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管轄協議書(共3篇)

欄目: 合同範本 / 發佈於: / 人氣:2.6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管轄協議書》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管轄協議書》相關的範文。

管轄協議書(共3篇)

篇一:管轄協議書

一、如果當事人事先沒有約定管轄,採取“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

買賣合同履行地的確定,首先以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約定為準;若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可由雙方當事人協商達成補充協議;若仍達不成補充協議的,則按合同有關條款或交易習慣確定合同履行地。

注意:如何確定合同的履行地

A、一般情況合同的履行地

1、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履行地:採用送貨方式的,以貨物送達地為合同履行地;採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貨地為合同履行地;代辦託運或按木材、煤炭送貨辦法送貨的,以貨物發運地為合同履行地。購銷合同的實際履行地點與合同中約定的交貨地點不一致的,以實際履行地點為合同履行地。

2、加工承攬合同,以加工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3、財產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對履行地有約定的除外。

4、補償貿易合同,以接受投資一方主要義務履行地為合同履行地。

5、另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履行地點不明確的,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B、合同法中關於買賣合同履行地的規定主要見於《合同法》第61、62、141條。其中,第61、62條是總則中的規定,第141條是分則中的規定。

第61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第141條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二)標的物不需要運輸,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應當在該地點交付標的物;不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應當在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交付標的物。“

C、通過以上途徑仍不能確定合同履行地的,按合同法規定處理:

(一)合同法總則規定:給付貨幣的,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二)合同法分則“買賣合同”一章中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的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標的物不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該地點為合同履行地;不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為合同履行地。

二、可以協議管轄:必須在被告所在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中擇一選擇(即五選一)。

篇二:管轄協議書

《民事訴訟法》第25條規定了合同案件的協議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不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前提下,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根據最高院《民訴意見》第24條規定,這一選擇需是明確的,若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了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則選擇無效,依照民訴法第24條確定管轄。 如何理解這一規定,是確定案件管轄的關鍵所在。筆者收集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覆和判決,對實踐個案中合同裏各種各樣的選擇是否符合民訴法第25條作出了相關意見。

1、法經〔1993〕72號通知認為,“管轄地為貨物到達地”結合案件即為合同標的物所在地,又為當事人一方的住所地,可以視為當事人對管轄的特殊約定。

2、法經〔1994〕158號處理意見認為,“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處理”的約定不違反民訴法第25條的規定。

3、法經〔1994〕256號通知認為,“如有糾紛在供方所在地解決”的約定符合民訴法第25條的規定。

4、法經〔1994〕278號通知認為“原告當地法院受理”的約定符合民訴法第25條關於選擇管轄規定的。

5、法經〔1994〕307號覆函認為,發生糾紛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的約定可認為是選擇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6、法函〔1995〕86號通知認為,“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的約定符合民事訴訟法第25條規定。

7、法函〔1995〕89號覆函認為,“由守約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的約定不符合民訴法第25條的規定,應認定無效。

8、《關於39583部隊施工辦公室與高自強、佟希華購銷汽車合同糾紛案件指定管轄的通知》認為,“可向各自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條款符合民訴法

第25條規定,應當確認有效。

9、法函〔1995〕157號覆函認為,如果約定選擇的法院是民訴法第25條所列舉的5類人民法院以外的,因該約定超出法律規定的範圍,應認定無效,不能以此作為確定管轄的依據。

10、(2005)民二終字第94號民事裁定書認為,按照本案合同中有關“合同在執行中如發生糾紛,雙方可向各自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的約定,雖然雙方均有權提起訴訟,其住所地的人民法院亦分別享有管轄權,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3條的規定,任何一方提起訴訟且為其住所地法院立案受理後,另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便不得再重複立案,從而排斥了另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的管轄。故該項約定的實質是選擇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該項約定不但不屬於“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情況,而且完全符合民事訴訟法有關協議管轄的規定,應當認定有效並據以確定本案的管轄。

11、(2006)民二終字第186號民事裁定上認為,“發生爭議在乙方所在地法院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的約定是有效的。

從上述材料看,最高法院在對協議管轄效力判斷的標準是基本上是看該約定能否認定為民訴法第25條規定的5類法院,但其中也存在着有違這一判斷標準的'地方,如法經〔1994〕256號通知和(2006)民二終字第186號民事裁定書。筆者認為,“如有糾紛在供方所在地解決”和“發生爭議在乙方所在地法院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實際上是違反民訴法第25條規定的。理由如下:

1、法律規定協議管轄的目的是體現民事權利的意思自治、公平和效率。而對於我國現階段來講還附帶着起到減少地方保護,維繫交易雙方間權利平衡的作用。故協議管轄確定的法院對於合同各方的利弊程度應是相對平衡的。協議管轄條款嚴格按民訴法第25條表述,則在訂立合同時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對於合同方來講由於事後訴訟的發起方不同,對於雙方的保護是一致的;而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地對於合同各方來講均可依據合同的約定予以明確,在達成一致時產生歧義的可能很小,各方在確定時完全可以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進行取捨,對各方來講也是公平的。而確定為“供方所在地”、“乙方所在地”法院管轄,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樣的約定符合協議管轄法院確定的要求,即某人民法院,但在實際案子發生時則可能變成“實質上的選擇”兩個以上的法院。如一個案件,供方就貨款提起買賣合同糾紛之訴,依據約定管轄法院在供方所在地,這時候這個約定實質上屬於第25條規定的“原告住所地”;而需方如就產品質量提起產品質量

損害賠償糾紛之訴,管轄法院仍在供方所在地,這時則成了“被告住所地”。約定為“乙方所在地”的結果也是如此。顯然這樣的約定有違於民訴意見第24條的規定。在結果上只要有糾紛發生最後均由一方住所地法院管轄,在地方保護主義還實際存在的今天,也使合同各方間權力天平發生傾斜,這樣的協議有違公平原則。

2、法律規定5類可選擇法院的表述實質等同於涉外案件連接點的確定。因為在訴訟法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也可能發生變動,如自然人遷移户籍、法人變更營業地跨越法院轄區時,起訴時和合同訂立時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來確定的法院顯然是不一致的,如果按照合同訂立時的狀態來確定管轄,顯然即不符合密切聯繫原則,也不符合便利訴訟原則。故所謂協議管轄必須固定為某人民法院的觀點也是不對的。

綜上,筆者認為,在協議管轄時必須嚴格按照民訴法第25條規定的5類法院進行選擇,違反《民事訴訟法》第25條規定的協議管轄應屬無效。

篇三:訴訟管轄協議書

訴訟管轄協議書

訂立協義人:_____、_____(以下簡稱甲、乙方)

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文庫網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公章) 乙方:____________(公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私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私章)

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Tags:協議書 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