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45K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多篇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長江之濱的一顆明珠——張家港。她孕育了許許多多的人才。音樂家劉天華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劉天華出身於南沙鎮馬橋村殷家埭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就體現出了對音樂的天賦。他自幼喜愛音樂,有着豐富的音樂細胞。但可惜的是,劉天華父母早亡,他不得不連中學都沒上完,就輟學在家。劉天華並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而是更加努力地學習音樂,最後於1911年到上海開明劇社從事音樂工作。

不久後,劉天華因身患疾病,迴歸故鄉。這段時間本應該讓劉天華好好休息,但他沒有。很快,劉天華創辦起了國樂演奏社,為的是一方面悉心為家鄉培養音樂人才,另一方面也藉此機會虛心向民間老藝人學習二胡、琵琶、嗩吶等各種民間樂器。除此之外,他還創作了著名二胡獨奏曲《病中吟》。為報答故鄉的養育之恩,他還特意在露天廣場舉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民間樂器演奏會。他精湛的技藝令人驚歎,他的反哺深情令人感動。劉天華很快成為了江南一帶人盡皆知的名人。《病中吟》的成功,讓劉天華贏來了巨大的聲譽,使他成為了樂壇一顆耀眼的明星。但劉天華並沒有自滿,而是更加努力,創作了《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等十餘首二胡獨奏曲目和數首琵琶曲,使原先別人不屑一顧的民間樂器登上了大雅之堂,在音樂領域中佔有了一個重要的席位。

劉天華的豐碩成果和卓着聲名,引起了世界各界音樂人士的關注,美國一個音樂團體特意邀請他赴美演出。但不幸的是,劉天華在北京天橋蒐集鑼鼓經時,染上猩紅熱,於1932年離開人世,年僅38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劉天華。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2

要説起我家鄉的名人,那可是數不勝數阿!一説出來,那都不是等閒之輩,不信,我幾個給你聽聽。馬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對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白毛女》,管絃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畫家李可染生前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作品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多有收藏。專集有《李可染畫輯》、《李可染畫集》等。還有項羽,劉向等等。怎麼樣,這些都是名人吧!不過他可比這些都要出名,那他是誰呢?他就是漢高祖——劉邦。徐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漢高祖的故鄉,劉邦出生頗有神話色彩,傳説漢高祖之母避雨於橋遇龍而孕,其受娠地龍霧橋就在今天豐縣城東北的樑樓村。漢高祖兒時避亂遷到沛城以北三裏左右的地方落户。故當地有“豐生沛養漢高祖”的説法。

高祖十年,漢高祖親征平叛而歸,途經沛縣故里,在沛宮大擺酒席,宴請父老鄉親。還挑選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組成合唱團,以助酒興。酒酣之時,漢高祖擊築高歌,自賦詩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兒童亦隨之唱和。歌罷,高祖揮劍起舞,萬分傷感。對沛縣父老説:遊子思故鄉,我雖定都長安,但百年之後我的魂魄還要回歸故里。高祖離沛後,沛人為顯揚帝威,請金石良匠將《大風歌》摹刻上石,並築百尺高台,立碑於台上。《大風歌》碑相傳為東漢蔡邕所書,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風雨雨,流傳至今。

這就是我家鄉的名人——劉邦。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3

巴金、霍金、錢學森……這些名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我們家鄉無錫也有一位家喻户曉的交通協管員,他就是老秦、秦加財。

老秦年近60旬,中等個、瘦瘦的、黝黑的皮膚,十年前他從工廠下崗後就一直從事交通協管員的工作。十多年來他不論嚴寒酷暑,不管風吹雨打,每天堅持站在馬路上管理交通,用他的話説:“我從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

老秦的工作確實平凡;你看!在朝陽廣場的十字路口他一次又一次地對過馬路的市民説:“這位同志您越線了,請往後退,謝謝。”“對不起,現在是紅燈,請稍等。”……他一次又一次的做着稍等、轉彎、直行的手勢,是繁忙的路口變得井然有序;可就在這平凡的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出老秦那不平凡的品行。

