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古詩【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9W

清明時節雨紛紛古詩【新版多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隨筆 篇一

鬱郁清明,落雨是常客,藏匿着山色的空靈。總歸是年年相似,又何懼尋不得一方水木清華?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將至之時,這天地萬物已然領略了春山如笑,明媚中的暖意亦是融了冰雪,泯了寒氣。“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總偏是遇上“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這粼粼萬絲沉入朦朧天地,竟是讀不出一毫的煩心,倒是微涼成的氣候藴在春日裏,溢出一方風清人靜,落雨歇在翠綠之上,靜默倒也不乏氣氛。

清明、端午、中秋或是其它獨棲在這片土地上的傳統日子,於我,都是信仰所在,至於清明更是多分敬意。在我的記憶裏,清明是祭奠和緬懷先人的日子,感恩他們賜予的生命,安撫他們曾經的不幸,重温他們當年的幸福,走這一生,轟轟烈烈,平平淡淡都成了回憶的一抹,耀眼或灰暗,歸塵歸土,倒是不懼前方。可是啊,生命的神奇在於延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萬世人間,萬次輪迴,亦未曾腐朽。“草色入簾青”,再不是幾月前的枯黃。按照每年的慣例 我隨着父母去給先人掃墓,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和她的兒女們,這確為常見,我耳邊依舊有隱隱的哭聲,思念化成傷悲也自是常事,只是這老人臉上未曾改變的一抹微笑,成為了那刻我眼中最美的風景,她的兒女也是一樣,舒心的笑容在陰雨下竟是有着陽光的温暖,依稀聽得見,老人是來看前幾年去世的老伴的,老人撫着碑,説着家常,平平淡淡的生活瑣事那般真實美好 ,不覺間我竟是帶上了一樣的笑,兒女在旁應和,其樂融融,雨聲漸大,我的視線朦朧了,耳畔也模糊了……

這個世界多美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一個又一個的不可思議。清明,踏青,一切都自然而和諧,伴着細雨又如何呢,不過就是多了一朵在頭頂盛開的花而已,如此,外面早已是另一個天地了,“霧裏看花”豈能不是另一種美?若非如此,哪裏見得到雨水滴落進綠葉上,開出一瞬的美麗?哪裏聽得見風停在水面上,奏出不歇的空靈?

只一瞬回首,便隱入了草色中,不捨回眸。清明時節雨,朦朧山水間。

詩詞賞析: 篇二

傳承至今的民俗節日中,清明是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漢魏以前,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主要為時令的標誌,一般在現在公曆的4月5日前後。

此時天氣温暖清爽,在和煦春風的吹拂下,天地明淨,空氣清新,自然萬物生機勃勃,“清明”節令由此得名。唐宋之後,它將原來在其前一、二日的寒食節俗收歸到自己名下,尤其是其中的祭祀活動,具有時令與節日的雙重意義,而且節俗意義日漸增強,成為民俗中的大節。古時重要的寒食節日漸勢微,逐步離開了人們的視線。中國境內民族大多將清明作為祭祖日,每年清明時節,不僅長居祖籍的親人要上墳祭掃,遠離家鄉的人們回到故里祭拜,而且時至今日,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及港、澳、台胞也紛紛趕回祖籍,認祖歸宗,虔誠拜叩,祭奠祖靈。

除了祭祖掃墓之外,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節俗。清明時節,楊柳青青,芳草萋萋,百花吐豔,生機一片,人們趁祭奠而踏青郊遊,嬉娛歡樂。“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宋·程顥《郊行即事》)。

杜牧的這首清www.麗可人的《清明》,描寫的就是江南清明的景象,別具新意,情景交融,是至今盛傳天下的七絕名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詩人一開端就點明“清明時節”。清明,時至仲春,一般都是氣清日朗,風和景明。此時的江南鶯歌燕舞,萬物萌生,桃紅柳綠,春色滿園,宋代詩人黃庭堅有詩“佳節清明桃李笑”(《清明》)。不僅是春耕春種的農事大好時光,也是古往今來人們忙裏偷閒、迴歸故里,親朋團聚、祭祖掃墓,並踏青遊春、觀花飲酒的重要佳節。“雨紛紛”,也是這個時節江南天氣的顯著特徵,春雨綿綿,濛濛密密。雖不像早春那樣寒冽,但煙霧茫茫、濕漉漉的春雨,卻給人陣陣料峭的清寒。尤其是道路,往往由於春雨的浸潤濕滑無比,泥濘不堪。畢竟是佳節,路上的行人依然,但祭掃的人行色匆匆,踏青的人遊興頓敗。而行旅之人,本應該與家人團聚,現在卻遠離家鄉,不禁思鄉念親,心事重重,十分惆悵。又趕上這陰霾的天氣讓人春衫盡濕,更使人悽迷紛亂,倍感憂傷。濕冷的天,濕滑的地;“行人”力盡神竭,身心俱疲。詩人非常誇張又十分生動地形容,“路上行人慾斷魂”。因此,“雨紛紛”不僅是清明時節江南氣候悽美迷濛的形象描述,也是“行人”包括詩人自己心情的隱喻描繪。而“欲斷魂”,不僅惟肖地勾勒出“行人”迎風趕路、冒雨趲行、一步三滑、跌跌撞撞的行走姿態,更惟妙地透露了“行人”觸景傷懷、欲歸不得、欲歇無門、感傷哀苦的內心愁情。“雨紛紛”自然界的景觀,與“欲斷魂”人的心理上的`狀態相攜與共,情在景中,景即是情。

