有所瞭解,對美術的認識有了一定深度,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的審美意識有所提高。因此在這基礎上可以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並且有舊知識的支持,可以温故而知新。但是由於學生的基礎差、起步慢,我在課中着重抓基礎訓練,並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掌握基礎的層次不同而採用多種訓練方法,盡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快樂的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

二、教學內容分析:

(1)、課本分析

本學期擬定十五課時的課程,分為五個單元教學:第一單元 感受中國古代美術名作;第二單元 情趣濃郁,能工巧匠;第三單元 土與火的藝術;第四單元 地方美術文化考察;第五單元 中國民間美術。

重點內容涉及到繪畫創作和設計的內容,繪畫包括版畫,民間美術等繪畫知識。設計主要是以及賀卡,剪紙,中國結等工藝美術知識為主。

(2)、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屬於欣賞與評述,欣賞、鑑賞、討論、評述課。

第二單元是設計與應用領域。包括各種手工製作,如:學會製作剪紙、學會做中國結等。

第三單元是設計與應用領域。欣賞創作陶瓷作品。

第四單元是以綜合探索為主,包括欣賞體驗,探索與實踐,考察與交流等內容。

第五單元是以中國民間美術為主要內容,介紹了年畫,刺繡等內容。

三、教材中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的一、二單元為重難點,第一單元的知識是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學生理解欣賞上有困難,第二單元的內容以設計應用為主,需要開拓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認識和評述古今中外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在形象直觀的表現方面的不同特點,以及多種表現手法。

2、通過對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即興臨摹,寫生和創作,體會其不同的創作規律,使學生對在現行美術作品和表現行美術作品的基本特徵、造型語言和表現方法有初步的認識。

3、進一步認識設計工藝美術藝術及其幾個主要類別,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係,建立初步的設計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4、通過欣賞不同類型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認識視覺傳達實際的範圍和特點,體會視覺傳達設計的實用性和美感。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全面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適應社會對美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增強對社會的瞭解和認識。通過美術的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們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入德育,美譽方面的理念。使學生在德育的基礎上加強對美育各方面的認識,並逐步培養學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質,在同一時期平衡發展,相互促進。

3、根據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接納新知識的同時能於所學知識連接起來,並能融會貫通。在新舊知識的支持下對所學知識做到更深層的理解和頓悟。

4、提高學生對生活、自然以及美術作品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鑑賞能力。學生們在實踐中,在生活中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

六、工作安排表:

第一週 新學期新氣象 總覽全書

第二週 感受中國古代美術名作(1)

第三週 感受中國古代美術名作(2)

第四周 情趣濃郁,能工巧匠 剪紙

第五週 情趣濃郁,能工巧匠 編結藝術

第六週 情趣濃郁,能工巧匠 線材造型

第七週 情趣濃郁,能工巧匠 蠟染

第八週 情趣濃郁,能工巧匠 扎染

第九周 情趣濃郁,能工巧匠 彩塑

第十週 土與火的藝術

第十一週 地方美術文化考察(1)

第十二週 地方美術文化考察(2)

第十三週 中國民間美術{1}

第十四周 中國民間美術{2}

第十五週 中國民間美術{3}

第十六週至二十週 複習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