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校畢業領導致辭2020年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4W

名校畢業領導致辭2020年

今天是大家的畢業典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大家的成人禮。作為老師,很榮幸能跟你們一起見證這個時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名校畢業致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校畢業致辭1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對畢業生而言,今年的六月,就是一部劇。散夥飯、謝師宴、畢業照、畢業旅行,還有世界盃,是每一集的主題,當然,也偶有“斷片”。今天是農曆夏至,是太陽直射點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的轉折點,也是你們人生的轉折點,我們從三環裏的法大,來到三環外的首體,在這裏隆重舉行中國政法大學2018屆研究生畢業典禮,共同見證你們人生中的又一重要時刻,這注定“令人難忘”!首先,我代表學校向順利完成學業的全體2018屆畢業研究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指導、幫助你們成長成才的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年前,為你們在新一號樓前露天舉行開學典禮的場景,我還記憶猶新。時光荏苒,轉眼就迎來了你們的畢業典禮。原曾料想,三年後的今天可以在學校自己的禮堂為你們舉行畢業典禮,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未能如願,不得不跨越三環,借首體一地來辦。你們可能會問:“還有這種操作?”我的回答是:“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但大家也不要太挑剔,這比露天舉辦還是好一點,“做人吶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咯”。

三年來,我們不僅一道見證了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高歌猛進,而且我們一同目睹了法大的進步和辦學成就:比如,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法學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比如,在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法學學科獲A+結果,並列全國第一;比如,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人才培養質量得到充分肯定。65年來,學校培養了20多萬名畢業生,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特別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年來,同學們堅定信仰、砥礪品德、珍惜時光、勤奮學習,在法大並不太大也不完美的校園裏,增長了學識、豐富了閲歷、提升了智慧、強健了身心,收穫了師生情、同學誼,有的同學還“轉角遇到愛”。

三年來,同學們吃膩了食堂,吃遍了外賣,有的同學每天喊着減肥,體重卻一路飆升;還有同學每天喊着健身,卻不邁出宿舍一步。據説,還有人玩着“抖音”刷微博。無論你們經歷了什麼,你們都成長了。洗去了三年前的青澀和稚嫩,收穫了今天的自信、睿智和意氣風發。從你們的精氣神中,我能感受到你們平和而喜悦、萌動而陽光。

同學們,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今天畢業典禮之後,你們將開啟新的人生旅程。在這啟航時刻,我很想同大家再做一次思想交流。培根曾在《論青年和老年》一文中這樣評價過青年:“青年人長於創造而短於思考,長於猛幹而短於討論,長於革新而短於持重。”的確,青年意味着純真、意味着熱情、意味着活力、意味着際遇,也意味着未來,但青年有時難免藐視既往、目空一切、心浮氣躁、行事輕率、好走極端。青年人該如何揚長避短呢?培根建議,最好的辦法是把青年的特點與老年的特點在事業上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作為你們的校長和老師,在你們臨行前我想送給你們的寄語和祝福是,希望你們在今後的生活中精於自我管理,做到自律、自省、自愛、自信,不斷超越自我,成就精彩人生。

一是保持自律,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我約束。自律其實是一種通過對自己情緒和思維的控制,來達到主動行動的能力。自律的前提是堅定的內心信念和良知。自律展現着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一個健康成長、獲得成功的人,一定離不開其內化於心的善良、言行一致的修養、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沒有監督的自律。當一個人缺乏自律的時候,往往容易受習慣和誘惑的影響,或者是被他人的思想觀念所擾,幾乎不可能去做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放縱如山倒,自律如抽絲”這句話講得對,有時不是你自己做得不夠好,缺的只是堅持。請你們記住,不要放縱自己,不要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胡適先生在1932年告誡當時的畢業生時,就提醒他們“畢業之後,墮落的方式很多,第一條便是容易拋棄學生時代求知識的慾望”。這種墮落在今日同樣值得我們高度警惕!自律之路,註定艱辛。但也只有真正做到自律的人,才會最終讓人望塵莫及,給人更多的感動。

二是學會自省,定期同自己內心對話。《論語》講“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勸學》講“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自省一直是中國人德行修養的標準之一,它能解決我們思想的問題,幫助我們“看得透、不自困”。畢業之後,走進社會,由於角色的多樣化,你們需要處理好、平衡好來自社會、單位、家庭的各種事務,這對你的精力和智慧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尤其在經濟迅猛發展、價值多元的社會裏,現實會衝擊或動搖你追求夢想的初心,使你感到困惑和迷失。這個時候,你不妨停下忙碌的腳步,找個與自己獨處之所在,靜靜聆聽先賢哲人們跨越時空的聲音,審視過往的生活。拿我自己來説,當我靜思時,出自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一書並刻在其墓碑上的那句名言就能深深觸動我:“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作為法大學子,你們一定要始終牢記“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訓精神,胸懷“經國緯政,法治天下”“經世濟民,福澤萬邦”的初心夢想,學會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中“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不斷打掃你的靈魂、扶正你的三觀、振奮你的精神,努力培養純樸的情感和高潔的操行,以優良的品德去贏得人生和事業的成就。

