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散文名篇朗誦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古代散文名篇朗誦稿【精品多篇】

名篇散文朗讀 篇一

夏天,是真的到了,朵朵奼紫嫣紅,蜂飛蝶舞,娉開夏的門扉,綠水青山,繞過了春天,款款來到了夏。於是,夏的詞語猛然間,躍入眼簾,夏的味道急急匆匆,陸續沾染在了紙上,處處瀰漫着夏的詞章。晴朗下,開始把躲在暗角的往事,一一抖落,擺放在陽光裏,暖暖地梳理舊光陰,思起你……

數落光陰,以你為念,抖落着,抖落着,整個心情如夏風般,時而涼爽,時而悶熱,感覺你似在近旁,右手是光陰,左手是你,這般靜靜地,在滿滿的詞彙的字典裏,翻閲故事的情節。疏離了這季的花開,眼前的海棠,紅的耀眼,卻像極了那朵凋謝了的玫瑰花瓣,這般的爭豔着,雀躍着,和此刻的氣氛,那麼的不融洽,蹩腳的很!

如果花開,是荼蘼的昨天,那今天的開放,卻是那麼的吝嗇,葱榮煙波的背後,是凋謝的無奈。如果欣喜的歡顏給歲月,帶來太多的負重,那何必執着於鮮豔,何必嚮往花好月圓。人生太多的崎嶇,百味雜陳在心,相聚離散,分分合合,來來去去,冷清了一季花香的停留,薄涼了天空中繁星點點!

自知,不是所有花開,都會留香;不是所有風過,都會留痕;不是所有相遇,都會有結果。梳理光陰的角角落落,碎了的一地青瓷,拼接着那一片片,好似摺疊的書頁,怎樣做,都有一道道的痕跡,怎樣書寫,都走不出那座圍城。一個圓圈,圍繞着一箇中心,周而復始,暮鼓晨鐘,寒暑交替,緣來緣去都是你,數落光陰,始終以你為念!

慢捻着一縷墨香,讓思念揉進其中,這涼如冰的筆桿,生硬了紙上的筆畫,總想畫下一句圓滿於這季,無奈匆匆收場,墨未乾,心思涼,無從落下。外面的樹藤盤根錯節,理不出源頭,卻也不為誰而茂密的生長着,而那些花紅柳綠,格外地耀眼,搖曳了一窗又一窗,無法預知明日的風雨,會去輕打誰的花窗。

若花開是一種美美的心情,那麼花落是便是一種幽幽的情緒。無論怎樣,這幽幽的,濃郁的念想,合着花瓣雨一瓣瓣的散落,落地有聲,聲聲叩響着相遇的銅鈴。一陣飄落的芳香過後,瀰漫在無盡的夜裏,悵然若失,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身影凝聚燈火闌珊處,摻和在玫瑰花的相思中,數落光陰,以你為念。

轉身須臾,歲月蹁躚,時光荏苒,輾轉一季的夏花,又一窗的明媚登場,回眸時,已是闌珊,誰可百日紅?誰可紅百日?翻閲的日曆,記錄下一廂情願為念,在每時每刻,悉數臨摹,過往的事總是模糊了,眸子裏的深情,一次次薄涼,又一次次波瀾。還是不願放棄初衷,不願離開温暖已久的舊念,索性讓每場雨,淋漓盡致,每段風沙,盡情席捲,做到的也僅有這些,僅有這些……

又一次走在五月的末尾,太多太多的雪月,還沒未梳理;太多太多的風花,還未塗抹,已是風過煙涼,瘦瑟滿目。只想,那包裹太多葱榮的念想,在歲月的每次路叉口,綻放的美麗些,再美麗些,許緣份遇見,根植入心。即便穿越幾千年,匆匆人海,一眼也可認出。我在小橋流水裏,鏽了花香滿衣,修植了心境,只待那段故事的結局,給予一個圓滿。

等待着,等待着,數落光陰,以你為念,數下一朵朵白雲,雲煙一筆,花淨月明時,踩下清風流雲的念,在回憶中耕種,可以在楓橋夜泊時,有所依,有所靠,不再漂泊無依,不再流離他鄉,你可允?

悄然間,劃過了多少歲月,肩頭灑落青絲無數,累積成雲梯,步步暈染在桃花渡上,婉約了那份厚重,感動了一抹指間的時光。

輕叩紫陌,裁剪了情思,數落光陰,把盞了念想,陌上花開幾度,我在娉開的相思樹下,零落成塵,暗香繞過你路過的地方,等待時光住進來,等待相遇住進來!

古代散文名篇朗誦稿 篇二

愛蓮説 (宋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分析】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説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後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 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後造就一篇《愛蓮説》,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古代散文名篇朗誦稿 篇三

蘭亭集序(東晉 王羲之)

永和九年 ,歲在癸丑 ,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羣賢畢至 ,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敍幽情。是日也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 ,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嘗不臨文嗟悼 ,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 ,亦由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敍時人 ,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 ,所以興懷 ,其致一也。後之覽者 ,亦將有感於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