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衣天使抗疫感人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72K

白衣天使抗疫感人故事【精品多篇】

白衣天使戰疫情感人故事 篇一

醫護“老兵”主動請纓戰疫

2月25日21時30分左右,王貴安完成了當天的發熱病人排查工作,回到家坐下來吃晚飯,此時手機鈴聲又響起來,這一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協調工作仍在繼續……

王貴安51歲,是博羅縣第二人民醫院(楊村鎮中心衞生院)的副院長、醫療救治組組長,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貴叔”。作為一名奮戰醫療戰線30年的“老兵”,王貴安主動請纓,堅守戰疫前線。這一個月來,他一直為了“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這五“早”而奔波忙碌着。

縣第二人民醫院是全縣7家發熱門診重點醫院之一,也是博東8鎮唯一發熱門診重點醫院。疫情發生後,醫院平均每天接待發熱患者約70人,會診排查發熱患者約5人,接診壓力劇增。王貴安義無反顧勇挑重擔,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

優化發熱門診、人員組合、人員培訓、院感控制、醫療物資統籌、防控排查、病人會診……這些是他連日來每天在重複的工作。此外,防控一線哪裏有問題,他第一個到哪裏協調解決。

2月15日5時,該院住院部內科有一住院病人病情有變化,突發高熱。接到科室值班醫生電話後,王貴安即刻趕到科室。為了排查新冠肺炎感染所致的發熱,王貴安再次詳細調查病人的流行病學史及其發病經過,急複查血常規、急行胸部CT等檢查。後經檢查結果分析,排除該患者新冠肺炎感染,王貴安懸着的心才稍放下。而此時天已亮,他顧不及休息,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蹟 篇二

“最美老師”,她的學生這樣説。“美麗小花”,她的同事這樣説。她叫冀紅,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監護室的一名護士,工作已有8年。

“不用”是冀紅的口頭語,“寡言”是同事對她的印象。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聞令而動,立即組派醫療隊馳援武漢,開展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冀紅很早就給護士長王靜發來信息,依舊寡言,信息中只有“報名”兩個字。通知出發的當晚,是冀紅的夜班。考慮到她次日便要啟程,護士長想找備班同事替冀紅值班,以便讓她好好休息,冀紅説“不用”。同事們想幫她去購置些生活用品,冀紅説“不用”。護士長怕她太累,讓她有困難和領導講,別扛着,冀紅説“不用”。大家想幫她去照顧家人,想幫她做這做那,但她只會弱弱地擺擺手,輕聲説:“不用。”

“冀紅很能幹,是我們臨牀的護理組長,也是我們的業務骨幹力量。”王靜説,她的性格內向、低調,雖説外表看起來有點冷,但是心卻很細膩。由於擔心瘦小的冀紅在武漢孤單,又怕她什麼事情都自己咬牙堅持,王靜特意把科裏的老中青護士代表拉進“智囊團”,想讓大家得空多關心她。誰知人家一到,就默默寫好了入黨申請書,“驚”得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

冀紅的入黨申請書中寫着: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責任與期望。這次疫情來臨時,我沒有恐懼,沒有退縮,有的是焦急的心,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抗疫第一線。看到越來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來越疲憊的一線醫務人員,看到我的同行們生病倒下,我淚流滿面,作為一名護士,我內心深處有着重重的使命感。

在得知自己能隨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的消息後,冀紅開心得無以言表。然而,她沒敢第一時間通知父母,因為怕他們擔心。但是,當到了武漢告訴父母的時候,他們卻説“去吧,女兒,國家有難需要你,這是你的責任,爸媽支持你”。同科的同事更是送出了各種祝福,希望冀紅這個小身板兒大能量的“美麗小花”能夠百毒不侵,早日凱旋。同事們説:願你平安歸來。這一次,不許説“不用”。

白衣天使抗疫感人故事 篇三

敬愛的醫護叔叔阿姨們:

你們好!

新年伊始,在中華大地喜迎春節闔家團圓之際,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與震撼!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你們放棄與家人團聚,堅守崗位,衝在疫情最前沿,守護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許多打動人心的故事在這個戰場上湧現。為了國人的安危,你們拋開一切顧慮,冒着自己被感染的危險,逆行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和看不見摸不着的“敵人”作殊死搏鬥!

