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傳説【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傳説【新版多篇】

二月二龍抬頭民間習俗 篇一

一、剃頭

從生理上來説,因為很多人信奉“正月不剃頭”的説法,導致到二月的時候頭髮已經很長了,為了必要的衞生清潔也該去剃頭理髮。除卻客觀的因素,主觀上自然是為了圖個吉利,畢竟這一天是“龍抬頭”之日,很多地方將這一天定為剃頭日。

通過理髮來與“龍抬頭”相襯,寓意着也能給自己“抬抬頭”,保佑在這一年順順利利。那麼,為什麼與龍相襯就能順利呢?因為在我國古代是農業社會,龍行“布雨”之責。一年能否風調雨順、河清海晏和莊稼大豐收,全看龍王爺給不給面子。

因此,對於龍大部分人都是飽含着是崇敬之情,在二月二這一天,通過與龍做相似的動作來博得龍王的好感獲得好運。雖然這個説法純粹是封建迷信,所求也不過心理安慰與寄託但也同樣重要。試想若是心靈無處安放,整個人就會顯得很空虛,所以也不要小瞧了民間這些傳統習俗,它們是在無形之中增加人的精神力量。

二、不做針線活

古人認為,鬼神與凡間的世界相通,故而會在特定的日子降臨凡間。因此,若是凡人行事不小心觸怒鬼神,便會招來災禍。二月二這一天是龍神降臨凡間的日子,此時若是做針線活便會被龍神視為不敬,在許多農村都説針線會扎瞎龍眼,破壞自己一年的氣運。除此之外,也有地方在這一天不洗衣服,因為擔心洗衣服時洗壞龍皮。

三、春遊踏青

二月二春遊踏青相傳起於唐代,彼時長安之人為了豐富業餘生活會在二月二這一天約好夥伴一同出去踏青。在他們看來,在春天來臨之際野外空氣清新,多走走看看可以陶冶情操,放鬆身心,為接下來新一年辛苦勞作做好準備。

這個習俗保留到了現在,在各個學校中也會有春遊的這一個項目,無形之中將傳統習俗傳承至今。“學子春遊”更是有一番説法,寓意為來年學業開個好頭,輕輕鬆鬆完成學業,實現人生理想。

四、吃龍食

二月二作為龍神降臨之日,人們在這一天的飲食上會有很多講究,最為普遍的便是所有飲食都以龍為名。比如一些地方會在二月二之前蒸好春餅,吃春餅名為“吃龍鱗”,吃麪條名為“吃龍鬚”,吃餛飩名為“吃龍眼”,吃餃子名為“吃龍耳”;若將麪條和混沌一塊煮,又被稱之為“龍拿珠”,吃葱花捲餅又叫“吃龍皮”。

總而言之,要把龍身上的東西都放到自己身上,以此行龍運,都代表着人們祈福的願望,希望新的一年龍運加身、事業昌隆、順順利利。

五、祭祖拜神

“祭祖拜神”在古代的重大節日中是必不可少的活動,人們相信只要自己足夠真誠,先祖和神明便會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

六、孩童開筆禮

二月九年級是文昌帝君的誕辰之日,所以在二月八年級這一天要進行“開筆禮”,可能這個習俗在現代少有人知曉。在古代社會中,讀書人在讀書之前需要行四禮,其中“開筆”又稱之為四禮之首,表明將要正式開始學習。用習俗的形式將讀書賦有一種隆重的儀式感,讓自己更加認真地對待這件事。

二月二龍抬頭祝福語 篇二

二月二龍抬頭,鴻運當頭好兆頭,祝你:工作有幹頭,做事有勁頭,目標有準頭,經營有賺頭,未來有想頭,日子有奔頭!

二月二龍抬頭,龍神駕臨幸運舟,祥瑞之氣跟你走,風調雨順慶豐收,好事成雙有緣由,快樂加倍無煩愁,願你好運綿綿無盡頭!

二月二龍抬頭,眼睛放光,看見前途;龍鬚飄逸,觸到幸福;犄角堅挺,指引明路;聲音遠播,吼出威武。願您吉祥如意!

二月八年級春龍節,好事成雙不停歇。祝你愛情雙飛,福祿雙至,名利雙收,智勇雙全,才貌雙絕,快樂成雙成對,幸福雙雙而至!

龍頭抬一抬,好運跟着來,日子麻溜溜,快樂開笑口,財源似水流。二月八年級到,祝福送朋友,幸福藏心頭,萬事不用愁。

二月二龍抬頭,我來送你三抬頭:一抬頭,金錢事業雙豐收;二抬頭,親情友情暖心頭;三抬頭,愛情甜蜜共攜手。節日快樂!

二月二龍抬頭,我來送你三抬頭:一抬頭,金錢事業雙豐收;二抬頭,愛情甜蜜共攜手;三抬頭,朋友祝福天天有。友情提醒,沒事你就多抬抬頭!

