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06K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新版多篇)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一

家風是一個家庭傳統的延續,是家庭價值的體現,更是家庭文化的凝聚。對家人來説,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倫理。

“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父母也許不知道這句話,但是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記得小時候,母親對做財務工作的父親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這工作可是有風險的,不該拿的你一分也不能拿啊!父親總是笑着點點頭説:你放心,這點原則我還是有的!父親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工作的幾十年間始終一直秉持着遵紀守法、忠於職守、秉公辦事、不謀私利、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風。父母對自己要求嚴格,對我和弟弟的教育更是如此,我和弟弟考上公務員的時候,父親對我們説:別把公務員當成發家致富的路,幹這個工作一定要能耐得住清貧!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就將廉潔二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心中。工作中,勇挑重擔,在辦理案件時積極、耐心查證,為每一起案件提供嚴謹、完整的證據鏈條和法律條文支撐,確保案件要素無一差漏。而在辦案過程中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總是以法為盾,以廉為矛,堅決拒絕各種利益的誘惑。生活中也常常提醒丈夫在交往、應酬中要堅守底線,做一個清正廉潔的好老師。正是父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影響,親屬摯友中無一人因廉潔問題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這句話應該道出了父親的心聲。我生在農村,小時候家裏並不富裕,但父親還是會從微薄的工資中省出錢來買書,給家裏每人訂一份雜誌,在那個媒體並不發達的時代,我通過家裏的書籍、雜誌瞭解外面的世界,獲取了大量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直到現在我依然保持着每月購買書籍的習慣。女兒出生後,我和丈夫堅信女孩子更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她咿呀學語開始,每天都會給她讀一會書,從兒歌到繪本,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上國小後,我們開始有針對性的引導她自主閲讀,有時候她讀,我們聽,有時候我們讀,她聽,並對書中的內容進行討論,談談隱藏在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認識,慢慢的讓她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堅決不能做的。到現在女兒已經堅持每天閲讀六百多天了,豐富了知識,也有了成熟的思想,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見解。我相信這個習慣她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家風正則家業興,家風壞則家業敗。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繼承和發揚良好家風家訓,傳承中華傳統文明!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二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

今天,讓我們一起尋着自身成長的精神足印,一起話家風!

迎浮世千重變,留人間清白身

古為琅琊郡,今日臨沂城。臨沂依水而建,因臨沂河而得名。如今的臨沂高樓林立,交通發達。日間摩肩接踵,夜晚燈火通明。臨沂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臨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正所謂“魯南古秀城,琅琊聖賢多”

古之琅琊不惟聖賢多,且多廉潔者也。廉潔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廉潔是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廉潔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説到廉潔怎麼能忘記這樣一個名字?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的,他就是諸葛亮。

無獨有偶,一生榮光且廉潔奉公的人——書法家顏真卿,亦是其中一位。顏真卿祖籍琅琊,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體四大家”。顏真卿一生官拜吏部尚書,手握重權,但他出淤泥而不染,堅守本心、不忘初衷,以致其如此高位卻需向他人乞米度日。原來顏真卿,不善於取巧鑽營,俸祿微薄,不足以維持全家人的生計。全家人只得吃粥,可吃粥亦不是長久之計,因為此時家中已無米可炊。無奈之下,他便抬筆向自己的同事李太保寫信乞米。朝廷要員竟會無米可炊,着實令人訝然。但由此亦可見其剛正不阿,浩然正氣。北宋著名文學家黃裳評價道: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其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於誠心。與之相比,鼠輩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貪腐民脂民膏的行徑,是多麼令人唾棄!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輩已離去,但精神永昌。我輩存於世,當竭力以頌揚。廉潔自持,亙古以來便為人傳唱,而先輩們以自己的身軀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形象。唯有認可方能傳習,唯有堅守方能承繼,讓我們高舉廉潔的大氣旗奔走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讓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三

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提起“家風”,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興盛、社會的安寧、個人的成就,都會受到家風“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優良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的“傳家寶”。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好,則政風清;家風渾,則社風濁。立好“家風”這面鏡子,照清自己,輻射他人,才能為社風、民風“正衣冠”,匡正壞風氣。

提到“廉潔”,我們想到的一定是“正直”、“光明”,“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家庭亦如此,若家庭不興廉潔家風,貪腐病菌就會乘虛而入,若意志不足夠堅定,家庭和諧大廈就會轟然倒塌。”因此,樹立清廉的家風,建立一個和諧文明的家庭,自然是成為了我們當前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因為一個健康向上、崇尚美德、和睦温馨的家庭文化氛圍以及其正面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家庭成員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的。“家”同時也成為了我們加強教育、強化監督、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的重要陣地。領導幹部能否廉潔從政,首先在自己,但同時也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

