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鬼節是哪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8W

鬼節是哪天多篇

習俗活動 篇一

七月十五的習俗活動多姿多彩,基本可以歸結為八類。

第一類,薦新祭祖,是這個日子的核心價值。道教説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説是佛歡喜日。民間不是按照文獻生活的,不想那些,只知道是祭祖悼亡的日子。

《東京夢華錄》記載,一到七月初七,商家的營銷活動就開始了,出售各種祭奠物品、服裝衣帽等。明清資料顯示,西南很多地方從七月初七開始打掃家裏,把祖宗牌位請出來,老人生前愛玩的字畫之類掛出來。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了接老人的,也有上墳的。

第二個是焚楮送亡。楮是祭祀時焚燒的紙幣,今人有詩:“又到中元送袱錢,晚風無語送青煙。時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對祖先的思念始終不變。

給先人化袱錢,要寫包袱單子,就像填快遞單一樣,一般填三代,搞得清楚的話可以填七代。單子必須小孩子來填,這其實是個家族教育,一面讓孩子記住祖先名字,一面練習書法。

三是布田祈谷,祈禱穀物豐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豐收之事。拜地官,希望今年獲得更好的收成。布田,就是在田裏穀穗上掛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後來佛教七月三十燒地香,是對這個習俗的吸收。隨着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這些習俗現在沒了,但它們的變體還在。

第四是普度施孤。幫自己祖先燒紙,也照看下鄰居的祖先。過去掃墓修墳,左鄰右舍的墓也要象徵性地掃掃,打打招呼。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差不多。

第五是娛神賽會。在悼亡節日,這是地方社區很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過去上海每到舉行祭禮活動,要把城隍老爺抬出來,彩車遊行,伴以舞龍的吹打的踩高蹺的。

第六類,贈羊寓教或者説贈羊寓孝。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區,七月份姥姥要給外孫外孫女送羊。以前送活羊,後來送面羊。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送羊是讓孩子知道從小要孝順母親。

第七個是化生祝子。宋朝開始有的,到了七月時候,左鄰右舍互送玩偶,祝福沒有孩子的家庭早早生育,延續香火。收禮的人家,要表示感謝吧,也得送點什麼,這樣禮尚往來,鄰里關係自然結交得更好。

最後是燃燈祈福,七月十五標誌性的民俗活動。《史記》記載,西漢漢武帝時候就有了用點燈祭祀神靈和祖先的習慣,一代代傳下來。《四庫全書》記載,乾隆做了六十多年皇帝,年年寫中元詩。從他的詩裏可以看出,從承德山莊到皇家園林都辦中元節。民國時期夏仁虎的詩説:“北海燈船徹曉明,遊觀士女夜傾城。飄零卅六鴛鴦影,相見香階剗襪行。”放燈是最好看的,一般都是放荷葉燈。山東地方人拿蚌殼放燈,蚌殼裏是平時存儲的蠟燭油,點着後一個個放到河邊,特別好看。

關於點燈的文化意義,通常的説法點燈照冥。亡人在冥界,是陰暗的,點燈照亮他們回去的道路。還有種説法是祭神,也是給神靈看。中國人,凡是喜慶都要點燈。

源起 篇二

七月十五悼亡節是怎樣形成的,歷來眾説紛紜,影響最大的道教起源説、佛教起源説、傳統秋祭起源説。

聲勢最強的是道教起源説。以前民間把七月十五叫做“鬼節”,解放後通常叫中元節。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體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個月圓之夜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誕辰。天官在正月十五為人賜福,地官在七月十五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為人解厄。

佛教起源説的故事性最強。佛教經文《佛説盂蘭盆經》記載,佛祖的大弟子目犍連(中國人常叫他目連)見到母親在阿鼻地獄中受罪,形銷骨立,於是以缽盛飯菜送給母親,母親抓飯要往嘴裏送,飯一到手就變成炭火。

目連向佛祖祈求救母的辦法。佛陀説,你的母親生時謗佛謗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餓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餚、鮮果供養十方僧眾,通過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

為什麼是七月十五呢?佛教中,農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職人員的安居月,大家關在寺廟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結束,等於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眾自恣日”,也叫“佛歡喜日”。目連在這天供養僧眾,解救了母親。他為此感謝佛祖,還説應該讓天下佛徒都可通過這種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這就是“盂蘭盆節”的由來。盂蘭是梵文,漢譯為“倒懸”,形容餓鬼之苦,如人倒懸。唯有以盆盛食品齋僧,才能解除倒懸之苦。

