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法學院典禮致辭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84K

[編輯]法學院典禮致辭多篇為本站的會員“考核獎金”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法學院典禮致辭多篇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先人幾乎實現過當時人類社會所有的夢想,但還沒有實現過法治夢想,這是我國近代一百多年之所以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此時此刻,大家選擇了法學,這是大家的幸運,也是法治的幸運。讓我們刻苦學習,鋭意成才,早日讓民族之夢、個人之夢夢想成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法學院典禮致辭五篇,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法學院典禮致辭五篇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

儀式已經耗了很長時間了,大家都有點累。我臨時決定刪掉原先準備好的那些祝賀、祝福、寒暄之類的客套話,直接從第二部分開始。

正如剛才主持人介紹的,我有幸在剛剛過去的這幾年裏從事了一段法官職業,借這個機會,我想就從這樣一個跨界的的角度,談談我對法科生的期待。

先説個案子吧。張三到法院起訴,説李四欠他錢沒還,拿出來的證據,是銀行的轉賬憑證。李四抗辯説,冤枉啊法官,這錢不是我借的,而是他還的,我根本不欠他錢!這兩個説法截然相反,顯然,這兩個人之中一定有一個在撒謊。怎麼辦?

都説法官的工作其實很簡單,搞清楚兩件事就OK了,判決書裏兩個板塊,一個叫“本院查明”,一個叫“本院認為”,説白了就是事實審查加法律適用。但這兩門功課其實都不簡單。我在法院乾的時候,很多時間不是在運用我堂堂教授的學問去解決法律適用,而是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像個偵探似的去查明真相,弄得我時常仰天長歎:俺這哪裏是在判案,分明就是在破案!

就拿這事兒來説,法官就得結合借貸金額、款項交付、當事人的經濟能力、當地或者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查證借貸事實是否發生。非常複雜是吧?有人甚至還主張,實在查不清了就上手段,在民事訴訟中動用測謊儀……腦洞大開有木有?所以呀親愛的同學們,法律人不是那麼好當的,作為一個法科學生,你們從現在起就要培養自己敏鋭的觀察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有足夠的細緻和耐心,去應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

當然,光會推理,是當不好一個法官的。法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你還得擁有系統、全面、優秀的專業知識。回到這個案子,如果用完上面那些手段,案情仍然撲朔迷離,那其他方法就得登場,比如運用證據規則,通過舉證責任的分配來接近事實。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誰應該負舉證責任?有人説,原告不能僅依據銀行的轉賬憑證就提起訴訟,他至少還得説清楚這錢是怎麼轉到被告賬上去的吧?所以一旦被告説了NO,原告就得繼續承擔進一步的舉證責任。

可也有人説,是你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債務,那被告不能光講故事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才是。待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之後,原告再來就借貸關係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你看,這原本分明是個民法合同法上的糾紛,可是這時候需要你調動的,卻是訴訟法上的腦筋。

所以,同學們,念法律一定要全面,知識要系統,專業要紮實,不能光練實體不講程序,也不能光説理論不聯繫實際,要海納百川兼收幷蓄,各種營養都要吸取。例如具體到上課這件事兒,萬不可因為老師講的東西然並卵你就翹課打瞌睡。須知,法學院的課程設置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那些在你現在看來味同嚼蠟面目可憎的玩意兒,在你需要構築的知識體系裏其實都是不可或缺的。

還説案子。我們現在姑且採納第二種意見,把舉證責任按到被告頭上,但是有人提出來了,這可能不公道。假如這個張三真是個壞蛋,他明明是轉賬還人家李四的錢,現在又胡説是他出借給人家。那李四豈不是冤死了?可是如果你這麼去假設,同樣的不公平也會發生,因為,如果李四是個壞人呢?諸位,討論到這一步工夫已經在詩外了。

我們已經上升到了法哲學的層面,我要跟你探討的已經是人性善惡、誠實信用、公平正義這樣的高精尖,需要你施展的已經不是教義學上的定理定律而是方法論上的價值判斷利益衡量。説到人性的假定,實話説我有時候真的會很悲觀地認為,如果人心壞了,規則再好也枉然,所謂防君子不防小人,流氓會武術,誰也擋不住!可是你能否就因此而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摩人呢?

