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足石刻的導遊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W

大足石刻的導遊詞多篇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一

大足石刻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參觀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於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兩宋,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現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於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裏我得向大家説明一下,其實,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寶頂石刻。

寶頂石刻位於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於南宋淳熙至淳年間(1174年—1252年),歷時70餘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由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它把中國密宗史入後延續了400年左右,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頁。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餘尊造像題材不重複,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繫,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內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終之以柳本尊正覺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統完備而有特色。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地獄經變相”的“養雞女”。相信大家在看過前面一系列的地獄石刻之後,對地獄裏各種恐怖的人物和殘酷的刑罰仍感到心有餘悸。然而大家仔細瞧一瞧這個雕刻,會發現什麼?養雞女雖然眼睛瞎了,卻坦然自若,臉上充滿幸福的微笑。這就奇怪了,地獄裏都是陽間犯罪來受罰的,而她為什麼還顯得十分幸福?

説來阿,這裏還有一段故事,這養雞女阿名叫奚成鳳,是一位善良大膽的姑娘,就住在寶頂山下。一次,奚成鳳的雞跑到山上佛堂裏,被一個和尚給打死了,奚成也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過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時剜了奚成鳳的眼睛,卻留下了幸福的微笑鳳就去找當時的住持趙智鳳理論,在羣眾的幫助下,趙智鳳不得不把雞錢賠給了奚成鳳。可是,佛尚且有過,何況當時的趙智鳳還沒有修成正果,他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一定要在修造地獄時把奚成鳳放進去。而當時的工匠劉思久平時多受奚成鳳照顧,。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這些後也許還興猶未盡,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們説再見啦。俗話説,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緣的話我們定會在某個地方,某個時間再次重逢。最後,希望大家一路順風。朋友們,再見!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二

尊敬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請叫我張導吧,歡迎你們來到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

在參觀前讓我們先了解了解大足石刻吧。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大足石刻羣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像藝術的典範。規摸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與敦煌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巔峯。

請大家跟我去參觀寶頂山的石刻吧!看這就是寶頂山的。石刻,也是佛教聖地之一。主要造像有“護法神像”“六道輪迴”“牡牛道場”……其中最著名地就是數“千手觀音”了。大家瞧!那刻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的千手觀音,它有1007隻手屈身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傳説呢!大家想聽嗎?好,我講囉。

相傳古時候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妙善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了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了廟宇,趕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這下驚動了天神,天神便讓妙莊王長了500個大膿瘡妙莊王四處求醫,均逛商店治不愈。後來,一位醫生説要親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知後,獻出了一手一眼,果然妙莊王病好了,如來佛深受感動,便賞賜了她千手千眼,從此,妙善便成了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了。

好,我們斷續往前走,小心,上台階,注意安全,裏面的石刻還有很多,你們看了一定受益匪淺,我就講到這裏了,請大家自由參觀,也請大家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境衞生,我們兩小時後這裏會合。

這次參觀結束,旅客朋友們,你們一定被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寶庫所感動,歡迎大家一次再來。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三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遊員。在這次行程中,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各位提供導遊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遊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現在我們乘坐大巴由重慶市區出發,估計兩個小時以後就能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大足石刻——寶頂山時刻。在此之前我將就我們的目的地寶頂山時刻給大家進行一個簡要的介紹。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以大足縣、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為範圍,在此地可賞到代表中國晚期的石刻造像藝術。重慶大足石刻規模宏大,大足石刻羣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規模之宏大,藝術之精湛,內容之豐富,可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

大足石刻建於公元1179—1249年間,歷時70年,沿巖壁開鑿,長500米,造像近萬尊,其中尤以舉世無雙的千手觀音(準確數字是1007隻手)和長達31米的卧佛著稱。

1999年12月1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上表決通過,將重慶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行列。

寶頂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石刻創始人為宋蜀中名僧趙智鳳,建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歷時70多年,石刻共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寶頂山是佛教聖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説。

