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寒假綜合實踐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8W

寒假綜合實踐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2022年寒假綜合實踐的實踐報告

作為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我們一代年輕人應該關注社會問題、關心社會生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高自身修養,成為一名合格的適合社會現狀的有用的人才。

因此,在2022年的寒假中我們學校開展了以“踐行青春責任,弘揚社會風尚”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我組共有兩名成員:高一(7)班的高聰慧和高一(7)班的黃超麒。由於我組成員均住在龍灣區蒲州鎮蒲江社區,因此我組在龍灣區蒲州鎮蒲江社區進行實踐活動,內容包括對社區地面的打掃及垃圾的清理。

這件工作對於我們現年齡段的人來説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提高自身素養、體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所以雖然我組成員較少,但是仍然很認真的對社區進行了打掃和清理。

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九,我們小組相約在社區東越小區進行地面的清潔工作。

來到了工作場地,我們發現地面上有很多的垃圾,社區的居民也並未將垃圾擺放到指定的位置。由於位置靠近河道,垃圾經過風吹容易飄入河道,對附近水體造成污染,因此對附近的垃圾清理是極為必要的。

首先,我組成員向社區借來了垃圾車及鏟子和掃帚,對社區指定的垃圾堆放處進行了清理。然後,我組成員開始了對地面的清理,由於垃圾過多,我們的工作量十分大,只得現將垃圾掃成一堆,然後再統一進行清理。不得不説的是進行清潔工作的收集工具是鏟子而不是我們平常用的畚斗,因此我們在進行清潔工作時非常痛苦。鏟子十分的重,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基本上沒怎麼接觸過,用起來十分的笨拙,用到最後手都酸得難以抬起來。隨後,我們將收集在一起的垃圾一同運上了垃圾車,交給城市環衞人員處理。

總的來説,這次活動最大的實踐意義便是學會了怎樣用鏟子收集垃圾。對我們來説最大的收穫是精神上的滿足,我們在勞動之中發現了自身的價值,體會到了城市環衞人員工作的艱辛和困難,對這些環衞人員又多了幾分敬意。我們知道了任何一個工作都有其偉大的一面,就如平常很多認為“低賤”的清潔工也是如此,若不是他們起早貪黑的辛勤勞動,哪來我們整潔的城市,哪來我們清潔的家園?但是現在人們給予他們的更多的是鄙夷的眼光,而不是尊敬的眼光,每個工作都是光榮的。借用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在其間發現了一些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不得不説的是社區垃圾堆放處的垃圾很多,其間我們發現有很多的並未用完的生活用品及許多並未食用完的食品。這個現象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不可否認,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人民物質生活質量日益提升,但是對於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浪費現象極為嚴重,這無疑加重了社會的負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對於浪費問題,已經有了無數的報告和建議,然而直到今日這個現象任然普遍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不要以為浪費一粒米、一滴水便不是浪費,積少成多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懂,但為何浪費的風氣不是減少反而是在增加呢?

其次,我們發現社區地面上到處都是果皮紙屑包裝紙。每天都會有清潔人員來清潔,但是到了第二天這些垃圾竟又躺在了地上,總不可能是垃圾自己跑了回去吧。然而由此可見,現代人的素質仍然不是很高,亂丟垃圾的現象普遍存在。作為一個文明大國的公民,我們應該自覺遵守這些約定俗成的規則,像這些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現象早應該杜絕。然而這些現象如今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卻是熟視無睹,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些事是不對的,這不得不引發人們的深思。

還有就是在清潔過程中我們發現社區旁邊的河道十分的骯髒,竟然散發出了一種難以形容難以忍受的氣味。要知道,水乃萬物之母,然而現如今水體污染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幾乎難以找到一處水體保持原來樣子的地方。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國人民都注意到了水污染問題,也提出過一系列的方案,温州也曾進行過一些整治,雖説温瑞塘河的情況好是好了一些,但是仍是會散發出一些惡臭,水也是恐怖的黑色。不得不説解決水體污染問題是現如今社會發展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很多事都是空談。

【第2篇】高中生寒假綜合實踐報告範文

作為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我們一代年輕人應該關注社會問題、關心社會生活,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高自身修養,成為一名合格的適合社會現狀的有用的人才。