你看,法學其實就是人學,這也正是我們法律人皓首窮經,把自己整個生命和全部熱情都獻給法學的動因之一,是法學的魅力所在。所以我要跟你説,不管你是自願、還是被迫地選擇了法學、選擇了這個法學院,一旦走進了這扇門,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和投入,因為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的天分所在。更何況,作為一門學問,作為一門講求公平正義、人情練達的藝術,法學實在值得你耗盡一生去尋味和追求。

最後,也是我今天最想講的,其實不是法學本身,而是一個專業之外的話題。既然已經説到了人與人的關係,那我感興趣的就是,法律人應該如何相處。我剛才一直在講“法律人”,在座的各位,將來出去肯定不會都去做了法官或者法律學者,你們可能是檢察官、可能是律師、可能是企業的法務,甚至有可能去從事了其他的職業。但是,只要你有過法學院的教育背景,大家就都屬於法律共同體,就都是法律人。

我來之前特意去網上問了問“度娘”,關於法律共同體的詞條是這麼寫的:這一羣體由於具有一致的法律知識背景、職業訓練方法、思維習慣以及職業利益,從而使得羣體成員在思想上結合起來,形成其特有的職業思維模式、推理方式及辨析技術,通過共同的法律話語(進而形成法律文化)使他們彼此間得以溝通,通過共享共同體的意義和規範,成員間在職業倫理準則上達成共識,儘管由於個體成員在人格、價值觀方面各不相同,但通過對法律事業的認同、參與、投入,這一羣體成員終因目標、精神與情感的連帶而形成法律事業共同體。

我必須向這位撰寫者致敬,他寫得確實太精闢了,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法律人,最理想的共同體。但是在我自己的體會裏,法律人之間的相處,似乎並不這麼和睦,我們熟悉的情境是,學者看不起法官檢察官,覺得他們不懂理論,只會胡來,課堂上拿某個判例或者某個司法解釋開涮,常常是教授們的拿手好戲;反過來,法官檢察官們也不大看得上學者,覺得你們只尚空談,根本不解決現實問題。總之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彼此之間有形無形地壁壘分明;更可怕的是有意無意地還要刻意保持彼此之間的界限和距離。

比如有一次我在法學院做講座介紹我參與制定的一個司法解釋時,居然清晰地聽到最後一排有個人跟他旁邊的人説道:(他顯然並不介意我聽到)“這傢伙已經徹底被(法院)同化了!”這老兄一定覺得,我是學者隊伍裏可恥的叛徒,已經完全站到對立面去了。他大概覺得,作為一個學者,就算做了法官,我也應當與後者保持距離,應該始終是一個批判者甚至搗亂者。可是我想問:這樣真的好嗎?

我不否認,作為法律人共同體,我們彼此的關係裏除了思想的融合和理念的一致之外,當然也包括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甚至激烈對抗。但肯定不是像這哥們希望的這樣在情感和陣營上的劃清界限。這段時間連續出了一些事情,令我反覆苦惱於一個疑惑:如果我們法律人尚且要這樣無視規矩互相傾軋,怎麼指望這個社會走向法治?就拿對待裁判的態度來説吧,案件一定有輸有贏,理性地看,這是規則使然,如果我們願意把紛爭交給法院裁判,背後的機理就是對法庭的尊重,就是對於法官作出的絕對不可能只會對自己有利的結果的接收。敗訴者之所以敗訴是輸給了規則,不是輸給了法官。不幸的是,我經常遇到的抱怨是,當事人包括法律人常常會認為,是法官太“黑”!

這很要命。我不否認我們的司法制度需要改革,我也不否認法律人當中肯定是良莠不齊有好有壞,但是如果只看一點不計其餘,將個別的污點塗抹到全體甚至形成對這個羣體的基本判斷以至於要同仇敵愾,這個社會肯定出了毛病。在網上的段子體寫作裏,我們陸續看到過同學謝室友不殺之恩,醫生謝患者不殺之恩,法官謝當事人不殺之恩,律師謝對方不殺之恩,就連交個朋友,還得謝前任不殺之恩!這樣的世態人情即使極端,也足以讓人不寒而慄!當然,今天這個場合不適宜深入探討這樣的課題,我今天只發感慨。

“多元一體、和而不同”原本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精髓,我衷心地希望法律人在法律共同體內能夠率先實踐這個夢想。一個戾氣橫生的社會,誰都不會過得舒坦。法律人有義務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從法律共同體開始,為社會提供引領。

那麼,就讓我們在這裏再次共勉,為了我心中的法律人目標,為了法律共同體的真正達成,為了法治中國的美好夢想,我們一起努力!

