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基層支部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1W

農村基層支部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基層工作述職報告

參加組織工作一年來,我努力學習,紮實工作,為我鎮的組織工作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現將個人職責履行情況彙報如下,請領導和同志們評議。

一、全力配合主管領導,做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

(一)、深入開展“一制三化”教育,運用好機制,增強農村幹部的團結意識、規矩意識。

首先是強化農村幹部對“一制三化”制度的學習。在今年的“小康宣講”、“夏季黨訓”、|兩建一轉等活動中,我們組織農村兩委幹部進行了多次專題學習。通過學習,“一制三化”這個新機制已深入人心,農村黨支部在農村各項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再也、釋疑解惑,無人質疑。我們還有意在工作中,突出農村黨支部領導作用的發揮。在重大村務的決策中,我們始終堅持引導和督促村堅持先黨內、後黨外的原則,充分利用兩委聯席會這種形式,在工作中貫穿黨支部對村委會的領導。為消除幹部間的猜疑和隔閡,我們還大範圍的組織了兩次農村兩委幹部民主生活會,在幹部之間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生活會的組織密切的幹部之間的關係,減少了因相互猜疑產生的對立,全鎮農村班子的凝聚力顯著增強。我們還通過黨支部書記論壇的方式,將鐵廠村、井匡峪村等6個先進黨支部的支部書記推到了台前,讓他們親自傳授帶班子的經驗大大的提高了黨支部書記團結幹部、駕馭全局的能力。針對個別村存在着個別幹部面合心不合的問題,鎮黨委對有關人員進行了誡勉談話,細緻深入的開導、嚴厲的批評教育,使這些村幹部的大局意識、規矩意識大大增強。

【第2篇】取消農業税和村級區劃調整後農村基層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取消農業税和村級區劃調整後農村基層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全面掌握取消農業税和村級區劃調整後農村基層工作情況,有關部門成立調研組,採取集中座談、個別走訪和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全縣19個鄉鎮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建制村和村幹部職數大幅精減,行政成本有所降低。村級區劃調整和換屆選舉後,全縣有建制村179個,社區居委會39個,村(居)總數由447個減少為218個,減幅達51.2;有支村兩委幹部966人,實現村書記、主任“一肩挑”的33個村,社區居委會幹部182人,村居幹部總數由1751人減少為1148人,減幅達34.4。幹部職數的減少,有效整合了村級資源,減少了行政成本。

2、村幹部結構優化,素質明顯提高。村級班子換屆選舉全部採用“兩推直選”,村幹部年齡層次和文化結構等方面得到全面優化,能力和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全縣現任村幹部中,45歲以下佔60,平均年齡進一步下降,全縣有151名新人當選成為村幹部,其中有相當部分為經濟能人。

3、村幹部士氣高漲,工作作風更加務實。經過優中選優,現任村幹部得到了上級和基層羣眾的廣泛認同,榮譽感和自豪感倍增,工作作風上更加務實。據調查,大部分行政村(社區)制定了村級發展規劃和幹部任期目標,特別是建整扶貧村,信心更足,思路更明。

二、主要問題

1、農業税尾欠多,村級債務包袱重。調查的32個村負債總額為864萬元,平均每村負債27萬元,負債率81。多數村負債是因村辦企業欠款、“普九”達標建校、公益事業建設、農業税尾欠、選舉經費支出等。以前我縣大部分村為完成農業税任務借用銀行貸款墊付,而大量尾欠未收上來。如雨敞坪鎮有的村農業税尾欠達17萬多元。對此,已交税的羣眾反映十分強烈,認為做老實人吃虧,對村上的工作不太支持。

2、村級管理和服務難度增加。一是管理難度加大。據統計,我縣現有村(社區)人口在3000人~4000人的84個,4000人~5000人的28個,5000人以上的14個。有的村計劃生育對象有上千人;有的村黨員有100多人,部分黨員、組長在外打工,管理難以到位。二是工作協調乏力。大部分村的工作還處在“磨合”期;村民在村幹部用人、公益事業、村部設置等方面,仍然存在甲村乙村的明顯界限。三是公益事業建設難以為繼。因村級收入來源少,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困難,“一事一議”籌資渠道難落實等種種原因,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難組織。四是工作壓力較大。上級職能部門的各項指標任務十分壓頭,各類檢查較多,村幹部感到壓力很大。

3、村級經濟實力較弱。我縣大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據調查,我縣蓮花鎮轄17個村,年集體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就佔了13個,區劃調整前,全縣村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按每個村5000元辦公經費,村幹部工資每村4名職數、每人每月350元標準撥付,全縣共915.6萬元,平均每村2.18萬元;社區居委會按每年2萬元核撥,共54萬元。現在由兩個村或

三、四個村分擔的剛性支出如隊伍管理、基礎設施投入、五保户供養等費用並沒有減少。據格塘鄉反映,該鄉8個村平均每村每年工作需資金15萬元左右。

4、村幹部待遇問題急需落實。村級區劃調整後,村幹部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但待遇較低。從去年選舉至今,各項待遇未明確,他們要求提高在職村幹部的工資水平,辦理養老保險。此事如不能儘快解決,勢必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5、村幹部和農民法制意識有待提高。我縣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劇,有的村民法律意識淡薄,致使土地糾紛頻頻出現。有的村幹部,恣意制定一些土政策和土辦法,如有的村規定户口遷入的要先交4000元到村委會。村幹部和村民的法制意識亟待提高。

