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漢中旅遊景點介紹【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漢中旅遊景點介紹【精品多篇】

漢中旅遊景點介紹 篇一

漢中旅遊景點路線攻略

第一條:

西漢高速—南鄭協税鎮張坪—團堆村—桂花村—紅寺湖—南湖—黎坪。

旅遊達人點評:

這條線路是經過張坪村的一條新開闢的自駕遊花海線路,沿途油菜花錯落有致,風光迷人。但張坪村一馬平川,集會是好地方,攝影就很一般了,為攝影的就別跑冤枉路了,時間很貴的。

第二條:

西漢高速—洋縣蔡倫墓—城郊朱䴉梨園景區(可賞幾萬畝梨花)—城固桔園(賞桔子花)—漢台萬畝花卉基地—勉縣武侯墓—武侯祠—南鄭—石門—紫柏山。

旅遊達人點評:

這條線路不但可以盡情領略漢中平原花海美景,還可以遊覽漢中精品旅遊景點,同時還可以品嚐到漢中地道風味小吃。

賞油菜花海攝影線路推薦

第一條:

南鄭—陽春橋—柳園村—鳳凰村—農豐村—立豐村—但家溝村—合同巖村—高台鎮—漢中。

攝影達人點評:

該線路位於淺山、丘陵地區,油菜種植面積大,油菜花海景觀層次強,是花海觀光、攝影的理想場所。但在農豐村 立豐村 但家溝村之間為泥土路。

據驢友反映最震撼的兩個地方:

1、合同鄉山坡林場俯瞰;

2、陳家村水庫周邊,尤其是穿過陳家村後的浩瀚花海。

原因是這兩個地方都可以登高望遠。

第二條:

南鄭南湖—青樹鎮—漢山頂—歇馬鄉—大河坎。

攝影達人點評:

該線路以大漢山為核心。可以觀賞方圓近百公里的油菜花海景觀,同時大漢山農家樂也非常有特色。

漢中民俗風情

陝南民歌

漢中秦嶺巴山地區,自古迄今有傳唱民歌、山歌之風,內容廣泛、豐富,形式多樣、活潑。或一人獨唱,或兩人對唱。有通山歌(又稱茅山歌、放牛歌、姐兒歌)、山歌、小調、勞動號子、儀式歌(迎親歌、哭嫁歌、拜壽歌、祝酒歌、拳歌、禮賓歌、孝歌、説春歌、勸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盤歌、兒歌等。一般情趣詼諧,幽默含蓄,曲調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細膩,多有川楚之風,不似關中陝北民歌粗獷豪放。

鑼鼓草

山區農民集體換工在田間薅草時,為加快進度,一至三人在人羣后,邊敲鑼鼓,邊唱督工歌,隨機隨情編唱,尤其多在進度慢或做活質量差者身後邊敲邊唱,以激勵幹活加快進度,提高質量。該形式使生產場面熱鬧活躍,消除勞動者疲乏、勞累、寂寞之感。

社火

漢中市各縣流行。一般在春節時街鎮村巡迴表演,形式多樣。有懸台芯子、高蹺、地社火等,以各種臉譜服裝扮演戲劇人物、場面,溶音樂、舞蹈、美術、雜技於一體。陝南懸台芯子社火尤為著名,多層鋼架上迭次飾立戲劇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層者,驚險異常。還有舞獅、彩蓮船、竹馬、龍燈、板凳舞、貝殼舞等形式。

焰火

又稱“放花”。一般於春節或元宵節等喜慶節日放焰火。洋縣磨子橋焰火自清代以來為最著名者,曾奉調入京參加國慶焰火晚會。主要有竿子花、笸籃花、馬花、沖天炮、滿天星、流星趕月、鬧龍宮、火樹銀花、連珠炮等160多個品種,五光十色,絢麗多彩。

漢調二簧

陝南地方戲劇,由漢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調發展而成,音調為漢中一帶發音,與湖北漢調戲相似。長於文戲,巴山氣息濃郁,音調幽雅,唱腔婉轉,道白柔和,語言風趣,表演細膩,純樸大方,唱腔及唸白巴山音韻很重,以川味見長。板式有上、下調之分,上調多用於表現悲愴、淒涼、憤慨情緒;下調多表現舒暢、明快豪放情緒。本市漢台區、西鄉縣、鎮巴縣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漢調二簧,今漸無。

