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教學計劃合集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W

國中教學計劃合集多篇由本站會員“智慧小豬豬”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國中教學計劃合集多篇

新的學期開始啦,教師的教學計劃需要怎麼制定呢?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國中教學計劃,接下來我們共同閲讀吧!

國中教學計劃1

一、教學原則:

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處處體現着美育教育成果,對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二、學情指導

本學期我的教學工作將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於七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手工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樣性、趣味性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並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脱離開書本教材,自主創新,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具體工作:

1、認真分析教材和聯繫身邊資源,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依託各種資源環境,學習並實踐美術新課程標準,加強業務學習,深化教學觀念。

本學期,我將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緊密結合,聯繫實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美術課堂教學。

2、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梳理教學流程,分析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和完善教學策略,將教學效果發揮到極致。

學生的情況差異,決定了教師必須因材施教,並且疏導學生打破學科界限,在美術學科學習時,積極參與,大膽創新。

3、認真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積極參與各種相關活動,為自己的教學和成長積累素材。

同時,為校園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4、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以集體備課活動為依託,認真備課、上課、總結、反饋和反思,理論聯繫實際,為進一步學習積累寶貴經驗。

5、為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本學期,將課前預習中的工具和材料的收集作為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

6、學生管理制度的建立,以班級小組為單位,以點帶面,以強帶弱,強強聯手,互幫互助。

7、美術教學注重課內外的聯繫,尤其表現在身邊資源和其它學科的聯繫上,既能體現學以致用的功效,又能從中汲取所需養份,自我成長。

8、積極參加聽評課活動,認真學習並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和建議,為自己的教學積累素材和智力支持。

9、根據學校安排結合本組計劃,積極參與各項美術展評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

師生共同努力,在活動中展現自我。

總之,新學期要有新面貌,在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同時,嚴於律己,團結他人,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國中教學計劃2

1.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提高教學質量。

過去的幾年裏,英語組根據學科教學特點,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規制度,使學科教學工作不斷規範化、制度化。但是,一直以來,這些常規制度並沒有得到徹底落實。本學期,我們要趁學校工作重點向基礎學科教學轉移之機,狠抓這些教學常規的落實,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學科組長認真組織好每週一次的學科組例會,既進行業務學習和教學研究,又進行思想交流,盡力使全體老師在思想上達成共識。認真執行《英語組教學常規》、《英語早晚讀的有關規定》和《英語組獎金考核細則》,採用量化考核的辦法,考核結果每週反饋給被考核人,從而使考核真正發揮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作用。

其次,進一步加強備課組建設,學科組長加強對各備課組工作的督導,各年級的備課組長按學科組的統一要求,每週組織教師認真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每次備課要有書面記錄。每週星期五上午備課組長檢查全組教師的教案、作業和聽課本,把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提出指導性意見,並書面記錄檢查情況,交學科組長檢查;學科組長每兩週不定期抽查全組教師的教案、作業和聽課本,把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提出改進的意見,在學科組例會上公佈檢查結果,並將檢查結果與當月的獎勵工資掛鈎。

最後,嚴格執行“雙率”達標責任制。根據我部工作計劃和英語學科教學的實際,本學期,各年級的“雙率”指標為:優班“雙率”100%;myp班“雙率”100%;平行班及格率97%以上,優秀率85%以上。為了達到“雙率”指標,我們採取任課教師、備課組長、學科組長共同負責的責任制,把班級、年級和學科的“雙率”是否達標分別與任課教師、備課組長、學科組長的獎勵工資掛鈎,並作為他們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

2.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國中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是改革課堂教學。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入開展“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首先,通過第3—5周理論學習和“負擔輕,質量高”示範教師的經驗介紹,使新老師初步掌握“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推出高質量的示範課。然後,通過第6—8周觀摩“負擔輕,質量高”示範課,結合新的《國中英語教學大綱》有關精神,深入開展討論和研究,力爭使全體教師都能熟練地靈活運用“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向“負擔輕,質量高”的要求邁進一大步。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對“優化輸入”已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對“分層輸出”的探討也有了重大突破。本學期我們重點研究如何利用電腦輔助教學手段優化“優化輸入,分層輸出”的課堂教學模式,期會考試後,組內每一位教師上一堂研究課,並寫出總結、體會或論文。

