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2W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多篇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一系列的學校活動。在科學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於科學探究始於細緻觀察的特點,教材將着重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緻,講求方法;並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觀察、細節和痕跡觀察的過程;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

上,聯繫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閲資料,瞭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瞭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幹、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2、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作為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並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13、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展學生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祕的慾望。

14、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並比較溶液的多少。

15、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徵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徵分辨、區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

18、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係。

19、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髮現和提出關於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製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製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通過觀察比較稻穀、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澱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緻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澱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澱粉糊加入碘酒後發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生的原因。

22、科學知識:認識稻穀、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23、探討米飯的來歷時,體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從小懂得愛護糧食。意識到科學家對人類生活做出的傑出貢獻。在討論中,逐漸養成既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

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動、植物);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國小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開篇,是因為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為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並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於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

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為對動物的觀察研究。《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

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

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

三年級共有33人。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篇3

一、本班學生狀況:

我班學生有51名,經過一年的科學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其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對此,四年級的科學教材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計劃:

二、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要求:

1、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

2、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信息繪製圖表等;

3、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並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悦,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説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瞭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四、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見實驗課計劃)

六、教學中採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儘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緻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彙、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並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篇4

教學目標

1.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邊讀邊思,深刻領會詞句的意思。學會“推敲”詞語的方法。

2.學會11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2個詞語。

3.能理解課文的思路,認識插敍的段落,懂得插敍的作用。

4.能辨析反問句和設問句,進一步瞭解設問句的作用。

5.感受一個真正的黨員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鬥爭業績。

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讀課文第二、三段,理解通過具體事例説明江姐高貴品質的表達方法。

難點:認識插敍的段落,懂得插敍的作用。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和有關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那些值得我們敬仰、懷念、紀念和永遠不忘的優秀人物、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蹟。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讀課文。

思考:江姐是怎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一句話可看出來?

(2)討論上面的問題。(竹籤子是竹子做的,但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3)簡介江姐的情況。出示人物照片、全家照片。

(4)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多音字組詞。

解(jiě jiè)強(qiáng qiǎng jiàng )

(2)注意下面的字的正確書寫。

萬籟俱寂匪首

(3)理解詞語的意思。

令人心悸萬籟俱寂懦夫

4.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課文反映了江姐怎樣的崇高品質?這些品質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來説明的?

(a.江姐奉命去農村工作,遭受丈夫被叛徒殺害的打擊,她強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的地方工作。b。江姐經受了一夜的殘酷折磨,堅貞不屈。)

(2)根據課文內容的改變,給課文分段。

-1-

5.佈置作業。

(1)指導完成作業本第1、2、3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

2.理解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江姐的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讀準下面的字:倔強解送屏息

(2)解釋下面的詞語:萬籟俱寂令人心悸通夜未眠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聽錄音,思考: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現特別感人?

(2)自由讀課文,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中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全班交流。

要點:

a.江姐暫時與丈夫斷絕通訊聯繫。

b.江姐奉命去奉節跟丈夫聯繫。

c.江姐得知丈夫犧牲。

d.江姐強忍悲痛,離開奉節。

e.江姐留在丈夫工作過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在萬縣被捕。

(3)默讀課文第5、6自然段,劃出體現江姐不顧個人安危,強忍悲痛的堅強意志。討論交流,理解重點詞句。

a.她抬起頭,強壓住內心的悲憤……踏着泥濘的路走了。

b.她沒哭,嘴脣微微抖動,平靜的吐出了彷彿經過千百次考慮的話。

(參考課後習題)

(4) 小結:這兩句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品質。

3.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學課文,思考:這一夜江姐怎樣經受殘酷折磨的?

(2)理清課文內容後分層。(提審——受審——回牢房)

(3) “提審”與第三段哪句話連接?(“這天夜裏帶她出去,看來也不會例外。”)

(4)敵人帶江姐去幹什麼?(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圖片)

在敵人的毒刑拷打面前,江姐堅貞不屈,表現出鋼鐵般的革命意志,有感情地讀課文。

(5)概括段意。

4.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第4、5(1)、(2)題。

(2)讀課文。

-2-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第四段,總結課文。

2.理清課文地層次,懂得插敍的作用。

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四段。

(1)自學課文,思考:難友們從江姐的英雄行為中受到了怎樣的鼓舞?江姐又是怎樣對待同志們的關懷和慰問的?

(2)理解重點句。

“竹籤子是竹子做的,但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用“鋼鐵鑄成的”跟“竹子做的”做比較,為了説明什麼?

完成作業本第5題的第3小題。

2. 總結課文。

(1)課文第一、三段主要記敍了什麼?(江姐經受一夜折磨的經過。)

(2)第二段主要記敍了什麼?能不能把這一段插敍去掉?(第二段的插敍給江姐的英雄事蹟做了必要的補充和鋪墊,把事情的起因交待清楚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寫江姐在刑訊室裏堅貞不屈的那部分和難友們給江姐寫的致敬信。

4.佈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的練習。

(2)背誦難友們給江姐的信。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特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聯繫作者生平,瞭解詩句託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並背誦古詩。

學習目標:

1.瞭解石灰的特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聯繫作者生平,瞭解詩句託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有感情地朗誦並背誦古詩。

學習任務:

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二、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三、“託物”寫詩,抒發志向

重點:在有層次的品讀中明詩意、悟詩情。

難點:藉助資料,體會於謙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課前準備:

學生閲讀的資料;ppt。

第二部分過程設計

導課:

1、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石灰吟》。讀題。吟,是古詩的一種形式。吟誦,讚美的意思。這首詩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謙)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于謙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確目標

石灰有什麼值得稱頌的?