漢調桄桄

又稱漢中梆子戲,是陝西九大劇種之一,也是陝南最大的劇種,屬梆子腔戲。其唱、白吐字歸韻,均以漢水流域語音為基礎,用梆子樂器擊節發出響亮節拍。始於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點,又溶入川劇、漢調二簧柔和婉轉之長,形成鮮明地方色彩和風格。漢調桄桄音樂優美,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表演動作大方,樸實,唱腔喜怒哀樂界限分明,生、醜、淨、旦,行當齊全,唱、念、做、打,和諧完整,頗能代表漢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純樸大方的性格特徵。

端公戲

本為古代巴蜀巫師(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後發展為民間歌舞劇,屬地方小劇種,一般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現男女愛情內容,故又稱“對對戲”。適宜排演小型劇目,其唱腔樸實柔和、表現形式活波灑脱。唱詞幽默風趣,藝術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山區農民集體換工在田間薅草時,為加快進度,一至三人在人羣后,邊敲鑼鼓,邊唱督工歌,隨機隨情編唱,尤其多在進度慢或做活質量差者身後邊敲邊唱,以激勵幹活加快進度,提高質量。該形式使生產場面熱鬧活躍,消除勞動者疲乏、勞累、寂寞之感。

傳統民居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 ,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各種民居,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頭房:多建於山區,鎮巴、西鄉山區很普遍。顧名思義,石頭房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後牆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牆,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房經風耐雨,造價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圓木壘成,並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樑上,再以竹篾條結紮並以蓼葉覆蓋。有的人家在橫樑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房多建於林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吊腳樓:多建於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磚石為支撐,上面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開間不大,但樓—廠可防水,樓上很涼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於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房開間比正房小,兩端有圍牆相連,牆中間朝南刀:門。四合院由正房、廂房和過門組成,中間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隨着經濟的發展,農村磚房和城市樓房日益多起來。

漢中地方特產

漢中麪皮

陝西漢中當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其製作工藝於2011年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菜豆腐

又稱菜豆腐粥,製作歷史悠久,原為招待客人的佳餚,現為大眾化食品。將黃豆浸泡、磨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豆腐質地細嫩,色澤青白如玉。吃法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粥,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粥食之酸香可口;用白水加大米煮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該粥食之醇香甘甜。食酸味豆腐時,配以油煎辣椒、蒜泥、芫荽等拌成的佐菜,清香意爽,餘味無窮。菜豆腐營養價值高,經濟實惠。

漿水面

漢中各地均喜食漿水面,尤其城南關幺兒拐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漿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稱花辣菜)為佳,或用白菜、芹菜等製作,將菜在沸水中煮燙至半熟,放入瓦盆罐,加入漿水湯,一至二日菜色變成金黃色,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薑末、花椒粉等調料及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內作臊子。漿水面條人工擀作,頁寬、條長、片薄。熟麪條調上漿水菜臊,澆上辣椒紅油。其色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是漢中有名的風味小吃。

天麻

漢中天麻歷史悠久,產量多,質量優,而與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並列為中國六大著名天麻。漢中天麻個頭大,表面皺紋緊密,皮細肉厚,質地堅實,斷面白色,半透明,無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在藥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味甘,性微温,無毒,益氣養肝。主治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息風定驚、肝風內動、驚痛抽搐、小兒驚厥、口眼歪斜、語言蹇澀、神經衰弱等症。陝西漢中、雲南昭通及四川巴山丘陵地區,為中國野生天麻三大產區。除銷於國內,還出口港澳等地。陝西省天麻的分佈,以漢中為中心,主要產於寧強、勉縣、留壩,城固、南鄭、西鄉、鎮巴和商洛地區的丹鳳、山陽等縣。

紅豆腐

漢中市各縣均產,以城固縣上元觀鎮紅豆腐最 為著名。用優質黃豆製成豆腐塊,切一寸見方,恆温發酵,以食鹽、花椒、大香、桂皮、良姜、砂仁等19種調味品浸拌淹漬後晾乾,再用大麴酒、辣醬調製混合入壇密封,用自然氣温調節壇內温度,使二次發酵,存放三年而成。外觀棗紅色,內呈杏黃色。口感鬆軟、細膩、鹹辣。1981年中國調味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同類產品第三名。

