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指南參考一覽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9W

2022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指南參考一覽

填志願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正式填報志願之前,考生及家長一定明確相關問題並做好準備工作,才能讓自己在這場幾百萬人的博弈中取得勝利。

(一)正確估分

在所有科目考試結束後,大家可以去看參考答案。在最短的時間內預估出自己的成績。儘管你看到的答案因為版本不同,可能有差異,但差異不會太大,幾乎可以預算出自己的成績。這個時候,做一定預估,你心理就大概知道自己的情況了。

(二)提前參考往年錄取分數線

預估分數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大面積搜索數據。不要只看最近一兩年的數據,你可以參考最近五年的數據,做分析,預測今年分數的大致走向。這個事情説起來似乎很輕鬆,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情況,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當你從考場走出來的時候,這個工作就應該開始了。

(三)明確各項重要的時間節點

考試結束,接下來還有閲卷、公佈成績、公佈控制分數線、各批次志願填報及錄取結果、徵集志願等很多事情需要關注,這些都關係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家長和考生均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明確各重要事項的時間節點和查詢渠道,做到心中有數,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四)有意向的學校,可以先去參觀

參考一些數據後,確定幾所學校感興趣學校,但無法取捨,實在不知道該報哪一所,這時你可以選擇先去學校參觀。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大學都還沒有放暑假,你可以提前去感受一下,是不是符合你的心理預期。

大學聯考填報志願這件事,是對成績的最後一次峯迴路轉。你周圍可能有很多學姐學長,他們經歷過志願填報,但是每個人告訴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尤其是不同的學科,你獲得的反饋不同。為此,我們可以聽學姐學長的建議,更多地還應該是理性分析,用數據來支持你的分析和判斷。當然,在分析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自己的興趣、家人的想法等。

(五)找對工具用對方法

志願填報本身是一項系統性的大工程,信息量大而複雜,準備時間短,更加需要考生和家長用對方法,找對工具,解決志願填報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做出準確的志願選擇。

一是蒐集目標院校資料,瞭解招生政策,熟悉有關規定,熟讀目標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學校向社會公佈有關信息的主要載體,是其開展招生工作、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需要重點了解其辦學性質(公辦還是民辦)、辦學地點、錄取模式(專業級差、分數清、專業清)、身體限制等內容。

二是查詢目標有關院校、專業近幾年在各批錄取分數和錄取考生的位次情況。院校歷年錄取分數(或線上分數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院校錄取的難易程度,提前瞭解目標院校歷年錄取情況對考生填報志願有極大的指導作用。考生們可以通過查詢院校官網、當年《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指南》、查詢瞭解相關信息。

(六)熟悉文件瞭解專業

當地招生規定、院校情況及錄取規則等,是考生填報志願的主要參考依據。因此,作為考生,熟悉瞭解這些規定以及省高招辦組織編髮的一些相關資料,是大學聯考生們在填報志願前的必備準備工作。

熟悉完規定後,就要對自己所傾向選擇的專業、院校,做個詳細的瞭解。

一是瞭解院校各學科的具體情況,是否為本校重點學科,師資力量及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二是清楚去年在本省的招生院校各專業的計劃數,近幾年各專業在本省招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三是瞭解目前各專業的就業情況,同時對未來各專業就業形勢有所瞭解;

四是相關專業對身體健康狀況的特殊要求,考生要合理規避限報專業,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五是明確自己的強項科目和稍弱的科目,考慮相關科目成績;

六是專業收費情況。

(七)綜合考慮慎重填報

在做好上述準備後,就該填報志願了。在填報過程中,要結合之前的準備工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首先要選好第一志願院校,不管哪個批次的第一志願院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是注意其他志願院校,在第一志願院校沒有錄取時,其他志願院校就非常重要了;

再次是積極慎重填好服從調劑欄,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最後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即家庭狀況、自身情況、經濟條件、不同地區院校錄取分數的高低,對區域進行選擇等。

