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9香港迴歸是什麼時間 關於香港迴歸的歷史背景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7W

2019香港迴歸是什麼時間 關於香港迴歸的歷史背景精品多篇

關於香港迴歸的歷史背景 篇一

1982年9月,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訪華,鄧小平因香港前途問題與其進行談判。鄧小平提出,關於收回香港主權問題,可以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國兩制)”的方案解決。他強調:“關於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轉餘地。”“應該明確規定:中國將於1997年收回香港。”雙方最後達成共識,通過外交途徑商談解決香港問題。於1984年簽署協議。

1982年9月26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中英首次揭開了香港前途談判[2] 之幕。雙方在經過首次談判後,聲明表示將會通過外交途徑對香港前途的解決方法進行商談。第二階段的談判是1983年7月12及13日兩天,地點在北京。中方團長姚廣、英方團長是駐華大使柯利達。不過,由於雙方在初期的會議中,1983年9月22、23日第四輪會談後,1983年10月19、20日,雙方舉行第五輪會談,中英公佈中恢復了“有益的”、“有建設性的”形容詞。

1983年12月的第七輪會談後,公報稱雙方回顧了會談的進程和所取得的進展顯示會談已進入新階段。1984年4月,英國外相賀維訪問北京後抵達香港,他在香港發表聲明,公開宣佈英國放棄1997年之後對香港主權。聲明表示:“要達成一份能使本港在1997年以後仍然繼續由英國管治的協議,是不切實際的設想。”在此一段期間,香港的行政、立法兩局議員頻頻訪問英國。在1984年2月,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更提出了“羅保動議”,引起各界的爭議。

1984年6月,中英談判進入最後階段。7月份,英國外相賀維再訪北京。8月1日,賀維抵港,舉行記者招待會,宣稱中英雙方已同意協議大綱及主要條款。1984年9月26日,中國代表團團長周南和英國駐華大使理查德·伊文思代表雙方在北京草簽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

慶祝香港迴歸的歌曲 篇二

歌曲:《公元1997》 歌手:羣星

歌詞

一百年前我眼睜睜看你離去。一百年後我期待着你回到我這裏,滄海變桑田,莫不去我對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

一百年前我眼睜睜看你離去。一百年後我期待着你回到我這裏,滄海變桑田,莫

不去我對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

1997年,我悄悄的走進你,讓着永恆的時間和我們共度,讓空氣和陽光充滿着真愛,

1997年沒,我深情的呼喚你,讓全世界都在為你跳躍,讓這昂貴的名字永駐心裏。

一百年前我眼睜睜看你離去。一百年後我期待着你回到我這裏,滄海變桑田,莫不去我對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

1997年,我悄悄的走進你,讓着永恆的時間和我們共度,讓空氣和陽光充滿着真愛,

1997年沒,我深情的呼喚你,讓全世界都在為你跳躍,讓這昂貴的名字永駐心裏。

曾經有過的常常黑夜,曾經有過的痛苦離別

多少個人擁抱光明,你和我的心永遠不分離。

1997年,我悄悄的走進你,讓着永恆的時間和我們共度,讓空氣和陽光充滿着真愛,

1997年沒,我深情的呼喚你,讓全世界都在為你跳躍,讓這昂貴的名字永駐心裏

歌曲:《永不分開世界的愛 》歌手:羣星

(王菲)讓所有的人,都來一起唱

(毛寧)讓腳印温暖那大地的渴望

(韋唯)讓所有的心,溶化那惆悵

(劉德華)讓愛跨越那原來的地方

(趙薇)讓愛去穿越地老天荒

(李嘉欣)捧起長夜中燃燒目光

(費翔)世界的眼睛注視着你

(解曉東)讓我們用心來永恆歌唱。.。歌唱

(李小雙)永不分開,世界的愛

(徐帆)把真情刻在你心懷

(黃格選)永不分開,世界的愛

(夏雨)把祝福放在水晶的未來

(黃偉麟)永不分開,世界的愛

(陳明)把真情刻在你心懷

(柯蘭 蔡國慶)永不分開,世界的愛

讓世界每一束陽光都為你喝彩

(music)

