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寫春節散文【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寫春節散文【精彩多篇】

寫春節散文 篇一

季節推開臘月的大門,春節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紅的燈絨花,迎着飄舞的瑞雪,走進五穀豐登的農曆和鄉村古老純樸的風俗,在莊稼人的心坎上做窩築巢。閃光的鎬頭和彎把犁,大汗淋漓的農事,躲在粉刷一新的牆角憩息。裸露金黃牙齒的玉米棒、鮮紅的辣椒串和粗獷沙啞的播種謠掛在屋檐下,打探春耕的消息。辛勤勞作一年的莊稼人忙着趕集上店、置辦年貨。精明強悍的小夥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繫上紅綾綠緞的長腰帶,風風火火地練習踩高蹺、耍旱船。孩童們高舉五顏六色的燈籠,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臘月,是山鄉一年中最興奮、最勞神的日子,也是莊稼人一年中最閒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節,一個在古老中國傳承幾千年,備受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在中國人心目中顯得十分神聖而高貴。

春節,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説在遠古時代,“年”是種非常兇殘的動物,長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羣出來覓食,所到之處,人畜無一倖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獵的親人都爭相回家與親人團聚,躲避這場災難。人們利用“年”怕火、怕紅色、怕響聲的弱點,在除夕夜穿起紅衣裳,家家貼上紅對聯,燃放爆竹,於是“年”便逃之夭夭!這辦法、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內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豐年,形式也帶有濃郁的民族特徵和地域特色。

春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經過年代的更替和歲月的洗禮,頑強地生存保留下來。它記錄着前輩與自然抗爭的歷史足跡,象徵着勤勞智慧勇敢的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流淌在中國人血管裏、刻在中國人靈魂深處的東西,是全體中國人乃至全球華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草木萌動復甦,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萬物葱蘢。當新春來臨,必然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將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懷揣心願,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節,是中國最大、最隆重的節日。人們無論旅途多麼遙遠,總把顛簸和疲倦捆進鼓囊囊的揹包,在年夜鐘聲敲響之前,走進一副火紅耀眼的春聯,走進親人特別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臘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家庭温暖、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着香火或煙捲,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隻手捂着耳朵,遠遠地探着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着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響聲……轉瞬,伴隨清脆的鐘聲和辭歲的儀式,舊年曆已翻完最後一頁,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曆,大家翹望歲月的金錘邁着急促而堅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節氣,敲響老老少少增歲添壽的莊嚴時刻。爭相點燃鞭炮,挑旺爐火,温熱老酒,守住勤勞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斕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頭的好收成、好運氣。

莊稼人與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對孿生的親兄弟。如今農家的日子恰似見風就長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着勁,攀比長勢和高低。因為勞動,才有平凡而壯美的生命和享受快樂的權力,才有甜潤脆亮的歌聲和甜蜜温馨的節日。

一年奔波,端午節你可以不回家,中秋節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節,無論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齡、性別、地域,人們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温馨的家庭港灣。春節時,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華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歡聚和興奮!這就是年的魅力,彰顯出一種神奇的魔力。

網絡化與地球村的時代,“人遠天涯近”。社會更需要有一個情感交流與親情匯聚的節日,調適心情,豐富生活。春節給我們提供了迴歸傳統與祖先對話的機緣。隨着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交流的增加,春節的影響漸漸大起來了。由於春節倡導和諧、和美、團結、愉快、歡樂的主旨,與當今世界人民盼和平發展、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望相契合,可以説不管在世界什麼地方,只要有中國人的足跡,就有春節存在,扭中國秧歌,賞歡快鑼鼓,看彩燈閃爍,觀龍獅狂舞,聽爆竹驚天,品禮花綻放,書迎春桃符,吟詩唱歌,吃團圓飯、春晚聯歡……到處洋溢春節的味道。

中國春節,已愈來愈全球化和國際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來不可多得的古老而傳統的民俗,這一文化遺產的獨特光芒,正讓人類共享着親情的温暖,團聚的歡樂與和平的幸福。

寫春節散文 篇二

如果按我們家鄉的習俗,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春節,春節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但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嘛,所以我呀就當一回“小廣播員”,給大家“解説”一下我們家鄉的春節吧!