因此,在xx年的寒假中我們學校開展了以“踐行青春責任,弘揚社會風尚”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我組共有兩名成員:高一(7)班的高聰慧和高一(7)班的黃超麒。由於我組成員均住在龍灣區蒲州鎮蒲江社區,因此我組在龍灣區蒲州鎮蒲江社區進行實踐活動,內容包括對社區地面的打掃及垃圾的清理。

這件工作對於我們現年齡段的人來説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提高自身素養、體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所以雖然我組成員較少,但是仍然很認真的對社區進行了打掃和清理。

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九,我們小組相約在社區東越小區進行地面的清潔工作。

來到了工作場地,我們發現地面上有很多的垃圾,社區的居民也並未將垃圾擺放到指定的位置。由於位置靠近河道,垃圾經過風吹容易飄入河道,對附近水體造成污染,因此對附近的垃圾清理是極為必要的。

首先,我組成員向社區借來了垃圾車及鏟子和掃帚,對社區指定的垃圾堆放處進行了清理。然後,我組成員開始了對地面的清理,由於垃圾過多,我們的工作量十分大,只得現將垃圾掃成一堆,然後再統一進行清理。不得不説的是進行清潔工作的收集工具是鏟子而不是我們平常用的畚斗,因此我們在進行清潔工作時非常痛苦。鏟子十分的重,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基本上沒怎麼接觸過,用起來十分的笨拙,用到最後手都酸得難以抬起來。隨後,我們將收集在一起的垃圾一同運上了垃圾車,交給城市環衞人員處理。

總的來説,這次活動最大的實踐意義便是學會了怎樣用鏟子收集垃圾。對我們來説最大的收穫是精神上的滿足,我們在勞動之中發現了自身的價值,體會到了城市環衞人員工作的艱辛和困難,對這些環衞人員又多了幾分敬意。我們知道了任何一個工作都有其偉大的一面,就如平常很多認為“低賤”的清潔工也是如此,若不是他們起早貪黑的辛勤勞動,哪來我們整潔的城市,哪來我們清潔的家園?但是現在人們給予他們的更多的是鄙夷的眼光,而不是尊敬的眼光,每個工作都是光榮的。借用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在其間發現了一些現在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不得不説的是社區垃圾堆放處的垃圾很多,其間我們發現有很多的並未用完的生活用品及許多並未食用完的食品。這個現象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不可否認,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人民物質生活質量日益提升,但是對於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浪費現象極為嚴重,這無疑加重了社會的負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對於浪費問題,已經有了無數的報告和建議,然而直到今日這個現象任然普遍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不要以為浪費一粒米、一滴水便不是浪費,積少成多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懂,但為何浪費的風氣不是減少反而是在增加呢?

還有就是在清潔過程中我們發現社區旁邊的河道十分的骯髒,竟然散發出了一種難以形容難以忍受的氣味。要知道,水乃萬物之母,然而現如今水體污染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幾乎難以找到一處水體保持原來樣子的地方。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國人民都注意到了水污染問題,也提出過一系列的方案,温州也曾進行過一些整治,雖説温瑞塘河的情況好是好了一些,但是仍是會散發出一些惡臭,水也是恐怖的黑色。不得不説解決水體污染問題是現如今社會發展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很多事都是空談。

對於這些問題,我組要説的是:管理很重要,素質是關鍵。光靠管理是肯定不夠的,只有社會成員的素質普遍提高,才能真正徹底杜絕此類問題發生。

最後説説這次活動中其他的小插曲。本來社區有統一組織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定於農曆正月初七進行,由於我組組員黃超麒於春節期間回老家,錯過了統一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我組只好單獨進行實踐活動。然而社區蓋章是統一在初七蓋的,因此我組只好單獨前往社區辦公室蓋印。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對於很多的同齡人來説,跟人的交流僅限於父母親戚師長同學,很少有機會能跟不同年齡層的陌生人交流。但是社會要求人們要跟不同年齡層、不同階層的人們交流,因此交流能力的鍛鍊必不可少。

此次活動,是對我們中學生的一次鍛鍊,是對我們社會生存能力的一大考驗,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有極大的意義。社會實踐促使我們成長,促成我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我們以後應該多參與一些社會志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從而讓我們真正在實踐之中長大。

