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鼓浪嶼導遊詞(合集24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2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4篇《鼓浪嶼導遊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鼓浪嶼導遊詞》相關的範文。

鼓浪嶼導遊詞(合集24篇)

篇1: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廈門鼓浪嶼,我是你們的導遊小王。很高興能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鼓浪嶼,希望我的導遊詞講解能讓大家更瞭解鼓浪嶼,同時也希望在我導遊詞的講解下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鼓浪嶼的美景。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鼓浪嶼。鼓浪嶼是著名的風景區,與廈門島隔海相望。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在此地被完好地彙集、保留,因此鼓浪嶼享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首先,讓我們走進日光巖。日光巖遊覽區由日光巖和琴園兩部分組成。大家先看日光巖,這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峯,為鼓浪嶼的最高峯。

再看那日光巖山門處的巨巖,其峭壁上有着三大崖刻,對日光巖的風光做出了形象的概括。接着,大家來到的是鄭成功紀念館。鄭成功紀念館是閩台人民為表達對鄭成功的景仰。這紀念館分為七部分,展出各種文物、資料、照片、模型等300餘件,讓我們進館去了解鄭成功不平凡的一生。

現在,請大家緊隨我的腳步進入百鳥園去聽聽清脆的歌聲吧。百鳥園佔地面積700平方米,園內現有鳥類120多種,2000餘隻。分為水禽類、攀禽類、涉禽類、鳴禽類、觀賞類和廣場鴿六大類。

今日的遊覽已步入尾聲,現在大家自由參觀。希望大家能滿意這次的旅程,各位對我導遊詞耐心的聆聽也是我極大的榮幸,祝大家旅途愉快!

篇2: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各位的大駕光臨,令小地蓬蓽生輝。

眾所周知,廈門有“海上花園”及“萬國建築博物館”,那麼問題來了,在哪我們可以看到這二者的結合體呢?是的,正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佔廈門島六十分之一的小地方——鼓浪嶼。

現在,請閉上你們的眼,風吹過你們的耳畔,柔柔的風還帶來了一陣聲音偷偷潛入你的耳,一幅畫面呈現在你的眼前。是鼓聲陣陣,金戈鐵馬的戰場風雲嗎?是春雷滾滾,雨打房檐的生機勃勃嗎?都不是,是浪花捲卷,一次又一次拍打礁石所發出的似鼓非鼓的響聲,是這所“英雄城市”的豪言壯志。這就是“鼓浪嶼”名稱的.由來。

好了,聽過鼓浪嶼最原始的聲音,我們該開始乘坐“11”路公交車去領略名家大師讚不絕口的鼓浪之景了。

相信大家在遊玩之前已經做足功課了吧,有沒有人能告訴我鼓浪嶼的特色景點有哪些呢?

經我的總結,鼓浪嶼的特色可以用以下的這段話概括。三個園子,兩座樓子,一高一低倆浪子中間拴條小鏈子(數字歸納講解法)。 首先,我們的第一站就是三個園子。大家請看,這座園子叫皓月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沿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中的皓月即是此名的來處,藉以寄託對英雄的緬懷和對

台灣同胞的思念。這座明代風格的建築以及於1985年落成的鄭成功雕像,都是為了紀念我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你們看,這位虎將目光炯炯,凝視着對岸的台灣,不正預示着台灣遲早會回到我們的懷抱嗎?園中廣場豎立着被譽為廈門最美的大型羣雕《滕碑驅虜》,生動再現當年鄭成功率千軍萬馬,揮師寶島的壯景。這裏的迷人景色與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一幅天然的圖畫。

現在我們前往下個園子,毓園。顧名思義,表達養育之恩。對誰呢?就是這個處於中間位置的雕像的人物,鼓浪嶼的優秀女兒,人民醫學家林巧稚大夫。她是現代婦產科醫學的奠基人,一生培養和造就了大批醫學人才,親自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治療無數婦科病人,而自己卻孑然一生,為婦女及兒童健康及為培育醫學人才傾注畢生精力。大家可以看到兩側的花壇,種植着潔淨的星菊,石階兩旁是米蘭、扶桑等紅色花卉,表示對我們的夾道歡迎。毓園展出了許多其生前用過的部分實物、著作,百餘幅社會活動和工作、生活照片,外國友人贈送的紀念品,以及黨和國家xx人紀念林巧稚大夫的題字等,還有各種證書和其他珍貴資料。看着這些,你們的敬佩心是否似這濤濤的海水連綿不絕了呢!

現在我們又要啟程了。菽莊花園,時至今日,102歲的她風華依舊。她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佈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緻,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

領略了三園的各具特色,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兩樓的文藝風味吧。這兩樓分駐於鼓浪嶼的兩端。遠離歐洲和北美的故鄉,兩架超過100歲的巨型管風琴落腳在鼓浪嶼管風琴博物館中,這無疑為這個音樂之島增添了些許古樸的魅力。鼓浪嶼鋼琴博物館由旅澳華人、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捐贈修建,佔地4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2000年1月落成,共收藏鋼琴70餘架,展現了世界鋼琴發展史,博物館以傳播鋼琴音樂知識,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突現鼓浪嶼音樂之島、鋼琴之鄉的形象,是目前中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兩座樓遙遙相望,正如牛郎和織女的愛情,譜寫出動人的樂章。 看完了園和樓,接着就是山了。日光巖俗稱“巖仔山”,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峯,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峯。在這裏,你們能感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暢快。雖為山,卻不似泰山的高深,黃山的壯觀,有的只是江南小山的精緻,散發着陣陣文人氣息。例如,日光巖東面巨石匾:有三幅楷書題刻,一幅橫題“天風海濤”在上端;其下二幅直題,右為“鼓浪洞天”,左為“鷺江第一”。不圖驚天動地,卻也不乏壯志。地靈人傑在這恰如其分。 看山,逛園,剩下的就是看水了。而此水非彼水,海在這個海濱城市想必大家也都看膩了,現在我們就來深度的看水,即看海底景觀。這裏只有你想不到的驚喜,因為它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淡水魚類350多種一萬多尾。在這裏,你們可以與魚兒們近距離接觸,有興趣的遊客還可以研究看看“魚的記憶是否真的只有七秒”哦。

前面所説的一鏈子則是處於日光巖和海底世界的購物街。你們可以看到,這裏雲集了四方遊客。不為別的,只為嚐嚐遠近聞名的廈門小吃,順便撈上幾件廈門特產以及鼓浪嶼的特色工藝品,再拍幾張別具風格的商業景觀供以後的回憶(因為食物和購物往往能激發一個人的旅遊慾望)。

今天的遊覽接近尾聲了,感謝各位遊客的配合。希望鼓浪嶼曲曲折折的小街小巷,合歡樹柔柔沿街飄拂的細枝密葉,鳳凰樹成堆的樹葉象綠色的層層雲片能帶給各位一個美好的回憶。

篇3: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將去遊覽菽莊花園,菽莊花園處在我們風光旖旎、環境優美的鼓浪嶼島上,他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為了懷念台北板橋別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園,建於19XX年,於1956年闢為公園,是一座頗有特色的中國近代園林,廈門二十名景中的“菽莊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呢?真的將大海藏在園中嗎?那就隨我一同去遊覽一番!我們遊覽這個景區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站在大門口,大家看到的門上的園匾“菽莊”是主人的字“叔藏”的諧音,菽是豆類的總稱,算是農作物的一種,當年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台灣的,“菽莊”在這兒有歸隱田園的意思。進入大門,一堵高牆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各位來賓,大家回首一下,門楣上高懸着“藏海”匾額,現在大家明白這堵高牆的作用了嗎,這是主人林爾嘉對園林結構的精心設計,那麼他到地在這片園林裏藏着一片怎麼樣的海呢?請各位隨我一起往左拐。

現在,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呢?看右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海闊天空”這四個字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的筆跡。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壬秋閣,建於1922年秋,農曆為壬戌年,林菽莊引用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前赤壁賦》的首句“壬戌之秋”簡稱為“壬秋”,它採用的是重檐歇山頂的建築風格,有趣的是,這“壬秋閣”是一半着陸一半入海的,當然在這面是看不出來的,現在大家不防隨我往着行走,現在大家回過身去看看,壬秋閣的另一半是支在海面上的,是不是別具一格?

我們左邊有一片假山,這是十二洞天,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們又稱他為“猴洞”因為他就像一個迷宮一樣,洞洞相連,常有小孩像猴一樣在此玩耍。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去鑽鑽,找找自己的生肖,拍拍照,留個紀念。我們面前有一座雕像,這就是我們的園主林爾嘉,他1874年出生於廈門,1880年去台灣,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軍民拒絕割讓,推林爾嘉的父親林維源為議長,但主政優柔寡斷,兵又多是烏合之眾,難成大事。這時,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召駐台的官兵回大陸,林維源等人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林爾嘉於19XX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他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用事業,19XX年任全國參議院候補議員,19XX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接着往前走,前面小橋道路比較窄,請各位朋友一定要小心行走!不要擁擠!前面是園內的四十四橋,也許有朋友想問為什麼叫四十四橋呢?其實就是園主在建園時正好四十四歲,為此紀念,故取此名,並不是建了四十四座橋。這座橋下有個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內池、外池三處,每次漲朝時就把閘門打開放海水入池,退潮時便把閘門關上把大海藏了進來!動靜完美的結合!

