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9W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多篇】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一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整個故事讚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本文的教學設計,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重視探究性閲讀過程的指導,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度地巧問妙點,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同時巧妙地運用農遠資源,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充分培養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又充分體現“反覆誦讀、情感薰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從根本上有別於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式,充滿了人文情懷。

因此這節課在課型設計上我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讓學生在初讀到位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牢牢抓住“神機妙算”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詞,並以此輻射全文,擺脱“多餘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整堂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以創新為靈魂,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思為本、以創為本、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的教學思想,寓學生的主動研究於閲讀活動之中。並緊扣單元訓練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議、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覺理解課文,感悟活的人物形象,並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説。

在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兩處語言點引導學生讀悟並進行創新,從而在品讀活的語言中品悟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深深植根於孩子頭腦中,使孩子的語言與精神協同發展。

第一,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説説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有的同學説:“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有的同學説:“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我又説:“假如你是魯肅,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於是,我又試着問“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諸葛亮,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第二,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課文寫諸葛亮的話的共有11處,只有一處有提示語,而且是個“笑”字,請你聯繫課文,想想諸葛亮此時在“笑”誰?為什麼而“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笑?然後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品讀、感悟,品出諸葛亮這一“笑”,不僅“笑”出了他的大度,更“笑”出了他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這一笑值千金,是課文的“點睛之筆”。從而讓人物的形象站起來、活起來,並進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另外,在農遠資源的運用設計上,只是為了讓它為教學服務,注重考慮適時、適度以及活用,讓它真正為教學爭光添彩。如:插入周瑜自歎不如與諸葛亮笑自己的樣子,目的是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人物形象。插入示範朗讀更是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和更好地感悟人物內心世界,同時培養學生的研讀能力與朗讀能力。

但這節課也有很多的不足,我覺得很遺憾,特別是沒有很好地起到農遠資源應用的示範作用。課前思想認識不足,準備不夠充分。首先在選題時沒有跳開所任年級,去選資源多一點的課文;其次備課時沒有很好的考慮到學生實際及怯場的狀況,以致本該出彩的地方沒達到高潮,甚至在指導讀諸葛亮笑的時候有點頭重腳輕的偏差等。總之還有很多地方不盡人意,懇請各位專家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下《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二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諸葛亮,是文中着力讚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感受其他人物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那麼怎樣來去欣賞和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呢?教學時,我讓學生走入文本,在學生充分閲讀、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神機妙算”這個詞來引導學生體會諸葛亮的機智過人。我主要從諸葛亮知天時,曉地理,識人心,有謀略四個方面展開。先是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接着引導學生把前後相聯繫的句子對應起來看,聯繫上下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首先,課前我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把與中心有關的幾個問題歸納好,然後講讀課文時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認真讀書,邊讀、邊思、邊議,把問題的解答進行歸類,從而看出諸葛亮知天時,曉地理,識人心,有謀略,在草船借箭的全過程中神機妙算,才智出眾,不愧是我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學生準確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為落實高效課堂,教學時我還深刻領會教材,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彙報到通過三天之後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説説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通過細細地品讀體味,一個活生生的搖着鵝毛扇談笑風生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有謀略的大智大勇的諸葛亮躍然紙上。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後,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總之,本文的教學,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的語文綜合素養,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美中不足,就是教師引導的還是過多,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日後教學應注重學生在朗讀、説話中語文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總之,自己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積極進取,精益求精。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三

第十冊《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一、從題入手,因題質疑。

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質疑。

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草船借箭”?為什麼説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

這一目的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二、自主閲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全班交流,各抒己見表現個體思維等方面的差異。

摘錄課堂片段:

生:我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在他知道江上霧很大,曹操不敢輕易出兵,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他就能借到箭了。(板書:“神機妙算”。)

生:我有補充。從江上霧很大,我聯想到前文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從這裏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天氣早就預測,熟悉氣象。(板書:“熟悉氣象”。)

師:真好,剛才這位同學能聯繫上文來理解內容。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曹操説的這段話,從這段話中你還知道什麼?