【第3篇】國小寒假綜合實踐報告

第一部分 活動簡介

本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訪談,調查樣本的選擇儘量考慮其代表性。温州屬於典型的中國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外來務工人員較多,也比較集中。樂清市作為温州所轄的一個較發達的城市,在有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這方面具有普遍性,而虹橋鎮作為樂清市的經濟強鎮並且是外來務工人員聚集之鎮在這方面問題上又具有代表性。我們在樂清市虹橋鎮調查所產生的數據和由此得出的結果也更具有一般性和説服力。為此我們有目的重點調查了樂清市虹橋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基本情況。我們通過個案訪談和隨機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研,本調查中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問卷共發放193份,回收問卷186份,其中有效問卷175份,有效率為90.6%。針對其子女的調查問卷共發放48份,回收48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有效率93.7%。我們還在虹橋鎮府前廣場進行了“關愛另一羣孩子,共建和諧社會”的萬人簽名活動,呼籲社會各界都來關注,關愛外來務工人與子女。

一.調查對象包括:

1.政府有關負責人員:如虹橋鎮社會發展局張副局長等

2.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以家訪形開展,配合問卷調查

3.外來務工人員:以問卷形式開展

4.一線教育工作者:如樂城一中葉副校長,虹橋鎮九小周校長等

二.具體走訪部門有:

1.提供活動接待:樂清市市團委

2.提供數據和相關資料:樂清市教育局,樂清市統計局,虹橋鎮政府教育辦社會發展局,樂城一中,3.虹橋一中,虹橋鎮八小,九小,河深橋國小.(特別感謝虹橋鎮政府教育辦社會發展局的張副局長給4.了我們很大幫助)

5.報道和宣傳部門:樂清市電視台(採訪報道),樂清日報社(報道兩篇)

三.具體活動:

1.在樂清市區走訪了各個機關部門,獲取了相當有價值的數據和資料.

2.在虹橋鎮走訪了各個機關部門,獲取數據資料,與鎮政府內部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如教育辦社會發3.展局的張副局長,朱科長.

4.在虹橋鎮分點進行了隨機的問卷調查以及在各民工聚集地進行問卷調查.

5.走訪了各個學校,與一線教師進行訪談,如樂城一中的葉副校長,虹橋鎮九小的周校長,姚老師.

6.進入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中對他們進行家訪以及問卷調查.

7.組織鎮九小的部分家庭困難的外來學生開展暑期學習拓展班,義務為其補課,進行暑期安全教育,並8.贈送了一些學習娛樂用具.

9.在虹橋鎮府前廣場舉行主題為“關愛另一羣孩子,共建和諧社會”的萬人簽名活動.

第二部分 實踐內容

一.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教育問題,實質上是我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城市進化的伴生現象。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城市對勞動力資源的需求迅猛增長,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大批的農民工進入城市,形成了一輪又一輪的“民工潮”。隻身前往城市的農民工有了相對固定的收入、住所後,開始將孩子帶到身邊,於是在城市裏形成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這樣一個數量龐大的特殊羣體。進城務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學問題,既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實施的難點問題,也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大中城市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進城務工人員廣泛地參與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生活,他們現在和將來都必然是城市一支重要的建設力量。因此,進城務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一個影響我國城市發展和人口素質的重要問題。未來社會不僅需要高學歷的、高科技的拔尖人才,更需要大批的有文化、有技術的基礎性人才。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是從農村走進城市的,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專業技能較弱,對其子女的教育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如果他們的子女不接受正規的教育,將嚴重影響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所以,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重視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問題。

接受教育,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都有相關的規定,每個學齡兒童都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政府必須保證適齡兒童九年義務教育。對於農民工子女這一類特殊羣體,他們或出生在城市,或被父母帶到城市,他們在最應該受到義務教育的年齡段如何保證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的命運、心態與受教育程度,應該也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04年3月份,國家做出規定,從今年秋季開始,農民工子女入學不再收取借讀費、擇校費或要求農民工捐資助學及攤派其他費用。這一切都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入學提供了充分的保證。

由於流出地與流入地教育存在的差異等各方面的原因,進城務工農民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後,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這些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受教育情況和個性心理特徵與城市學生有着明顯的差別。因此,如何對他們實施有效的教育,就成為我們必須要調查研究的課題。

進城務工人員是城市建設的一員,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有他們的辛勞和汗水。因此,研究其子女的受教育問題與對策,是我們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這項研究對我國基礎教育實現均衡化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基本現狀

隨着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浙江成為東南沿海流動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其中包括來自內陸欠發達地區的大批務工人員,在我們所調查的外來務工人員中有51%的人來至四川,22%來至貴州,17%來至江西。他們遠離家鄉,為樂清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自己默默的貢獻。

