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海倫凱勒的勵志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5W

海倫凱勒的勵志故事新版多篇

海倫凱勒勵志的故事 篇一

海倫凱勒1880年誕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特斯開姆比亞。生下來19個月後,海倫突然發起了高燒,高燒退後,媽媽給她洗澡時驚訝地發現,她的小眼睛一眨也不眨。眼科醫生的檢查表明小海倫雙目失明。緊接着媽媽又發現小海倫失去了聽力。3歲時,海倫連話都不會説了。

但海倫卻奇蹟般地學會了英語、法語和拉丁語、希臘語,她的著作,如《海倫凱勒日記》,尤其是這本《我生活的故事》,被譯成50多種文字,風靡了五大洲的每一個角落。

馬克吐温説,拿破崙和海倫凱勒是19世紀兩個最出類拔萃的人物。海倫凱勒並沒有做過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卻受到全世界億萬人民的尊敬和愛戴,這其中的祕密是什麼呢?《我生活的故事》將給你以明確的答案。在這本書中,海倫幾乎傾注了全部感情,以富有詩意的描述向你展示一卷精彩的人生畫面。

《我生活的故事》不僅給盲聾啞人以精神的鼓舞,而且也給正常人以奮鬥的力量,其中的精神內涵曾經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使人們對生活總是充滿熱情。

人生不過是性靈的生活,一位盲人作家的人生更是性靈的生活,她在黑暗中、萬籟寂靜中看到的、聽到的最美好的東西,一般正常人往往都無法看到,無法聽到。在這個充滿物慾刺激的世界裏,最難能可貴的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的園地,在這個精神園地裏種植一點什麼,然後收穫一點什麼。這個精神園地就是海倫的心靈傾聽到的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看見的最美麗的風景。

海倫是19世紀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而《我生活的故事》則是近兩個世紀以來最感人最能觸動人們心絃的文學著作之一。

海倫來到這個世界上以後,就失去了常人生來具有的視覺和聽覺,甚至也無法用自己的嘴説出自己的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心願。由於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脾氣也一度古怪,動輒大發雷霆。她經常撲倒在地上,發出陣陣尖叫;起牀後拒不洗臉;吃飯時調皮搗蛋,關於小時候的這段經歷,海倫寫道:

那時,我彷彿感到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地抓着。於是,拼命想掙脱這種束縛。

1887年,經人介紹,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愛爾蘭姑娘安妮莎利文做了海倫的家庭教師。從那以後整整半個世紀,安妮莎利文一直是海倫朝夕相守的良師益友。是安妮教會了海倫寫字,“説話”,“聽講”。安妮以她獨特的方法引導海倫進人了與常人無太大差別的生活。為了讓海倫掌握單詞w―a―t―e―r(水),她帶着海倫到水旁,當清涼的水流過海倫的手時,她在海倫的手上拼下這一單詞。海倫覺得,不知怎地,語言的謎底揭開了,原來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物質。這個活的字喚醒了我的靈魂,給我以光明、希望、快樂。安妮還通過教海倫用手摸別人的嘴脣,中指放在鼻子上,大拇指放在喉嚨上,就可以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聲音,更有趣的是,通過訓練後,只要把手輕輕地放在小提琴上,海倫竟能“聽”到小提琴的演奏!

就這樣,幾年後,海倫還上了學,移居英國的拉德克利夫後,就讀於劍橋的吉爾曼女子中學。上課時,安妮總是坐在海倫身旁,把老師講的內容寫在她的手上。

1900年,海倫考進了劍橋大學的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進入高等學府的盲聾啞人。

但是大學生活使海倫感到失望。她覺得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上課時無法記筆記,因為她的手在忙着“聽講”。回到宿舍後再匆匆地把腦子記下的東西寫下來。她從德國等地搞到了一些盲文書籍,海倫貪婪地讀着,直到手卜磨起了血泡。

海倫畢業於1904年,此時,在英語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一畢業,歐美各主要報刊的約稿就像雪片般湧來。同年,海倫應邀到聖路易斯博覽會,呼籲全世界關心聾啞人的教育問題。

20世紀30年代,海倫不斷訪問歐亞各國,為聾啞盲人發出呼籲和發動募捐。

海倫凱勒有高尚的精神。她墜入只有聾啞盲人才能體會的沉默的深淵之後,是她的信仰支撐着她在艱難人生路上奮勇前進。

海倫還向人們昭示着一個生活的起碼道理:

我,一個盲人,向你們有視力的人作一個提示,給那些善於使用眼睛的人提一個忠告:想到你明天有可能變成瞎子,你就會好好使用你的眼睛。這樣的辦法也可使用於別的官能。想到你明天有可能變成聾子,你就會更好地聆聽聲響;鳥兒的歌唱,管絃樂隊鏗鏘的旋律。去撫摸你觸及的一切吧,假如明天你的觸覺神經就要失靈;去嗅聞所有鮮花的芬芳,品嚐每種食物的滋味吧,假如明天你就再也不能聞也不能嚐了。