兩種來源説的對悼亡節日源起的解説和其中的邏輯關係高度相似。到底是誰克隆了誰,一直有爭議,到現在也沒爭出結論,但是為第三種説法,也就是傳統秋祭起源説提供了佐證。

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動,迎接秋神的降臨。祭神之後就要祭祖。珍貴的時鮮食品奉獻給神明和祖先,叫做薦新或秋嘗。中國傳統認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穫之神,也是掌管刑殺之神,是中國的死神。古代中國處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後,叫秋後問斬。秋祭的日期過去是隨意的,立秋以後任何時間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為祭祖的日子。總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淵源是先秦時節的秋祭。

文化闡釋

七月十五的複雜履歷導致它的文化內涵比別的節日更加豐富。完顏紹元認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報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中國早在先秦就形成了祖先崇拜觀念,後來儒家提煉出孝悌親親意識,發展出宗族組織和社會結構。中國人的宗教觀念很淡薄,祖宗觀念很強烈。外來宗教傳入中國,必須允許中國人奉拜祖先,否則傳不下去。佛教最終也接受了以孝為核心的價值觀,目連救母就是個孝道故事。七月十五文化的第二個層次,是中國人的鬼神觀念。中國人認為,人死了去往冥界,一切生活起居與活人無異,還要定期和我們產生信息溝通。因此有了悼亡活動,定期給親人送吃的、送日用品、送冥幣。

第三個層次,七月悼亡的哲學內涵。有研究者認為,陰陽五行的理論是悼亡活動的哲學依據。傳統中國的宇宙觀,認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形態,都可以歸為金木水火土的互動。五行的發展變化都由陰陽二氣推動。鬼是致寒的,方位在北面。鬼行水而來,十一月水的運行最旺,冬至那天達到頂點。但冬至同時也是陽氣開始迴歸的日子,所謂冬至一陽生,所以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不完全是悼亡日。於是就把悼亡日子提前。

,佛教的“盂蘭盆節” 篇三

傳説,有個叫做目蓮的人做夢,他夢見自己去世的母親淪落在餓鬼行列中,於是,他送飯給母親,卻屢屢不行。木蓮將此事告訴佛,佛勸他供養僧眾多行善事,以解脱母親在陰間的罪孽,木蓮在七月十五這天作盂蘭盆(梵意為“解救倒懸”),於是,佛教僧眾集體為木蓮母親唸經超脱,使得其母脱離了苦海。由此可見,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涵義,一是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教育人們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並提倡孝道。

現實意義 篇四

七月十五這個日子,對我們來説有現實意義呢?傳統民俗中提倡的那些價值觀,比如孝敬父母、追念先人、傳承文化,促進鄰里和諧,關愛弱勢羣體,和今天社會的價值觀一脈相承。中元悼亡,既有文化淵源,也有現實意義。只要積極引導,中元節仍然可以過得非常豐富。

,道教的“中元節” 篇五

按照道教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為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這裏需要説明一點的是,這裏説的“官”,不是指人間官員的“官”,而是指意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類似於中國圍棋對奕中的“官子”的那個“官”。

中國道教主要產生在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道教一向認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説,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藴涵着以地為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為“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則是“下元節”。這上、中、下三元,則組構出了道教對世界的三元一體系統認識。

中國道教不同於世界上的的許多宗教。世界上的許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樣講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體,這使得宗教傳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國道教傳教的目的很明確,道教傳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傳播道德倫理是“因材施教”的。對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經》的道理,對那些智慧不夠或者沒有多少時間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倫理建設的人,就採取編寫故事去説明道理,“寓教於遊樂”,就是來源於中國道教的傳教方法。

中國道教的“中元節”,其實主要是傳播道德倫理的節日,也就是倡導人們在這天注重修德。中元節這天,有思想和有時間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對於一般教眾,道教則創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於遊樂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個叫做陳子禱的人與龍王女兒結婚,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三個任務,他們法力無邊,分別要在這三天到人間巡遊,檢察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否好還是壞,對於那些道德品質好的人,他們就給予賜福,否則,他們就要降罪。但是,中國道教又是一個很寬容和隨時給予人轉變更新自己的機會的宗教,所以,“中元節”並不僅僅是個獎勵善良和懲罰惡劣的的節日,而主要是個“赦罪節”,所以,“中元節”又是中國節日中的“懺悔節”和“贖罪節”,一年中有罪過的人可以在中元節這天通過各種儀禮去檢討自己和請求天地人的寬恕。