謝謝大家。

法學院典禮致辭五篇2

一個國家,如果缺乏有智慧、有教養、無所畏懼的律師,將會十分危險。考驗政治制度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戰爭,另一種是法律衝突。訴訟是常規之道,是和平的規則之治,不可抑制,因為背後體現着國家的最高權威。但是,如果爭議的問題太大、太複雜,除了訴諸戰爭,別無他法。當然,戰爭是殘酷的,會撕裂一切,讓整個國家面目全非。國家生活也會完全不同,很可能會滑向恐怖的深淵。律師的職責就是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政治紛爭,如同立法或司法判決化解或避免戰爭衝突。每一代人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你們將要自己決定,如何才能最後、最完善地解決這些問題。你們也會堅持通過平等、誠實的投票,得到公眾的明確授權。但是,選舉中的腐化,一直存在,如果持續下去,將是致命之殤,會導致革命,或者政治衰敗。在這種致命威脅面前,所有其他的危險,都相形見絀。

觀察政治前景的可靠標準,關鍵在於有沒有衰敗跡象,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國的衰亡,需要一個過程。任何歷史學者都無法斷言,美國不存在政治衰敗的丁點兒跡象。作為一個民族,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與生俱來的缺點,是我們從舊世界帶來的可惡的遺產。我們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逐漸擺脱。我們最大的問題,源自英國貴族統治下的弊政,它是政府部門腐化的惡劣先例,英國民眾對此似乎習以為常。……通曉歷史文獻,是治療政治悲觀主義的良藥,歷史上不少國家,都通過艱苦改革,達到政治自由頂峯,實現民眾安居樂業、天下大治。……你們可以想想古希臘,智慧女神降臨雅典衞城,她既充滿智慧,又戰無不勝。但她不是因為不可戰勝而充滿智慧,而是因為充滿智慧,所以不可戰勝。

優秀的律師同時也是真正的賢人,誠實而高尚的人格是其最珍視的品行,他通過人生的奮鬥、考驗與規訓,磨練自己的品性。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如何發展自己的潛能,如何利用我們的能力去幫助他人。自我修養固然重要,但修養的最高目的是與人為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是一種享受,但是稍縱即逝;為他人造福所帶來的快樂,卻永遠不會消退。

當你們作為法律家慢慢老去時,回憶起自己一生的成就,接受旁人的讚頌,為自己真誠的付出備感榮耀,因自己堅定的判斷而驕傲時,該是何等心滿意足、何等自得其樂。

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幾個星期前,紐約市律師協會剛給一位年長而受人尊敬的老會員獻上真誠的祝福,從1829年至今,他已經整整執業60年。他剛成為律師時,紐約的法律還很弱小,也很簡單,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更是付之闕如。他經歷了我們法律的成長時期,當他開始執業時,紐約州的所有判決彙編可以放在今天的女式行李箱裏,從一個巡迴區拉到另一個巡迴區。修訂後的紐約州法尚未生效,民眾的需求也很簡單,當然法律也很簡陋。他進入法律界,如同走進了植物園,植物不多,分門別類,都貼好了標籤。……他儘量承擔法律工作,參與重大案件的辯護,幫助主要客户,在律師協會中顯示出領袖羣倫的卓越法律技巧。……這位老先生已經84歲高齡,受到同僚們的一致稱頌,他就是施裏曼先生。

我想再舉一個例子,告訴你們英國曆史上一位偉大法律家的人生軌跡,他的傳記中體現的行為準則並不抽象,都是活生生的現實。他的工作和生活為我們、也為具有類似經歷的人,提供了榜樣。他一生所面臨的環境確實非比尋常,因為他以最大的忠誠和善意服務他人,但卻毫不同情政府。他是徹底的愛國者,具有無與倫比的法律才能,性格友好和善,心地純良。我想,你們一定猜得到,我指的是馬修·黑爾爵士。他的一生,是我們所有人的範例。他生於162019年,年輕時鐘情於體育運動,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心血。有一天,他的師傅出於自己的目的,對他説,他已超過師傅,不用再學了。黑爾信以為真,結果在與他人的比賽中大敗而歸,財產損失嚴重。黑爾由此認識到,體育運動只能當作實現更高目標的手段。此後,他一心撲在法律上,完全沉浸其中,平均每天讀書16小時,幾乎因此送命,後來才不得已減為每天6小時。當他想放鬆一下時,就看看數學、哲學、歷史與神學……