龍抬頭,人抬頭!求加薪!求紅包!求好運!求健康!求升官!求發財!求幸福!求什麼,轉發什麼!總有一條短信,能轉到那個人那裏,幫你實現它!

二月二龍抬頭,祝你幸福快樂沒有頭,萬般好事找上頭,天天好事不斷頭,鈔票財寶砸到頭,親情友情暖心頭,團團圓圓到白頭。

二月二來龍抬頭,人羣攢動街上走;舞龍舞獅熱非凡,吉利開心雙豐收;龍抬頭來雨兒下,萬物復甦潤心田;作物豐收人們樂,其樂融融好一年!

二月二,龍抬頭,抬走煩惱與憂愁;二月二,龍抬頭,抬來幸福與滿足;二月二,龍抬頭,抬走苦悶與波折;二月二,龍抬頭,抬來吉祥與好運。祝你快樂!

二月二,龍抬頭,好運來,幸福伴;福來到,平安隨,健康至,快樂久;事業順,工作好,生活甜,如意顯;愛情美,良緣結,共攜手,到白頭。祝快樂無憂!

二月二,龍抬頭,短信祝你好兆頭:抬走煩惱與憂愁,讓你生活無擔憂;抬來幸福與滿足,讓你生活美滋滋。二月二日龍抬頭,祝你生活順利,開心有盼頭!

二月二,龍抬頭,短信送來好兆頭;祝福傳,問候送,惦記關懷不會走;事業順,如意顯,財源滾滾無盡頭;愛情甜,結良緣,倖幸福福到白頭!好運不到頭!

二月二,龍抬頭,祝福送上好兆頭,祝你:未來有奔頭,工作有幹頭,做事有勁頭,生活有拼頭,努力有準頭。二月二龍抬頭,祝你美好生活始開頭!

二月二,龍抬頭,黴運溜走好運留;二月二,剃光頭,剃出煩惱沒憂愁;二月二,祝福有,收到短信好兆頭。美好生活今開頭,鈔票好運攥在手!

二月二里龍抬頭,俺的祝福有看頭;美好日子今開頭,幸福日子有盼頭;快樂奔跑在前頭,好運握在你手頭;煩惱掉在你後頭,開心住進你心頭。

二月二龍抬頭,幸福快樂沒有頭,今年好事不斷頭,萬般好運找上頭,小心鈔票砸到頭,友情親情暖心頭,閤家團圓到白頭!

心情總是煩躁,因為沒有你味道。開口總是亂叫,因為沒有你關照。二月二已到,還不快來我這裏報道,二月二龍抬頭,你快樂。

二月二龍抬頭起源 篇三

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八年級“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八年級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八年級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説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八年級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着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説法。

在北京民間,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説“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着蠟燭,照着房樑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就連小孩剃頭也叫“剃龍頭”。

唐朝人已把二月八年級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説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宋代宮廷在這一天也有專門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八年級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這一活動既是“嚐鮮兒”,又有娛樂,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不過,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並沒有和“龍抬頭”聯繫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麪條,稱為“龍鬚麪”;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元朝以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便多了起來。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説:“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麪者謂之龍鬚麪。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這時不僅吃餅吃麪條,婦女還不能操做針線活,怕傷害了龍的眼睛。《遼中縣誌》記載民國時當地二月二的民俗説:“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晨起以竿敲樑,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農家鹹以粗米麪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於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抬頭之意雲。”這是遼寧地區的民俗,清晨要用長竿敲擊房樑,把龍喚醒。同時也製作一些麪食吃。

除了吃麪食外,還有引水入宅的活動。清人《宛署雜民》説:“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這種活動是在節日清晨,人們把草木灰、穀糠等自河邊、井邊一路撒來,直到家中的水缸邊,以求風調雨順。僅僅有降雨還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讓雨降在自家的田地裏,方才如願。這正是小農經濟意識的反映。有的地方還有耍龍燈的活動,也是求雨之意。講求在這一天剃頭,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明清以來,在二月二還增添了“薰蟲”、“炒豆”的活動。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説:“二月二日曰龍抬頭……薰牀炕,曰薰蟲,為引龍蟲不出也。”清康熙時的《大興縣誌》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薰蟲。”

龍頭節的由來 篇四

龍抬頭節又稱春龍節、春花節,鄭州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民間傳説在唐朝武則天當政時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罰三年無雨,人間河干溝竭,樹枯苗死,人們難以過活。司管天河的龍王心中不忍,在陰曆二月八年級這天私自給人間降雨,因而受到責罰。人們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獻龍王,報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龍王繼續為人間降雨。以後二月二祭龍王,相沿下來成為節日。

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其實龍抬頭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經過冬眠,百蟲開甦醒,經過了立春、雨水、驚蟄等節氣,我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進入雨季,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不過在古時,“龍”在人們心中佔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也是風雨的主宰,所以人們都普遍認為這是“龍”的功勞。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傳説 篇五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説,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説。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説。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説故事