步入四十四橋,橋中有一亭“渡月亭”,現在我們大家就在這亭中休息一會兒,這座亭子設計成半月形的,亭內還有一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説的是月明之夜,夜深人靜,海浪輕搖,園主人在此觀海賞月,這種景象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麼美好!這是園中最佳的觀景賞月之處,當然園主寫的這幅楹聯也寫出了他懷念故鄉的心情。大家往我們剛才過來的路的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枕流”,何為枕流呢?並不是枕着河流入睡,這枕流原與漱石一起合用,稱為“漱石枕流”,這個典故出自晉代王武子問孫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林爾嘉引此典故是為了激勵自己,以圖重振山河。

菽莊花園風光萬千,它集中了園林藝術中的最藝術個性的三個特點“藏、借、動靜結合”:“藏”,就是把海藏起來,直到進入月洞門後才能夠看見萬頃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橋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內池、外池,這便是園主對藏字所下的功夫。“借”,就是借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為已物,納外景為內景,借日光巖為仰景,借南太武為遠景,借大海為鋪墊,借樓閣為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富有立體感的畫卷。“動靜結合”就是林爾嘉把園內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連,讓孩子們去追玩,顯示出動景,而坡邊則建了小亭小閣,可供休憩觀景,表現出靜謐的環境;海潮是流動的,長橋是安卧的,這些都體現出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可謂匠心獨具!

好了,現在隨我一同往上走,去參觀一下菽莊花園內的另一種獨特的聲音!這兒是鋼琴博物館,面積XX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嶼族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90多台世界名古鋼琴和60多盞古鋼琴燭燈台。這裏面有稀世珍品鎦金鋼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的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8個踏板、4套琴絃的古鋼琴,體現了100多年來世界鋼琴的製造技術和發展水平,如此多的世界古鋼琴聚於一館,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好了,現在給大家半個小時去參觀這獨特的鋼琴博物館。

各位來賓,一個半小時的遊覽結束了,遊覽了這獨特的菽莊藏海與鋼琴博物館是不是讓你們有點留連忘返呢?希望這些都能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也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

篇4: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團友你們好,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素有“海上花園”之稱的鼓浪嶼。鼓浪嶼位於廈門的西南面,與廈門只隔一條約600米的鷺江。輪渡約五分鐘即可到達。面積1.91平方千米,人口約2萬人,宋元時期稱為“圓沙洲”又稱“五龍嶼”。明代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時海浪可拍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人們稱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稱為“鼓浪嶼”。

鼓浪嶼有三大特點:

一、鋼琴之島,音樂之鄉。早在20世紀2、30年代,這個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萬人的小島,就有鋼琴近600台,還有不計其數的小提琴、電子琴、吉他等樂器,鋼琴密度居全國之冠。鼓浪嶼音樂人才輩出。有蜚聲中外樂壇的鋼琴家殷承宗、許裴星、許裴平、許興艾等。還有曾被意大利著名交響樂指揮家梅百囂稱讚是中國第一個傑出聲樂女指揮家、鋼琴家的周淑安女士。鼓浪嶼舉辦各類音樂活動頻繁 。(島上有全亞洲唯一的鋼琴博物館,裏面收藏着胡友義先生百來台名貴古鋼琴,另外還有八卦樓的風琴博物館。

二、萬國建築博覽館。鴉片戰爭以後,廈門成了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廣州、寧波、福州、廈門)向世界打開了大門,西方列強的領事官員、傳教士、商人紛紛踏上鼓浪嶼搶佔海邊風景最美麗,環境最優雅的地方建築領事館。現今鼓浪嶼島上一共有13個國家的類型不一、風格迥異的建築。同時,清末民初,軍閥土匪橫行,生活不寧,而鼓浪嶼在外國領事館的控制下(公共租界)變成不受中國政府管轄的公共租界,相對安寧,於是大批華僑到鼓浪嶼建築別墅住宅,在二三十年代(十餘年中)華僑在鼓浪嶼建造了1000多棟別墅住宅,構成了鼓浪嶼洋洋大觀、中西合璧的建築羣體。

三、步行島。鼓浪嶼沒有機動車,連自行車都沒有,是步行者的天堂,即使是外國政府首腦尼克松來島上游覽、我過領導鄧小平來視察都要像普通的百姓一樣步行,任何人不分貧富貴賤,到了鼓浪嶼一律平等,因此我們又稱鼓浪嶼為“平等島”。

【渡輪碼頭】

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裏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電影《海囚》中的主人公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看這個碼頭,是不是很像一架三角鋼琴呢?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

【英國領事管】

英國領事管建於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曆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餘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佔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佔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這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裏,卻強佔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後達20年。這是1870年建的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後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杆,已廢倒。

【日本領事管】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搶佔台灣。1896年,日本強迫清政府允許其在廈門設立專管租界。同年,日本派上野專一到廈門任領事,當時要求他建領事館的時候要遵循兩個條件:

1、靠近英國政府。2、靠近廈門。因此他就選址於此。(緊靠英國領事館是因為當時英國最為強大,所以日本什麼都刻意學英國,幾乎正對着鼓浪嶼碼頭。)日本領事館為3幢樓房建築,三幢樓房形成了一個“品”字狀。最前方的那一幢建於1897年,樓下為辦公室,樓上領事館和會客廳。1928年,在日本領事館側面建立兩棟紅樓(為日本式建築和東京大學的建築非常相似)作為警察本部。抗戰期間這裏的地下室監獄關押着很多抗日戰士,至今牆壁上人可以看到斑斑的血跡。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政府將其收歸國有,當時廈門大學在戰爭中被日本人嚴重損壞,後來鼓浪嶼上所有的日本領事館的房產全都歸為廈門大學所有,包括1897領事館,跟1928年的兩棟紅磚樓。

【協和禮拜堂】

19世紀中期,不少西方人離開歐美,遠涉重洋來到鼓浪嶼工作、生活。這些來鼓的外國人多為虔誠的基督徒,他們為了舉行主日崇拜,遂決定在鼓浪嶼建一所教堂。於是各差會(美國歸正教會、英國倫敦公會、英國長老會)的信徒紛紛捐款,在鼓浪嶼的鹿礁頂(亦稱上鹿礁)建造教堂。1863年,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竣工,時稱“國際禮拜堂”。此為鼓浪嶼上最早的教堂。此教堂供外國人使用,中國人一般不進入。當然也有些精通英語、家世顯赫的中國人受邀參加禮拜。因而教堂又被當地人稱為“番仔禮拜堂”。(“番仔”為閩南語對外國人的通稱。)教堂用英語舉行禮拜,每週日下午六時,由英、美教會的牧師輪流用英語講道。1911年,教堂進行翻建,改稱“協和禮拜堂”(UNION CHURCH)。

49年後,協和堂董事部的負責人決定回國,遂把該堂(包括堂內佈局的資產)送給中國教會。歸回中國教會後,由鼓浪嶼三一堂和福音堂兩堂負責。1952年後,協和堂交給第二醫院使用。1974年4月,由於第二醫院發展的需要,這座教堂差點被拆毀用於建設第二醫院藥劑房,但在國家一級建築師白家欣先生極力周旋下,用貌似破壞實則保全的方法,在教堂周邊加蓋一些樓房,由此教堂被樓羣所遮蓋。

直到2009年5月下旬,拍設“鼓浪語”文化社羣紀錄片(高振碧先生)時,被羣友龔健指出其為包圍在原鼓浪嶼第二醫院中的一座教堂後。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教堂才得以重現天日。歷經兩年,2011年完成修復。

【毓園】

1901鼓浪嶼,1983北平,83歲。畢生積蓄捐給託兒所,骨灰灑在鼓浪嶼的大海上。現在我們來到毓園。毓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林巧稚,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這個名字之所以家户喻曉主要有兩個原因:1、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二、她從醫60多年,親手接生了5萬多箇中外嬰兒,而他一生卻從未有過自己的 孩子。(林巧稚曾經説過:“生平最喜歡聽的聲音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叫聲)很疑惑,這麼一個這樣愛孩子的女性,為什麼一輩子不曾有過自己的孩子呢?

話説20世紀上半葉,職業女性嶄露頭角,但是仍備受歧視,北京協和醫院雖然以比較開放的心態接納女性,但同時也為他們設置了一道不盡人情的門檻:擔任住院醫生的女性一旦結婚自動解聘,因為老協和管理者堅信:一個女人不可能同時扮演好賢妻良母與職業女性這兩種角色。所以説如果沒有對醫學的熱愛,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退縮,但是,林巧稚做到了,最後她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萬嬰之母”林巧稚。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次年,鼓浪嶼人民為了她,在“毓園”內建立了林巧紀念館和塑像。“毓園”二字被鐫刻在一塊長方形的灰白色石碑上。林巧稚的塑像,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身穿白色大褂,凝視遠方,神態安祥,表現了這位一生潔白無瑕的女性形象。毓園裏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關於林巧稚醫生的小故事】

故事一、上帝讓我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那麼我存在的場所便是醫院的病房,我存在的意義便是治病救人。

故事二、1949年人民解放軍兵臨北平城,北平總司令傅作義夫人給她送來了一張傅作義將軍親手簽名的機票,可以乘坐任何一次航班飛往任何一個城市,但她卻謝絕了。

故事三、就診周恩來夫人(鄧穎超)、彭真(北平市書記)夫人張潔清。故事四、1983年,病情惡化,陷入昏迷,總斷斷續續的喊“快快快,快拿鉗子來”,這個時候,護士只要把鉗子放在她手中,她就會立刻安靜。

【馬約翰廣場】

馬約翰廣場是為紀念馬約翰而建立的,廣場上立有馬約翰半身銅像和紀念碑,有同樣的一尊在北京清華大學。大家別看他好像個外國人,其實馬約翰教授可是(1882—1966年)我國體育界的元老、近代傑出的體育家、著名的體育教育家。