三、幾點建議

1、制定村幹部行為規範,提高村幹部工作待遇。建議縣裏出台村幹部行為規範,儘快出台明確村幹部工作待遇的文件,包括工資水平、養老保險金、退職退休安置補償辦法等方面。村幹部工資可分為基本工資、補助工資、獎勵工資等三項,基礎工資和補助工資按月發放,獎勵工資由鄉鎮政府按工作實績發放。在職村幹部養老保險標準可依照現行企業為職工投保標準,按比例由縣、鄉、村、個人四級分擔。

2、出台全縣農業税尾欠收繳辦法。農業税尾欠現象十分普遍,清繳難度大,但急待解決,可從三個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縣開展徵繳農業税尾欠的集中宣傳,營造工作氛圍。二是制定農業税歷欠徵繳辦法。要分類制訂徵收措施,如經濟困難確實支付不起或其他情況特殊的可以適當減免,對有支付能力的必須收取。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對故意欠繳、抗繳的要依法強制執行。通過徵繳農業税尾欠,可以化解一部分村級債務,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和諧。

3、優化村級工作環境。上級部門要減少檢查、達標、評比活動,減輕基層壓力,逐步實現村級“零招待費”。對黨支部、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綜合治理等部門的活動室可通過協調運行將其統一起來。開發地帶要堅持“先 安置後啟動”的原則,充分考慮失地農民的生計問題。要加快鄉鎮人事制度改革。調整機構設置,明確崗位職責,促使幹部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實行競爭上崗,精簡人員,提高素質,培養一支服務水平高的隊伍。要加大並組工作力度。指導各村結合實際,按照山、田、水、土權屬不變,成型成片便於管理,不打破原有水利水系,堅持原有經濟收益不變以及五保户供養渠道不變的原則,對村民小組進行適當撤併;通過民主選舉,提高黨員擔任村民組長的比例。要穩步推進計生工作體制改革。建議村級計劃生育日常工作以村為主,違反計生條例的流出對象的管理工作由鄉鎮負責;加大計劃生育撫養金的徵收力度,重點監控逃避徵收行為。

4、規範村級管理和隊伍建設。一是大力推進“一制三化”進程,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完善村級黨務和村務的決策、管理、監督等制度。二是健全婦代會、共青團、治保會、調解會、計生協會等村級配套組織,發揮其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的積極作用。三是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分層次、分類別建立健全村幹部和村組骨幹的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實現權利與義務、履職情況與工資待遇掛鈎。四是創新基層黨組織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試點設立村黨總支,下設黨支部;試點設立黨小組,組織活動以黨小組為單位開展,支部主要對黨小組進行管理;試點黨代表聯繫黨員制度,支部活動主要通過黨小組長和黨代表組織開展。通過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5、提高鄉村幹部和農民羣眾素質。一是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素質培訓工作,將鄉村兩級幹部培訓納入幹部培訓計劃,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其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二是要加強鄉村兩級幹部的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和法治意識;三是要加強村民遵紀守法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教育活動;四是要加強正面宣傳引導,樹立各方面的典型和榜樣,制訂和完善村規民約,組規民約,淳化民風。

【第3篇】關於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基層工作的調查報告

取消農業税是黨中央、國務院貫徹落實1號文件精神、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大舉措,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着這一新政策的貫徹落實,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了一系列新情況和新問題。最近,我室組織人員對全縣農村基層工作現狀作了一番調查,總的感覺到取消農業税後基層各項工作運行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問題,需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取消農業税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了可喜變化

取消農業税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對農村基層工作極具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這項改革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的可喜變化。

一是幹羣矛盾得到有效緩解。過去,農業税徵收是基層幹部的一項中心工作。由於現階段農民羣眾收入普遍較低,自覺納税能力有限,且少數羣眾依法納税意識淡薄,使開展這項工作具有較大的難度。多年來,儘管基層幹部絞盡腦汁,採取了許多措施,想了許多辦法,但部分羣眾拖欠、拒繳農業税的現象仍然較為突出。農業税的存在一度成為農村工作的“老大難”問題,既影響了幹羣關係,又損害了政府形象。隨着農業税的取消,這一“老大難”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幹羣關係得到有效緩解,政府形象得到有效維護。據縣信訪局統計,今年以來,該局共接待涉農上訪32起,比去年同期減少9起,下降22%。寶田鄉黨委書記徐華軍反映,農業税取消後,由於農民羣眾實現了“零負擔”,並且還享受種糧補貼,從而極大地緩解了基層幹羣矛盾。坪寶公路自開工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阻工事件。坪村鎮五星村六組曾維紹老人告訴我們,現在的幹部到村裏不再是收錢要糧了,而是給羣眾出謀劃策,幫助致富,與羣眾的關係親近多了。