黃酒

洋縣、城固等縣生產,以洋縣謝村黃酒最為著名。謝村黃酒自清同治元年(1862)始釀,迄今仍享盛譽。黃酒以小麥作曲料,用烏藥、梔子、肉桂、黃柏、細辛、當歸、菊花等10多種中藥材製成酒麴,精釀而成,酒味香醇濃郁,色澤橙亮透明,深受消費者喜愛。

罐罐茶

略陽縣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種類,後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麪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來時,煮茶就以早點而飲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種茶食本為氐羌人生活習俗,流傳至今。

西鄉牛肉乾

相傳有100多年曆史,採用優質“西鎮牛”肉為原料,烘烤而成,皮呈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酥可口。

臘肉

臘肉,又叫煙燻肉。每逢冬臘月,家家户户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七至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乾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薰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薰幹。秦巴山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製臘肉的有利條件。如自家不燒柴火,便託鄉下親友薰上幾塊。薰好的臘肉,表裏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裏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陝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讚語。臘肉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久放不變質。

黑米與黑米酒

漢中洋縣盛產黑米,也是黑米的原產地。相傳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在洋縣、城固交界處發現並選育而成。史載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珍稀名貴,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稱。 黑米酒,就是選用當地特產的優質黑香米為原料,採取特殊的制曲、發酵、糖化、蒸餾、陳釀、勾兑等工藝精釀而成。

漢中旅遊景點介紹 篇二

花果山

漢中市花果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漢台區河東店鎮東部,依秦嶺南坡,傍褒河流水,屬淺山丘陵地區,海拔高度550米-850米,常年濕潤,温度宜人,温暖適宜的氣候和較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了媲美江南的極富綠色、生態、休閒、養生的生活形態。

花果山景緻秀麗,層次豐富,集“奇、險、古、秀”於一體,三條登山旅遊環線可步行登頂,登山環線大部分為緩坡,道路系多年自然踩踏而成,途經之處,穿越分佈於我國最北緣地帶的柑橘園、秦嶺南坡特有的救兵糧灌木叢、成片高聳入雲的松樹林、柏樹林以及120餘畝紅粉白黃相間的格桑花海,豐富多姿,蔚為壯觀。山頂之處,松濤陣陣,放眼望去,羣山如黛,漢中盆地,一覽無餘,濤濤漢江,尤如白練,令人心曠神怡,是親近大自然,陶冶情操的好去處。

推薦理由:農家樂眾多、休閒、採桔

維羅納莊園

位於漢中市鋪鎮雙廟村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距離漢中市9.5公里,距離漢中東出口3公里,距漢中北出口11公里。

以薰衣草種植以及深加工為主。常年馬鞭草、向日葵、虞美人、鬱金香、玫瑰、百合、百里香、波斯菊等數十種香草和花卉植物競相開放,四季繽紛,美如花海。

推薦理由:燈光夜景、菊花展、恐龍展、兒童遊樂

徐灣荷園

徐望鎮千畝荷園位於漢台區東北部丘陵腹地徐家灣村,距主城區16公里,交通便利,這裏是一個田成方、樹成蔭、渠相通、路相連,鄉土氣息濃郁,成羣白鷺飛舞的新田園。

在城市喧囂之中私藏東北一片蓮葉田田,詩意花捲。自然美的獨特氣質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和市民前來觀賞。漫步於荷園田間,花韻醉心,飲一壺荷葉新茶,清新沁脾。有幸於此一賞荷花之秀,一品荷花之雅,一讀荷花之韻,於紛繁俗世之中覓得一方淨土,享得幾許閒適,實乃一大快事。

推薦理由:賞荷花、吃蓮子、喝蓮葉茶。

漢明桔園

漢明桔園位於漢王鎮漢明村。地處偏遠的漢台區漢王鎮整合生態、文化、旅遊資源,以登漢王青山、覓劉邦蹤跡、遊萬畝桔園為契機,吸引遊客來漢王古鎮訪古遊覽。旅遊業的快速興起為該鎮興鎮富民尋找到了一條新途徑。

漢王柑橘紅了,歡迎廣大遊客和户外愛好者來此登漢王青山,覓劉邦蹤跡,遊萬畝橘園,嘗生態蜜橘,品檳豆涼粉,覽鄉土風情。

天台山 (國家AAA級景區)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北依巍峨秦嶺,南俯漢中盆地,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市區以北18公里處,是全國距離中心城區最近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園內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歷史厚重,宗教文化濃厚,集“奇、險、古、幽、秀”於一體,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俱佳的城郊型森林公園,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公園面積3674公頃,海拔640——2038米,轄天台山、啞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區共112處景點,其中天台山和啞姑山分別為陝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聖地。