近幾年來,隨着樂清市進城務工人員的逐年增多,市區教育局在沒有相關政策和財力支持的情況下,本着貫徹《義務教育法》的精神,積極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和潛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決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就學問題。但還是存在各種的問題困擾着這些外來人口。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情況

我們從市教育局獲得的信息:目前,樂清市有處於市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國小生15.5萬多名。國小有外來人口學生30947人,其中省外的有26051人。國中外來人口學生4400人,其中省外的有3054人。共有外來人口學生35347人,省外29105人。外來人口學生數佔全市中國小生總數的22.8%(不包括高中),其就學率達98.8%(以上數據由樂清市教育局提供,由於是紙質文檔內容過多,不便輸入,故總結如上)。而虹橋鎮有在校國小生12768人,其中外來人口學生7277人佔57%。在校中學生6730人,其中外來人口學生2820人佔41.9%,就學率達99.2%。基本都在公辦學校就讀(87%),也有一部分在民辦私立學校就讀.以上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人數僅為學籍統計數字,還有相當一部分務工人員子女尚未辦理轉入手續,實際入學人數遠比學籍統計的要多。從各區數字分佈與實際調研(附表一,由虹橋鎮政府教育辦社會發展局提供),我們可以看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相對集中在城鄉結合部。如河深橋國小,錢家垟國小,仙垟陳國小,連橋國小,下仙垟國小,鎮八小,鎮九小,鎮二中均為遠郊或鄉村,集中率較大。外來人口學生數都佔60%以上,甚至河深橋國小80.7%,錢家垟國小82.1%,就是所謂的民工子女學校。同時,從這些統計數據,我們又觀察到一種情況:務工人員子女的國小就學率比較高,而中學入學率相對較低,高中甚少。

三.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管理情況

我們從相關教育部門獲悉其已經引導或督促下屬各級各類學校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認識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認真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規劃工作。

三、積極拓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渠道。

四、妥善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經費的投入問題。

並採取了以下四項具體措施。

一是堅持按標準收費。各級教育部門對務工人員子女就學與本市跨區學生同等對待,並按物價局規定的標準收取寄讀費。

二是堅持在全日制公辦學校就學。以流動人口所在地的公辦學校接收,隨時插班跟班就讀。

三是堅持就近入學。按户籍管理規定,在臨時户口所在社區按相對就近的原則分配到指定的公辦學校(不含改制校、民辦學校)入學。

四是堅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權利。流動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周校長説'我們沒有也不會丟下任何一個孩子.”

四.公辦學校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收費情況

我們從樂清市教育局瞭解到其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一些收費政策:一是除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交擇校費上改制學校以外,其他子女均按國家規定的標準,由學校和家長協商收取相應的寄讀費。二是對部分確實因經濟困難而無力支付學費的,適當降低標準,減免就學費用。三是對極少數連生活都難以為計的特困生,採取黨員、領導包保制等措施,確保他們接受義務教育。四是提倡社會捐資助學。特別是通過提供獎學金、減免雜費等辦法,減輕其經濟負擔。

調查發現孩子一學期交納的學習費用基本集中在300-800元(近80%),包含較多的是借讀費(60.71%),但也有一定比率的擇校費(25%)、贊助費(37.5%)。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現居住地學校就讀,借讀費具體標準為國小每生每學期300元,國中每生每學期600元。絕大部分都交過各類除學費外的費用。他們普遍認為目前學校的收費標準遠高於他們的心理價位,認為非常高的佔38%,過高46%,可以接受15%。但是他們又不得不接受着高額的學費開支。當問及他們是否知道國家以及當地政府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相關政策時,大多數人不甚瞭解(68%),完全清楚的只有13%。可見其對相關政策的不瞭解導致他們在教育開支上的無奈。

