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7W

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多篇

Ⅵ史書體例 篇一

⑴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的,如《左傳》

⑵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敍歷史事件的,如《國語》《戰國策》。

⑶紀傳體:通過記敍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如《史記》。

⑷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如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

⑸通史:不間斷地記敍幾個朝代的歷史事件的,如《史記》。

⑹斷代史:記敍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的,如《漢書》。

注:一部史書,往往可同時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屬紀傳體、通史,《三國志》屬紀傳體、國別體、斷代史。

標點符號誤用 篇二

一、頓號誤用

1、相鄰數字連用表示概數時,相鄰數字之間誤用頓號。

[例]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蜿蜒起伏,連接着高高的遠山。(1995年全國統一考試)

[解説]兩數字連用表概數,中間不用頓號。“三、四”是概數,不應有頓號,應將頓號去掉。應注意的是,相鄰的數字連用有時不表示概數,而是一種縮略形式。這時,數字之間要使用頓號。例如:“這是本詩的第三、四節”一句中,“三”“四”之間需用頓號隔開。

2、不顧內容層次濫用頓號。

[例]公司常年堅持節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評比、年結算制度、能耗預測制度和能源跟蹤分析制度,做到節能工作常抓不懈。(2004年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

[解説]第一層次用逗號,第二層次用頓號。因此,“月考核、季評比、年結算制度”與“能耗預測制度和能源跟蹤分析制度”之間用逗號隔開。

3、分句之間誤用頓號。

[例]今年春季,這個省的沿海地區要完成3700萬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1997年全國統一考試)

[解説]此句中的“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不是句子內部的並列成分,而是三個主謂句的並列,應該用逗號隔開。

4、語氣詞後誤用頓號。

[例]花園裏的花可多了,什麼海棠呀、玫瑰呀、米蘭呀……五顏六色,挺吸引人的。

[解説]名詞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短句之間用逗號不用頓號。

二、逗號誤用

1、並列成分之間誤用逗號。

[例]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斷增加,“城市垃圾處理”已成為環境保護的一大難題。(2004年全國統一考試全國卷)

[解説]“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擴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是並列關係,都是介詞“隨着”的賓語,“發展”“擴大”後面的逗號應為頓號。

2、不顧內容層次濫用逗號。

[例]打陀螺講求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轉不起來,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栽跟頭”,用力勻稱,陀螺才能平衡而快速地旋轉。(2004年全國統一考試湖南卷)

[解説]“一逗到底”導致層次不清。“打陀螺講求技巧”後的逗號應改為冒號,“用力大了”和“用力勻稱”前面的逗號應改為分號。

3、獨立的引文前誤用逗號。

[例]中國跳水隊領隊在出徵雅典世界盃賽前表示,“這次奧運會前的熱身賽預定完成三項任務,感受場館,觀察對手,摸清自身。”(2004年全國統一考試全國卷)

[解説]“賽前表示”後面的逗號應改為冒號,表示提起下文。

4、總結語前面誤用逗號。

[例]桃花開了,紅得像火;梨花開了,白得像雪;鬱金香也開了,黃色、紫色交相輝映,好一派萬紫千紅的燦爛春光。(2004年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

[解説]“好一派萬紫千紅的燦爛春光”是對前面三個並列分句的總括,應該把“交相輝映”後面的逗號改為冒號。要注意的是,被總括的話語裏面如果只用了逗號、頓號,而沒有用分號,那麼,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也可以用逗號。

三、分號誤用

1、總結語前面誤用分號。

[例]證券交易所內那些穿紅馬甲的人便是經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1995年全國統一考試)

[解説]“這是全世界都統一的”是對前文的總結,因此分號應改成冒號或逗號。

2、句中無逗號直接用分號。

[例]成才的關鍵有三條:一是身體健康;二是作風塌實;三是耐得住寂寞。

[解説]在僅用逗號已無法區分層次的情況下才使用分號,因此,句中的兩個分號都應改為逗號。

四、冒號誤用

1、部分引用前誤用冒號。

[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正式確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由各級政府負責治理;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2004年全國統一考試全國卷)

[解説]此句引文僅作句子成分,冒號應刪掉。

2、同一人話語未完誤用冒號

[例]“還愣着幹嘛?”媽媽大聲地訓斥我:“還不快去把房間收拾收拾,等會兒老師來了,看你怎麼辦······”(2004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解説]“某某説”插在引文的中間,它後面應使用逗號。

拓展閲讀: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 篇三

Ⅰ散文

這裏的散文是指同詩歌、小説、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專指那些以寫真事物為基礎來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學作品。

按表達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為敍事散文(以寫人敍事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發作者情感為主)和議論散文(以説理為主)。

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聯想豐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藝術手法有:寓情於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於事,因事見情(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寓情於物,託物言志(如巴金的《燈》)。

Ⅲ戲劇 篇四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這裏講的戲劇實際上就是劇本,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

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即台詞)和舞台説明。舞台説明是寫在劇本每一幕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的説明行文字,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佈景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它具有增強舞台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展開等多種作用。

按照不同的標準,戲劇可分為不同種類:

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為話劇、歌劇、舞劇。

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為獨幕劇和多幕劇。

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為歷史劇(如《屈原》)、現代劇(如《竇娥冤》)。

按矛盾衝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喜劇、正劇。

Ⅴ古代其他文學體裁 篇五

⑴賦。它是一種講求文采、韻律,並具詩歌和散文性質的文體。其主要特點是:“鋪採扌離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的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此時的賦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這是的賦叫“駢賦”;唐代又有駢體轉入律體的叫“律賦”;唐後到宋代以散文形式寫的賦,稱為“文賦”。如杜牧的《阿房宮賦》等。