推薦理由:登山、祈福、養生。

石門景區(國家AAA級景區)

石門棧道風景區位於漢中市西北郊,距離漢中城區15公里,景區總面積6875公頃。它以石門水庫為依託,風景秀麗,古蹟薈萃,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景觀俱佳的國家水利風景區。這裏有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開鑿的通車隧道,這裏是中國的棧道之鄉,這裏是第一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的誕生地;這裏是美女褒姒的故里……

景區山勢險峻,怪石嶙峋,翠峯林立,清代文人王晚香概括為“褒谷二十四景”,石門水庫的建成更是錦上添花。高峽平湖,碧波盪漾,遊船、快艇穿梭於17公里長的水上長廊,可飽覽湖光山色,怡人美景;驚險刺激的高空雜技表演與石門迷人的綠水青山融為一體,吸引了眾多遊人。

推薦理由:棧道、摩崖石刻、石門庫區

褒河森林公園(黃花河景區)

陝西省褒河森林公園位於秦嶺南麓、褒河下游,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市15公里。公園總面積3312公頃,森林覆蓋率92%,園內森林茂密,種類繁多,有種子植物1500餘種,野生動物20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羚牛、金錢豹、斑羚、大鯢、大靈貓、錦雞等20餘種。

褒河森林公園西邊有石門水庫和316國道相鄰,中間有黃花河一溪四季常流的清水穿過,步道盤盤,依山就勢,溯溪而上。據説共有台階888級,天梯石棧相連,百步九折,一步一台,拾級而上,不時有瀑布深潭迎面而來飛珠濺玉,濤聲陣陣。園內共有景點51處,著名的水景有黃花飛瀑、鏡潭映翠、金銀鬥瀑布、幽谷七疊等。石景有石蛙望月、呼嚕睡石、奇峯林立等。名勝古蹟有漢王遠眺、漢王林海、漢王城遺址、棧道懸壁,大壩龍盤等。

漢中旅遊景點介紹 篇三

古棧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廣為人知:劉邦取漢中後於公元前206年按大將韓信的計謀,派少數人修建棧道,以轉移鎮守關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而暗地裏沿着西邊艱險的陳倉((即秦棧)北出大散關,攻佔了陳倉城,進軍咸陽。故事中的古棧道,主體的90%是在漢中境內。

棧道是我國古代在峭巖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艱鉅,路途險惡,是我國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蹟,《戰國策·秦》記載“棧道千里於蜀漢”。川陝之間的棧道始建於戰國時代,拓展於秦漢兩代。由於古代戰火焚燒和2000年的蝕毀,古棧道留下斑斑痕跡,引人感歎。

現在棧道故地修有仿古棧道,遊人行走其上,即可領略山水秀色,還可感懷千年歷史的滄桑。

主要棧道段:

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長安縣,叫子口;南口在洋縣,叫午口,全長420公里。鴻門宴後,劉邦被項羽貶到巴蜀地帶做漢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漢中。途中他聽張良的主意,燒了走後的棧道,以防止項羽南侵,又可使項羽不疑心劉邦北上。子午道的沿途有蔡倫墓祠和張騫紀念館。

褒斜道,南口在漢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縣的斜谷,通稱褒斜谷,全長470公里。棧道南端叫小石門,北端叫大石門。自戰國起,就有人在谷中鑿石架木,修築棧道,歷代踵繼,多次增修,後人就命名為“褒斜道”。漢武帝大加修鑿褒斜道250公里,從而出現了“棧道千里,無所不通”的盛況。當時開鑿山石不是用鐵器或火藥,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隧道內壁和石門南褒河兩岸崖上,留下漢魏以來歷代著名官員和文人雅士的提名和留詩,通稱“石門石刻”。1971年修建石門水庫,17萬方主要石刻移入漢中博物館保存。

金牛道,又叫蜀棧,是古代川陝的交通幹線,北起陝南勉縣,南至四川巴中大劍關口。此道川北廣元到陝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讚歎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陳倉道,北起寶雞的陳倉,南到漢中勉縣。