除夕可以算得上是春節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伯大娘一大早就忙活開了:有的去摘菜,有的去炒菜,有的去包餃子反正忙忙活活地就幹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人們更忙了,無暇照顧我們這些小孩。天還沒黑,性急的哥哥就拿出了一個“二踢腳”,把它“送”上了天,這一聲響猶如黎明前的雞鳴,方圓幾十裏以內的鞭炮全響了。因為我們這裏有一種認為“老祖宗”存在的迷信習俗,所以,爸爸提着鞭炮去放了,這可能是一種歡迎“老祖宗”的儀式,不一會,鞭炮點響了,“噼裏啪啦”的聲音震耳欲聾,而我們家的小狗卻驚恐地躲在牀底下了,可能是以為“世界末日”到了。吃了晚飯,爸爸提着一筒煙花去院子裏放了,“轟”的一聲震天響,煙花彈從煙花筒中射出,飛上藍天“啪”煙花在天空綻放了,頓時,天空如一頁畫紙,五彩繽紛。而年夜飯更加豐盛了:雞、鴨、魚、肉樣樣都有,什麼餃子,什麼年糕真是太多了。

大年七年級,大家都要去串門的,家家户户的門框邊,都貼着一幅幅對聯,我看着火紅的春聯,看見了這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盼;我看着火紅的春聯,彷彿看見這家來年紅紅火火的日子,那春聯彷彿變成了一隻只千紙鶴,帶着這家人的嚮往飛向了遠方因為這一天最重要的就要數拜年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們一大早就出門拜年了,拜年其實也蠻好的:磕個頭,拜個年,臨走時再抓了把糖,拿把瓜子,多好啊!

正月十五又是一個春節的高潮,超市裏擠滿了人,真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啊。當然了,元宵節最不能少的就是元宵,煮好的元宵,放進嘴裏,軟綿綿的,輕輕咬一口,元宵中的餡便溢到嘴裏,甜滋滋的,不知有多好吃!

春節是我們大家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節日,讓我們一起歡度春節吧!

寫春節散文 篇三

家鄉的春節,是微風拂過的日子,是餐桌上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是一副紅底金色的春聯,是燃放鞭炮時一張張洋溢幸福的笑臉。

吃餃子

在我的腦海裏,餃子是那一隻只下水的鴨子。“每年七年級,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都是用白麪做餃子來飲食,煮的味道當然是香味濃濃。富貴之家,通常包牛肉胡蘿蔔和芹菜肉絲餡兒,而貧苦之家,則是相反,通常吃白菜餡兒。”這説的就是新春佳節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裏,爺爺的身體更壯了,爸爸的口才更棒了,媽媽的面容更紅潤了,哥哥姐姐的成績更好了,我也成了大家的驕傲。那幸運的餃子也銜在了每個人的嘴裏……小小的餃子,營運的是團圓的温馨,藴涵的是豐富的親情。

貼春聯

在我的視線裏,春聯是家鄉人辭舊迎新的寄託,是家鄉人對新生時光的期盼,是節日喜慶氣氛的第一。“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説的就是春聯,成千上萬的人家,都在太陽初升,將明末明之際,貼上心的春聯,迎新新年的到來。

傳説中哪個名叫“年”的鬼,早就在一年又一年的火紅中逃離了世界。如今的“年”裏,只有喜慶,只有希望,人們貼上去的也只是火一樣生活的熱情。

燃爆竹

在我的想象裏,銀裝素裹的冬天是被大地紅的鳴響趕走的。寒冷去了,温暖來了,於是我的河流咔嚓一聲解凍了,我的花兒也千里迢迢穿越寒冬抵達了春天,我自己也從年的那一頭跑到年的這一頭,辭舊迎新啊,我的心裏生長着喜悦的枝杈,我用青春的火柴點燃勇敢、點燃激情。於是,青春與激情在喜慶團圓的爆竹聲中拔節,拔節,再拔節!

