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月八年級龍抬頭的習俗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4W

二月八年級龍抬頭的習俗精品多篇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哪些 篇一

一、最吉祥的習俗剃龍頭

“二月二”的説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説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__:“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這一習俗的形成還有另一個原因,舊俗正月是不能剃頭理髮的,傳説如果剃頭,就會死舅舅。因為有這樣的禁忌,民間一直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後才開始剃頭,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們習慣趕在春節前做個新發型,到了二月二,一個多月過去了,頭髮長了不少,也是時候理髮了。

二、最正經的習俗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着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三、引龍

引龍,又稱“引錢龍”、“引龍填倉”,從前流行比較普遍,現在多已被打灰囤之類代替。一般人們是把灰從大門外蜿蜒撒入廚房,然後圍水缸一週,謂之龍,也有用糠撒到井,再用灰由井撒入室的。引龍的目的,一説是增加財富,故謂引錢龍;一説是龍抬頭後,各種害蟲就不敢出來。

四、最技術的習俗打灰囤

打囤,又稱“打灰囤”、“圍倉”,就是用草木灰在場院和庭院裏撒成若干倉廩狀的圖案。打囤要在二月二早晨,一般由當家人來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木棒輕敲其邊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的灰線,邊打邊走,圍一圓圈,名為囤或倉,中間再放上少許五穀雜糧即成。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哪些 篇二

龍抬頭是我國傳統節日,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祕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龍抬頭也自然成為民間百姓非常重視的節日了。那麼你瞭解龍抬頭都有哪些習俗嗎?詳情如下:

1、二龍抬頭習俗:金豆開花

春節過後農村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要對種子發芽率進行鑑定。那時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裏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的種子不會炸裂,農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時還有關於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説,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民間於是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於是,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2、二龍抬頭習俗: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麪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葱餅叫做“撕龍皮”。農曆二月八年級還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二月二龍抬頭,自然要吃點和龍有關的傳統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

3、二龍抬頭習俗:芥菜飯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温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説法。同時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因為芥菜味苦,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過完了,大家過好吃苦耐勞的準備,為新的一年奮鬥的用意。

4、二龍抬頭習俗: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二月二習俗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5、二龍抬頭習俗: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樑,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6、二龍抬頭習俗: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裏或灣裏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7、二龍抬頭習俗:圍糧倉

農曆二月八年級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牀,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二月二習俗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8、二龍抬頭習俗:開筆禮

二月九年級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9、二龍抬頭習俗: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10、二龍抬頭習俗:接姑娘

舊時,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孃家。過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孃家。尤其那些懷有身孕的小媳婦,有將龍氣帶回孃家的説法。在孃家的日子裏,“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輕鬆而愉快。城裏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北方大多數地區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二月八年級龍抬頭的習俗 篇三

二月八年級,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們認為這天理髮會鴻運當頭,便有了“二月二剃龍頭”説法。為取吉利,還將美食以“龍”命名:吃豬頭肉稱“挑龍頭”、吃麪條是“扶龍鬚”、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是吃“龍子”、春餅又稱“龍鱗餅”。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民間俗信,正月不剃頭,所以到了龍抬頭這天也成為剃頭理髮的好日子。這一天理髮,叫“剃龍頭”或“剃喜頭”。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民諺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之説。你打算去理髮嗎?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哪些 篇四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一:剃龍頭

每年的農曆二月八年級是,也就是民間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是要剃頭髮的,無論南北皆有這個風俗,在正月不能理髮,二月二理髮謂之剃龍頭,如果這一天剃龍頭,會讓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所以你也可以看到很多的理髮店今天生意非常的好。你的頭髮比較長的話,不妨今天也理一理,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剃了頭,討個好彩頭,好運自然來。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二:食龍肉

主要是指豬頭肉,説得直白一點就是吃豬頭部上的肉,這個地方的肉口感勁道,而且吃起來也不油膩,特別適合下酒吃,如果沒有時間製作豬頭肉的話,不妨去滷肉店買上一點,也好討一個吉利,吃豬頭肉也叫吃龍頭,寓意抬起一起好兆頭。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三:祭社