武侯墓

武侯墓位於勉縣城南4公里的定軍山下,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葬地,墓區山環水抱古木參天,四季如春風景宜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陝南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諸葛亮生前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官至丞相,封武鄉侯。公元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蜀漢朝廷遵其遺命,歸葬於定軍山下。死後諡“忠武侯”,千百年來,人們都稱其墓地為“武侯墓”。 墓園內現遺留各時代碑石餘通,匾額34塊,對聯29幅,三國故事壁畫100餘幅,碑石匾聯內容,多為讚頌諸葛武侯之詞。各時代的鐘鼎爐磬10餘件。並有武侯遺文本刻條幅48塊。

張良廟

張良廟位於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台子街上,紫柏山東南腳下。這裏融名勝、古蹟、文物、風景於一體,是陝南著名的遊覽勝地。

相傳“漢九年級傑”之一的張良在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後,就激流勇退,託名“辟穀”,隱居於此。後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風,在這裏建廟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稱“張良廟”。

張良廟傍山依水,古樸典雅,終年雲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柴關、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個圈狀,廟前一水和廟後一河又成環抱之態,廟四周幽靜肅穆,方圓百

裏蒼松紫柏挺拔蒼翠,大有護法衞道之像。二水輕流低吟,如琴鳴曲;鳥語清脆,空谷傳音;再加以廟宇玲瓏,樓台迭現,常使風塵僕僕的遊客生出遊身世外之感。

佛坪自然保護區

佛坪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漢中東北的佛坪縣西北部,是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區內氣候涼爽,森林覆蓋率高,茂林修竹,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大熊貓理想的棲息地。

石門水庫

石門水庫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位於漢中市漢台區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風景秀麗,古蹟芸萃,還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遺址。

褒谷山勢險峻,怪石崢嶸,翠峯聳立,清代文人王晚香在這裏概括出“石門二十四景”。石門水庫建成後使褒谷錦上添花。水庫壩高88米,頂長260米,造型宏偉。湖水碧波盪漾,乘遊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長湖面,可盡情飽覽湖光山色。這裏水產水禽種類繁多,以大鯢、甲魚、白鷺等最為珍貴。

褒谷石門是個天然博物館。自春秋戰國以來,這是就是溝通中原、西北與西南交通的要衝。在“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上架設的棧道堪稱古代交通的奇蹟,而石門是棧道最險最奇之處。現在新建的仿古棧道飛架在陡壁懸崖上,追溯着歷史的滄桑。東漢年間採用“火燒水激”的方法開鑿成的石門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車隧道。

石門附近有漢代以來文人墨客題留摩崖石刻一百多處,最為著名的國之魂寶“石門十三品”,被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其中曹操的“袞雪”,張良的“玉盆”,鄭子真的“石虎”蒼勁渾撲,運筆流暢,《石門頌》、《石門銘》自古被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楷模;這些石刻現多收藏於漢中市博物館。連城山腰的連雲棧道,沿途石刻林立。現在已淹沒於水下的褒姒鋪,相傳是西周亡國美女褒姒的故里。

定軍山

定軍山位於勉縣城南2公里處,武侯墓就位於此山腳下。

定軍山是三國時期魏蜀兩軍交戰的著名古戰場,因此古今聞名。整個定軍山有十二連山,自西向東逶迤十多公里,宛如游龍戲珠,故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美譽。古時三國因定軍山之戰而形成鼎立局面,定軍山又因三國史蹟而廣為人知。蜀漢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威名震華夏,就是在此處。

古漢台(漢中市博物館)

古漢台位於漢中市東南部,又名七星台,相傳是漢高祖劉邦在漢中稱漢王時所建的府邸,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台上有望江樓,高約17米,登樓可以眺望漢中市全貌,此樓歷代多有損毀,現存為民國4年重建。

古漢台現為漢中市博物館所在地,館內珍藏有歷代碑刻、拓片、書畫等珍貴文物

1萬多件,其中尤以石門十三品最具盛名,有“國之魂寶”之寓,被日本書道界稱為“漢中石門,日本之師”;其中曹操的“袞雪”,張良的“玉盆”,鄭子真的“石虎”蒼勁渾樸,運筆流暢,《石門頌》、《石門銘》自古被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楷模。這些珍貴的文物都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南湖

南湖位於漢中市西南17公里的漢山南麓,是國家3A級旅遊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青山常綠,河流密佈。“青山碧水,松濤竹海,鳥語花香”是南湖獨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陝西第一湖之讚譽,是漢中靈山秀水的'集中體現者。

