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彙總20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75K

【導語】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彙總20篇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彙總20篇 由本站會員“tracychen419”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2: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3: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4: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5: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6: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7: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8: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9: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0: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1: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2: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3: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4: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5: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6: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7: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8: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19: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篇20: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正文】

篇1: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引發全民追劇,原因很多。首先,離不開製作者的精益求精,包含着編劇、導演、演員等各個環節的努力。好的劇本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劇本來源於生活又超越於生活。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編劇,周梅森在這部片子中,真正體現了自我的觀察和思考。其次,則是周梅森自我講的,《人民的名義》大熱其實是來自現實反腐打下的人心基礎。現實中的反腐有了突破,反腐劇方能觸動人心,這是探討《人民的名義》大熱,一個不可或缺的視角。

生活永遠是最好的素材來源。有人説,現實反腐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編劇根本不用怎樣“編”,將精彩起伏的反腐現實搬到劇本中就行了。誠如是。但在事實上,《人民的名義》講的是反腐,遠遠不止是反腐。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有着對人性的描摹,並且有着對制度的追問;不僅僅有着對腐敗的揭露,並且有着對權力的思考。在電視劇中,“孫連城”常被拿來與“李達康”比較,其中反映的為官不為問題,同樣切中了權力痛點。這也説明,不一樣的人從不一樣的角度出發,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示。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黨員幹部真應當看看《人民的名義》。有些地方有些單位組織集中觀看,不能理解為是一種趕時髦,更不能理解為是一種搞運動,而應當從中看到對反腐倡廉的重視,看到對加強黨員幹部本事作風建設的重視。這種重視,與刷新吏治的努力一脈相承,顯然是人們願意看到的。想想現實中,很多地方組織黨員幹部到廉政教育館去參觀學習,也就理解了良苦用心。

要想到達好的效果,觀後感必不可少。據説此刻網上已經出現了範文,一些電商平台上還出現了代寫觀後感、讀後感。這自然是不行的。黨員幹部看劇寫觀後,重在自我提升,重在防微杜漸,而不是應付交差事。觀後感有很多寫法,最重要的帶着思考寫。現實比電視劇還要複雜,現實中的廉政建設也比電視劇還要複雜。僅有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僅有提高思想認識做到“永不沾”,這才能避免被資本圍獵,避免成為“人民的敵人”。所以,黨員幹部不僅僅要看《人民的名義》,要寫讀後感,並且在寫的過程中要把自我擺進去,真正寫出自我的思考,寫出自我的心得。

《人民的名義》受追捧並非偶然,也不是人為炒作的結果,觀看《人民的名義》不是趕時髦,而是參加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所以寫《人民的名義》觀後感也並非形式主義,也不只是為了“交差”。當然,該劇集數太多,有的情節進展過於緩慢,黨員幹部工作之餘時間有限,要把該劇全部看完可能有難度,如果做出一個精華版,更能滿足不一樣層次的觀看需求。即便如此,選擇性看幾集,不看電視看小説,也是能夠的。重要的是,要看而有思,思而有得,得而有進,如果只是為了看而看,為寫觀後感而寫,觀看該劇的意義就打折扣了。

篇2: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近期,觀看了反腐題材大戲《人民的名義》,深有感觸。電視劇演繹了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的故事。該劇真實震撼地演繹了反腐敗這一中國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資料;警示着我們新時代的每一位黨政領導幹部,值得每個黨員幹部好好觀看和思考。

作為一名國企的黨員幹部,反腐倡廉始終是一項重要的命題,擺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到新高度,反腐敗鬥爭在不斷強化中已構成壓倒性態勢。反腐敗的鬥爭必將持續進行下去,這也是錘鍊黨員幹部隊伍、增強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的必然要求。觀看完電視劇,有以下幾個感想:

一、提高拒腐防變本事是每位黨員幹部的一堂必修課

《人民的名義》中經過一件件、一樁樁觸目驚心、震撼人心、發人深醒的典型腐敗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和重要性。經過觀看這些腐敗分子的典型事例,理解了一次思想洗禮,深刻領悟到:要走好自我的人生之路,僅靠黨紀國法的約束是不夠的,必須靠自覺、靠嚴格自律,堅持嚴謹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作風,同時,從心靈深處得到淨化,牢築道德、紀律和法律防線,正確對待權力,正確把握人生。

二、學習黨紀法規,鑄牢拒腐防變思想基礎

要多學習,提高政治站位,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學習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等重要指導思想,認真學習《黨章》等黨紀條規,全面提高理論素養。要做表率,在思想上時刻樹立廉潔執法、為黨分憂、為員工解難的思想,不斷敲響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警鐘,從內心深處築牢自覺抵制貪慾引誘的防線,避免貪慾的腐蝕,努力做到“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

三、反腐敗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

習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上説過“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反腐敗鬥爭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改革開放事業的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開展了一系列反腐專項行動,颳起了全社會的反腐敗熱潮,除了加大對貪腐的查處力度,從地方到中央清掃除了一批黨內“蛀蟲”外,還開展了一系列教育主題活動來清洗黨員領導幹部的靈魂,樹立夢想信念,如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樹立黨員領導幹部“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服務理念;開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主題教育,教育黨員領導幹部做一名修身、律己,踏實、真誠的服務者,強制戒除慵懶散浮拖的工作作風,將持續改善作風引向深入等。2015年中央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更是將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三會”納入了“政治紀律”方面,要求不得以違規或者非法的名義組織“三會”,以此來防止手握社會資源分配權力的官員打着聚會的明目拉幫結派,將聚會演變成為“權力會”、“謀利會”。

四、深刻認識和預防三種腐敗,努力為企業履職盡責

經過此劇,我看到了國家反腐的決心,這樣大尺度的近乎真實的把反腐內幕搬上熒屏,不隱瞞,不護短,充分説明國家反腐的決心和信心。在該劇中,主要有三種腐敗形式:一是官商相互勾結的腐敗;二是拉幫結派任人唯親的腐敗;三是官員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謀其政不作為的腐敗。在這三種腐敗形式裏,我看到了它的普遍性和現實性,能夠説,劇中的腐敗現象離我們並不遙遠,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警示。

《人民的名義》雖然是一部創作劇,但其創作來源於社會現實,它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反腐脈搏和人民心聲,彰顯了正義的力量,對社會清明、政治生態的堅守有着重要意義。所以,我們要引以為戒,加強工作作風轉變,在其位盡其責,真正把廣大員工的利益和企業利益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勤勞、務實、創新、增效,做一名經得起打磨、經得起考驗、有所作為的項目管理者。

篇3: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近些年,我是很少看長篇電視劇的,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胃口。可是,去年一部《海棠依舊》是個例外,今年《人民的名義》再之,自該劇開播一個月來,我每晚都鎖定湖南衞視台。4月28日晚,《人民的名義》最終落下帷幕,閉目“回放”,凝神沉思,評心而論,這的確是近些年來難得的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電視劇。

該劇資料和主題貼近現實,大膽突破。

文章合為時而著”,所以他緊追幾步,跟上了時代,以蟄伏八年之積蓄,拿出了這部好劇劇本。導演李路理解記者採訪時也説“以進取姿態對反腐鬥爭進行藝術表現與思考。”“從一開始我就與周梅森切磋,我們確立了要拍成‘極現實主義題材’。”正是反腐這一現實生活,為編導和演員們搭建了從容演繹反腐風雲的藝術舞台,找到了主旋律與民眾意願的契合點,迴應了反腐正風的民心所願,打動了觀眾的心靈。

現實反腐中揭露出的腐敗分子,其最主要的一個特點,他們都是口是心非、表裏不一的“兩面派”,口口聲聲把人民掛在嘴邊,卻以人民的名義背地裏幹着禍害人民的勾當。《人民的名義》敢於直面社會的陰暗,鞭笞醜惡和腐敗,用不迴避、不掩飾、直戳問題、聚焦熱點、直奔主題的態度,大尺度地把這些“兩面派”的嘴臉刻畫的淋漓盡致,從滿口黨性國法民心、卻以人民的名義暗度陳倉滿足私慾的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這是我個人的私事,車錢和油錢都該由我來出”的副市長丁義珍,到一碗炸醬麪足以果腹、一分錢也不敢花、農民出身的鉅貪處長趙德漢,以及貌似遵紀守法、實則大肆攫取國有資產的趙瑞龍、高小琴、祁同偉,甚至那個沒有露面的“副國級”趙立春,這些典型人物,都能夠在今日的現實中“對號入座”,讓觀眾感到真實可信。

該劇容量宏大,視界開闊,大膽突破,圍繞反腐主線,觸及到了我們現實生活的很多黑暗角落,而這些過去曾是“禁區”,影視作品中鮮少觸及,例如:強拆、上訪、懶政、外逃、謀殺、嫖娼、過橋貸款、拉幫結夥、唯GDP論、污染環境、黑社會等等,借演員之口,抨擊了很多社會的腐敗現象和不良風氣,往上觸及到了“副國級”,往下選取了前反貪局局長陳海的兒子“小皮球”花15塊買替補隊員、抄作業一次能夠掙5塊錢這樣的典型細節,正是這些現實中存在而又藝術化的大尺度典型,讓觀眾心靈受到震撼,引起共鳴。