國中教學計劃3

一、基本原則

1、遵循《國中課程方案》的精神及國中綜合實踐課程標準的原則和要求,體現內容上的聯繫性和實施上的獨立性。

2、課程編排應立足於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儘可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

3、課程編排應有利於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展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國家和社會的進步,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等。

4、採用彈性課時制,做到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5、課程編排應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

尊重學生基於自己愛好、興趣和需要所選擇的內容和活動方式。

二、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使學生關注自然、體驗生活、走向社會,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

(一)學生層面

1、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比較豐富經驗。

2、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關愛和責任感。

3、初步形成主動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5、初步養成合作、民主、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師層面

1.通過對活動的參與、組織、指導和管理,轉變教學觀、課程觀和教學方式。

使教師從傳統學科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主題活動中的策劃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與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確立,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世界出發,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斷提升。

3.改善教師結構,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新型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的自身專業化成長,形成與學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學校層面

探索一條符合本校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綜合實踐活動路子,建立並完善一套較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進教學觀念,提升學校的辦學理念,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改進我校的課程結構,形成具有我校特點的課程文化和校園文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個組成部分,各部分具體目標: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

1、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發現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學會觀察與發現,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養成與他人合作與分享的意識。

4、養成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

5、初步形成對自然、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社區服務:

1、主動參與社區公益活動,增強融入社會的能力,學會時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本領,提高溝通能力,增強團結協作的意識。

2、在社區服務過程中,獲得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感受到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和作用;

認識到社會發展對個人的客觀要求,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

3、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並在社區服務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體驗奉獻的愉悦和人間親情,自覺地為他人服務,培養愛心和同情心。

(三)社會實踐:

1、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參與和文化參與能力,增強社會參與意識、社會服務意識和民主意識。

2、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教育能力。

在社會活動中學會與他人、與社會機構進行交往的技能,學會社會活動的規則,提高社會活動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

3、發展社會實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問題的直接感受,積累解決問題的直接經驗,樹立勞動觀念,形成相關的勞動技能。

三、課程管理

成立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從整體上佈置、協調、管理、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工作。專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具體負責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設立家長委員會,本着家校聯繫的思路,擬聘請學生家長、社區中知名度較高的人為校外輔導員。圖書室、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師輔助管理人員同時參加。

1.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校 長

成員:教導處正副主任、團支部書記

職責如下:

(1)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2)制定教學計劃,安排課時、師資配備和教學(或活動)場所。

(3)對活動過程進行監控、指導。

(4)建立學生綜合活動實踐課學習檔案袋。

(5)對教師的課程實施進行評價、考核。

(6)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課題成果進行評價。

2.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小組成員:

組長:學年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課程教師、課題指導教師 職責如下:

(1)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

(3)協助教導處建立“綜合活動實踐活動檔案管理”。

(4)審定課題或活動計劃。

(5)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

(6)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定。

四、課程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

1.課程安排

按照學校的要求,三年內學生須完成3個課題的研究,其中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分別完成1個課題。

2.組織形式

(1)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課程的實施,在課程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生自願結合的基礎上,每組5—10人組成每班組成5—6個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

(2)根據實情小組確定課題,選擇合適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

(3)每位指導老師一般指導1—2個研究性學習小組。

(4)小組推薦小組長一名,組長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安排具體分工,明確任務。

3、實施步驟

(1)理論指導

對於國中學生來説,“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剛開始我們並不急於讓學生直接研究,而給他們提供一些當前學科知識的背景和教會他們如何進行科研的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初始階段先上理論課(研究性學習基礎):研究性學習意義和如何選題、研究方案的設計和開題報告、研究過程與方法、研究課題的結題與展示。

(2)發動全校教師為“研究性學習”出課題,以學科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根據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選擇研究性學習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選擇教師提出的課題,也可自己確定研究課題。並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進行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3)指導學生制定研究方案。指導教師及時指出研究方案中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手段(展板,實物投影,多媒體展示軟件,錄像,實物,照片)來闡述自己研究設想和方案。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創造,創新的思維方向引導,鼓勵學生多突破,多創新。

(4)學生實施研究,教師指導研究。對於研究階段,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從事研究,教師角色必須轉變,不再是學生研究的指揮者,而是學生研究的督促者、服務者,指引者。學生實施研究過程中,學生每次活動都必須認真填寫《記錄表》,並定期與指導老師見面,指導老師通過學生介紹和小組活動記錄,隨時瞭解他們的研究進展,並相應提出針對性指導。對於學生外出調查,指導教師還要做好道德品質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5)成果展示,綜合評價