生:我知道了諸葛亮對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預料準確。(板書:“懂人心”。)

生:我知道了曹操是個謹慎多疑的人。我從“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兵。”可以看出來。

生: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赤壁之戰》一文,我瞭解到曹操是北方人,他的將士大多數是北方人,不善於游泳,不善於水戰,所以他不敢輕易出兵。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曹操説的話看出來的。

生:老師,我有問題。如果曹操命令弓弩手一齊向江中射火箭,諸葛亮就借不到箭,而且船會起火,不是更好嗎?如果我是曹操,我就會這樣做的。

課前對於這個問題並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所以當有學生提到的時候,我感到有點無法回答,但是我並不是用生硬的解釋去搪塞學生,當堂就表示自己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請學生容我在課後尋找一些資料去解釋這個問題。這樣一來,學生也能夠諒解,要是濫用老師的所謂權威,我認為現在的學生很有個人見地,並不會生硬地搬用和執行他們認為不合適或無法認同的理論或要求,反而會給學生造成一種老師不懂裝懂的認知,不利於以後教學工作的開展。在課後,我詢問了同事和查找了很多資料,但是,並沒有特別令人信服的説法,但我從《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故事中知道曹操很固執,他不易聽信別人的意見;曹操的器量還比較小,於是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解釋:火箭和普通弓箭相比,箭比較便宜,看不清虛實。以曹操的性格特點怎麼捨得用火箭呢?再説,當時曹操並不知道船上都是草,他一心以為是對手來攻打,他的目的是殺傷對方的士兵,所以用普通弓箭較為符合當時的情況。對於這個回答,學生也認為是比較合理,能讓人信服的。

這一環節在師生相動,生生互動中,通過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聯繫已往知識突破重點。還能讓學生理解到:“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未必不如師。”用學生的話來説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樣就能營造一種開明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長處,間接做到了“成功教育”。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課堂上學生質疑:如果三天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會怎樣呢?問題一提出,引起學生極大興趣,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説,諸葛亮肯定大難臨頭中周瑜的詭計了,有的説,諸葛亮足智多謀,定會有化險為夷的計策,有的説,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一回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圍繞諸葛亮這個人物命運的預測,學生的看法雖然不同,但言之有據。我沒有輕易下結論,而是肯定學生的思維,並鼓勵學生課後閲讀,繼續探究。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積累,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的逐步建立。

教學中存有不足之處。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日後教學應形成自己較穩定的教學風格,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並不是教學參考中的重點,而應注重學生在朗讀、説話中語文能力的培養。同時,對於學生的質疑要和、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前要多考慮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各個問題,儘量減少“卡殼”的情況出現。

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 篇四

《草船借箭》一文教學結束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脱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質疑問題,都是牽着他們走。可今天這次課堂上的兩個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那麼,我們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呢?通過《草船借箭》一文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安全的學習氛圍。

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良好的民主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當學生提出第一個疑問“借”用得不對時,我就進行糾正,他也許會有苦惱,也許會有被批評的不悦,而我並沒有這樣做,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張揚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在上《草船借箭》一文時,如果我直接批評了那位學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麼不對?”那樣,學生就不會發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過這個“借”字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然更不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我先告訴那個學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諸葛亮的。”相信這個學生會很受打擊,以後可能只會遵循所謂的“正確與否”,從此扼殺了兒童創造的天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五

這一課時的主要環節

一、導入,瞭解羅貫中和《三國演義》

二、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認讀詞語,寫字(三個生字)

四、再讀課文,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這一環節出示了三個問題

同學們帶着問題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批註。

巡視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問題集中在“為什麼要草船借箭”這一塊塊兒,女生較多。我看了兩個平時學習成績挺不錯的女生,他們把草船借箭得原因歸納為:兩軍交戰,需要弓弩。很顯然,她們對課文理解的不深入,沒有抓住關鍵,也可以看出她們沒有讀過《三國演義》。而男生普遍表現不錯,他們大多數能概括出草船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想接機陷害諸葛亮。而且有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能聯繫名著本身,不侷限於這篇課文。這一點不錯。

五、不同角度講故事

課文中設計的人物有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四個人物,我讓孩子們任選一個角度,講述故事。ZJX同學很積極,最先來講。他是從周瑜的角度來講的,講得很認真,但是他的講述還是存在問題的,因為如果是周瑜的話,中間諸葛亮的準備過程以及密謀過程,在諸葛亮“借”到箭之前,周瑜是不知道的,他是事後才知道的。

對該生的講述漏洞我進行了特別的強調,希望其他同學引以為鑑。但由於時間關係。只有這一位同學講課故事。

回顧以上教學環節,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困惑:

1.五年級的生字詞教學不應是重點,沒必要單獨拿出來,而是融入到讀課文的過程中,在讀中認識,讀中感悟。重難點字的書寫必須放到課堂,但可以換一種形式,比如,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寫會不要出錯,然後聽寫,全對有獎勵。這樣驅動可能戰果更好。

2.讀還是太少了,不紮實,導致很多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

這個問題很嚴重,幾乎每節課都存在,但由於趕進度又時常忽視,哎!可是進度是主要的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學生語文能力的真正提升才是最重要的啊!兩個課時講不完就三個課時講嘛,沒有人規定所有的課必須兩個課時講完啊!

