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秋節節是幾月幾號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38K

中秋節節是幾月幾號精品多篇

中秋節的習俗大全 篇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

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説時節事》一文説:“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説:“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博餅更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

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説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鬥。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傳説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公司簡介 篇二

露出方式放置地點數量回報

大型背景板 主要活動地點放置1塊 現場活動直接露出

易拉寶 活動場地四周 40個 現場活動直接露出

宣傳單頁 活動前期派發 2000張 使市民和外國友人瞭解並知曉活動

邀請函活動前期派發 200份重要觀眾瞭解並知曉活動

現場售賣(月餅) 活動現場/ 使受眾可直接現場購買贊助商產品

摺扇活動現場派發 1000只 摺扇頁面上露出

現場糕點師服裝活動現場 2件 糕點師服裝上露出

月餅製作台活動現場 2台 枱面直接露出

孔明燈活動現場派發 100只孔明燈紙巾面直接露出

中秋節的由來 篇三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可以吃什麼? 篇四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那麼,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可以吃什麼?

中秋節的時候,到處都是桂花飄香,而在這個時候,用桂花做成的桂花鴨可謂説是中秋節美食中必不可少的。

在台灣,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有俗語説:“吃米粉芋,有好頭路”。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

中秋吃南瓜在江南這塊比較盛行,中秋正值南瓜豐收之時,此時的南瓜不但個頭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

2021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篇五

2021年9月21日星期二(辛丑年(牛年)八月十五丁酉月壬申日)

祭月(拜月娘)、賞月的起源: 篇六

祭月早在秦漢以前就有了,當時主要在宮廷內進行。後來歷代的帝王都沿襲這個儀式,每逢中秋節,必舉行隆重的祭月儀式,現存北京的月壇,便是專門用於皇帝祭月的場所。八月十五相傳是太陰娘娘月神的誕辰。在當天晚上,都會在屋外庭院擺設香案,案上放置香爐、燭台,燃燭焚香,用柚子、西瓜、月餅來敬奉月神,並且由婦女兒童負責祭拜(由於月亮屬陰,所以一般來説,拜月只是婦女和兒童的活動,男子是不拜月的)。拜月時,全家成員齊集,以取團圓的意思。主祭的人是女家長,她先向神位上香,三叩首;然後其他女性按尊卑長幼行三叩首禮。

拜結束後,一家人圍坐賞月一起喝“團圓酒”,吃“賞月飯”,嘗“團圓餅”(即月餅)及爪果;從前,由於交通不便,故北方人拜月的水果多是各種梨子、蘋果、石榴、葡萄、棗子、桃子、果藕、西瓜等。而南方盛產拜月的蔬果則有香蕉、柚子、楊桃、柿子、菱角、椰子、枇杷、佛手、菠蘿、蜜桔、橙子、花生、芋頭等。老人會指着月光,給兒童講“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砍桂樹”的故事。

而這天回孃家探親的婦女,必須返回婆家團圓,民間有“寧留女一秋,不許過中秋”的俗諺,就反映了這個習俗。

祭月的習俗之所以在唐代以後迅速流行於民間,與唐明皇遊月宮的傳説有很密切的關係。《唐逸史》記載:鄂州人羅公遠,俟候唐明皇在中秋夜賞月。看着玄宗目不轉睛的一直望着明月,便邀請玄宗去遊月宮。他取出一根枴子向着空中擲去,突然化為一條銀色的大橋,他請玄宗一同上了大橋,差不多走了數十里遠,覺得精光奪目,寒氣逼人,才發現到達一座大宮殿前。羅公遠説:這就是月宮了!玄宗見到有數百個仙女穿着素練寬衣,在廣大的宮廷中跳舞,歌聲嘹亮,音韻非常優美,便問説:“這是什麼曲子?”羅公遠回答説:“就叫霓裳羽衣曲”。玄宗牢牢記住那曲子的聲調,回到宮中,立即命人依照他所記的聲調,編成了一首《霓裳羽衣曲》。這就是《霓裳羽衣曲》的由來。此曲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法曲,內容描寫了唐玄宗上述到月宮見仙女的神話;所以中唐詩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間看見當時宮廷裏表演此曲時,舞者“不着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纓累累佩珊珊”,儼然是一副天宮仙女的打扮。其舞姿也是“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抑無力,斜曳裙時雲欲生”,“煙蛾?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看來其意境與月宮的神話極為吻合。

而佛教於中秋賞月之夜,禮拜的是“月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梵語candra_prabha,漢譯有月光菩薩、月淨菩薩、月光遍照菩薩等名。為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之右脅侍。“月光遍照”在佛法上表靜定,映現明澈清輝,容攝大千芸芸眾生,使免於受貪、瞋、痴、三毒逼惱。月光菩薩身呈白色,乘於鵝座,手持月輪。與左脅侍日光菩薩併為藥師如來的兩大輔佐。在藥師佛的無量菩薩眷屬裏,他與日光菩薩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菩薩。兩人都位居補處,秉持着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

關於月光菩薩的本生事蹟,也與日光菩薩相同,都與藥師佛有密切的關係。在久遠的過去世,當電光如來住世時,有一梵士養育兩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梵士發心利樂有情、拯救濁世眾生,其二子也隨喜而發願供養。梵士成佛之後,即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二子中之月照,就是月光菩薩。如同日光菩薩一樣,月光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關係。凡是至心持誦《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隆也會與無量神人來增益其持咒效驗。修行者在持誦《大悲咒》過後,如果能再加誦《月光菩薩陀羅尼》(收在《大正藏》第20冊660頁),則月光菩薩當會來加庇護佑,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難與病痛,併成就一切善法、遠離各種怖畏。

因此為佛弟子者,際此中秋良心,應一心持咒、念並禮拜月光菩薩,自然能獲佛菩薩加持垂護,淨除煩惱及一切障礙,福慧增長,身心康泰,所求順遂,事事吉祥!

[中秋節是幾月幾日2017]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篇七

1、玉兔搗藥

此傳説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衞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 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本站·》日後玄宗回 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説: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説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

4、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説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裏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 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 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2021中秋節拼假攻略: 篇八

2021年9月22日至24日請假,即可與9月25日、26日形成八天長假。

中秋節的活動 篇九

在禮記中便記載了拜月神這一説法。每到這個時候就要祭拜月亮,帶着家人一起賞月,在唐朝時期,詩人墨客聚集在一起,觀賞月亮便成為了一種時尚,而宋朝把這一活動推向高潮,明清時期則特別具有規模性,在中國浙江一帶,中秋還有觀潮這一活動,而今,最多的活動則是吃月餅,猜謎,喝桂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