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指南

1.第一志願很關鍵

許多考生及家長情結很重,一心想進。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最關鍵、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報志願尤其是第一志願能否拋檔、能否錄取。因為重點的第一志願錄取率一般都在,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險搏高,不留餘地,就會導致風險很大。如果將所選擇的學校適當下降一個檔次,還可將所選擇的專業適當上升一個檔次。

2.瞭解大學的真實情況

全面瞭解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如學校的辦學歷史、發展過程,是屬於本科一批還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屬於"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學校的強勢學科、特色專業有哪些,是否有重點學科,師資力量如何,總體就業率怎樣,保送研究生或考研錄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況怎樣,等等。

3.尋找適合自己的大學

要考慮兩點:第一個是由考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大學聯考考分情況、思想品德情況、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經濟情況、其他情況等組成的自身競爭實力。

關於“位次”概念的具體表現為:

1.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績和考生人數綜合後的綜合排序;

2.大學聯考分數的考生“位次”為第一;

3.相同分數的考生名次相同,位次不同;

4.位次主要適用於各省參加全國普通大學聯考的所有考生按科類(如理工類、文史類)進行排序;

5.保送生、自主招生和藝術類、體育類招生等類別不適合用位次方法進行參考。

6.在做參考的時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為主。

7.文史類考生按照文科“位次”進行排序,理工類考生按照理科“位次”進行排序。

我們大概瞭解大學聯考位次的概念,那大學聯考位次怎麼查詢呢? 首先就拿各省的大學聯考位次查詢方式來説,因為大學聯考位次是為了幫助考生正確的進行志願填報,因此在大學聯考成績公佈的這幾天,各省教育考試院會集中公佈一個叫做“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去個省教育考試院查看這個表格就可以確定自己的位次了,大學聯考一分一段表是確定大學聯考學生位次的關鍵性文件。

學校每年錄取的位次有一定的規律就是幾乎不變。報考時合理利用這一規律,可以幫助我們迅速鎖定理想院校。由於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實行平行志願錄取即執行“分數優先、遵從志願”的原則,所以位次法被很多人重視並應用。大學在每個省份的招生位次是一個大概的區間,填報志願時,一定要明確高校在本省市錄取的位次區間。

1、知道自己的位次以後,再查閲往年的“一分一段統計表”就可以知道往年和自己相同位次的考生是什麼成績,然後再查閲往年錄取數據,可以知道往年和自己相同位次的考生都錄取到什麼院校的什麼專業。

2、將往年院校(專業)的錄取分數按往年的“一分一段統計表”轉化為位次,與自己的位次比較。

“位次法”選大學理論上是適用於每一位考生的,但是,招生錄取時最主要的依據始終是考生的排名,因此,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尤其是高分段考生,應注重採用“位次法”。即考生今年的成績在全市排多少位,對比往年某所學校在我市錄取的位次,看自己的名次是否能達到。

從全國範圍來看,考生總人數比較少並且教育資源豐富的地區,比如北京和天津,家長和考生可以着重運用一下“位次擇校法”。這些地區地區重點大學的錄取率較高,位次的參考意義更大。從各省市區來看,高分段考生運用“位次擇校法”的價值更大,分數越低,參考價值越小。考生在填報的時候要注意:

1、少衝多保。

通常情況下,填報平行志願講究拉開梯度,分為衝、穩、保、墊四個層次,但今年的情況,建議考生少衝多保,減少“衝一衝”的高校,多填幾所穩妥院校,同時注意墊底高校。

2、不要扎堆報市內高校。

取消三本,專科合併,二本線和專科線相對會走低,同時原本的三本線可能會走高,因此,考生不要扎堆填報市內院校,可考慮一些省外的二本或三本院校。

3、注意區分二三本院校。

二三本合併,實行統一劃線,考生要注意分清二三本的區別,以免“高分低就”。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區分:一是名稱,二本一般叫“_大學”,三本通常叫“_學院”;二是學費,二本相對稍少一些,三本院校學費相對更高;三是二本大多數是“公辦範疇”的,三本主要是公辦民助範疇。