如果遊子聽到春節臨近的爆竹聲響,恐怕是要激動的流下淚來了吧!為了不流淚,所有的人才不遠萬里都要回到家鄉,共度春節。爆竹聲是以示團圓的一萬個理由。

吃餃子、貼春聯、放喜慶的爆竹,在這春節的習俗裏,包含着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那麼,這樣的事就會變成一副天然詩畫。

寫春節散文 篇四

盼啊,盼啊,春節終於來臨了,伴隨着時鐘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滿懷激動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盼啊,盼啊,春節終於來臨了,伴隨着時鐘的敲響,我們又迎來了美好的傳統佳節-春節。我滿懷激動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麼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當我跑到陽台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天上禮花朵朵。有的`像銀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兒,有的像橙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美不勝收!過年前,家家户户門前張燈結綵,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裏裏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最值得驚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沒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布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的。站在旁邊的我,看着爸爸媽媽的舉動都傻了眼。不一會兒,家裏就煥然一新。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年飯,代表歲歲團圓。家人的團聚往往令家裏的長輩們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敍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吃完年飯,一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大年三十的晚上更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家家燈火通明,處處禮花朵朵,鞭炮聲聲。大家一起守歲,告別如水似已逝去的歲月,憧憬對新一年的希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還要放一掛鞭,叫做“出行”,代表踏上一年的腳步。七年級,八年級各家就要走訪親戚,四處問好,拜年,串門子。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代表歲歲平安。拜年也是親戚朋友之間互相表達祝願的一種方式。在七年級的早晨還要放一掛鞭,這是掛開門炮,是個開門爆竹,為了祈求竹報平安,圖個吉利,代表開門紅。

啊,春節!美好的春節,快樂的春節,人人喜愛的春節,我眼中的春節,我愛你啊!你真的—很精彩!

寫春節散文 篇五

歲末年初,年輪加圈,春節依舊。燈籠,新衣,鞭炮,春聯,年夜飯……“年”的圖景,帶着新春的問候,帶着節日的祝福,將人們溶入新春佳節的喜慶氛圍之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日子過着過着,就到了年關。經過了無數次的輪迴,猛然覺得年已不再所輕,於是勾起了“世事滄桑心事定,腦中海嶽夢中飛”的梁啟超的詩句。記憶中的鄉村春節,就在這樣的喜慶裏辭舊歲,迎新年;別嚴寒,接新春。新春的景象總是把日子過得安寧而坦蕩,明媚而温暖,讓農人所有的憧憬變得清晰,所有的生命變得豪放。年輪上的鄉村春節,既迴旋着歷史的滄桑,也面對着未來的召喚。

年關將近,揀拾童年散落的記憶片段,接着春節生活的多姿畫面,往事如昨,歷歷在目。可直到至今,我一直弄不清春節的意義,只覺得春節就是用來盡情享受的:人們可以翻出藏在箱底的新衣,在年關與農活脱離,穿得乾淨漂亮又無需勞作弄髒弄舊的新衣;紅紅的對聯為山村的熱鬧增添了歡樂的喜氣,從中感受的人們日子的紅火、温暖與幸福,給人一派明媚,表達了農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惜。

春節總是用巨大的手掌把家放在人們的眼前,讓人們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腳步,有再多的錢不想去掙了,有再多的事不想去做了,有再多有工作也放一邊去了。春節讓漂泊的心開始尋找家的港灣,讓家在人的心裏有了分量,於是無論路途多麼遙遠,所有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會拼命往家趕;於是有了春運的高峯,有了白髮蒼蒼的老母倚在門邊翹首期盼闔家團圓身影。年告訴我們,春節就是家人團聚,充滿天輪之樂的時間概念,它是家的守護神,詮釋了家對人的全部意義。