該劇劇情和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一部電視劇,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故事,好故事要曲徑通幽,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讓觀眾彷彿遊覽黃河九曲十八灣,步步驚心。《人民的名義》圍繞反貪局長侯亮平偵破漢東貪腐大案這一主線,編織了一個個故事情節,環環緊扣,層層剝繭,步步深入,展現了漢東官場上政治博弈的波詭雲譎、人事關係的曲折複雜和各種人物的不一樣命運。

該劇在講述故事時,突出的一點是不斷製造懸疑,埋下伏筆,吸引觀眾“且聽下回分解”,在故事的最終真相畢露,水落石出,使觀眾既感意外,又覺合理。例如,觀眾開始以為山水集團董事長高小琴就是高育良的情婦,誰也沒有想到,她原先還有一個雙胞胎妹妹高小鳳,經趙瑞龍、杜伯仲精心培訓和策劃,成為高育良的情婦,高育良為了欺騙組織和羣眾,妄圖逃離法律的懲處,與其妻辦理了離婚手續,但又在同一屋檐下維持着夫妻名義,掩人耳目,而與高小鳳正式結婚生子,並安排其祕居香港,由非法攫取的兩億多“信託基金”供養。這一情節設計,既讓觀眾感到新奇、意外,又充分揭露了高育良老奸巨猾的醜陋嘴臉以及墮落的外部誘因,增強了觀眾對腐敗分子的憎恨和沉思。

故事是由人物演繹的,人物是故事的靈魂。該劇在塑造人物時,擯棄過去“好即好,壞即壞”、“生來就好,生來就壞”的窠臼,而是遵循生活的原態,進入人性深處剖析,揭示出人物演變過程及其多樣性,複雜性,例如,對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的塑造就獨具匠心,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一方面他勇於改革、敢於承擔、工作第一、行事幹練、不貪不腐,應當是一位好乾部;另一方面他也有權力任性和性格缺陷,過於愛惜自我的羽毛,看重GDP和個人政績,作風強悍,個人説了算。這種並非“高大全”的幹部,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以致出現了許多李達康的擁躉。而對公安廳長祁同偉的塑造,在表現他陰險腐敗、一步步滑向深淵的同時,還回顧了他青年時代以往是一位優秀學生、學生會主席,參加工作後成為緝毒英雄,即使在最終侯亮平勸降時,他本來能夠擊斃侯亮平,但他尚存一絲人性和惻隱之心,放走了以往的救命恩人老大爺,最終選擇了飲彈自盡,給觀眾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談資。

該劇演員表演精彩紛呈,征服觀眾。[由本站網友投稿]

再好的主題、題材、故事,最終還賴演員搬上銀屏。《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幾十位演員組成的豪華陣容精彩演出,他們中沒有時尚的“小鮮肉”,沒有初齣戲校的年輕人,而都是一些實力派、老戲骨。他們不是為片酬而來,而是為戲而來,為友情加盟,拍攝時走心盡力,演技爆裂,精彩紛呈。

該劇開篇侯勇飾演的趙德漢,將一個貪官的微妙心理變化演得層次分明,酣暢淋漓,加之“人民幣牆”震撼場面,首先奪得了觀眾的眼球,並在觀眾中很快傳播開來。而陸毅飾演的侯亮平,則顯示出新一代檢察官的凜然正氣、職業操守、“孫猴子”的本領與七情六慾,儘管有羣星擠壓,陸毅的英俊正面形象和熟練演技仍然得到觀眾認可。吳剛在劇中飾演的李達康,不論是現場處理大風廠工人“鬧事”、信訪局“蹲式窗口”,還是市委開會、與人談話,都演繹出了一把手的範兒,可謂表演的淋漓盡致,以致吸粉無數,有人在網上將他的表演做成了許多“表情包”,甚至有一些女粉絲説要成立“達康書記後援團”。老檢察長陳巖石的扮演者白志迪,已年過七旬,演技純熟,經驗豐富,他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台詞都能體現出表演大家的風範,尤其是在處理大風廠拆遷、和作為人質與綁架者王文革周旋時的表演,讓人翹首點贊。老戲骨張凱麗沿襲了一貫的細膩、精緻、善於經過表情、台詞刻畫心理的風格,在過去《渴望》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提升。還有幾位女性演員胡靜(飾高小琴)、嶽秀清(飾歐陽菁)、柯藍(飾陸亦可)都能準確把握主角,拿捏到位,表演不凡,可圈可點。相信這部戲今後定會成為戲劇表演專業的教科書。

説到該劇的不足,竊以為,主要是該劇仍沒有抵住商業效益的誘惑,有意延長集數,上下集搭茬時間過長,意思不大的旁支蔓菀較多,侯亮平向陸亦可、林華華展現廚藝等細節剩餘,毛毛蟲父子、女友戲份過多,某些調侃沒有必要,以致觀眾感到劇情拖沓,節奏緩慢,影響了觀劇的快感。另外,該劇片尾歌詞並不精湛,諸如“與誰同卧”、“聽一曲長恨無多”、“一顆心境歸故里,瀟灑落筆”等,缺乏仔細推敲,難以成為經典之作。

篇4: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最近,熱播的檢察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最終落下帷幕,贏得了各方褒獎,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劇中貼近現實的政府工作生活的描述,以及立體的人物刻畫,讓人感覺劇中“漢東省”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地方。另外劇中的人物不再是臉譜化的“忠奸”之分,媚上欺下貪污腐化的祁同偉也會有令人同情的過去,“心繫GDP”的李達康也因“太愛惜自我的羽翼”而受到指責。真實的社會環境和飽滿的人物形象為《人民的名義》引發熱議打下了基礎。

本劇人物個性鮮明,刻畫生動,其中最能引起共鳴的就是“達康書記”和“勝天半子”的祁廳長了。同為寒門子弟,兩人卻走上了截然不一樣的道路,前者最終自證清白,後者卻落得飲彈自殺,令人唏噓,其中的原因也值得探討。

李達康書記作為一員“改革猛將”,不僅僅為漢東省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能堅守底線,為官清廉,“京州市委書記,不和任何商人做交易”擲地有聲,令人欽佩。“草木秋死,松柏獨存”,禁得起考驗的口號才叫原則。

李達康一向謹記自我從小生長在農村,土地就是爹孃鄉親的命根子,深知土地污染對農民意味着什麼,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一向沒有忘記保護養育自我的土地。擔任呂州市長時,當時的省委書記之子趙瑞龍想在呂州著名的名片月牙湖上建一座美食城,一邊是來自自我“老領導”的壓力,一邊是對月牙湖免受污染的保護,李達康堅守住自我的原則,拒絕項目的審批,導致被黯然調離了呂州市。

隨後擔任林城市委書記時,沒有因為在呂州的“挫敗”而改變自我的操守,依舊扛起了環保的大旗,在塌陷區建立起了一個環境友好的高新科技開發園區。李達康自我在向省委書記沙瑞金談起這段林城往事是這麼説的:“我和林城市委一心一意謀發展,需要必須的速度,需要GDP,可是絕不要落後的GDP,污染的GDP,血淚的GDP。”在唯GDP論的年代,能堅守環保底線的代價是沉重的,以自我的前途換取這種底線的堅守,尤其難能可貴。

對於電視劇後半部分的主要人物公安廳長祁同偉,網絡上的討論最多,評價兩極分化也最為嚴重。有人認為他是權力被濫用的犧牲品,值得同情;也有人批判他夢想信念不夠堅定,“以為夢想是紙糊的,還是自身出了問題”。這種反差的背後,是因為當初應對權力的傾軋,他確實進行過不服輸的抗爭,有“勝天半子”的氣魄,讓人可敬。而在抗爭無果後,自我向權力下跪,轉而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又是如此地變本加厲,無所顧忌,令人可恨。

出身貧困,但憑一己之力考入漢東名校的,是他。大學時意氣風發,憧憬完美未來與感情的,是他。被高官之女追求三年不為所動,因之被調往貧困山溝的,是他。身處逆境而不折不撓,身中三槍而無怨無尤的英雄緝毒警察,是他………

他勇闖毒窩,身中三槍,贏得了英雄的稱號,卻沒能改變自我的命運,得到想要的工作調動。另外,祁同偉自我抗爭的失敗讓部分觀眾感受到了社會的階級固化問題,上升的渠道僅有向經過權力“下跪”才會打開,這種焦慮投射在祁同偉身上,讓人產生一種不自覺的代入感,從而會對祁同偉的遭遇充滿了同情。可是,跳出與侯亮平的比較,李達康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對於“保護養育自我的土地”的堅守讓自我被調離呂州,“拖累”林城的GDP指標,因而導致自我升任省委常委晚了高玉良一步。沙瑞金讚許他是一個有歷史底線的決策者,即使代價是讓自我喪失了進一步的機會。我認為他是擔得起這個評價的,應對權力的壓力,他堅守住了底線。可是祁同偉卻在抗爭而不得之後,轉而選擇了向權力低頭。並且,雖然他感受過權力的傾軋對於普通人的可怕,卻只是變本加厲地將自我手中的權力之杖揮向更弱者。他一廂情願地要“勝天半子”,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報復心理,其實他已經不明白自我在追求什麼了。我們不期望他真能同天對弈,向傾軋普通人的權力發起挑戰,饒是“達康書記”也沒有向不合理的人事調動和之後“美食城”經過審批提出任何異議。可是他刀向更弱者的做法是我所不能理解,可能從他下跪的那一刻起,那個緝毒英雄就已經