⑵駢文。它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它以四字六字相間成句,又叫“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句式,對其詞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唐代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

⑶辯。辯即辨是非,別真偽。其特點是通過批駁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⑷原。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進行考察、探討,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黃宗羲的《原君》。

⑸論。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昭明文選》上説:“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太史公曰……’。二曰正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⑹説。它也是古代議論説明的一類文體,與論差不多。《文章辯體序説》上説“説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師説》《捕蛇者説》。這類文章有的側重於議論,有的側重於記敍,敍事顯理。有些接近於文學散文的“説”,一般不採用“論”,如《愛蓮説》;有些議論性強的文章用“説”,用“論”也可。

⑺奏議。它是古代臣子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如賈誼的《論積貯疏》;“表”是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如李密的《陳情表》;“對策”是古代的考試把問題寫到策上,令參加考試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對策,如蘇軾的《教戰守策》。

⑻序跋。序也作“敍”或“引”,是書序,性質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於書後的一般叫“跋”或“後序”。這類文章,説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説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如我們學過的《蘭亭集序》《愚溪詩序》《滕王閣序》《伶官傳序》等。

⑼贈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後來,凡是惜別贈言的文章,未附於詩帙的也叫贈序。內容多推重、讚許或勉勵之辭。如宋廉的《送東陽馬生序》。

⑽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碑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敍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⑾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所誦讀的文章。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經歷,頌揚他的主要品德和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

⑿筆記文。以記事為主,篇幅短小為特點的一類文章。其內容豐富,或歷史掌故,或軼文軼事,或文藝隨筆,或人物評論,或科學小品,或文字考證,或讀書雜記等。如《世説新語》。

⒀寓言。它是帶有勸諭或諷諫性的故事。“寓”是寄託的意思。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予簡單的故事之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如《鄭人買履》等。

⒁傳奇。小説體裁之一。以其情節奇特、神奇故名。一般是指唐、宋使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説,如《柳毅傳》等。後因“傳奇”多為説唱和戲劇所取材,故宋元戲文,元人雜劇,明清戲曲也有稱為“傳奇”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大學聯考作文引導:寫作立意要深刻 篇六

閲讀題失分多,要密切聯繫原文

李紀鏡表示,從考試大綱來看,今年大學聯考語文的考試內容、題型,試卷結構和分數分佈沒有變化。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閲讀題,失分也很多。因為閲讀題對學生閲讀能力進行全面考察,學生積累不夠,有時就難以應付。目前,在做閲讀分析題時一定要把題目的選項和原文認真對照,對文本要有充分的理解。

李紀鏡説,具體來分,文言文閲讀主要是翻譯,按點得分,如果可以做到直譯就能提高得分率。而對現代文閲讀除了對比原文的辦法,還可以採用排除法,節省很多時間。而客觀題考察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需要學生對文學常識及寫作知識有一定的積累。最後的探究題則最難,有很強的的主觀性,答案較靈活。

“總的來説,做閲讀理解題目要緊扣題目要求,密切聯繫原文,一切從原文中去尋找答案。”李紀鏡説道,主觀題要得分,首先要有明晰的觀點,在答題技巧上要注意做到有序歸納,分點陳述,讓答案明晰,閲卷者一看便可看到要點。

作文明確文體特徵,立意要深刻

在大學聯考的所有科目、所有題型中,語文寫作的分值高達60分,不但佔據了語文科目的半壁江山,也同樣是大學聯考的重頭戲。對於每位大學聯考考生,寫作不容有失。那麼考生如何順利度過大學聯考作文大關?

李紀鏡説,寫作首先需要考生在文字的綜合能力,記敍文和議論文有何特點、如何區分,也是很大的問題。所以考生首先就要注意題目明確要求的文體特徵,把握準了方向再去求高分。一般作文評分是內容20分,表達20分,特徵20分,特徵就是要在內容豐富有文采、表達有創意等方面去努力,立意深刻的文章很容易得高分。

而在作文時間分配上,李紀鏡認為要因人而異,有人書寫速度較快,有人較慢,所以時間大概控制在60分到70分鐘之內,作文多花一些時間沒關係,畢竟分值較大。其它地方比如默寫,記住了就記住了,花的時間就較少。有些題目時間要把握好,不能太糾結,做不來暫時放下回頭有時間再來想也是可以的。

複習要加強訓練,對自己進行全面評估

大學聯考在即,作為大學聯考的第一科目,當下該如何展開復習?李紀鏡説,目前備考首先應該是一個適應性的訓練,就是如何在規定的時間內確保整張試卷都有序地做完,而不是手忙腳亂,或者有些題花很多時間、倉促地去表達,要做到心中有數。

另外,他認為,考生要明確自己哪些方面是比較薄弱的,哪些方面是有一些把握的,在薄弱的環節哪些是可以短時間內還可以提高的,哪些即使花功夫可能也不能見效的,在這個方面對自己備考做出一些選擇,很難提高的,現在就不要花太多時間,必須對自己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

李紀鏡説,考試中調整心態也很重要,考生現在要關注複習過程不必要太多去想結果。如果説考生一直準備得不錯,就該懷着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考試,如果準備得不太好,那麼可以去想盡最大努力做得最好。只有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得平衡,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儘量避免緊張,才能為整場考試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