春節是一個大的舞台。如果説新衣是迎賓曲的話,那麼守歲則是這舞台上的謝幕舞。鄉村的春節,冬去春來,農人們歇了農耕,闔家團圓。全家人圍坐火塘,守着年與年交替的那一刻,談論生活的炳惱,談論工作的艱辛,也談論一年的喜悦與收穫,那情景裏有祈禱,有期盼,也有感恩,守着除夕,就是守前明天和希望。也有一部分人們,隨着時間的更迭,隨着物質的充裕,把守歲的內容變成了春節的聯歡晚會,不再談論五穀豐登的話題,不再商量來年的莊稼要種什麼樣的品種,而是盯着電視屏幕,怕錯過了趙本山的相聲,品不夠宋祖英的歌喉,觀不夠楊麗萍的舞蹈……有時,電話也會驟然響起,讓精彩的晚會受到打擾,那是親朋好友帶來的新春祝福。

越是年關,關於鄉村春節的記憶就越鮮活,只是人的生命太有限了,短短几十年就會讓人們的記憶落下滄桑。從“過節好處是解饞”到“看着晚會過春晚”再到“旅遊過年成時尚”的今天,鄉村的春節在傳承與嬗變中,物是人非,早已不見了當年的

身影。其實,春節就像一本代代相傳的曾經厚重的書,封面還是那個封面,當是我們已經看不到了最初的內容。當我們記起團圓、拜年、祭祀先祖等那些關於春節的繁縟禮節,我們就會發現春節是一種圈騰,它依舊神聖地站在歲月深處,流淌着延綿的血肉親情與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寫春節散文 篇六

天漸漸地冷了,年關的腳步也近了。母親從鄉下打來電話,問:“今年你回家過年嗎?”我想了想,給了母親一個肯定的回答,母親在電話那頭愉悦地笑了,而電話這頭的我卻陷入了沉思中。其實,回家過年一直是我所渴望的。儘管這些年我在離家很遠的城市成了家,也即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我總覺得,城裏的新年不夠喜慶,它讓我找不到過年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我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吧,鄉下的新年一直讓我魂牽夢縈。

記憶中,在鄉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日子。過年,又是我那些日子中最為盼望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一年中最為熱鬧的就是過年,或許因為都是農民吧,一年到頭難有什麼空閒,一到過年,鄉親們都放下手中的活,而為過年忙活着,一進入農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開始準備年貨,進城採購的採購,自己準備的準備。而我們小孩子,因為父母大多在家,原來分給我們乾的事情大多交差了,大夥聚在一起,玩着我們小孩子的遊戲,揮霍着我們無憂無慮的童年。到了十二月二十幾,就到了殺大豬的日子,家家户户磨刀霍霍,村裏到處是豬的哀鳴和響亮的鞭炮聲。每至這些日子,我們就有吃不完的豬肉,因為鄉親們十分熱情,一個村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樣,誰家殺了豬,都會邀請村裏人去吃飯,或許是那時生活比較艱苦吧,後來每每想起過年那天天吃豬肉的日子我們總會忍不住有一種想流口水的感覺。當然,每當想起當年每家把一個一兩百斤的大豬擺在門口,如今總有一些感歎流過心頭。

殺了豬之後,便是做臘肉、做油炸的果條和豆腐等,在做年貨的時候,祖母總會給坐在火炕邊的我們講一些老故事,儘管那些故事或許前年我們曾聽過,故事情節都讓我們能背出來,但那種聽祖母講故事的感覺,就是讓我們覺得至今難忘。到了大年三十,全家和和氣氣吃了團圓飯後圍坐在火炕邊,吃着糖果聊着天,那氣氛真是和諧與温馨。過年後家家忙着拜年,村巷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不時還有舞獅子的從村裏鬧過,迎來陣陣鞭炮聲。鄉里的電影院裏正播放着一場武打片,那打鬥聲通過喇叭傳得老遠,不知哪家的錄音機正飄來一首動聽的歌,乍一聽原來是鄧麗君《小城故事》。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熟悉的一切彷彿都成了回憶。過年似乎成了一種程序。等我讀完大學再回到家鄉時,再也沒有兒時那種氛圍。祖母早已作古,她再也不能給我們講那些熟悉的故事了,兒時的小夥伴們不是嫁了就是外出打工為了避開春運不回家過年,村裏很少找到年輕人的影子,村巷裏空蕩蕩的,冷清得可怕。父母都已經老了,他們忙碌的身影越來蒼老……我每每在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感歎流逝的時光和過去的日子,每每都傷感得決定來年過年時不再回家……