“死了”。他的下場是他罪有應得,但卻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人民的名義》因其貼近現實且立意深刻,人物形象刻畫飽滿生動而深受大眾喜愛,這部劇更早已成為軟開小夥伴茶餘飯後暢談的一部熱門劇。除了文中提到的達康書記,還有諸如扛炸藥包的陳巖石老同志、思維敏捷辦案嚴謹的侯亮平、公正嚴明一絲不苟的沙瑞金書記等,都給我們留下了一身正氣的深刻印象,讓我們感受到凡事以“人民的名義”出發,終會被人民所擁戴並取得反腐的最終勝利。

篇5: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不僅僅是普通觀眾的期待,也是黨員幹部學習反腐倡廉的生動教材。

“腐敗分子太有“創造力”了,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編劇周梅森説。劇中一位國家部委項目處的處長,住在傢俱裝修土的掉渣的舊屋中,吃着炸醬麪,口口聲聲“人民”“黨和政府”,每個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塊的生活費。而最終,在他另一處隱蔽的豪宅裏,辦案人員找到了現金2億3955萬4千6百塊。這是電視劇開篇還原小官巨腐魏鵬遠的情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有貪必肅,真反腐敗,堅持鐵腕反腐,“打虎拍蠅”,尤其是堅決查處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等腐敗案件,體現了捍衞國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敗頑疾的決心意志,在黨內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壯士斷腕,刮骨療毒,黨中央向全黨證明,在貪腐問題上,沒有特殊黨員,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懲治腐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強化不敢、知止的氛圍。

《人民的名義》,既有平民百姓一碗炸醬麪的“底層”寫照,又有一杯高檔酒的“階層”腐朽,既有三百塊孝順金的初心殘留,又有兩億元貪腐金的人心異變,這樣的故事,在大刀闊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時今日,催人深思,發人深省,引發共鳴。

《人民的名義》,以懲治腐敗的許多典型案例為原型,在何謂“名”又何謂“義”的深究中?劇中那些以人民之名行苟且之實的“執權者”,那些滿嘴人民正義而又滿身銅臭氣味,滿臉風光得意而又滿心紙醉金迷的“老虎”“蒼蠅”,究竟會給熒屏幕觀眾多少深思,又將喚起多少黨員幹部對人民“名”與“義”的考量?劇情仍在繼續,“老虎”“蒼蠅”最終會被繩之以法。

篇6: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開播以後,受到了廣大羣眾的大力追捧,這不僅僅是普通觀眾的期待,也是黨員幹部學習反腐倡廉的生動教材。這部優秀的電視劇,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這部正能量的電視劇,也許能像一個好的教師,教會我們很多東西。這部大劇,人物性格鮮明,裏面有擅長太極功夫的官場老手,道貌岸然的政法委書記高育良;一心只想幹事的市委書記,耿直果斷雷厲風行的李達康;引起“官憤”的退休老幹部陳巖石;步步為營、精於算計的公安廳長祁同偉;多年工作勤勤懇懇,但由於沒有奉迎門派,一向不能得到提拔的易學習;打破用人的標準,打造唯才是用政治生態的省委書記沙瑞金;不收禮也不辦事,每一天在家胸懷宇宙看星星的區長孫連城。電視劇中也有很多感觸頗深、印象深刻的情節:趙德漢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麪,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這樣一個腐敗官員卻有“兩面人生”,在另一處隱祕的豪宅,壁櫃裏、睡牀上、冰箱裏,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陳巖石老先生給漢東省常委上的那一堂黨課,展現出老一代革命家的崇高信仰等。這些引人深思的人物和情節,需要我們思考現實問題的本質:“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義》是藝

術化了的現實,更是我們需要直面的問題。

反腐敗是為了得民心,官員廉不廉、政黨純不純,老百姓都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人常説,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能夠從弱變強、從建黨到建國,成功經驗就在於“得民心”。反腐敗鬥爭是一場不折不扣的人心戰。這也如同行進中的中國,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績有多好,都不能忘了發展是在較量着什麼,那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而這也恰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人民名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始終在路上,成效顯著,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構成。黨在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中管幹部2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給予紀律處分119.9萬人,2014年以來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名。但這不意味着反腐敗能夠停一停、緩一緩,須明白腐敗與反腐敗永遠處在權力天平的兩端,一向進行着殘酷的較量,也僅有反腐敗的力度和強度不斷加大,才會真正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從這個意義上説,反腐敗的成績都是暫時的,反腐敗的鬥爭需要持續進行下去,這也是錘鍊黨員幹部隊伍、增強黨的凝聚力戰鬥力的必然要求。

陳巖石:有的幹部私下裏説,此刻反腐弄得官不聊生,這不是屁話嗎不反腐,讓他們繼續腐敗下去,那不是官不聊生,那就是民不聊生了,老百姓那就得造反了。

有腐必反有貪必抓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民的名義》中眾多案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經過觀看《人民的名義》對我們有很大的警示,我們深深地感到增強防腐拒變的防範意識,還要必須做到三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二是始終堅持艱苦奮鬥、不驕不躁的優良傳統;三是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本色,不斷地反省自已,檢查自我的行為,徹底與貪污腐敗、損公肥私行為決裂。

真心實意為人民的,人民始終是其堅強的後盾,而虛於委蛇人民的,人民終究會將其唾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時刻牢記我們的工作職責和使命,要向侯局長、易學習、陳老等正面人物進取學習,努力工作,幹好我們的金融事業,心中牢記為人民羣眾服務的理念。寫好一條程序命令、做好一個系統的開發工作,保障好我們的銀行系統平穩運行,這也是人民的名義和期望吧!

篇7: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於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於心的政黨來説,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

騎自行車上班,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麪,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另一處隱祕的豪宅,壁櫃裏、牀上、冰箱裏,卻塞滿了一沓一沓的現金,總數超過2.3億元……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了這樣一個腐敗官員的“兩面人生”。反腐決心之強、貪腐為害之烈,經過視聽語言呈現,讓人尤覺震撼。

“厲害了,我的‘人民’!”《人民的名義》甫一播出,便收穫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它反映着當前中國反腐敗鬥爭的實踐,迴應着反腐敗的民心所願。文藝當與時代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成為中國政治舞台的重要資料,也成為牽動人心的時代命題。

電視劇中觸目驚心的貪腐畫面,是驚心動魄的反腐敗鬥爭的藝術再現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調查武長順案件期間,舉報人到中央紀委理解約談,為避免被打擊報復,一路竟換了三次車牌;白恩培放任妻子搞權錢交易,事發後,僅僅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少數人的腐敗行為,甚至讓編劇周梅森感歎,“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象”。立足於反腐實踐的影視劇,能夠讓觀眾對反腐有更多瞭解,也有助於更好地營造反腐的社會氛圍。

“我不幹好事也就罷了,我還幹這麼多的壞事,就自我感覺到自我簡直是不可饒恕”“錢財有什麼用,錢財沒有使我心安理得,反而讓我罪孽深重”,這是落馬官員朱明國、魏鵬遠的懺悔。但到要承擔後果時才幡然醒悟,一切已為時晚矣。女縣委書記袁菱落馬後,常常回憶昔日在大學工作時的生活。她始終記得,夏天的時候,一家三口省吃儉用買了個空調裝在9平方米的書房,全家擠在空調前吃飯,其樂融融。可如今,這樣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濫用權力帶不來幸福,不義之財給不了心安,很多人看不透這樸素的道理,最終只落得“樹倒猢猻散”。

隨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續推進,人們對反腐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老虎”“蒼蠅”一齊打,讓反腐敗只是一陣風、走過場等觀點不攻自破;對侵蝕百姓利益之舉堅決打擊,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及其家人意識到,清廉是最好的“護身符”,經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鐘才能“治未病”。朱明國承認,“這一步邁出去之後,你沒有外力的強制和組織上的干預,靠個人不容易停下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觀後感作文600字八年級作文。從這樣的意義上講,反腐是緊箍,更是保護雷霆的行動、強力的震懾,助推了政治生態好轉,正如周梅森所説,“改善土壤,改變政治生態,理順關係,讓能幹的人得以發揮,讓正氣得以張揚”。

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構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對於我們這個把“人民”二字銘刻於心的政黨來説,反腐敗永遠沒有劇終。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