終其一生,在任何困難面前,黑爾都毫不退縮。他曾為被控叛國的貴族辯護,當總檢察官以慣常的方式威脅他不要跟政府作對時,他回答説,他是在依據政府制定和承諾的法律辯護,他在履行自己的律師職責,不懼怕任何威脅。

黑爾既是出色的律師,也是偉大的法官。雖然是保皇黨人,但仍答應為克倫威爾政府服務,他視克倫威爾為篡位者,但卻相信,任何時代都需要合理的政府,任何時代都需要保護財產,需要公正的治理。克倫威爾無法容忍其獨立精神,卻也無可奈何……

黑爾尤其看重履行司法職責時所應該遵循的準則,這些準則在今天依然行之有效。其中一條是,痛恨所有的私下請託。除了在公開場合,任何人都不應該為判決之事找他。另一條準則是,在判決中不偏不倚,既不同情窮人,也不偏袒富人。同情心是法官內心中最隱蔽的敵人,它像天使一樣,外表慈愛無瑕,將人引入歧途。總之,黑爾可謂一位不知疲倦、勤奮努力之人,他是法律大師,他所不瞭解的法律,一般沒人能知道。在庭審過程中,他是極好的聽眾,具有無與倫比的耐心,是優秀的法官。他為人正直、心性純良,富有吸引力,對待家人朋友異常温和,是一位真正虔誠的x。與很多傑出法律家一樣,他對學生尤其負責,用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他對學生的忠告,至今仍值得借鑑。他説,“我必須告訴你們,在閲讀與學習中應該掌握一種方法,就算記憶再好,也無法長久保持,無法在數年之後重新記起所學的內容;因此,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反覆誦讀,温故知新”。……這些睿智的詞句,寫於兩百多年前,到今天我們依然受用,今後也一定有用。

至此,我已經向各位簡要介紹了這位法律界的楷模,黑爾正如政界的喬治·華盛頓、哲學領域的牛頓,值得我們學習……

畢業班的諸位先生,從好朋友的角度出發,我必須再多説兩句。在過去兩年裏,你們的老師已經引領你們進入人生的未來航道,教導你們成為正直的成功人士,不僅僅是賺錢的機器,而是要志存高遠,成為真正全面發展的人。我們之間的交往,友好而融洽,毫無芥蒂。老師們竭盡所能地教你們,你們也認真向學,不負所望。昨天,你們還是我的學生,今天,你們已經成為我的同道,我們心懷同樣的理想,肩負同樣的使命。我們為了共同的目標攜手向前,與你們分別,讓我備感遺憾,師生之情難以言表。但我相信,在你們進入職業生涯之後,一定不會忘記在哥倫比亞的學習、生活,也不會辜負老師們的期望。你們也要相信,你們也會一直留存在老師們的記憶裏,兩年的朝夕相處,已經將我們緊緊凝聚在一起,無法拆散。在這離別時刻,我謹以喬治·威瑟的詩作為祝願,送給大家:“有些思緒太過深沉,難以表達;但又是如此強烈,難以抑制”。

懷着深情與遺憾,我們就此別過。

法學院典禮致辭五篇3

大家畢業的這個中國政法大學,在我國法學教育界,排名通常前三名。你們是國家的精英,你們將要掌握國家的權柄,決定當事人的命運乃至國家政策走向。無論你們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倒,國家和人民,對你們寄以厚望,在你們的身上,寄託着中國的未來。希望大家永遠銘記入學時的誓言:“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聖潔”。

中央正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國家戰略。在一個有着幾千年人治傳統的社會,實現法治化轉型,需要數代人為之奮鬥幾十年。x一個人,能完成這個艱鉅任務嗎?李總理一個人,能完成這個艱鉅任務嗎?這是全民的任務。我們法律人,不僅自身要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法治建設,添磚加瓦,而且要喚起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從而建設一個富強、民主、自由、法治的新國。如果你們放棄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我們的教育,就徹底失敗了。