三是懂得自愛,用愛去感知眼前的幸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作為師長,在期待你們飛得更快更高更遠的同時,還希望你們不要飛得太累。你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透支健康。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理性和平地看待人生的寵辱得失,尤其要學會坦然面對挫折。青年在成長和奮鬥中,會收穫成功和喜悦,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要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特別是面對挫折,要有波瀾不驚的心理素質、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吃一塹,長一智”,用藴含在挫折中的教訓指導人生,使人生獲得超越。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在拼搏奮鬥的同時,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和解,只有以愛惜自己為開始,才有機會和能力去關愛身邊的親友,甚至温暖每一個在你生命中遇見的人,用愛驅散生活中的“霧霾”,過上真正負責而幸福的人生。

四是充滿自信,在新時代盡情綻放自我。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更是一個崇尚青春理想、鼓勵青春奮鬥的時代。黨的十九大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繪就了清晰藍圖,也為廣大青年實現人生出彩搭建了廣闊舞台。同學們作為新時代大舞台上的主角,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應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應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在自己的崗位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真正幹出一番“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的事業!

“若問何花開不敗,英雄創業越千秋。”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同學們,人生路漫漫,不怕走得緩,就怕不願幹,但見異思遷迷,半途而廢殘,隨波逐流亂。你們一定要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瞄準目標、靜心沉潛,自強不息、久久為功,不斷突破平台期、開拓新境界,把創業最終落實在“奮鬥”兩個字上。“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

同學們,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但我堅信,今日的別離是為了明日更好的重逢!在演講的最後,我想用李宗盛的一句歌詞為你們壯行:“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為了更好的未來拼命努力,爭取一種意義非凡的勝利,成功的意義在於超越自己”。希望同學們從踏出校門的那一刻起,帶上“自律、自省、自愛、自信”四個囑託,在新的人生征程上且行且修煉,不斷地去遇見更加強大、更加美好的自己,成就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對你們充滿了期待!

再次祝賀同學們順利畢業!祝福你們前程似錦、一生幸福!我和法大永遠愛你們!

謝謝大家!

名校畢業致辭2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來賓:

感謝大家早晨7點就來到神聖的奧林匹亞音樂廣場,共同見證和分享這場美好而莊嚴的西南政法大學2018屆學生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

今天,2018年6月28日,山城重慶雨季中難得的陽光燦爛,西政校園朝氣蓬勃,預示着一切美好正徐徐展開,同學們的未來生活一定充滿陽光!

我謹代表樊偉書記、代表學校,首先向西南政法大學2018屆4495名本科畢業生、1743名碩士畢業生、78名博士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恭喜大家學業有成,成為最新鮮的西政學士、西政碩士或西政博士!

同時,向各位學生家長、家屬道一聲辛苦!你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國家、為民族培育英才,含辛茹苦,今日初嘗回報!還要特別向各位老師,尤其是輔導員老師、研究生導師,真誠地道一聲感謝!你們一片丹心,耕耘四季,今天收成美好,桃李芬芳!

在這個離別的夏日,西政校園流行曲是同學們原創的《SWUPL舊時光》:

“論道中,天地間,持法濟世,盪滌方圓;

踏千山,揚風帆,一聲正,薪火傳……”

我必須為同學們點贊!不僅為你們的才華,更為你們濃厚的西政情懷,點贊!

西南政法大學建校近70年,一級又一級學生來到,一屆又一屆學子離開。時代加速變遷,科技迭代發展,校園舊貌換新顏,但西政人的凝聚力從未改變,西政人的社會擔當從未改變,西政學子對母校的情感從未改變!

每一所大學都有不同的氣場,而西南政法大學的氣場與眾不同。這是因為,我們有獨特的西政精神,即:心繫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

西政精神十六字“珍言”,是西政人文歷史的積澱和凝練,見證着西政近70年的春華秋實;西政精神,在西政人的血液裏流淌,在西政人的骨子裏生長,激勵着一代代西政學子無問西東,勇敢前行。