南方的一個習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一天其實也是土地神的誕辰,祭社也是祭祀他,民間一直認為,土地是萬物之始,土地生萬物,包括我們的衣食住行,還有財富,祭社對於生意人來講,是特別重要的一天,希望可以得到財神的保佑,在新的一年當中財源滾滾來,不論是正財還是偏財,都能夠向着自己。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四:舞龍

舞龍燈是一種中國的傳統舞蹈,只是現在沒有以前那麼流行了,記得那時候,只要有重大的事情,都會舞龍舞獅,這個舞龍的龍身,都會安置在龍王廟中,等到重要節日,就把龍身和龍頭接起來,舞動起來,只要是舞龍的隊伍,走到哪裏都不會愁吃的,它也是人們祈求龍王賜福的一種形式。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五:薰蟲

薰蟲它不是真的去薰蟲,而是指二月二的一種油煎餅,人們把這種餅叫做薰蟲,明代的時候在《好食紀略》中國就有這個説法,攤為煎餅,明曰薰蟲。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六:打灰囤

在民間流傳着的一個習俗,二月八年級早上,人們用草木灰,在院子裏面畫一個圓,稱之為“灰囤”,然後還要在灰囤中,撒一把五穀,寓意新的一年糧滿倉,谷滿倉,風調雨順,年景豐收,這個習俗在北方特別的多,比如河南、山東、遼寧、河北等地,都有這個習俗。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七:開筆禮

開筆禮也叫破蒙,古代讀書人的四大禮之一,家裏有孩子的就要重視一下了,按照説法,學童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牀,啟蒙老師,會教寫字、讀書、然後拜孔子像,這樣就可以入學了,這就是開筆禮,現在孩子讀書,以前家長要重視,尤其是剛開始要培養他的興趣,以後獲得功名。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八:吃春餅

吃春餅原本是立春的一個習俗,後來慢慢的二月二龍抬頭也要吃春餅,春餅實則是一種很薄薄的餅,吃的時候把喜歡吃的蔬菜卷在裏面,這就是吃春餅。在以前是皇帝賜白宮春餅,如今是家庭主婦做給家人吃,祈盼在新的一年,有豐收,也是喜迎春天的`一種形式。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九:吃驢打滾

北京的特色小吃,是老北京人特別喜歡吃的一種食物,這個名字的由來,在於它的製作工藝,製作的過程中要用到黃豆麪,就如驢在地上打滾,所以得名驢打滾,二月二很多人出去踏青,就會來上一個驢打滾,希望在新的一年,開開心心事事順遂。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十:搶炮會

搶炮灰也叫搶炮頭,這種風俗最早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在舉行儀式的時候,比如放鞭炮完以後,就會有搶炮頭的習俗,這也是人們你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丁興旺的一種形式。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十一:吃龍鬚麪

北京地區的一種習俗,吃龍鬚麪,其實就是吃麪,這一天吃的面,因為是龍抬頭節日吃的,而且又形似龍鬚,所以把這個面稱之為龍鬚麪,同樣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得到龍的庇佑。

今日二月二龍抬頭習俗十二:吃龍鱗餅

農曆二月二日所食之薄餅,就叫龍鱗餅,這一天的飲食習俗,基本上都是以龍食來展開,這個餅説是龍鱗,吃了以後可以得到吉祥。

今日是農曆的二月二也是龍抬頭的日子,老傳統12個習俗分別是食龍肉、剃龍頭、祭社、舞龍、薰蟲、打灰囤、開筆禮、吃春餅、吃驢打滾、搶炮會、吃龍鬚麪、吃龍鱗餅。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統風俗 篇五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春龍節”,傳説是龍抬頭的日子,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天慶祝“龍抬頭”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經過千百年的沿襲,龍抬頭已經深入人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慶祝形式。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獨特的習俗吧。