3.講故事的環節不應該放在這裏

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只是初步瞭解,此時就安排從不同的角度講故事顯然不合理,這個環節應該放到第二課時學生深入體會人物形象之後,這樣,近兩個課時的學習,讀課文美容立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理解,講起故事來更輕鬆一些。

那麼這節課的。這個環節應該怎樣改進呢?應該在第四個環節學生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個結果之後,讓學生按照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發展順序講一講這個故事,豈不更好!

4.尊重學生的認識和表達

在交流故事的經過時,我總是顯得沒有耐心,隨意打斷學生的理解發言,只因我覺得他們講得太細了。而課堂上不應該老師把學生的發言往老師自認為正確的標準答案上靠。這個時候,如果學生存在困難,何不給學生搭起一個支架呢?比如填空式、關鍵詞提示等。而且過渡引導的時候要發揮雙重作用:既要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又要點明文章的關鍵所在。

明天的課一定要讓充分閲讀充分交流!

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 篇六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堅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以此為理念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本節課的設計力求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看書”的條件,有“思考”的時間,有“表達”的場合,有“創新”的機會。根據年段目標,把理解和感悟兩個方面作為教學的重點,結合單元目標組織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本節課我始終圍繞單元目標“感受人物形象”來進行教學。無論是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是其他人物形象,我都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體會,即使到了最後的粗知人物形象,也都是緊扣文本,做到讓學生非讀書不可。

如何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本節課的重點。怎樣設計這個問題,並且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我採用倒序導入的方式,抓住課文最後周瑜説的話進行設疑。不是老師拋出問題,而是學生從周瑜的話中提出問題,一來是檢驗學生抓關鍵詞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句子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從而達到引導學生通篇學習課文的目的,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通過人物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小練筆是本節課的亮點。人物的語言很簡單,但要透過語言去體會人物心理,摸透人物心思,從而整體把握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笑”這個點上有文章可做,可探究性強。進行展示的幾組學生的語言表達比較他們預習時所寫的內容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並且在體會人物心理方面也是比較到位的。因為不是表演課,所以學生具體演得怎麼樣就不做詳細評價,只要學生能達到“通過人物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的目標就足夠了。

指導學生根據人物心理讀出説話人的不同語氣是本節課的遺憾點。在指導朗讀諸葛亮笑的那句話雖然是結合了小練筆,讓學生體會到了人物的心理,但在創造性朗讀上的指導還有所欠缺。後面指導朗讀周瑜的話,學生的理解還比較單純,只是停留在失落、無奈等表層上,如果我能把自己對人物此時的心理感受朗讀指導一下,可能學生又會看到一個除了失落、無奈,更多的是心有不甘的周瑜形象,這樣一來,人物的形象就更豐富了。

最後的質疑問難是本節課的嘗試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都能圍繞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引發思考,有理有據地進行解答。雖然有一個看似與課文無關其實很考思維和總體把握文本能力的問題:曹操為什麼不用“火箭”?學生在上課前一天問過我,當時我沒跟他們交流,並期待他們上課能提出來,結果沒能在課堂上迸發思維的火花也比較遺憾。但在課後作業反饋上學生都能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尋求答案,激發了他們的思維,做到了課堂向課外的延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閲讀和探究的能力。

總體來説這節課的設計簡單扼要,就是抓住周瑜和諸葛亮的兩句話進行教學,在通篇閲讀、交流彙報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閲讀感受,比較好操作。一節課下來我自己感覺是比較輕鬆的,雖然還是難免有些虎頭蛇尾的地方,但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是學有所得的。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七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為了切實落實好“生本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出發點,設計每個教學環節。儘量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一、我首先“從題入手,因題質疑”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草船借箭”是什麼意思?“誰用用草船借箭”?“為什麼用草船借箭”?為什麼説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二、課堂中我利用導學案教學,小組合作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彙報到通過三天之後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説説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最後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的。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三、在“自主閲讀,合作探究”這一環節,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採用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有預設的問題,如“草船借箭為什麼能夠成功?”“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最好,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就一此問題作為切入點,引領全班學生交流。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覺得這是體現生本高效課堂的`個關鍵所在。

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大的疑惑是:對於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到位的統一?這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總之,我認為課堂上應該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語文綜合素養,重視探究性閲讀過程的引領和指導,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當,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使學生在每一節課堂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生本高效”才不會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