篇8: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時隔多年,反腐劇熒屏破冰。昨晚,《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衞視黃金檔開播,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周梅森編劇,李路執導,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張凱麗、高亞麟、趙子琪等40位老中青演員實力出演。

在古裝玄幻、偶像劇當道的電視劇市場,反腐題材的厚重並不是那麼“市場”。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是《人民的名義》的靈魂人物,此前有代表作《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劇。時隔多年反腐劇迴歸熒屏,劇中涉及貪腐官員官至高層,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導演李路説:“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着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裏吃炸醬麪。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劇中飾演侯亮平的陸毅説,他熬了兩個通宵把劇本看完,當即就決定必須接拍:“這部戲是有價值的,它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周梅森教師也已經十幾年沒寫過這樣的戲了。我們平時從新聞報道中看到的那些貪官落馬的消息,跟我們這部戲比起來真是鳳毛麟角。我在拍攝時有時候會想,周教師寫到這麼深入、這麼高層次的貪污行為,這個劇能播嗎?我有時候真的會有這種想法。”

周梅森在創作中六易其稿,小説和劇本幾乎同步誕生,劇中的情節體現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蒼蠅、打老虎、海外獵狐等,不但突破了以往涉獵的層級和尺度,更在政治生態的剖析和經濟犯罪的成因上有了新的思索。周梅森説:“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期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要讓人們明白,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肩負着反腐職責的同志應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篇9: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開篇的第一個大案,是由陸毅飾演的最高檢反貪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依法突擊搜查侯勇扮演的國家部委某司項目處處長趙德漢家。在簡陋的機關房改房的家中,一臉憨厚老實的趙德漢埋頭吃着炸醬麪,他每個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外出時只騎自行車。最終,在趙處長的另一處隱蔽的豪宅裏,辦案人員找到了現金2億多元。

雖然戲僅有兩集,但侯勇的演技已讓觀眾歎服。“趙處長這個主角從最初淡定、之後暴怒再到崩潰,層次感異常強”,“尤其是在冰箱旁崩潰的那一段,眼角眉梢都是戲,絕了”,“什麼叫教科書般的演技看看侯勇就明白了!尤其那場哭戲,除了表情變化之外,還有發紅的臉龐、顫抖的嘴脣,甚至額頭上都有一層汗,提議年輕演員多多揣摩學習”。前日理解記者微信採訪時,侯勇解讀了他給主角設計的三個層次,“當他發現自我被調查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掩蓋,然後隨着抽絲剝繭似的調查,這個人從拒不承認、剛開始似是而非,到應對鐵證如山時崩潰,從這些心理上的變化來展開幾個層次”。他透露,表演的時候拒絕“臉譜化”,“可能導演也是有意讓我來演這個主角,因為之前大家想象不到。”

應對陸毅的步步緊逼,侯勇不緊不慢地吃着炸醬麪,侯勇透露,觀眾看到的炸醬麪,在片場拍攝中吃了五、六碗:“因為有各種景、各種角度,那碗麪其實是白水面,啥味道都沒有。”對於在《人民的名義》中的表演,侯勇表示:“一個演員,異常是一個職業演員,他不會去排斥正面或者反面主角。我這兩年也試圖嘗試去演一些大家意料不到的主角。當然跟這兩年很多影視劇創作低迷、類型單一、迎合觀眾、被網絡所裹挾等現象都有關係,像我們這個年齡的演員覺得沒有什麼好戲能夠演,這也是比較惆悵和無奈的。”

除了侯勇和陸毅的博弈外,《人民的名義》的另外一條線索中,吳剛、許亞軍、張志堅、李建義等的羣戲也因火花四濺被觀眾頻頻“點贊”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觀後感作文600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觀後感作文600字。在他們的演繹下,一個會議玄機重重,難怪有網友感歎,“除了男主角,我看誰都像卧底”,“不看不明白,戲骨們聚集在一齊,哪兒都是戲。那些面癱小花小生真是完全沒法比啊”,“幾位老戲骨真是沒得説!全是戲,台詞有時候都是剩餘的,一個抬眼,一個挑眉全有了,能夠説是談笑風生間激流暗湧,一來一往中綿裏藏針,佩服”。

篇10: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主要講述了由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以檢察官侯亮平(陸毅飾)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

檢察官侯亮平,深入各階層展開抽絲剝繭的調查工作,還以身涉險與位高權重的貪官“老虎”鬥智鬥勇,不遺餘力消除一切危害黨和人民利益的蒼蠅老鼠。

記得那裏面侯亮平説:“慾望用到正常的方面就是夢想,用到這方面就是毀了,就下地獄了!”其實地獄離我們多麼近啊。此刻的社會,壓力大,矛盾多,社會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加大,總有些人看到別人日子過的紅火,看到別人買車買房,享受奢華的物質生活,心裏就不平衡了,就眼紅了,想要得到自我本不應當得到的東西,想用自我手中的那麼一點點權力去換取物質上的享受。

還記得抗日英雄吉鴻昌的一則故事——他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製。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説:“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之後,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自此,吉鴻昌就將那隻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我應如何為人做事。身為人民公僕,就應當努力學習,努力培養自我的廉潔意識,努力提高自我的個人修養。片中的齊斌也一向在講,他自我的教訓就是學習不足,法律法規的這些學習高度沒有拔上去。僅有個人的思想境界到了必須的高度,才能免於那些社會流毒的侵蝕。

人,無欲則剛。不去渴求那些看上去華美,其實燙手的東西,才能堅持自身的剛直,行得正走得端;才能“不怒而威”,成為別人的表率。“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誠不欺我。

篇11: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剛一開播,收視率就全線飄紅,豆瓣評分已高達9。1、這在流量明星們霸屏的當下,儼然成了一股不可多得的熒幕清流。在我看來,其成功之處在於四點:

一、故事精彩紛呈,讓人慾罷不能。影片開場就是緊張的兩條線。一條在北京,一條在漢東省。一邊是攻,一邊是守,正邪雙方上演兩場貓鼠遊戲。北京這邊是最高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與國家部委雖職務不高,但手握重權的貪官趙德漢上演了一出雖狡兔三窟,但黃雀在後的好戲;而另一邊的漢東省則因為複雜的政治生態,在高層決策拉鋸戰中貽誤了戰機,加上丁副市長反偵察本事很強,竟然上演了一出瞞天過海,金蟬脱殼的戲份。

另外,究竟誰才是給丁副市長通風報信的“卧底”?是飛揚跋扈、心事重重的市委書記李達康?還是看似公道、實則鑽營的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甚至那個義正言辭、一臉正氣的省委副書記會不會也有問題?這些謎團必然會牢牢抓住觀眾的心。

二、人物刻畫到位,讓人拍案叫絕。這部劇聚集了多位老戲骨。看他們同台飆戲,很是過癮。比如侯勇飾演的國家機關的處長,雖是典型的小官鉅貪,卻披着一副清廉的外衣,在和反貪局人員的鬥智鬥勇中,先後打出了清官牌、慈父牌、孝子牌、勞模牌……在慢悠悠吃着着炸醬麪滿口仁義道德時竭力掩飾自我內心深處的緊張,當辦案人員搜出一張存摺時臉上一瞬間閃出了不安後,因為存摺金額不大臉上又顯示出小有得意的神情,當在自我的豪華別墅裏被搜查出鉅額現金後那轟然坍塌的神情,短短几秒間把貪官忐忑心境刻畫的惟妙惟肖;不疾不徐,張馳有度;吳剛飾演的市委書記,在得知自我的副市長出事後,那種認為可能會毀了自我政績的心態,經過豐富的面部表情,表面上冠冕堂皇實則意味深長的表態,都十分傳神地傳遞給了觀眾。

三、剖析官場生態,讓人浮想聯翩。如在省委會議現場,針對如何處理有貪腐問題的丁副市長,是走司法程序——拘留,還是走黨紀調查——雙規?在這種場合下,中國式權力制衡機制發生了微妙的摩擦。檢察官期望按上級檢察院的指令辦,走司法程序,但由於是雙重領導,又不得不向省委彙報;市委書記李達康以“嚇跑投資商”為由,期望先雙規,把握主動權。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為了能夠贏得身為省委常委的李達康的一票,從而順利升為副省長,也隨聲復和。而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選擇了“中庸之道”,把皮球踢給了在外考察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就在這拉據戰中,丁副市長已接到密報,化裝潛逃,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這場會議室內的“宮鬥戲”描繪了漢東官場的複雜,也刻畫了官員百態。擯棄了以往描述官員好就高大全,壞就一無是處的套路,讓人感覺真實可信。

四、揭示反腐形勢,讓人觸目驚心。在片中既有顯性的腐敗,如在趙德漢的家裏,塞滿冰箱的現金,和堆成小山般高的鉅額錢財;丁副市長一邊斡旋往國家部委送錢,一邊又不忘雁過拔毛的貪婪本性;又有隱性的腐敗,如在醫院住高檔病房享受了十八年免費醫療的退休廳長。這些都説明反腐敗道路艱鉅而複雜,任重而道遠。

