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重陽節習俗大盤點(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4W

重陽節習俗大盤點(通用多篇)

重陽節的民間傳統習俗 篇一

1、簪菊花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2、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慄、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

3、登高,旅遊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4、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5、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糕:此糕也稱菊糕、花糕、五色糕,是一種非常鬆軟類的糕點。因重陽糕的“糕”與“高”同義,所以人們就以重陽糕來代替無法登高的遺憾,這也漸漸成了重陽節的食俗之一。

菊花酒:菊花是重陽時節開得最-本站§ 絢爛的花,賞菊花也是重陽習俗之一,而且重陽節乃是九月初九,九九等同久久,亦與“酒”同音,所以重陽佳節有飲菊花酒的食俗。

羊肉面:不得不説,重陽節食俗很重寓意,羊肉面的“羊”就是與重陽的“陽”諧音,所以成了重陽的食俗,且面一定得是白麪,因為白添一筆為百,百減一筆乃九九,既應了九九重陽,又有長命百歲之意。

螃蟹:重陽吃螃蟹是最好的時節,這時螃蟹又大又肥美,而且肉質細膩,富含高蛋白,可以有效補充多種氨基酸。重陽吃螃蟹自是要吃母蟹,母蟹蟹黃很多,肉多味鮮,想想都要流出口水來了。

餈粑:餈粑是一種用糯米制成的糕點,軟糯香甜,當做好出鍋後沾上芝麻和白糖一起吃,別提是有多美味了,而且餈粑除了做成糯糯的糰子,還能炸成“油餈粑”,油餈粑有着金黃色的面貌,酥脆的表層和柔軟的內心,吃上一口滿嘴留香,可謂重陽佳節一道必備食品。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正是菊花盛開時:每逢重陽節,正是一年菊花盛開之時,這個時候是最佳的賞菊時期。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據説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賞菊之風盛行:在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有什麼寓意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所以也稱“重九”。為什麼稱為“重陽”呢?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中最大。古籍(易經)上有:“以陽爻為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又叫“老人節”,1989年,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重陽節前後,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比如召開座談會、老人宴、銀髮旅、搞體檢、贈禮品、幫勞動等等,豐富多彩。多數地方還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羣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説。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裏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重陽節的傳説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説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説:“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裏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習俗大盤點 篇二

一、九日登山

一有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二有李白《九日登山》,可見登高是重陽節的風俗之一,重陽佳節,秋高氣爽,登高可使人心曠神怡、健康祛病。

二、九日醉吟

所謂九日黃花酒,即是指菊花酒,農曆九月,菊花爭豔,因此九月又稱菊月,菊花象徵長壽,菊花酒寓意“吉祥酒”,在重陽節有賞菊、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為“菊花節”,重陽節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早已成為一種時尚。

三、佩茱萸

之所以王維詩曰: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因為在古代,插茱萸是重陽節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稱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植物,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可以入藥,能消積食,治寒熱。所以,在古人重陽節佩茱萸希望可以辟邪求吉。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四、食重陽糕

重陽登高還與吃重陽糕有聯繫,因為“高”與“糕”諧音,所以重陽登高,重陽吃重陽糕,登高吃糕,有步步高昇之吉祥寓意,此外,還用於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重陽節除了上述人人皆知的風俗習慣以外,各地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以慶祝重陽佳節。如:在河北,重陽節有“追節”的習俗,即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在山東昌邑北部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所以有重陽節吃辣蘿蔔湯的習俗;又如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等等。

重陽節不僅在中國有習俗,在國際上其他國家也有一些風俗,如:在韓國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遊戲,放風箏的'習俗;在日本有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等風俗。

重陽節吃什麼

一、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下面我們就介紹最簡單的鬆糕做法。

原料:雞蛋、白砂糖、自發粉、牛奶、紅棗以及適應花生油等。

製作方法:1、取三個雞蛋與糖和牛奶一起打至起泡;2、慢慢加入自發粉,輕輕攪拌均勻至糊狀;3、靜置30min,同時取鍋燒水,當水開後,將糊漿倒入糕盆,在上面加上幾粒紅棗,再放到鍋中蒸20~30分鐘即可。

注意事項:1、花生用最好用豬油;2、加入自發粉後切勿攪拌過度,以避免起筋;3、可用紅糖粉代替白砂糖。

二、油醬毛蟹

原料:河蟹

輔料:薑末、水澱粉、葱花、乾麪粉、白糖、醬油、味精、黃酒、豬油等

製作方法:1、取洗淨後的河蟹,斬下尖爪後將蟹肚朝上並切成兩段,挖蟹鰓;2、在斬斷處蘸上面粉;3、用油滑鍋後再加適量的油燒至五成熟後將蟹以蘸麪粉向朝下放入鍋中煎至金黃色,為了使蟹受熱均勻,翻一番再煎;4、當蟹煎至蟹殼發紅時,加入葱姜、黃酒、醬油、白糖、清水等燒再燒,直至蟹肉全部熟透後加味精,收濃湯汁,並加水澱粉翻鍋幾下,澆上熟豬油即可。

三、花生陳皮豬腳湯

材料:花生、陳皮、豬腳、生薑

製作方法:1、將花生、陳皮洗淨後浸泡片刻;2、洗淨豬腳並斬件;3、將花生、陳皮、豬腳和生薑一起放進瓦煲中,加入3000毫升(約12碗)清水用武火煲沸後再用文火煲約3小時,最後加入適當的鹽油等調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