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教育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幼兒園教育反思【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育反思筆記 篇一

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進程中最幸福的時期,作為陪同每個寶貝渡過這一幸福時期的我來説,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看着每一個快樂生動的寶貝,等待他們的來日會更好地面對競爭劇烈的現代社會。是的,每個人面臨的壓力和挑釁越來越大,不僅要控制豐碩的知識、高等的技巧,更應該領有一個積極向上、能夠自我調節的心理態度,讓我們的寶貝贏在起跑線上,我們更應該關愛寶貝的心理健康。

兒童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也是激發自我實現趨勢的要害時期,是培養興趣、挖掘潛能、樹立自負的最好機會。兒童期更是很多心理、行為障礙的好發年齡,細心觀察有利於早期發現、及早干涉。

幼兒園的孩子個性因人而異,每個孩子都須要大人的關愛和領導。對自主張識強的孩子,家長應注意:激勵孩子加入夥伴羣體中的運動,踴躍造就他們解決問題、獨破思考及引導組織才能。讓孩子進入一個年紀稍大的羣體去休會,從而培育孩子與小夥伴友愛配合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夥伴的優點,尊敬別人的看法,愛護與小夥伴之間的友情,不把本人的主意強加於人。提示孩子不要有點成就就自豪或沾沾自喜。而對於自我中情意識重大的孩子,家長應留神:教育孩子要有準確的立場、方式,不要過火寵愛放縱孩子,對孩子分歧理的請求,要堅定謝絕。發明環境跟機遇讓孩子多與搭檔來往,這樣逐步使孩子懂得自己與別人之間的關聯,瞭解除了自己的態度外,還有與自己不同的立場,從中領會到友好相處、獨特遊戲帶來的愉悦情感,逐漸打消自我核心的心理。

另外,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兒童,要多視察、剖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彌補教育,儘量採用環境和行為改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班級中有些幼兒,由於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長期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因為長輩們的特別溺愛,使他們構成了率性、嬌慣還有與小朋友交往的障礙。長期下去,他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性格孤僻,長期下來便造成了自閉症。對待這一局部幼兒,請家長充分注意到,顧及到幼兒心理髮展的特別時代,及時與幼兒園老師配合使孩子能夠儘快轉變孤僻的性格,免得影響到以後的發展。這是一個不容疏忽的問題,在幼兒園裏普遍存在,願望家長和老師充足顧及到這一些特殊家庭情形的孩子,讓孩子在關愛之中養成活躍向上的性格。

還有一類幼兒特殊頑皮,家長和老師都特別頭疼,但是不是不解決的辦法,長期的受批駁會使幼兒感到無所謂,可是假如換種方法及時確定他們優良的處所,然而也不能過分的表揚,孩子在表彰之中長大,以後面臨挫折就不能很好的自己解決。怎麼到達教育這一類兒童的目的,家長和老師要注意掌握一個度,無論孩子如許調皮,都要使他明確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可被父母接收的、可供給自我服務及為別人服務的人,從而增強孩子的他人意識。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看待生活,去關心他。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中。這樣在無意之中,孩子就會萌生關心羣體、關心父母、關心同伴、願意分享的精良品質。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關注,我們需要培養一批可以適應古代社會發展,可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陽光寶貝。讓我們共同盡力,多一點心理方面的關愛給這些小精靈。

幼兒園教育反思 篇二

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1983年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是當代新型智能理論的傑出代表。該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至少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然博物智能、自省智能等);人與人之間並無智能多少的差別,只有同一類型智能的強弱差別;先天的智能差異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來改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教育在各項智能上達到很高的標準。多元智能理論對於規劃孩子的教育,開發他的智能潛力,提高綜合素質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那麼,在課堂上如何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漢語拼音的教學?