南湖主要景點有:攬月樓、百花園、動物園、獅子亭、瓊花閣等。景區“融碧水青山為一體,集天靈地秀於其內”,水域寬廣,林密溝深,花香四季,山、水、建築物,組合巧妙,古樸典雅,堂皇秀麗,構成一處令人眷戀的集錦式的水上園林。瓊花閣、神怡宮、攬月樓、雄獅亭、集賢殿姿態各異。或棲島嶼,或卧湖濱,或半架坡面,或突入湖心。既有曲徑通幽、青逸深邃的絕地佳境,又有登遠眺、盡收眼底的高阜山巔。湖心島上的川陝革命南鄭紀念館,講述了當年紅四方面軍在這裏戰鬥的英雄故事。陸游紀念館,讓您盡領南宋愛國詩人風騷。 景區內還有一些遊樂項目,如:高空滑索、摩天輪、碰碰車、卡丁車、空中飛車、海盜船、飛人蹦極等十多類。也有數家供遊客休息的茶座。景區為遊客提供了遊船,分大遊船、豪華艇、衝鋒舟、快艇、玻璃鋼划船等,供遊客在水上游玩。

百萬畝油菜花

漢中地處秦嶺巴山之間,氣候適宜,生態完好。漢江從源頭寧強縣開始,流經寧強、勉縣、漢台、南鄭、城固、洋縣、西鄉七個縣區。由漢江衝擊而成的漢中盆地西起寧強,東至西鄉,盆地長約200公里,寬幾十公里不等,總面積達一百多萬畝。因此,這裏極適合油菜生長。

每年春季清明節前後,漢中盆地百萬畝油菜花競相開放,燦爛壯觀。這個季節,無論是坐火車還是汽車穿行於漢中境內,都會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暢遊鄉間,信步走到田間地頭,眼際間只見一片金黃,蜂蝶飛舞,花香四溢,彷彿步入春天金黃色的海洋。

蔡倫墓祠

蔡倫墓祠位於洋縣城東10公里的龍亭鎮,是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和葬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倫墓祠佔地三十畝,是一處墓冢古建園林相結合的文物旅遊勝地。有千年古柏、漢桂、古藥樹、朴樹等古樹名木。古柏參天,翠竹成林,百鳥鳴啼,花團錦簇,芳草如茵,環境幽靜。

蔡倫紙文化博物館

蔡倫紙文化博物館位於洋縣龍亭鎮,與造紙術發明家蔡倫封地和墓地——蔡倫墓祠僅一牆之隔。

博物館主要分為南院和北院兩大部分。南院綠樹掩映,屹立着五間歇山頂古建大廳,是“紙文化陳列室”,主要展示紙的起源、造紙術在歷代的發展,以紙為載體的書畫作品、歷代有關紙的文獻記載及造紙術的傳播過程。北院建有廊式“仿漢紙坊”,展示最古老的手工抄紙的整個流程,真實再現漢年“蔡候紙”抄造的全部過程。遊客可以親自參與,身着漢裝,操作工序,做一回古代的紙匠。 博物館區還建有古樸的草棚,遊客可在這裏欣賞古樂、談心品茗。前院的“四寶齋”中筆墨紙硯齊備,遊客可以在“蔡候紙”上筆走龍蛇留下墨寶,留作紀念。

長青自然保護區

長青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中段南坡的洋縣境內,是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旅遊景區面積1萬公頃。

這裏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0種,尤以“四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為最。大熊貓在區內分佈密集,據説野外偶見率達到50%以上,且多次發現棕色和白色大熊貓。目前保護區已開放了楊家溝、蒼耳巖、山王廟三個景區。

鳳凰堡景區:春、夏、秋季的黎明和黃昏時分在華陽保護站招待所可欣賞到展翅飛翔的朱䴉;華陽古鎮上,古老的石板街、古戲樓、竹林、小橋、青瓦房等極富陝南特色;紅軍二十五軍司令部是長征時期的遺蹟;可以觀賞紅腹錦雞、雉雞等鳥類。

蒼耳崖景區:有黑龍潭、蒼龍潭、蒼耳崖、杉樹坪、石門瀑布等自然景觀;森林覆蓋,竹林密佈;如果運氣足夠好,這裏可以在野外看到國寶大熊貓的身影;而且也可以欣賞到羚牛等多種野生動物。

