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風家訓的小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家風家訓的小故事新版多篇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一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大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説:“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着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製,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説:“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二

七月的普洱,炎炎夏日中附帶着絲絲的細雨,而我卻沉浸在《歷代名人家風家訓的故事》一書中,看着書中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讀書時代早已認識,卻僅僅認識其本人及其優秀事蹟,但對各位名人的成長經歷及其對後輩的教育也知之甚少,但通過閲讀《歷代名人家風家訓的故事》一書,我從中看到了司馬去的大孝之道在立身,看到了蘇洵三兄弟的團結共患難,看到了司馬光告誡子孫貪婪多欲身必敗,看到了曾老的居官不以錢為本等等,其中包含了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學之道及處世之道四個大道理,但其中我受到的啟發不僅僅於其中,生活中先做人後做事,作為一名基層項目管理員,需要協調各方參建單位工作,對內對外都必須合理安排,提前策劃,為人、為管理員、處事必須學會,必須嚴於律己,善於學習。

首先,為人之道,作為一名基層項目管理員,在項目的日常管理中,必須學會為人。“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這段話出自《顏氏家訓》,大意是古來聖賢書,教人誠實孝順,謹言,經常檢討自己的行為,立足於養成良好的家風,修身齊家。在日常的項目管理中,細小瑣碎的事情繁雜,這就要求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而且項目管理必須嚴格執行公司的規章制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在對外交流中要慎言,把握好語言的尺度。在蘇洵的:兄弟團結共患難一文中,更是要我們學會團結,項目參建單位眾多,配合難度頗高,因此需要我們緊密團結,各方配合才能完成項目的建設工作,尤其是室外施工,土建管道,綠化、智能化及市政配套,並不是單獨一個單位就能完成的,如果不能通力合作,每一家單位各做各的,那最後將會造成無休止的返工,費時費力,這就體現了合作團結的重要性,而我們甲方現場管理員,正是作為合作團結的橋樑出現的,鏈接各單位完成此工程項目,可想而知,我們首先要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才能做好項目的管理工作。

其次,為官之道,首要廉。“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到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這句話是司馬光訓誡子孫的一封家書,大意是,節儉是德行裏面最主要的,勤儉者慾望淡薄,在人生的路上受物質條件左右的程度也小,不會為了錢財去犯罪,不管君子小人,只要勤儉,都能遠離犯罪,豐裕家庭。儉,不僅僅是勤儉,古代的儉其實也是廉的一種説法。廉儉不分家,在項目管理中,作為基層管理員,受到誘惑甚多,比如簽證的辦理,參建單位的打招呼等等,要求我們基層管理員要學會儉,其實更主要的是廉,廉並不是一句口號,這是一種行動,杜絕誘惑,才能不被事情所左右。一旦失去了廉,意味着工作上也會失去了公正,自然就做不到廉潔自律了。比如陝西省副省長馮新柱,利用分管扶貧工作職權謀取私利,長期接受私營企業主安排的宴請和旅遊,接受公款宴請;收受禮品、禮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鉅額財物。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嚴重違紀,這是失去了廉潔自律,最終釀成苦果。還有李貽煌、季湘綺、劉君、楊晶、王曉光等等這些在2018年因貪腐違紀而“出名”的領導幹部,廉政奉公,任重道遠,基層廉儉管理從我做起。