西政精神十六字“珍言”,已經成為西政人揚帆遠航的壓艙石,已經成為西政人奮勇向前的發動機,已經成為西政人順境時的警醒鍾、挫折時的指南針。

今天,西南政法大學2018屆畢業生即將離開山城,行千里、致廣大,我想與大家重點分享西政精神之“和衷共濟”。

中國司法史上第一人,“上古四聖”之一的皋陶,最早提倡“和衷”,即有才者團結如鋼;春秋時期以正直和才識見稱於世的晉國大夫叔向,傾心砥礪“共濟”,即有德者不離不棄。

新時代是一個分享的時代。一個能分享的人,必定是一個幸福的人。知識上的分享,有助於從互動中共同受益;合作中的分享,有助於營造更舒心的氛圍。要襟懷坦蕩,不要小肚雞腸;要與人為善,不要以鄰為壑。心寬則路遠,分享是為人大氣的表現。因此,西政人相信,懂得分享的人是有福的,必將芳華永駐。

新時代是一個和合的時代。一個有歸屬的人,必定是一個美好的人。合則利,合則惠,合則興。“和合”理念就是要相互補台,而非相互拆台;要相互包容,而非相互猜忌;要相互支撐,而非相互鄙視。“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因此,西政人相信,懂得和合的人是快樂的,必將芳華永駐。

希望同學們深刻感悟“和衷共濟”之要義,努力在西政精神的指引下,成為新時代美好西政人。

——西政精神指引我們與家人美美與共。美好西政人,當善待家人,與家人和衷共濟。家庭是個人事業拼搏奮鬥、詩意棲居的港灣,大事業從小家庭起步。修身、齊家,方可治國、平天下。《禮記》有言:“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人生在世,更多的是關愛、共生和共贏。請同學們牢記:美滿的婚姻,就是通過造就對方來成就自己;最好的盡孝,便是父母以你為傲;你的美好,便是家庭的美好。同學們當用真愛和真誠去經營自己的人生,要努力成長為家人依靠和仰仗的大樹,不要加入長大而未成人的“啃老族”。我衷心祝願各位同學,與家人美美與共,都能擁有美好的愛情與幸福的家庭!

——西政精神指引我們與團隊甘苦與共。美好西政人,當善待同事,與團隊和衷共濟。在世界盃足球賽場上,沒有永遠的冠軍,卻有經久不變的定律,那就是:配合完美的團隊始終是賽場的佼佼者,而一盤散沙的團隊註定潰不成軍。同學們走上社會,應當堅持“成己為人,成人達己”,儘快融入團隊朋友圈。請同學們牢記:要善於感悟與新同事合作之道,利而不害,為而不爭;要善待你遇到的人,或許有朝一日他就會改變你一生的命運;少糾結於團隊給了自己什麼待遇,多反省自己為團隊做了多少貢獻。我衷心祝願各位同學,與團隊甘苦與共,都能擁有和諧的團隊與美好的事業!

——西政精神指引我們與母校榮辱與共。美好西政人,當為實現母校持續發展繁榮的“西政夢”而羣策羣力。學校現有的成就,離不開歷代西政人協力同心、風雨同舟。沙坪壩校區歷史厚重的壯志路、繼業島、東山大樓、七十二家,渝北校區鬱鬱葱葱的“七九香樟”“八零花園”“八一桂苑”,競相爭豔的“嶺南紅櫻”“齊魯丹若”“豫園月季”,無不見證着西政的人和、心齊。請同學們牢記,離開母校後,即由西政學子升格為西政校友,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為西政代言,因此,一定要有西政人的身份意識,要時時處處呵護母校榮光,要讓你們安身立命的工作單位“用了都説西政好”!我衷心祝願各位同學,與母校榮辱與共,都能永遠讓母校以你們為驕傲!

——西政精神指引我們與天下憂樂與共。美好的西政人,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萬眾一心。不久前,西政校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庭長裴顯鼎大法官,應邀在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辭,號召青年們不僅要立志做“無愧時代的中國人”,而且要立志做“造福人類的地球人”。西政人身在大國,胸有大愛,遵循大道;西政人心繫天下、志存高遠,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一直都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請同學們牢記:以和衷共濟的人生態度,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維高度,為民族復興、為人類進步,貢獻西政人的智慧和力量,這是西政人應有的大格局。天下美好,西政人便美好。我衷心祝願各位同學,與天下憂樂與共,都能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今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頂天立地的“千年偉人”馬克思誕辰200週年。馬克思在青年時代,曾把自己稱為求知路上“不知疲倦的旅行者”。1837年,19歲的馬克思在《給父親的信》中開篇寫道:

“生活中往往會有這樣的時機,它好象是表示過去一段時期結束的界標,但同時又明確地指出生活的新方向。在這樣的轉變時機,我們感到必須用思想的鋭利目光去觀察今昔,以便認清自己的實際狀況。”

同學們!你們今天就處於馬克思所講“這樣的轉變時機”,我希望同學們,在科學上求真,在倫理上求善,在藝術上求美,成為新時代真善美並舉的美好西政人;我相信同學們,都能牢記西政校訓“博學、篤行、厚德、重法”,成為新時代德法兼修的美好西政人;我祝願同學們,畢生心繫天下、自強不息、和衷共濟、嚴謹求實,成為新時代芳華永駐的美好西政人!