1882年生於鼓浪嶼,在他三歲時,母親去世,七歲時,父親去世,他是在親友的資助下,13歲是才進入國小進行學習的。1911年(29歲)畢業與上海聖約翰大學。他原來是學醫的,但是他認為治病是治標,只有增強體質才是治本,於是他選了體育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1920年(38歲)任清華體育部主任。中華人民國和國成立後,任全國田徑協會主席、任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主席;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馬約翰在當時是個相當潮的人,話説在他80歲時,仍看他像個小夥子似的在操場上踢足球,他因此呢也被譽為“提倡體育運動的活榜樣”。(同時,馬約翰也是毛主席口中那個最健康的人,現如今清華大學以馬約翰命名的體育項目大大小小有40多個。)(“為中國健健康康工作59年”,“我國體育屆的一面旗幟”)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為懷念台灣板橋故居而修建的私家花園。建於1913年,於1956年開闢為公園,是一座頗具特色的中國近代園林。大門上園匾“菽莊”是主人的字“叔藏”的諧音。菽是豆類的總稱,算作農作物的一種,當年林爾嘉先生的祖父就是以墾殖業發家而富甲台灣的,菽莊在這裏有歸隱田園之意。菽莊是林爾嘉先生花一萬元銀元的潤筆費請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所寫。

菽莊花園有三個最為明顯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藏海。大家一路走來不見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大門仍看不見海,現在呢大海完整的呈現在了面前。是不是突然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呢? 左邊有一水池,這是利用海水的潮漲潮落來蓄水的。海水漲潮時把這邊的閘門打開放海水進來,潮落時把閘門關上,不讓海水流出。

菽莊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借”。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裏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來十分狹窄的一個海灣,借四周的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視野寬廣、頗有層次的海上花園。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也是菽莊最誘人的地方。

(補充:“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園林風景中山水的基本關係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只有能流轉的活水在能給山帶來生氣。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潑地反映園林的美景。而在中國的很多景區,其園林裏池塘的水多為死水,容易發生腐臭變質。而菽莊花園,則很好的利用是自然資源,藉助漲落的海水(閥門),來為自己的園林輸送“活水”,其建林技術獨特。)

菽莊花園的第三個特點“動靜結合”。大家看到坡面的一片假山叫十二洞天,是用砂巖、礫巖、亙巖等壘疊而成的,分12個洞室,按地支編列序號,在每個洞頂上有十二生肖的動物稱為十二洞天。其12個洞,洞洞相連,讓孩子們追玩,顯示出人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憩觀景表現靜謐的環境。這些體現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可謂匠心獨具!

[四十四橋墩] 四十四橋墩是林爾嘉四十四歲時建的,而不是人們所説橋有四十四個彎或四十四個橋墩。巖石上的“枕流”題刻,出自於“漱石枕流”的典故:晉代的王武子問孫子荊:“流可枕,石可漱乎?”荊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乎,欲礪其齒。”(用泉水作枕頭,可以洗耳。用石頭漱口,可以磨牙)林爾嘉先生以此來激勵自己。

[渡月亭] 是主人在月明之夜在此觀海賞月的地方。亭中的一幅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的佳句。是月夜賞景的最佳點,也是是菽莊觀海賞景的最佳點。

[聽濤軒] 聽濤軒,裏面擺放的是80多架世界古鋼琴,這些古鋼琴是由鼓浪嶼旅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收藏的,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胡友義先生1936年生於鼓浪嶼,後定居澳大利亞,他對世界各鋼琴愛不釋手,千方百計尋訪,不惜重金購買,集畢生精力、傾一生心血,收集到英國、法國、美國、德國等國的名牌古鋼琴。胡友義先生到2010年將會無償地把這些古鋼琴贈給鼓浪嶼區政府。

[林爾嘉銅像] 這尊銅像就是菽莊花園的主人林爾嘉先生的銅像。林爾嘉,於1874年生於廈門,1880年去台灣,1895甲午中日戰爭之後,隨父親林維源先生回鼓浪嶼定居。出生在富紳家庭的林爾嘉,雖貴為公子,卻以當時的官家、富家子弟不同,他既“不染於少年紈絝之習,也不熱衷與科舉仕途。他認為“處今日之交通時代,當淹貫中西而後為國家有用之才”因此,他勤奮攻讀,博覽經史,學習英文、日文,可為學識廣博。

林爾嘉其對廈門的城市建設作出突出貢獻:1905年起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會長,發起建設了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馬路等公用事業。是他使廈門逐漸走向現代化。

1951年去世終年77歲。(林爾嘉先生反對封建禮數“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學之宜興應當不亞於男校”於是他在福州創辦泉山高等女子學院,鼓浪嶼華僑女子學院,自任總理兼校長,親執教鞭。)

【日光巖景區】

日光巖又名晃巖,為鼓浪嶼最高點。最高海拔92.7米,面積53000平方米,為國家AAAAA級旅遊風景區。日光巖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呢?那就是摩崖題刻非常多,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吧。[摩崖石刻] 踏入新修的山門,迎面看見的是前方巖壁上方的摩崖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上面橫刻着“天風海濤”,豎刻着“鼓浪洞天”、“鷺江第一”,這三幅文字分別由三人所題刻, “鼓浪洞天”,是明萬曆元年(1573年)由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書,據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也是鼓浪嶼上最早的題刻,“洞天”就是道教中所説的“洞天福地”意思是鼓浪嶼就像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一樣;“鷺江第一”這是由清代道光進士林鋮所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而“天風海濤”則是民國四年(1915年)由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所題,這四個字淋淋盡致地形容出了鼓浪嶼獨特的景色。

日光巖三大特點:

一、日光寺。是一個以石為頂的山洞,又稱“一片瓦”,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

二、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它的大雄寶殿與彌陀殿是對合而設的,這在全國的唯一的。

三、這寺廟雖小,我國著名的弘一法師於1936年6月到此處閉關八個月,並在此校點《東瀛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通釋》,寫作《普門品》。

[日光寺] 摩崖石刻下的是日光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 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因明代未年,廈門名士池顯方在山下建私人住宅,名“晃園”,因此此山始稱“晃巖”)

【日光巖名字由來】

一、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的五老峯後升起,蓮花庵最先淋浴在陽光裏,因此得名“日光寺”,此山又稱“日光巖”。

二、相傳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巖,覺得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就成了“日光巖”。

三、鄭成功當時軍隊在這裏住持,晃字有不好的含義,因此改名為日光巖。[龍頭山寨] 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九夏生寒”是黃仲訓所題,署名“鐵彝”是他的字號,九夏生寒”説明這兒非常涼爽,而這涼爽自然來自“鷺江龍窟”。相傳鼓浪嶼曾住有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kai)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隻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吒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這兩首詩都寫出了對鄭成功的懷念之情。

補充:抗日愛國將領——蔡廷鍇1933年所題寫。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變,蔡廷鍇任19路軍軍長,當時人民抗日情緒高漲,而蔣介石卻採取了不抵抗政策,蔡廷鍇有感於人民的呼聲,不顧蔣的阻撓,奮起抵抗,給日軍沉重的打擊。1933年,福建閩南事變、抗日反蔣。他與蔣光鼎,陳銘樞等人在福建設立人民政府,反對蔣的黑暗統治,但由於蔣的勢力過大,未能如願。他來到這裏為鄭成功的事蹟感慨萬端,寫下這麼一首詩,其中“補天工”取自“女媧煉石補天”意思是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腳力盡時山更好”是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寫,意思是當你爬山爬到筋疲力盡的時候,你會發現前面能看到的風光會更好,鼓勵我們要奮力攀巖,無限的風光就在我們的眼前。

龍頭山的傳説:傳説古時、海龍王、龍太子游廈門島見這裏山清水秀,風光明媚,而流連忘返,從此這個島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感謝龍王的恩德,建水仙宮以祭祀,玉皇大帝出巡,見島上有水仙宮卻沒有玉皇廟,很是生氣。降旨大旱三年,龍王為救民於難,違背指令,呼風喚雨,於是島上禾苗返青,島民重歸家園。玉皇大帝大怒,擒來龍王,砍其龍頭,龍頭從天庭滾落在廈門的西南面,化作一座小山,也就是鼓浪嶼的龍頭山。

日光巖銘“日光巖石磊磊,環海梯田成玉壘,上有浩浩之天風,下有泱泱之大海。”將日光巖的景色描寫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蔣鼎文是蔣介石的同鄉,在解決十九路軍發動的政變之後,深得蔣介石的信賴,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揮筆寫下這這篇文采飛揚的銘文。)[最高峯] 現在我們來到日光巖頂,日光巖海拔92.7米,人稱百米高台,是觀賞整個鼓浪嶼最佳的地方。

前新西蘭總理馬爾登夫人:如果我定居在中國,我就把家安在這裏。

我國著名藝術家趙麗蓉:廈門金門門對門何時才能串串門,期盼我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

【八卦樓】

鼓浪嶼八卦樓,是鼓浪嶼建築的傑出代表。人稱為“美國小白宮”,是鼓浪嶼的標誌建築之一。八卦樓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總建築面積3710平方米,高25.7米。圓頂高10米,有8道稜線,置於八邊形的平台上,頂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稱“八卦樓”。八卦樓原主人為台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他當時在廈門開了“建祥錢莊”,自認為財力充盈,立志要在鼓浪嶼建一棟大別墅,站在天台上可以宏觀整個鼓浪嶼,於是他向英國的和記洋行買下了這麼一塊地。他的美國朋友鬱約翰,是學土木工程系的,聽説他要蓋大別墅,便自告奮勇的為他設計,作為林鶴壽當時捐款給救世醫院的回報。鬱氏借鑑巴勒斯擔、希臘、意大利和中國一些經典建築風格,設計出這幢融東西方建築文化於一體的獨特的仿古建築。紅色圓頂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築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房圓頂;82根大圓柱是參照公元5世紀建造的古希臘海拉女神廟的大石柱;羅馬教堂十字形通道。

八卦樓在建造的過程中,由於鬱約翰設計的材料規格與市面上的材料不合,因此很多材料需要進行再次加工,甚至有的需要直接去原產地購買。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林鶴壽很快就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雖説有錢莊作為擔保,但資金仍然時斷時續,終於在1921年,林鶴壽不堪重負,被大樓所拖垮,宣告破產,遠走海外,終生未回鼓浪嶼。林鶴壽成為鼓浪嶼島上唯一一個因為建築別墅而破產的人。