二是經濟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過去,鄉鎮幹部很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農業税徵收工作中,導致抓經濟建設的力度不夠,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取消農業税後,廣大基層幹部從過去繁雜的事務中解脱出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成效十分明顯。一是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各鄉鎮黨委、政府根據新形勢的變化,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的目標,把為農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坪村鎮成立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心”,實行“農户+協會+客户”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通過中心的運作,該鎮的農業生產勢頭強勁,西瓜、柑桔、草莓、枇杷、梨、袖珍菇等特色農產品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二是產業開發力度加大。各鄉鎮黨委、政府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產業開發力度,地方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廣坪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凸顯石材資源豐富優勢,投資50餘萬元進行石材深加工,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三是基地建設蓬勃發展。各鄉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加強各類產業基地建設。蒲穩鄉黨委書記、鄉長分別投資XX元,到村上辦烤煙生產示範點,帶動了該鄉烤煙基地的快速發展,生產面積比去年翻了兩番。炮團、蒲穩、寶田等鄉鎮依託資源優勢,建立了5000畝賢勝植物油原料基地。

三是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取消農業税打破了原有體制運行模式對新形勢的束縛,我縣以此為契機,積極推進取消農業税後的配套改革。縣農税部門着力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紮實開展了“村財鄉(鎮)管”和“零户統管”工作,進一步加強了村組和鄉鎮機關的財務管理。朗江鎮積極推進站所管理改革,在原來的基礎上,對站所人員實行以上級撥付資金繳納養老保險,以服務農村發展求生存的體制,不僅解決了站所人員的後顧之憂,而且促進了站所工作的效能化建設。

四是服務職能逐步轉換。各基層組織積極轉換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職能轉變,較好地適應了取消農業税後基層工作的需要。一是大力發展公益事業。據統計,今年以來鄉(鎮)一級共投資3600餘萬元興辦公益事業,村(組)一級共投資1600餘萬元興辦公益事業。僅坪村鎮五星村就多渠道投資5萬餘元,興修村林區公路、組級公路各一條,小型橋樑一座,為農村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深入搞好政策宣傳。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着力提高羣眾掌握、執行政策的能力。若水、高椅、金子巖等鄉鎮一改過去管理事務為搞好服務,紛紛組織幹部下到村組開展政策宣傳和科技服務,受到廣大羣眾的好評。

二、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基層工作面臨的一些新問題

在調查中,我們也看到取消農業税後存在着一些突出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村基層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改革難深化。目前我縣正在着手推進基層財政體制改革,包括“村財鄉管”和“零户統管”,由於村級欠帳過多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這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據調查,全縣有22%的村在基層金融機構有債務,擔心設立帳户後僅有的一些資金被用於償還債務,難以保證正常運轉,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村實行報帳制。同時,村級組織報帳使用的票據難統一、難規範也是影響村級財務改革的瓶頸。

(二)實事難興辦。我縣實行農村税費改革時規定,村級興辦集體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但這一制度在具體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實際困難。一是缺乏羣眾基礎。在一些偏遠、經濟落後的鄉村,羣眾認為“一事一議”制度名義上是給自己民主權利,實際上是要羣眾出勞出資,因此對“一事一議”制度不熱心。二是資金矛盾突出。一方面,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速度不快,農民增收緩慢,生活較為困難,集體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出勞出資超出了農民羣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每人每年15元的負擔標準,對於需要投入數萬元甚至更多資金的公益事業,也顯得杯水車薪。三是審批程序繁瑣。“一事一議”需先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報請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再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如果哪一級不被批准,村民議定的事情就難以實施。實事難興辦,使基層組織和幹部在羣眾中的威信難以提高。

(三)債務難化解。由於基金會貸款、“普九”欠帳、農業税墊付、經濟實體虧損等歷史原因,給鄉鎮、村級形成了一定的債務。僅我縣25個鄉鎮債務就高達5041萬元,平均200餘萬元,90%以上的村級為負債運行。取消農業税前,鄉鎮、村兩級還可通過統籌提留等渠道來化解這些債務,債權人也感到有希望。取消農業税後,其尾欠實行掛帳處理,加之現行的財政體制,使很多鄉鎮財政成為“吃飯財政”,甚至為“討飯財政”。基層財政實力較差,只是盡力保運轉,更不用講償還債務和發展公益事業,甚至可能引發債務糾紛,形成新的債務危機。同時,村支兩委換屆選舉後,債務的連續性也將成為新的矛盾。

(四)政策難落實。主要是種糧補貼政策難落實,具體為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農田實際面積大於計税面積。為降低税費負擔,農民和基層組織在災欠減免中多報受災農田面積,新增和恢復性農田沒有申報税賦,使得農田實際面積大於計税面積。據調查,我縣50%的鄉村存在這一現象,累計超過計税面積8%左右。由於這方面的誤差,使得基層在落實補貼政策時難以實現平衡,將成為引發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重要誘因。另一方面,公益事業佔用農田沒有得到補償。上世紀50至60年代,我縣大搞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減免佔用農田税賦,國家和財政以農業税返還等方式予以補償。現取消農業税後,因公益事業佔用農田的補償何去何從也成為政策難落實的一個突出問題。

三、取消農業税後要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工作

取消農業税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基層組織深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機遇期。理性思考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工作,我們認為要突出優化“四權”。