正當身心俱疲、“山窮水盡”之際,“行人”自然而然想找一個小酒店來暫避風雨、稍歇腿腳,一可解飢渴,二可緩濕寒,更能借此散散心頭的別緒愁情。“借問酒家何處有”?詩人順勢寫出人之常情的一句,卻並沒有説問誰。“牧童遙指杏花村”。極富詩情畫意的詩句脱穎而出,將全詩推向最高潮,不僅順理成章、極富情趣地回答了第三句詩的所問,而且幽默風趣地由稚氣十足的牧童的肢體動作來形象説明。令人欣喜的是,隨着“牧童”的“遙指”,輕霧瀰漫中、綠蔭濃深處,簇簇杏花,競相綻放,酒旗迎風,生意盎然。一掃前面所籠罩的陰柔頹唐之氣,清新優美,春意濃郁,豁然開朗,興味無窮。更為人叫絕的是,這個“遙指”的“遙”並不是遙遙無期,而是遙遙在望。既不是近在眼前,又不是遙不可及,妙在不遠不近之間。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有一處景緻名為“杏簾在望”,曹雪芹大概深得杜牧這句詩的箇中三昧而脱化而來,卻正好確切地註解了這句詩的意境。

詩中所説的“杏花村”,由詩意可知似乎可以理解為泛指,並不是特指這個村名或那個酒店名,而是就在那美若仙境的燦若焰火、繁花怒放的杏林深處。

但杜牧曾於江南的池州任刺史數年,而位於池州城西數裏,就有一個曾經馳名天下的“天下第一詩村”———“杏花村”。村廣約十里,每年春天杏花爛漫。清·郎遂纂有《杏花村》十二卷,作為中國唯一的一部村志,被收錄進清代的《四庫全書》。不幸的是,清朝末年該村毀於戰火。但今天,以杏花村古井遺址為中心,體現杏花村“名人、名村、名酒、名詩”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又絢爛在長江岸邊的池州。“牧童遙指”的獨獨是“杏花村”,雖然不能肯定地説杜牧是特指,但不能不説杜牧對池州杏花村的一往情深。而全詩就在這“遙指”中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興味無窮的想象空間。

這首小詩,詩人以十分明白曉暢的語言,猶若一泓潺潺的溪流,雖一曲三折又流暢自若,娓娓道出,次第寫來。清明時節的風俗民情、特色景緻躍然紙上,迷茫中透出璀璨,曲折裏釋放期望,憂怨中跳躍着風趣,清新的景緻藴涵着濃郁的親情,特別是令人神往的結尾,餘韻邈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意思 篇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出自杜牧的一首詩,叫做《清明》。翻譯過來就是,清明時這天,細雨紛紛飄灑着,路上的行人一個個像丟了魂魄一樣向前趕路。這首詩的全文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前言 篇四

《清明》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瞭如何擺脱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篇五

此詩首見於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註明出唐詩,後依次見於《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關於清明節的古詩 篇六

清明節小知識

1、《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時節,墳前掃墓,淚雨滂沱;掃墓後,墳頭依舊清冷,而歸家的兒女們已在燈前嬉戲。珍惜生活、珍惜時光吧,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

2、《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已至,朋友告訴我晴空下碧綠的原野盡頭,是一處絕妙的遊玩勝地。穿過楊柳叢,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鞦韆回眸一笑,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

3、《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4、《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清明踏青的習俗始於唐,盛於宋。蝴蝶飛舞,桃花鬱金花競相開放,人們結伴踏青。出發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

5、《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裏自然起了憂思。路上車馬嘈雜,郊外楊柳一片青翠,鶯飛蝶戲。詩人坐在空蕩蕩的大堂裏以茶代酒,回憶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