有一次,老秦和往常一樣正忙碌的值勤,一對騎電動車的年輕人經過了他的值勤路口,老秦上前禮貌地糾錯,但騎車的年輕人卻蠻橫地把老秦用力一推,還振振有詞地説:“你憑什麼來管我?你算老幾啊!”面對這樣的情形老秦始終面帶微笑,對違章的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老秦不厭其煩地勸説下,這對年輕人終於轉怒為喜,笑着承認了錯誤。

老秦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人們不僅稱讚他敬業的工作態度,而且對他規範的執法動作也大加讚賞。

老秦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市民們的認可,一時間成為一名“網絡紅人”,還被有關單位評為“再就業明星”和“無錫市優秀**”,他還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這種敬業精神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有一位種稻高手——————劉奶奶,她平時衣着十分簡樸,滿是皺紋的臉總之掛着慈祥的笑臉。

劉奶奶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田裏,忙着照顧她的水稻。她手裏拿着鐮刀和麻袋把不能繼續生長的水稻割去。劉奶奶的水稻每一穗都顆粒飽滿,比村裏任何人種的水稻都長的好,劉奶奶的水稻和別人同時播種,可卻比別人早收割,並且那豐收的水稻十分飽滿,就像使用膠水站上去似的,個個金黃飽滿。村裏的人,都問過她是怎麼中的這麼好的,而她總是對他們説:“只要你們把它相對親生孩子一樣就行了。”

有一次,我在田邊玩耍時,正好碰見了劉奶奶在照顧她的水稻。我脱下鞋子,興沖沖的跑到田裏。我很有禮貌的喊道:“劉奶奶,又來照顧您的‘寶貝’呀!”劉奶奶見到我十分的高心説道:“好幾天都不見你到俺家玩了,我不是閒的慌嗎。”我説:“那我來幫你照顧水稻吧!”劉奶奶一聽我要幫她照顧水稻特別開心的説:“好呀,俺正好缺個幫手呢!哦,對了,你走的時候要小心,要是不小心踩到水稻的根它會生氣的。”我甚是覺得好笑,為什麼水稻會生氣,它又不是人。劉奶奶又説:“每一種生物的有感情,俺天天都來照顧她,它們才高興,它們一高興自然就長得好。”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便按照她的指意躡手躡腳的走到她跟前,見她忙得熱火朝天,我便好奇地問:“劉奶奶,您在幹嘛?”劉奶奶見我不懂這事就耐心的跟我講解:“俺在休除出一些‘枯死’的苗子,這些苗子雖然不能發芽生長,但是能吸收養份,這樣一來其他的水稻吸收的養份就變少了。”劉奶奶津津有味的説着,不知不覺中,劉奶奶的袋子裏已經裝滿了所有的“壞苗子”。只見田裏的水稻正享受着土地的滋潤,光的愛撫。

我真佩服我們村的種稻高手——劉奶奶。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5

説到家鄉的`名人,有人喜歡才華橫溢的作家。有人喜歡身強體壯的運動員,還有人喜歡勁歌熱舞的明星,而我最喜歡的是我家鄉的名人——奚仲。

説到奚仲,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奚仲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之後。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因擅長造車,曾任夏王朝“車正”,被封於薛,為薛國始祖。奚仲的故里,就在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的奚村,古稱奚邑。

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薰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他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才智,潛心研究總結前人的經驗,在進行創新和改革,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奚仲發明了車,其貢獻不亞於“四大發明”。奚仲是當今薛城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後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諺流傳至今。

奚仲發明的馬車是什麼形狀,由於時代相當遙遠,不可能有實物保存下來。但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卜辭中,已出現象形文字“車”。觀其字形結構,分別由輪、軸、輿、轅等部件組成。這是一種單轅車,由車輿下方向前伸出一根較直轅木,牽車的馬匹分別套在轅木左右兩側,通常由兩匹馬駕駛,多者可用4匹,但絕不能用單數。這種以木為主體結構的馬車雖然比較簡單,但已大大方便了交通運輸,成為貴族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當時,馬車還是一種特殊的禮器,是特權階層身份、地位的象徵。也是奴隸主和貴族死後的重要陪葬品。

馬車的發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以馬力代替人力,提高了交通性能,增強了人們的地域拓展能力,有利於各地區的聯繫和信息交流,擴大了各地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奚仲為民族和人類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世世代代的人們都在景仰、懷念他。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6

我的家鄉柳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説他人傑地靈肯定也不為過,因為柳州真的有很多的名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每個人都很尊重的人。最出名的,我想應該要數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詩人柳宗元吧!相信你一定也聽説過,但是肯定知道的不多,沒關係,聽我慢慢為你介紹吧!