四、追尋你真實的幸福

我有時想,人為什麼會迷失自己?我從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中,找到部分答案。他描述法國大革命前的巴黎:“不借一切代價發財致富的慾望、對商業的嗜好、對物質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為最普遍的感情。這種感情輕而易舉地散佈在所有階級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與此無緣的階級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會使整個民族萎靡墮落。”我們古人用四個字概括這一現象,叫做“利慾薰心”。

十多年前,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大家興奮不已,我卻一再質疑,因為身邊的水沒了。我們從薊門橋到昌平,路過沙河、清河、白浮泉。清河的水,還清嗎?沙河的水,還在嗎?白浮泉又在哪裏?北京最近將人口最高值,限定在2300萬,依據是什麼?——以水定人。中央政治局上個月開個專題會,討論在全民中推進綠色生活方式。

我希望大家不要放棄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不是要求大家做苦行僧。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不要被權力和財富迷失本心。財富和權力,並不必然帶來幸福。

x大前,我曾經和一個縣委書記談天。他説:每天晚上都有二到三桌的應酬,苦不堪言。我認識一個地產商,他説經常晚上到十一多,拖着疲憊的身體上牀休息,忽然接到某個官員的電話,讓他去喝酒,其實是讓他買單,他恨得不能哭。

人的稟賦、志趣和才能,千差萬別。花有千種,人有百樣。並不是每個人都善於控制權力和財富。多少人因為權力和財富而身陷囹圄?你要認清你自己,認清你的才能和志趣,追逐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別人認為你應當幸福的生活。我認識一些權貴,我認為他們並不幸福,只不過陷入權力和財富的羅網,無力自拔。財富不是硬道理,權力不是硬道理,幸福才是硬道理。

半個多月前,我到麗江,在玉龍雪山下,在一個納西人的村莊裏,拜訪一位朋友。他租下一個古木參天的大院子,住在那裏,看閒書,喝普洱。我問他,以前做什麼工作?他説在上海做證券。三十多歲,辭了工作,遠離繁華的都市,到了古城麗江。起初只是想試試換一種活法,後來再也不想回去了。我的朋友野夫,因為某種原因,曾經生活很落魄,而今已是世界著名作家,而他現在也住在大理。

曾子説:“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反省三次,這是聖人做的事,容易失眠,常人做不到,但每隔一年半載,反省下自己,尋回迷失本真。這是必要和可能的。

同學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你們的時代開始了。

未來的幾十年,中國社會的矛盾將會更加尖鋭,你們重任在肩。但無論你們成功還失敗,母校都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們的歸來。

最後贈詩一首,給諸君送行:

薊門橋頭聽雨聲,

陽關唱罷舉離樽。

堂上不聞庭上見,

法律人要仗劍行。

法學院典禮致辭五篇4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和家長們:

大家下午好!

畢業典禮是神聖而美好的時刻,祝福各位同學完成學業,獲得學位,展開人生新的旅程。

你們在法大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從開題、中期考核、預答辯、查重到答辯,就畢業論文的流程而言,已經是法大虐我一千遍。更可以想象,你們和導師還有同學們就論文的往復討論,論文發表時的漫長等待,求職時的焦灼不安。但我相信,此刻你們的心情,一定是法大虐我一千遍,我待法大如初見。還未離開,已經想念。功不唐捐,你們的努力,摶形化影,成就了今天你們頭上的方帽,身上的學位服。你們流光溢彩、志得意滿,走向美好前程。作為教師的我,為你們的青春喝彩。誰的青春不迷惘?但你們的青春沒有虛度。

當你們從法大畢業,成為碩士博士,相比於絕大多數的同齡人,你們已經獲得了更多文化資本。作為法律人,你們的一生都在和法律打交道,但本質上是在和人打交道。法律人的職業比其他職業更多見識到人性的幽暗和複雜。親愛的同學們,幽暗無涯畔,良善映千秋。哲人羅素説,對愛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和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粹但強烈的激情支配了他的一生。這對我們法律人也是極好的可以借鑑的榜樣。