(吳倩蓮)讓所有的人,都來一起唱

(黎明)讓腳印温暖那大地的渴望

(孫悦)讓所有的心,溶化那惆悵

(蔡國慶)讓愛跨越那原來的地方

(劉曉慶)讓愛去穿越地老天荒

(陳紅)捧起長夜中燃燒目光

(田震)世界的眼睛注視着你

(張信哲)讓我們用心來永恆歌唱。.。歌唱

(合)永不分開,世界的愛,把真情刻在你心懷

永不分開,世界的愛,把真情刻在你心懷

永不分開,世界的愛,把祝福放在水晶的未來

永不分開,世界的愛,讓世界每一束陽光都為你喝彩

歌曲:《東方之珠》 歌手:羅大佑

小河彎彎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東方之珠 我的愛人

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兒彎彎的海港

夜色深深 燈火閃亮

東方之珠 整夜未眠

守着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説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船兒彎彎入海港

回頭望望 滄海茫茫

東方之珠 擁抱着我

讓我温暖你那蒼涼的胸膛

歌曲:《相親相愛》 歌手:羣星

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

我喜歡一起牀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

我喜歡一出門就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

我喜歡一家人心朝着同一個方向眺望。

哦!

我喜歡快樂時馬上就要和你分享,

我喜歡受傷時就想起你們温暖的懷抱,

我喜歡生氣時就想起你們永遠包容多麼偉大,

我喜歡旅行時為你把美好記憶帶回家。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

何必讓滿天烏雲遮住眼睛。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福就該同享,有難必然同當,

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

我喜歡一回家就把亂糟糟的心情都忘掉,

我喜歡一起牀就帶給大家微笑的臉龐,

我喜歡一出門就為了個人和世界的美好打拼,

我喜歡一家人夢朝着同一個方向創造。

哦!

當別人快樂時好像是自己獲得幸福一樣,

當別人受傷時我願意敞開最真的懷抱,

當別人生氣時告訴他就算觀念不同不必激動,

當別人需要時我一定捲起袖子幫助他。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

何必讓滿天烏雲遮住眼睛。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福就該同享,有難必然同當,

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

處處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

請你相信這份感情值得感激

香港迴歸祖國的慶典活動 篇三

香港慶祝迴歸祖國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1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七樓隆重舉行。

、李鵬和錢其琛、王漢斌、張萬年等中央代表團成員在主席台就座。國務院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錢其琛主持儀式。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第一個宣誓就職,國務院李鵬監誓。

接着,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23名主要官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行政會議14名成員,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 會59名議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常設法官、高等法院法官36人,分批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職。隨後,李鵬講話,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成立表示 熱烈祝賀,並且宣佈:從今天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開始實施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也發表了講話,他提出“我將以忠誠的心志,堅決執行法律賦予香港高度自治的神聖責任,帶領650萬富於創業精神的香港市民,堅定地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路向前進”,並堅信香港迴歸祖國,實行一國兩制,前途必定更加輝煌。

當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舉行。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典上發表講話,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回到祖國大家庭的600多萬香港同胞表示親切問候,並鄭重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是中央政府一項長期的基本方針。同時董建華髮表標題為《追求卓越 共享繁榮》的講話。隨後進行了盛大的文藝演出。

首都慶迴歸

當日下午,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香港迴歸盛大招待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全國56個民族的代表及首都各界人士等共四千多人出席。當日晚,中共中央、全國人大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首都各界慶祝香港迴歸祖國大會”。江澤民在大會上講話指出:香港迴歸,標誌着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佔的百年國恥,開創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誌着我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標誌着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

香港迴歸是什麼時間 篇四

香港迴歸的時間是1997年7月1日。

香港迴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 1997年7月1日當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長達155年的英國的統治,香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管理。絕大部份香港華裔居民自動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因此這一天也成為香港迴歸紀念日。

香港迴歸的日期 篇五

1997年7月1號

香港迴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香港迴歸,標誌着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佔的百年國恥,開創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誌着我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標誌着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