大佛灣是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雕刻分佈在東、南、北三面,趙大師先雕刻小佛灣,然後把小佛灣為藍本,雕刻了宏大的大佛灣。大佛灣是由19組佛經故事組成的大型羣雕,各種雕像達15O00多軀,設計精巧,無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説。寶頂圓覺洞,為整石開鑿,寬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誠,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跌坐蓮台,妙麗莊嚴,姿態不一,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突身,衣裙流暢自如。壁間刻樓台亭閣,人物鳥獸,花草樹木,幽泉怪石,近似寫實作品,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輪迴、廣大寶樓閣、華嚴三聖像、千手觀音像、釋迦涅槃聖蹟圖、九龍浴太子、孔崔明石經變、毗盧道場、父母恩重經變像、大方便佛報恩經變像、六耗圖、地獄變像等。其中,千手觀音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釋迦涅磐像全長31米,只露半身,其構圖有“意到筆伏,畫外有畫”之妙,給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九龍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於崖壁上方刻九龍,導泉水至中央龍口而出,讓涓涓清泉長年不斷地洗滌着釋迦太子,給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機,堪稱因地制宜的典範。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四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大足石刻觀光旅遊,我是負責你們今天講解的導遊員——向晶,大家可以叫我小向,在本次的旅途中我將秉着“熱心、負責”的理念全程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預祝大家本次石刻之旅豐富多彩,有趣難忘,大家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遊客朋友們,在遊覽大足石刻之前,請允許我為大家先介紹一下大足石刻的基本概括。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始建於公元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南宋,現存摩崖石刻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字,遍佈100多處,主要有寶頂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門山石刻,石篆山石刻,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於1999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聽了剛才我對大足石刻的簡要介紹,相信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一睹大足石刻的風采了,現在就跟隨着我走進大足石刻之一的寶頂山石刻吧!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寶頂山石刻的入口了,寶頂山石刻為南宋趙智鳳以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為宗旨,盡畢生之力,慘淡經營七十餘年營建而成的。在進行參觀之前,温馨提醒大家一下,景區人多,請大家緊跟着我,可千萬不要掉隊!現在就開始咱們的旅程,走進寶頂山石刻。

大家還記得在春節晚會上由聾啞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嗎?它當即成為了最感人的節目。當大家看到眼

前這尊用石頭雕刻、全身飾以金箔的千手觀音時,相信它的視覺震撼不亞於前者。千手觀音造像是佛教中常見的神靈,中國許多的地方都有千手觀音,有的有10隻手,有的有32隻手,還有的是48隻手,但現在映入大家眼簾的這尊千手觀音造像,她有1007隻手,是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造像,堪稱“天下奇觀”。

它充分利用了巖石空間,強調氣勢與真實,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金碧輝煌,造像面積達88平方米,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構成了一幅猶如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心搖目眩,是否有一種讓你看着看着,突覺手怎麼會越來越多的錯覺啊?

大家可要仔細的觀察了,千手觀音造像的每隻手中還有一隻眼睛,因此她的全名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大家一定在苦思冥想,為什麼她會有那麼多隻手吧?你們一定不知道千手觀音的來歷,其實是這樣的,相傳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她是古代一位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出自己的一手一眼為父親和藥而感動了佛祖,佛祖賞還她千手千眼讓她去救助眾生,因而,她的千手象徵她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徵她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這尊千手觀音造像可真謂是鬼斧神工,讓人歎為觀止,此乃“世界石刻藝術的瑰寶”。

遊客們,接下來我們將去的是大足石刻中體魄最宏偉的一尊造像——釋迦涅槃聖蹟圖,現在大家在此自由休息十分鐘,十分鐘後我們將一同前往釋迦涅槃聖蹟圖。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五

歡迎參觀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始建於唐永徽元年(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兩宋,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現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雕像5萬餘身,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於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縣城東北15千米處,歷時70餘年,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處造像逾萬尊、在石窟中罕見的完備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寶頂山摩崖造像的表現形式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萬餘尊造像題材不重複,龕窟間既有教義上的內在聯繫,又有形式上的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這些後也許還興猶未盡,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們説再見啦。我不得不和朋友們説再見啦。俗話説,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緣,一路順風。朋友們,再見!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六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足石刻,我是你們的導遊 。我將帶大家一起遊覽大足石刻這一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景內,始建於唐末、宋初。大足石刻羣擁有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多驅。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是中國晚期石窟像藝術的典範,是一座難得的文化藝術寶庫

首先,我們最為關注的是在寶頂山石刻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形體勻稱,色彩鮮豔。 它有1007隻手,它身上都貼有金光閃閃的金薄。它的背後上上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都伸出了上千只纖美的手,有的手裏拿着斧頭,有的手拿着寶劍、還有的手拿着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無一雷同, 如孔雀開屏般的美麗。

據瞭解,在民間還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説她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一手一眼為父王合藥治病,佛感其孝行,賞還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徵其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徵其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