近年來,腐敗行為大量發生,少數幹部的人生天枰失衡,道德底線崩潰,最終在腐敗的道路上一步步滑向罪惡深淵,

成了人民的罪人,民族的敗類,究其原因,除了幹部自身的問題外,家人對“廉潔自律”概念的無知、法律知識的欠缺,導致他們沒有及時正確的糾正這些腐敗行為,沒有以家庭的力量和親情及時把他們從犯罪邊緣拉回,反而在無意中助長了這種歪風邪氣、就此把親人送上了人生的“不歸路”!斷送了家庭的幸福,以致於一生都在悔恨和淚水中渡過。

所以,如果我們的家人不貪戀金錢且嚴於律己,懂得廉潔文化對家庭、對自己親人的重要性,知道廉潔家庭教育是自己幸福家園的堡壘,時常提醒着家人,從點滴注意自己的言行,謹記“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避免“温水煮青蛙”的悲劇,也許我們這個社會會多很多歡笑、少很多淚水。因此,如果説家是預防和抵制腐敗的重要陣地,那麼家庭助廉教育就是這道防線建設的基石、就是一道照亮家庭成員心靈、温暖的廉潔之光。

尤其是在當下物慾橫流、紙碎金迷、享受着酒精和肉體帶來刺激的時代背景下;在只看金錢、權力,只能夠感受到慾望帶來的快感的“潛規則”下,我們更要讓我們的親人知道:名利不是你作為人民幹部該追求的,廉潔才是你作為黨的幹部之根基;你依然是平凡的你、依然是一個普通的黨政幹部。你要記得你的根在大地,當你站得越高的時候,越要回頭看看這片土地,感謝它曾經給你的一切,更要明白你站得高是因為大地的支撐,不然將會被拋向那無底深淵!同時,

更要清醒的認識到,高處的美麗雲彩都是虛無,家庭的温暖那才真實,在這裏不貪榮華富貴、不求聲震朝野,只要你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那便是一種幸福和快樂。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這千千萬萬個細胞健康活潑,呼吸着文明勤儉、廉潔自律的氧氣,政黨和國家這一龐大的肌體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而我們的社會才能文明、純淨!

所以,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清正廉潔的家庭環境,真正築起一道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線,讓家庭成為充滿和睦親情的温馨空間,成為遠離腐敗的潔淨港灣。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四

家風是什麼呢?我想,它應該是人們生活中的好習慣,是家庭裏的好習慣,更是代代相傳的好習慣。每個家庭的家風各有不同,我們家的家風傳承也有很多,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尊老愛幼、遨遊書海和勤儉節約。快一起來聆聽我的家風故事吧!

尊老愛幼,既是歷史傳承下來的美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每當炎炎烈日的夏天或是寒風刺骨的冬天來臨之前,爺爺就會把九十多歲的老太從藍田老家接來,老太腿腳不便,吃飯的時候,奶奶就把飯菜端到她面前。週末,我也爭着給老太端凳子取筷子,老太總是誇我“嗯,娃乖很”。爸爸媽媽雖然工作很忙,但是每天都按時輔導我的作業,送我上興趣班,利用週末幫爺爺奶奶買菜做飯搞家務,帶老太及全家去公園等地遊玩……。歡聲笑語聲時常在我們家迴盪,和諧快樂的大家庭氛圍,深深地感染着我。

“讀書破萬卷,書山有路徑”。我們全家人都喜歡在知識的廣闊海洋裏暢遊,在書中的名山大川中旅行。爺爺的牀上枕頭邊常年放着幾本書,一有空就翻看起來。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在《學習強國》上學習,他們一有時間就看學習視頻,讀新聞頭條,記學習筆記,還爭做答題先鋒呢!而我呢,在家庭的薰陶和老師的啟蒙下,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做半個小時左右的閲讀。爺爺的兩個大書櫃可是大寶貝,歷史、地理、史記、武俠等種類繁多的書籍琳琅滿目,我經常在這裏翻找我能看得懂的圖書,從中如飢似渴地汲取着知識的營養。對於一些有疑問的地方,我就向爺爺和爸爸媽媽請教,探討和爭論也時常發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上幼兒園時就會背誦,但對其中的含義不甚瞭解。記得在我還小的時候,有一次吃午飯,不小心在桌子上撒了幾粒米飯,爸爸媽媽批評我,我心想不就是幾粒米嗎?不以為然,誰知一向和藹可親的爺爺卻嚴肅地對我説:“你知道農民伯伯勞動有多辛苦嗎?一粥一飯可來之不易,應該要節約每一顆糧食。”為此,爺爺還專門為我找來收麥、碾場、揚場等勞動場面的視頻,讓我深受教育。後來,我也不止一次看到,爺爺把不小心掉到飯桌上的米粒,夾起來放到嘴裏。還有一次,我用完衞生間,忘記關水和電,奶奶看見了,忙對我説:“娃,要記得關水關電,浪費了多可惜”。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讓我懂得了不少道理,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從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我漸漸明白了,家風就是一筆比金子還要寶貴的財富,它會讓我從小養成許多好的品德。媽媽告訴我,好的家風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做人要正直誠實、待人要有禮貌、做事要認真細緻等等,這些,隨着我年齡的增長也會逐步明白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將好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五