4、注意看招生章程。

這是每一位考生都應該注意的問題,高校的錄取規則、特殊要求、招生計劃等都在《招生章程中》作了明確説明,考生家長一定要仔細閲讀,避免因成績之外的因素而退檔。

誤區一:不重視所填大學招生簡章內容,只知其名稱。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招生簡章內容的全面瞭解。每一年填寫志願過程中都會出現“只清楚自己要報考的學校,卻不瞭解學校招生具體要求”的一類考生。他們在填寫志願時就走入了只知學校名稱,其他全然不知的誤區。

誤區二:形成跟風趨勢,認為熱門專業就是的選擇,沒有主見性。很多考生在填寫志願時,都會形成跟風思想。既然人人都説這個專業好,那我就選擇這個專業,心裏認定這專業就是的。這時候就已經忘了自己的實際分數以及各方面條件是否符合的前提了。這樣的盲目跟從,沒有主見的選擇,可能造成最終的落榜。

誤區三:家長的話就是選擇,忽略了主觀意願。大學聯考志願填報,常常可以看到的現象就是家長包辦,家長認為這個專業好,你就一定要聽他的話,而自己面對這種情形沒有任何反駁。在志願選擇的問題上,家長過度干涉,只會讓孩子更加茫然,如果沒有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選擇了一個毫無興趣的專業,就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因為那代表了你大學四年都是在不樂意及學不好的心境中度過。

大學聯考學習方法技巧

1.轉變認識

高中階段學習的內容較多,知識範疇擴大,要求也提高了許多。對於許多高中生,經常這科上去了,那科又下來了,某次考試有科不及格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轉變認識,首先,要對此有客觀的認識,要認識到問題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既然是正常的就不要着急﹑煩躁,但一定要用積極的思想研究問題,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要用積極的行動解決問題。其次,要在改進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影響學習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觀原因外,學生是否從自身實際出發選用學習方法等都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的同學也想改進方法,但總是感到時間不夠,不捨得將寶貴的時間用在學習和改進學習方法上。而統統將時間投入到具體科目的學習上,殊不知這正是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這裏介紹的良性循環學習法對高三年級的同學是一種簡便易行﹑立竿見影的複習方法。再次,在掌握了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有一套可行的複習計劃。剩下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這樣的形勢下,只有從戰略的高度來制訂計劃﹑多上求學網,處理問題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確戰略

明確戰略就是從全局的角度來制訂複習計劃。從全部考試科目來看問題,而不是就一科論一科地看問題。戰略高度就是每次考試結束後試卷發下來時,將各科存在的問題放在一起分成三類,對每一類問題制訂出不同的策略。分類方法是:

第一類問題是會的卻做錯了的題。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心知肚明是很有把握的題,卻沒做對;還有明明會又非常簡單的題,卻是落筆就錯;確實會,答案就在嘴邊盤旋,卻在考場上怎麼也回憶不起來了。有時一走出考場立即就想起來了;有時試卷發下來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當時在考場上怎麼會做成這個樣子等等。這類問題是低級錯誤。出現這類問題是考試後最後悔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經常在求學網上練習。

第二類問題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就是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後來又改對了,或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的等等。這類問題是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的不夠自如的問題。

第三類問題是不會的題。由於不會,因而答錯了或蒙的。這是沒記住﹑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策略安排是:消滅第一類問題;攻克第二類問題;暫放第三類問題。有些同學對待三類問題的策略與此不同,方法有別,有人重點攻第三類問題;輕視第二類問題;忽略第一類問題。這套方案對於個別同學可能有效果,但對於絕大多數同學收效甚微,經常是事倍功半,不可取。還有一些同學是按科目找問題來解決問題。按科目找問題沒錯,重要的是將各科的問題集中到一起分類。就差這一步,效果就相去甚遠。將問題分好類後,首先要消滅第一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