一是要突出優化人權,進一步加大對基層幹部的管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政能力。要健全培訓機制,着力提高綜合素質。在培訓機制的促動下,基層幹部要通過加強經濟科技知識學習,做羣眾致富的帶頭人;通過強化政策法規知識學習, 做農村工作的明白人。當前,要突出加強“三級聯創”、公務員“四個一”等素質工程建設,着力提高基層幹部的綜合素質,夯實服務基礎。要健全激勵機制,大力倡導幹事創業。可在基層組織中實行工作業績與工資掛鈎的激勵機制,把財政撥付的鄉鎮幹部工資,國家轉移支付的村幹部工資分為基礎工資、崗位工資和獎勵工資,獎勵工資的比例可適當大一些,結合年終考核評估,獎懲兑現,真正實現獎優罰劣。要改革用人機制,暢通用人渠道。堅持重民意選幹部,憑實績用幹部,把適應農村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選拔到基層領導崗位。遵循的原則以“唯賢”用人,重“實績”用人,憑“專長”用人。在民主選舉過程中,要採取“兩個結合”的辦法,即民主推薦與平時測評相結合,與組織考察相結合。

二是要突出優化事權,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發展。農村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善於理清頭緒,找準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工作的切入點,就是要主攻工作重點,實現新的突破。要突出發展經濟。基層組織要加大基礎性產業的研究和培育力度,研發出一批效益好、前景廣、門檻低的基礎性產業,儘可能地吸引農民參與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如當前我縣發展較好的蠶桑、楠竹、中藥材等,就是一批好的基礎性產業羣。要加大農民的轉移力度,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搞好勞務輸出等辦法,引導農民從事和發展二、三產業,科學、合理地將農民從土地上分流和轉移出來。要加大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力度,通過大力推廣“支部+協會+農户”、“訂單農業”等經濟模式,發展高效農業。要加大典型培植力度,通過發揮典型在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要大力倡導基層幹部辦點示範,加強引導。要努力搞好文明創建。取消農業税後,農民從最實際的利益與最樸素的情感出發,對國家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組織要以此為契機,在農村和羣眾中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激發農民羣眾的創建熱情。要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牢固樹立“社會要發展,穩定是關鍵”的大局意識,進一步增強維穩工作的責任感,為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要始終保持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通過嚴打整治活動,進一步增強農民羣眾的安全感。要加大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將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要着力健全突發性事件的應急預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社會造成的危害。

三是要突出優化財

【第4篇】農村基層工作調查報告

一、村情介紹

七裏橋鎮觀音堂村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東南方向,距縣城僅3.5公里,3路公交車從縣城直達七裏橋鎮上,該村緊鄰鎮政府,離七裏橋鎮街道不足500米,祁羊公路(縣道)穿村而過,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是鎮裏重點發展的6個行政村之一;全村現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聯户水泥路,實現了對全村各組的覆蓋,通户率達95%;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08户,共1125人,其中黨員35人;全村地勢較為平緩,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種植油茶、柑橘,該村相對本鎮其它村來説,土地資源較為豐富,人均佔有率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務農為主,20%的外出經商務工,村裏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

目前,由於受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該村僅有一傢俬營錳礦加工冶煉廠,這是村裏唯一的吸納就業和給村裏創收的經濟實體。xx年,七裏橋鎮黨委、鎮政府研究決定動員全鎮力量進行招商引資工作,縣裏也給予土地、財税、融資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鎮財政還拿出一部財力鼓勵作為招商引資傑出單位和個人,目前。該鎮今年的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了重大突破,協議金額已過千萬,種植漆樹的投資項目已經在該鎮烏山衝村破土動工。但是通過調查,發現該鎮其他一些行政村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與農民增收的瓶頸,以下幾點是在調查觀音堂村中發現的問題:

二、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一是農民收入增長乏力。觀音堂村全村90%左右的農户增收渠道主要靠務工、養殖和種糧三種方式,少數人通過經商發家致富,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村。近年來,隨着國家對三農的高度重視,各種強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穩定並逐漸提高了糧食收購價格,但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農資、飼料價格等大幅上漲,增加了種養殖業的生產成本,制約了規模化產業的形成,同時受疫病、市場風險等的不利影響,抵銷了農作物豐產帶來的增收效應,農民的種養信心依然有較大上升的空間。據村裏會計蘇祥發反映,當地xx年尿素價格上漲到了每噸1850元左右,其它需求量大的化肥價格也繼續保持高位,農膜中地膜價格每公斤13元左右,農資價格較去年增幅達20%左右,雖説有一些補貼,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是影響農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糧食作物生產成本較高。由於受資金、政策的影響,尤其是對農業預期收益的不樂觀的影響,當地農民普遍採用傳統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據調查,每畝田從種到收的購選種子、抽水費、播栽人力、田間管理、收割等花費不低於500元,按最好年景每畝田一季產稻穀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購價測算,除去生產資料和生產成本,每畝只有300-500元的純收入,如果加上種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畝產量,每畝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純收入,那麼一年好的年景中每畝的純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畝田來算,一户每年從種植水稻的角度來説,可以有3500-4500元的純收入,這與一箇中青年熟練農民工一年在外務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而且這還需要很多有利條件的支撐才能實現。在此基礎上,農户想繼續保持增收就顯得異常困難,這是為什麼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的一個有力體現,也是為什麼青壯年農民更願意外出務工而農村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以及勞動力缺乏等系列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我國一些地方農户增收長效機制不健全,這是一個亟需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有效解決好三農問題是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戰略性問題。