然而,當年關的腳步又一次叩響在我的心頭時,當母親哪一聲聲探詢再一次在我耳邊響起時,我總是在沉思後給母親一個堅定的答案:是的,咱回家過年!

寫春節散文 篇七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節如約而至。回鄉的、採購年貨的、走親訪友的,京城的人們忙碌了起來。不知道為什麼,看看周邊的人們,總感覺到似乎少了些過年的味道。小時候過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種虔誠的心情、那種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滿懷。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吃餃子、給老人磕頭拜年,要壓歲錢,逛廟會等等,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時的硝煙味和響聲,端着盛滿餃子的大碗和一羣小夥伴,村東跑村西,那種質樸、那種熱鬧、那種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記憶裏。長大後,這些已經印記在腦海中兒時的夢,自覺不自覺地變成了一種獨有的揮之不去的影好像,深深地紮根在心裏。人生無常,有起有落。有時好像花兒一樣多姿多彩,有時好像河流一樣彎彎曲曲;人生之路,有鮮花、有掌聲,也有荊棘、有旋渦;走南闖北,人到了一定年齡,生活的歷練難免會遇到遇上難忘的人和事,正因為這些奇怪的事、難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閤家團圓,共度良宵。家,親情,融融的愛意,構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紮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後起牀,仰望窗外,一個萬物復甦的春天正在徐徐開放。恍然間,臘八已過,匆匆忙忙似乎己記不起臘八粥、臘八蒜的味道,小年剛過,吃過的餃子也許還沒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記。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兩旁路燈杆上掛着的一排排的紅燈籠和有關年味廣告、標語,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來越近了。春節將至,這意味着春天就要來了,萬象復甦草木更新,這給剛剛還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開日子的人們,帶來了不盡的喜悦和希望!

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賦予了春節太多的內涵。古往今來,在春節這樣一個特殊的時空環境裏,給了許多文人墨客想象發揮的空間,留下了許許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遙聞爆竹知更歲,偶見梅花覺已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事過境遷,時隔多年,如今讀起仍膾炙人口。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留傳至今。從臘月二十三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購年貨、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辭舊迎新”。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新的一年開始了。翌日,男女老少無論貧富,都穿上平時捨不得穿戴的節日盛裝,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恭賀新喜、恭喜發財,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作罷。

由於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歷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正是這種變數,賦予我們每個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春節傳承千年,藴含着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着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着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如今的春節,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但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我們來説,天南地北的親人匯聚到一起,過一個團圓年,這無疑成了一件非常奢侈、幸福、快樂的事情。

春節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年的開始。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日子還是要一天一天的過,新年伊始,時光向好,那就讓我們懷揣美好,放飛希望!

寫春節散文 篇八

中國,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從落魄到戰爭,從和平到富強。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春節。

