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説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81K

2021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和傳説多篇

冬至習俗 篇一

1、北方吃餃子、餛飩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餛飩的意義主要在祭祀,其次才是食用。有古人認為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破陰釋陽,支助天地間陽氣生長。

2、南方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冬至節的傳説故事 篇二

關於冬至的故事(一)

吃餃子習俗追溯到東漢時期,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於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後,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説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關於冬至的故事(二)

相傳六朝梁武帝時,南京舊名尚為建康城。有一日,一老者獻樹種給樑帝,稱樹種從南疆深谷中採得,已聚天地靈氣,若悉心照顧,必可福佑大梁。樑帝觀之,曰:“不過一柏樹種。”不信其説,隨手將其種於宮苑中。兩三年內,雖然無人照料,樹種依然生根發芽,鬱鬱葱葱。數年後,靈氣凝聚,竟生為樹靈。

樑帝信佛,廣建寺院,勞民傷財,不理國事,一心出家,民間哀聲哉道。樑帝自己不吃葷,不許百姓吃葷,也不許民間以葷祭祀。諸神見貢品皆為素食不悦,奏玉帝,雲其不敬天神,玉帝聞之亦不悦,故使建康城大旱三年,以示懲戒。

樹靈不忍見百姓受苦,冬至日,化為一少女,名姣,教百姓偷偷以麪皮為衣,裹肉其中,捏成各種形狀,作食祭祀;又耗自身靈力放棄成仙,為建康城求雨。玉帝感念其犧牲,使建康城恢復風調雨順。一時之間,百姓間廣為傳唱,供奉為神。樑帝聞其神力,又見其美貌,欲納為妃,操縱其神力一統天下。姣不願,樑帝怒,遂殺之,不欲為他人所得。

姣死後,玉帝為其不公,設侯景叛亂,將樑帝餓死台城,並許姣位列仙班,為民間掌管五穀。姣真身所附柏樹亦守護建康城千餘年而不倒,兵火戰亂不損其分毫。傳至現今,是為六朝鬆。百姓感謝她,將她發明的食物命名為餃子,在其出生的冬至日食用,並在冬至日虔誠祭祀神明祖先,以示恭謹。

冬至節的來歷 篇三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説。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