國產劇的接地氣,不應只體此刻生活中的家長裏短,更需要體此刻時代風貌上,從這個角度而言,《人民的名義》正視現實生態,人物刻畫沒有臉譜化,是一部難得的將嚴肅反腐題材進行通俗化改編嘗試的電視劇,值得我們點贊。

篇12: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近些年,我是很少看長篇電視劇的,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胃口。可是,去年一部《海棠依舊》是個例外,今年《人民的名義》再之,自該劇開播一個月來,我每晚都鎖定湖南衞視台。4月28日晚,《人民的名義》最終落下帷幕,閉目“回放”,凝神沉思,評心而論,這的確是近些年來難得的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電視劇。

該劇資料和主題貼近現實,大膽突破。

文章合為時而著”,所以他緊追幾步,跟上了時代,以蟄伏八年之積蓄,拿出了這部好劇劇本。導演李路理解記者採訪時也説“以進取姿態對反腐鬥爭進行藝術表現與思考。”“從一開始我就與周梅森切磋,我們確立了要拍成‘極現實主義題材’。”正是反腐這一現實生活,為編導和演員們搭建了從容演繹反腐風雲的藝術舞台,找到了主旋律與民眾意願的契合點,迴應了反腐正風的民心所願,打動了觀眾的心靈。

現實反腐中揭露出的腐敗分子,其最主要的一個特點,他們都是口是心非、表裏不一的“兩面派”,口口聲聲把人民掛在嘴邊,卻以人民的名義背地裏幹着禍害人民的勾當。《人民的名義》敢於直面社會的陰暗,鞭笞醜惡和腐敗,用不迴避、不掩飾、直戳問題、聚焦熱點、直奔主題的態度,大尺度地把這些“兩面派”的嘴臉刻畫的淋漓盡致,從滿口黨性國法民心、卻以人民的名義暗度陳倉滿足私慾的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這是我個人的私事,車錢和油錢都該由我來出”的副市長丁義珍,到一碗炸醬麪足以果腹、一分錢也不敢花、農民出身的鉅貪處長趙德漢,以及貌似遵紀守法、實則大肆攫取國有資產的趙瑞龍、高小琴、祁同偉,甚至那個沒有露面的“副國級”趙立春,這些典型人物,都能夠在今日的現實中“對號入座”,讓觀眾感到真實可信。

該劇容量宏大,視界開闊,大膽突破,圍繞反腐主線,觸及到了我們現實生活的很多黑暗角落,而這些過去曾是“禁區”,影視作品中鮮少觸及,例如:強拆、上訪、懶政、外逃、謀殺、嫖娼、過橋貸款、拉幫結夥、唯GDP論、污染環境、黑社會等等,借演員之口,抨擊了很多社會的腐敗現象和不良風氣,往上觸及到了“副國級”,往下選取了前反貪局局長陳海的兒子“小皮球”花15塊買替補隊員、抄作業一次能夠掙5塊錢這樣的典型細節,正是這些現實中存在而又藝術化的大尺度典型,讓觀眾心靈受到震撼,引起共鳴。

該劇劇情和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一部電視劇,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故事,好故事要曲徑通幽,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讓觀眾彷彿遊覽黃河九曲十八灣,步步驚心。《人民的名義》圍繞反貪局長侯亮平偵破漢東貪腐大案這一主線,編織了一個個故事情節,環環緊扣,層層剝繭,步步深入,展現了漢東官場上政治博弈的波詭雲譎、人事關係的曲折複雜和各種人物的不一樣命運。

該劇在講述故事時,突出的一點是不斷製造懸疑,埋下伏筆,吸引觀眾“且聽下回分解”,在故事的最終真相畢露,水落石出,使觀眾既感意外,又覺合理。例如,觀眾開始以為山水集團董事長高小琴就是高育良的情婦,誰也沒有想到,她原先還有一個雙胞胎妹妹高小鳳,經趙瑞龍、杜伯仲精心培訓和策劃,成為高育良的情婦,高育良為了欺騙組織和羣眾,妄圖逃離法律的懲處,與其妻辦理了離婚手續,但又在同一屋檐下維持着夫妻名義,掩人耳目,而與高小鳳正式結婚生子,並安排其祕居香港,由非法攫取的兩億多“信託基金”供養。這一情節設計,既讓觀眾感到新奇、意外,又充分揭露了高育良老奸巨猾的醜陋嘴臉以及墮落的外部誘因,增強了觀眾對腐敗分子的憎恨和沉思。

故事是由人物演繹的,人物是故事的靈魂。該劇在塑造人物時,擯棄過去“好即好,壞即壞”、“生來就好,生來就壞”的窠臼,而是遵循生活的原態,進入人性深處剖析,揭示出人物演變過程及其多樣性,複雜性,例如,對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的塑造就獨具匠心,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一方面他勇於改革、敢於承擔、工作第一、行事幹練、不貪不腐,應當是一位好乾部;另一方面他也有權力任性和性格缺陷,過於愛惜自我的羽毛,看重GDP和個人政績,作風強悍,個人説了算。這種並非“高大全”的幹部,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以致出現了許多李達康的擁躉。而對公安廳長祁同偉的塑造,在表現他陰險腐敗、一步步滑向深淵的同時,還回顧了他青年時代以往是一位優秀學生、學生會主席,參加工作後成為緝毒英雄,即使在最終侯亮平勸降時,他本來能夠擊斃侯亮平,但他尚存一絲人性和惻隱之心,放走了以往的救命恩人老大爺,最終選擇了飲彈自盡,給觀眾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談資。

該劇演員表演精彩紛呈,征服觀眾。

再好的主題、題材、故事,最終還賴演員搬上銀屏。《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幾十位演員組成的豪華陣容精彩演出,他們中沒有時尚的“小鮮肉”,沒有初齣戲校的年輕人,而都是一些實力派、老戲骨。他們不是為片酬而來,而是為戲而來,為友情加盟,拍攝時走心盡力,演技爆裂,精彩紛呈。

該劇開篇侯勇飾演的趙德漢,將一個貪官的微妙心理變化演得層次分明,酣暢淋漓,加之“人民幣牆”震撼場面,首先奪得了觀眾的眼球,並在觀眾中很快傳播開來。而陸毅飾演的侯亮平,則顯示出新一代檢察官的凜然正氣、職業操守、“孫猴子”的本領與七情六慾,儘管有羣星擠壓,陸毅的英俊正面形象和熟練演技仍然得到觀眾認可。吳剛在劇中飾演的李達康,不論是現場處理大風廠工人“鬧事”、信訪局“蹲式窗口”,還是市委開會、與人談話,都演繹出了一把手的範兒,可謂表演的淋漓盡致,以致吸粉無數,有人在網上將他的表演做成了許多“表情包”,甚至有一些女粉絲説要成立“達康書記後援團”。老檢察長陳巖石的扮演者白志迪,已年過七旬,演技純熟,經驗豐富,他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台詞都能體現出表演大家的風範,尤其是在處理大風廠拆遷、和作為人質與綁架者王文革周旋時的表演,讓人翹首點贊。老戲骨張凱麗沿襲了一貫的細膩、精緻、善於經過表情、台詞刻畫心理的風格,在過去《渴望》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提升。還有幾位女性演員胡靜(飾高小琴)、嶽秀清(飾歐陽菁)、柯藍(飾陸亦可)都能準確把握主角,拿捏到位,表演不凡,可圈可點。相信這部戲今後定會成為戲劇表演專業的教科書。

説到該劇的不足,竊以為,主要是該劇仍沒有抵住商業效益的誘惑,有意延長集數,上下集搭茬時間過長,意思不大的旁支蔓菀較多,侯亮平向陸亦可、林華華展現廚藝等細節剩餘,毛毛蟲父子、女友戲份過多,某些調侃沒有必要,以致觀眾感到劇情拖沓,節奏緩慢,影響了觀劇的快感。另外,該劇片尾歌詞並不精湛,諸如“與誰同卧”、“聽一曲長恨無多”、“一顆心境歸故里,瀟灑落筆”等,缺乏仔細推敲,難以成為經典之作。

篇13: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一幀幀反腐大片,一張張官員臉譜,大尺度地把當前社會的敏感話題、熱點事件、官場生態、幹部的選拔任用、公安檢查的辦案、以及政府部門之間和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政府與企業、官商之間、官民之間的點點滴滴細膩地展此刻公眾面前,讓人大開眼界的同時也不得不為編劇導演的膽量點贊,也為演員精彩演技點贊!

