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詩經·靜女(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3W

詩經·靜女(多篇)

參考答案 篇一

1、B

2、C

3、全詩採用側面描寫手法。首先用“搔首踟躕”的動作襯托人物,接下去以“物”襯人,又句句滲透抒發主人公美的感受,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審美空間。

4、詩歌通過由靜女而彤管,由荑而靜女之美的描寫,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刻畫出兩個生動活潑的人物:男青年對戀情的熱烈而純樸,女青年的美麗活潑多情。從而表現出對美好純潔戀情的讚美。

譯文 篇二

姑娘温柔又靜雅,約我城角去幽會。有意隱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撓頭。

姑娘漂亮又靜雅,送我一束紅管草。紅管草色光燦燦,更愛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藥,勺藥美麗又奇異。不是勺藥本身美,寶貴只因美人贈。

閲讀答案 篇三

1、下面對此詩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此詩以第一人稱“我”——男青年寫與戀人約會的情景。

B、全詩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寫心理,第二章重在寫場景

C、第一章寫青年之約,第二章寫青年之戀,第三章寫青年之誠。

D、作者由靜女而彤管,由荑而靜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表現了男女青年熱烈而淳樸的戀情。

2、下列譯文有誤的一句是()

A、靜女其姝——嫻靜的少女真美麗。

B、俟我於城隅——在城的角樓等待我。

C、愛而不見——她那般可愛,怎不讓我瞧見。

D、搔首踟躕——我撓着頭,四下徘徊。

3、《邶風·靜女》中的人物,不見其人,不聞其聲,但能給人以美感,是什麼原因?

4、請簡要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譯文 篇四

文雅的姑娘真美麗,約好在城邊的角落裏等我。卻故意躲藏起來,惹我撓頭又徘徊。美麗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紅紅的發出閃閃的亮光,喜愛你的美麗。從郊外採來茅荑相贈送,確實又美麗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愛意。

靜女 篇五

先秦:佚名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出處 篇六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定,現存詩305篇。《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它最初稱為《詩》,《詩三百》,《三百篇》,這些詩被編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做“國風”,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謠,是《詩經》的精華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民謠,內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多為貴族統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到西漢被尊稱為儒家經典之後,才有《詩經》之稱。

特點:多以四言為主;多數隔句用韻;普遍運用“賦”“比”“興”;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唱、反覆詠唱的特點。

參考答案: 篇七

(1)等待;贈給

(2)“搔首踟躕”四字,把“我”的焦灼、緊張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現了出來,表達了“我”對“靜女”的愛慕和思念之深。

(3)“彤管有煒,説懌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託物抒情,表面上是喜愛“彤管”,其實是藉此來表達他對姑娘的喜愛之情。

(4)都表現了真摯、純潔的愛情。

註釋 篇八

邶:(bèi)周朝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湯陰東南。

靜:嫻雅安詳。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愛而不見:愛,通"薆"(ài),隱藏;見,出現。

踟躕:(chíchú)徘徊不定。

孌:(luán)美好。

貽:(yí)贈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杆身漆朱的筆;一説指樂器,一説指紅色管狀的初生之物。

有煒:形容紅潤美麗;“有”為形容詞的詞頭,不是“有無”的“有”。

説懌:説,通“悦”;懌,喜愛。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歸:通“饋”,贈。

荑:(tí)本義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為草木嫩芽。象徵婚媾。

洵:實在,誠然。

匪:通“非”。意為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