二是農業基本設施投入不足。該村現有的水庫、水渠、提灌站農業基礎設施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較為先進的比較少,這樣不僅在總量上與現階段農村生產發展不相適應,而且在質量上也不能滿足現階段農村生產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國眾多農村的社會矛盾依然比較簡單,但在農業生產高峯時期,當地的農業生產設施遠不能滿足眾多農户的生產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響農户之間產生矛盾的問題,有些可能在一定條件下被激化,從而影響農村的穩定、發展與和諧。該村作為縣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業基礎設施在全鎮屬於上游水平還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那些條件較差的村可能面臨更為嚴重的問題,因為資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為影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諧的不利因素。對於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農業基礎設施滯後的問題,村裏的“一事一議”制度顯得不足,鎮裏對加快全鎮農村基礎建設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也顯得捉襟見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農產品市場風險較大。近年來,隨着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扶持,在全縣城鎮化和實施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有效帶動下,為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七裏橋鎮和該村也出現了“訂單農業”這一有效的農業發展模式,現在該鎮有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業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它們一直是全縣“消耗”水稻的主力軍,年加工糧食達幾十萬噸,它們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場的推動下實行公司+基地+協會+農户的模式收購優質水稻。但該村參加的訂單農户不到全村總户數50%,覆蓋面較小,大多數農户的生產還處於“單兵獨將”遊離狀態,生產效益不明顯,制約了規模和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户的抗市場風險能力依然不高,在當前糧食收購中買方居於主導地位的局面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優質高效產業。該村原本土地氣候水利等資源相對有一定優勢,但由於受國家政策支持與扶持力度不大、農民個體自主投入能力弱小、農村信貸規模小等不利因素影響,嚴重製約了本村種養植業的規模化、產業化、高效化。90%以上的農户無力擴大現有種養植業和加工業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管理,大多數農户依然處於“自給自足、自產自銷”的小農經濟狀態,由於村裏沒有農業產業化的加工企業,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市場提供原料這種初級產品,未有經過初加工的產品,更不用説產值高的農副上加工產品了,沒有穩定的市場需求方,這樣就導致了導致農户種養殖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致使種養殖結構不合理、品種不健全、品質不優質、生產無規模、產品無特色,產品銷售難、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顯等制約農户增收的現象依然很突出。

五是涉農服務體系滯後。針對我國國情來説,在我國要想形成農户增收的長效機制,除了政策扶持、種養殖結構的調整、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供應、農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實施科學的城鎮化戰略轉移農村人口和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外,堅持科技興農富農、健全涉農服務體系的戰略依然很重要,廣大農村真的很急需各種涉農服務,尤其是對涉農科技、農業生產資料、農業實用技術、種養殖結構調整、市場信息等資源的需求很急迫,政府、科研單位、社會、企業、市場以及個人如果為他們提供了好的涉農服務資源,這對促進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儘快形成無疑是一大助推力量。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是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針對以上現狀,因此充分發揮該村地理、交通區位與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大力對外招商引資,扶持發展鄉鎮企業,新建農村集貿市場,發展物流商貿業,尤其是引進涉農企業和產業;國家必須完善農副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監測好市場價格信息,積極引導服務農民種養;確保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防止谷*傷農現象的出現,實現農民豐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嘗試農村集體土地和山林的流轉、入股、承包、租賃,對吸引當地中青年人就近就業,成為農業產業工人,對增加鎮級財政和集體經濟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該村經濟較快發展的捷徑,同時也能吸收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是真正實現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關鍵所在,形成農民增收的“軟件”。

二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國家在確保現有強農惠農政策不減弱的情況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繼續加大對三農事業的支持扶持力度,實施好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和農業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增加在農業基礎設施上的資金投入,新建、改建、擴建涉農基礎設施工程,既要考慮從各級政府財政支出中予以支持,也可以在招商引資中藉助企業、市場的投資彌補資金短缺問題。鎮村應該從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發揮好村集體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廣泛動員村民集資與合作興修農田水利設施來滿足生產生活求,形成農民增收的“硬件”。

三是提高農户抗市場風險能力。在全縣大力實施工業興縣、以工興農、以工促農和農業產業化戰略下,積極服務於農村產業結構和種養殖結構調整戰略,着力發展市場前景較好、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特色化的農業體系,實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戰略;扶持壯大重點涉農產業和企業,尤其是像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業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這些七裏橋鎮本土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地區界限和小團體主義,大力加強與全縣其他涉農企業像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銀光糧油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合作發展關係,為進一步拓寬涉農市場和壯大本土涉農產業奠定好的基礎;在農户生產中,要大力廣泛實施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模式,暨“公司+基地+協會+農户”的訂單式農業模式,在農户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三個階段提供全程跟蹤與指導服務,實現多贏,提升農户抵禦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的能力,形成農民增收的“定心丸”。