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

在我們所調查的學生中,有69%的學生選擇“如果有可能,我選擇到公辦學校就讀”,還有16%的學生選擇“到私立的名校就讀”。可見,大部分外地學生還是渴望上公辦學校的。但是據調查,有71%的學生認為從來沒有任何的幫助。而表示很滿意的只12%。我們政府對外地學生的投入儘管與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但仍然不能滿足需要,有待進一步加強。在問及若接受幫助後是否願意被報道時,有75%的學生不希望被報道(無論是否接受了捐助),他們認為這樣挺傷自尊的。是的, 我們都是有自尊心的,誰希望別人滿大街的吆喝自己是窮人。當然,以發動為目的的宣傳是值得提倡的。在調查過程中有53%的同學認為,“我不想要任何人的幫助,我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我目前的困難的”。這是很好的想法,我們應當給與其充分肯定,鼓勵他們自力更生,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自立、自信、自強。在家訪的過程中有位小戴同學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見面的第一感覺便是她的自信,那種自信在舉手投足間就能看出來,不像一般的孩子一樣怯生.在交談之中,她便一發不可收拾,她很健談,什麼都能談,具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該有的老練,不過談到高興處嬉笑怒罵也毫不掩飾,全然一個“頑皮”的孩子。她還指着貼得滿牆都是的獎狀向我們炫耀,呵呵。小戴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都很強,家庭背景並沒有將它籠罩在陰影之下,而是給了他堅韌、自立、自強的品質和豁達的性格。這和她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忘了説了,小戴是虹橋九小的大隊長,六年級的孩子。在我們調查“你希望教你的老師是怎樣的老師?”,答案多集中在“有知識,有方法,上課嚴肅,課後能聆聽孩子聲音、關心每一位學生的老師, 能與我們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對我們和藹可親的老師,有責任心的老師,能與我們做朋友的老師。”這都是孩子們最純真的聲音,也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的品質。由於他們的父母疏於管教(認為父母沒時間管及沒能力管的孩子佔78%),使得他們沒有了遠大的理想(58%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理想和目標,還有18%的同學抱着“聽天由命”的思想),卻培養了他們面對現實和困難的獨立解決的能力(53%的同學認為,“我不想要任何人的幫助,我會自己想辦法解決我目前的困難的”),這便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了。在問及他們暑假的學習生活時,有46%表示會在家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也體現了上面這一特質,有24%和21%的學生選擇了在家自主學習與同夥伴玩耍,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家庭有能力供其參加興趣班。這使得大多數孩子暑期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存在着許多安全隱患。而在一般的公立學校和民工子女學校只有體育特長可以被培養,沒有條件培養其他特長了。

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我們的調查瞭解到:外來務工人員大多來自經濟蔽塞的偏僻農村,他們大多沒有特長,從事最辛苦,報酬最低的簡單體力勞動。關於外來務工子女教育的存在的問題,我們的調查問卷表明

一方面絕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都認為教育費用過高和户籍限制,直接阻礙了他們子女的就近入學。他們中的大部分不僅在經濟上難以支撐子女進入優秀公立學校的費用,而且普遍對教育資源的配置表示不滿(在關於“目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接受當地學校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的回答中,首先最重要的前三項:“家庭貧困,造成子女就學困難43%”“公辦學校入學限制條件多,難度大23%”“户籍障礙20%”;其次:“父母流動性強,學籍管理存在困難37%”“ 公辦學校入學限制條件多,難度大30%”“ 家庭貧困,造成子女就學困難26%”;最後:“户籍障礙44%”“政府出台的部分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缺乏操作性23%”“ 民工子女學校的辦學師資不足或水平不高,難以保證教學質量19%”)。因為教學質量好的公立學校擔心民工子女的成績影響其教學指標,破壞其教學形象,往往都對他們設定了許許多多的門檻,如户籍,高昂的擇校費贊助費,相當優秀的成績,林林種種,都使得民工們望而卻步。而這些優等學校則由於教學質量好,得到的政府財政撥款也多,差的側少,如此周而復始,便使的好的越好而差的不見長,形成兩極分化。民工學校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出來了。在與教育局相關人員的交談中我們知道了這些學校大都不具備辦學資格,而且校舍簡陋,教育設施不齊備,教師資源匱乏,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弊端暴露無遺。其唯一讓民工們感興趣的就是它的學費低廉。這也説明,假若政府部門對外來務工子女的教育沒有足夠重視和投入,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學校就會產生出來。單從它們簡陋的教育設施,就可以猜測他們培養教育的孩子是怎麼樣的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的出現與城鄉分割的户籍制度、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等因素相關。其中的問題可以看成是城鄉分割的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所固有的弊端在新時期的表現。