最後為求學及處世之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兩千多年前,屈原已經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求索”不僅僅指知識,更多的是一種對真理的追求。“人之能為人,由腹由詩書。讀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此句出於韓愈的《符讀書城南》,讀書要勤,有詩書才能稱之為人,因此學習必須勤。作為年輕人,學習必不可少,我們從大學出來走上工作崗位並不意味着我們的學習生涯結束,恰恰相反,其實才剛開始。作為基層項目管理員工,初到項目,學習工程管理知識必不可少,學習圖紙、施工、安全規範等等,學習的東西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勤。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黨的歷史,黨的規章制度,黨的思想路線、政策,黨的廉潔自律政策必須經常學習,必須經常警醒自己,因此我們要學的東西將會更多,正如康熙帝的求學尤需勤,勤奮方能有學。學習處事之道,馬援的例子告訴我們,禍從口出,學會少説話多做事,白居易誡高後輩言行要一致,要知足。于成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陸游的寬容之心,太史慈的孝義雙全等等,處事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這需要我們多看、多聽、多學才能夠學會,在複雜的項目管理中,處事之道尤其重要,多單位合作,要有寬容之心,要有大局意識,要有謙虛謹慎的心態,這都需要慢慢磨練,求學之道,處世大道,當如是學。

為人之道、為官之道、求學之道、處世之道,本書中所講的名人家風家訓中的四個大道,給予我很大的啟示,對我今後的項目管理工作及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學習為人之道、為官之道、處世之道,任重道遠。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三

若把我家比喻成一個大花園的話,那麼我的父母便是花園裏的土壤,而我則是一株幼苗。我這株幼苗,天天吸收了日月的天地精華和土壤的對我的薰陶,讓我茁壯成長。而日月,土壤對我的薰陶往往用的是——家教。

沒有好的家教,哪有好的家風。

從小父母便告誡我:做人要以誠為本,要助人為樂,不準頂撞長輩,要做到尊老愛幼。當然,我小時候對這其中的概念渾然不知,只知道,按照父母的方法去做,就能做個惹人喜愛的小孩。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也漸漸的長大,也慢慢的領悟這其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漸漸成為了我的習慣。

每天早上準備出門上學時,媽媽總會叮囑上一句:“寶貝!到了學校以後要認真聽課,儘量幫助同學,處理好同學間的關係。你記住了嗎?”而我也會更上一句:“哦!我都記住了!我知道了!”到了學校以後,我儘量幫助周圍的同學,上課不開小差,為的就是營造一個更好的我,擁有更多,更好的朋友。

不只是我媽,有時我爸吧也會很正經的對我説:“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心裏有什麼心事。你呀,簡直就是從我的模子裏刻出來的,尤其是你的倔脾氣。你現在只用記住,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能先記着哭或報復,而是要先想想這是為什麼。回來以後再和我們講,當然,你也不能為了不讓我們擔心,便有一期瞞我們,捏找一個假的故事來。”而我又是為了緩解一下氣氛,會開玩笑:“哈哈,爸爸變成唐僧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爺爺奶奶告訴我的:“要做到最老愛幼,不準頂撞父母。”我心想過:若要是明明是父母的錯,我們也不能辯解,在大人眼中,世界上豈不是無是非可言了!於是我篡改了一下——在父母是正確的情況下?

如今我能變得如此懂事,家教起到了大半部分原因,還有就是父母從不給我施加壓力,才會成就出如今豁達開朗的我!

雖然我家家風聽起來soeasy,但做起來還真是難。不過好在,我家已經給街坊鄰居們烙下了好的印象。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四

我們家有個習慣,就是説”謝謝“。就算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夫妻之間,請對方遞個東西,都會説一聲”謝謝“。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樣比較生分,但是我覺得很好。因為人往往會對身邊最親近的人放下應有的禮貌,反倒無意中造成最深的傷害。説一聲”謝謝“,提醒我們,就算是至親的家人,他們的付出也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也是要時時記得去回報,去感恩。因為一聲”謝謝“,對方會覺得自己的付出並沒有被無視。可能是這種習慣在我們家已經根深蒂固,兒子今年才兩歲,從會説話開始,帶他出門,都會主動跟人家説”謝謝“,不論是坐出租車,還是去餐館吃飯,或者是去醫院看病,他都不忘跟人家説一聲”謝謝“。而對方也總是會開心的微笑並驚喜的誇獎他,這也讓他感受到禮貌帶給他人的快樂。感恩他人,相互尊重,這是整個社會需要的一種風尚,也是説一聲”謝謝“的意義所在。讓我們對身邊的人説一聲”謝謝“,它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温暖,更和諧。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五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牀以後都在院子裏給狙公的猴子們分配任務。狙公讓老猴子帶着猴子們跳出去,採摘山裏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着猴子們交出它們所採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着這些猴子採來的果實,狙公就可養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餘。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願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採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隻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羣猴子:“山裏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夥都説:“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並沒有什麼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問:“既然這樣,我們幹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説完,猴子都已經恍然大悟。