1.引錢龍 ①山東地區用灶煙在地面畫一條龍。一是請龍回來興雲佈雨,祈求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蟲都躲起來,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有益。 ②晉西北地區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置圈內,牽線回家,用容器蓋住即成。 ③還有地區在這天清早,人們從井裏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誰最先挑回家就最先引到錢龍,這年財運就會非常好,所以經常出現凌晨爭先恐後挑水的情形。

2.敲龍頭 敲龍頭喚龍醒來: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樑,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3.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另外民間流傳“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説法,很多人臘月都不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4.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吃麪條叫食“龍鬚”,麪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葱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5.吃豬頭肉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食“龍鬚”,麪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葱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6.芥菜飯 芥菜飯是浙江温州傳統的漢族小吃,飯鬆菜嫩,香甘爽口,別有風味。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温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説法。同時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因為芥菜味苦,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過完了,大家過好吃苦耐勞的準備,為新的一年奮鬥的用意。芥菜爽口好吃,含有大量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

7.爆米花 春節過後農村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要對種子發芽率進行鑑定。那時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裏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的種子不會炸裂,農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時還有關於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説,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民間於是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

8.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裏或灣裏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9.圍糧倉 農曆二月八年級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牀,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10.祭 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11.居家禁忌 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牀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牀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12.接姑娘 舊時,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孃家。過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孃家。尤其那些懷有身孕的小媳婦,有將龍氣帶回孃家的説法。在孃家的日子裏,“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輕鬆而愉快。城裏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北方大多數地區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統風俗 篇六

二月二,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全國各民族地區。此俗唐代已有記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當時及其後民間以刀尺、百穀、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並有挑菜、踏青、剃頭、迎富等活動。

二月二有挑菜、踏青、剃頭、迎富等活動

龍抬頭的原因

為什麼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説。

從節氣上説,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於驚蟄前後,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着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食俗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麪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攀龍角;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麪條叫吃挑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對皮膚有好處

吃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裏,蘸着細葱絲和淋上香油的麪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裏,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温州人吃芥菜飯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温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説法。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衞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皮膚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故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説法。老北京人吃驢打滾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買驢打滾品嚐。驢打滾是一種豆麪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麪,再加入赤豆餡心,捲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於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麪,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

福州人吃鹹粥

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煮鹹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採購一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因為正月期間,許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場上不易買到合適的食品)。

儲存了將近一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鹹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習俗

二月二剃龍頭的説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説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

借龍抬頭之吉,剃頭保佑孩子健康成長

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這一習俗的形成還有另一個原因,舊俗正月是不能剃頭、理髮的,因為有這樣的禁忌,民間一直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後才開始剃頭,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們習慣趕在春節前做個新發型,到了二月二,一個多月過去了,頭髮長了不少,也是時候理髮了。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牀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牀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晉北地區 禁百蟲

這一天,盛行司錢龍。早上太陽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壺,到河邊或井上去汲水。按照這一年幾龍治水的推算,在茶壺內放幾枚銅錢或硬幣。汲水以後,隨走隨傾地灑一條水跡回到家中,將餘下的水與錢全部倒入水缸,錢龍就引回家來了,意喻一年發財。引錢龍時特別忌説話,以免驚跑了錢龍。

驚蟄過,百蟲蘇。

晉西北一些地方的引錢龍,選擇一棵大樹或一塊大石,用灰線圍灑一圈。再用紅線拴一枚銅錢,先將銅錢置放在灰線圈內,手拉線牽回家中,用容器蓋住即成。晉東南地區的引錢龍,是用灶灰,灑一條彎彎曲曲的灰線,從門外一直通到廚房,圍繞水缸一圈即可。

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青龍節裏,民間流行着許多驅毒的活動。《陽城縣誌》記載:百蟄初驚,懸天師符以闢蟲毒。早上,人們起牀時,忌説起字,恐怕一切毒蟲也應聲而起。晉南地區民俗喜煮蔓菁湯,遍灑屋內牆縫、牆角,炕蓆底、牀下,謂之禁百蟲。開筆禮

二月九年級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村民們以淳樸的情懷用古老傳統的方式祈盼國泰民安