最後,讓我們迎着朝陽歡送同學們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在西政精神的光輝照耀下創造各自的人生輝煌!

祝福同學們!

名校畢業致辭3

比爾·蓋茨(BillGates,1955~):出生於美國西雅圖,曾就讀於西雅圖的私立湖濱中學,1973年進入哈佛大學,大三輟學,與同窗保羅·艾倫一起創辦了微軟公司,推出了DOS和Windows,成為世界首富。

尊敬的Bok校長、Rudenstine前校長、即將上任的Faust校長、哈佛集團的各位成員、監管理事會的各位理事、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有一句話我等了三十年,現在終於可以説了:"老爸,我總是跟你説,我會回來拿到我的學位的!"

我要感謝哈佛大學在這個時候給我這個榮譽。明年,我就要換工作了……我終於可以在簡歷上寫我有一個本科學位,這真是不錯啊。

我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感到高興,你們拿到學位可比我簡單多了。哈佛的校報稱我是"哈佛大學歷史上最成功的輟學生",我想這大概使我有資格代表我這一類學生髮言……在所有的失敗者裏,我做得最好。

但是,我還要提醒大家,我使得斯特夫·鮑爾莫(SteveBallmer)也從哈佛商學院退學了。因此,我是個有着惡劣影響力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被邀請來在你們的畢業典禮上演講。如果我在你們入學歡迎儀式上演講,那麼能夠堅持到今天在這裏畢業的人也許會少得多吧。

對我來説,哈佛的求學經歷是一段非凡的經歷。校園生活很有趣,我常去旁聽我沒選修的課。哈佛的課外生活也很棒,我在英國的拉德克利夫(Radcliffe)過着逍遙自在的日子。每天我的寢室裏總有很多人一直待到半夜,討論着各種事情,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我從不考慮第二天早起。這使得我變成了校園裏那些不安分學生的頭頭,我們互相粘在一起,做出一種拒絕所有正常學生的姿態。

拉德克利夫是個過日子的好地方,那裏的女生比男生多,而且大多數男生都是理工科的。這種狀況為我創造了最好的機會,如果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可惜的是,我正是在這裏學到了人生中悲傷的一課:機會大,並不等於你就會成功。

我在哈佛最難忘的回憶之一發生在1975年1月。那時,我從宿舍樓裏給位於阿爾伯克基(Albuquerque)的一家公司打了一個電話,那家公司已經在着手製造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我提出想向他們出售軟件。

我很擔心,他們會發覺我是一個住在宿舍的學生從而掛斷電話,但是他們卻説:"我們還沒準備好,一個月後你再來找我們吧。"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那時軟件還根本沒有寫出來呢。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夜以繼日地在這個小小的課外項目上工作,這導致了我學生生活的結束以及通往微軟公司的不平凡旅程的開始。

不管怎樣,我對哈佛的回憶主要都與充沛的精力和智力活動有關。哈佛的生活令人愉快,也令人感到有壓力,有時甚至會感到泄氣,但永遠充滿了挑戰性。生活在哈佛是一種吸引人的特殊待遇……雖然我離開得比較早,但是我在這裏的經歷、在這裏結識的朋友、在這裏發展起來的一些想法永遠地改變了我。

但是,如果現在嚴肅地回憶起來,我確實有一個真正的遺憾。

我離開哈佛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多麼的不平等。人類在健康、財富和機遇上的不平等大得可怕,它們使得無數的人們被迫生活在絕望之中。

我在哈佛學到了很多經濟學和政治學的新思想,我也瞭解了很多科學上的新進展。

但是,人類最大的進步並不來自於這些發現,而是來自於那些有助於減少人類不平等的發現。不管通過何種手段——民主制度、健全的公共教育體系、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或是廣泛的經濟機會——減少不平等始終是人類最大的成就。

我離開校園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在這個國家裏有幾百萬的年輕人無法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我也不知道發展中國家裏有無數的人們生活在無法形容的貧窮和疾病之中。

我花了幾十年才明白了這些事情。

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在與我不同的時代來到哈佛的。你們比以前的學生更多地瞭解世界是怎樣的不平等。在你們的哈佛求學過程中,我希望你們已經思考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個新技術加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怎樣最終應對這種不平等以及我們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討論的方便,請想象一下,假如你每個星期可以捐獻一些時間、每個月可以捐獻一些錢,你希望這些時間和金錢可以用到對拯救生命和改善人類生活有最大作用的地方,你會選擇什麼地方?