春節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鋪都掛滿了紅燈籠,貼上了閃閃發光的對聯,有着一派辭舊迎新的氣氛,商店裏的牆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瑩透亮。這時候,龐大的人羣帶着迎春的喜悦湧進大商店購年貨,商店裏的年貨琳琅滿目,多得讓你眼花繚亂,無法選擇。煥然一新的大街上,許許多多的小朋友高興地拿着零花錢這裏逛逛,那裏玩玩,見到好東西就買下來。來來往往的汽車的鳴叫聲、小商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嬉鬧聲為這熱鬧的大街譜上一曲歡快的交響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熱鬧了!我家的桌子上擺着許多美味佳餚:淌着汁水的紅燒羊肉,有香氣撲鼻的火鍋,還有很多美味水果,真是讓人垂涎三尺!我們舉杯祝福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也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着這一年來的變化,聊到高興之處,大家都開懷大笑。吃過年夜飯,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節聯歡晚會,演員們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藝和那迷人的身姿、動聽的歌聲,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夜晚,狂歡的氣息川流不息,人們把一個個煙花點燃。煙花在天上噴出了一個個美麗的花朵,真是美麗極了。我看見小夥伴都在放,我想:讓我的煙花也為這燦爛多彩的夜空畫上美麗的一筆吧!於是我把煙花點燃,“砰!”的一聲,煙花在空中爍出一道道絢麗無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向這裏看過來,異口同聲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點燃了第二個……

放完煙花的時候,是我們這羣小朋友最快樂的時候,我和哥哥姐姐高興地玩起了“跳山羊”的遊戲。

春節真開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啊!

寫春節散文 篇九

去年春節前,在省城的兒子和媳婦換了新房子,為了表達孝心,小夫婦倆盛情邀請雙方父母到他們的新家過年。

除夕上午,四面八方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空氣裏瀰漫着濃烈的硝煙氣味,一直到午後才漸漸消停。原來,合肥本地和不少外遷來的人家,有中午吃年飯的習俗。為了"搶早",有的上午11點不到,就開始貼春聯,放鞭炮,生怕落到最後。各處鄉風彙集省城,吃年飯的習俗,同中有異,不一而足。

半下午,小區附近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響起,循聲望去,有三三兩兩的老人,或在道旁,或在河畔,或在樹林中,焚燒紙錢,火光閃閃,青煙裊裊。每逢佳節倍思親,許多地方有除夕祭祖的習俗,一些外遷來的人們,遠離家鄉,不能親臨先人墓地,只能隔山隔水,默默祈禱,遙寄思念之情,場面莊嚴肅穆,令人動容。

華燈初上,屋裏閃亮輝煌,暖意融融。兒子帶孫子到樓下去放鞭炮,我和親家公一起貼春聯。本來有郵局贈送的現成的春聯,我不喜歡千篇一律,還是親自寫了一副大門聯,上聯"春風送暖花吐豔",下聯"玉堂生輝瑞呈祥",橫批"辭舊迎新",切合住新房、迎新年的意思。陽台的玻璃門貼上"恭喜發財"和"羊年大吉"的窗花剪紙,卧室的門都貼上"福"字。親家公有意把"福"倒貼着,我會心地笑了。

開始吃年飯了。我們的年飯安排在晚上,名副其實的年夜飯。豐盛的菜餚擺滿桌子,五彩斑斕,熱氣騰騰,香味撲鼻,這是妻子和親家母的傑作。兩個火鍋,一個麻辣,一個三鮮,美其名曰"紅紅火火";兩盤圓子,一盤山芋粉,一個糯米粉,叫做"團團圓圓";兩盤魚,一盤紅燒鯽魚,一盤清蒸鰱魚,稱作"年年有餘"……這些地道的家鄉菜,不但味道別具特色,其名稱也寓意美好,為節日增添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團圓年夜飯,不可無美酒,白酒紅酒,各取所需,大家春風滿面,頻頻碰杯,相互祝福。兒子結婚五年,孫子已有三歲,平時我們夫婦和親家公、親家母見面不多,這也是第一次和他們一起過年,敍舊話新,分外親切,情之所以,興之所至,把酒言歡,開懷暢飲。

酒酣耳熱之際,大家紛紛送給孫子壓歲錢,小傢伙興奮無比,一一笑納,然後以奶代酒,挨個兒敬酒,誇張的動作,稚嫩的話語,引來陣陣歡笑,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高潮。

年飯過後,我們邊喝茶,邊聊天,邊看春晚,一起守歲,等待新年的鐘聲敲響……

第一次在兒子家過年,也是第一次在省城過年,又是第一次和親家一起過年,那全新的環境,那暖暖的親情,那濃濃的年味,一起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