(補充:八卦樓工地一片荒涼,成了池塘春草生,空梁落燕泥的廢宅,又因為迷信八卦樓在施工的過程中摔死過一個人,冤魂不散,經常鬧鬼,成了“鬼屋”)。

林鶴壽宣告破產之後,八卦樓曾抵押給日本台灣銀行,1924年日本在這裏創辦旭瀛學院。1938年,廈門淪陷,這裏成為了難民的收容所。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國民黨以“敵偽財產”名義沒收,收歸國有。1983年開辦為廈門博物館,現如今為鼓浪嶼風琴博物館。

【環島路】

廈門環島路全程43公里,路寬44~60米,為雙向6車道,綠化帶80~100米,是廈門市環海風景旅遊幹道之一。環島路的建設一直奉行“臨海見海,把最美的沙灘留給百姓”的宗旨,依山傍海,凌海架橋,具有亞熱帶風光特色。那麼環島路的作用從三個方面體現:

從經濟層面來説:整個環島路的建設,使得周邊地塊成為開發商矚目的黃金寶地,極大地帶動了廈門市的城市開發建設,是新一輪城市建設的起步之路。

從政治層面來説:在黃厝海邊,矗立着一塊大型標語牌“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它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倡導的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則和指導思想,顯示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趨勢。

從體育層面來説:環島路每年都被設為為國際馬拉松跑道的一段,所以每天都會看到許多人沿路漫跑,不管是青年還是老年人,都很熱衷在環島路上跑步。沿路,你還能看到各種人物雕像,做成各種各樣的運動姿勢,頗具“體育之路”的風采。

(補充:胡裏山炮台旁邊的環島路隔離帶上,雕塑着鐲些音樂五線譜,是著名的歌曲《鼓浪嶼之波》的樂譜。該樂譜雕塑長247.59米,2000年11月被列為吉尼斯世界之最,成為“最長的五線譜音樂雕塑”。)

【廈門馬拉松賽】

2002年12月3日,重病在牀的廈門市民馬達給兩會熱線電子郵箱發了一份郵件,信中他指出“廈門有條全場43公里的環島路,恰與馬拉松比賽全長42.195公里差不多,可以考慮舉辦國際性的環島路賽事。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的提議在《廈門日報》”上刊出之後,引起強烈的反應。從2002年12月3日提出議案到2003年3月20日正式開跑,廈門馬拉松賽只用了短短67天的時間。

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創辦於2003年,由中國田徑協會和廈門市政府聯合主辦,廈門馬拉松得到了廈門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馬拉松賽事之一。與創辦於1981年的北京馬拉松賽成為了“一南一北,春秋交替之勢”。2007年12月被國際田聯評為“國際田聯路跑金牌賽事”,並連續六年獲此殊榮。

【廈門為何適合舉辦馬拉松?】

1、廈門地處亞熱帶,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温21攝氏度,非常適合舉辦春季國際馬拉松賽。2、廈門是道路寬敞,地勢平坦,兩側寬闊的綠化帶,符合場地的要求。

3、廈門大部分賽道在沿海的環島路上,依山傍水、風景如畫,堪稱世界上最美的賽道。

【廈門馬拉松賽】

1、從2003年起,定為每年的1月2日舉行。

2、一、二、三、四:40000,20000,10000,5000美元

3、國內80/人,國外30/人,學生40/人元

【馬拉松的起源】

斐迪庇第斯,英文名:Pheidippides ,是古希臘的一名士兵,善於長跑,是個有名的“飛毛腿”。在希波戰爭中,他為了把勝利消息迅速傳回雅典城,斐迪庇第斯又一口氣從馬拉松跑到了雅典城的中央廣場。成功傳遞消息後,卻因為體力不支而倒地死去。人們為了紀念他誕生了馬拉松項目。

【馬拉松的魅力】其實就是開放性和包容性。

馬拉松最大的魅力之一:是比賽競技場地的開放,其他體育項目都是在運動場裏,永遠都是那麼一塊地,或者那麼一塊圈,但馬拉松賽事是在舉辦的城市中最能展現該城市亮麗的路段上進行比賽,對於參賽運動員來講,每跑一步,一個階段都是不同的風景。

馬拉松最大的魅力之二:是對參賽者的包容;其他體育項目,只能是同等選手才能同場競技,業餘愛好者幾乎不可能與專業運動員PK,而馬拉松賽不同,無論業餘和專業大家卻可以擠在一起進行比賽。是這種開放性和包容性,讓馬拉松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歡樂!

【馬拉松為何定42.195公里】最初馬拉松的距離是40.195公里,但是在第四屆英國倫敦奧運會上,比賽組織者將起點設在了温莎皇宮陽台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體育場內,這一距離經丈量為26英里385碼,摺合成公制為42.195公里,這一距離一直被沿用至今。

【廈門中秋節博餅】

據説是當年鄭成功收復台灣時遺留下來的,那時候正值中秋,月餅不夠吃,為了安撫士兵,鄭成功決定讓士兵用骰子的方式來分吃月餅,一來公平合理,二來激發士氣,活躍氣氛。博餅,就從那時開始流傳下來。

現在博餅,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博餅,而是博手氣、博獎品,博個好兆頭。據説博中狀元的人,一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現在,廈門人除了春節之外,最鍾愛的就是中秋節了,在中秋節這一天廈門瞬間變成一個賭城,家家户户,商場、單位等都在博餅。在廈門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説法。近年來,“博餅”的形式也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單純的月餅,而是由實用物品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髮水等等。或許是因為大家就是想在節日中找個樂,而這個樂子變得更實際些。(博餅的好玩之處在於,快樂來的快,有不確定性,好壞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數字四是個吉祥數字】

外國人忌諱十三,中國人喜八,忌諱四。認為八通發,而四跟死的諧音很相似,視為不吉利。其實在古代,4是個吉祥的數字,成語都是四個字的,如四平八穩,(表示一個人説話做事很穩當),四方之志(表示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四海為家(為主席治理國家之意,後表示什麼地方都可以當作自己的家)古代東南西北四方位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龍、鳳、龜、麟”等。

把四視為不吉祥的數字,起源與日本,在日語中4的發音通死,因此呢,日本人對四很是避諱。個人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要太過於迷信。很多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其實,解釋也就跟着改變。姜昆—中國曲藝家協會的主席,他的汽車牌號就是“4444”。有人跟他説,你這樣子,不怕不吉利嗎?他説,在我的音樂裏,四的發音是“發發發發”,連發四次呢?為什麼會不吉利呢?所以説,思考問題的角度很重要。

鼓浪嶼導遊詞精選5篇

篇5: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團友:

各位團友,這裏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各位團友,遊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築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裏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篇6:鼓浪嶼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我們即將到達美麗的鼓浪嶼,請大家帶好照相機等物品,然後跟着我一起到鼓浪嶼海底世界玩吧。

大家看,這是水母。瞧,這些水母的下部有幾根“須”,這些“須”都是透明的,它的身子很軟,上下流動時身體會變形哦。

好,我們現在要進去海底隧道。這條海底隧道是一條會移動的“路”,上面和兩邊都是鋼化玻璃,玻璃外面是鯊魚以及各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請大家仔細觀賞。

終於出了隧道,大家快看,企鵝!它的身體是白色的,矮胖矮胖,兩邊有翅膀,非常可愛!

現在,大家繼續前行,這裏有一具珍貴的白鯨化石,它全長超過5米,高超過1米,還有許多不知名魚類的骨架和化石。

由於這裏空氣清新,綠化好,生態環境佳,因此這裏還是海洋珍惜物種(文昌魚、白海豚)的保護區。它同時也是廈門市綠化最好的一個區了,全島種有4000多種植物,8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樹覆蓋率達到40%,人均擁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氣清新。

鼓浪嶼美在哪裏呢?確切的説它雖有鬧市之繁華,卻無車馬之喧,因島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車子很難行駛,為了使島上交通安全,島上嚴禁機動車輛在行駛,除了少數清潔車,救護車,自行車也是找不到的,就連我們的總設計師總理1984年南巡廈門,也是在陪同人員的陪同下步行遊覽鼓浪嶼的,所以到鼓浪嶼上是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島後只有一種“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島”、“平民島”的美稱。

鼓浪嶼第一架鋼琴:1920年,廈門第一架從國外運來的鋼琴放進了中華_會(現鼓浪嶼巖仔腳)。沁時,它主要作為伴奏吟唱聖詩聖歌之用。琴上附有鼓風機。彈的時候,一人鼓風,一人彈

(三個特點:一個靠聽、一個靠看、一個靠感覺)以上“步行島”、“萬國建築博覽街”、“琴島”就構成了鼓浪嶼的特別之處,是一個需要靠感覺、看、聽的小島。

沒來過鼓浪嶼就不算來過廈門,遊客朋友們,本次旅遊到此結束,請大家收拾東西,三分鐘後,我們車上見!

