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多篇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1

今天上了《大自然的聲音》的第二課時,整堂課給我的感覺有些不盡人意。

下來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一開始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沒有很好地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我明明可以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來改善當時的課堂氛圍的,但是當時的我卻什麼也沒有做,一直就是按照我自己的進度來講。

以至於到最後,學生的興趣已經降到一個極低的點,整堂課的氛圍就顯得有一些沉悶。其實這篇課文十分有趣,應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篇課文,可是由於我的沒有調動,再加上學生本身的精神狀態不是特別好,導致今天的.這堂課上下來很不滿意。

下午在上選修課的時候我特別選擇了這篇課文的課後的小練筆來作為講課內容,沒有做過多的準備,但是在孩子們的通力合作下,我有了一些新的收穫。

這堂課我叫學生圍繞“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這一句話來寫一段話。首先讓學生抓住這一句話的關鍵詞“鳥兒”還有“歌手”,那很明顯是要寫鳥兒的聲音。那什麼樣的聲音才能夠成為歌手呢?鳥兒的聲音會有哪些變化呢?

孩子們回答鳥兒的聲音可能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還有一隻鳥兒和一羣鳥兒發出來的聲音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鳥兒發出的聲音也是不同的。於是我交給學生兩個寫作的角度,第一個角度可以先從一隻鳥兒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歌一樣來寫,然後再寫一羣鳥兒發出的聲音又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一樣。或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不同種類的鳥兒發出的聲音不同來寫。

其中一個孩子這樣寫道: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當一隻鳥兒在那裏獨唱時,那聲音嘰嘰喳喳的,是那麼可愛,那麼淘氣。當一羣鳥兒在一起合唱時,森林裏就開始了鳥兒們的大合唱,那聲音有時大,有時小,有時高,有時低。就這樣,從一隻鳥兒獨唱一直唱到鳥兒大合唱,那聲音多麼洪亮,多麼美妙,我真喜歡鳥兒們的歌聲啊!

圍繞一篇課文上了三堂課,感受卻大不相同,時好時壞,像坐過山車一樣繞了一圈。上課可能也有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吧!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2

在課堂的一開始我就和學生相互強調了上課的規則,整堂課如果一次手都不舉那將會被扣操行分。舉手次數有一次或者兩次以及三次以上的分別將有不同程度的操行分加分。

上課時,由一段大自然的聲音來導入,請孩子們聽聽,從這些聲音當中,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可能是因為課堂一開始的聲音導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所以從一開始孩子們都在全神貫注地投入課堂。

在學習詞語的時候,我首先出示了兩排詞語。在請兩個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我都對他們進行了鼓勵性的評價,並且在第一個學生教讀完成以後,我發現孩子們的聲音非常的響亮,甚至有一些吵鬧,於是我就藉助出示的詞語裏面的三個詞語來提醒孩子們。這三個詞語分別是“温柔”、“感受”、“激動”,我提醒孩子們讀的時候,不要太激動,聲音不用那麼大,可以稍稍温柔一些,學會用心去感受這些詞語。這讓我想到了李主任講的將課文內容與自己的教學評價相結合。

在講到“琴”這個字的時候,出現的詞語是手風琴,我隨機抽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其它的琴類,學生一一列舉出了有小提琴、鋼琴、電子琴、胡琴、豎琴等等。這其實是在引導學生學會歸類組詞,這也是受李主任講到“花”這個字的時候的啟發。在講授給“花”組詞時,可以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花,學生可能會答出玫瑰花、菊花、太陽花等等,教師再總結這些都是花的不同種類;接着問學生你見過哪些顏色的花,學生可能會答出紅花、白花、藍花等等,教師再總結這是不同顏色的花;還可以問學生花由哪些部分組成,有花瓣、花蕊、花籽等等;最後還可以問學生你在生活中知道哪些像花但不是花的東西,比如火花、水花、心花等等。引導學生學會歸類組詞其實也是對學生一種思維的訓練。

在講我會寫的生字的過程當中,我摒棄掉以前的我講學生聽這種方式,變化成了全部過程由學生自己來分享。首先讓學生觀察所有生字的結構,將生字的結構搞清楚並進行歸類,然後讓學生自己仔細觀察哪些生字容易寫錯,並説説容易寫錯的地方在哪裏,最後在我覺得有必要範寫的生字上引導全班學生一起進行書空。

在整堂課的過程當中,我感覺課堂氛圍非常的愉悦,整堂課上下來也很流暢,自我感覺很舒服。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學生一開始被我調動了興趣;第二,在整堂課的過程當中,我一直在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評價與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單調;第三,整個過程完全是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做引導。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對課文的讀還沒有進行一個基本的回顧。

大自然的聲音教學反思3

本課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會背誦第2-3自然段。

《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與實踐》中有關於“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細化標準。

正確: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準重音,讀準節奏,讀準語調;

流利:讀得連貫不指讀、不詞化,讀出速度不唱讀、不拖音;

有感情地朗讀: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語音、語調、語速的變化,表現出文中人物心理、態度、心情、精神、認識等方面的變化。

以上是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朗讀要求以及細化,根據學段要求,第一學段要求做到讀準字音、不唱讀、不指讀;第二學段要做到讀準停頓、不詞化。

在《大自然的聲音》一課中,語言非常生動。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先佈置了預習,課上小組內檢測朗讀情況,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熟讀課文。這樣一來,對課文的朗讀目標達成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我只能把課文分解,先進行第二自然段的熟讀成誦。

班裏有三四個女生朗讀很好,讓她們範讀的時候,也出現了字音不準影響發揮的情況。看來,預習的作業需要制定一個評價標準了。

其實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他們知道“微風”“狂風”的區別,在朗讀的時候也會想要通過語調的變化來區別,只是大部分學生“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只能我帶着他們讀。

先讓他們克服每個字的節奏一樣的問題,一句一句、一個詞一個詞帶着他們讀,我朗讀讓他們邊想象邊跟着我不出聲讀……反覆幾遍之後,集體朗讀時已經有了很大進步。

接着進行了5分鐘小組內賽讀,看誰能背下來。5分鐘後,有13人學會背第二自然段,但是在背誦的時候,朗讀要求很明顯又降低了。

經此一課,對於朗讀目標的落實有以下改進措施:

1.制定預習檢測標準,讓學生能自我監測。

2.課堂上多領帶學生進行朗讀,把朗讀要求以及標準讓學生掌握熟練,知道自己要達到的目標。

3.多佈置一些片段背誦,讓學生經常練習,使背誦和朗讀達成一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