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隧道工人贊——藍帽子下的黑皮膚

欄目: 企業範文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在雲南**公路建設**工區,有一羣堅守在隧道第一線的工人,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在這裏,每一方混凝土背後,都有不被眾人所知的辛勞;一身身佈滿灰塵油漆的工作服,述説着工作環境的點滴;一個個隔着防滑手套仍能磨出的老繭,見證了工作的艱辛!鑽眼、清孔、插入小導管,注入水泥漿,最後導管尾部與拱架焊接牢固,這些需要有嫻熟的技術;超常的工作強度,需要有充沛的體能;住活動板房、吃集體食堂,更需要有吃苦耐勞的品格!

隧道工人贊——藍帽子下的黑皮膚

左**是大坡出口隧道二襯班班長,他在隧道施工領域已經工作了15年,來到施工駐地也已經兩年多,沒有回過家,沒有休息過一天,長年累月的磨礪讓他飽有一張堅毅的面孔和強健的臂膀。工作中,他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早晨,他都會提前三十分鐘到崗,對每一個機台進行全面細緻的巡檢,充分了解運行狀況,遇到異常及時彙報、解決,工作絕不拖拉。“看事説事不如干事,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我們的工作是幹出來的,是汗水澆灌出來的。”左師傅説。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大坡出口隧道的左幅洞口進洞過程。

**隧道出口單幅總長**米。整條隧道南起大坡山村,一路穿越外洞口山,到達北端的爛泥箐村。設計雙向六車道,車速100公里/小時。通車後,來往僅需2分鐘。在隧道洞口斷面大,圍巖自穩能力較差;土質潮濕鬆軟且存在嚴重偏壓和淺埋,在進洞過程中發生兩次坍塌,施工機械無法掘進,剛開始施工,就遇到難題,令工區上上下下焦急不已。為了讓施工順利進行,最後決定要採取**壁導坑開挖法,完全採用人工開挖的方式,來攻克這個難題。人工挖掘,可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不僅要克服惡劣的工作環境,而且一旦塌方,就有生命危險。在這個關鍵時刻,左**毫不猶豫地接下這個艱鉅的任務。每天天亮,他就帶領大家進入洞口,在狹小的空間內,蹲下身子,靠鐵杴、風鎬等傳統工具一點點地手工挖出隧道。在光線暗沉的隧道里,他們一干就是一天,只有中午吃飯的時候才能出來休息一會,然後又進入隧道工作,直到太黑了才回到宿舍。左師傅説:“那段時間,我每天連睡覺的時候,耳邊都是鑿石頭的聲音。” 他帶領22名工人,連續2個月沒日沒夜地進行人工開挖,掘進了20米,僅挖土就挖了4800多立方。

憑着驚人的毅力和決心,左師傅不僅用自己的技術贏得了同行的敬重,更用細心、耐心和愛心温暖着他的隊友。他常常把培養技術過硬的工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全部傳授給班組的其他同事。他用自己的感召力影響和帶動着身邊的組員,也為班組質量安全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僅僅是左師傅,這裏的施工工人們個個有着錚錚鐵骨。他們把工地當作家,吃住在工地,沒白天沒黑夜的埋頭苦幹,只為提前完成工期,用勞動和汗水為公司節約生產成本;他們全副武裝地施工,只為保障生產安全。機器的轟鳴常常讓耳膜承受着超乎極限的考驗,巖爆、塌方更是時時要警惕的危險。可是他們從不抱怨,苦中作樂。在工作上他們不斷溝通和交流,相互鼓勵、調動學技術、練本領積極性,以此增進隊伍團結、提升生產效率;在施工中大家嚴格按照圖紙施工,遵守“三檢”制度,從而使二襯鋼筋保護層得到了有效提升並且合格率也達到 了99%。

為了祖國的建設事業,為了穩定的家庭收入,他們從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匯聚到這裏;他們離鄉背井,離開父母、妻子和孩子,從温馨的港灣來到深山峽谷,荒坡野地。也許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雄心壯志,卻在這特殊的崗位上無聲地詮釋着平凡,默默地奉獻着自我,用他們的奮鬥和付出,書寫“共築中國夢”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