篇7: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團友:

七星巖景點繁多,其中大的景觀有牌坊攬勝,平湖幽堤,閬風夕照,玉屏疊翠,石林峭骨,虹橋雪浪,水月巖雲,崧台攬月,石室藏奇,千年詩廊,碧霞映玉,天柱摘星,蓮湖泛舟,阿坡湧泉,桂軒留醉,杯峯浮綠,敞天石洞,月魄松濤,仙掌秋風,波海朝暉等二十景。

不知不覺,我們就到了日光巖的山腳下,其實走到這,我們登山已登了一半,也就是説,大家已在不知不覺中登山了,怎麼樣?並不困難吧。

穿過這片地勢平坦的草原,前邊這座高聳入雲的塔叫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和南京的報恩寺塔而建的。塔身為九層八面,高67米,我們承德人叫它“六和塔”。一層南北兩面各有石八券門,進門沿盤旋而上的台階可登到塔頂。塔內供有佛教雕像。乾隆在山莊居住時,有時清晨登塔禮佛。巍巍寶塔配以綠色的原野,氣勢宏偉,格外引人注目。

日光巖的第一部分,便是日光巖寺,前方看到的山門是已故佛教會長赴樸初所寫,它的對聯寫出了日光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風景。

進入三門(如果他們要拍,就讓他們拍,然後叫他們集中在芒果樹下)

剛才大家已拍了(或看到)前方的磨崖石刻,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卻是日光巖的第一景,你們看,乍看一下,會發現只有一人叫林緘(同“針”)的名字,往往會認為一定是他所寫的,其實不然,最早的與最晚的相差400多年,你看“鼓浪洞天”是目前發現日光巖上最早的石刻,它是在明朝由我們福建的泉州知府丁一中於1573年寫的,距今已有400多年了,“鼓浪”指“鼓浪嶼”,“洞天”在道教上它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即道家所説“洞天福地”;“鷺江第一”則是由清朝的才子林緘所寫,距今也有100多年了,“鷺江”指我們上午乘坐的擺渡年所經過的海峽;“天風海濤”是由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於1915年所寫,這三個題刻分別寫出了日光巖優如仙境一般的景色,而今我們最主要欣賞的就是“天風海濤”而要欣賞它,就需到日光巖山頂才能體會到。

篇8:鼓浪嶼導遊詞

如果説鼓浪嶼是個海上花園,那麼菽莊花園可稱得上園中之園,它始建於1913年,是園主人林爾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的。林爾嘉原籍福建龍溪(現為龍海市)。1874年,他出生於廈門,並在此度過其少年時期。1905年起,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他對廈門的貢獻是:發起創辦了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共事業。1915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曾多次發動華僑及各界人士捐資興建中山路等市政設施。日本侵佔廈門後,自廬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後回台灣定居。1951年,病逝於家中,享年77歲。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無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讓台灣給日本。林維源父子不願當亡國奴,遂舉家遷回鼓浪嶼定居,林爾嘉長大後,因為思念台灣的家園,便仿造板橋別墅興建了菽莊花園。

現在我們已站在花園入口處,花園由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組成,各造五景。藏海園五景為: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五景為: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園中,隱含把山河攬入祖國懷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補山就是以人工構築補綴天然景色之不足,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在這裏,園主人的愛國之情躍然於表,待會兒我們將身臨其境去領略其奧妙。

菽莊花園有三個顯著特點,可歸納為“藏、借、巧”三字。請看我們前面,一堵高牆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圓拱門,看!!我們的視野一下開闊起來,萬頃碧波早已靜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開朗,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花園“藏”的妙處,原來這堵牆只是個屏障如果進門見海一覽無餘,便會失去韻味,顯得平淡無奇。現在,請看我們左手邊的建築物――眉壽堂,又名談瀛(ying第二聲)軒,門對海濱浴場,過去是園主人品茶吟詩作畫的地方,現已闢為商場和餐廳。這裏有一個水池,水池右邊有一閘門與大海相連,將海水引入園中形成橋畔外池,再經左邊那個洞口通向內池,洞口上刻“止水”兩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揚波之意,這樣,藏海園就構成了三個景區:大海、外池、內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內,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園中。

現在請往右邊看,這座長橋叫四十四橋,可為什麼叫四十四橋呢?你看它從亭畔延伸入海,全橋長約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龍,設計者能因海構園,就勢取景,使小巧的花園一下拓展了數倍,此乃花園“巧”的體現。

好了,各位請隨我向前,在我們面前有塊天然巨石,上刻“海闊天空”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所書,背面是園主人林爾嘉親題的“枕流”兩字。

現在我們行走在全園遊覽主線四十四橋上,各位是否已經猜出四十四橋的來歷呢?其實很簡單,因建橋時正值園主人四十四歲。各位,這半月形的亭子就是渡月亭,皓月當空,遊此最佳,各位若有幸於中秋之際來廈遊玩,不妨來此觀渡賞月。

這是壬秋閣,因建於1922年農曆壬戌之秋而得名,他的獨到之處就在於一半建在陸上,一半支在水中,壘台建亭,圍池砌階,聯以曲橋;其東南兩牆各開一個圓拱門,坐政治閣中,可以同時看到兩側的風景。而從窗台眺望,四十四橋蜿蜒曲折,真率亭、千波亭、渡月亭有的呈菱形、有的為扇形,形態各異,別有韻味。

各位團友,我們繼續吧!這摺扇型的招涼亭地處原來花園的盡頭,因招來陣陣涼風而得名。繞過招涼亭,我們就到了補山園,前面這朱瓦別墅式建築是聽濤軒,在此可盡纜天風海濤。現在聽濤軒已經改成了鋼琴博物館。它收藏着旅澳華人胡友義先生提供的鋼琴73架。胡友義先生出生於鼓浪嶼,從小就生活在悠揚的琴聲中,與鋼琴結下了不解之源。在澳大利亞,他又不惜重金收購古鋼琴。1999年,他懷着赤誠的愛國愛鄉之心,千辛萬苦,遠涉重洋,將這些鋼琴運回故鄉,開闢鋼琴博物館,並於2000年1月8日正式向遊人開放。這些鋼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如今仍完好無損的送到胡友義先生的故鄉來,成為廈門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一起融入“鋼琴之島”鼓浪嶼深刻的文化內涵之中。大家也都看到了這裏除了鋼琴以外,還有很多的燭台,其實這些燭台也是胡友義先生從澳大利亞帶來的,共有50多盞精緻的燭台,這些燭台大多是百年前歐洲出品的,與這些古老的鋼琴放在一起,可謂是珠聯璧合。前不久,胡友義先生又從澳大利亞運來了四十架的鋼琴,也於前不久供遊人開放。現在我們看到遠處的那幢紅色建築是頑石山房,原為園主人讀書的地方,現以開闢為招待所。我們面前的這座假山就是“十二洞天”,它由各種砂石、頁巖、火山石構築而成,是人工鑿壘的假山連環洞,俗稱“猴洞”,內有12個洞室,以12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編列在石牆上,各動互相連通,宛如一座迷宮,又稱“迷魂洞”,是孩童玩耍的好場所。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不去轉了,請各位隨我往下。右邊這座人物銅像就是園主人林爾嘉先生的全身塑像,這原是私家花園,林先生去世後,他的子孫將其獻給國家,我們才有幸得以一見。

好了,我們已經繞了一圈了,想必各位已經領略到菽莊花園她獨特的風格,正因為她“藏”、“借”、“巧”的特點,才能在這有限的面積中造出無限的空間。整個花園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相輔相成,和諧一體,辨證統一。林爾嘉對此也頗為滿意,這從他寫在亭子上的楹聯“有襟海枕山勝概,以栽花種竹怡情”可見一斑。美麗的菽莊花園令人品味無窮,流連忘返!

篇9: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遊客:

你們好!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廈門市的一個美麗小島鼓浪嶼遊玩,前往鼓浪嶼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個渡輪。現在就讓我們乘坐渡輪來到美麗的鼓浪嶼吧。鼓浪嶼位於廈門島的西南偶,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小島是音樂的沃土,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名。小島上氣候宜人,鳥語花香,綠樹成陰,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鼓浪嶼上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日光巖、菽莊花園、海底世界、皓月園、百鳥園等。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鼓浪嶼的碼頭龍頭碼頭。請大家跟隨我走,這裏就是皓月園,是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主題公園,公園裏聳立着高大雄偉的鄭成功雕像。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築和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副天然的圖畫。

大家來看,這就是鼓浪嶼中最引人注目的海底世界。這裏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魚、淡水魚三百五十多種。在海底世界裏,有海洋館、海豚館、企鵝館等。但是最新穎的,非那條海底隧道莫屬不可啦!

走進海底隧道,你可以不用潛水,與魚共遊。在海洋館裏,我們可以看見巨鯊、巨魚工、醫生魚、海龍、海馬等,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瞧,在企鵝館裏,小企鵝那圓溜溜的、白白挺挺的肚子,那黑黑的脊背,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可愛極了。在抹香鯨標本館裏,有一隻國內最大的抹香鯨標本,全長18.6米,重46噸。海豚館裏的節目最精彩了!海豚、海獅的表演令人目瞪口呆,它們用尖尖的嘴奮力頂起皮球;它們姿態優美地躍過空中的大圓環;它們友善地親吻馴養師的臉頰。

篇10: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來賓,你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嶼旅行社的導遊,姓吳,名X X!很榮興能成為你們的導遊,為你們服務,希望在我們相處的時間能夠讓你們感到一份快樂!預祝大家能夠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支持!

現在,我們將去遊覽菽莊花園,菽莊花園處在我們風光旖旎、環境優美的鼓浪嶼之上,他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為了懷念台北板橋別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園,建於1913年,於1956年闢為公園,是一座頗有特色的中國近代園林,廈門二十名景中的“菽莊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呢?到底是何藏法?那就隨我一同去遊覽一番!我們遊覽這個景區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站在大門口,大家看到了門上的園匾“菽莊”這乃是主人字“叔藏”的諧音,菽是豆類的總稱,算是農作物的一種,當年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台灣的,“菽莊”在這兒有歸隱田園之意。進入大門,一堵高牆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各位來賓,大家回首一下,門楣上高懸着“藏海”匾額,現在大家明白這堵高牆的作用了嗎,這是主人林爾嘉對園林結構的精心設計,那麼他到地在這片園林裏藏着一片怎麼樣的海呢?請各位隨我一起進入左邊的月洞門。

進入月洞門,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呢?看右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海闊天空”這四個字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的筆跡。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壬秋閣,建於1922年秋,農曆為壬戌年,林菽莊引用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前赤壁賦》的首句“壬戌之秋”簡稱為“壬秋”,她採用的是重檐歇山頂的建築風格,有趣的是,這“壬秋閣”是一半着陸一半入海的,當然在這面是看不出來的,現在大家不防隨我往着行走,現在大家回過身去看看,壬秋閣的另一半是支在海面上的,是不是別具一格?