其次,是寶頂卧佛是寶頂大佛灣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叫釋迦涅盤聖蹟圖。“涅盤”實際上就是死了的意思,但它和一般人所説的死又不一樣。涅盤是佛教的最高境界。釋迦頭北腳南,背東面西,右側而卧。兩眼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祥,平靜。在釋迦面前從地裏湧出18弟子,或內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側首佇望,皆作悲慟狀。表現了弟子對逝者崇敬厚愛而依依眷戀之情。

今天時間有限,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見,注意安全,保護環境衞生,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希望大家度過這個美好的時光。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七

各位遊客大家好!中國有句話説要活到老學到老,那來到了重慶呢,首先我們也要學習一下三個代表:第一、我謹代表重慶人民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熱烈的歡迎;第二、我謹代表我們朝陽旅行社歡迎大家參加本次快樂之旅,歡迎,歡迎。第三個代表呢是我代表我本人和司機師傅,做個簡單的介紹,我姓冉,大家可以叫我小冉。我長的雖然稱不上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是我的笑容絕對的燦爛,我對工作絕對的是認真負責!那接下來呢,我要為大家隆重的介紹一下在我們本次旅遊中佔有絕對重要位置的人,那就是為我們保駕護航的司機劉師傅,我們業內呢,有這樣的説法,司機到了吉林是急着開,到了蒙古是猛開,到了上海是胡開,那有沒有人能想到來了我們重慶是怎麼開啊?還是我來接開謎底吧,我們重慶的師傅呢,比較特殊,他們是在黑白兩道都能開,為什麼這樣説呢,那就要説到我們重慶的氣候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霧”,所以呢我們的師傅是黑白兩道都混的很熟,所以大家對我們這幾天的行車安全儘可以放心了。我相信這次的大足之旅我們都會遊的盡興而歸。

大足以“大豐大足”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全國首批甲級開放縣,國家確定的長江三峽旅遊縣的起點,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重慶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我國晚唐以後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是一座開發潛力巨大的旅遊金礦,是旅遊觀光的上佳去處。

大家都非常期待對不對,我看到那位遊客都有些等不及了。不要慌,大家跟着我的腳步。好,跟我出發,現在我們就去觀賞寶頂山摩崖造像。

寶頂山摩崖造像始鑿於南宋年間,四周2.5千米內山巖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以大足大佛灣為主體,小佛灣次之,大家可以看到都分佈在東、南、北三面。大家在仔細看看巨型雕刻多少幅呢?看了答對有獎哦。對,恭喜這位遊客,是360餘幅。以六道輪迴,廣大寶樓閣、華嚴二聖像、千手觀音像等最為著名。它的刻藝這麼精湛,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構思的呢?很不錯,大家觀察都非常仔細。寶頂石刻是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萬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

大家請往這邊看,這是柳本尊佛。柳本尊名居直。傳説是因為當年樂山城北有一棵大柳樹,那柳樹長的一個大疫瘤逐年長大,後來那癟癟裂開,生出一個嬰兒。被嘉州地方官收養,出家前名居直;出家後,前往彌牟、廣漢、成都、新津等地設教壇,弘揚密教,專持大輪五部密咒,苦修煉,成正果,為信徒、弟子鼓吹得神乎其神,成為賢聖祖師。 趙智鳳青少年時代生活環境、出家情況、人生道路、追隨的地方宗教等,與柳本尊相近,終於成為柳的傳人,於是在寶頂山建造了“柳本尊十煉圖”,還留下柳氏傳碑1通。 大家過來參觀“柳本尊十煉圖”,它高20米,寬24米,分三層,大家過來數數,看是不是有14幅畫面呢,不錯,這就是神話當年柳祖的修煉歷程。

接下來我們就着重去參觀一下大佛灣。

大家看到那邊的一個形似“U”字形的山灣就是大佛灣了。崖面長約500米,高約8~25米。造像刻於東、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編為31號。依次刻護法神像、六道輪迴圖、廣大寶樓閣、世家三尊、千手觀音、佛傳故事、釋迦涅磐聖蹟圖、九龍浴太子、孔雀明王經變相、毗盧洞、父母恩重經變相、雷音圖、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六耗圖、地獄變相、柳本尊行化圖、十大明王、牧牛圖、圓覺洞、柳本尊正覺像等。全部造像圖文並茂,無一重複。