我從報紙上看到,兩名女年輕護士臉頰上,額頭上,總是被口罩、防護鏡、頭套壓出深紅色的印痕,看起來有些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是最美麗的“壓痕粧”!你們這種捨己救人、不謀私利的高貴品質深深教育了我!

我從網絡上得知,武漢金銀潭醫院一線醫護夫婦,老公是主治醫生,老婆是護士,雖然隔着一層樓,但幾乎很少能見面。這種捨棄小家、顧全大家的高貴品質深深打動了我!

我從電視上知道,你們科研人員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研製疫苗,為早日攻克疫情而不懈努力。你們這種鋭意進取、迎難而上的高貴品質深深激勵了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全國各族人民自發捐錢捐物,將一線緊缺物資及時運到抗擊疫情前線,請你們放心,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和你們永遠在一起,一定會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

我要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問候:“叔叔、阿姨們,你們辛苦了!”祝願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早日歸來!

作為我們少年兒童,一定會不出門,勤洗手,戴口罩,養成良好的防控疫情習慣,保護好自己,不給國家添亂!今後,我們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砥礪前行,做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將來和你們一樣為祖國作貢獻!

關於疫情期間醫護英雄的感人事蹟 篇四

張繼先,女,現年54歲,於1989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湖北省、武漢市委員,湖北省職業病塵肺病鑑定專家,現任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內科黨支部書記。她帶領內科黨支部多次獲得優秀基層黨支部稱號,個人也多次獲得“十佳”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先後榮獲抗擊非典戰役“三等功”、“省衞生廳直屬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省衞生廳頒發的先進集體、“全國醫藥衞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她忠誠醫生責任,是全省疫情上報“第一人”。2019年12月26日上午,張繼先在專家門診時,接診了家住醫院附近小區的一老倆口。兩位老人因發燒、咳嗽就醫,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張繼先讓老倆口叫來其兒子做檢查,兒子沒有任何症狀,但CT顯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現。同日,還有一位華南海鮮市場商户,存在同樣的發燒、咳嗽和肺部表現。張繼先憑着對傳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給這些病人做了多項流感相關檢查,結果全部呈陰性,從而排除了流感。27日,她及時把四人的情況向醫院領導彙報,醫院迅速上報江漢區疾控中心。28日、29日,門診又陸續收治3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前後7個病人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張繼先立即又向醫院報告,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對7個病例逐一討論,追問到還有兩例類似患者,到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治療,也來自華南海鮮市場。醫院高度重視,立即上報,為省、市衞健部門迅速應對處置創造了條件。

她肩負黨員擔當,是醫院救治一線“帶頭人”。張繼先堅持在離疫情最近的地方戰鬥。早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時,張繼先就作出決定,在呼吸科病房隔出相對獨立的區域,建立了有9張病牀的“隔離病房”。自此,張繼先就成為醫院肺炎救治的“組長”。元旦期間,呼吸科的門診量激增,由原來每日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入院的病人顯著增多。醫院及時改造成立了6個病區,160張牀位,承擔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張繼先作為呼吸內科主任,不僅每天要對160位病人查房瞭解病情,制定診療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她帶領團隊通宵達旦搶救。她常常是前一天晚上通宵搶救病人,來不及片刻休息,第二天清晨又開始新一輪的查房和制定醫療計劃中。她身先士卒,對危重傳染病人,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張繼先作為共產黨員,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衝鋒在前,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張繼先主動細緻照顧到每位醫護人員,為大家加油鼓勁,帶領着忙碌又井然有序的醫護團隊,全力以赴與新冠肺炎作鬥爭。

白衣天使抗疫情感人故事 篇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人人都不一樣,但我卻想做一個能為國奉獻的人。 武漢醫生與家人隔離,白髮老母親隔門叮囑令人淚目;除夕夜,各地醫護人員緊急集結赴武漢和家人擁抱告別等等,加油武漢。 抗擊疫情英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人人都不一樣,但我卻想做一個能為國奉獻的人。