我們左邊有一片假山,這是十二洞天,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們又稱他為“猴洞”因為他就像一個迷宮一樣,洞洞相連,常有小孩像猴一樣在此玩耍。

我們面前有一座雕像,這就是我們的園主林爾嘉,他1874年出生於廈門,1880年去台灣,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軍民拒絕割讓,推林爾嘉的父親林維源為議長,但主政優柔寡斷,堅辭不就,台灣人民便奮起組織義軍,與黑旗軍一起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這時,糜爛的清政府又下令召駐台的官兵回大陸,林維源等人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林爾嘉於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他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用事業,1914年任全國參議院候補議員,1915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接着往前走,前面小橋道路比較窄,請各位朋友一定要小心行走!不要擁擠!前面是園內的四十四橋,也許有朋友想問為什麼叫四十四橋呢?其實就是園主在建園時正好四十四歲,為此紀念,故取此名。此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內池、外池三處,每次漲朝裏就把閘門打開放海水入池,退潮時便把閘門關上把大海藏了進來!

步入四十四橋,橋中有一亭“渡月亭”,現在我們大家就在這亭中體憩一會兒,看這亭是半月形的,亭內還有一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當月明之夜,夜深人靜,海浪輕搖,園主人在此觀海賞月,這種景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麼美好!這是園中最佳的觀景賞月之處,當然園主寫的這幅楹聯也寫出了他懷念故鄉的心情。大家往我們剛才過來的路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着“枕流”何為枕流呢?這枕流原與漱石一起合用,稱為“漱石枕流”,出自典故晉代王武子問孫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林爾嘉引此典故是為了激勵自己,以圖重振山河。

菽莊花園風光萬千,它集中了園林藝術中的最藝術個性的三個特點“藏、借、動靜結合”:

藏,就是把海藏起來,直到進入月洞門後才能夠看見萬頃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橋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內池、外池,這便是園主對藏字所下的功夫。

借,就是借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為已物,納外景為內景,借日光巖為仰景,南太武為遠景,借大海為鋪墊,借樓閣為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富有立體感的畫卷。

動靜結合就是林爾嘉把園內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連,讓孩子們去追玩,顯示出動景,而坡邊則建了小亭小閣,可供休憩觀景,表現出靜謐的環境;海潮流動的,長橋是安卧,這些都體現出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可謂匠心獨具!

好了,現在隨我一同往上走,去參觀一下菽莊花園內的另一種獨特的聲音!

這兒是鋼琴博物館,面積有1000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嶼族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30台世界名古鋼琴和60多盞古鋼琴燭燈台。這裏面的稀世珍品鎦金鋼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有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腳踏自動秦演奏鋼琴和8個踏板、4套琴絃的古鋼琴,體現了100多年來世界鋼琴的製造技術和發展水平,如此規模如此眾多的世界古鋼琴聚於一館,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好了,現在給大家半個小時去參觀這獨特的鋼琴博物館。

各位來賓,一個半小時的遊覽結束了,遊覽了這獨特的菽莊藏海與鋼琴博物館是不是讓你們有點留連忘返呢?希望這些都能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也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朋友!

篇11: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現在我們的車行駛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廈門目前最繁華的商業街,它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條老街,街旁建築為騎樓式(將樓的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樓層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故名騎樓),這是廈門一大特色。中國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多有這種駛樓。這主要是考慮到廈門地處亞熱帶,有時陽光照射強烈,風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騎樓下防曬避雨,自由行走,隨意購物。中山路是廈門的主要商業街,也是廈門的文明街,品種繁多齊全,國貨、洋貨均有。

各位團友,渡船時間約為六分鐘,下面我向大家簡單介紹鼓浪嶼。看,對面的小島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

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裏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遊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團友,豉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築的風采吧!

日光巖

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讓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鼓浪洞天”是明萬曆年間(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寫,已經400多年了,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進士林緘所寫,也有100多年了;“天風海濤”是民國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寫的。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氣魄很大。

各位團友,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萬曆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峯後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裏,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説當年顧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裏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17年建大雄寶殿。解放後,圓明殿改成唸佛堂。改革開放後,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遊平台、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的。由於環境優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裏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裏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台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毓園

各位團友,這裏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各位團友,遊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築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裏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篇12:鼓浪嶼導遊詞

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海上花園”鼓浪嶼,我是廈門的導遊。

到鼓浪嶼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還有八件事要做,哪八件事呢?泡壺釅釅的烏龍茶、學幾句地道的閩南話、找條喜歡的小路、站在海邊發發呆、聽場音樂會、吃個名小吃“麻餈”、逛逛玲琅滿目的海鮮市場,而最值得一做的就是拜謁一處名人故居。別看這隻有1.91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可是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孕育了無數中華優秀兒女:有畢生都獻給我國婦產科事業的醫學大師;有新中國傑出的體育教育家;有名揚海內的文學巨匠;有以音樂陶醉人心靈的鋼琴詩人,他們都是誰?他們又曾在鼓浪嶼哪座寧靜的小樓留下生活的足跡?讓我們沿着幽靜的小路,一起來尋訪答案。

看!晃巖路旁的這座八卦小樓就是被尊為“萬嬰之母”的我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大夫的出生地,林大夫終生未嫁,然而她用温暖的雙手,迎來了五萬多名嬰兒生命中第一聲啼哭,她沒有兒女,卻將她一生的心血,她偉大的母愛奉獻給了千千萬萬的孩子。她願意一輩子做值班醫生。

再看看這座兩層的別緻小樓,20年代,一位熱血青年從這裏走出,為了一洗“東亞病夫”的恥辱他毅然從理科改學體育,1936年,他以總教練身份率中國隊參加柏林奧運會,在清華任教52年間,培養了一批批學有所成兼具強健體魄的人才,76歲高齡仍榮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這個人是誰呢?對了,就是馬約翰!被毛主席譽為“新中國最健康的人”。如今這座樓雖已易主,但馬約翰倡導的積極、健康、進取的體育精神仍留在他的故鄉鼓浪嶼。

大家都知道,“鑑湖女俠”秋瑾曾寫過“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在那風雨如晦的歲月,她誕生在美麗的鼓浪嶼,就是我們眼前這座看上去極其普通的紅色樓房,這位中國最早的女性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她那種為了理想不屈不撓的精神多麼令人敬佩啊!

聽,隨風傳來一陣悠揚的鋼琴聲,沒有嗎?再聽聽,那旋律多麼優美啊!想不想知道它是從哪兒傳出來的?走,我們去看看!

這裏是雞山路16號,是著名鋼琴家殷承宗的舊居,這是一座法國式鄉間別墅,鼓浪嶼人稱它為“圃庵”.殷承宗就出生在這座別墅,並在這裏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上天賦予了他超人的音樂天賦,9歲就舉辦了“幼童殷承宗獨奏音樂會“,20歲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二名,請注意!當時這場比賽可是沒有第一名的哦!1969年他完成了氣勢磅礴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周總理聽完後興奮地説:“冼星海復活了!”。這座別墅誕生了殷承宗,而鼓浪嶼還哺育了許許多多非常有造詣的音樂家:陳佐湟、林俊卿、許興艾等等。而今,鼓浪嶼擁有由著名指揮家鄭小瑛親自執棒的愛樂樂團;擁有全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擁有國內音響效果一流的音樂廳,這些都使鼓浪嶼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之島。

朋友們,看了這麼多名人故居,不知大家是否感受到這個小島深厚的文化底藴?在鼓浪嶼的每個角落,無不散落着光輝的名字:世界文化名人林語堂,當代著名女詩人舒婷等等…有機會大家還可以到島上來串串門,沒準兒還能碰上一個你仰慕的名人呢!

(看錶)喲!6點了,我們也該結束今天愉快的旅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我們在這幽靜,祥和,温馨,浪漫的鼓浪嶼漫遊,是不是更有一番韻味呢?走吧,讓我們在返程的路上,用心品味這名島、名宅,名人、名曲,再次聆聽濤聲、琴聲,歌聲、笑聲......

篇13:鼓浪嶼導遊詞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讚歎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並且於20年被評上國家旅遊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係,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麼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字),後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於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衝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説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遊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説到雅座,不管是站着還是坐着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國小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着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篇14:鼓浪嶼導遊詞

今天我們遊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我們現在到了碼頭,渡船差不多要6分鐘。看,對面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總面積1。78平方米,人口1。9萬。為了解決乘船的擁擠為題,所以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大家看,這像不像一台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日光巖,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是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各位遊客,這裏是一間鋼琴博物館,裏面有30台鋼琴,聽,裏面還傳出優美的鋼琴聲!鼓浪嶼也有許多出名的鋼琴家。

各位遊客,我們來到了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這裏展示了林大夫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各位遊客,遊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築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裏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篇15:鼓浪嶼導遊詞

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海上花園”――鼓浪嶼。很高興,我能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叫高紫涵,大家叫我高導就可以了。

下面我向大家簡單介紹鼓浪嶼。鼓浪嶼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小島,它的面積是1.78平方公里,對面就是廈門島。兩島之間的海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宋元時期稱它為“圓沙州”,明朝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插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

現在大家請跟着我沿着小路繼續向前走,你是不是隱隱約約可以聽到琴聲?據稱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鋼琴,因此,鼓浪嶼又被譽為琴島。走在小道上,邁着輕快的步子,加上優美的琴聲,真讓人感覺神清氣爽。鼓浪嶼上有許許多多的歐陸建築,這些建築是許多歸國華僑回國創業時建立的,很有特色,很適合拍攝各種風格的照片。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日光巖下,這裏是日光山,又叫龍頭山,與廈門島上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這個場景也稱“龍虎守江”。日光巖在日光山上,是全島最高處,站在日光巖上能看到全島風光,還能看到對面廈門島上的大部分景色。

