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61K

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通用多篇

上巳節的習俗 篇一

1、祓禊

因為此時正當季節交換,陰氣尚未退盡,人容易患病,所以應到水邊洗滌一番。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消彌致病因素的儀式。

2、畔浴

畔浴是以春水洗滌污垢,認為這樣作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裏清潔免疫,吉祥如意。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3、放風箏

三月九年級還有放風箏的民俗,風箏的來源有很多的説法。有人説曾為戰爭中傳遞情報的功具等,但在民間是一種遊戲。大人、孩子都喜歡放風箏,有人認為是一種健身活動。人們也認為經過了冬天,應該到户外活動,所以三月九年級放風箏。

上巳節的由來和傳説故事 篇二

農曆三月九年級是上巳日,是古人出門踏青,青年男女在野外相會、表達愛意的日子。三月三日為唐朝三節令之一,官府撥款,讓百官追賞為樂。皇帝照例賜宴曲江亭,以歌舞昇平。逢三月三日,長安全城沸騰,熱鬧非凡。唐代杜甫的《麗人行》這樣描寫節日的盛況:“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在西南及海南等地區的少數民族仍保持着三月三這一節日風俗,流傳至今,而且長盛不衰。雲南因為旅遊業的昌盛,所以三月三也格外熱鬧。西南少數民族中尤以納西族、黎族、壯族、侗族、苗族、布依族、彝族過三月三最為隆重和富有特色。

關於三月三的來歷,史料較少,不過黎族有兩個比較有名的傳説。

傳説之一

相傳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兄妹—天妃和南音,他們坐在一個葫蘆裏,漂到燕窩嶺上被樹枝卡住,才得以倖存。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後,便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窩嶺下相會。結果幾年過去,兩人都無功而返。妹妹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與哥哥結為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於是,在這一年的三月三日,他們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從此他們在燕窩嶺上紡紗織布,生兒育女,開荒種田,挖塘養魚,繁衍後代。這就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習俗的傳説。以後每年三月三,南音、天妃及子孫們便回到這裏迎接春天。多年後,天妃和南音在山洞裏化成一對石頭。黎族後代為了紀念這兄妹倆傳宗接代的功績,把石洞取名為娘母洞。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帶着糯米、糕餅、粽子和米酒,從四面八方趕來娘母洞前紀念祖先,以對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族的盛大節目。

傳説之二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石洞裏住着一隻經常禍害百姓的烏鴉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樂業。一天,烏鴉精抓到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這年三月三,俄孃的心上人阿貴上山救俄娘,卻被烏鴉精害死了,俄娘聞訊悲痛萬分。趁烏鴉精熟睡之際,俄娘殺死了烏鴉精,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後,俄娘終身不嫁。可每年三月三這一天都要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俄娘,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這座山也得名為俄娘九峯山。每年三月三這一天,周圍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穿上盛裝集會於俄賢嶺,唱着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舉逐年擴大並普及到海南黎胞居住區,成為海南黎胞的盛大節日。節日裏黎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裝,帶着糕點、粽子,小夥子們捕魚,姑娘們做飯烤魚,然後把祭品供於俄娘洞洞口。拜祭畢,青年們會進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盪鞦韆等活動。因其來歷和主要活動內容都與婚戀有關,故三月三也稱為愛情節。

上巳節是什麼意思 篇三

俗稱三月三,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九年級。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女兒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女兒們一般“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遊玩採蘭,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而且女子春天最愛在水邊遊玩。

在這一天,人們要外出到郊外遊春,水邊飲宴,在水邊洗滌污垢後祭祀祖先,舊俗以此日在水邊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魏晉以後把上巳節固定為三月三日,此後便成了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但有時仍以巳日為上巳節,不固定為三月三日。

上巳節來歷是什麼 篇四

説法一

上巳節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説法二

相傳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兄妹—天妃和南音,他們坐在一個葫蘆裏,漂到燕窩嶺上被樹枝卡住,才得以倖存。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後,便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窩嶺下相會。結果幾年過去,兩人都無功而返。妹妹忍痛用竹籤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與哥哥結為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於是,在這一年的三月三日,他們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從此他們在燕窩嶺上紡紗織布,生兒育女,開荒種田,挖塘養魚,繁衍後代。這就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習俗的傳説。以後每年三月三,南音、天妃及子孫們便回到這裏迎接春天。多年後,天妃和南音在山洞裏化成一對石頭。黎族後代為了紀念這兄妹倆傳宗接代的功績,把石洞取名為娘母洞。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帶着糯米、糕餅、粽子和米酒,從四面八方趕來娘母洞前紀念祖先,以對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族的盛大節目。

説法三

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説法。傳説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説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在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黃帝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高度繁榮階段,使本部落迅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