至少,這部片子讓大眾百姓看到了官場醜陋的、噁心的生態狀況,以下幾個陰暗面的表現值得這個社會警醒和思考:

提拔幹部不是任人唯賢,必須是提拔自我的親信,不管他(她)有無本事,能構成自我的幫派山頭小團體是最重要的;

離退休的老幹部的能量很大,因為在他退下來之前,提拔過很多的人,已經有意無意地編制好了自我的關係網,這些人大多已成為某些部門的當權派,所以,即使他退位了,講話還很管用,相反,那些不注重這方面的幹部,退位後可想而知也就默默無聞人微言輕無人問津了;

很多很多的官員,他們的心思、智慧不是用在如何開展工作為人民服務上頭,而是在琢磨如何能夠往上爬,所有的智慧用在瞭如何快速提拔、搞垮競爭對手等方面,爬上去的趕緊利用手中的權利不擇手段撈取利益,為自我進一步往上爬創造條;

官員的兩幅嘴臉表現的淋漓盡致,對上唯唯諾諾謹小慎微點頭哈腰膽小如鼠裝,對下頤指氣使凶神惡煞居高臨下不屑一顧,一個個官場二皮臉變臉術大師,官場一級壓一級,下級官員在上級官員那裏受到的屈辱,他會變本加厲地在老百姓那裏找回來,否則,他們扭曲的心靈怎樣能夠平衡呢?所以,有些官員們或者公務員們,他們多多少少有些變態也就不奇怪了,老百姓辦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也就是常態了;

大大小小的事情,小老百姓看到的只是表象,幕後都是一把手在那裏角力,有政府部門之間的角力,有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角力,還有幕後官商之間的角力……;

以前老百姓真的是把黨員幹部政府當做最信賴的人,他們不想信政府會做坑害老百姓的事,此刻,他們把黨員幹部政府當做最不能信賴的人,他們不相信政府能為老百姓辦好事;

官場上真正正直的、有本事的、紮實工作的、不拉幫結派、不善請客送禮的人是提拔不上去的,這些人在那樣的生態系統裏遲早遭到淘汰,所以,官場是一個逆淘汰生態系統,領導周圍總被一些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人供奉着,大家各取所需,相互關照……。

雖然上頭看到亂象不是主流,但他們表現出來的卻是普遍的,給社會的榜樣是消極和負面的,對社會的危害和殺傷力是巨大的,政府部門如此,企事業單位如此。好在國家加大反腐力度,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這場硬仗中下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反腐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社會正能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極大地提倡和弘揚,讓老百姓看到了中央的決心,也看到了國家未來的一絲期望的曙光,否則,黨羣關係撕裂,幹羣矛盾重重,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國家還有什麼期望?

篇14: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播出不足半月,無論收視率、點擊率、還是微信微博熱度都持續走高,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截至4月7日,在僅播出16集的情景下,該劇累計全網播放量達16.2億次,電視收視率破2,豆瓣評分8.7分。

這部反腐正劇的“橫空出世”,正掀起一場“全民追劇熱”。在IP偶像劇、“小鮮肉”大行其道的市場環境下,該劇依靠演員“在線”的演技、精心設計的劇情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能夠説,《人民的名義》還原真實的反腐生態,是近年來優秀國產正劇的代表。能夠照進現實,讓觀眾看了覺得不矯情、不做作,緊扣時代脈搏,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這部誠意之作。

普通觀眾從這部劇中看到了反腐的信心和決心,而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在看這部電視劇時,更應當主動“對號入座”,看看自我是不是也“身在劇中”,“以劇為鑑”評判一下自我到底是祁同偉、丁義珍還是陳巖石、達康書記。向劇中的那些敢於擔當、勇於作為、黨性堅定的領導幹部學習,不做政治舞台上的“兩面人”。

第42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邀請新華社記者撰文深入分析《人民的名義》對反腐工作、電視劇創作等領域的啟發作用。新華社記者也採訪到了《人民的名義》的主創人員,經過與他們之間的對話,還原了這部現象級劇作的創作初衷和堅持。

反腐劇歸來激揚了熒屏正氣

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朝歸來。

在玄幻、仙俠、戲説、穿越等“架空歷史”類電視劇充斥熒屏的當下,《人民的名義》“橫空出世”,引發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成為一部“現象級”作品。它的出現,不僅僅為主旋律現實主義電視劇扛起了大旗,也為當前電視劇創作領域吹進了新風,激揚了正氣。

近幾年來,隨着IP劇統領市場,主旋律劇不斷弱化、邊緣化,反腐劇等“政治劇”更是在熒屏上難覓蹤跡。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反腐劇也曾紅極一時,如《蒼天在上》《人間正道》《大雪無痕》《省委書記》《絕對權力》《國家公訴》等電視劇,都曾引發收視熱潮,但也出現了同類型題材蜂擁而上、“過多過濫”的問題。2004年4月,有關部門一紙禁令,涉案劇被撤下“黃金檔”,從此淡出觀眾視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力度之大、行動之堅決前所未有,打虎、拍蠅、獵狐等行動深入人心,反腐劇也迎來了新生的契機。此前,《人民的名義》總製片人、導演李路在理解我採訪時表示:“應對這場聲勢浩大的反腐敗鬥爭,如果沒有文藝作品進行反映和表達,這不得不説是一種缺位。當代電視劇作應當也必須有所反映,這是電視劇作為大眾文藝需要承擔的社會職責。”

暌別熒屏已久的反腐劇今朝歸來,能夠看作是“應運而生”,正當其時;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對當前電視劇創作領域的一場“撥亂反正”。

數據顯示,2016年底,我國具有電視劇製作資質的製作機構約1.2萬家,在世界範圍來看這也是一個驚人數字。因准入門檻低,目前新的影視公司還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市場主體小而散,也導致優質資料供給不足,市場不成熟、欠規範。

與此同時,影視行業“急功近利”,出現了種種怪現狀——粉絲經濟、話題炒作、天價片酬、假收視率;拼顏值、拼明星而不是拼演技;表演用替身、背不熟台詞就對口型依靠後期配音、甚至“摳圖”拍攝;特效潦草、粗製濫造、劇情“雷人”……如此亂象廣受詬病,正可謂“天下苦秦久矣”。

電視劇該怎樣拍才能得到羣眾“點贊”《人民的名義》給出了答案——

“一味追逐‘小鮮肉’的市場對我們確實有很大的刺激,難道我們的觀眾今日不需要這種擁抱現實的作品我不相信。”編劇周梅森説,為了創作劇本,他“潛心八年,六易其稿”,並專門去南京浦口檢察院體驗生活。

“文藝創作僅有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關切,才有恆久生命力。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旦迴歸就必須做成經典。”李路告訴我,這部劇全部用“同期聲”,有80多位演員,40多位明星。“他們都是帶着一身功夫來的,不僅僅台詞背的隻字不差,現場飆戲尤為好看。他們也沒有任何一個耍大牌的,沒有帶一堆助理來的,出場費更是‘良心折上折’。”

有網友評價説:“演員們演技炸裂,將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老戲骨們活力飆戲,詮釋了什麼是演技派,什麼叫專業水準。用心演戲的演員從不缺少擁躉,温潤時代心靈的大劇必須有感染力。”

幾番感言對照,值得深思。在看慣了古裝玄幻、家長裏短和“抗日神劇”後,《人民的名義》收穫如潮好評,折射出觀眾對當前影視劇市場審美疲勞後的一種理性迴歸。反腐劇在闊別市場多年後,重新成為社會關注焦點,不僅僅似一股清流令人耳目一新,更是給當前浮躁的劇作領域注入了一針清醒劑:作為創意產業,電視劇應“資料為王”,靠動人故事和精湛表演取勝。

萎落久矣的反腐劇如今強勢歸來,期望“歸來”的不僅僅是一部劇、一種題材,更是一種創作精神——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不當市場的奴隸,敢於向炫富競奢的浮誇説“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説“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説“不”。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讓人們看到完美、看到期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篇15: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最近《人民的名義》似乎很火啊,畢竟我也是一集不落的追到17集了。

17集的資料讓我突然想起了3月份在家鄉的一個私立中學裏聽的一場教師培訓會的事兒,這位演講教師是長沙的著名中學的一名教師,她管理班級經驗十分豐富,講的很多經驗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位教師講的一個故事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覺得和17集中的劇情有那麼點兒相似,讓人值得思考。

她們班裏有些孩子成績並不是很夢想,可是卻十分有商業頭腦。學校舉辦運動會,這個孩子就去校外的批發店買了幾瓶大瓶裝的雪碧以及一袋子一次性杯子,用2塊錢一杯的價格,賣給在太陽下早已經曬的口乾舌燥的同學,一天下來賺了好幾百塊錢;

班主任有時會用一些旅遊時買的紀念徽章或者一些外國的貨幣,來獎勵班裏成績優異的孩子,那些個學霸啊對此十分的痴迷,這下好,又讓這個孩子嗅到了商機,他從淘寶批發了一些徽章和一些外國的小額零錢,販賣給那些已經對此痴迷的學霸們。

當時聽完這位教師的講述後,我覺得,此刻的孩子啊,真是不得了,一個個聰明的很嘛,然而今日看完17集之後,讓我有了些深思,這樣是不是會很容易在孩子們的社會中構成錯誤的金錢觀呢?