學生完成研究成果後,教師要及時總結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對過程性的材料要及時存檔,將學生的成果在班內或校內進行展示,以此增強學生的榮譽成就感,也以此鼓勵其他學生研究的積極性。

(二)社區服務 1.課程安排

社區服務學習活動分別安排在七年級、八年級兩個學年進行,每個學年分別完成5個工作日活動時間,社區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可以靈活多樣,如校內外志願者活動、社區活動、宣傳教育、幫貧助困等。

2.組織形式

(1)採取個人活動與小組活動結合的形式。

(2)由學生個人或小組向班主任提交“社區服務活動設計方案”,經班主任審核後,上報政教處,批准後,在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服務活動。

(3)在學生進入社區服務之前,學校政教必須與學生參與服務的社區管理機構,通過不同方式取得聯繫,以便爭取社區的支持。為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

(4)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社區服務活動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加深體驗與感受。

3.成果評定

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不少於5個工作日,學校根據學生提交的有關參加社區服務的方案、活動記錄、社區管理機構評價、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評價、小組成員或同學評價等材料,進行評定。

(三)社會實踐 1.課程安排

社會實踐的形式可多樣化,學生三年中至少要有兩週時間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社會實踐活動,至少要有一週時間(合計)參加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學習內容或活動內容安排如下:

2.組織形式

社會實踐活動課由學校組織,一般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不少於4人,同時注意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

(1)活動前的相關培訓與教育。培訓內容主要是社會實踐課程的組織要求、學習要求、活動方案的設計、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的一般步驟等。同時根據社會實踐課的開放性特點,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

(2)選擇活動內容與制定活動計劃。除軍訓活動由學校統一安排外,其他活動都要由各社會實踐小組根據本組共同意願,先選擇活動內容,並根據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交班主任或指導教師審查後再進行實施。

(3)活動的實施。各社會實踐小組圍繞選擇的活動內容,按照活動計劃認真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服從實踐單位的管理和領導;二是服從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管理和指導;三是小組內搞好協作;四是認真作好活動記錄。

(4)參與交流。當一項活動圓滿結束後,各小組在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撰寫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報告。同時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要提交一份活動

小結或體會文章。小組成果報告在班級或年級交流,個人的活動小結或體會文章在組內交流。

3.成果評定

由班主任或指導教師根據小組成果報告和個人的活動小結,進行評定,然後由學校進行評定,教導處做好登記。

國中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牢固樹立“健康第一”和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以學生髮展為本,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重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廣泛性的體育活動和小型競賽活動;發揚科學精神,開展科學探究;注意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益。為培養德智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任教的八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模仿,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增加一些他們感興趣的遊戲活動

三、教材特點

軟式排球是排球家族的新成員,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由於它質地柔軟、不易挫手,安全,易學,易掌握,趣味性很高,非常適合國中學生健身、娛樂。學好軟式排球技、戰術,為更好地學習硬排球、沙灘排球、氣排球技術奠定良好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軟式排球還因質地鬆軟、安全、易掌握、規則靈活而具有很高的體育鍛煉價值,能豐富學生的體育鍛煉生活,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四、教材內容

主教材:軟式排球──正面雙手墊球。通過學練,發展學生力量,靈敏、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增強肌肉、骨骼、韌帶、關節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培養學生自尊、自信、合作、交往能力;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精神和實踐探究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一教材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符合以學生為本、成為課程標準水平四的學習內容。

副教材:合作遊戲──跳竹竿。目的使學生進一步在參與、合作與交流中,重點發展下肢力量及協調能力,培養學生挑戰自我,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享受快樂與成功,獲得身心陶冶。

五、教學目標

體現課程標準,以健康為第一、以育人為宗旨,掌握學科知識與基本技能,突出鍛鍊身體的實踐,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了解軟式排球的起源、發展及特點,熟悉球性,使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掌握正面雙手墊球的技術。

過程與方法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採用問題導入學習,嘗試探究、思考解疑、主動學練、實踐運用、評價激勵學習方式,體驗快樂與進步。

情感與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熱愛軟式排球運動,熱愛生活,渴望健康熱情。

重難點

教學重點:插、夾、抬與擊球部位。(抬送幅度大)