民間傳説在唐朝武則天當政時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罰三年無雨,人間河干溝竭,樹枯苗死,人們難以過活。司管天河的龍王心中不忍,在陰曆二月八年級這天私自給人間降雨,因而受到責罰。人們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獻龍王,報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龍王繼續為人間降雨。以後二月二祭龍王,相沿下來成為節日。

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習俗

在春龍節這一天,我國古代民間都要焚香設供祭祀龍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麪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籤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食“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牀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牀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九年級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傳説 篇六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民間關於龍的傳説舉不勝舉,因而被尊崇的神龍們便多了幾分神祕,顯得威嚴不可侵犯。因此,民間也就多出了很多禁忌。在民間有正月裏不理髮的習俗,人們總是續着舊年的頭髮,待到二月二這天,趁龍抬頭之時,剃個龍頭,討個吉利。那麼在二月二,龍真的會抬頭嗎?

根據天體運行規律,二月二這天“龍”真的會抬頭。原來,由於地球公轉,在南中天附近的二十八宿之東方青龍,冬季時隱匿在天空中,到農曆二月左右,“龍角”便會重新出現在地平線上。與此同時,世間正值春回大地,天氣開始轉暖。古代的天文器材雖比不了今天,但善於發現總結的`勞動人民卻從這一規律中推算出了時令,以便安排生產。早在唐朝,人們就有在二月二這天祭春龍的習俗。

農曆二月八年級處在驚蟄前後,嚴冬過去,大地開始解凍,很多冬眠蟄伏的動物都甦醒過來,農民也開始在這個時候準備新一年的耕種。因而,古人又把二月八年級叫做“上二日”,也稱“春耕節”。

所謂的驚蟄,就是人們通常神化了的“龍”。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這樣記載道:“二月二日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牀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説的就是在這一天的景象,人們通常會吃麪條、炸油糕、爆米花,意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或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便點燈、燒香、上供,以這樣隆重的方式,請“龍”寄願,期待這一年會風調雨順。

龍抬頭的習俗 篇七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可。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説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麪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説,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説,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説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説:“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鍋裏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裏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地方風俗:滕州 青島 臨沂地區吃棋子和炒豆,象徵着“金豆開花”。

炒玉米:傳説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説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八年級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剃龍頭:指二月八年級理髮,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開筆寫字:農曆二月九年級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為孩子正衣冠、點硃砂啟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願孩子長大斷文識字。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啟蒙教育形式。

為什麼龍抬頭吃餃子 篇八

我國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二月二這天老百姓吃的東西都要加一個龍字,比如麪條是龍鬚,餃子是龍耳,炸糕是龍膽,除了這些“龍身上的吃食”,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等等。餃子有的形就像是元寶,有的形就像是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龍抬頭的傳説 篇九

1、豬頭肉

豬頭肉象徵着“龍頭”的意思,在二月二這天,不管家裏有沒有錢一般都會去買一些豬頭肉來吃,不過我們家都是自己家留的豬頭,因為過年會殺一頭過年豬來過年,而豬的豬頭正好留着二月二這天煮了涼拌來吃。寓意着新的一年裏,從頭開始,順心順意。

2、餃子

餃子象徵着“龍耳”,因為餃子的的形狀和龍的耳朵比較像,所以故稱為“龍耳”,而且餃子歷來的寓意都是比較吉祥的,如包了肉和菜的餃子有寓意“有財”的意思,有財源滾滾的意思,所以一直以只要有重要的節日,都要一家人包一頓餃子來慶祝。

3、元宵

在四川,元宵象徵着“龍眼”,因為元宵的形狀如眼睛一樣圓潤有光澤,像龍的眼睛一樣。且元宵有代表團團圓圓的意思,也算是討個好的彩頭,這一天大人都會讓小孩子多吃幾個,希望小孩吃完像龍眼一樣,眼裏有光,有內涵。

4、麪條

麪條象徵着“龍鬚”,二月二這天的主食除了餃子元宵,還有面條,而且越細越好,如“龍鬚麪”,龍鬚麪一般在廣州地區盛行,麪條細如銀絲,過水即軟且不易斷,這一天吃一份龍鬚麪也算是寓意“順順利利,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5、雞蛋

雞蛋象徵着“龍蛋”,在我們老家,龍抬頭這一天都會煮一個雞蛋,家裏大人小孩都要吃,因為蛋的形狀都相似,所以雞蛋在這一天叫“龍蛋”,寓意着家人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6、春餅

春餅又稱“龍鱗”,是北方的一種薄餅,一般在“立春”那一天會做了吃,不過在龍抬頭這天同樣也吃,因為餅外皮薄如麟,故稱之為“龍鱗”,這一天也叫“吃龍鱗”,家常做法就是把餅烙好,裏面可以炒一些韭菜豆芽,肉以及蔬菜等食材包着吃,寓意着五穀豐登,象徵着富裕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