對梅林達(Melinda)和我來説,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如何能將我們擁有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在討論過程中,梅林達和我讀到了一篇文章,裏面説在那些貧窮的國家,每年有數百萬的兒童死於那些在美國早已不成問題的疾病。麻疹、瘧疾、肺炎、乙型肝炎、黃熱病,還有一種以前我從未聽説過的輪狀病毒,這些疾病每年導致50萬兒童死亡,但是在美國一例死亡病例也沒有。

我們被震驚了,我們想,如果幾百萬兒童正在死亡線上掙扎,而且他們是可以被挽救的,那麼世界理應將用藥物拯救他們作為頭等大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那些價格還不到一美元的救命藥劑並沒有送到他們的手中。

如果你相信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那麼當你發現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棄了,你會感到無法接受。我們對自己説:"事情不可能如此,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它理應是我們努力的頭等大事。"

所以,我們用任何人都會想到的方式開始工作,我們問:"這個世界怎麼可以眼睜睜看着這些孩子死去?"

答案很簡單,也很令人難堪。在市場經濟中,拯救兒童是一項沒有利潤的工作,政府也不會提供補助。這些兒童之所以會死亡,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經濟上沒有實力,在政治上沒有能力發出聲音。

但是,你們和我在經濟上有實力,在政治上能夠發出聲音。

我們可以讓市場更好地為窮人服務,如果我們能夠設計出一種更有創新性的資本主義制度——如果我們可以改變市場,讓更多的人可以獲得利潤,或者至少可以維持生活——那麼,這就可以幫到那些正在極端不平等的狀況中受苦的人們。我們還可以向全世界的政府施壓,要求他們將納税人的錢花到更符合納税人價值觀的地方。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樣一種方法,既可以幫到窮人,又可以為商人帶來利潤,為政治家帶來選票,那麼我們就找到了一種減少世界性不平等的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個任務是無限的,它不可能被完全完成,但是任何自覺地解決這個問題的嘗試都將會改變這個世界。

在這個問題上,我是樂觀的。但是,我也遇到過那些感到絕望的懷疑主義者,他們説:"不平等從人類誕生的第一天就存在,到人類滅亡的最後一天也將存在——因為人類對這個問題根本不在乎。"我完全不能同意這種觀點。

我相信,問題不是我們不在乎,而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做。

此刻在這個院子裏的所有人,生命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時刻,目睹人類的悲劇,感到萬分傷心。但是我們什麼也沒做,並非我們無動於衷,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做什麼和怎麼做。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做是有效的,那麼我們就會採取行動。

改變世界的阻礙並非是人類的冷漠,而是世界實在太複雜。

為了將關心轉變為行動,我們需要找到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評估後果,但是世界的複雜性使得所有這些步驟都難於做到。

即使有了互聯網和24小時直播的新聞台,讓人們真正發現問題所在,仍然十分困難。當一架飛機墜毀了,官員們會立刻召開新聞發佈會,他們承諾進行調查、找到原因、防止將來再次發生類似事故

但是如果那些官員敢説真話,他們就會説:"在今天這一天,全世界所有可以避免的死亡之中,只有0.5%的死者來自於這次空難。我們決心盡一切努力,調查這個0.5%的死亡原因。"

顯然,更重要的問題不是這次空難,而是其他幾百萬可以預防的死亡事件。

我們並沒有很多機會了解那些死亡事件,媒體總是報告新聞,幾百萬人將要死去並非新聞。如果沒有人報道,那麼這些事件就很容易被忽視;另一方面,即使我們確實目睹了事件本身或者看到了相關報道,我們也很難持續關注這些事件。看着他人受苦是令人痛苦的,何況問題又如此複雜,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他人,所以我們會將臉轉過去。

就算我們真正發現了問題所在,也不過是邁出了第一步,接着還有第二步:那就是從複雜的事件中找到解決辦法。

如果我們要讓關心落到實處,我們就必須找到解決辦法。如果我們有一個清晰可靠的答案,那麼當任何組織和個人發出疑問"我如何能提供幫助"的時候,我們就能採取行動,我們就能夠保證不浪費一丁點兒全世界人類對他人的關心。但是,世界的複雜性使得很難找到對全世界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有效的行動方法,因此人類對他人的關心往往很難產生實際效果。

從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解決辦法,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確定目標、找到最高效的方法、發現適用於這個方法的新技術、同時最聰明地利用現有的技術,不管它是複雜的藥物,還是最簡單的蚊帳。

艾滋病就是一個例子。總的目標,毫無疑問是消滅這種疾病;最高效的方法是預防;最理想的技術是發明一種疫苗,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終生免疫。所以,政府、製藥公司、基金會應該資助疫苗研究。但是,這項研究工作很可能十年之內都無法完成。因此,與此同時,我們必須使用現有的技術,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設法讓人們避免那些危險的行為。

