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京劇介紹【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5W

中國傳統文化京劇介紹【多篇】

京劇的行當 篇一

京劇的行當主要分生、旦、淨、醜四種行當。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馬旦,彩旦(揺旦)。

淨就是花臉,又分正淨(銅錘花臉),副淨(架子花臉),武淨,毛淨。

醜就是丑角,俗稱“三花臉”,又分文丑,武丑,鐵醜。

此外,在古代戲劇中的末角也作為重要角色單獨列出的,其一般作為配角。現代戲劇中已經和生合併,即“鬚生”。

(末指老年男性,現已歸入生行)

京劇的發展歷程 篇二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來自中國南方的四個徽劇班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稱為四大徽班)陸續來到北京。第一個進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黃”聲腔為主的“三慶班”,由於其聲腔及劇目都很豐富,逐漸壓倒了當時盛行於北京的秦腔。許多秦腔班演員轉入徽班,形成徽秦兩腔的融合。隨後,另外三個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來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崑劇逐漸衰落,崑劇演員也多轉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間(1828年前後),湖北演員進京,帶來了漢調(楚調、西皮調),許多漢調藝人,加入徽班,與徽班與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與二黃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此時在京師裏形成的皮黃戲,受到北京語音與腔調的影響,有了“京音”的特色。

後來由於他們經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這種帶有北京特點的皮黃戲叫做“京戲”,也叫“京劇”。後來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北京改名北平,“京劇”改稱為“平劇”。又由於平劇迅速發展,使其藝術水平在中國戲曲中名列前茅,後來在全中國流行,近代學者齊如山甚至認為平劇是中國傳統戲劇的精華,所以平劇也被稱為“國劇”。

京劇曾一度於“”期間遭到嚴重摧殘,當時“”發起人毛澤東打着“破四舊、立四新”的大旗,以剷除舊文化之名對京劇演藝工作者加以迫害,紅衞兵將京劇演藝工作者貼上“反動派”的標籤並將之批鬥(另見電影《霸王別姬》);在毛澤東時代結束後,於“”中倖存下來的京劇演藝工作者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重建了京劇文化。

1950年代,大批國內難民南下香港,並帶着京劇到香港,于占元1960年代在香港開辦京劇班,徒弟有七小福(包括成龍、洪金寶、元華、袁和平等)。至1970年後,京劇班(七小福)解散,並各自發展。

另外在台灣方面,蔣介石主導的國民政府兵敗來台,同時也有很多外省人遷來台灣,並帶來了中國地方文化,其中也包含京劇。而國民政府早年也有計劃在台灣推廣京劇,並定名為“國劇”,但台灣的京劇觀眾絕大多數都是外省人,無法與台灣文化相互融合;後來隨着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與台灣文化的復興,加上老一輩的外省人逐漸凋零,京劇由於失去了忠實觀眾而在台灣開始沒落,但台灣的國家戲劇院和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也有進行京劇的保存、傳承與推廣工作,並經常公開上演。早年台灣電視公司曾在每週播出《台視國劇》、中國電視公司曾在每週播出《國劇大展》,也是以京劇為主要表演形式。

台灣目前主要有四大京劇團:國光劇團(全名為國立國光劇團)、復興劇團(現已改名為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台北新劇團(李寶春主持)、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主持)。 經常固定演出京劇的場地有四個:(木柵)國光劇場、(內湖)復興劇場、(內湖)碧湖劇場、(台泥大樓)台北戲棚,以上四個劇團並每年不定期於國家戲劇院、(台北)中山堂、城市舞台、新舞台等場所進行大型公演。

京劇的藝術形式 篇三

京劇分為“念做唱打”。

念就是具有音樂性的唸白,京劇中的唸白分京白、韻白和蘇白,京白是用北京音,韻白則用湖廣音、中州韻,蘇白使用蘇南地區的方言。

做就是做表和身段。

唱就是行腔。

打是結合民間武術將其舞蹈化的武打動作。

京劇的服裝道具 篇四

臉譜

臉譜是運用色彩和線條構成各種圖案,以象徵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臉譜的根源,不少學者皆歸納為以下兩個來源:

祭舞面具説:源於古代祭典所用面具,像驅逐旱魃的儺舞,使用兇寧的面具來突出惡魔可怕的形象。

樂舞面具説:歷史傳説中北齊的蘭陵王面目秀美,作戰時戴上威猛的面具,以懾服敵人。

後來,由於俳優頭罩面具,在舞台施展動作,究竟不自然,而且無法操縱面部肌肉和眼神的收放來表達現實人物的情緒,於是逐漸放棄面具,於是發展到以臉譜替代面具,提高面部化粧的戲劇功能。

臉譜的作用可歸納成四點:

暗示性格

介紹特點

褒貶善惡

明辨美醜

基→←本可分為六類:紅、白、黑、黃、藍和綠、金和銀。

紅:表示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裏的關羽。

白:表示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兇詐,如:“三國戲”裏的曹操。

黑:表示性格嚴肅,不苟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戲”裏的包拯。

黃:表示兇猛陰險,如典韋。

藍和綠:表示中性,草莽英雄。

金和銀:表示神祕,代表妖神一類。如美猴王和白骨精。

服裝

這些行頭依角色身分和行當來穿着,無時代、地域或季節的限制,一套行頭通常可以在不同的情形下穿着。也就是説,同一套行頭在不同的劇目裏,各表現不同的角色。

根據《辭源》,“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蟒衣本指繡有蟒蛇形的袍衣。後為繡龍形有四爪的衣袍。明代為大臣所穿,清代則為各官員遇典禮時穿用。

道具

京劇的道具十分寫意,比如一隻馬鞭就代表了胯下坐騎,兩面繡着車輪的旗子就可以代表一輛車,而坐車人實際是走着。

Tags:多篇 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