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魯迅故居導遊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魯迅故居導遊詞【多篇】

魯迅故居導遊詞 篇一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我是本次旅行的導遊XX,大家可以叫我X導。這次我們去遊一回《魯迅故居》。

紹興是座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傑地靈,羣星燦爛,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就是其中一個傑出的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這次我們就要去他的故居看看。

現在我們來到魯迅先生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門西邊第一間。周家新台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大家看,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台門,原來是周家新台門的邊門,是魯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我們現在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紹興俗稱“天井”這裏原來種着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魯迅先生小時候,夏天經常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則搖着芭蕉扇一邊打扇,一邊給小魯迅猜謎,講“貓是老虎師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薰陶,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現在我們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卧室。1909年夏,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後,從杭州回到了故鄉,先後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範學堂擔任教職。這間卧室是當時他在紹興任教期間的卧室兼書房。魯迅常常在這裏備課、寫作一直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説《懷舊》就是在這裏寫成的。

走出了魯迅故居,也就意味着本次旅遊到此就結束了。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歡迎下次再來紹興遊玩。

魯迅故居導遊詞 篇二

旅客們: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導遊!歡迎來到魯迅故居,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魯迅先生故居的一些事蹟。

位於上海市山陰路上的大陸新村9號。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紅磚紅瓦的三層樓房。在此期間,魯迅寫了許多戰鬥性雜文,並編輯《譯文》雜誌,翻譯《死魂靈》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畫,還編輯整理瞿霜遺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電祝賀工農紅軍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初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等等事情。

魯迅故居坐北朝南,走進黑鐵皮大門,是一個小花園。走上台階,就是會客室。中間擺着西式餐桌。西牆放着書櫥、手搖留聲機和瞿霜去江西瑞金時贈給魯迅的工作台。過玻璃屏風門,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廣漆八仙桌,四周是四隻烤花圓坐椅。西牆角是一隻雙層碗櫥和四隻圓凳,東牆放着衣帽架。這些簡樸用具,反映了當時魯迅全家的生活狀況。他僅靠微薄稿費收入維持家庭生活,但對接濟他人,支持革命羣眾團體,是非常慷慨的。在魯迅的日記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記載。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書桌和陳舊的藤椅,魯迅當年身伏書桌,寫出了許多叫敵人膽顫心驚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許多雜文就在這裏誕生。靠東牆是一張黑鐵牀,牀上的薄棉被、印花枕頭,均按原樣佈置。1936年,魯迅重病纏身,仍堅持寫作。宋慶齡知道後,語重心長地給他寫了一封信。後來魯迅就在這張鐵牀上不幸逝世。梳粧枱上掛着一箇舊時的日曆牌,日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鬧鐘,指針對着5點25分,這些珍貴的物件,成為人們永久的紀念。

館名為已故周總理親題。建築外形具有魯迅故鄉民間住宅的傳統風格。館內的1。7萬餘件陳列品,概括地介紹了魯迅先生的思想發展和戰鬥歷程,重點表現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會和文化活動。

魯迅1927年10月從廣州來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間他陸續出版了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説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1930年魯迅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期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和帝國主義進行了長時期堅決的鬥爭。

魯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區橫浜路景雲裏。1933年4月魯迅搬至現山陰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陸新村)9號,這是魯迅在上海最後的寓所。大陸新村是一羣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魯迅故居佔地78平方米,建築面積222。72平方米。現屋內陳列着主人生前用過的珍貴物品和寫作用具。故居按照魯迅生前居住時的情景復原;屋前有小花圃,種植桃樹、紫荊、石榴等花木。底層前間是客廳,沿西牆放有書櫥和瞿霜留贈的書桌。後間是餐室,東牆放着西式衣架帽架。二樓的前間是魯迅的卧室兼書齋。東面是張鐵牀,沿西牆放着大衣櫃、茶几、兩把藤椅和一隻鏡台,鏡台上陳列着外國版畫。一幅周海嬰出生16日時的油畫像掛在山牆的五斗櫥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紙,窗下是書桌,桌上放着文具、煙具和花具。窗邊壁上的日曆維持着原狀:民國25年(1936年)10月19日,鏡台上的鬧鐘指針停在凌晨5時25分,顯示着魯迅逝世的日期和時間。三樓前間有陽台,在海嬰與保姆的卧室,除一張大牀外,室內陳設簡單。後間是客房,放着簡單的卧具、桌椅和書櫥,在這裏魯迅掩護過瞿霜、馮雪峯等共產黨人。魯迅故居內的傢俱絕大部分是原物。

