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西篁嶺景區導遊詞介紹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1W

江西篁嶺景區導遊詞介紹

江西篁嶺景區導遊詞1

江南徽州婺源的精髓在篁嶺,這個被稱為中國最美鄉村的地方。因為,篁嶺是婺源的集大成之地,梯田油菜花、古村落古樹、曬秋文化、徽派建築、風俗傳説...這些都是婺源的精華,而篁嶺全都有。

篁嶺,是一個有着600多年曆史的古村,它地處婺源石耳山脈之間,整個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順着進村步道可輕鬆到村落水口,篁嶺枕山面水,山後來龍,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排布,屬於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約有128棟古徽州民居,黛瓦白牆,飛檐拱門,沿坡而建,層層疊起,高低錯落。它們“向上生長”,幾近山頂,層次極為分明,村子全部被周邊山體上的樹木所掩蓋。古村的中間,是一條約有千米之長的街道,當地人稱之為“天街”。因為古村時常會被山間的濃霧所籠罩,時隱時現的街道,猶如天上的街市一樣。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們祖祖輩輩修建起的山間梯田,彎曲迴繞,密如斑馬條紋。

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經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後坊,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周邊千棵古樹環抱、萬畝梯田簇擁,四季花海展示驚豔的“大地藝術”。

江西篁嶺景區導遊詞2

婺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2.6%,古樹名木很多,江西掛牌保護的名貴古樹遊11000餘棵,我們婺源就有5500餘棵,佔整個江西的一半多。在以紅色文化,綠色山水為旅遊主打的江西,我們這方的綠色山水,更顯得璀璨奪目,進入21世紀以來,即使旅遊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在開發過程中,依然堅持保護優先,以文化與生態的珠聯璧合作為我縣鄉村旅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特別要注重對生態與文化資源的保護建設,增強了婺源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在優勢。對此,縣委縣政府重點實施了五大工程:一是綠化美化工程。通過造林綠化、封山育林、“十年禁伐闊葉林”等綠化工程,優化全縣生態大環境;把油菜從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上升到新的產業來培植,在三條精品旅遊線路沿線茶園套種開花果木,每年套種梨樹、桃樹等帶花苗木15萬餘株,打造“花海婺源”。二是文化保護工程。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文物保護管理體制,規劃了古村落村民建房新區,緩解村民建房與古村落保護的矛盾,推進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三是水體保護工程。嚴厲打擊炸魚、毒魚、電魚的行為,嚴禁化肥、漁藥養魚,切實保護水體生態;依法規範河道採砂,做到限地段、限季節、限量開採。四是環境保護工程。關閉“五小企業”近200家,尤其是20___年不惜年減少税收近千萬元,關閉了年消耗闊葉木材近10萬立方米的木材加工企業和高耗能有污染的電石企業;對主要公路沿線、景區景點墳墓4000多座進行了搬遷並綠化。五是城鄉清潔工程。已建成全省首家縣城垃圾處理場,縣城污水處理廠也已建成投入使用;縣財政平均每年安排每個行政村10000元衞生費,用於處理鄉村垃圾,以此帶動了羣眾自覺維護村容清潔。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全縣的山更青,水更綠,環境更優美。

各位領導,本次篁嶺之旅就告一段落。請記住導遊小×,更記住篁嶺!篁嶺時刻都期盼着各位再次光臨。

江西篁嶺景區導遊詞3

歡迎大家到江西來旅遊!江西是個好地方,這裏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們今天將去看看“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

婺源,位於江西東北部。在唐代開元20___年設縣(即公元740年)是一個有着壹仟貳佰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縣級行政區。因其“地當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與安徽、浙江相鄰,這裏文風鼎盛,古蹟遍佈,尤其是明清古建築羣更為經典,這裏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佈鄉野…,自然風光如詩如畫。有着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

全婺源縣方園貳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現下轄十一個鎮和十五個鄉。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説。

這裏是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的區域。年平均氣温在攝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現代中國的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及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擁有“全國綠化百佳縣”和“全國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這裏是中國的茶鄉,中國茶文化之鄉…

婺源縣在唐朝到五代時期隸屬江南道歙州、宋代屬徽州新安郡,元朝屬徽州路,明清時期屬徽州府…,這裏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當年商人們在外掙錢,回家投資興學,衝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結,走出了一條“以商養儒”、“以儒揚商”、“儒商互補”的生財之路。當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讀書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的訓示下,使婺源“-室之內,必有俊才”。在訓示的影響下,婺源之人讀書成風,並且久盛不衰。從讀書好的氛圍中走出了宋代文學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學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現代大學者胡適,現代教育家江謙、現代著名醫學家程門雪......。據史書上的記載: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縣考取進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級官吏的人多達2665人,出現過“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勝況…。

江西篁嶺景區導遊詞4

自古“無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勁旅卻是在婺源,當年在徽商裏有“無婺不成徽”之説,來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這足以説明當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築遍佈全縣。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鄉民故居,應有盡有。這些建築,有前堂後堂先後序列者,有數十棟連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鋪成。石建築以沱川、思口、江灣、流頭、浙源、龍山、許村和清華等鄉鎮的某些村莊更為集中,此外尚有廊橋、路亭、門樓、店面、戲台等。婺源是我國古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着飛檐翹角的民居,這裏是“最後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產豐富,當地的綠茶“婺綠”,是明清時期的貢品;獨特的荷包紅鯉魚是國宴上的珍品;龍尾硯是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硯之一;被譽為“江南梨王”的是江灣雪梨。

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現已開放了“一區四線”20個旅遊景區,這裏我們可以欣賞到“京劇老祖宗”徽劇的韻味、粗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儺舞、這有清純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藝表演。

江西篁嶺景區導遊詞5

現在前方就是篁嶺的水口林了。水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婺源的水口被後人稱之為“中國鄉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園“。這是徽州人對人居環境整合保護最原始的範例。在徽州,一個完整的水口,包括有水口建築和水林。在婺源,人們相信:“樹養人丁、水養財”,早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婺源人的祖先就按照古老的規劃理論,也就是風水學把村莊健在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把入水口成為“天門”。出水口成為“地户”,“天門”要打得開,意表”廣納財源”,地户要閉得緊,這樣才能鎖住才氣。在婺源自古以來還流傳這一句話,那就是“赤膊龍脈水光口,子孫代代往外走”。“龍脈”指的是村莊所依靠的這座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山上和水口的地方都沒有植被,就不能留住人才,村莊的人丁就不會興旺。所以,婺源人不光在水口林植樹,而且決不允許砍伐,為此還制定了“殺豬封山”的村規民約,對偷伐、濫伐林木者,全村人聲討,除處罰金並通告外,並要從當事人家中拖出生豬當眾宰殺,全村按人頭送肉。在物資匱乏的那是,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懲罰了。

嶺水口林以南方紅豆杉為主,共78株。紅豆杉被譽為“植物大熊貓”,,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我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篁嶺有如此規模的紅豆杉羣,實屬珍貴少見。紅豆杉渾身都是寶,樹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更是具有抗癌的功效。它們與牌坊、拱橋、五顯廟等一起彰顯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

在婺源的其他水口種的最多的就是樟樹,樟樹一年四季常青,而且枝繁葉茂。一是樹木越茂盛就代表村莊的人丁就越興旺;二是樹木可以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誰代表財,這樣一來,村莊的財氣就不會流失太多,還有一方面,在村莊的去水口建水口林,也是為他人着想,就是為下游的村莊涵養水土,充分的體現了徽州人”儒雅“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