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後,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後,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着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覺猴子們都跑光了,狙公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六

家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一個家庭的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子孫的希望和鞭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五代十國時期章仔鈞在《章氏家訓》中所寫的那樣: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中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禮懈如痴,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豈可立於世而名人類乎哉!

閲讀是潤物細無聲,愛閲讀這個習慣,得益於我的母親,母親手不釋卷,是她們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就如今雖過了花甲之年,眼睛已不如從前,可也還帶着眼鏡,保持着閲讀的好習慣。曹文軒曾説:“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從小母親就教導我,女孩子要多讀書,要自立自愛,我對書籍的敬畏感和親和力也慢慢產生,在我小小的心靈中種下熱愛讀書的種子,這份對於書籍的熱愛也傳承下來。當我們這個小家庭有了新生命誕生,也不由自主的給兒子養成了愛閲讀的習慣,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或丈夫就在每晚睡前給他讀繪本。

通過一幅幅童趣的畫面,與兒子共享讀書的時光,儘管兒子不認識字,但不知在什麼時候他完全記住了繪本上的內容,過了不久,他便會一邊看着圖畫,一邊用隻言片語準確無誤地讀出聲來,即便是長篇的繪本,他也可以斷斷續續地講完它,所以,當我們一旦讀錯了,他會立即説“不對!應該是……”更多了我們之間親密互動,讀書時被我們握着的手,被我們環抱着,這些温馨而美好的瞬間,而父母和子女間的陪伴和傳承,也正是因為讀繪本這個媒介,悄然的發生着。經常陪兒子閲讀繪本,也能讓也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大受啟發和裨益。比如《鱷魚愛上長頸鹿》,矮個子的鱷魚先生愛上了 高個子的長頸鹿女士,最開始,鱷魚和長頸鹿彼此遷就,卻始終有一方過得不舒服、不自在,最後並肩作戰,一起努力去解決問題,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

書籍是最好的朋友,“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這也是一種“書香”家風。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社風清才有社稷按。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書香仍將綿延,家風也會如此一直傳承,這是一個家族記憶的流傳,更是一個民族優良傳統的延續。

家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無言的教育、無字的教育、無聲的教育,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影響着兒子成長與性格塑造多方面的發展。

家風對人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生命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兒子在我們的影響下,也儼然成了一個小書迷,愛書的程度絲毫不比我們遜色。真的可以説,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家風體現國風,在傳承優良家風中學會擔當,在正家風、齊家規中追求理想抱負,在履行家庭義務中知曉責重山嶽,讀書是最好的家風,傳承好家風,奉敬賢德人。

正如習所説“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家風家訓小故事 篇七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對子女的教育卻留給後人很多可借鑑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

勤於治學。除了“儉”,曾國藩對子女的另一條要求是“勤”。曾國藩堅持給子女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探討學業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他寫信給兒子曾紀澤,要他每天起牀後,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後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

曾國藩還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並多次為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於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於衣、食、粗(工)、細(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視家教。曾國藩有3子5女,小女兒曾紀芬最長壽,活到91歲。1875年,曾紀芬嫁入湖南聶家。曾國藩規定,每個女兒出嫁,嫁粧不得超過200兩銀子,同時嫁粧中還有父親親手書寫的功課單。曾國藩想把女兒培養成一個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實際上女兒做得比父親期望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