剛到上海魯迅住在景雲裏23號時,每日總要到由日本友人內山完造開的書店看書、購書,隨着交往的日益加深,魯迅和內山完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內山完造始終如一地忠實於他們之間的友誼,並設法保護魯迅的安全。另外魯迅與共產黨早期領袖瞿霜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誼。1935年6月18日,瞿霜被殺害。為了紀念亡友,魯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裏,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瞿霜的《海上述林》出版、譯作上。這一年他經常在病中,體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還支撐着病軀,堅持一遍、兩遍地看校樣,表達了他對亡友的無限深情。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在寓所裏逝世,終年56歲。魯迅去世至今已60多年,他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價值,不但沒有被歷史沖淡,而且愈發明晰、愈益增輝。魯迅光輝的一生正如毛主席所評價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垂老不變的青年的熱情,到死不屈戰士的精神,將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間"。魯迅故居現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故居旁的魯迅公園內,建有魯迅紀念館,同時供人瞻仰。

好了,關於魯迅故居的介紹到此結束,下面大家自由欣賞。

魯迅故居導遊詞 篇三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魯迅故里,他是魯迅先生在青少年時代,他的學習和生活的地方。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魯迅故里主要由三味書屋、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和百草園組成的。魯迅故居是魯迅先生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包括小時侯上的的學堂:三味書屋,以及十分出名的咸亨酒店,還有魯迅先生筆下的不少地方,比如:百草園。其中的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最著名的私塾,同時它也是最嚴厲的私塾;大家都知道魯迅的桌子上有一個“早”子,是他自己刻得,就是因為當時有一次因家中有事而遲到,被老師嚴厲的批評了;但他沒有怪老師,而是在心中暗暗下決心,以後再也不遲到;他呢從12歲至17歲都是在三味書屋求學的。其中的百草園是他兒時的樂園;沈園離魯迅故居十分近,步行10分鐘左右,沈園也被譽為愛情名園,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園林,沈園裏有座著名的《釵頭鳳》碑,是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故事發源地。

魯迅故居導遊詞 篇四

各位遊客們,你們好!姓儲,大家可以叫我儲導,長話不多説,現在就由我帶着大家去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裏的美麗風景吧!

首先,你可以看到這條街的左邊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門外塑有魯迅筆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裏面有我們紹興著名的土特產,比如臭豆腐,茴香豆,黴乾菜和熱騰騰的黃酒等,裏面的土特產究竟好不好吃?想去品嚐品嚐的遊客不妨到裏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進入了魯迅故里的後門,這整條街是用石板鋪成的,所有的建築都是磚瓦結構,很有江南水鄉的特色,這條街也十分熱鬧,人也非常多,所以後面的遊客千萬別掉隊。再往前走,左邊有魯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魯迅故居,它的門前還有一條小河流過,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後面是百草園,他童年時代的樂園,玩耍嬉戲的地方;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裏有名的私塾,魯迅12歲——17歲就在這裏求學。這些地方里面的傢俱基本上都是當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狀。這是不是真的?大家不妨去自由地參觀一下,聯繫魯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遊興。另外要想買些土特產的可以在這條街去看一看,許多小商店都可以買到,紹興土特產是好吃不貴,讓你大飽口福,因此,引來許多遊客的關注。

魯迅故里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請你們細細遊賞吧!