家風,是一種傳承。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是上一輩留給下一輩的寶貴精神財富。如果缺少了家風,就像珍珠失去了光澤,航船失去了舵手。每個家庭有各種傳承,有各自的特點。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向來注重家風家教,從古自今,留下了各種各樣的故事。

西漢時就有修身齊家平天下的思想,家風的傳承有多麼重要,不需要過多言語的表述,言傳身教,是一個家庭給下一代的榜樣力量。人,之立於世間,總要有正氣,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家風的故事有很多,今天我就寫一些關於我們家的一些家風故事。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勤勞樸實,在我小時候,我們家還都是種田的,左鄰右舍也都和睦相處。80年代交通都還比較閉塞,後來因為我們這個地方變成了旅遊區,總有遊客來我們山上爬山,我們家有時候還會讓遊客寄存物品。有一次有幾位遊客在我家寄存物品,後來在山上他們丟失了數碼相機,那個時候的數碼相機還屬於貴重物品。於是我的父母就熱心幫助尋找,結果還真找到了丟失的物品,還給了遊客。還有一次有位遊客拉丟了一個包,裏面還有很多錢,被我母親撿到了,我母親在進口處替遊客保管着,等到失主下山來尋找的時候,還給了遊客。類似的故事總有好多,算起來我們家其實撿到過不少客人丟失的物品,都還給了別人。拾金不昧,就是我們家的家風,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貪,不要,這是做人的品質,撿到東西還給別人,不管物品是有多麼貴重或是不值錢的物品。父母影響了我,小時候雷鋒的故事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要多做好人好事,學校也教導我們要拾金不昧。

轉眼很多年過去了,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兒子,其實我很不認同社會上關於撿到東西歸還索取報酬的做法,既然做了好事,撿了東西就應該還給別人。自己撿到別人的手機也是歸還別人,我想這是家風影響了我,不貪心別人的物品。我的妻子這方面也是比較認同拾金不昧的做法。而教育孩子,我的妻子做的比我更好。

有一次,我和妻子還有孩子晚飯後去散步,我走的比較快,跑前面去了。回過頭,發現她們停住了,要往回走。我很奇怪,就跑過去,發現兒子手上拿着五塊錢,嘴裏開始唱起“我在馬路邊撿到五塊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裏邊”。原來兒子在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五元現金紙幣,被他撿到了,她媽媽教育他撿到錢財要交公,要交給警察叔叔。正好鎮上的派出所離得不遠,她們決定往回走,讓孩子親手把錢交給警察叔叔。到了派出所,孩子自己進去了,他把錢交到了警察叔叔手上,説是撿到的,警察叔叔表揚誇讚了他,這小子出來就開心的很,然後一路唱着歌和我們一同散步回家了。

拾金不昧是一種美德,讓孩子有一顆發光發亮金子般的心。這是家風的傳承,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傳承,會讓孩子正直,不貪財,不貪別人的東西。雖然教育孩子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孩子在這件事中得到了經歷,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高尚的品德。家風傳承的是我們的家教,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下一代,有着良好品行,將來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六

大家都見過蓮花。開放的蓮花朵朵清香,打着骨朵的蓮花含苞欲放,楚楚動人。近看蓮花,像一個寧靜素雅的少女;遠看蓮花,好像很多身穿紗裙的女孩在翩翩起舞。周敦頤的《愛蓮説》,通過對蓮花與牡丹、菊花的對比,表現蓮花的高潔,而他酷愛蓮花,種了一池塘的蓮花,而他也如同蓮花一般,清正廉潔。

作者愛蓮,是因為蓮花不與世俗、清雅高潔,是花中君子。草木無言知冷暖,山川不語曉涼寒。花草雖無言,但其品質仍能輕易可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作者從蓮花的生長環境表達其生性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家庭教育亦要保持健康、廉潔,從源頭培育高質量教育的土壤,教育幼兒堅定自我,不隨波逐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而後以其體態香氣表達了為人當通達事理、清明正直的態度。作為家長也要一同學習,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做一個善良堅韌的人。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以君子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氣質。獨其身,善其行,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剛強不屈。作者雖寫的是蓮花,但他卻是借蓮花來説做人的道理。“蓮,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君子就是道德高尚,品格正直,清正廉潔的人。