武漢醫生與家人隔離,白髮老母親隔門叮囑令人淚目;除夕夜,各地醫護人員緊急集結赴武漢和家人擁抱告別等等,加油武漢。

抗擊疫情英雄人物感人故事 2020抗擊疫情醫務人員感人故事

許多高尚的靈魂令我們感動和敬仰;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讓我們厭惡和不齒。

新聞裏笑容靦腆的女護士樸素的語言:“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

“新型肺炎”牽動着世界的目光,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而我看到的一些鏡頭帶給我的震撼,遠遠超過了新型肺炎。

防疫戰場上醫護人員那一張張印着紅指印的請戰書;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當下,疫情是一面鏡子。

有句話説得好——“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關於疫情期間醫護英雄的感人事蹟 篇六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時間就是生命,無論甄別病毒,還是篩查病患,醫務工作者們都在和時間賽跑。

武漢肺科醫院是武漢市第一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見到檢驗科副主任陳軍的時候已經是晚上8點了,他和同事正匆匆趕往門診,接一批要連夜檢測的咽試子樣本。

每一次核酸檢測,從標本處理到核酸提取擴增再到檢測結果,至少需要6個小時。接到樣本的一刻,新的戰鬥已經打響。

49歲的陳軍雙腿因為小兒麻痺落下了殘疾,但他憑藉驚人的毅力拿到了博士學位,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9年。疫情暴發後,他帶領檢驗科的27名同志連續奮戰一個多月,每天常常要忙到凌晨兩三點。

由於工作強度大,年輕媽媽辛秋丹硬是給六個月大的孩子斷了奶。小辛説,等疫情過後,她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抱抱兒子。

疫情來襲,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是發現疫情的“哨點”,基層醫護人員就是“哨兵”,他們構築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譚偉,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主任,同時也是武漢科技大學醫院院長。為了全力抗擊這次疫情,這位博士院長帶領全院320名醫護人員和幹部職工奮戰在防疫一線,從春節前至今都未回過家。

協調人員、協調防疫物資,是譚偉每天最操心的事。從2月9日起,武漢發起應收盡收總攻後,譚偉又主動申請將所在醫院納為第四批定點醫院,分擔重症患者收治壓力。同時,這裏還要收治從定點三甲醫院轉運過來的慢性病患者。從年前集結開始,醫護人員每天都是十幾個小時超負荷運轉。

白衣天使抗疫情感人故事 篇七

在2020年1月24晚上,在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的除夕夜,在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團年夜,有一部分的人們已經悄然出發!他們就是解放軍三軍醫院的醫護人員,作為一箇中國公民,作為一箇中國的普通公民,在這一時刻真的被感動到了,國家的軍隊,也是別人的兒女,也是別人的父母;卻在除夕團年夜,心繫人民,行動在一線,不怕危難,不顧生死的前赴一線,支援武漢!隨後各地醫院也同樣成立醫療隊,同時也是第一時間趕赴武漢,給受到疾病煎熬的武漢城市注入了一針“強心針”!因為有你們在,我們才能看到曙光!因為有你們在,我們才能感受到“中國”這兩個字的力量!向中國的解放軍兒女和醫療醫護人員致敬!小編感謝大家的付出了!

在2020年1月26日,也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的大年八年級,有這麼一個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在武漢某小區,路人A打開緊閉多日的窗户讓房子裏透氣的時候,用很地道的武漢話喊道:“有沒有人啊?對面的出來聊哈子啊!有沒有人出來吵架啊!要瘋了啊!”過了沒多久時候,對面樓的路人B也打開窗户扯着嗓子喊道:“對面的,收到了,打開窗户,敞開心扉,想聊點墨子噻!”又過了一陣子,住得稍微高一點的人家也打開窗户,一個低沉的嗓音:“來來來,吵哈子,吵哈子,吵哈子,我也要瘋了! 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喊話,讓武漢這一座九省衢道,千萬級人口的城市在疫情面前體現着“倔強”!體現着“人氣”,小編只想對還在武漢頑強抗爭的普通民眾表示,大家都是好樣的!大家都在聽從政府的號召,都在家裏沒有出門,現在眼前的困難只是一時的,一切光明就在明天,武漢的朋友都抗住!