四是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高效農業應該是科技投入較高、產業集中度較高、有規模、有特色、效益高的集約化的農業模式。這需要在市場需求上尋找突破口,以技術、資金為保障,以當地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為支撐,以實力比較強大的涉農企業為載體,以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為目的;除了培育以上具有較強實力的本土企業和樹立他們良好的品牌形象外,縣裏、鎮上也可以以合適的方法引進外來企業參與良性競爭,在發展當地經濟和激勵本土企業發展上會有較大作用;大力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和農村種養殖結構,在品種、規模、質量、效益上統籌兼顧;目前全縣比較有影響力和規模的農業資源是大米、茶油、油菜、水果、蔬菜、禽畜(生豬、雞、鴨)、花卉、魚類等八大產品,另外,還有比較有特色如肉鴿、肉兔、小山羊、蜜蜂等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户,以上這些專業户需要政府部門、涉農企業、科研機構、市場等主體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政府應該在發展高效農業上提供必須的支持扶持措施,為涉農企業開拓市場提供方便,引導他們更好地“走出去”;政府也要推動以上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實現各主體間的多贏,形成農民增收的“保險繩”。

五是努力完善涉農服務體系。目前,農村的涉農服務需求與各種提供者的供給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各級政府涉農部門和單位以及企業、科研單位、市場在提供這種涉農服務資源時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要更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切忌不能搞對農民無多大實際利益的形象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發揮好技術能人和農村專業户、致富能人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傳、幫、帶、教的良好機制;針對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種養殖結構特點與需求,完善涉農服務體制機制;政府在其中應該充當組織者與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依靠科研單位、企業、市場、學校、培訓機構等載體的力量來完善涉農服務體系,為農户增收保駕護航,最終形成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第5篇】關於搞好農村信用社基層工作報告

目前國家正在搞南水北調建設,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資金是農村的稀缺資源,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農村信信用社就像南水北調的“庫區”,搞好“庫區”工作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作為一個水庫必須要有水源,作為一個信用社必須要有資金,組織資金成了信用社一切業務開展基礎,沒有資金,信用社服務“三農”會成為一句空談。資金是信用社生存發展的“生命之源”。

有了水源,用於灌溉、發電、航運、養殖或飲用才算發揮了水的作用,信用社有了資金用於服務“三農”才算盡了單位職能。

一座水庫高效安全運行是一個系統工作,搞好基層信用社工作同樣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系統的每個環節、每個方面搞好了,信用社才能在安全中取得效益。

這些工作都是人作的,因此,人是一切成敗的關鍵。

一、要有一個能幹能拼敢於負責的信用社主任

火車跑得快要有車頭帶,搞好一個信用社,選好一個信用社主任非常重要。20__年我開始任白浪信用社主任,此時的白浪信用社已連續虧損10年,其中20__年就虧損39萬。貸款餘額不足200萬,其中90%以上是不良貸款。當時信用社人員較少,我是主任兼任信貸員,一方面投放優質貸款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盤活不良貸款,當年就實現了盈餘。

作為一名管理者,沒有人不想把自己的工作幹好。但事實是一部分管理者的工作令人滿意,表現出了良好的職業素質。但也有一部分管理者,儘管主觀上有着“工作幹好”的強烈意願,並且在實踐中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工作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原因就在於管理上欠缺科學規範,平時對自己的要求標準不夠高,工作隨意性較大,規範程度不夠。通常表現以下為三點:

(一)是工作思路不清。找不出推動業務發展的方向和切入點,拿不出推動業務發展的有效措施和辦法,只是一味的追求完成任務。

(二)是管理不力、效果不佳。在內部管理與考核上缺乏嚴格、細緻和恆久的方法,日常管理制度執行上存在着較大的隨意性,內部考核管理“朝令夕改”使制度缺乏應有的剛性約束。

(三)是團隊的凝聚力沒有發揮出來。部分基層社負責人沒有很好地履行職責,不能心繫工作,靠前指揮,身先士卒,失去了一個主任本應有的號召力,整個隊伍處於自由散漫狀態,缺乏向心力、戰鬥力。

上述三個問題導致了部分基層社業務進展吃力,管理不到位員工壓力大,主任也感到困惑甚至經常失去目標,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那麼到底怎樣才能把信用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呢?

(一)、以人為本。從自身做起,具有強烈的職業道德:有較強的上進心、敬業精神、責任感胸懷、眼界、大局觀自知之明,超越自我公正、廉潔自律、謙遜文明。敢於面對環境壓力,知難而上,迎接挑戰、開拓進取;敬業精神:對事業堅定信念和追求,對工作精益求精,不斷總結完善,超越自我。有責任感:主動承擔責任,客觀務實、不以個人興趣為出發點,負責到底。

(二)、工作過硬。敏鋭的洞察力,富有創新精神,善於總結提高,強烈的務實精神,帶出一支過硬的隊伍。

(三)、作好員工管理。1加強學習。勤奮好學是一名基層信用社職工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淵博的學識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也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必然要求。2人才的發現與培養。農村信用社員工是企業價值的直接創造者,他們不僅是一種生產要素、是企業目標的承擔者、是企業文化的主體,也是企業經營成果的享受者。農村信用社既要出產品,又要出人才。