要實現這個新的目標,又可以採用新的四步循環。這是一種模式,關鍵的東西是永遠不要停止思考和行動。我們千萬不能再犯上個世紀在瘧疾和肺結核上犯過的錯誤,那時我們因為它們太複雜而放棄了採取行動。

在這個問題上,我是樂觀的。但是,我也遇到過那些感到絕望的懷疑主義者,他們説:"不平等從人類誕生的第一天就存在,到人類滅亡的最後一天也將存在——因為人類對這個問題根本不在乎。"我完全不能同意這種觀點。

我相信,問題不是我們不在乎,而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做。

此刻在這個院子裏的所有人,生命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時刻,目睹人類的悲劇,感到萬分傷心。但是我們什麼也沒做,並非我們無動於衷,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做什麼和怎麼做。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做是有效的,那麼我們就會採取行動。

在發現問題和找到解決方法之後,就是最後一步——評估工作結果,將你的成功經驗或者失敗經驗傳播出去,這樣,其他人就可以從你的努力中有所收穫。

當然,你必須有一些統計數字,你必須讓他人知道,你的項目為幾百萬兒童新接種了疫苗。你也必須讓他人知道,兒童死亡人數下降了多少。這些都是很關鍵的,不僅有利於改善項目效果,也有利於從商界和政府得到更多的幫助。

但是,這些還不夠,如果你想激勵其他人蔘加你的項目,你就必須拿出更多的統計數字。你必須展示你的項目的人性因素,這樣,其他人就會感到拯救一個生命對那些處在困境中的家庭到底意味着什麼。

幾年前,我去瑞士達沃斯旁聽一個全球健康問題論壇,會議的內容有關於如何拯救幾百萬條生命。天哪,是幾百萬!想一想吧,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已經讓人何等激動,現在你要把這種激動再乘上幾百萬倍……但是,不幸的是,這是我參加過的最最乏味的論壇,乏味到我無法強迫自己聽下去。

那次經歷之所以讓我難忘,是因為之前我們剛剛發佈了一個軟件的第13個版本,我們讓觀眾激動得跳了起來,喊出了聲。我喜歡人們因為軟件而感到激動,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夠讓人們因為能夠拯救生命而感到更加激動呢?

除非你能夠讓人們看到或者感受到行動的影響力,否則你無法讓人們激動。如何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同前面一樣,在這個問題上,我依然是樂觀的。不錯,人類的不平等有史以來一直存在,但是那些能夠化繁為簡的新工具卻是最近才出現的。這些新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將人類的同情心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將來同過去是不一樣的。

這個時代無時無刻不在湧現出新的革新——生物技術、計算機、互聯網——它們給了我們一個從未有過的機會去終結那些極端的貧窮和非惡性疾病的死亡。

六十年前,喬治·馬歇爾也是在這個地方的畢業典禮上宣佈了一個計劃,幫助那些歐洲國家的戰後建設,他説:"我認為,困難的一點是這個問題太複雜,報紙和電台向公眾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事實,使得大街上的普通人極端難於清晰地判斷形勢。事實上,經過層層傳播,想要真正地把握形勢是根本不可能的。"

馬歇爾發表這個演講之後的三十年,我那一屆學生畢業,當然我不在其中。那時,新技術剛剛開始萌芽,它們將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小、更開放、更容易看到、距離更近。

低成本的個人電腦的出現,使得一個強大的互聯網有機會誕生,它為學習和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網絡的神奇之處不僅僅是縮短了物理距離,使得天涯若比鄰,它還極大地增加了懷有共同想法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我們可以為了解決同一個問題共同工作。這就大大加快了革新的進程,發展速度簡直快得讓人震驚。

與此同時,世界上有條件上網的人只是全部人口的1/6。這意味着還有許多具有創造性的人們沒有加入到我們的討論中來。那些有着實際操作經驗和相關經歷的聰明人卻沒有技術來幫助他們,將他們的天賦或者想法與全世界分享。

我們需要儘可能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使用新技術,因為這些新技術正在引發一場革命,人類將因此可以互相幫助。新技術正在創造一種可能,不僅是政府,還包括大學、公司、小機構、甚至個人,能夠發現問題所在,能夠找到解決辦法,能夠評估他們努力的效果,去改變那些馬歇爾六十年前就説到過的問題——飢餓、貧窮和絕望。

哈佛是一個大家庭,這個院子裏在場的人們是全世界最有智力的人類羣體之一。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毫無疑問,哈佛的老師、校友、學生和資助者已經用他們的能力改善了全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但是,我們還能夠再做什麼呢?有沒有可能哈佛的人們可以將他們的智慧用來幫助那些甚至從來沒有聽到過"哈佛"這個名字的人?

