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王昌齡唐詩:芙蓉樓送辛漸(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59K

王昌齡唐詩:芙蓉樓送辛漸(新版多篇)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篇一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濛的煙雨籠罩着吳地江天。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珍藏在玉壺中的冰一般晶瑩純潔。

芙蓉樓送辛漸 篇二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度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註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譯文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説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大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本詩大約作於第二次被貶時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系送別老朋友辛漸時而作。另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寫了第一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時的情景。詩作淡淡的孤獨,淡淡的哀愁,透涼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潔的心上,此生難了的情愫有誰能懂?有誰能解?

那《本站·》場透涼的雨

迷濛的煙雨籠罩着吳地江天,織成了無邊無際的愁網,“寒雨連江夜入吳”,雖是寂寂寒江,可剛才還是明月照高樓,現在江雨悄然而來,莫非這秋雨也因離愁而生。詩人離情縈懷而一夜未眠,又因明日送客不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已是寒夜,又加寒江,再來透涼寒雨,增添了更多的蕭瑟秋意,黯淡離別氣氛。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連江的雨勢連綿入吳,這一幅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了一種極其高遠壯闊的境界嗎?心底無私天地寬啊。雖是寒雨透涼,但清爽,如同冰潔的心。作者聽着雨聲,看那雨景,始終有一種離愁縈繞心頭,與老朋友相對無言,默默地平明來臨。那場透涼的雨呀!請把離愁全部帶走。

那顆冰潔的心

清晨,就要送走客人,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客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遼闊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首先是孤峙的楚山,看楚山,心潮起伏,問楚山:你孤獨嗎?你的心像我一樣冰潔嗎?作者與楚山相依相偎,同病相憐。浩蕩的江水本來是最易引起別情似水的聯想的,然而王昌齡沒有將別愁寄予隨友人遠去的江水,卻將離情凝注在矗立於蒼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象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着逝去流水。作者與楚山一樣的孤獨,一樣的被透涼的寒雨淋透,那樣冰清玉潔。因孤獨無人相識,也無人相知,更無人相訴,看着眼前的浩瀚而又潔白無瑕的江水,自然想起“玉壺”,千言萬語只化作臨別叮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真切袒露了坦蕩的胸懷和堅貞的品格。“玉壺”已是因清澈見底而讓人一覽無餘;“冰”更是因晶瑩透明而讓人表裏皆悉。一顆如冰一般永遠表裏如一、高潔清白的心盛入玉壺,還有什麼見不得人、見不得事的呢?吳地本也如“玉壺”一樣,是潔淨之地,毫無污染。而一顆冰潔的心毫無瑕疵,多麼清正廉潔、積極進取,高風亮節,冰清玉潔,此乃“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那生難了的情

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開元二十七年被貶嶺南即是第一次,從嶺南歸來後,他被任為江寧丞,幾年後再次被貶謫到更遠的龍標,可見當時他正處於眾口交毀的惡劣環境之中。詩人在這裏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於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瞭解和相互信任。“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這捎去的不是給洛陽親友平安竹報的口信,也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信念的告慰,對蔑視謗議的自譽。淒寒孤寂中,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詩人在悽悽寒雨中,誰能理解一顆冰潔的心,此生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