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8W

都江堰旅遊景點介紹(多篇)

虹口 篇一

都江堰虹口旅遊區是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系原始生態保護完整的新開放的旅遊景區,集高山、峽谷、清泉、瀑布、原始森林等優美的自然風光,有“西部第一漂”稱號的虹口漂流。保護區地處都江堰市西北邊隅,從四川盆地邊緣突兀而起,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峯光光山達4582米。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地質地貌,區內奇峯聳峙,古木參天,溪澗縱橫,飛瀑濺珠,風光旖旎。四季長流,清澈見底的白沙河貫穿全境,河水咆哮,河兩岸竹木蓊鬱,連綿山峯相峙,立壁如削,堪稱“成都小三峽”。漂流是虹口景區的一大特色。白沙河漂流段全長15.2公里,河水清澈透明、水流有緩有急。在虹口鎮上花88元買好票後,就可以穿上救生衣、特製的T恤、短褲和草鞋,坐車來到河的上游,即可上艇。皮划艇可坐4人,一前一後各有一個划艇的艄公。汶川地震後,漂流河段沒有受到大的破壞。從高原村到廟壩的“自由漂”已被疏通,而廟壩到峽口的“勇士漂”河段因山體滑坡形成了不少小堰塞湖,水流更加湍急,比地震前更加刺激。

龍池國家森林公園 篇二

龍池國家森林公園景區位於成都西北部都江堰市境內,距成都市僅84公里,距都江堰30公里,是中國20個重點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她為人們提供了迴歸大自然優美、迷人、神奇的佳境。

龍池國家森林公園地貌構造形成於1.9億萬年前的三迭系後期,動植物起源古老,古化石眾多,被稱為“活化石”的珙桐、蓮香樹、銀鵲、圓葉玉蘭等瀕危樹種在此生機勃勃,野生動物有金絲猴、大熊貓、羚羊、金雞和巖牛等,被中外專家譽為是“野生植物基因庫”、“動物天然樂園”。

春暖之時,萬木復甦,翠綠連綿,萬綠叢中,報春花、杜鵑、牡丹、野百合等爭芳吐豔,遍佈林間;炎炎夏日,這裏是避暑之勝地,遊人或泛舟湖中,或戲水溪澗,聽林海陣陣濤聲,聞百鳥聲聲啼鳴,爽風拂面,舒目清心;金秋時節,紅葉遍嶺,層林盡染,隨風飄零的葉片給森林鋪上了一層厚絨般的金色地毯,令人迷醉;冬日來臨,銀裝素裹,萬山披白,一池玉鏡,萬樹瓊花。

以上就是都江堰旅遊景點大全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到您。

玉壘山公園 篇三

玉壘山公園位於都江堰市城西沿,為精巧典型的城市森林公園,1986年曾被列為全國十大森林公園第九位。園內有玉壘、玉屏、翠屏、盤龍、金龜、文筆諸峯。佔地30餘公頃。長約1500米的古驛道和縱橫交錯的遊山小徑連接着12個主要景點。園內城隍廟大殿、十殿、靈官樓、馬王殿及明代古城牆、玉壘關和西關城樓近年來修葺一新,新建了鬥犀、含暉、掬翠、金雞、芙蓉、浮雲、覽波等8個景點。園內林木繁茂,殿宇亭閣或藏或露。在公園高處可東眺錦繡平川,西望巍峨羣山。矗立在進入公園石徑兩側的十殿,現經修葺 ua ,重塑造型生動的`大小二三百尊彩繪泥塑。遊山小道,迂迴曲折,林木葱鬱,鳥鳴蟬噪。西邊為大擂鼓坪,相傳古時黑龍水淹平原,一個叫金雞的青年與芙蓉姑娘勇鬥黑龍,羣眾在這裏擂鼓助戰,因此而得名。雄偉的宣威門城樓高聳,登上古城可到鬥犀台,漢代應劭《風俗通》所記“李冰斗犀”的神話就發生在這裏。在高台憑欄俯視,危巖壁立,大江東去,波濤滾滾。宣威門外虎頭巖西便是玉壘關。公園大門牌坊,鏤空雕刻,檐角飛金,中額“玉壘山”3字為張愛萍將軍題書,牌坊左為“龍吟”,右為“鳳翔”,照壁為趙藴玉墨書字徑達5尺的“勝地尋蹤”。

城隍廟 篇四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一座封建世俗性很強的廟宇。廟宇設計,風格獨特,依山取勢,依坡形地勢建築,結構極為謹嚴奇巧。清華大學建築系師生來此考察後,認為這是富有道家哲學思想的道教古建築。自下仰望,建築羣分為上下兩區,呈丁字形。登百餘級石階,進頭道山門,兩旁為“十殿”。在一條30餘米長的上行梯道兩側,呈對稱跌落佈局。每殿相鄰,可見層層飛檐,如入雲霄,有一種森嚴神奇之感。有蜀中“鬼城”之稱。

青城山 篇五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於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主峯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峯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山和後山。前山是風景區主體部分,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後山則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

南橋 篇六

都江堰南橋位於都江堰寶瓶口下側的岷江內江上,是南街與復興街之間的一座雄偉壯麗的廊式古橋。清光緒四年(1878),縣令陸葆德用丁寶楨大修都江堰的結餘銀兩設計施工,建成木橋,名“普濟橋”。1925年重建,橋面加寬。1933年,毗河戰爭爆發,木橋中孔被拆毀,戰後修復時,增建了寨門。橋長約133米,4排5孔,白天開放,晚上關閉。1958年,橋毀於洪水,重建時改木橋樁為混凝土橋墩,增建了牌坊形橋門,仍為5孔,長45米,寬10米,正式定名為“南橋”。1979年改建,加高了橋身和通道,仍5孔。橋身為木樑鋼筋水泥柱,混凝土橋面,橋頭增建了橋亭、石階、花圃,橋身雕樑畫棟,橋廊增飾詩畫匾聯。不僅保持了古橋風貌,而且建築藝術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處旅遊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