相信大家早已經注意到了,那三尊擎天柱般的立像,非常醒目。中為毗盧舍那佛,左右為文殊、普賢二菩薩。三尊像合稱世家三尊。大家估量一下它有多高?它高7米、肩寬2.9米、胸厚1.4米。頭頂崖檐,腳踏蓮台,袈裟皺褶如刀斧劈出,看起來舒展自如。居中的毗盧舍那佛螺髻金身,頂現毫光,左手結印,右手平伸。毗盧舍那為梵文音譯。意譯為光明普照,大日。密宗認為,毗盧舍那即大日如來(摩河毗盧舍那),身上可以具現上天下地的一切,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為密宗崇尊的主要偶像。佛教認為,佛有法身、應身、報身三種身。一般指法身佛為毗盧舍那佛,應身佛為釋迦牟尼佛,報身佛為盧舍那佛。法身相對生身而言。釋迦由生到死是生身。死後生身雖不存在,但其功德和法性是永恆的,他悟得的真理,傳播的言教,即法是永存的。由於有法才有佛存在,所以佛以法為身,稱為法身。

毗盧舍那佛左側的普賢頭戴五佛寶冠,手捧舍利寶塔。右側的文殊亦頭戴花冠,左手掌中託七重寶塔,右手扶塔身。值得注意的是,此塔雖高1.8米,重約千斤,卻歷千年不墜。這是由於藝術大師們利用菩薩袈裟,把一幅大衣襟搭在右臂的手腕上斜着下垂,與膝部相接,使塔的重力經袈裟落傳到腳下的基座上,

而不是全憑懸空的手掌承受的緣故。如此巧妙地處理,無疑是古代大師成功地把建築力學運用於藝術創作中的典範。普賢和文殊都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佛教認為,普賢有大行,專司理、德,相傳其顯靈説法的道場在四川峨眉山,藝術形象多騎白象。文殊有大智,專司智慧相傳其顯靈説法的道場在山西五台山,藝術形象多騎雄獅。《華嚴經》把普賢和文殊同作為佛的脅侍。

在世家三尊像後壁,還有八十一個小圓龕。每個小圓龕直徑0.76米。大家可以看到龕內均有一小佛像。加上毗盧舍那佛和舍利塔上的六尊小佛,大家猜一猜共有多少佛呢?很難了,其實共有八十八佛。此外,在三像之間,立有一通《宋宇文配詩碑》。碑高1.74米、寬0.91米。詩四句二十八字,跋後六十字。大家現在就到後面去看看,它裏面到底藴藏了一些什麼呢?大家可以看到,趙智宗,可能是趙智鳳之俗名,趙智鳳為法名。宋宇文是與趙智鳳同時的昌州刺史,四川雙流人。因此,僅管此碑跋語甚短,確是考定寶頂石窟年代的鐵證,值得珍視。

好了,今天的快樂之旅就到此結束了。一路走來我們歡聲笑語,相信大家都滿載而歸,認識了這麼多的朋友,是一次值得的旅行。大足石刻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外遊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它會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會以更優質的旅遊服務、更優美的旅遊環境迎接着大家下一次的到來!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八

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你們此次的導遊,我叫x,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帶領大家遊覽美麗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總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足石刻始建於公元650年,歷經五代,盛於南宋,餘緒延至明、清,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先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摩崖造像多達75處,造像5萬多軀。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根據行程安排,我們今天主要參觀寶頂山的摩崖造像:寶頂山位於大足縣內城東北15千米,由宋代高僧趙智鳳支持開鑿而成,歷時70餘年。其中以大佛灣為中心,大佛灣造像是規模最大,藝術價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佛灣東、南、北三壁石崖上,刻有19組佛經變故事造像,系統的講述了若干佛經故事,配以頌詞、經文,恰似一幅幅圖文並茂的古代連環畫。主要有:“護法神像”、“六道輪迴”、“廣大寶樓閣”、“華嚴三聖像”、“千手觀音”等。

這裏,着重為大家介紹一下“千手觀音”: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以及後來的遊客能夠看到,我要先提醒大家一點,就是為了保護千手觀音,是不允許照相的。