一、聯繫生活,發展語言智能

鑑於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教師如果不為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那麼,拼音將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於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語言來源於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地為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説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例如,在教“m”這個音節時,可以請三個孩子上台來站在一塊組成“m”的形狀,然後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用一兩句話説出來。另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激活孩子的語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yi”這個音節時,我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告訴他們這個音節不能分開拼,只能整體認讀。而作為孩子,天生就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所以,到學習zicisizhichishi的時候,我就可以讓他們自己講故事學習記憶了。

二、兒歌串連,發展音樂智慧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於愛説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説,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範字母的形式,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例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ee。”有的可以是我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的兒歌。例如在教“ei”這個複韻母時,就可以編這樣一首兒歌:“小兔飛飛,愛喝咖啡。e前i後,喝了一杯。”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如,在教“d、t、n、l”四個聲母時,學生給“小兔追馬圖”配上了一首有聯繫的兒歌:“小馬馱大米,米粒灑一地,小兔追上來,勸它快停蹄。”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説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

三、找好朋友,發展交際智能

對於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那麼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教學中,可以經常開設“找好朋友”的活動,來調動學生拼讀的興趣。學生已學過了6個單韻母,讓學生把它們做成“頭飾”戴在頭上,在課堂上讓學生伴着音樂進行找好朋友的活動,學習的聲母分別與哪些韻母相拼,並試着拼出來。找對了,找對了,兩個就成了好朋友的活動。這樣的安排比以往的直接出示音節讓學生進行拼讀,效果要好得多。

四、色彩記憶,發展視覺思維智能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記憶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塗色,給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塗色,給字母和音節塗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薰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特點,科學的處理多元的教學內容,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於樂,就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幼兒園教育反思筆記 篇三

表揚是一種正面強化的方法,恰當使用能增加幼兒自信,促進幼兒進步。然而,教師在利用表揚手段時,卻常常用得不合理。

問題一:表揚方式固定誇張。幼兒回答問題後,很多老師的表揚無外乎“表現真好”、“你真棒”,“真聰明”、“很好”、“實在了不起”等。而在有些班級,經過老師的指導,幼兒會邊拍手邊説“某某某,你真棒”,但事實上卻不是發自內心地認可夥伴。這樣一成不變的表揚沒有發揮出評價的應有作用。

問題二:表揚誇張頻繁。有一次,一位幼兒回答問題後總不坐下來,老師究其原因,結果是“老師還沒有表揚我呢”。這種無目的、淺層次、低效果的空洞表揚,會使經常接受表揚的幼兒不以為然。這樣的表揚給幼兒提供了一時的、令人輕鬆的、膚淺的滿足感,另外也容易引起幼兒的情緒波動,影響後續的活動正常開展。

究竟怎樣才是合理的表揚呢?

1.關注學習的過程。着眼於幼兒的努力。

幼兒年齡小,對自己缺乏科學的認識和評價。因此如果將幼兒的注意引向“學習的過程”、“作出的努力”,幼兒既不會自傲也不容易自負,而會對自己擁有信心抱有希望。因此,教育者的表揚應重點指向為取得成績作出的努力。比如,“你的進步真快”、“答得不錯,加油”、“你動了腦筋,這個回答與別人不一樣了”、“今天某某小朋友能坐下來聽課了,再努力”……明確的指導不至於讓幼兒驕傲自滿,也讓其他同伴明白榜樣的內涵,使幼兒認識到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和讚揚,幼兒今後才會更有積極性。

2.具體有指導價值,着眼於幼兒努力的方向。

表揚不是目的,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才是我們的宗旨。比如,“坐得好”改為“某某小朋友的小手一直沒有亂摸”;“上課認真”改為“眼睛總是看着教師”;“表現好”改為“聽得認真,作業做得又對又好”;“你真棒”改為“你以前拿筆都不會,現在已經會畫畫了”等等。

對於幼兒努力的成績不能只籠統地概括為“聰明”、“不錯”等字眼,幼兒根本不能感受到成績是通過努力才得到的,所以表揚應再有針對性一點。“你能把玩具整理得這麼整齊,把活動區收拾得這麼幹淨,真讓老師感到舒服。”“今天,某某小朋友自己檢查出一個小問題,真不簡單!”“你的作業都寫對了,下次速度再快一些就更好了。”