請大家遊玩的時候不要亂扔垃圾,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

祝大家玩得愉快。

篇16:鼓浪嶼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你們鼓浪嶼之遊的導遊李昕顏,大家可以叫李導。首先,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鼓浪嶼這個名字的來歷,讓導遊來告訴你們,這是因為鼓浪嶼的浪花打到島上巖洞的聲音就像在拍打鼓的聲音一樣,所以名為鼓浪嶼。大家順着小路向前走,沒看到一輛汽車,一點兒都沒有汽車的尾氣和鳴笛聲。沿着小路繼續向前走,隱隱約約可以聽到琴聲。據稱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鋼琴,因此,鼓浪嶼又被譽為琴島。在小道上,輕快的步子,加上優美的琴聲,真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接着來到居民區,紅色的琉璃瓦屋頂和白色的牆壁,促成了高大的房子。許多房子連在一起,就像成排的樹林。

剛才大家欣賞了鼓浪嶼的景色,接着大家去品嚐鼓浪嶼的小吃。鼓浪嶼有幾個有名的小吃,現在大家先品嚐魚丸湯。鼓浪嶼的魚丸裏面有碎碎的肉,再加上一些葱花,還真是香甜可口呀!喝完魚丸湯,繼續走,老是覺得少吃了些什麼,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立刻想起來少吃什麼了?“賣芝麻餅嘍,賣芝麻餅嘍,一個三塊錢喲!”。是芝麻餅!魚丸湯和芝麻餅都是鼓浪嶼的名小吃呢!

聽啊!這是什麼歌呀。“鼓浪嶼四周海茫茫.......”,嗯,是鼓浪嶼之波呀!這是一首經典的老歌,也是一首有歌唱鼓浪嶼的歌,相信大家應該都會唱吧。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傍晚時分,應該去看日落了。電瓶車嘟嘟地響着,不一會兒電瓶車就到達了海邊。享受着海風吹拂臉頰,聽着大海拍打出優美的歌曲,看着太陽慢慢地落下西山,啊!鼓浪嶼的海景多迷人呀!

眼看着時間也晚了,應該搭船離開鼓浪嶼了,心裏還是有一些依依不捨。不過沒有關係,下次要是還想各地遊玩的時候,記得叫上導遊哦!讓導遊帶大家一起各地遊玩。李導和大家説聲再見!

篇17: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前往日觀巖參觀遊覽,日光巖是廈門新評的二十名景中的“鼓浪洞天”,乃人間的洞天福地。

各位遊客,這是我國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教授的半身銅像,有同樣的一尊在北京清華大學。馬約翰1882年生於鼓浪嶼,3歲時母親去世,7歲時父親去世,在親友的資助下,13歲才進入國小讀書,18歲與哥哥保羅到上海讀中學,22歲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預科,29歲畢業。他原來是學醫的,但他認為治病是治標,增強體質才是治本,於是選定體育為終生職業,曾兩度赴美進修。1920年他接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後,創造了許多全國紀錄。新中國成立後留在清華,為祖國的體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1966年去世,終年84歲。

各位遊客,這是鼓浪嶼賓館,原來是“黃家花園”,是印尼華僑黃奕住1920年到1920年間建成的,共有南、北、中三座英式別墅。以中樓最為豪華,它用意大利白玉大理石做石級、地板、樓梯和欄杆,僅此就耗資10萬銀元,是當年中國最豪華的別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黃家將花園交由政府管理使用。

好,現在我們進入日光巖參觀遊覽。

各位遊客,這是日光巖新修的山門,讓我們遠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崖刻,剛開始看好像是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為。“鼓浪洞天”是明代公元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寫的,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光進士林金鹹所為;“天風海濤”則是1920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所寫,距今也有100多年了;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真是氣魄非凡。

篇18:鼓浪嶼導遊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江彥勛,大家也可以叫我“江導”,現在我們所到達的這裏就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鼓浪嶼。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到處走走呢?但大家以安全為重,跟着我走比較安全。

大家看過來!這裏是鼓浪嶼的一個著名景點,叫日光巖。大家知道嗎?這兒是鼓浪嶼的最高點,我們向下看,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離地大約100米,是不是很高呀!大家順着我的右邊看,那是皓月園,在它的右邊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雕像,它是建國後福建最大的歷史人物紀念像,高15.7米,寬9.2米,重1400多噸,由625塊白花崗雕鑿嵌接而成。198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廈門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廈門建立為海峽兩岸人民崇敬的鄭成功雕像,以密切閩台之間地理相接、血緣相近、習俗相同、感情相融的傳統關係,要求雕像屹立在鼓浪嶼海濱,使過往廈門港的船隻和踏上廈門鼓浪嶼的人們都能看到鄭成功的英雄形象。現在大家再看這座雕像,是不是覺得更大更雄偉?緊挨着鄭成功雕像的是菽莊花園,在菽莊花園裏面有一個鋼琴博物館,裏面有中世紀的鋼琴,也有現代的鋼琴,非常值得一看。另外,海底世界也是不錯的景點。

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儘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地方去參觀遊覽,請注意保管好貴重物品,注意安全。一個小時候後,我們再到這兒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盡興點啊,大家等會見。

篇19:鼓浪嶼導遊詞

踏入新修的山門,各位來賓大家請抬頭看前方巖壁上方的摩崖石刻,請猜猜,這些文字是由幾個人題刻的呢?好像都沒有人答對喲!我們看,上面橫刻着“天風海濤”,豎刻着“鼓浪洞天”、“鷺江第一”,這三幅文字分別由三人所題刻,那有沒有人能猜出哪一幅的歷史最久呢?對了,正如這位所説的“鼓浪洞天”,它是明萬曆元年(1573年)由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書,據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也是鼓浪嶼上最早的題刻,“洞天”就是道教中所説的“洞天福地”意思是鼓浪嶼就像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一樣,那麼它到地像不像呢,那得由各位自己親自去體驗咯!我們再看“鷺江第一”這是由清代道光進士林P所題,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而“天風海濤”則是民國四年(1915年)由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所題,這四個字淋淋盡致地形容出了鼓浪嶼獨特的景色,等會兒我們登上天風台便能夠感受到!

這摩崖石刻下的是日光寺,原名蓮花庵,也許有些朋友早就想知道它為什麼叫日光巖了吧?在明代未年,廈門名士池顯方在山下建私人住宅,名“晃園”此山始稱“晃巖”,因為第天凌晨,朝陽從廈門的五老峯後升起,蓮花庵最先淋浴在陽光裏,因此得名“日光寺”,此山也稱“日光巖”,又相傳當年鄭成功來到晃巖,覺得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就成了“日光巖”。這日光寺實際上是一個以石為頂的山洞,又稱“一片瓦”,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它的大雄寶殿與彌陀殿是對合而設的,這在全國的唯一的,但別看這寺廟小,我國著名的弘一法師也曾來過此處,並在此校點《東瀛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通釋》,還寫作了《觀音菩薩正文》即《普門品》,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早年曾留學日本,精通油畫、音樂、戲劇、詩歌、書法、金石等,於1932年應閩南佛學院禮聘來廈門講法至1938年止,於1936年6月到此處閉關八個月。

篇20:鼓浪嶼導遊詞

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遊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現在我們的車行駛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廈門目前最繁華的商業街,它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條老街,街旁建築為騎樓式(將樓的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樓層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故名騎樓),這是廈門一大特色。中國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多有這種駛樓。這主要是考慮到廈門地處亞熱帶,有時陽光照射強烈,風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騎樓下防曬避雨,自由行走,隨意購物。中山路是廈門的主要商業街,也是廈門的文明街,品種繁多齊全,國貨、洋貨均有。

各位團友,渡船時間約為六分鐘,下面我向大家簡單介紹鼓浪嶼。看,對面的小島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

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裏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遊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團友,豉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築的風采吧!

這是英國領事管,建於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曆史了。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生激戰,結果英軍戰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餘人再次進犯廈門,經激戰,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佔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佔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這幢領事樓。可領事雖住在這裏,卻強佔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後達20年。這是1870年建的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後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杆,已廢倒。

篇21:鼓浪嶼導遊詞

前往鼓浪嶼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個—渡輪。現在就讓我們乘坐渡輪來到美麗的鼓浪嶼吧。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的西南偶,與廈門市隔海相望。小島是音樂的沃土,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名。小島上氣候宜人,鳥語花香,綠樹成陰,美麗的花朵競相開放。鼓浪嶼上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日光巖、菽莊花園、海底世界、皓月園、百鳥園等。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鼓浪嶼的碼頭—龍頭碼頭。

請大家跟隨我走,這裏就是皓月園,是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主題公園,公園裏聳立着高大雄偉的鄭成功雕像。皓月園景色迷人,明代建築和與海濱的沙鷗、樹木、海景山色相輝映,構成了一副天然的圖畫。

大家來看,這就是鼓浪嶼中最引人注目的海底世界。這裏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魚、淡水魚三百五十多種。在海底世界裏,有海洋館、海豚館、企鵝館等。但是最新穎的,非那條海底隧道莫屬不可啦!走進海底隧道,你可以不用潛水,“與魚共遊”。在海洋館裏,我們可以看見巨鯊、巨魚工、醫生魚、海龍、海馬等,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瞧,在企鵝館裏,小企鵝那圓溜溜的、白白挺挺的肚子,那黑黑的'脊背,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晃,可愛極了。在抹香鯨標本館裏,有一隻國內最大的抹香鯨標本,全長18.6米,重46噸。海豚館裏的節目最精彩了!海豚、海獅的表演令人目瞪口呆,它們用尖尖的嘴奮力頂起皮球;它們姿態優美地躍過空中的大圓環;它們友善地親吻馴養師的臉頰。

接下來,我們來菽莊花園觀賞。這裏風光萬千,具有江南園林的韻味。園內有眉壽堂、真率亭、四十四橋、十二洞天等景觀。菽莊花園裏還有“鋼琴博物館”呢。

接着,我們要去日光巖。日光巖俗稱“晃巖”,是鼓浪嶼的最高峯,位於鼓浪嶼中偏北部的龍頭山。站在日光巖上往下望,鼓浪嶼的景色盡收眼底。

百鳥園是我們今天遊玩的最後一個景點了。它由一張巨型網覆蓋,園內有鳥類二十多種,兩千多隻,其中包括國家級的保護鳥類幾十種。百鳥園裏鳥語花香,人和鳥兒友好相處。

這次的遊玩就到這了,希望你們喜歡我,喜歡鼓浪嶼,把這一份快樂帶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祝你們旅途愉快,一路順風!