劇中還提到了孩子們此刻已有的錯誤的價值觀。

劇中還總結了這個現象的癥結所在,認為這是成人社會上樑不正下樑歪的結果,進一步認為成人社會這一現象,是因為人們內心的浮躁所導致的。

不得不説這部年度反腐大劇能如此火,是有原因的,起碼讓我們很多人覺得是有共鳴的呀,對於很多問題沒有了往日遮遮掩掩的做派。

説回到這場教師培訓會上來,這位教師分享的很多經驗在班級管理上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可是我認為教師還有比管理班級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育人。在商業市場化的社會,孩子們確實比起我們這一代更早接觸到了商業,可是他們年紀還小啊,應對金錢的誘惑時,他們會不會還有那份孩子該有的純真呢?

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不可或缺,在孩子瞄準“賺錢”時我們也應當行動起來,告訴他們當代商業社會的基本價值精神是什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規則又是什麼,用我們以前教師説的話講就是,先成人再成材,少些功利主義的管理方法,多些真心去與孩子溝通,讓這些祖國的花朵兒,不再走我們市場化時期摸着石頭過河所走過的老路了,浮躁了,腐敗了,再來治理。

篇16: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某國家部委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上千萬,當反貪總局偵查人員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的“老農民”在簡陋舊房裏吃炸醬麪,每月只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然而,在他另一處隱蔽的豪宅裏,卻藏着2億多元現金,塞滿了櫥櫃、牀板、冰箱……

這是正在熱播的反腐題材現實主義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開篇講述的故事,生動揭示了一名“偽清官”的“戲劇人生”,觀眾評價他是政治舞台上扮演“兩面人”的“老戲骨”。

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現實中不乏這樣的案例。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家中贓款數以億計,清點時連點鈔機都燒壞了。然而,鉅貪如他,平時卻很“低調”,穿衣樸素,常騎自行車上班。明明是“貪官”,卻偏要戴上“清官”的面具。

還有廣西賀州市原副市長毛紹烈。他平時衣着十分樸素,所穿衣服大多是舊的,“皮帶表面都裂成四五節”,卻在背地裏瘋狂斂財超過千萬元;表面上看,他生活健康,極少抽煙喝酒,閒暇時愛打羽毛球,私下裏卻與多名女性堅持不正當關係,長期沉迷於收藏奇石的奢侈“雅好”,僅買“黃龍玉”便花費數百萬元。

對這種“偽清官”“兩面人”,基層流傳的順口溜對他們進行了生動“畫像”:台上喊廉、台下撈錢,點燈是人、熄燈是鬼;黨性掛嘴上,女性記心裏;白天禮貌不精神,晚上精神不禮貌;人前講黨風抓廉政、人後搞交易收賄賂;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對上一套、對下一套……這種官場醜相古已有之。清代小説《鏡花緣》就講述了一個“兩面國”的故事,那裏的人長着兩張截然不一樣的臉:一張是慈眉善目的笑臉,另一張則是兇狠陰險的惡臉,一個長安人在那裏待久了,也會變成“兩面人”。荒誕不經的故事,鍼砭的是清代官場的醜態與積弊。

在當下,這種看似“清官”實則“貪官”的“兩面人”仍然出現,説明一些地方和單位黨內民主和監督機制不夠健全,使得表裏不一的“兩面人”遲遲未能被揪出來。一些腐敗分子為了降低被查處的風險,學會了包裝、隱藏自我,欺騙組織和羣眾。“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自古以來我國老百姓就盼清官、盼清政,一提起貪官就“恨得牙癢癢”,嚴嵩、和珅等貪官至今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然而,應當看到的是,“真貪官”危害大,“偽清官”比“真貪官”危害更大,影響更惡劣。

“偽清官”不僅僅和“真貪官”一樣帶壞了一批人、污染了政治生態、敗壞了社會風氣,並且,人民羣眾根本想不到,“清官”的完美形象與“貪官”的醜惡嘴臉竟然集於一人,這樣“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巨大心理落差對社會價值觀產生了更大沖擊、帶來了更多混亂,對黨和國家的形象和公信力損害也更大。

隨着反腐不斷深入,治理“兩面人”已成為從嚴治黨的重要課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對黨忠誠老實、光明磊落,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如實向黨反映和報告情景,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反對弄虛作假、虛報浮誇,反對隱瞞實情、報喜不報憂。

想要切實把黨中央的要求落到實處,首先要順應民意進一步加強反腐力度。“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人民羣眾是無所不在、無往不勝的監督力量。當前,人民羣眾最擔心反腐“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最盼望各級黨組織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毅力,把反腐和作風建設不斷推向深入、引向縱深,讓“兩面人”官員無所遁形。

知人才能善任,用人先要察人。有關部門考察幹部除了工作業績外,還要掌握幹部對組織是否忠誠、在“八小時之外”的表現、對上與對下的態度是否存在巨大差異、是否熱衷於編織“關係網”、應對“名、利、權、位”的態度等。另外,還要把黨的領導與發揚民主相結合、黨組織瞭解與徵詢民意相結合,構成一套成熟的、與幹部選拔任用相關的民意調查及跟蹤評價體系。

另外,還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建立公職人員誠信檔案,依法將公職人員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廉政記錄、年度考核結果、相關違法違紀違約行為等信用信息納入檔案。同時,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將公務員誠信記錄作為幹部考核、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公務員失信問責乃至引咎辭職機制,尤其要對黨員幹部的“兩面人”“人格分裂”等行為實施常態化跟蹤、監督和問責。

篇17: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主創人員理解媒體採訪時説,這部反腐題材的電視劇以現實中發生的真實案情為藍本,但並沒有照搬,觀眾不用對號入座。可是,這話只是對普通觀眾説的,領導幹部在看這部電視劇時,不妨主動“對號入座”,看看自我是不是也“身在劇中”,看看自我到底是祁同偉、丁義珍還是陳巖石,好好自省。

民間有句俗語“牛不知力大,人不知己過”,意思是自我很難認清自我,更難以看到自我的不足。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何事最難為”他説:“認識你自我。”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弟子們提出的要求也是“認識你自我”。這都説明,“認識自我”自古至今都是人最難掌握的一項“技能”。

領導幹部要認識自我,無疑比一般人更困難。成為領導幹部後,手中握有必須權力,管理着或大或小的部門,周圍從來不缺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之輩,即使偶爾有人扯袖子、咬耳朵甚至建諍言,也可能被四周的“嘈雜”擋住了聲音。一些領導幹部更有可能在忘乎所以、自我膨脹之下,把同事或組織的警示當成耳邊風。

從無數落馬貪官的懺悔書能夠看到,沒有領導幹部以做貪官為目標,更沒有領導幹部把“貪官”二字寫在臉上,他們都是在放鬆黨性修養和自我修養後,一步步滑向腐敗深淵的。所以,自省和自警是領導幹部政治生涯中最寶貴的認識,更是最應有的認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成績斐然。能夠説,反腐成績單為我國改革和各項事業發展供給了強大的保障和推力。但記者在日常採訪調研中發現,反腐敗、正作風還遠未到“鬆鬆勁、歇歇腳”的程度,“不敢腐”在上層已見成效,但在一些地方還或多或少受慣性影響,許多官員陋習依然,要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還任重道遠。

還有一些領導幹部拿中央的反腐教育、警示不當回事,慢慢變成了反腐敗的“硬骨頭”,並在反腐倡廉的人民戰爭中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新的生存法則,做人辦事更低調、“演技”越來越好、戴在臉上的面具也越來越厚,“吃相”也越發“優雅”。就像劇中的大反派“高育良”一樣,登場不久後那句“這官當多大才叫大”的語重心長,曾讓多少觀眾以為他是“好官”。

一些地方和部門“前腐後繼”,有的領導幹部在中央反腐倡廉的高壓下依然“不收斂、不收手”。這都一再提醒,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執法嚴明、露頭就打必不可少,幹部的自省和自警同樣重要。

《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在反腐倡廉的時代大勢下,深入、深刻、真誠地演繹了反腐進程中的官場生態。在劇中,有些領導幹部一塵不染,把人民當父母,踏實謀事創業;有的幹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自我的“實力”,謀私利、忘大義;有的官員雖然在上沒有“斑斑劣跡”,但把人民當梯子,踩着人民的利益一心向上爬。

貪官、清官、諍官、佞官等形形色色的領導幹部,在這部劇中都能夠找到原型。領導幹部以一名觀眾的角度旁觀,更容易對照找到自我的不足,看自我身上是不是有了“癌細胞”。如果發現自我“身在劇中”,不幸當了一個反面主角,更要及時回頭,免得到頭來真成了祁同偉、丁義珍。

在鞭撻腐敗的同時,《人民的名義》還將一些敢於擔當、勇於作為、黨性堅定的領導幹部身上的正能量,向社會做了真實、客觀的傳遞。除了對照反思外,每一名領導幹部還不妨把《人民的名義》當作“案頭劇”,從這些領導幹部身上汲取營養:省委書記沙瑞金在複雜反腐形勢面前堅韌不拔的黨性、陳巖石對人民羣眾的一腔赤誠、達康書記頻背黑鍋卻又對事業充滿執着和信心、工會主席鄭西坡對待工人的無私之愛等,都在講述着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

電視劇總有劇終的時候,但反腐倡廉和幹部教育永遠在路上。當前,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構成,但要真正實現“不能腐”和“不想腐”,還要依靠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繼續推進。