鼓勵的對象應具有全面性,既應包括那些原本好的,也應包括那些有進步的。對較具體的言行作出肯定,旨在促進幼兒繼續努力。

3.傳遞欣賞的語言,着眼於價值的體現。

表揚首先要傳遞欣賞。“你的回答很特別”、“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喜歡你這樣大膽地回答”、“你聽得比以前細緻”、“我知道你會怎樣去做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會像你這樣去做”等等,讓幼兒意識到老師在欣賞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注、理解和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傳遞表揚的語言應該重學習內容本身而輕對形式的欣賞。布魯納曾説:“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表揚也要指向學習內容,讓幼兒進一步領略學習內容本身的價值。

4.豐富鼓勵的樣式。着眼於最佳的發展。

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家庭背景、階段表現能演繹出各異的鼓勵樣式,更會收到多樣的效果。如根據膽子大小、聲音高低、問題的難易不同給予不一樣的欣賞和期望。如,“你這兩天沒有來,還答得這麼完整”、“某某已經是第三次將畫畫得這麼大了”、“你的這個法子比剛才那個厲害”、“這麼難的問題也沒有難倒你”、“我們班年齡最小的某某今天也做得這麼認真”……竭力尋找閃光點進行肯定表揚,哪怕是沙裏淘金,哪怕是一點點金,也必須肯定面對,切不可無中生有或誇大其詞,弄得幼兒也摸不着頭腦。

當然,揭短式的表揚應避免,可有可無的表揚可省掉,口是心非的表揚要杜絕,空洞的表揚、過分誇張的表揚應減少。

口頭表揚只是鼓勵的一種形式,充滿希望的眼神、支持性的點頭、鼓勵的微笑、善意的沉默、熱烈的擁抱、温柔的親吻等都會傳遞出尊重、信任和激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另外,表揚時儘量將個體表揚與羣體讚賞、直接表揚與間接肯定、公開表揚與私下鼓勵結合起來,會使表揚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教育反思筆記 篇四

我所講的是學前班探究式活動課程中的語言交流學科中的一課——《沒有大人的世界》。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述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了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興呢?由此引起小朋友們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同老師一起來聽聽這個小故事。在導課部分能夠充分調動了小朋友們的極積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們説出,阿貴為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裏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裏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在這裏對小朋友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進行煅煉。只是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的、全面的使幼兒的表達能力進行訓練,如果在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更好的得到培養。

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裏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時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瞭解大人在對自已的重要性。

最後,在活動延伸的部分我處理的有些過於簡單,如果將這一部分單獨設立一個課時,讓小朋友們充分發揮自已的想象力對《沒有大人的世界》進行故事延伸,這將是對幼兒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又一提高。

幼兒園教育反思 篇五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愛的教育應是整個教育的主旋律。“陶行知也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恆久不變的主題教育是愛的藝術、一個輕輕的撫摸、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温暖的擁抱。愛是每個人生長的營養土壤,而對於孩子來説,在幼兒園裏他們希望得到認可讚美同情關心和愛護,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基於愛的教育對幼兒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我園開展了”幼兒園「愛」文化的實踐研究“課題活動,圍繞幼兒園『愛』文化的核心引導幼兒感受愛表現愛傳遞愛。

一、結合幼兒園實際制定目標,尋找恰當的愛的教育“點”

為了將愛的教育滲入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我們首先結合幼兒園實際制定目標。在目標定位上規定了總的取向,即培養每個幼兒成為“有愛、會愛、敢愛”的兒童,基於“愛的教育”,確定各年齡段的基本走向,如小班重在對愛的感受與參與,中班重在對愛的發現和表達,大班重在對愛的理解和傳遞。