請允許我向各位院長和教授提出一個請求——你們是哈佛的智力領袖,當你們僱用新的老師、授予終身教職、評估課程、決定學位頒發標準的時候,請問你們自己如下的問題:

我們最優秀的人才是否在致力於解決我們最大的問題?

哈佛是否鼓勵她的老師去研究解決世界上最嚴重的不平等?哈佛的學生是否從全球那些極端的貧窮中學到了什麼……世界性的饑荒……清潔水資源的缺乏……無法上學的女童……死於非惡性疾病的兒童……哈佛的學生有沒有從中學到東西?

那些世界上過着最優越生活的人們有沒有從那些最困難的人們身上學到東西?

這些問題並非語言上的修辭,你必須用自己的行動來回答它們。

我的母親在我被哈佛大學錄取的那一天,曾經感到非常驕傲,她從沒有停止督促我去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在我結婚的前幾天,她主持了一個新娘進我家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她高聲朗讀了一封關於婚姻的信,這是她寫給Melinda的。那時,我的母親已經因為癌症病入膏肓,但她還是認為這是又一次傳播她的信念的機會。在那封信的結尾,她寫道:"對於那些接受了許多幫助的人們,他們還在期待更多的幫助。"

想一想吧,我們在這個院子裏的這些人被給予過什麼——天賦、特權、機遇——那麼可以這樣説,全世界的人們幾乎有無限的權力期待我們作出貢獻。

同這個時代的期望一樣,我也要向今天各位畢業的同學提出一個忠告:你們要選擇一個問題、一個複雜的問題、一個有關於人類深刻的不平等的問題,然後你們要變成這個問題的專家。如果你們能夠使得這個問題成為你們職業的核心,那麼你們就會非常傑出。但是,你們不必一定要去做那些大事。每個星期只用幾個小時,你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信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發現困難所在,找到解決它們的途徑。

不要讓這個世界的複雜性阻礙你前進,要成為一個行動主義者,將解決人類的不平等視為己任,它將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

在座的各位畢業的同學,你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神奇的時代。當你們離開哈佛的時候,你們擁有的技術,是我們那一屆學生所沒有的。你們已經瞭解到了世界上的不平等,我們那時還不知道這些。有了這樣的瞭解之後,要是你們再棄那些你們可以幫助的人們於不顧,就將受到良心的譴責,只需一點小小的努力,你們就可以改變那些人們的生活。你們比我們擁有更大的能力,你們必須儘早開始,儘可能長時期堅持下去。

知道了你們所知道的一切,你們怎麼可能不採取行動呢?

我希望,三十年後你們還會再回到哈佛,想起你們用自己的天賦和能力所做出的一切。我希望在那個時候你們用來評價自己的標準不僅僅是你們的專業成就,更包括你們為改變這個世界深刻的不平等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你們如何善待那些遠隔千山萬水、與你們毫不涉及的人們,你們與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同為人類。

最後,祝各位同學好運。

名校畢業致辭4

在祝福裹着告誡呼嘯而來的畢業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着: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從物理學來説,無機的原子逆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現生物是奇蹟;

從生物學來説,按進化規律產生遺傳信息指導組裝人類是奇蹟。

超越化學反應結果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蹟;

超越動物慾望總和的每一位畢業生都應做自己尊重的人。

過去、現在、將來,能夠完全知道個人行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

世界很多文化藉助宗教信仰來指導人們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為;

而對無神論者——也就是大多數中國人——來説,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們加入社會後看到各種離奇現象,知道自己更多弱點和缺陷,可能還遇到小難大災後,如何在誘惑和艱難中保持人性的尊嚴、贏得自己的尊重並非易事,卻很值得。

這不是:

自戀、自大、自負、自誇、自欺、自閉、自縛、自憐;

而是:

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贖、自勉、自強。

自尊支撐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願:

退休之日,你覺得職業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遲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問我如何做到,50年後返校時告訴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熱力學第二定律迴歸自然之前,它們既經歷過物性的神奇,也產生過人性的可愛。

名校畢業致辭5

各位同學,下午好!

非常榮幸能夠接受學院指派的這個艱鉅的任務,代表老師們和大家交流一下此刻的心情。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畢業典禮是一場通過儀式。代表着你們從人生的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階段。通過儀式上照例會有一些象徵磨難的符號幫大家憶苦思甜,教師代表講話應該就屬於這個種性質文化表演。為了減少你們的痛苦,我會盡量快一點。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週期,教師這個職業,從秋季開學為起點,以夏季畢業時為終點,周而復始。剛送走你們,馬上就要開始招收明年的學生,9月迎來新的學生——你們中的不少人並沒有真正離開,過兩個多月又會在開學典禮上再見。對於教師來説,迎來送往已經成為日常工作,心裏很難再有什麼波瀾。不過當看到畢業生們穿着學位服在校園各個角落、帶着燦爛的笑容精益求精地尋找一個完美的拍攝角度時,總讓我們也能分享到青春的氣息——即使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依然樂觀開朗,充滿希望。