詩人柳宗元是山西省永濟市虞鄉鎮人,詩人柳宗元曾擔任唐朝禮部員外郎,但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詩人柳宗元在柳州的時候,幫助了很多人,他使已被淪為的奴婢,仍可以用錢贖回,使一些貧窮的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並且親自領導他們自己勞動,為國家做出有益的貢獻。詩人柳宗元和劉禹錫是詩文方面互相欣賞的好朋友,唐代順宗永貞年間,二人共同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到了任上,詩人柳宗元寫信給同樣貶謫的劉禹錫,説:“我遠離家鄉被貶到這個土地荒蕪瘟疫橫行的地方,將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澤之間,倍感壓抑窮困煩悶,只好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賦詩作文上了。”劉禹錫就時常寫信給詩人柳宗元,以自己樂觀的情緒鼓勵安慰他。和十年,詩人柳宗元又被調職任柳州刺史,劉禹錫則再次被貶謫到播州,詩人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一個十分貧困偏僻的地方,於是他上書給皇上,希望皇上可以看在劉禹錫年邁的老母親的份上,讓他去柳州,自己則替換他去播州,大臣們被詩人柳宗元所感動,紛紛給劉禹錫求情,最後,皇上批准讓劉禹錫改去聯州。

詩人柳宗元雖然活了不到50歲,卻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在詩歌、辭賦、散文、遊記、寓言、小説、雜文以及文學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貢獻是我們都永遠銘記在心的。

這就是家鄉的名人——詩人柳宗元,怎麼樣,通過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他更加敬佩了?那就讓我們一起向名人致敬吧!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7

鄒伯奇——一個十分熟悉的名字,他是大瀝黃岐泌沖人,清代末期著名科學家。對光學、天文學、樂律學、數學、力學、地圖繪製和各種天文器械製造都很有研究,他發明了中國第一部照相機,一百多年前的玻璃底板至今仍然能清晰沖洗。對於多年來鑽研攝影技術的人們來説,鄒伯奇就是他們的鼻祖,是值得他們所欽佩的。

鄒伯奇發明了中國第一部照相機。即使光學知識現在已經成為國中課本上的科普常識,可是在150年前卻是尖端科學。面對清代末期,中國落後的科學技術下,鄒伯奇卻能仔細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證實了一個又一個科普原理,為中國的科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鄒伯奇並沒有停在鑽研科學原理下,而是努力攻破接二連三的難點,甚至嘗試“變而更之”,見科學轉化為生產力,於1844年製造出“攝影器”。而他不僅僅在科學界上作出種種貢獻,就連在文壇也有屬於他的鉅著《攝影之器記》……雖然我們國家當時的經濟發展並沒有與世界同步,但是攝影術上,中國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發明的。最使人驚奇的,莫過於是鄒伯奇遺留下來的五張玻璃底片,即使經歷過一百多年的滄桑,但仍然能洗出清晰無比的照片,絕對不遜色於現在的相機。寫到這裏,我不由得想起了,如今社會上的“豆腐渣”的工程,就是因為現在的人缺乏與鄒伯奇一樣的細心觀察身邊一切事物的習慣,才會令更多的人蒙受經濟以及生命的損失。其實,我們身為南海區的中國小生,應該以我們家鄉的名人為榜樣,從現在開始,留意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也許能象鄒伯奇一樣,提出問題深入思考,弄清楚每一個科學原理!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封建迷信為恥!”其實這句話從清代就已經開始實行,只是人們始終不相信科學,總認為那些荒唐的封建思想才是真理。鄒伯奇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堅持無神論自然觀。他從不迷信,以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幫助人們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有一次,他就用科學知識來破除了借迷信來反對禁煙的謬説。封建思想留在人們的腦中“只有害而無一利”。我曾經看過一個事例:在非典大流行的時候,竟然有一些人説了幾句荒唐的話:“只要每天上三支香,在神明下叩三個響頭,那麼親人們就會痊癒,不再受病痛的折磨。”結果可想而知,患者家屬耽誤了患者的治療時間,使患者病入膏肓,無藥可救。設想一下,封建迷信真是害人害己!只有,鄒伯奇那種“堅持科學,破除迷信”的精神,才能使中國有真進步!我們應以鄒伯奇為榜樣,為我們的自豪。