教學難點:擊球時控球方向及力量。

六、教學具體措施

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採用問題導入學習,嘗試探究、思考解疑、主動學練、實踐運用、評價激勵學習方式,體驗快樂與進步。

教法本課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國中學生教學課的效果,取決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是否符合國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能否通過教師的心理誘導,激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根據國中學生具有觀察模仿能力強、興趣廣泛、思維敏捷、活潑好動的特點,本次課導學策略以:問(問題引入)──試(嘗試改變規則的比賽、練習)──疑(練習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解(教師講解、示範與指導學生合作互助)──評(學練中展示與評價)──用(實踐與運用於健身、娛樂比賽、評比中)為主線,重點在激發學生興趣,為學生創設趣味多樣的學練情境和方法,以問引趣、以趣促學,寓教於樂,融德、智、體、美於體育教學中,使技能學練和健身趣味盎然。

學法素質教育體育課堂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把教法和學法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興趣”是的老師。本計劃抓住學生好奇的特點,以趣味的問題引出學習內容,在學練軟式排球、跳竹竿時,採用學生喜愛的比賽、遊戲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學生通過觀察示範和講解,在主動自主學練中掌握技能,在展示評價中交流,在體驗進步和發展中成功,使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樂於學習、會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國中教學計劃5

新學期的開始,也意味着九年級學年將進入一個最緊張、最繁忙的時期,如何搞好九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如何使學生在國中階段的最後幾個月學有所獲,在會考考場上交一份令學生、家長滿意的答卷,這是擺在每一位九年級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和課題。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學習的成效如何,往往決定或影響着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對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來説,更肩負着光榮而沉重的使命。為此,在新學期的開始階段,經過認真回顧和思考,特擬定了以下複習備考計劃: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

1、思想膚淺,思維單一,缺少靈活性和深刻性。

古文知識掌握不好。

2、閲讀理解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不強。

3、語文習慣較差,讀書缺乏耐心,做題不夠細心,書寫不夠規範。

4、語文學習態度不正確,認為憑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即可應付。

二、近些年會考語文試題命題分析:

近些年我市會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變化不大。試卷分為“積累運用”、“ 現代文閲讀”、“文言文閲讀”“綜合性學習”和“作文”五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到課內文言文的閲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閲讀,最後是作文的寫作。遵循“ 重視積累 , 突出讀寫 ,強調運用 ,鼓勵創新”的命題思路。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思想

以《國中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語文課程目標”以及我市制訂的《語文會考説明》為指導方針,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研究複習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和綜合素養。

四、複習目標

通過複習,使學生對國中階段的語文基本知識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瞭解,強化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力爭在今年的畢業會考中,語文科的綜合評價指標能有較大的突破。

五、複習原則

1、明確目標,立足教材。

教師應認真研究《語文會考説明》,明確考試的範圍與目標,對出題動向和題目類型作出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以便在複習的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語文複習應以課本為主,按大綱要求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掌握每課的重點、難點,輔之以適當的練習;並不斷地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複習中,要精選有代表性的訓練題和模擬題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全體參與,分層達標。

複習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當前高中擴招的形勢下,教師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基礎不紮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可適當“放”,中等生宜“引”,後進生需“扶”。

3、強化基礎,突出重點。

針對會考試題基礎性強的特點,對於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篇目,教師應進行適當的梳理,只有理清了頭緒,學生才能思路清晰,複習才有更佳的效果。閲讀理解與作文是語文複習的“重頭戲”,教師應加強指導。在進行閲讀訓練時,應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並結合有針對性的訓練,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作文複習應重點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導上,從立意、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進行訓練,淡化文體要求,提倡創新意識。

4、點面結合,講練同步。

整個複習過程見附表。

5、團結協作,共同提高。

本着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原則,加強同科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與資料共享,發揚團隊精神,爭取共同進步。

六、複習方法和措施

分塊複習指導基本思路:

1、積累運用、綜合考察。

考試的範圍基本是國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近年來,隨着會考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記誦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對於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誦複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一種考查綜合性較強的命題越來越受命題者青睞。因此,在指導複習時不但要求學生能篇篇背誦,字字落實,還要“會理解、能運用、善歸納、懂遷移”。尤其是在平時默寫中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温故”,明確地告訴學生評分的標準(每錯一字扣1分,扣完為止)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國中教學計劃範文合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