社會很複雜,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孩子,首先要做個好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才能做一個像蓮一樣的人,高風亮節,清雅脱俗。相信蓮教給我們的品質,一定能讓我們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就讓我們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吧!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七

家風又稱門風、家訓、家規,是體現道德的力量,是歷史上眾多仁人志士的立家之本。世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可我的家風很簡單平凡,那就是“勤勞”。

都説兒時的經歷給人的印象是永恆的,我自記事起,父母就不停的忙碌,挑水、推碾子、打掃院子、收拾屋子幾乎是每天必乾的活。我稍微懂事,父母就教育我一定要勤勞,告訴我説勞動是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本領。

一九七四年冬天,我八歲的時候,便和姐姐一起編炕蓆。編一領席子往往是從早上開始到第二天凌晨結束,全家人也跟着一起忙碌,有的剝秫秸庫,有的劈糜子。在編炕蓆時,有時一不小心,秫秸糜子便將手指劃破,疼痛是難免的,但簡單包紮好傷口後,還得繼續編。但每當看到一領嶄新的炕蓆捲起時,我幼小的心靈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十歲那年,便能上山幹活了,割草、摟柴禾、除地、間苗,樣樣都跟大人們學,甚至有時鋤地,把手磨出了血泡。儘管如此,但每當看到自己的那份勞動成果時,所有的忙累便一掃而空,有滿滿的幸福感。

記得有一年暑假,哥哥讓我和他一起上山挖甘草,我怎麼也不想去,父親便語重心長的和我説,不幹活是不對的,你長大後,沒有勞動本領怎麼生存,勞動不可恥。於是父親便想了一個法子,對我説,你自己去挖甘草自己去供銷社賣,我勉強同意了。於是我連續挖了三天,把自己挖得的甘草粗細分出等級,疏理的整整齊齊,到供銷社賣了五元錢。當我把錢交到父親手上的時候,他笑的合不攏嘴,然後又把錢交給我説,明兒個自己去供銷社買一雙黃膠鞋穿。當我穿上嶄新的黃膠鞋時,那種高興,那種喜悦,無以言表,見到小夥伴們自然顯擺一番。因此,勞動光榮、勞動快樂、勞動幸福的根自小就深深地紮在了我的心裏,潛移默化的成為了我人生性格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至在後來繁重的學習中,能夠勤奮用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恆,成功考入了大學併成為了一名黨員幹部。在工作中任勞任怨,有效地擺脱了社會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蝕誘惑,規避了許多潛在的風險,潔身自好,並對子女言傳身教,使良好的家風能夠代代相傳。

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我聯想到當下的孩子們以及黨員幹部恰恰缺少參與勞動鍛鍊,補上這一課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就是要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和土地親近,接一接地氣,既能鍛鍊人的毅力,又能陶冶人的情操,也是幹部拒腐防變的“靈丹妙藥”,是清正廉潔的思想之源,是解決腐敗問題的治本之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要“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勤勞是我的家風,也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定要把這優秀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清廉為主題的家風故事 篇八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便是我們人生的啟蒙老師。

我的家風得益於我的父親,父親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老警察,18歲參軍入伍,在部隊服役14年,退役後在法院從事法警28年。父親的一生剛正不阿,對我和姐姐要求特嚴,父親常説:“子不教、父之過,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廉潔自律、不越底線……”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父親出差,因為這樣就可以脱離父親的“約束”。後來上了高中,父親對我管的稍微鬆了一點,在高二的時候,我迷戀上網絡遊戲,還經常逃學到網吧玩遊戲,逃學上網的事情被學校通報,學校也將此事告知父親。

當時,我以為父親會狠狠地批評我,甚至會揍我一頓,可那次父親的態度卻很和藹,他告訴我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逃課“事件”之後,父親便多了幾分言傳身教,每當我犯錯時,他總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和激勵我。

考上大學那年,父親給我買了一台筆綠色作文網記本電腦,並再三叮囑我要學會獨立生活,自我約束。

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代”,雖然我不怎麼懂網絡,但也知道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用電腦可以學習許多知識,幹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休息的時候可以放鬆玩玩遊戲,但不要沉迷於其中。畢業前,父親給我講了他當兵入伍的故事,我們聊了很久,那時我才知道原來父親年輕時也貪玩,在部隊的集體生活中,學會了自我管理和約束,改掉了許多不好的習慣。從那一刻,我才真正地讀懂了父親的家風教育。

2017年父親退休後從甘肅老家到新疆和我一起生活,在我每次換班前,父親總是有説不完的話,他告誡我作為國家公職人員,家風就是黨風、政風,良好的家風是做人、創業、立世的“必修課”。

如今父親的囑咐已成為我上班出行前的必備“良藥”,他用一言一行幫助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邁過人生第一個台階。我也將我的家風踐行於實際工作中,成為一種自律、信仰和傳承。守望家風,廉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