時代的洪流正滾滾而來,二戰以來乃至冷戰結束後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革。就在我演講的同時,美國發表了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演講。更不用説英國脱歐,川普當政,歐洲右翼主義的崛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戰。這一切在在顯示,我們進入了鉅變的時代。我希望你們在法大積累的經驗,獲得的知識讓你們在面對鉅變的時候,保持坦然。我從來不擔心你們的專業能力,因為大家在法大接受了最好的法學訓練。年輕的朋友們,你們很快就走向工作崗位,你們會發現最艱難的問題,不是專業問題,而是道德上的兩難,倫理上的拷問,未泯良知和現實利益的權衡。無論是你們將來是法官、檢察官還是律師,不要忘記入法學之門的初衷。你們千百次的隨波逐流中,也許有一兩次的內心掙扎。當你們內心掙扎的時候,相信黎敏老師所説的思想的志業、意義的追問,焦院長無償贈送的法大密碼能夠讓你們做出正確的選擇,明智的判斷。

和世界體系變革疊加的還有技術變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今天和明天在這裏相遇。我們心懷美好向往,擁抱着大數據時代。對於技術帶來的便利,我們都有直接的感受;對於技術帶來的霸權,我們需要深深警惕。我們的一切行為的蹤跡都在被收集、記錄和存儲。隨着人類社會的變革,社會的財富形態也在改變。數據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商業資源。大數據的賦能之下,國家獲得了上帝之眼,企業形成了壟斷寡頭,而個體成了無隱私的透明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帶來的不僅是生產力的變革,生產關係也因此產生了革命性和顛覆性的變革。算法的統治之下,我們需要更多的算法透明和算法問責。我們要復興人文,高揚人文主義的旗幟;重塑法律,思考算法的法律規制;呼喚倫理,確立底線正義,在這異化的世界中實現心靈的自由和人的解放。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行深思邃的卓越法律人,英雄輩出的九零後。在這鉅變的時代,獨立意志和專業判斷尤其珍貴。在我們這樣一個有二千年皇權帝制傳統的國度,儘管有一百多年法治近代化的努力,七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現代法治根基仍顯不足。如果沒有了公共理性的基礎,沒有了人權價值的尺度,法治的形態必將遁入傳統的法家之治。

就在我們的樓下一層大廳,有一座不太為人注意的紀念館,錢端升先生紀念館。錢先生是我們法大的創建者,我們的校格里鐫刻着他的靈魂與理想。錢先生的一生就是中國近代法治命運的寫照。飲其流者懷其源。錢先生開創,江平校長賡續的只向真理低頭的法大精神必將在諸君的身上發揚光大。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不受人惑,成就健全人格,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也能想象,當你們走向社會,高企的房價、工作的壓力、婚戀的選擇,人心的波詭雲譎,你們都會遇到。但是,

當世界轉身而去的時候,你仍然緊緊地擁抱着自己,因為生命的熱愛。

當權力瀰漫四方的時候,你要高高抬起自己的頭顱,因為法律的尊嚴。

這就是鉅變時代我們法律人的堅守。

親愛的同學們,熱鬧的快意,寂寞的歡愉。但願這些不同的體驗,充溢着你們美好而壯麗的未來歲月。我希望這旅行,永無止息。

親愛的同學們, 祝福你們,遠大前程。

謝謝大家!

法學院典禮致辭五篇5

各位同學,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再以階級鬥爭為綱,不再政治掛帥,而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心全意謀發展。經過35年的努力,今天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績有目共睹。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帶來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迷失方向、缺乏規則的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中華民族精神的流失和價值的錯亂:我們是否變成了只追求物質享受和財富積累,沒有其他更高的價值追求?中國人過去恥於談錢,現在似乎只談錢、貪錢?古人講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今日中國的君子去哪兒了?有人説中華民族的精神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這儘管言過其實,但是國人普遍缺乏理想和價值追求,事事功利化、利益化卻是不爭的事實。正因為民族精神和法治規則的丟失,一個富起來的中國社會才產生那麼多問題:貧富懸殊急劇擴大,社會嚴重商業化,有商業而無經濟,一切能否存在、有無價值的標準就是看它值不值錢、值多少錢。權力肆意尋租,不願意進入法治的籠子接受約束,社會腐化墮落,貪腐漫延無邊,幾乎無孔不入,正在侵蝕國家的肌體。那些飄逸的庸俗、敏感的麻木、勇往無前的後退;一個個乾淨有序的小家庭與外邊大環境的雜亂無章“相映成趣”;那些住着豪宅、開着豪車、缺乏教養、為富不仁的暴發户;那些來自禮儀之邦滿世界撒錢、隨地吐痰、不會排隊、不懂禮讓的遊客;那些喪盡天良、製造帶毒嬰兒奶粉和食品的不良商家;特別是那些極其殘忍的犯罪、沒有底線的暴力以及那些面對邪惡卻明哲保身、眼睜睜看着犯罪發生而不敢拔刀相助,甚至寧可任人宰割也絲毫不奮起鬥爭的冷漠的人們我們的社會怎麼了?有個漁夫與魔鬼的故事,我們是否像那個漁夫一樣不小心把裝有“物慾”這個魔鬼的瓶子的蓋子給打開了,魔鬼跳出來了,才導致今日物慾橫流,人心不古?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文明除了物質進步外,還有比物質進步更重要的追求,那就是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努力通過道德養成、倫理宗教、詩琴書畫、政府規制、立法司法等等只有人類才有的精神建設、靈魂塑造和制度構建,在不斷證明自己不同於一般動物,努力不把自己混同於一般動物。追求物質享受,那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本能,並不能把人與動物區分開來。