魯迅故居導遊詞 篇五

大家好!紹興歡迎你。我是快樂旅行社的導遊。我姓陳。可以叫我陳導。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魯迅的故鄉紹興。

現在我們來到魯迅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周嘉新泰門西頭。它是清代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

走在長廊上,讓人豁然開朗,你會看到一個大院子,就是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百草園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那裏雖然沒有奇異的花草,卻是魯迅童年的樂園。你看,這是一口小井。魯迅小時候經常和同學一起上躥下跳。冬天下雪時,他經常來這裏抓鳥…

從魯迅故居向東走數百步,經過一座石板橋向南,穿過一扇黑漆竹絲門,然後到達魯迅少年時讀書的三個映月池。三潭印月是清末紹興府著名的私塾。魯迅12歲開始在這裏讀書。經過五年多的學習,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是魯迅先生用過的原件。桌面的右邊是魯迅刻的“造”字。魯迅上課遲到時,被丈夫狠狠地罵了一頓。他把“早”字刻在書桌的右邊,不時提醒自己再也不會遲到了。.。

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魯迅的故鄉之行到此結束。我希望你能通過這次旅行享受紹興。歡迎您以後帶着家人和朋友再次光臨!

魯迅故居導遊詞 篇六

親愛的小組成員:

歡迎參觀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是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人傑地靈,羣星璀璨。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芳口一個破敗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歲開始,12歲時在三個鏡像月亮的水池中學習。13歲的時候,我的祖父因在科學領域受賄而被監禁,我的父親周伯宜不能因此而生病。魯迅18歲那年,毅然赴南京、日本求學。1909年夏回國後,先後在杭州、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從事教學和文學創作工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大陸新村公寓,享年56歲。

魯迅的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紹興度過的。他不僅在家鄉度過了童年和青春期,而且開展了早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作和社會革命活動。家鄉的生活經歷不僅對他的思想發展有很大影響,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這一天,我們將追隨這位偉人的腳步,尋找他的故鄉。

這時,我們來到魯迅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周嘉新泰門西頭。周家新台門是周家多年共同居住的地方。建於清嘉慶年間,朝南,青瓦粉牆,磚木結構。是典型的江南獨有的深宅大院。1918年,這棟房子連同後面的草園一起,賣給了東邊的鄰居朱。房子過户後,大部分原有房屋都被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體部分得以保存,所以我們有幸在這一天看到了這座魯迅故居的原貌。

這兩個黑石圖書館門,原本是周嘉新台門的側門,是魯迅一家進進出出的地方。

這個普通的泥平房子,是魯迅家曾經放置交通工具的地方。眾所周知,紹興被譽為“東方的威尼斯”。所以一般家庭都有水運。大船用兩個高槳,烏篷船用兩個小槳。轎子是一種陸路交通工具,其中轎子欄是魯迅家族的獨創。

穿過右邊的門和長廊,你將到達桂花唐明。唐明俗稱紹興天井,種植了兩株茂盛的金桂,故名桂花唐明。魯迅小時候常常躺在月桂樹下的小桌子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搖着芭蕉扇扇,講着“貓是老虎的主人”、“水溢出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影響,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帶來了豐富的素材。之後在《狗、貓、老鼠》、《論雷峯塔的傾倒》等文章中記憶猶新。

穿過桂花唐明,你來到魯迅的卧室。1909年夏,魯迅留學日本後,從杭州回到家鄉,在紹興府中學校和山會國小師範學校擔任教學職務。這間卧室是他在邵教書時的卧室兼書房。魯迅經常在那裏備課,深夜寫作。他的第一部中國古典小説《懷舊》就寫在那裏。卧室裏陳列的鐵梨木牀是當年的真品。

穿過石砌天井,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正對着兩層兩底。爬上樓梯,東首前半段是魯迅一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廳前”。魯迅在邵教書時,經常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右上角的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魯迅祖父周福清出軌案發生時,魯迅父親被剝奪了學者身份。從那以後,他一直鬱鬱寡歡,鬱鬱寡歡,喝得酩酊大醉,以至於生病時被庸醫誤以為是,36歲就去世了。從此,魯迅的家庭從小康家庭陷入困境,經歷了一系列的家庭變遷。青年魯迅飽嘗人間冷暖,目睹上流社會的墮落與醜惡,對其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走上了求真之路。

