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植樹節的講話簡短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36K

在植樹節的講話簡短多篇

我國是一個綠化面積很低的國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我國的木材的砍伐量卻是世界第一,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綠色生命,愛護綠化。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在植樹節的講話,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在植樹節的講話1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愛護花草樹木,珍惜綠色。

三月,細雨如絲,小樹抽出了新的枝芽兒,花兒綻開了五彩的笑臉,同學們,你們是否聞到了春的氣息?俗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温暖的季節;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春天更是播種的季節!你們知道,本週三是什麼節日嗎?(植樹節)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除了這種精神的寄託外,人們更看重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樹,還是城市的忠誠衞士,它用它特有的顏色為城市披上綠色的新裝。正因為這些才有了這一年一度的綠色節日——植樹節。

同學們,植樹節馬上到了,我們要做護花使者,用心呵護校園裏的花草樹木,不踐踏花草,不攀折樹木,阻止任何破壞花草樹木的行為,讓綠色永駐我們的校園。我們還要做護綠大使,向同學、向家人、宣傳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好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還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在我們的家周圍,栽上一棵樹苗,讓它茁壯成長,為地球增添一點綠色。

最後,讓我們牢記這句話:學校是我們的家,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共創一個整潔、美麗的校園環境。

我的演講 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在植樹節的講話2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是3月12日,——“全民植樹節”。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有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如著名的治病種杏。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病情不嚴重的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湧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植樹造林是一種美德,當我們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

愛樹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人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並不見得人人都自覺愛護並創造“綠色環境”。同學們現在跟韓老師一起來回憶一下去年我們的校園,下雨的時候操場上都是積水,颳風的時候呢又滿是塵土,當然在鎮政府的關心下我們有了現在這美好的校園,我同樣也要問,同學們有沒有自覺地去愛護呢?去看看我們周圍的牆壁吧,留下的都是腳印。這是不是保護環境的行為呢?在這大隊部也向全體隊員和苗苗團的團員們發出號召:

1、愛護環境衞生,不亂拋垃圾。

2、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

3、節約資源,不隨便浪費水、電。

這些都是環保的行為,讓我們人人行動起來,爭做環保護綠小使者,那麼在今天植樹節那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1、我為班級添綠:同學們可以自願帶綠色植物進班級,進行養護,為班級增添一份綠色。

2、我為校園護綠:今天中午各中隊成立添綠小組(1~5年級每班3人),12點20分打鈴以後,集中在花壇前面,大隊部組織開展養護綠化活動,主要就是揀垃圾、揀落葉、擦花壇。

3、我為自己增添養綠、護綠的知識:大隊部今天中會通過紅領巾廣播站為大家播放一期植樹節主題廣播,聽完以後同學們可以討論一下,我們申華國小的校園裏還存在着哪些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以及面對那些不良行為,我們應該怎樣做。

同學們,讓我們以植樹節為一個良好的開端,積極行動起來,爭做環保護綠小使者。讓我們的校園、更加明媚燦爛!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在植樹節的講話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20_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20_年11月頒佈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今天,恰逢“植樹節”,因此,我今天在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植樹節,我們期待綠水青山。

今天,是一個營造綠色環境,期待綠水青山,呼喚人們愛護環境的特別日子。我要讚美綠色,因為有了藻類到參天大樹,才使荒蕪的地球生機勃勃,才有了動物,才有了人類。我要讚美綠色,綠色大自然是人類財富的寶藏,也是人類美感與藝術的源泉。我期待有一天,清澈的河流漫遊着魚羣,在清澈的小河裏歡快遊淌,鳥兒在枝頭放聲鳴唱,寂靜的春天不再寂靜。期待有一天,狂暴的洪水不再咆哮,灼人的熱浪不再肆虐。期待有一天,每一個山谷都盛開希望之花,每一條小溪都跳着歡樂之舞,所有的荒原都變成綠洲,所有的生命都得到上蒼的關愛和人類的善待。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綠化面積很低的國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我國的木材的砍伐量卻是世界第一,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綠色生命,愛護綠化,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我們不僅要節約紙張,少用一次性筷子之外,更要多多植樹,綠化祖國。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能不能為校園栽上一棵小樹,給花圃增添一朵鮮花,為草皮澆上一盆清水呢?我們應該為保護校園美麗的環境出一份力氣,盡一點責任。在校園中,我們要保護草坪,愛護植被,不要去踩踏它們,我們要熱愛周圍的一切花草樹木,讓他們像我們一樣生機勃勃地成長,不斷改善着地球環境。

我希望同學們能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我堅信,我們的校園將更加美麗,我們的城市也將更加美麗!我們祖國的明天也必將更加美麗!

我的演講 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在植樹節的講話4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同學們, 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讓我們共同播種綠色、保護綠色。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

樹,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境,是城市的忠誠衞士,它用特有的顏色為城市披上綠色的新裝。另外,綠樹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人類呼吸所需的氧氣。它還是吸收氮氣、二氧化碳等天然淨化物,並且具有調節空氣温度、濕度,吸粉塵、降噪音等功能。所有這些,都使人們高度重視綠樹的作用。於是才有了這一年一度的綠色節日-----植樹節。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民族風尚,綠化家園成為時代的追求。同學們,看看我們的校園。校園裏花草樹木也正在揉着朦朧睡眼,準備甦醒。學校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你想過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嗎?回憶一下自己平時的一舉一動,你是否做到了保護這美好的環境而努力?你有過隨意踏入草坪或綠化帶的行為嗎?你有過隨手扔下一張廢紙、一個零食袋嗎?你有過採摘樹葉和花草的行為嗎?

同學們,在植樹節到來之時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不但在校內保護花草樹木,更要爭做綠化宣傳員、環保小衞士,要愛護我們校園中的一草一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將來,我們的校園將更加美麗!我們祖國的明天也必將更加明媚燦爛!

在植樹節的講話5

同志們,朋友們:

大地回春,萬木更新。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我們高興地迎來了今年的植樹節和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30週年。在此,我謹代表全國綠化委員會和國家林業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國綠化事業的國際社會和全國各界朋友們,向全國林業系統幹部職工、森林公安民警、武警森林部隊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30年前,在積極倡議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由此在祖國大地上掀起了一場全民義務植樹的宏偉運動。在《決議》頒佈後的第一個春天,小平同志就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在北京種下了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以來的第一棵樹。從此,每年春季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便列入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一項重要日程。鄧--、江--、_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率先垂範,年年帶頭植樹,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30年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決議》和中央領導有關指示精神,積極推動全國義務植樹運動的開展。每到植樹季節,神州大地人潮湧動,億萬羣眾熱情參與,譜寫了全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壯麗詩篇。義務植樹由單純的挖坑栽樹向植樹、管護、認建、認養等全過程、多模式轉變,由零散組織向基地化、規模化轉變,並逐步向以資代勞、捐資造林、網絡植樹等方面發展。近年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社會各界又通過自願自主購買碳匯指標,消除自己的碳足跡,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等公益活動參與到義務植樹活動中,形成了全民義務植樹的新時尚。

30年來,全國累計有127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589億株,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現在的20.36%。實踐證明,堅持不懈地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社會和諧、提升全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是造福子孫後代、蔭及全人類的偉大壯舉。

我們充分認識到,開展植樹造林,加強生態建設已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最艱鉅、最迫切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