我們過去常説,中國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其實今天我們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全社會道德倫理和社會責任意識日益下降以及規則缺失、國家治理體落後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日益被提升、沒有止境的物質慾望與環境資源能源空間極其有限和資源財富分配不合理之間的矛盾。今天中國最缺什麼?我認為最缺兩樣東西,一是缺乏精神支柱;二是缺乏規則法治。

正因為如此,中共x屆三中全會才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定位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再追求GDP掛帥。我們必須在維護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同時,重塑民族精神,促進公平正義,建設法治中國。這是中國面臨的又一重大歷史轉折,是未來30年、50年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和追求。同學們,這就是你們今天走出校園,要肩負的兩大重任。第一,重塑踐行民族精神,建構民族精神家園。第二,促進公平正義,建設法治中國。法治問題已經談了很多,我重點談談民族精神的傳承、重塑和踐行。

今天的大學已經不能壟斷知識和技能,評價大學教育成敗、好壞的標準不僅僅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看你有沒有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大學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靈魂的守護者,是正能量的培育地、傳播地。大學培養的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和技術能手,更重要的是培養國之棟樑、民族脊樑,培養國家的“佈道者”、民族精神的守護者和塑造者。你們在清華學習最大的不同是,在這裏你們可以學到更多的“道”,明白更多的“理”,而非僅僅是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你們即將開始的工作,不是打醬油、敲邊鼓、跑龍套,而是履行這個國家最重要的使命。當此重大歷史轉折之際,清華學子要給國民以信心、以勇氣和力量,要成為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僅帶領民族致富,更重要的是致強,精神上要致強,民族精神不能跨。

對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很多解讀,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國家使命,歷史責任。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果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受過國家最好教育的你們不是一般的匹夫,你們承載着最最重要的國家使命和歷史責任。看到不公不義的現象,你們無權埋三怨四,無權指責別人,因為你們才正是那些應該被埋怨、被指責的人,誰讓你們沒有治理好國家,沒有引導好民眾?

二是團結合作,仁愛天下。都説中國人不團結、不合作。20年前我們籌辦法學院時就暗下決心,中國人一定要改變相互拆台的惡習,一定要相互幫助,互相補台,同愛天下,謀求雙贏。其實我們本來就有四海一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傳統美德。成就大事業者,從來不是單槍匹馬,孤軍奮鬥,都是最善於團結人,最有感召力、親和力、情商超羣的人。

三是正己正人,敬人敬己。古人強調讀書人要先正己,再正人,做正人君子;還要自尊自重,慎獨、慎言、慎行,敬重他人,悲天憫人,堅守氣節,堅守底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如果你暫時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什麼貢獻,最起碼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獨善其身的人,做一個脱離低級趣味、有良心良知的人。

1924年6月2日《清華週刊》發表梁啟超先生談話《清華底成敗與中國底安危》,他説,“往後中國底世界,簡直可説是清華底世界。將來中國弄底好,固然是清華學生底功勞,弄不好也就是清華學生底罪孽。清華與國家有極密切連帶關係。”他還説,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清華的大門不是隨便進的,也不是隨便出的。能否為民眾立德,為民族立志,為社會立信,為天下建法治,為萬世開太平,你們的責任逃避不了。法學院的學子們,勇敢地承擔起你們的國家使命和歷史責任吧:重塑民族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