另外一方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總體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學校教育。訪談中,我們感到流動兒童學籍和教育評價讓教育行政人員、校長和教師倍感困惑。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今天註冊,明天走人”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影響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直接影響了其子女受教育的系統性,更重要的是,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難以有效監控學生受教育狀況。由於進城務工人員沒有户口,沒有固定居住地,入學後根據家長的工作變化隨意流動,有的來了不辦轉入手續,走了也不帶學籍,或人在學籍不在,或學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學生流失,這給各學校學籍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歸納為:一是由於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隨意性大,隨時插班跟班就讀,影響教學進度;二是造成就讀學校的班額過滿,使部分城郊學校基礎設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合拍,還有的來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習慣不適應,無法與所在學校同步,總體上也拖了各區和學校教育質量的後腿。城鄉教育的差距,導致很多外來務工子女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困難等等。

第三個方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普遍缺乏心理和情感教育,而在現實中,他們在文化基礎,生活條件等方面同經濟發達的地區的孩子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他們往往會產生自卑,迷茫的心理,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據我的調查,82%的學生都認為他們作為新樂清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且多被看不起,被樂清本地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有62%的學生表示很孤獨,沒有人玩。有70%的學生表示喜歡和當地的孩子玩,我想其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天生象一張白紙,他對外來孩子本應是一視同仁的,許多城市孩子對外來孩子的歧視是來自於家長。許多家長得知學校接收了務工人員子女,對學校有意見,叮囑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這些孩子玩,要想根除這根深蒂固的觀念,需要加大力度對市民進行教育,提高其開放意識,容納意識。調查中,有58%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理想和目標,有還有18%的同學不負責任的“聽天由命”。這和孩子們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在調查中發現,有48%的孩子認為“父母根本沒有時間管我,照顧我,”有30%的同學認為“父母沒有文化,沒有能力管我,也管不了我”只有19%的同學認為“父母做的很好”。是的,學生的家長大多為生計而奔波,大多沒有時間管孩子,大多文化水平低,而沒有正確的方法管理孩子。而家長對於其子女則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均表示不論家庭條件怎樣,“只要孩子想讀書就會一直培養他供他讀書”(86%)。因此,他們的孩子特別需要良好的教育,而不是聽之任之。解決這個問題,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成功大有裨益。

第四個方面,教育外來工子女這一類型特別的學生,老師要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因為這些孩子來自五湖四海,心理狀況、接受能力、家庭背景、地域差別、語言的差別、教學進度差別、教材內容差別、學科設置的不同、學生生活環境和習慣差別等等。都決定了我們要有特別的耐心和愛心去呵護他們。在我調查“你希望教你的老師是怎樣的老師?”,答案多集中在“有知識,有方法,上課嚴肅,課後能聆聽孩子聲音、關心每一位學生的老師”。這也恰恰與調查的結果(62%的同學表示“沒有人跟我玩耍,有點孤獨”,還有39%的同學表示最需要得到的幫助是“學習方面的”)相吻合。老師要給學生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傾訴,老師聆聽,同學互相交流,我們老師要充分尊重外地孩子,在我的問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需要“能與我們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對我們和藹可親的老師,有責任心的老師,能與我們做朋友的老師”。與本地孩子相比,外地籍學生除了有本地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外,憑空多了作為外地生所要承受的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如,居無定所,父母無固定收入等等。所以他們多比較敏感,比較脆弱,又比較倔犟,所以更需要我們的特別的呵護。

國小寒假綜合實踐報告

【第4篇】2022寒假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2022寒假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而設計的一門經驗性、實踐性的課程。可以説,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的實踐,是學生的活動,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關鍵在於要突出學生主體。當然,要在活動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積極性,必須要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有效指導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經驗性課程,因而,必須突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實踐和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如果離開了學生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會淪為認知性的課程了。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實踐性課程,要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起着指導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做”出來的,因而,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教師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2、充分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能動性。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一方面是指學生是課程的直接實施者,另一方面是指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能動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完全是設計者預設的發展路徑,學生也不是完全地通過對成人生活方式的複製來成長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把課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學生必須毫無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對象,而應發揮學生對課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構能力的作用。

3、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學生本位課程,從學生出發是體現學生本位課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準備階段、開展過程、總結與交流等環節都應該尊重學生的實際,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活動課程的一種特殊發展形態,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備受關注,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實複雜性大量存在,在實施過程中,我也迷茫、憂慮和擔心,但是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綜合實踐活動做得更好!