與客廳隔開的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方那張八條腿的大牀,是魯迅的母親魯瑞原來睡過的東西。東邊的這張小牀是魯迅的弟弟周睡的牀。魯迅母親用來縫紉的東西陳列在靠窗的桌子上。魯迅的母親魯瑞來自紹興縣安橋頭。她善良堅毅,自學達到了讀書的水平。魯迅欽佩他的母親。他曾經説過:“如果我媽再年輕二三十歲,就有可能成為女英雄。”的確是一位非凡的母親,她的三個兒子在現代文壇上被稱為“週三大家”。

魯迅故居導遊詞 篇七

親愛的遊客們:

紹興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是橋鄉、水鄉、酒鄉,魚米之鄉,擁有“東方威尼斯”之美譽,紹興還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陸游老先生,擅長書畫的徐文長老先生。.。.。.今天,我們就去遊賞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里。

踏着腳下的石板路,順着彎彎曲曲的小道來到了第一站:魯迅住居跨入大門繞過德壽堂,又一個觀覽亭展現在我們面前,兩旁的屋檐下掛着一排齊齊的紅燈籠,沿着小路走去,馬上來到了魯迅先生的卧室,在牀前的小桌上,擺滿了魯迅先生的筆墨,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説《懷舊》在此寫就。把目光轉向牀,裏面隱約可見魯迅先生的涼蓆和枕頭,十分儉樸。繼續大步向前走去,遊客們,這就是小堂前,這是周家吃飯會客之處。穿過一條陰暗的羊腸小道,來到魯迅家的廚房,向裏望去,裏頭擺滿了古代燒飯的工具,古老的大鍋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滿灰塵。繞過一扇門,眼前豁然開朗,這便是百草園。紅漆的欄杆,綠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樹葉上,晃動着的葉片若暗若明,光彩奪目。陽光還穿過茂密的葉片,在地上留下了個斑斕的圖案,百草園中種滿了白菜,這是魯迅小時候玩耍、嬉戲的地方,小時候,魯迅在百草園中捉蛐蛐,拔何首烏,四季都因百草園帶來了快樂的每一天,因此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到: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在百草園的出口處,有個石像老奶奶在給她的小外孫講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極了,跟隨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也去看看三味書屋吧。

走過小橋,橋下的涓涓細流緩緩地流淌着,溪水綠得深邃而穩重,這種色彩與兩岸的樹木的綠色成了鮮明的對比。樹木是濃淡相雜的顫動着的綠,而溪水卻是凝固一般的綠。一條烏蓬船慢慢滑過水麪,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就如一幅凌空展開的畫卷一般。走過小橋,“三味書屋”四個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牆上,進了三味書屋,思任堂三個大字映入眼簾,三個字下方掛着畫與對聯,令大家聞到了一股濃濃的文學氣息,再進去些,正中懸掛着“三味書屋”匾額,是由樑同殊所提寫。緊接着來到了魯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個“早”字。關於這個“早”字,還有一個小故事哩。一次,魯迅為了給生病的父親買藥,因故遲到,被老師狠狠罵了一頓,魯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個“早”字,勉勵自已不要遲到。説到這兒,不得不提魯迅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他為魯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學基礎,我們好像看見壽老先生一手捧書一手拿着戒尺的樣子。

走出百草園的大門,來到了“咸亨酒店“,門口立着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進店嚐嚐他愛吃的茴香豆和紹興黃酒,品嚐紹興美食。

時光在流逝,魯迅之遊一日遊在歡笑聲中結束了,入口廣場的牆上的魯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態莊重,手中的煙頭依舊未滅,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構思文章。遊客們,魯迅故里之遊是不是很充實呢?歡迎你們再度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