(四)、與職工和諧相處。信用社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和平共處,才會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多作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科學的人性化管理。用“心”來管得,把員工看成自然人和經濟人。

二、要有正確的工作方法

“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領導者一定要有一套科學而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法,這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則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事倍功無。

(一)、擬訂科學而務實的發展規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科學而又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可以為本社描繪出未來的藍圖,又可為員工指明努力方向。

(二)、確立科學而符合實際的工作目標。發展規劃是長期的工作目標。這裏所説的工作目標則是中期或近期工作目標,年度目標或者是季度目標。目標的制定首先要高屋建瓴,具有先進性和引導作用,同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只能會使人聽天由命,根本不會去為之努力。總體要求形象地説就是要“掂起腳夠得着”。

(三)、制定科學而符合實際的工作措施。制定目標的同時已在醖釀大概的工作措施,在這裏要細化,或則是量化。這就需要分析外部環境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自身所具有的優勢與劣勢;無論哪個單位都存在這四個因素的制約,只是程度和側重不同。所以領導者一定要善於正確分析和把握本區域內所具有的這四個方面,基於此而作出揚長避短的工作措施安排。利用有利條件,規避不利因素,發揮自身優勢,克服自身劣勢,針對目標客户和市場與同業展開錯位競爭。

(四)、紮紮實實抓好落實。抓落實始終是做好工作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再好的計劃、目標不去付諸實施一切全是白費。所以,要集中主要精力,下大氣力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真正將聯社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將本基層社的工作目標、工作措施落實到位;特別基層社主任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職責落實到位,多想應該想的,做好應該做的,不斷提高執行力。

(五)、營造一個良好而長效的機制基層社。信用社主任作為一方領導,不僅自己能幹,更重要的是讓所有人都能幹,充分調動和發揮每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羣策羣力,實現團隊效應。

(六)、堅持嚴格管理。信用社經營標的物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必須從嚴管理。從嚴可概括為嚴、細、恆。嚴就是嚴密、嚴格,嚴是管理的主題;細就是細緻、謹慎,要把管理貫穿於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細是管理的保證;恆就是恆久如一,不能出現彈性和反覆,不能隨心所欲,恆是管理的生命。通過嚴格管理,使基層社管理水平達到嚴格化、標準化、細緻化、恆久化。

(七)、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麪貌。精神狀態可以在無形中傳遞給員工,進而影響員工的工作情緒,所以,要把自己飽滿的精神狀態呈現在員工面前,使員工感染你的自信、堅毅和旺盛的精力、昂揚的鬥志。

(八)、讓員工願意與你一起努力。領導者作為帶兵之將,要讓員工對你充滿希望,充滿自信,讓他們感到你會為他們謀取利益。所以,領導者要通過設定目標、制定措施並引導員工一起努力實現目標,進而受到實惠,使其感到有盼頭,有甜頭,有幹頭,這樣他們就會主動追隨你。領導者應該成為員工願意為你“賣命”的“老闆”。

(九)、堅持“公正、公平、公

信”的工作方法,這將使你的威信和影響力增強,減少內部損耗,增進集體整體合力,最終會有利於本社工作的開展和目標的實現,作為最終為工作負責的社主任無疑是最大的受惠者,何樂而不為。

三、安全管理到位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安全就是效益”,健全內控機制,規範操作行為,狠抓責任追究,切實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各類案件發生,重點抓好案件易發部位的防止工作,確保了轄內各項業務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一)思想認識到位。教育職工充分認識安全保衞工作的重要性,使每個員工真正從思想上繃緊安全防範這根弦,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並結合典型案例對職工進行警示教育。

(二)組織領導到位。從信用社到分社依照職責範圍,加強領導,責任到人,明確各個環節、各個崗位,每個員工的職責,做到時時、處處、事事有人管,能管住、管好。

(三)制度落實到位。針對營業、守庫、值班等環節,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以制度約束每個員工的行為。檢查監督到位。每月堅持對本轄區內的營業網點進行全面檢查兩次以上。對各種隱患和漏洞,及時整改,決不放過。

四、處理好社會效應

基層信用社很有可能成為地方行政機關和老百姓心中的金融代表人,信用社主任應該具有個人代表集體社交的能力和魄力。

(一)隨着時代的變革信用社主任及其職工確實應該重新認識到社交的重要性,要能認識到當今的效益是建立在合作上的產物,與地方上的行政機關及其他單位關係如何直接左右着信用社在地方的權威性。

(二)、善待百姓,百姓是客户,客户是上帝這是很簡單的邏輯推理,但面對錯綜忙碌的日常工作,善待客户時常會被忽視。作為社主任應該首先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教育廣大員工意識到未來的競爭是屬於技術和服務的,絕不能有鐵打的銀盤流水的兵的思想,要有富一方百姓之雄心,要經得起百姓的檢驗和自己良心的檢驗。