結合目標,我園對愛的內涵進行了認真挖掘和篩選,過程中我們閲讀了《愛的教育》、《做幼兒喜愛的魅力老師》、《規矩和愛》等圖書,蒐集了大量“愛的語言”,形成了幼兒園“愛的行動共約”,開闢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夠讓幼兒理解、接受的“課程資料”,建立出一套關於“愛的教育”的資源庫,並將愛的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

二、重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激發幼兒對愛的期盼

1、幼兒園大環境的創設

美好的環境能促進幼兒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充滿愛的環境更能引發幼兒對愛的期盼。我們注意積極創設具有“愛”文化的氛圍。例如:我們在一樓大廳過道處擺放了温馨的組合沙發和報刊架,營造温馨的家庭氛圍;走廊處設置“愛的小屋”,鼓勵孩子們在這個充滿愛的小屋裏自由玩耍、説出祕密;更添愛意的是我們的“愛的信箱”,在這個信箱裏有孩子想對老師説的話,有留守孩子的心聲,每天老師會定時開啟信箱,幫助每個孩子去實現愛的諾言。當我們的孩子走到幼兒園就能呼吸到濃濃的“愛”的氣息,感受到具有一定文化底藴的教育內涵。每個班級由教師根據當前主題與幼兒共同精心設置各具班級特色的愛心牆,一方面體現了對愛的收集、記憶與整理,另一方面則展現了幼兒對愛的表達過程。

2、活動區域環境的創設

幼兒對愛的感受不僅需要耳濡目染,同樣在操作與探索中通過自身活動獲得。我們在開展主題教育的同時,還開闢了“愛心驛站”的活動區域,選擇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實踐性較強的活動,充分發揮區域活動“遊戲性、活動性、創造性”的特點,為幼兒進一步提供感受愛、表現愛、傳遞愛的機會和條件。如:小二班設置了“爸爸媽媽來抱我”,讓幼兒在餐後活動或區域活動時,體驗他人角色,豐富自我感受;中一班的生活區設置“愛心郵局”,鼓勵幼兒幫助自己、幫助他人;大班每週五下午的區域活動“社區小衞士”,為小區的乾淨衞生做一些身體力行的事情。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每天安排區域活動的時間,將愛的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使幼兒在講故事、做手工、玩遊戲、社會體驗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三、注重動態的實踐體驗,引導幼兒參與愛的盛典

1、園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

課程設置體現愛。圍繞“愛”的研究,我園在“我和音樂做遊戲”、“繪本閲讀”方面開設了園本課程,倡導“閲讀發現愛”、“音樂表現愛”、“夥伴傳遞愛”,將存在於繪本和音樂中的“愛的教育”元素有機引入教學活動和遊戲中,具有現實意義。經過篩選的繪本貼近幼兒生活,鮮活生動,易為幼兒所感悟和認同,從而激發情感。例如:小班的《甜心愛上幼兒園》系列,以可愛的甜心形象講述了小朋友在幼兒園的多種體驗,從而成功適應幼兒園、喜愛上幼兒園的故事。由於符合幼兒實際需求,又是在與書本相符合的環境中學習,幼兒很快在這樣耳濡目染的情境中成長起來。《我和音樂做遊戲》不同於一般的教學過程,是比活動更有趣的遊戲,讓孩子們在身動、心動、腦動的遊戲中體驗音樂的樂趣,感受音樂傳遞的情感。

2、體驗中國節文化的“愛”

節日是人們生活實實在在的內容,讓幼兒主動、快樂、自然地享受節日氛圍,從自己的視覺中體驗和理解節日的內涵,就必須真正地讓幼兒去“做”。因而就有了婦女節和媽媽一起做卡片、玩滑梯,端午節和爺爺奶奶一起裹粽子,教師節和老師一起折康乃馨,中秋節做月餅,冬至節包餛飩,元旦節賀新年的活動。我們還嘗試將本土傳統文化教育寓於主題教學活動中,如大班開展的“我的家鄉在鎮江”主題活動,班上的孩子多數是外地人,卻落根於鎮江,因此提出這個話題。孩子們躍躍欲試,非常興奮,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查資料,在網上下載資料和圖片等。通過具體活動,看圖片、光盤等形式認識了鎮江三怪“水晶餚肉”、“香醋”、“鍋蓋面”;鎮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等,這些極具鎮江特色的傳統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幼兒,並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幼兒對鎮江這座“美得讓人吃醋”的文化古城的瞭解和熱愛。