在清代末期有如此學識和人品的人,只有鄒伯奇,他得到了清廷高官的重視。本來,鄒伯奇可以在清廷享盡榮華富貴,但他卻接二連三婉轉地拒絕了。其實,鄒伯奇清心寡慾,志向高遠,視科學研究為自己的使命。他對功名利祿沒有一點兒興趣,不參加科舉,只潛心於鑽研科學。因為鄒伯奇生於清代後期,當時內憂外患,戰爭不斷,中國因為經濟落後被西方國家欺凌,鄒伯奇深感中國經濟落後的原因是科學技術不發達,從此鄒伯奇歷史從事科學技術的研究,獻身於學術。現在,周圍都有着為榮華富貴的爭吵。可是,像鄒伯奇一樣清心寡慾、志向高遠的人實在難見。現在的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有着目的,純粹為了愛好而努力工作的,幾乎滅絕了。但是我相信,身為21世紀的中國小生,我們更應該能夠分辨出對錯,千萬不能為南海區抹黑,更不能為祖國上抹黑。

我的家鄉名人——鄒伯奇,我們讚揚您,我們以您為自豪,以您為榜樣,迎於您的190歲誕辰,我們將努力學習,誓要成為一個為祖國爭光的棟樑之才!我們將以您多年來“堅持科學,破除迷信”的行動,牢牢記在腦海中。

我家鄉的名人作文 篇8

我的家鄉在貴州。貴州,青山水秀,地產資源豐富,有醇香馥郁的茅台酒,有獨具特色的蠟染,有國家級的恐龍化石保護羣,有釆也釆不完的煤礦。可你知道嗎?我的家鄉更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貴州,可謂是藏龍卧龍,不説大家熟悉的中央電視台趙台長,不説"超級女聲"何潔,也不説著名演員寧靜,也不説上中國好聲音的張恆遠,只説在貴州做着老乾媽香辣菜的陶華碧吧!其實陶華碧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創業者,她不識字,沒有任何財務知識,不知現代企業為何物,説話常常邏輯不清,還有她極少和媒體打交道,甚至有媒體前去採訪時,她只是授權下屬進行接待,自己從來不露面,陶華碧,依靠辣椒醬創業成功的人。她每天賣出130萬瓶辣椒醬,一年銷售額高達到25億元。凌晨3點,從貴陽龍洞堡機場出來,道路兩旁的大部分樹木樓都湮沒有黒夜中。唯一還亮着的,是一棟高樓頂上"老乾媽"三個夕一紅色的霓虹燈字,它背後是一排燈火通明的廠房。僅這裏看出陶華碧為了囱乙的事業而奮鬥!每一天,這裏都會生產出大約130廳瓶辣椒醬,由始終等侯在廠區的卡車拉走銷售渠道,然後迅速被髮往中國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佈五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貴陽老乾媽風味食品有艱責任公司總經理邦銀告訴理財週報記者。今年。"老乾媽"銷售額預計為2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超過4億多元錢。陶華碧為了自己的事業堅持奮鬥的精神,是我們貴州人民的驕傲自豪。我們不得不感溉,陶華碧是貴州的名人啊!63歲的陶華碧和她的家族擁有"老乾媽"超過90%的股權。他是這個"辣椒醬帝國"金字塔上的女皇。

而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儘自己的努力,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將來為國家的發展,進步儘自己的一份力,我希望我的名字也像他們一樣載入史冊,成為貴州人的驕傲。