(三)做好黨建工作,信用社屬聯社下設的黨支部,黨建工作將標誌着全縣上下信合職工的黨性面貌,作為基層社主任(支部書記)要學會用黨的武器來建設團隊,用黨紀來教育職工,通過黨員民主生活會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走出誤區,為團隊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覺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五、處理好目前焦點問題

隨着規範化管理的深入,貸款的追責,“兩率”不達標的追究,有50%以上的客户經理多多少少受到牽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為了逃避責任追究,被動地不放款,少受追究。這就開成了:一方面百姓想貸款貸不到手,另一方面信用社想放款又放不出去。百姓有怨言,信用社效益下降,市場在丟失。

造成現狀應該説是多方因素造成的。“兩率”的標準定的太高,大部分人無法完成,於時便從開始就失去了完成的信心,“兩率”變相成了一個扣發職工工資、責任追究的代名詞。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兩率”當年定為80%和85%,第二年收回前一年到期貸款的“兩率”達到90%和95%比較接近實際。職工經過努力能夠完成,他才會有動力去完成。違規貸款應追責,不是違規貸款形成逾期有免責條款。但是近兩年,只有追責,沒有免責,只要是逾期,不管何種原因一律追責,一律扣發“兩率”不達標工資,為了沒有當年到期貸,一些職工採用了不放新貸款,老貸款到期了能轉也不轉,這樣經過二三年便不會有當年新到期貸款。假若大部分職工抱着這種心態,那麼貸款逾期率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快速上升,資產質量惡化。改變現狀,只有實實在在地認真執行免責條款,讓職工看到處理到逾期貸款是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是一刀切,只要是盡責地放款,盡責地管貸,就不會被追責這把繩子“套住”。

這些問題的處理,對信用社的發展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信用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者,有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使命,作好了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社會受益,信用社見效益,職工得實惠,多方共贏,信用社作為一個職能部門,也就作好了自身工作。

【第6篇】基層工作人員《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個人自查報告

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關係黨的執政基礎。農村基層幹部廉潔履行職責,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造就高素質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的重要內容;是保證農村基層幹部正確行使權力,發展基層民主,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必然要求。

根據上級要求加強個人的廉政教育學習,我深刻認識到新形勢下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的重要性,認識到“為民、務實、清廉”的重要性,認識到廉潔從政是新時期從嚴治黨、端正黨風的重要前提。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經過認真反思,深刻自查,現將自己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學習,領會《規定》重要內容

農村基層幹部應當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和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恪盡職守、為民奉獻;應當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求真務實、艱苦奮鬥;應當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知法守法、依法辦事;應當正確履行職責和自覺接受監督,清正廉潔、公道正派;應當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崇尚科學、移風易俗。黨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強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提出'從嚴治黨,必須全面貫徹於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建設,切實體現到對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幹部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各個環節中去。'這些重要思想和基本觀點,體現了我們黨加強廉政建設的一貫方針,反映了黨對從嚴治黨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理論上的豐富發展,是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根本保證。

做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牢記肩頭的責任,在千頭萬緒的實際工作中,時刻繃緊廉政建設這根弦。始終把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糾正不正之風當作大事來抓,從嚴要求自已,確實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家人;對員工嚴格教育,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廣泛聽取羣眾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羣眾監督。

二、通過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參加工作以來,在上級領導的大力幫助下,我結合工作實際,一方面狠抓業務,開拓進取,另一方面強調政治理論學習,全方位鑄造鍛鍊培養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了進一步提高政治敏鋭力、政治鑑別力和政策水平,增強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堅定性。認真學習《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夯實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礎,築牢反腐拒變防線,增強抵禦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免疫力。

三、領會精神實質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長期工作,既要從大事抓起,又要在細微之處堅持。“打鐵須得自身硬”。做為一名基層幹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下屬做好的自己首先做好,一年來,日常工作中我能夠嚴格執行鄉黨委政府各項工作要求,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廣大羣眾的監督、參與和支持下做好了相關工作,能夠對照《規定》中“八個禁止”和“ 22個不準”,結合自己實際情況查找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四、今後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一)嚴格執行廉潔自律規定,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牢記“兩個務必”。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正確對待地位、名利、權力,在思想上築起反腐廉政的長城,自覺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少琢磨組織上給了我什麼,時刻想着我為黨和人民做了什麼,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二)堅持廉潔從政,自覺接受羣眾監督。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認真遵守鄉機關管理制度,注意從思想源頭上下功夫,按照《規定》中“八個禁止”、“22 條不準”的要求,做到頭腦清醒,政治堅定,做到清正廉潔,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以身作則,嚴格按照規定和制度辦事。一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始終按照工作權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職責,不講無原則的話,不辦無原則的事,堅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珍視和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勤勤懇懇地做好各項工作,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公平辦事,公正做人。二是堅持嚴以律己,不搞以權謀私。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招待來客等方面,不搞大吃大喝和相互請吃,不搞鋪張浪費。三是在各項工作中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辦事。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強化廉政自律工作,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規定》要求為準繩,更加廉潔從政、克己奉公,勤政為民,更加堅定地與各種腐敗現象作堅決鬥爭,虛心聽取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的批評意見,自覺接受全鄉廣大幹部和人民羣眾的監督,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鋭氣和浩然正氣,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