人不能一輩子當官,但人民永遠是人民。以反面典型為鏡鑑才能正心修身,以正面楷模為榜樣才能常思貪慾之害、堅守為官之本,也才能把“人民”二字銘刻於心,在紛繁複雜的官場中始終堅持清醒。就像陳巖石的那句台詞:“什麼叫技高一籌,心裏有老百姓,你就技高一籌。”

篇18: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時隔多年,反腐劇熒屏破冰。

昨晚,《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衞視黃金檔開播,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周梅森編劇,李路執導,陸毅、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張凱麗、高亞麟、趙子琪等40位老中青演員實力出演。

在古裝玄幻、偶像劇當道的電視劇市場,反腐題材的厚重並不是那麼“市場”。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是《人民的名義》的靈魂人物,此前有代表作《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多部反腐劇。

時隔多年反腐劇迴歸熒屏,劇中涉及貪腐官員官至高層,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

導演李路説:“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着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裏吃炸醬麪。

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劇中飾演侯亮平的陸毅説,他熬了兩個通宵把劇本看完,當即就決定必須接拍:“這部戲是有價值的,它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周梅森教師也已經十幾年沒寫過這樣的戲了。

我們平時從新聞報道中看到的那些貪官落馬的消息,跟我們這部戲比起來真是鳳毛麟角。

我在拍攝時有時候會想,周教師寫到這麼深入、這麼高層次的貪污行為,這個劇能播嗎我有時候真的會有這種想法。”

周梅森在創作中六易其稿,小説和劇本幾乎同步誕生,劇中的情節體現了最新的反腐成果,拍蒼蠅、打老虎、海外獵狐等,不但突破了以往涉獵的層級和尺度,更在政治生態的剖析和經濟犯罪的成因上有了新的思索。

周梅森説:“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期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

要讓人們明白,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肩負着反腐職責的同志應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篇19: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人民的名義》迅速成為文化熱點,並在年輕人的朋友圈裏刷屏,連編劇和導演都沒有想到。一部反腐劇,開播不到半個月,能成為年輕人聊天的必備談資,甚至架起了不一樣年齡層次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樑,可謂十分罕見。《人民的名義》之所以能擊中一顆顆年輕的心,原因之一是它在反腐的主題下,培養和凝聚着一種重塑未來社會生態的基本共識。

年輕人對這部劇的關注令人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在一個以年輕觀眾為主要對象的電視頻道首播,“燒腦”的劇情、豐富的細節不遜色於美劇,再加上“大尺度”還原現實的情節和台詞,種種設定讓年輕人很難繞開這部劇。

年輕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動了這部劇走紅。以至於有人説:不看《人民的名義》,已經沒法跟人聊天了。從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到以各種人物搭檔偏好為分類的“粉絲團”,年輕人經過劇作細節的標籤化,分享和鞏固着自身的價值觀念。這種分享甚至超越年齡層,成為年輕人與父母長輩、領導上司之間溝通的一個契機。反腐作為轉型期的一個焦點話題,成為代際間的價值觀念交流的橋樑。

把現實的複雜性攤開來説,是這部劇的一個亮點。看過了美劇、英劇裏複雜的人性和劇情,年輕觀眾已經很難喜歡傳統主題劇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和關係。《人民的名義》不僅僅減少了臉譜化,更逼真細緻地還原了官場生態和反腐行動,讓以往對這一領域敬而遠之的年輕人,能夠一探究竟。年輕觀眾對達康書記追求GDP的各種演繹、對侯局長攔車拘捕官夫人的點贊、對大風廠拆遷中各方主角的熱議,其實也是對政治去神祕化和民生糾結求索的過程。不少觀眾談到,沒有想到這些事情是這麼複雜,現實遠比非黑即白的確定深刻得多……

好的劇作終了都要給觀眾一個“心理出口”,《人民的名義》把出口放在了年輕的檢察官侯亮平身上。這名檢察官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反腐大案,最終看到了收拾世道人心、重建社會生態的期望。認可劇中不斷提到的重塑政治生態的宣示,也就不難認同潛藏的重建社會生態的呼籲。朋友圈裏年輕人轉發表情包,表達“守護達康書記的GDP”的意願,其實也是對人盡其才、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環境的嚮往。透過一部被熱捧的反腐劇,或許能夠更細緻地體察年輕觀眾的價值訴求。供不應求的“爆款”劇,既是價值觀的共振,也包含了年輕人對未來的憧憬。

篇20: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現象級”反腐劇煉成的“四要素”

最近一段時間,《人民的名義》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討論,並被認為是“近年來尺度最大的反腐劇”。統計數據顯示,這部劇刷新多項收視紀錄,已成為“現象級”作品。從社交媒體輿論方向上看,這部劇贏得了較為廣泛的正面評價。

在各類偶像劇、沒有任何歷史和現實依據的玄幻劇充斥熒屏的當下,一部表現反腐敗鬥爭的主旋律、硬主題電視劇,能贏得公眾廣泛關注與稱讚,出乎人們的意料。但仔細體味,劇作的成功與其準確迴應了公眾當前對反腐敗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密不可分:

首先是適應了公眾期待了解腐敗行為發生全過程而非單純知曉結果的新要求。長期以來,公眾對貪腐案件的瞭解,多是來自案件判決書或新聞報道,信息往往侷限於房產幾套、金額幾何、利益輸送人員有幾個,對腐敗行為發生的全程難以知曉。

一些公眾有疑惑:腐敗行為到底是怎樣發生的,腐敗官員和利益輸送者之間達成的協議會不會變卦等。這部反腐劇經過講故事和人物塑造,把官員貪腐的過程、心理變化、利益輸送的辦法等進行了充分展示,讓公眾對腐敗發生的全過程有了全面、形象的瞭解。

同時,劇中展示的腐敗官員在面臨利益輸送時,毫無顧忌地將黨和人民的利益作為交換籌碼,讓人對腐敗行為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劇中更把視角投向或被腐敗侵害、或同腐敗做艱苦鬥爭乃至腐敗分子本身這樣的個體,把腐敗與反腐敗鬥爭具象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一個個具體的故事,其中有貪婪、有恐慌,有糾結、有決絕,充分展現了人性的醜惡和光輝。這些個體的不一樣境遇,能夠説每個都現實存在着,讓公眾對腐敗害黨、害國、害民、害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其次是迴應了公眾的消除反腐敗工作神祕感的新要求。各級黨委、政府異常是紀檢監察部門一向把公眾作為反腐敗工作架構中的重要力量,但普通公眾對反腐敗工作到底是怎樣進行的、除了關注聲援還能做什麼、怎樣做心中沒底,反腐敗工作也一向有神祕感,導致一些公眾雖有參與反腐敗鬥爭的願望和熱情,但缺少基本的信息渠道,也缺乏必要的訓練。

消除這種神祕感,是十八大以來反腐敗鬥爭進入新時期、新階段後,公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這部反腐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反腐敗工作全貌,有誠意地努力還原反腐敗政治生態,公眾長期以來百思不解的問題、疑惑,有的得到了印證,有的恍然大悟。

再次,這部劇讓公眾作為“第三隻眼”直接參與到反腐敗鬥爭中,毫不避諱地全面展示了反腐敗鬥爭的艱鉅性、複雜性。其中既能看到黨委、紀委堅決懲治腐敗的決心,也能看到貪官的狡猾、鬥爭的複雜,甚至把反腐敗鬥爭中的一些無奈、拉鋸等現實問題都真實地展此刻公眾的面前,迎合公眾瞭解和參與反腐敗鬥爭的信息訴求和進取願望,有血有肉有淚,細節畢現,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反腐鬥爭形勢教育。

最重要的是,這部劇充分展現了執政黨持之以恆推動反腐敗工作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打擊腐敗工作力度空前,反腐成為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題。但隨着一批大案要案塵埃落定,也有公眾開始對反腐敗工作下一步怎樣走產生疑惑。這部反腐劇在故事設定中,將劇中的重大腐敗案件同十八大以來現實中查處的大案、要案以及輿論關注度高的“熱案”相互呼應,沒有相關部門的參與和支持,不可能掌握到如此詳盡的信息。

敢於把自身查辦的重大案件原原本本展此刻熒屏上,顯示的正是中央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的決心,並再次向全社會發出了“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的明確信號。能夠説,這部反腐劇彰顯了黨中央同腐敗行為鬥爭到底的鮮明態度和堅定立場,成功地把中央的決心傳遞給了公眾,進一步凝聚了人心、夯實了共識,讓公眾對贏得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充滿信心。給這部反腐劇“點贊”,正是公眾對中央決心的正面回饋。

吏治清國運興。也期望各級領導幹部看完熱鬧品味道,對這部反腐劇的熱映多做思考,從而進一步深化對中央反腐決心、人民羣眾期待的認識,並從劇中腐敗官員的結局中汲取教訓,牢記殷鑑不遠、警鐘長鳴。

【小編簡評】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 彙總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人民的名義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敍事方法很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