讓每一種官能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為世界通過大自然提供的各種接觸的途徑向你展示的多種多樣的歡樂和美的享受而自豪吧。

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如果靜止的美已是那麼可愛的話,那麼看到運動中的美肯定更令人振奮和激動。

海倫凱勒的勵志故事 篇二

1880年,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不幸的小海倫,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後,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天哪,誰能想到,當時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從此,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她面對着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

就在這時,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來到了海倫身邊。

沙利文老師開始教海倫摸盲文,拼單詞。一次,她們路過水井房時,沙利文把海倫的一隻手放在水管口上。這時一股清涼的水在海倫手上流過。沙利文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學會了拼寫“泥土”、“種子”等許多單詞。她不分晝夜,像一塊乾燥的海綿吮吸着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飢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紮起來。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閲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説話”。

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她有時在林中漫步,有時和朋友們在湖上泛舟。她在想象中感受着這個世界。“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於是我把落日想象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她用這樣動人的筆調描繪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倫10歲的時候,越來越強烈地想開口説話。父母為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發音時,要海倫用手放在她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脣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音。這種完全靠觸覺學習説話的方法,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海倫後來在回憶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時説:“為使我的夥伴——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覆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只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着練習,練習,練習……”

當夏天來臨時,海倫在盲啞學校的課程正好告一段落,她説話的能力也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了。海倫回到家時,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剎那間,爸爸和媽媽緊緊地抱住了海倫,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1900年,海倫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她決心像沙利文老師那樣,為更多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服務。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海倫·凱勒這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海倫凱勒勵志故事介紹 篇三

剛滿週歲那年,一天傍晚,母親趁太陽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熱水為海倫凱勒擦洗身子。可是,當母親自浴盆把海倫凱勒抱了起來,放在膝蓋上,正想拿條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時候,海倫凱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搖晃不定的樹影給吸引了過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動也不動一下,而且還忍不住伸長小手撲了過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當時,母親雖然已經注意到海倫凱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親的眼裏,樹影不過是平常又自然的現象,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所以,她萬萬沒有想到海倫凱勒會使出這麼原勁兒往前傾,結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讓海倫凱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個不停。母親知道女兒受了驚嚇,飛快地將海倫凱勒摟進懷裏,連哄帶騙了好一陣子,海倫凱勒才安靜了下來。

事隔不久,母親一個人靜靜回想這件事情發生的經過,她發現海倫凱勒的觀察力似乎特別靈敏。通常一個週歲大

的嬰兒,應該是懵懵懂懂的,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企圖深入瞭解的傾向,可是海倫凱勒卻別有細膩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體去感受變化的奇妙。當然,跟大人比起來,海倫凱勒的表現並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嬰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為人父母的,能幸運地生下一個天賦優異的小孩,當然是得意洋洋羅!每逢親朋好友到家裏做客,不談起女兒也就罷了,一旦話題轉到海倫凱勒身上,母親心滿意足的喜悦,就會自然而然地從言談中流露了出來。

但是這份喜悦到底能持續多久呢?當父母親正興高鳥烈暢談海倫凱勒美好未來的當兒,海倫凱勒卻莫名其妙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不但奪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倫凱勒變成一個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小女孩。

可憐的海倫凱勒,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沒有光線,沒有聲音的世界呢?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通常教育一個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經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更何況海倫凱勒又瞎又聾!也許,父母親他們可以猜測、也可以想像海倫凱勒的心情,但是他們絕對無法體會,就如同海倫凱勒無法體會正常人的生活一樣,他們真的無從體會。

起先,父母親採用實驗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雖然他們失敗過無數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領,他們除了被動地猜想海倫凱勒的比手畫腳,有時也教導海倫凱勒憑藉肢體動作,表達喜怒哀樂。

另外,海倫凱勒也學習運用觸覺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這樣一點一的累積,四、五年以後,大凡孩子們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倫凱勒都能以觸摸的方式領略。只是父母親不是殘障教育的專家,所以海倫凱勒學到的肢體語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難説了。

向來關心女兒的父母親,也一直掛心這個問題,尤其他們想到自己終有年老體衰的一天,到時候要是海倫凱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溝通,那海倫凱勒往後的遭遇,將是非常悲慘的。於是,在海倫凱勒七歲那年,他們從外地請來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蘇利文老師。

蘇利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蘇利文老師那裏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水」這個字,海倫凱勒不知怎麼搞的,總是沒法子記下來。老師知道海倫凱勒的困難處在哪兒,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接著,蘇利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

