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推薦6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囫圇吞棗的反義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囫圇吞棗的反義詞》相關的範文。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推薦6篇)

篇一:囫圇吞棗反義詞

中文發音: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

囫圇吞棗的詞語解釋:囫圇:指整個兒的東西。[1]把棗整個嚥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籠統地接受,不加分析、甄別,不求甚解。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融會貫通、細嚼慢嚥

篇二:囫圇吞棗反義詞

1、讀書要有收穫,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2、我們囫圇吞棗地吃了幾口就出門了。

3、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4、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並理解其所以然。

5、在填鴨式的説教下,學生們囫圇吞棗地學習,根本得不到有用的知識。

6、我看書總是囫圇吞棗的,當伯父問我時,我就張冠李戴地亂説一氣。

7、我們要認真讀書,不能囫圇吞棗。

8、不管學習什麼知識都要仔細琢磨,深刻領會,千萬不能囫圇吞棗只學皮毛。

9、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10、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11、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12、我們在學習新的課文時,一定要仔細閲讀,而不能囫圇吞棗。

13、學習知識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圇吞棗。

篇三:囫圇吞棗反義詞

融會貫通:他深入鑽研,終於達到了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地步。

細嚼慢嚥:吃東西的時候不能狼吞虎嚥,要細嚼慢嚥。

篇四:囫圇吞棗的反義詞

1、爺爺也不要求這些,因為他本來就講不明白那些詩,只能讓我囫圇吞棗。

2、在學習前人的東西時,取囫圇吞棗的方法,不能消化並理解其所以然。

3、讀書要有收穫,千萬不能一目十行、囫圇吞棗。

4、倘使囫圇吞棗,似乎沒有多大用處。

5、我們要借鑑古人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切不可囫圇吞棗,應該厚積薄發,如老馬識途一般循序漸進。

6、那種只有一個籠統説法的囫圇吞棗式的教科書,只能使學生“食而不化”,難以理解。

7、學習要靠平時的積累,別到了臨時才囫圇吞棗的抱佛腳,這是不可取的'。

8、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説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9、她餓極了,囫圇吞棗地吃下丈夫做的食物。

10、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11、一飯一粟,來處不易,一本好書的產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們豈可草草讀過,不説對不住作者,就對自己的本身説,也不應囫圇吞棗一般地來讀書。

12、但是,人們來不及鑑別、吸收和消化,只能採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圇吞棗的辦法,良莠不分,拾起來便用。

13、無亂學習什麼知識都要仔細琢磨,深刻領會,千萬不能囫圇吞棗只學皮毛。

14、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讀到內涵,讀到中心才能讀好。

15、水子回到家,將布克寫給自己的信囫圇吞棗地看了。

16、不懂得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圇吞棗。

17、如果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讓學生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即使在學生的頭腦裏填塞了一大堆知識,也不可能增進他們的思考力。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時候一目十行,隨便瀏覽的話無異於囫圇吞棗,是沒有效果的。

篇五:囫圇吞棗的反義詞

融會貫通: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融會貫通

細嚼慢嚥:

本指慢慢地吃東西。引申慢慢去體味。細嚼慢嚥

尋根究底: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問一件事的原由。尋根究底

含英咀華: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裏指精華。比喻讀含英咀華

窮原竟委:

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窮原竟委

【詞目】囫圇吞棗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出處】宋代的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説個本末精初無二致,正是鶻侖(囫圇)吞棗。”

【解釋】不多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細,籠統的接受。。囫圇:整個兒。

【用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讀書不認真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同韻詞】闔門卻掃、兔子不吃窩邊草、針頭線腦

成語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老先生,身邊教了很多學生。一天課餘時間,學生們拿出新鮮的梨子

和大棗吃了起來。這時,先生家裏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個醫生。他看到學生們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棗,就勸他們説:“雖然梨子有益於牙齒,但吃多了卻會傷脾;大棗是有益於脾,可是吃多了就會損壞牙齒。”聽了這位客人的話,一個愚鈍的學生想了很久才説:“那我吃梨的時候光嚼不嚥下去,這樣就不能傷我的脾了;吃棗就整個兒吞下去而不嚼,也就傷不了我的牙齒了。”客人説:“唉,真沒辦法,你整個兒一個囫圇吞棗呀!”

篇六:囫圇吞棗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囫圇吞棗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中文】:囫圇吞棗

【讀音】:hú lún tūn zǎo

【正音】:棗;不能讀成“zhǎo”。

【辨形】:囫;不能寫成“忽”。

【囫圇吞棗的意思】:囫圇:整個兒。把整個棗子吞嚥下去。比喻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接受,不求理解消化。

【出處】:元·楊景賢《西遊記》第四本第一三出:“我見你須臾下禮有蹊蹺,我這裏囫圇吞個棗不知酸淡。”

【近義詞】:生吞活剝、食而不化、不求甚解

【反義詞】:含英咀華、條分縷析、融會貫通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囫圇吞棗造句】

1、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雖看不知精神。——民諺

2、藝術從來都是見微知著地考量,而不是囫圇吞棗地陳述。

3、生命只有一次,寧可陣痛而清醒地活着,切勿在囫圇吞棗之間吞食幻想。

4、如果你對快樂囫圇吞棗,卻對痛苦反覆咀嚼,那生命又有什麼樂趣呢。

5、談戀愛的感覺就像是吃一塊椰絲蛋糕,細細品味只不過是自早麻煩,可囫圇吞棗卻又失其本味。

6、學習文學而懶於記誦是不成的,特別是詩。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7、你若喜歡上一本書了,不妨多讀:第一遍可囫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讀,常又會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8、只有分析地閲讀,才能學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只有綜合地閲讀,才能學得完整系統,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9、希望你是一個熱愛思考的人,熱愛生活的人。不要給了你一碗好雞湯,你卻沒有消化的能力,豬八戒吃人生果,囫圇吞棗還説沒味道。

10、學習哲學的主要目的.不是去尋找你所喜歡的觀點並囫圇吞棗地接受,然後為它辯護,而是培養一種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學會反思

11、囫圇吞棗最簡單,沒有消化吸收過程,進出一個樣。鸚鵡學舌也很簡單,不必有任何創新。照貓畫虎也不難,邯鄲學步知道模仿就可以了。唯有創新最艱難

12、不論任何事都毫不懷疑地囫圇吞棗,肯定會吃苦頭。必須無時無刻心存懷疑,不要站在任何一方。最重要的是,對任何意見都要同等地懷疑。

13、生活好比一本書,你要用一輩子去讀,有的人讀這本書讀的囫圇吞棗,有的人讀得如痴如醉。讀到最後你會發現,前者好像一陣微風,輕輕地來到這着世界,後又輕輕地離開,沒留下一絲痕跡。後者好比一朵花,雖然只是一剎花火,但在這個世界他起碼留下了自己的芳香

14、學習一定不能囫圇吞棗,一定要細細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