福建南曹村 迎春遊

福建省福清市江陰鎮的南曹村傳統的民間習俗。南曹村是江陰本島單一姓氏翁姓人口最多的一個自然村。南曹村的二月八年級日報恩寺桃溪境迎春神遊甚為壯觀,人們裝扮成狀元、榜眼、探花郎、文武百官,彩旗、腰鼓隊、旱船、蚌女、十番、舞龍、舞獅參遊人數眾多。春和景明,大地綠遍,到郊外走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大氣中的長壽素陰離子較多,是調整人體代謝的天然藥物,更是治療精神緊張的理想解毒劑。

樸實的村民們以淳樸的情懷用古老傳統的方式迎接着新一年的平安與豐收,祈盼着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繁榮昌盛。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有哪些 篇七

農曆二月八年級,傳承千年的這一時令節日,被附會了各種有趣的民俗內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教授説,“二月二”與天文、氣候、農事、衞生、學業都相關,這一天故事多、講究更多。

“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在南方稱為“踏青節”。據説,“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日。

俗話説“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曆二月,處於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抬頭”。

“二月二”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日子。北方一些地方舊俗,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要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要燒香上供,這叫“引田龍”。但也有相反的,有的地方這一天忌擔水,生怕帶回龍卵或驚動青龍,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破壞了。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龍命名:吃麪條稱“挑龍頭”、吃油炸糕稱“吃龍膽”、食煎餅稱“揭龍皮”、吃麻花稱“啃龍骨”,以示吉慶。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裏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傳統習俗:“龍抬頭”吃麪條。

二月八年級龍抬頭習俗 篇八

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祕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龍抬頭也自然成為民間百姓非常重視的節日了。

1、二龍抬頭習俗:金豆開花

春節過後農村很快就要進入春耕春種季節,要對種子發芽率進行鑑定。那時是把上一年留作種子的玉米、大豆弄一點放到鍋裏炒。遭蟲蛀或者受潮變質的種子不會炸裂,農民以此來判定種子發芽率,以確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時還有關於龍王為救黎民百姓違抗玉帝旨意的傳説,玉帝要金豆開花才放他,民間於是炒玉米爆開花救出龍王的故事。於是,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2、二龍抬頭習俗: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麪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麪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葱餅叫做“撕龍皮”。農曆二月八年級還有“龍抬頭,吃豬頭”的習慣。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二月二龍抬頭,自然要吃點和龍有關的傳統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

3、二龍抬頭習俗:芥菜飯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温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説法。同時芥菜飯也是永定客家正月二十必吃的一餐飯。因為芥菜味苦,用來悶飯代表年已經過完了,大家過好吃苦耐勞的準備,為新的一年奮鬥的用意。

4、二龍抬頭習俗: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5、二龍抬頭習俗: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樑,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6、二龍抬頭習俗:放龍燈

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裏或灣裏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7、二龍抬頭習俗:圍糧倉

農曆二月八年級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牀,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8、二龍抬頭習俗:開筆禮

二月九年級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9、二龍抬頭習俗: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10、二龍抬頭習俗:接姑娘

舊時,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孃家。過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兒回孃家。尤其那些懷有身孕的小媳婦,有將龍氣帶回孃家的説法。在孃家的日子裏,“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輕鬆而愉快。城裏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北方大多數地區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説有什麼

實際上,之所以説“二月二,龍抬頭”,是與古代觀測天象的天文學有關。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又根據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將其分為四宮,並依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四種動物。

其中東宮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龍形星象,便稱其為東方蒼龍(其它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農曆二月二傍晚,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代表龍角的角宿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而整個“龍身”即其它六宿尚隱沒在地平線以下),故稱為“龍抬頭”。