四、激發動手動腦,引導幼兒表現愛

愛的表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恰當地發現和把握環境中藴含的教育價值,就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園本情況去考慮。因此,創設包含“愛”文化的元素,營造幼兒能積極參與的操作環境,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中,通過繪畫、剪紙、手工製作等活動展現“愛”的元素,自由自在表達對“愛”的認識。正是在這種剪剪畫畫的學習過程中,幼兒和園“愛”文化親密地接觸,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對愛的理解和認同。

五、結合社區、家庭資源,拓展和延伸“愛的教育”

我們充分利用社區、家庭等現有的教育資源,建構三點結合的教育體系,形成有利於開展“愛的教育”的支持性環境。如:開展親子繪本閲讀活動,鼓勵社區和家庭的3—6歲兒童及家長來我園進行親子繪本借閲;拜訪敬老院的老人,為老人們帶去孩子們的節目和祝福;請社區保安隊長來園為孩子們進行消防知識培訓,學會如何在困難時候保護自己和他人;擅長二胡的家長介紹二胡的知識和表演方法等等,通過有效利用社區、家庭資源,讓幼兒感受幼兒園、社區、家庭的緊密聯繫,實現“愛的教育”的一體性。

幼兒園教育反思 篇六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縱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同時,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迷路的小兔”,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牛奶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廁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安全警示,並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平安小衞士。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開展遊戲活動時,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遊戲活動中特別是户外的中,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

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遊戲的難度,也是不利於幼兒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遊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迴避危險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反思筆記 篇七

悄悄的,陣陣熱風輕輕吹走了春日的温暖。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前斜射入我的眼眸,不由得輕眯了一下眼。

渲染在指尖的光映照了內心深處的純真與歡樂,我伸手去觸摸那根牽線——隱隱的、無形的。但是這根線,它繫着責任,繫着義務。

這根線,如風箏,在虛空中搖搖欲墜,而最亮的光被一層無形的玻璃蓋住。快樂便是飛向最亮光的那雙翅膀。每一位幼師的心靈最深處往往都是幸福的。學習,它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火,在遠處召喚,牽引自己,讓求知者在知識的海洋裏隨心所欲;讓求知者在智慧的天空中盡情歡笑;讓求知者在研修學習中品味真正的人生。

每當自己漫步在知識的田園中時,自己的身後圍繞着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説或許學習帶給自己的只有一部分,把這一部分知識真正的融會貫通獻給那羣可愛的小天使們卻才是擁有真正的快樂。

快樂一直存在於我們身邊,快樂不需要太多的代價,只是看你如何去發現它,只要我們願意,用一顆激情的熱情的心去愛護它;用心關注它,快樂就向你招手,即使炎炎夏日,研修學習帶給我的快樂卻是無窮的。

一天晚上,做完運動後來到小班的活動室,突然間感覺有點口渴,怎麼辦呢?我打算碰碰運氣,邊走到一個可愛的小朋友旁邊,和小朋友説明來意後,有個小傢伙看了我幾眼,便轉身去口杯櫃裏拿出自己的口杯,給我倒來一杯水,雖然我並未真正的去喝,但心裏卻感到了極大的温暖。出了小班的門,便用同樣的方法去樓上中班,得到是同樣的温暖。

從那以後,需要“温暖”時,我就會去班上,甚至在走廊上、户外碰到小朋友是,都會用同樣的方式去與孩子們交流。同事説,你為何去逗孩子們啊?我説:“那是因為孩子們給了我一種簡單的温暖。”

這種純真的温暖,再也不會讓你有那種“懷疑一切”的危機感,隨之而來的是沒有任何羈絆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