3、預期效果

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古詩,走進于謙,用以前學古詩的方法明詩意,悟詩情。怎麼樣對自己有信心嗎?

導學

任務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任務呈現:

自由朗讀古詩,至少讀三遍。要字正腔圓地讀,讀到讀準字音了,讀通句子了,讀出節奏了停下來。遇到易錯的字音可以在書上做出標記。

自主學習: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展示交流:

1、誰來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讀,評價。同桌互讀。

任務二: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過渡:老師這兒有一份資料,具體描述了石灰的製作過程。

任務呈現: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這份材料與于謙的描寫哪些地方是一一對應的。藉助它把你認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詞解釋標在書上空白處,並試着理解詩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學習:學生對照材料與古詩,尋找製作過程的聯繫點。

展示交流:

1、對比中説詩意,隨機品讀,評讀。(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錘萬擊理解字意:錘、擊。和千錘萬擊是虛指的用法

(2)經過烈火的焚燒——烈火焚燒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石灰態度如何?板書若等閒。解釋字意。多麼堅強的石灰想説些什麼?指名説前兩句的詩意並隨機品讀。

(3)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粉骨碎身用關聯詞“雖然——但是——”説一句話!

(4)教師過渡質疑:在我們看來難以承受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石灰為什麼能“若等閒”“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間)——你是怎麼知道的

(5)我們教室的白牆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清白?潔白乾淨。

2、後兩句的詩意會説嗎?讀出石灰的心聲。同桌交互説詩意。

3、教師總結:通過對石灰製作過程的瞭解,你認識怎樣的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導朗讀:帶着對對石灰的敬意去讀。

5、過渡: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可能會有怎樣的人生經歷?請看資料。閲讀資料談體會。

6、石灰、于謙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嗎?石灰如人,人如石灰。這首詩正是于謙一生的寫照啊!這就是古詩中“託物言志”的寫法。

7、設境誦讀。

(1)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愛思考的小於謙,你會怎樣誦讀你寫的這首詩?

(2)為官後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坎坷的為官生涯時。

(3)當他戴着腳鐐手銬走上刑場的時候,他又會怎樣誦讀這首詩呢?(指名學生讀) (音樂起,誦讀全詩)

8、背誦古詩。

任務三:“託物”寫詩,抒發志向

過渡:同學們還學過哪些託物言志的詩?有哪些物可以寄託我們的志向呢?

任務呈現:在這兩首託物言志的詩中任選一首完成最後一句,寄託我們的志向。

自主學習:創作詩句

展示交流:學生相互交流詩句積極評價

檢測導結:

目標檢測:

1、選出正確的解釋:等閒

a、空閒b、平平常常

2、寫出最能體現於謙心聲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反饋:同桌交換意見,再集體訂正

反思總結: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板書設計:石灰吟

(託物言志)

千錘萬擊

烈火焚燒等閒———清白

粉骨碎身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學情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第二單元是考驗學生平時的觀察能力,並在以後各單元中安排了“水”、“天氣”、“空氣”等三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現自然現象和物質,並對物質現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認識常見的材料,瞭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觀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養。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願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3、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五、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六、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於初涉科學的國小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篇6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後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麼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第一週 第1課 第十一週 期會考試 第二十二週 期末考試

第二週 第2、3課 第十二週 第13、14課

第三週 第4 、5課 第十三週 第15、16課

第四周 第6、7課 第十四周 第17、18課

第五週 第8課 第十五週 第19課

第六週 第9課 第十六週 第21、20課

第七週 第11、、10課 第十七週 第22、23課

第八週 第12課 第十八週 拆裝玩具

第九周 機動 第十九周 科學探索的故事

第十週 複習第二十、二十一週 機動

2023年國小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篇7

實驗教學在國小科學課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做好實驗教學工作,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在上個學期的基礎上,這個學期的實驗教學我準備這樣做:

一、實驗方式的安排

四年級下冊教材中實驗很多,我們能做的有8個,分別是:土壤裏有什麼、各類土壤的保性、想辦法研究我們收集的石頭、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熱是怎樣在固體中傳遞的、小米粒為什會在水中游、它們會生熱嗎、凸透鏡成像。土壤裏有什麼、各類土壤的保水性、想辦法研究我們收集的石頭、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凸透鏡成像五個實驗採用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熱在固

體中是怎樣傳遞的、小米粒水中游、它們會生熱嗎採用老師演示的方式。

二、合理組建實驗小組

小組合作實驗是本冊書實驗的主要形式,因此小組合作不能流於形式,要在管理上下硬功夫。我計劃把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四個人都有各個的職責,一個人是組長,負責全面協調工作且重點管理組內的紀律與評價;一個是材料管理員,負責安排帶材料;一個是實驗員,負責做實驗時的分工與操作;一個是記錄員,實驗是專門記錄實驗的情況。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教師每節課都要強調安全,包括帶材料也要注意安全。

三、課堂上精心指導學生實驗。

1、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要讓學生在假設的基礎上擬定實驗的計劃,再根據計劃制定實驗步驟,還要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實驗目的和實驗的總的目的。

2、精心指導學生實驗。學生不知道怎麼做時幫助學生,學生做錯了實驗時幫助學生找到實驗出錯的原因,如果實驗失敗,要分析失敗的原因,給學生一個解釋。

3、讓學生認識儀器,並學會使用儀器。因此,每次實驗前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

4、對整個實驗教學做好記錄,寫好總結,以便發現實驗中的問題,有哪些不足,哪些困難,來改進自己的實驗教學。

5、教會學生收集實驗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6、組織學生交流實驗情況與結果,豐富他們的實驗。

四、合理評價

可讓學生自評,再在小組內評,最後在班裏評,評價要以激勵為主,可發放小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