那麼為什麼要在“二月二”祭龍呢?這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關係。二月二,正值驚蟄前後,也是農田春耕、春播季節,能否風調雨順,這直接關係到一年莊稼的豐歉。而在古代諸神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二月二這天,人們便在龍神面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除唱大戲娛龍之外,有的地方還要舞龍、戴龍尾、開筆(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抬頭之吉兆,祝願孩子長大後能斷文識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在民間,則盛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龍王三年不得降雨。龍王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便將龍王趕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並立碑告示天下:“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七年級,一位中年婦女背了一袋黃豆走親戚,途中不慎將黃豆撒了一路,陽光下,這些黃豆閃閃發光。人們看見後高興地説:“這不就是金豆嗎?炒熟了不就開花了嗎?”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開了花的黃豆供在當院,看管龍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確實是“金豆開了花”,便讓龍王重返天宮。

後來,人們為了懷念、紀念龍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黃豆,一邊炒嘴裏還唸叨着流傳的俗語:“二月二,吃(黃)豆花,大人小孩給一把。”明朝玉米傳入中國,之後,人們又用香噴噴的爆玉米花祭祀龍王,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二祭祀龍王,還寄寓着人們“引龍伏蟲,驅毒除瘟,保佑平安”的願望。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驚蟄過,百蟲蘇,蠍子、蜈蚣都露頭。”百蟲萌動,易傳疾病,易傷五穀,而“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驅毒除瘟,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明代沈榜《宛屬雜記》載:“二月引龍,薰百蟲……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步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麪攤煎餅,薰牀炕令百蟲不生。”撒灰十分講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從家門口撒一 條

龍到河邊,再用穀糠撒一 條 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青)龍,引來錢(黃)龍,保佑人畜平安;從臨街大門口一直撒到廚房灶間,並繞水缸一圈,叫做“引錢龍”;將草木灰撒於門口,鎮門避災;將草木灰呈龍蛇狀撒於牆角,以招福祥避蟲害。

老百姓過年,講究個長長久久,圓圓滿滿。因此,從廣義上講,自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爺開始,就算過年了,到二月二龍(王爺)抬頭,才算真正結束。比如陝北鄉間直到現在還流傳着一段民諺:“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七年級過大年,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了年過完。”對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認為這天不僅是蒼龍“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開始。

因為二月二一般處在驚蟄前後,大地春回,萬物復甦,春耕在即,百事開端,因此,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要舉行多種納吉活動,如舞龍燈、戴龍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龍頭習俗,即二月二要理髮,為什麼偏偏要在這一天理髮呢?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而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而陝北在這天,不僅要唱大戲、舞龍燈、放煙火,十里八鄉的秧歌隊還要聚攏在一起,熱熱鬧鬧地扭一天,圖個圓滿。

為了納吉,連二月二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龍”的頭銜。如這天吃麪條叫吃“龍鬚(面)”、水餃稱作“龍耳”、米飯稱作“龍子”、春餅稱作“龍鱗”、餛飩稱作“龍眼”,餛飩麪條一塊煮則叫做“龍拿珠”,等等。

中國地域遼闊,地域不同,過節的風俗不同、方式不同。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着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不僅寄託了人們的生存理想,也飽含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和由來: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並在院裏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户户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裏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説,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説。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説。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麪條叫“扶龍鬚”,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龍抬頭傳説故事

民間傳説,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户户還要吃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説,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着民間人家的哭聲,看着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裏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户户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曆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三月九日是農曆二月八年級,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此紀念。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的標誌。而此時,恰逢我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説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龍抬頭是什麼

龍抬頭不是節氣

我國一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對應的二十四節氣歌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從節氣上説,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説。此外,農曆二月八年級,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裏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説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要在這天抬頭昇天,故有民間信奉的“龍頭節”,又稱“春龍節”等。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節日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傳説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説是堯王的誕辰。在南方,如客家地區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同時,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八年級“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八年級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唐朝人已把二月八年級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説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宋代宮廷在這一天也有專門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八年級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這一活動既是“嚐鮮兒”,又有娛樂,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不過,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並沒有和“龍抬頭”聯繫在一起。

到了元時期,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麪條,稱為“龍鬚麪”;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元朝以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便多了起來。清時期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因為農曆二月八年級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説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八年級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着豐收。

在北京民間,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説“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着蠟燭,照着房樑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

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説“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説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説“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着“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説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