柏楊風景區:現為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有可能觀賞到大熊貓飲水、覓食、爭偶打鬥等難得見到的場面;而這裏的森林更是天然的氧吧,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讀書枱

在勉縣武侯祠西北1裏處。是諸葛亮當年于軍務之暇讀書之台。台前豎一石碑,上刻“諸葛亮讀書枱”;台旁也豎有一碑,上刻南宋愛國詩人陸游《遊諸葛亮武侯書枱》詩。

漢中旅遊景點介紹 篇四

青木川古鎮

青木川古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屬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小鎮——青木川,位於陝,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陝西最西的鎮,距縣城136公里,距漢中市197公里。

留侯古鎮

留侯古鎮位於漢中市留壩縣西北部,因西漢第一謀士張良在此遁世隱居而得名。英雄神仙選擇的歸處自然是風光旖旎,留侯鎮境內植被豐茂,植被覆蓋率達92%,擁有中國最大的天坦羣落——紫柏山,聞名遐邇的漢張留侯祠就坐落在紫柏山下,留侯鎮還是全國三大西洋參規範化種植基地之一。自然與歷史的交匯,讓這座秦嶺小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人前往參觀、遊覽。

諸葛古鎮

諸葛古鎮位於漢中市勉縣,南依漢江、北鄰武侯祠、東連馬超墓、西接陽平關,地理位置優越,文化資源豐厚。景區總佔地面積200餘畝,總投資約2.5億元。諸葛古鎮主體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是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大重點文化項目之一;漢中三國文化的重要展示體驗區;也是陝旅集團精心打造的集古蹟參觀、民居展示、實景演出、民俗餐飲、兒童娛樂、親水休閒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華陽古鎮

華陽古鎮旅遊景區位於秦嶺南坡陝西洋縣北部深山區的華陽鎮,古鎮內明清建築保存較為完好,古華陽縣縣城牆殘垣輪廓尚在,宋元時期的華陽鎮古塔和古戲樓風格獨特,文武官員衙門,客棧,當鋪,酒樓,茶樓等鋪板門一條街600多米300餘間為主體的明清建築羣至今保存完好。是深山中罕見的明清時期古鎮風貌。

上元觀古鎮

上元觀古鎮位於城固縣西南21公里,古鎮始建於明代天啟年間,以道觀“上元觀”而得名。古鎮的地形呈“鼈”形,鎮子上四條小街直通鎮外。城牆磚土結構,並有東、南、西、北四城門,四個城門樓建築獨特,別具一格,尤其是東門樓,活像漢中城內的鐘鼓樓,分三層,飛檐畫棟,底闊頂尖,高聳入雲,遠遠看去十分壯觀。

駱家壩古鎮

駱家壩鎮,陝南最美十大古鎮之一,是中國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位於西鄉縣的西南部,秦巴腹地的牧馬河源頭,平均海拔760米。該地為亞熱帶半濕潤地區,降水量較為豐富。面積202平方千米,人口10000餘人。轄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駱鎮村,距縣城45千米。峽(口)駱(家壩)公路穿境。景點有始建於明末清初的原生態古鎮。

青樹古鎮

南鄭縣青樹鎮位於南鄭縣城以南9公里,地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南湖、紅寺湖和大漢山的中心地帶,211省道、青黃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定漢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解放前,南鄭縣青樹鎮改名為雙坪鄉,新中國成立後,成立青樹鄉,曾設為青樹區,文革時期更名為青樹公社革命委員會,1982年恢復青樹建制,設立青樹鄉人民政府,鄉域範圍有所調整,1996年6月18日,撤銷青樹鄉建制,成立青樹鎮,2011年11月,撤銷原塘坊鄉建制,整體併入青樹鎮,成立現青樹鎮。

碾子古鎮

碾子鎮位於鎮巴縣東北角,距縣城106公里。東鄰漢陰縣雙坪鄉,西接巴廟鎮,南依紫陽縣燎原鄉,北靠西鄉縣兩河口鎮,因早期當地是一個碼頭,碼頭上有很多栓船的石柱,人們稱其為“碾子”,故當地地名由此而來。

褒國古鎮

褒國古鎮,位於漢中市漢台區河東店褒河新城內,是“褒斜古道”的起點,是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烽火戲諸侯”主角美女褒姒的故里。緊臨褒河水,依傍花果山,有山有水區伏有致,是中國古代夏、商、周、兩漢三國多重文化交融匯集之地,歷史底藴豐厚,可謂人傑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