儘管不是我的風格,照慣例,作為曾經的老師在這個場合總還要裝作不放心的樣子談點囑託和希望。

一百多年前,無視周圍人的勸告,獨自去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梭羅寫道:“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差不多三十年,從我的長者那裏,我還沒有聽到過一點有價值的忠言,或者哪怕是誠摯的忠言。……這裏是生活,生活的大部分是我沒有嘗試過的實驗;他們嘗試過了,但對我來説卻毫無用處。如果我有任何我認為有價值的經歷,我敢斷定,我的導師們從來不曾談及。”

這段話我經常拿來警示自己。因此,我在這裏不打算再談專業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這些教師該説的話,在課堂上已經説得夠多了。過去新聞學院的畢業生多數是要從事新聞工作的,但是今天整個信息環境和傳媒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聞學院的畢業生裏,不從事新聞生產的人,甚至主要工作是防止記者“搗亂”的人已經超過了當記者的人。與此同時,新聞工作本身也在發生革命,傳統的新聞生產與傳播模式正面臨挑戰。你們正在經歷的是前人未曾經歷過的傳播環境。在這種情況之下,一個教師還能夠給你們什麼建議呢?

梭羅在剛才那段話裏提到了一個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最可貴的精神——獨立思考。教師的產品有兩個:只有幾個人會看的論文和活蹦亂跳的學生。我常常在思考:學生究竟從我的課堂學到了什麼?當然佈置的文獻自然是最終也沒有看完。那些人名和理論恐怕課程結束後也被忘光了。

然而如果你真正認真閲讀這些研究,相信你能夠體會什麼是不畏權威,成一家之言。如果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大家能夠潛移默化建立起獨立思考的習慣,那我們就交出了一個合格的“產品”。不過,這個產品還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不等於擁有運用這種能力的勇氣,在這樣一個並不理想的大環境下,個人常常勢單力薄。希望你們在喪失勇氣時,能想到大學課堂上得到的這些經驗。多讀好書,勤于思考,從大處着眼,超越局部得失,敢於嘗試,另闢蹊徑。我想這也許是大學能夠給你留下的最好的紀念品,也是你和大學精神保持聯繫的最佳途徑。

希望你們走出校園後依然如此。去年有個報紙的評論員點評了中國各大高校新聞系畢業生的氣質,引起不少爭議,也給他的自媒體帶來了可觀的點擊量。他給人大新聞學院學生的評語還算客氣:“專業、深刻、嚴謹而無趣”。前面三個詞大家笑納了,“無趣”估計很多人難以接受。最近這位新聞人在新的“妄議”中對“無趣”做了補充説明,説“嚴謹而無趣”是一個好品質,它是輕佻浮躁的反義詞。如果他對人大新聞的同學們多一點了解,相信他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我看到的是人大新聞學院學生的興趣太多,有的甚至耽誤了學業。儘管作為老師我們的職責是告誡學生以學業為重,不過大部分老師內心是欣賞這種學生的。荷蘭學者赫伊津哈説,人只有在遊戲中,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人類大部分創造都是遊戲精神的產物。遊戲中的人擺脱了世俗的功利目的,追求自我實現,這種心態在今天是稀缺品。如今的世界為個人的遊戲與趣味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就像莊子所説的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給自己的興趣留出時間,玩出水平,甚至把它作為你的事業。可以嚴謹,但永遠不要無趣。

今天新聞學院的人才培養已經日益多元,僅僅強調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已經不能涵蓋所有就業去向的要求,但是從新聞學院走出來的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是正義感,這就是塗光晉老師在今年的“最後一課”裏説的:“今後無論你身處何方,身居何職,要做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正義感不僅是對遙遠的地方發生的不正義事件的憤怒,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身邊的不正義有所行動,包括敢於對插隊的人説一聲“請排隊”。

説是離開,其實不少同學並未走遠。走出校門的同學,希望你們經常回來看看。這裏有中國最好的新聞傳播教育資源,歡迎你們回來繼續深造,總結你們的實踐經驗與思考;如果你們的錢多到花不完,歡迎回來捐給你的師弟師妹;如果沒有繼續求學的打算也沒有花不完的錢,也可以回來參加讀書會,參加學院為大家安排的同學聚會,找老師聊聊天,我可以請你喝咖啡,中午還有北區三層教師餐廳的自助餐。總之,人大新聞學院的大門永遠向你們敞開。

我可能説得太多了。今天是你們的日子,經過這個儀式,你們就正式畢業。從這裏出去,你們的身份就變成了學士、碩士和博士,我代表教師向你們表示祝賀!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