在2020年1月27日,也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的大年九年級,有這麼一個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夜晚,在武漢某高樓小區內,燈火通明,所有的住户都把自己家的燈光打開了,甚至有人在陽台上打開家裏的手電筒,手機燈光,雖然現在大家都不能出門,但是大家在這一個時刻同一個小區都一起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歌聲震天撼地!這是小編聽過的最震撼的歌聲,此情此景,在已經封城的武漢看到了人心的光明,看到了屬於武漢人民的愛國之情,看到了全國人民統一一心的抵抗疫情的決心! 讓我們跟着全國人民一起抗疫情吧!

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蹟 篇八

同呼吸,共命運。這句話用來形容齊聚武漢的白衣天使們最恰當不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打亂了許多人的過年節奏。不少人獲得了超長假期,但呼吸科的醫護人員卻還沒來得及多吃幾頓餃子,就衝上了戰“疫”最前線。

“因為我是中華護理學會內科專委會的,在武漢有很多同仁。疫情一開始,我就非常關注武漢的情況。據我所知,大年三十那天就有醫療隊來武漢援助了,從那一刻開始,我就做好了準備。”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王雯説。

時刻準備着。明明前方有危險,但號角響起時,依然選擇披上戰衣。“本身這次新冠肺炎就是屬於呼吸科感染科的領域,所以我們全國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大多是相關領域的。碰上了這種大災大難,我們肯定是使命在肩,義不容辭。”王雯坦然地説。

醫生守在抗疫的第一線,離不開護士瑣碎而繁重的護理工作支持。“來之前,其實心裏也有過預估,但並沒有想到這麼辛苦。雖然我本人曾經也參加過抗擊非典的鬥爭,但這次還是大不一樣。”王雯説。

從防化服到防護服,從手套到口罩,從護目鏡到紙尿褲……這身行頭穿脱不易,全副武裝後的醫護人員先是大汗淋漓,後又在忙碌中用體温把汗水蒸乾,數不清有多少次。

“我清楚地記得接病人的第一個晚上,穿好所有防護裝備後,自己的心率就達到了120。我想這樣不行。首先,大家都是第一次穿,都很不習慣。其次,我們當護士的,心裏病人總是第一位的,看到病人有狀況心裏就開始起急。所以我就趕緊穩住我的護士團隊説,咱們都慢點走,不能急。”

“一着急一跑,血氧就降低,自己心慌頭暈、照顧不好自己,就不能很好地護理病人。雖然救人心切,但在這個當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確保萬無一失的重要性不可小覷。”王雯説。

脱下一身“戎裝”的醫生護士,着實讓人心疼。前胸後背,滿是汗漬,護目鏡和N95口罩勒得額頭和麪頰上都是壓紋。“我們管這個叫‘天使印記’。”王雯説。

“早上9點的班,我們8點就得開始穿防護服。3點下班的時候,還要和後面的人交接完工作再出去脱防護服。”雖然是6個小時的班,但是加上前後準備和臨時狀況,往往短則8個小時,長則10個小時,他們都沒辦法喝水上洗手間。紙尿褲不見得真能用上,但卻是必備品。

“第一次很難適應,後面慢慢就好了,而且一忙起來,我們其實想不到喝水,也想不到上廁所。説起來,這也算是醫護人員特有的韌性吧。”醫護人員忙到想不起來照顧自己,但那美麗的天使印記卻深深拓印,時刻提醒着世人,有人在那麼努力地付出着。

一個護士的日常除了基礎的護理工作,比如觀察病情、輸液、發口服藥、抽血化驗、調呼吸機、看監測等,還負責許多雜事,比如收拾工作區的垃圾、給病人打水等,這還不包括危重症的突發病情處理。

“我們呼吸科平時在醫院經常處理危重症病人,都在ICU工作過,所以合作上非常順利,再加上這次來的都是自願報名的,來的時候都抱着一顆火熱的心,所以大家都特別積極肯幹。”王雯作為護士長特別自豪。

醫護人員安心在前方拼命,離不開温暖堅定的後方支持。“我們大多是北方人,剛來武漢的時候特別不適應。頭天晚上來就覺得特別冷,夜裏兩點多院長緊急協調給我們調來了被子和暖氣,這才睡了一個好覺。我們的家人孩子留在北京過年,醫院也一直在照顧、關心他們,真的特別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