,民間的“鬼節” 篇六

七月十五為“鬼節”,這大概是因為民間人們要在七月七年級到十五這半月的時間中給先人燒紙錢和祭祀,這種人魂對話的氣氛,使得人們產生了鬼的節日之説。

中國民間鬼節中,七月七年級為開鬼門,死去的`先人就要魂歸人間檢察後代們是否善惡,後人也要乘機祭祀他們;七月十五,為鬼節。過了七月十五,就關鬼門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還沒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遊魂人間。……

應該説,中國的鬼文化相當發達,我們不能夠簡單將其説成為是什麼封建迷信而一杆子打倒,其中藴涵着很深刻的道德觀,其也曾經對中國道德倫理建設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也對拉動一方經濟和就業產生過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以前常見的紙火香燭業,就解決了一批人的就業問題。而像酆都鬼城,則從古至今都是旅遊勝地,給重慶豐都一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發展機遇。

由於中國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和民間的鬼節都帶有獎善罰惡和祭祀先烈及其提倡忠孝等共同文化內涵,所以,自唐宋以後,七月十五還被一些地方政府和家族借用,搞成了集體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節日,這就是説,中國歷史上,七月十五,又是個祭祀國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這裏説的忠孝大德之人,並不僅僅是指家庭倫理範疇中的忠孝之人,還是指意那些歷史上曾經為國家、集體、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地方安全作出過傑出貢獻的人。人們都知道,世上本無鬼,人們心中的鬼實際上是活着的人對死去的親人思念。在土鄉,崇鬼敬鬼習俗十分濃厚。在歷史發展的長河裏,每一個家庭不知失去了多少個親人。他(她)們離開人世,到那不可捉摸的冥冥世界。痛失親人當然是最傷心的最痛苦的事情。為了寄託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土鄉人把這美好的思念的情誼放在七月凌晨的日子裏。因此,對於過七月半這個美好的日子,祭奠冥世親人,寄託自己的哀思,是土鄉人最莊嚴隆重的習俗。

七月半,即七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早早地就起了牀。到山上摘來一大把桐油葉,用於包裹練好的糯火粑粑。粑粑包好後,放在鍋子裏蒸熟,然後放在堂屋中的大方桌上,祭祀親人。桐油葉包裹的粑粑,柔軟細嫩,噴灑着一種悠悠的桐油葉清香,祭完祖宗親人後,方

可讓大人或小孩吃,這時,一家人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

夕陽西下後,每家每户都在全力以赴地準備好為死去親人的錢紙香燭,並用紅紙莊重的寫上每個死去親人的名字,然後放在地上和錢紙香燭一起焚化。為了使每個死去的親人都拿到一筆豐厚的禮品,在燒化紙錢時,必須按照親人輩份的大小和死去的早晚順序擺好,每人可拿一堆,每堆錢紙上都要擺好事先寫好的名字,這樣就不會錯亂。在燃燒紙錢的同時,寨子宗廟的祠堂裏,正在舉行隆重的祭鬼節燈會。在族長主持下,把紮成各種形形色色的鬼燈和神燈按順序擺好。主要有鬼王燈、鍾旭燈、冥王燈、判官小鬼燈、牛頭馬面燈。在神堂裏主要有觀音燈、羅漢燈、三星燈、三才燈、南極仙翁燈、玉皇燈、王母燈、瑤池燈等等。這些形式各異大小不等的扎燈,一律按照大小擺好,然後由土老司唸咒祭祀。法事完了之後,就把這些扎燈和錢紙香燭一起燃燒掉。全寨子各家各户的長者,在上面貼上自己祖宗祖先的牌位,端回家中在神坎上放好。七月半祭鬼節也就到此結束。

鬼節禁忌 篇七

禁忌一:牀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禁忌二:偷吃祭品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禁忌三:晚上曬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禁忌四: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禁忌五: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禁忌六: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禁忌七:游泳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説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禁忌八: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氣入侵。

禁忌九: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禁忌十: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禁忌十一: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裏坐坐。

禁忌十二: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禁忌十三: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禁忌十四: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禁忌十五: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禁忌十六: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禁忌十七:拖鞋頭朝牀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裏,如果鞋頭朝牀頭擺,那麼好兄弟就會上牀和你一起睡。

禁忌十八: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禁忌十九: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時分。

禁忌二十:吹口哨

吹口哨是招孤魂野鬼的信號哦!湘西做法事就有這種説話。在《西遊記》中也有説,不過是海螺。地藏菩薩管轄的怨鬼大門的。口號。

禁忌二十一: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七月十五鬼節習俗 篇八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着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傳説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