不過,蘇利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説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説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説話的嘴型,所以,儘管她不是不能説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説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蘇利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説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礙學會説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的過生活。

海倫凱勒的簡介 篇四

海倫·凱勒,美國社會教育家。從小因病成為集盲、聾、啞三種痛苦於一身的殘疾人。但在父母和一位優秀啟蒙老師的幫助下,她憑着堅強卓絕的毅力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障礙,學會寫字和表達思想,並接受教育,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受舉世敬佩。

海倫凱勒的名言 篇五

1、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2、因為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裏,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的最深泉源。

3、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要靠心靈去感受。

4、愛是摸不着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5、僅僅靠觸覺就能感受到這麼多的幸福,那麼,如果能看見,我發現多少更美好的東西啊!

6、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於過去的創傷,而在於把未來放棄。

7、不懷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8、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動儀。通過房屋到處感覺到的振動,我能猜出每天都在發生什麼事情。

9、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樣去利用你的眼睛。

10、死亡只是從這個房間搬遷到那個房間,可是我可能跟別的人不太一樣,因為我在那個新的房間就可以用眼睛看到東西了。

11、我們分明是不一樣,能看得見的人和看不見的人互相不一樣。不是感覺不一樣,而是使用感覺的方法不一樣。只是為了找到超越感覺的智慧而展開的想象力和勇氣不一樣而已。

12、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要不斷努力。

13、我努力求取知識,目的在於希望日後能使用,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

14、只要是真正有益於社會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將全力以赴。

15、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將我絆倒,但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讓我所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我就有了勇氣。

16、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説,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17、我用整個身心來感受世界萬物,一刻也閒不住。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蟲,把一生擠到一天之內,生命或是一種大膽的冒險,或是一無是處。

18、我只看我擁有,不看我沒有的。

19、忘卻自我中有着快樂。——因而,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耳中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把別人脣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20、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讓我的心超脱我的軀體走向人羣,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21、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22、殘忍的命運擋住了入口,我會不甘願地質問命運為何作這樣專橫的宣判,因為我的心尚未馴服,仍是狂熱的;但刻薄無情的話到口裏,我的舌頭卻沒有説出來,像還未落下的淚,又流回我的心中。

23、只要朝着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24、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後。

25、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26、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27、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猜你感興趣:

海倫凱勒的貢獻 篇六

海倫·凱勒致力於社會主義,源於她作為殘疾人的特殊經歷,以及她對其他殘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簡化字母表,使之適合殘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識到,單純地解決失明問題,是治標不治本。通過研究她發現,盲人並非隨機分佈在各種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會底層。窮人更容易由於生產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療而失明。有些窮人淪為妓女,又多了一種因梅毒而導致失明的危險。於是,凱勒認識到,社會階級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運,有時甚至決定他們是否會失明。凱勒的研究並非書齋式的:“我參觀過糖果店、工廠、棚户區。就算我看不見,我也聞得到。”

海倫·凱勒作為社會主義者,是由1909年開始的。在1909年,她加入了馬薩諸塞州的社會黨。早在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之前,她就是一位社會激進分子。她本人強調,這並非由於在那裏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國革命爆發後,她對這個新生的共產主義國家大唱讚歌:“在東方,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掙扎中,新秩序從舊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東方,一個男嬰降生了!向前!同志們,齊向前!奔向俄羅斯的營火!迎接黎明!”凱勒在她的書房書桌上方懸掛了一面紅旗。”後來,她逐漸成為社會黨的左翼,成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產業工人聯合會的成員,這是一個遭伍德羅·威爾遜迫害的工團主義者聯盟。

當凱勒成為一名社會主義者時,她已經是一位享譽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聲名掃地,因為轉向社會主義,從而引起了一場新的輿論風暴。那些曾經讚美她的勇氣和智慧的報紙,轉而強調她的殘障。專欄作家們指責她沒有獨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於那些向她灌輸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魯克林鷹報》的一位編輯。他寫道,凱勒的“錯誤源於她生理髮育的明顯缺陷”。

凱勒回憶説,她曾經見過這位編輯。“當時,他對我的恭維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但是現在,我站出來支持社會主義,他就提醒我和大眾,我是一個又聾又瞎、特別容易出錯的人。大概,自從見過他以後,我的大腦就縮水了。”她接着説:“哦,《布魯克林鷹報》太滑稽了,它在社會問題上又聾又瞎,它維護着一個令人難以忍受的制度。我們努力預防盲聾病症,而這個制度正是造成多數盲聾的根源。”

凱勒的後半生主要致力於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籌募資金,她堅信我們的社會需要一種激進的變革,這個信念從未動搖。她支持社會主義者尤金·V·德布斯的歷次競選總統活動。她還在婦女運動、政治、經濟方面發表文章。在晚年,她寫信給美國共產黨領袖伊麗莎白·G.弗林———她是麥卡錫時代的犧牲品,當時正在監獄裏度過風燭殘年:“親愛的伊麗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願服務人類的美好感受為您無畏的心靈帶去力量與安寧!”

