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寫國家山水的詩詞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91K

寫國家山水的詩詞精彩多篇

描寫祖國山川的詩詞 篇一

1、泰山吟

謝道韞?〔魏晉〕

峨峨東嶽高,秀極衝青天。

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雲構發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詩中出現的“秀”、“幽”、“玄”、“自然”等詞,與魏晉時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評理論有關,在這裏用來形容泰山,折射出鮮明的魏晉時代色彩,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詩人對泰山的讚歎與景仰。但詩人在感歎泰山神秀的同時,又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個人身世的坎坷與艱辛。詩人質問造化:你既令泰山如此迷人,卻為何又使我遭受命運的坎坷,屢遭顛沛流離之苦。

詩人的確與普通女子有很大不同,她在提出質問之後,並沒有進一步作悲痛哀婉的泣訴,而是筆鋒一轉,在詩中融進自己剛強不屈的精神。面對高聳入雲的泰山,面對神祕莫測的造物主,詩人沒有因為自身遭遇而悲傷沮喪,而是決心投身於山川這雄奇壯偉的懷抱,以順應自然,終亨天年。

該詩雖有哀痛激憤之語,但對泰山之美的描寫卻並不是為了襯托這些情緒,而是為了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真摯而熱烈的愛,這種愛與詩人堅強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詩人在面對泰山時淡定而又堅強,這是一種非凡的氣度,是一種“萬物皆備於我”的崇高精神狀態,也是詩人在遭遇困境時更加主動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原因。

2、二翁登泰山

佚名?〔未知〕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遊冀﹑雍,然(但)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餘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表現了他們樂觀向上,老當益壯,熱愛生活,奮進的精神。

3、送範山人歸泰山

李白?〔唐代〕

魯客抱白鶴,別餘往泰山。

初行若片雲,杳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雲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魯客抱白鶴,別餘往泰山”,範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鮮明,但詩人讓他“抱”上一隻“白鶴”,這樣就引人注目了。於是,李白的目光隨着這片白色的行進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瞭然在目;“杳在青崖間”,距離遠了,看上去更小,但因為出現了青色(“青崖”)作為襯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更高了,更遠了,更小了,這時,詩人又巧妙地使用紅色(“日”暗藏着紅色)作底,所以還依稀可見;最後,“雲生望不及”,“白鶴”終於被飄浮的雲朵遮住了,範山人的身影看不見了,佇立送行的詩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悵之情:“此去何時還”?

此詩完整再現了初唐送別詩三部式的結構。首先,詩人用首聯“魯客抱白鶴,別餘往泰山”介紹了送別事件以及友人的去處。其次,詩人用中間兩聯按時間順序進行風景的描寫,友人離開初期是“初行若片雲,杳在青崖間。”接下來是“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最後,詩人用尾聯抒發別情。從詩人對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捨的目送中,直到“雲生望不及”,表達出李白對範山人的一片深情。

寫國家山水的詩詞 篇二

1、《滿江紅·江漢西來》蘇軾?? 宋代

江漢西來, 高樓下、蒲萄深碧。 猶自帶、岷峨雲浪, 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遺愛守, 我為劍外思歸客。 對此間、風物豈無情, 殷勤説。 江表傳, 君休讀。 狂處士, 真堪惜。 空洲對鸚鵡, 葦花蕭瑟。 不獨笑書生爭底事, 曹公黃祖俱飄忽。 願使君、還賦謫仙詩, 追黃鶴。

2、《沁園春·靈山齋庵賦時築偃湖未成》辛棄疾?? 宋代

疊嶂西馳, 萬馬迴旋, 眾山欲東。 正驚湍直下, 跳珠倒濺; 小橋橫截, 缺月初弓。 老合投閒, 天教多事, 檢校長身十萬鬆。 吾廬小, 在龍蛇影外, 風雨聲中。 爭先見面重重, 看爽氣朝來三數峯。 似謝家子弟, 衣冠磊落; 相如庭户, 車騎雍容。 我覺其間, 雄深雅健, 如對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 問偃湖何日, 煙水濛濛?

3、《詠山泉/山中流泉》儲光羲?? 唐代

山中有流水, 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 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 分出小池平。 恬澹無人見, 年年長自清。

4、《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張元幹?? 宋代

山繞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樓下欲三更。 霧柳暗時雲度月, 露荷翻處水流螢。 蕭蕭散發到天明。

5、《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臨洞庭》孟浩然?? 唐代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描寫祖國山川的詩詞 篇三

1、遊泰山六首

李白?〔唐代〕

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迴。

馬跡繞碧峯,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鬆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銀台。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雲關。

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閒。

感此三歎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

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閒。

偶然值青童,綠髮雙雲鬟。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眾神衞我形。

雲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

銀台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千峯爭攢聚,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去無雲中跡。

長鬆入霄漢,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瞑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

仙人遊碧峯,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輝,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飄颻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但見五雲飛。

2、泰山吟

陸機?〔魏晉〕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泰山何其高,高聳伸延直至天宮。

峻極周已遠,層雲鬱冥冥。

太高的地方周圍已經看不見了,積聚着的雲氣顯得特別昏暗。

樑甫亦有館,蒿里亦有亭。

樑父山上也有驛館,蒿里山也有驛亭。

幽塗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陰間的路途迎接眾多鬼神,神聖的房舍集聚眾多幽靈。

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在泰山旁長久吟唱,情緒激昂地唱起激揚的楚地曲調。

寫國家山水的詩詞 篇四

1、《彭蠡湖中望廬山》孟浩然?? 唐代

太虛生月暈, 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 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 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 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 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 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 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 畢趣當來同。

2、《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 唐代

我本楚狂人, 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 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 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 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峯長, 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 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 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 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 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 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願接盧敖遊太清。

3、《登襄陽城》杜審言?? 唐代

旅客三秋至, 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 漢水接天回。 冠蓋非新裏, 章華即舊台。習池風景異, 歸路滿塵埃。

4、《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張孝祥?? 宋代

問訊湖邊春色, 重來又是三年。 東風吹我過湖船。 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 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 飛起沙鷗一片。

5、《清平樂·題上盧橋》辛棄疾?? 宋代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礙。 千里盤盤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勝, 似曾小小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