一般來説,觀音造像只要有10之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規的千手觀音多數是遭32隻手貨48隻手,以示觀音的32變相和48大願。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已達到“千”的含義。而我們古代的藝術家卻在這88平方米的石崖上打造了一尊擁有1007隻手的,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這些手纖細修長,千姿百態,金碧輝煌,構成了一幅猶如孔雀開屏的絢麗畫面,令人眼花繚亂,心搖目眩,感覺千手觀音的手多的無窮不盡,從而也你相信千手觀音的無所不能和法力的無邊無際。千手觀音它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觀世音”即:普觀世界救苦救難之聲音。唐朝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人們在經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世”簡稱“觀音”沿用至今。“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的千手錶示普護眾生,千眼表示眼觀時間。

從佛教文化的角度來看,千手觀音信仰把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以顯密圓融的方式,涵攝大乘佛教的諸多共性,如對虔誠信仰的強調,對發心立誓的重視,對慈悲之心的推崇,對清靜智慧的崇拜,對極樂世界的嚮往,等等。同時,千手千眼觀音還以其鮮明的個性,為佛教信徒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特別是千手千眼的象徵意義以及各種手印、真言與觀想的綜合實施,為虔誠的信眾帶來無邊慈悲、無邊智慧、無邊神通的震撼,使他們獲得了依賴,獲得了安慰,也獲得了自信。千手觀音的威嚴與慈祥有機統一,智慧與神通隨時雙運,密法與顯教靈活並用,為古今人類提供了一種戰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對於挖掘人類自身潛力,鼓舞弱者的意志,戰勝眾多的難關以及撫慰創傷、提升境界乃至終極超越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好了,今天的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

大足石刻導遊詞的 篇九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足石刻,我是你們的導遊—蔣沁,我將帶大家一起遊覽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大足石刻一共有70多處,總計100000多驅。其中,北山石刻,南山石刻,寶頂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門山石刻最為著名。大足石刻最早建於宋朝。

然而,我們最為關注的千手觀音在寶頂山石刻。千手觀音形體勻稱。千手觀音,它有“千手”一共是1007隻手,如孔雀開屏般的美麗,對了,千手觀音身上有金光閃閃的金薄。千手觀音的上,下,左,右都伸出纖美的手,手裏拿的有斧頭,寶劍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無一雷同。關於“千手觀音”有一個美麗的傳説。有一年妙莊王生病了,到處求醫治病,找了很多醫生都説無藥可治,之後,有一個醫生説:“只有親骨肉才能把病治好。”秒莊王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叫妙金,二女兒叫妙銀,三女兒叫妙善。妙莊王求了兩位女兒,都不願意。三女兒知道後答應了。佛祖被感動了就給了她一千隻手。有一天七個仙女下人間,經過了大足石刻,被這裏的千手觀音吸引住了,就給了它7隻手。千手觀音就多了7隻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千手觀音”有1007隻手。

大家好,我叫魏金滿,從現在起大家可以叫我魏導,今天我們來到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在重慶大足縣內,距重慶市區約160公里。是足石刻之鄉。縣內有唐、宋以來的石刻作品70餘處。造像達5萬多個。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大足石刻興起於唐代南宋時期達到鼎盛,以摩崖造像為主,是中國僅有的儒、道釋三教造像並陳的石刻羣。是大足石刻雕纖細、清透、瀟灑、柔和、以其豐富的內容,寵大的規模和精湛的藝術,在宗教藝術、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一座難得的文化藝術寶庫。

現在我們來到最有名的寶頂山石刻。石刻內容豐富,多屬佛經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護—法神像”、“六道輪迴”、千手觀音”。

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千手千眼觀音像,這裏有一個關於千手千眼觀音美麗的傳説。大家有興趣聽嗎?請聽好囉!

古時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銀都在家裏盡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從小虞誠信佛,出家當尼姑。妙莊王苦苦勸她回宮,但她始終不肯。妙莊王一怒之下,拆了廟宇,趕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這下驚動天神。天神怪罪下來,使妙莊王全身長了五百個大膿瘡。妙莊王四處求醫久治不愈。後來,有一位醫生説此病必須要親骨肉的一手一眼全藥才能治好。他沒有辦法,只好求助妙金、妙銀,但兩位公主皆不願獻出。三公主知道後,毅然獻出一手一眼,為父親全藥治玻果然,妙莊王的病體不久就康復了。妙善公主大願大德的孝行,使如來佛釋迦牟尼佛深為感動,為讓妙善公主能時時拯救苦難眾生,釋迦牟尼便賞賜了她千手千眼。從此,妙善公主便成了眾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了。此外,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説。

狂天時間有限,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見,注意安全,保護環境衞生,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合作,希望大家度過這個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