海倫凱勒的愛情故事 篇七

1880年6月,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塔斯比亞城,其父亞瑟·凱勒上尉是當地軍隊的最高長官。失聰與失明後,家人給她找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師。她不僅教會了海倫識字,還教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説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以此來識別語言發音。在莎莉文的輔助下,18歲的海倫考入劍橋女子學院,隨後進入哈佛大學,從此一生致力於教育、慈善、文學事業。

1916年,36歲的海倫還是單身,愛情對於她來説是個陌生的詞語,她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哪個男人會真心愛上她。

這年夏天,海倫的祕書波麗·托馬斯請假去蘇格蘭探親。莎莉文的身體也不太好,不能時刻陪在她的身旁,海倫不得不聘請一位臨時祕書,幫助她完成日常工作。就這樣,彼得·費根走入了她的生命。

那天傍晚,海倫和莎莉文老師坐在門廊上,等待着從波士頓趕來的彼得。

突然,海倫感覺到莎莉文老師握着她的手有了細微的變化。“他來了,他的頭髮顏色很深,手指很長,一隻手拿着棕色筆記本,另一隻手夾着煙,正在四處張望。”莎莉文老師在海倫的手中寫下對彼得的第一印象。掌心寫字,是她們交流的方式。海倫雖然看不到彼得,卻仍然能夠感受到他的氣息在慢慢逼近。

“他穿着白色襯衣,將夾克隨意地搭在肩上,他的眼睛是棕色的……”莎莉文老師繼續在海倫手中寫道。海倫的腦海中慢慢浮現出了彼得的輪廓。

“他帥嗎?”海倫緊張地問莎莉文老師。

“感謝上帝讓你看不到他,他帥得令人不敢正視。”一句玩笑把海倫逗笑了。海倫有點兒緊張地捋了捋頭髮,坐直了身子——她總希望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彼得的氣息更近了,海倫感到陽光慢慢籠罩了她,還帶着綠草和雨水的清新味道。她站起身,彼得禮貌地同她握手。

海倫將手指放在他的喉部,感受到他的聲音:“凱勒小姐,很高興見到你。”海倫禮貌地回答道:“見到你我也很高興。”

他的語速有點兒快,海倫“聽”得有些吃力。或許是感受到了海倫的情緒,彼得漸漸放慢了語速,他雖然只有29歲,卻成熟穩重,很注意別人的感受。就這樣,彼得成了海倫的又一個得力助手,他們整日在一起工作。隨着時間的流逝,異樣的情愫在海倫心中慢慢萌發,她每一分每一秒都沉浸在甜蜜的思念中。

不久,莎莉文老師得了肺結核,海倫不得不讓她去波多黎各休養一段時日。送老師走的那天,海倫很忐忑。這是莎莉文老師第一次離開她,從6歲開始,海倫的生命中便時時刻刻都有她的陪伴。離開莎莉文,她將重新陷入孤獨失落的寂靜海洋……

第二天,海倫在給莎莉文的信中寫道:“我們向車站走去時,我突然感到非常孤寂,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懼。”

看到海倫如此傷心,彼得心有不忍,常常想辦法陪她散心。他們有時漫步樹林,感受風的輕撫,有時泛舟湖上,體會陽光的温馨。當彼得知道海倫喜歡騎自行車時,還特地找來自行車載着她駛過大街小巷……形影不離的陪伴,讓愛情之花在兩人心裏靜靜綻放。

海倫凱勒勵志的故事 篇八

海倫·凱勒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着,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她因為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説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

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裏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瞭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脣,終於學會説話了。

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裏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蹟,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説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裏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象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悦。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儘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説《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温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説,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裏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着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説:“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説:“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着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範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蒐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燬,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着: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蘇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讚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温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的勵志故事 篇九

海倫·凱勒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裏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海倫凱勒的勵志故事 篇十

海倫·凱勒是美國知名作家跟教導家。一八八二年,在她一歲多的時候,由於發高燒,腦部受到損害,從此當前,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後來,連話也説不出來了。她在黑暗中探索着長大。

七歲那一年,家裏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蘇利文老師。蘇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瞭解失去光亮的疼痛。在她辛勞的領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脣,終於學會談話了。

蘇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瀕臨大天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原野跑跑跳跳,在地裏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誕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心下,居然戰勝失明與失聰的阻礙,實現了大學學業。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分開世間,海倫無比的傷心。海倫知道,假如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信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揮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環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忙,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