篇22:鼓浪嶼導遊詞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讚歎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並且於_年被評上國家旅遊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係,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麼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字),後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於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衝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 ,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説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遊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説到雅座,不管是站着還是坐着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國小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着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由於這裏空氣清新,綠化好,生態環境佳,因此這裏還是海洋珍惜物種(文昌魚、白海豚)的保護區。它同時也是廈門市綠化最好的一個區了,全島種有4000多種植物,8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樹覆蓋率達到40%,人均擁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氣清新。

鼓浪嶼美在哪裏呢?確切的説它雖有鬧市之繁華,卻無車馬之喧,因島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車子很難行駛,為了使島上交通安全,島上嚴禁機動車輛在行駛,除了少數清潔車,救護車,自行車也是找不到的,就連我們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84年南巡廈門,也是在陪同人員的陪同下步行遊覽鼓浪嶼的,所以到鼓浪嶼上是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島後只有一種“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島”、“平民島”的美稱。

1841年鴉片戰爭後,廈門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5年,鼓浪嶼由於它的特殊地理位置,進入了西方列強手中,商人、傳教士等紛紛來此建公館,設教堂,辦學校、設立領事館,從19_年被割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建立了1400多棟,最具有歐洲風格,中西合璧的領事、辦事處和別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築,現今它還保留着這種特色,所以到此島,您就不需踏出國門,就能欣賞到西歐等地方,各式各樣的建築,故有“萬國建築博覽街”的美稱。

他們又帶來了西文文明,如現代音樂、體育等,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居民大多喜歡音樂,據不完全統計鼓浪嶼50年代擁有鋼琴500多架,鋼琴密度居全國之冠,在優美環境及音樂的渲染下誕生了許多音樂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等級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國際鋼琴比賽中連續獲獎7次(1981-1984)的-許斐平,陳佐徨、卓一龍等不計其數,因此有“音樂家的搖籃”,“琴島”之稱,每當早間,或傍晚,如果沿着潔淨優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遊時,不時能從百葉窗內、小花園裏傳來鋼琴或小提琴的悠揚琴聲,及渾厚的男高音,輕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嶼自古有“琴韻花香伴我歸”的一種自然美感。

鼓浪嶼第一架鋼琴:19_年,廈門第一架從國外運來的鋼琴放進了中華_會(現鼓浪嶼巖仔腳)。沁時,它主要作為伴奏吟唱聖詩聖歌之用。琴上附有鼓風機。彈的時候,一人鼓風,一人彈

(三個特點:一個靠聽、一個靠看、一個靠感覺)以上“步行島”、“萬國建築博覽街”、“琴島”就構成了鼓浪嶼的特別之處,是一個需要靠感覺、看、聽的小島。

特產:

(鼓浪嶼碼頭〕1937年,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此處船小人多、航行慢,造成諸多不便,後改建,1976年擴建成現在這模樣,有鐵浮橋式碼頭:長16米、寬6米、高潮進水深7.2米,可泊200噸級船。大家看這建築,象不象一架剛開啟的三角鋼琴呢?它好象是正在奏起旋律優美的迎賓曲,歡迎大家的到來。

(音樂廳)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商人爭相在鼓浪嶼建造別墅,定居於此並終老,當時這裏除了日本人以外,任何國家的人都可葬於此地,故稱“洋人墓場”,1957年為了聲援埃及人民抗英運動,於是把它推翻了,直到1984開始動工,1987.1.27建成廈門鼓浪嶼音樂廳,為了提高音樂廳的音質、音色,於_.8再次請來了音樂廳的原設計者——東南大學建築聲學教授何鳳飛,投入900多萬元對其改造,改造後觀眾席們減少到571個,增加琴房、化粧房、還設有殘疾人專用通道和座位,前廳有一台43寸(109cm)的彩電——如禮儀遲到是不能馬上進場的,只能在演奏間隙進去,等待期間,他們可以通過這台電視觀賞到音樂廳內的現場表演,舞台呈梯形,可放4台鋼琴和一個雙管爾隊連奏。

(馬約翰)前方的人民體育場這牌子是於1952年安放的,初稱“洋人球埔”,意思是外國人踢球的地方,解放後才改成現在的名字,它雖不大,卻是福建足球事業的發源地。而馬約翰出生於鼓浪嶼,因當時鼓浪嶼被稱之為公共租界,因此這裏的居民接觸西洋文化非常濃厚,故他的名字起的特別的洋化,他曾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原先是學醫的,後來發現學醫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於是棄醫從體,他曾帶領中國健兒參加了第11屆奧運會,得到了一些成績、獎牌,故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看到這可喜成績,於是設了教授職位,他就是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也是原清華體育總會主席。

篇23:鼓浪嶼的導遊詞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讚歎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並且於2000年被評上國家旅遊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係,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麼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字),後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於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衝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説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遊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説到雅座,不管是站着還是坐着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國小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着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由於這裏空氣清新,綠化好,生態環境佳,因此這裏還是海洋珍惜物種(文昌魚、白海豚)的保護區。它同時也是廈門市綠化最好的一個區了,全島種有4000多種植物,8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樹覆蓋率達到40%,人均擁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氣清新。

鼓浪嶼美在哪裏呢?確切的説它雖有鬧市之繁華,卻無車馬之喧,因島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車子很難行駛,為了使島上交通安全,島上嚴禁機動車輛在行駛,除了少數清潔車,救護車,自行車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到鼓浪嶼上是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島後只有一種“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島”、“平民島”的美稱。

從1902年被割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建立了1400多棟,最具有歐洲風格,中西合璧的領事、辦事處和別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築,現今它還保留着這種特色,所以到此島,您就不需踏出國門,就能欣賞到西歐等地方,各式各樣的建築,故有“萬國建築博覽街”的美稱。

他們又帶來了西文文明,如現代音樂、體育等,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居民大多喜歡音樂,據不完全統計鼓浪嶼50年代擁有鋼琴500多架,鋼琴密度居全國之冠,在優美環境及音樂的渲染下誕生了許多音樂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等級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國際鋼琴比賽中連續獲獎7次(1981―1984)的―許斐平,陳佐徨、卓一龍等不計其數,因此有“音樂家的搖籃”,“琴島”之稱,每當早間,或傍晚,如果沿着潔淨優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遊時,不時能從百葉窗內、小花園裏傳來鋼琴或小提琴的悠揚琴聲,及渾厚的男高音,輕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嶼自古有“琴韻花香伴我歸”的一種自然美感。

鼓浪嶼第一架鋼琴:1906年,廈門第一架從國外運來的鋼琴放進了中華基督教會(現鼓浪嶼巖仔腳)。沁時,它主要作為伴奏吟唱聖詩聖歌之用。琴上附有鼓風機。彈的時候,一人鼓風,一人彈

(三個特點:一個靠聽、一個靠看、一個靠感覺)以上“步行島”、“萬國建築博覽街”、“琴島”就構成了鼓浪嶼的特別之處,是一個需要靠感覺、看、聽的小島。

篇24:鼓浪嶼的導遊詞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很開心今天能夠和大家一起遊覽廈門鼓浪嶼。我是大家廈門之行的地接導遊。我姓連,大家可以叫我小連。今天為我們開車的是藍師傅。藍師傅在旅遊行業可是德高望重的,由他行車,大家可以放心、安心。現在我們的車行駛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廈門目前最繁華的商業街,它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條老街,街旁建築為騎樓式(將樓的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樓層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故名騎樓),這是廈門一大特色。中國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多有這種騎樓。這主要是考慮到廈門地處亞熱帶,有時陽光照射強烈,有時又是風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騎樓下防曬避雨,自由行走,隨意購物。中山路是廈門的主要商業街,也是廈門的文明街,品種繁多齊全,國貨、洋貨均有。各位團友,渡船時間約為六分鐘,下面我向大家簡單介紹鼓浪嶼。

看,對面的小島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朝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衝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福建旅遊景區“十佳”之首。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7年建的。這裏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那時,洋人辱稱中國勞工為“豬仔”,這裏也曾被稱為“豬仔碼頭”。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的。1976年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政府投資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遊人一踏上鼓浪嶼就能感受到音樂的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各位團友,鼓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築的風采吧!

各位團友,《南京條約》簽訂以後,西方列強蜂擁來到鼓浪嶼,搶佔風景最美的地方建別墅公館。20實際20―30年代,許多華僑也回鄉創業,在鼓浪嶼建起許多別墅住宅,短短15年內就建造了1000多幢別墅,在這個小小的島上,居然有如此眾多的各式歐陸別墅,是不多見的,已成為鼓浪嶼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是英國領事管,建於1844年和1870年,已經150多年曆史了。

各位朋友,我們看過福建路、鹿礁路的歐式建築,這僅是鼓浪嶼建築的一小部分,各位如有興趣,還可選擇參觀八卦樓、金瓜樓、觀綵樓、楊家園、林屋、船屋、殷承宗故居、李清泉別墅和廖家別墅的林語堂新娘房等,會是你感受到建築之美。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