綜合實踐活動小結(2):

這學期我們黎裏中心小校根據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導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圍繞期初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認真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關注自然,體驗生活。結合我校心育特色,“求我養正”,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了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的思想素質,激勵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確立課程目標,同時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如在與語文學科的密切配合中,開展讀書節,編輯學生自己的報紙、文集,展示學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更喜愛文學知識,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為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構建校園文化、薰陶文學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於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係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如六年級學生以“對國小生睡眠情況的調查與研究”作為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真正瞭解我校國小生目前睡眠的情況、瞭解睡眠對我們國小生的重要性、查閲和了解有關睡眠方面的資料,使同學們能正確地對待睡眠。希望通過這個調查與研究的過程,提高課題組每位成員的各方面能力。又如對五年級的學生,開設對家鄉水資源綜合調查的研究性課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家鄉水源質量的變化和追蹤調查污染源,提出自己的見解,探究防止水源進一步惡化的方案和措施,設計未來處理的嶄新設想,使學生的想象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還利用上網的機會獲取最新的信息,對家鄉水源的綜合利用作出了科學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繪了未來清潔水源的藍圖,頗有新意。

三、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於“實踐”二字。學生在校期間,大量時間用於課堂師生的交流活動,而自主動手的機會偏少。隨着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動手、獨立製作、體現個性化特徵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着為全社會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很有必要。我校這學期組織了小製作比賽、國小生綜合實踐操作比賽等活動,“心理健康節”、“科技節”等等,另外,六一節活動期間,由學生參與設計組織了全校性的大型文藝活動及大型遊藝活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僅僅是實施新課程改的開始。但我校的廣大師生深信: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有各兄弟學校專家、同仁的悉心指教;有全體師生的共同探索和緊密合作,必將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花朵。

【第5篇】2022寒假綜合社會實踐實習報告

2022寒假綜合社會實踐實習報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經驗性、實踐性的課程。可以説,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的實踐,是學生的活動,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關鍵在於要突出學生主體。當然,要在活動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積極性,必須要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有效指導。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經驗性課程,因而,必須突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學生主動積極的實踐和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如果離開了學生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會淪為認知性的課程了。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實踐性課程,要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起着指導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做”出來的,因而,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教師的主要作用就在於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

2、充分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能動性。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一方面是指學生是課程的直接實施者,另一方面是指發揮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能動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完全是設計者預設的發展路徑,學生也不是完全地通過對成人生活方式的複製來成長的。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把課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學生必須毫無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對象,而應發揮學生對課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構能力的作用。

3、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學生本位課程,從學生出發是體現學生本位課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準備階段、開展過程、總結與交流等環節都應該尊重學生的實際,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活動課程的一種特殊發展形態,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備受關注,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實複雜性大量存在,在實施過程中,我也迷茫、憂慮和擔心,但是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綜合實踐活動做得更好!

綜合實踐活動小結(2):

這學期我們黎裏中心小校根據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導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圍繞期初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認真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關注自然,體驗生活。結合我校心育特色,“求我養正”,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了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的思想素質,激勵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確立課程目標,同時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如在與語文學科的密切配合中,開展讀書節,編輯學生自己的報紙、文集,展示學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更喜愛文學知識,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為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構建校園文化、薰陶文學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於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係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如六年級學生以“對國小生睡眠情況的調查與研究”作為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真正瞭解我校國小生目前睡眠的情況、瞭解睡眠對我們國小生的重要性、查閲和了解有關睡眠方面的資料,使同學們能正確地對待睡眠。希望通過這個調查與研究的過程,提高課題組每位成員的各方面能力。又如對五年級的學生,開設對家鄉水資源綜合調查的研究性課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家鄉水源質量的變化和追蹤調查污染源,提出自己的見解,探究防止水源進一步惡化的方案和措施,設計未來處理的嶄新設想,使學生的想象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還利用上網的機會獲取最新的信息,對家鄉水源的綜合利用作出了科學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繪了未來清潔水源的藍圖,頗有新意。

三、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於“實踐”二字。學生在校期間,大量時間用於課堂師生的交流活動,而自主動手的機會偏少。隨着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動手、獨立製作、體現個性化特徵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着為全社會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很有必要。我校這學期組織了小製作比賽、國小生綜合實踐操作比賽等活動,“心理健康節”、“科技節”等等,另外,六一節活動期間,由學生參與設計組織了全校性的大型文藝活動及大型遊藝活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僅僅是實施新課程改的開始。但我校的廣大師生深信: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有各兄弟學校專家、同仁的悉心指教;有全體師生的共同探索和緊密合作,必將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